《恶之花》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诗歌 > 恶之花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1
ISBN:9787506357166
作者:波德莱尔
页数:455页

波德莱尔式巴黎之梦

梦是什么?梦是一种“由金属、大理石/和水构成的醉人单调”(《巴黎之梦》)。在所关注的学建筑的某位友邻中看到一条关于“中国梦”的广播(http://www.douban.com/people/CrusaderTan/status/1160758948/):“某大员说中国梦。我认为,要让中国人有梦(不是妄想)的关键不是上街,不是自由抗议,不是拉横幅,甚至不是普选。而是一个研究(当然是我编的)——论“业”(Karma)的生命科学,宇宙学与量子物理学基础。除此之外,别无它途。”我脑袋中的第一反应是:唉,一般的中国梦不就是做美国梦吗?然后,我发现了症结所在,所谓的中国梦美国梦,说到底都是一种以物质为重心的梦;然后我就想到了波德莱尔的巴黎梦。在波德莱尔认为,每个人都有两块沃土,一块是艺术,另一块是爱情(《赎金》),这就是诗人眼中的梦了,一种非物质的,精神产物;而为达到这些梦所付出的赎金,则是中国梦美国梦的内容了:那就是以适当的劳作与激情的投入去达成——也必定能达成。所谓的中国梦美国梦是指一种由物质堆砌达成的简单满足感;而这种波德莱尔式的巴黎之梦却不是为表达满足感而存在的,相反,可能反倒是为了去表达存在的缺陷,或者说,正是这样的表达,才让存在得以完美。虽然两者看似都是为了表达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中国梦美国梦更像是一种本我(id)的反应,一种刚刚脱离动物性的行为,而波德莱尔式巴黎之梦则更像一种寻找自我(ego)的可能性——“我的灵魂是坟墓,/一个一个我居住其中;/这可恶的墙上仍然荒芜。”(《恶僧》);你所要做的只是选择:凡配称为人的心里/都有一条黄色的蛇,/像盘踞在宝座上的君王,/人若说:“我要!”蛇就答:“不行!”(《警报器》);选择通常都是否定的,只不过声音要么来自于蛇,要么来自于天使的“己所不欲”(《反抗者》)——而且通常是一场永远寻不到答案的行动。所有寻找无意识状态的自我存在的努力,在我们日常中,最易在梦境中表现出来。这个物理性意义的梦,它不存在褒义贬义积极消极甚至不是暗示预言或异化的日常镜像——纵然多少会有波及——但它更像是另一个宇宙的反映,就像H·P·洛夫克拉夫特或布鲁诺·舒尔茨所呈现出来的世界质感,而就连卡夫卡的幻想都太显物质感;《巴黎之梦》就是类似的另一个宇宙,或者说,正处于一条通往另一个宇宙(超我(superego)!?)的通道中,具体就是表现在通天塔和深渊(这种形状换就像是贝蒂·艾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中的酒杯人脸 )、以及镜像、隧道、幻音、上升坠落的等等类似意像的反复呈现。我们可以认为《声音》是《巴黎之梦》的前奏,从我们理解的时间性看,虽然从创作上看后者很可能早于前者——首先,我们都需要被招唤——那么是否说明了世界之间的交流已经超越了时间性?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巴黎之梦》是一个完全没有声音只有画面的呈现,就像太空中的真空情境,直到被注入空气形成中空球体的形状之后,《声音》才会随之而来——这样,似乎又是符合我们现行的逻辑的。《巴黎之梦》和《声音》重合的两大意像(通天塔和深渊)中,其中的“深渊”意像被波德莱尔大量地使用者;从我们所能理解的角度看,通天塔与深渊其实只是同一条通道在穿越者的眼中的两种不同形态:前者是他在上升过程中对它的理解,而后者是他最终未能到达另一个宇宙而开始坠落时的念想。在我的理解,这种通天塔意像的出现只是只会是一次性的,同理,深渊也不会在人一生中反复出现,但为何“深渊”的意像会远远多于“通天塔”意像?那是因为上升总是短暂的,而借助重力的下落却是永无止境的,越来越快、并且始终见不到地面——一但你失去了盖娅,那么,你就失去了盖娅——海德格尔认为语言事实上源于大地,那么这个坠落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失去语言的过程。但我们终究都是要经历这个失去语言的过程的,“穿过我这座废墟,这实在毫不足惜”(《快乐的死者》),“——长长的送葬队伍,在无声中,/从我的灵魂深处缓缓前进;”;我们终究都是要经历这个失去语言的过程的。“你,我的至爱,求你怜悯,/我的心,已堕入深渊。/环顾这阴沉的世界,/黑暗已经将恐怖和诅咒埋入地平线;整整半年,毫无暖意的太阳在我的头顶晃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恐怖/超过这冰冻太阳的冷漠与残酷/以及这朦朦混沌的漫漫长夜。”(《来自深渊的求告》)“时间正一刻不停地吞噬我,/犹如大雪吞没一具冻僵的尸体;/我从天上俯视这圆形的地球/何必再从中寻求栖身之所!/雪崩啊,你可否愿意带我一同堕落?”(《虚无的滋味》)我们终究都是要经历这个失去语言的过程的,但这个过程却并不意味着寂静无声,这是一种充满噪音或者乐音的寂静,音乐(《音乐》)或者告求(《来自深渊的告求》),一个充满可能性创造性和激情的过程。这个过程,这个梦——也许我们会谈论到火山,不论是坦博拉还是维苏威,盖娅的异常驱使我们奔向另一个宇宙——拜伦经历过(“我曾有个似梦非梦的梦境,/明亮的太阳熄灭,而星星/在黯淡的永恒虚空中失所流离,/无光,无路,那冰封的地球球体/盲目转动,在无月的天空下笼罩幽冥;/早晨来而复去——白昼却不曾降临,/人们在孤独的恐惧里将热情忘记;/那一颗颗寒凉霜冻的心/都自私地祈求黎明……”《黑暗》),狄兰·托马斯经历过(“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不要温和的走入那个良宵》),甚至是叶慈(“梦,直到上帝以一吻焚毁创造?/那人在墓中不曾找到一丝慰藉。”《梦想仙境的人》)我们终究都是要经历这个失去语言的过程的,在某个无夏之年,这一天终将会结束,在太阳消失或者冻结的意像中,在一片灰色的光中,喃喃自语“总算到头了”,然后凉爽的黑暗降临(《一天的结束》)。回过头来,我们才会发现,这过去的一天,是在一个怎样的舞台上。“举目望日而跌入深渊。/但声音却安慰我说:‘请留住你的梦:/聪明人的梦哪里有疯子的梦美丽!’”(《声音》)“——我有时从通俗剧场的舞台上看到/在乐声回起中,/一位仙女点起神奇的黎明之火/照亮地狱的上空;我从通俗剧场的舞台上看到/由灯光、金钱、薄纱交织的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魔王;”(《至无法挽回的悔恨》)或者,我们是否仍站在舞台上、陷在一个粗俗卑劣的中国梦美国梦中呢——“我从未体验过狂喜的心,也是一座剧场,但在这儿/我却是空等那披纱展翅的人!”(《至无法挽回的悔恨》)“当我两次睁开冒火双眼/又看见可怕的陋室,/我的灵魂痛感,忧虑的锋芒再现。”(《巴黎之梦》)

爱情弱者的颂歌

之所以选择作家出版社这个版本,主要是被它的设计吸引了:通篇的黑色调,看不清书名的封面,一面是波特莱尔的诗,一面是原版的插图,安排有致,使人不能释手。这也是我第一次阅读波特莱尔的诗,总体的感觉是波特莱尔并没有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批评史上所描述的那样的高难,一篇篇的诗歌与其说是创作,不如看作是倾说。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读到波特莱尔是爱情的弱者,他的诗是弱者的爱情颂。所有的诗歌都有着同一的赞美对象,他对这对象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肉欲、爱和崇拜。当这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这样的恶之花。因为有爱,有崇拜,所以是花,但肉欲,就是恶。不管你怎样看待,这恶究竟是花的本,也是花的依附。花因恶而壮丽,恶因花而丰采。

恶之花 诗集

今天上午去中关村图书大厦看书,无意中看到了恶之花看了好长时间 感觉诗写的不错 并且里面设计很美 每一首诗旁都有一副和作者同时代画家著名的画 就书面的设计也诗非常棒的,线装 书纸的三面都是黑色这本书的从内到外的设计堪称是一件艺术品!花了我69块大洋,不过感觉还是很值得!

恶之花

我敢打赌,此版本的《恶之花》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而言,其魅力不亚于拉杜蕾饼屋的杏仁小圆饼对一个好吃嘴儿的吸引力。在读此书的过程中,那些被我一再遗忘的诗句又一再地把我的泪水毫无留情地催下来,以至于每到动情之处,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书看看窗外的远山在春风的吹拂下,有没有变得更绿一点。确实,诗人那纯净醇静的灵魂总会让我坐立难安。我羞愧于自己的灵魂已经被染上了太多世俗的污秽,我的双眼已被空中肮脏的阴云遮的严严实实,看不见这世间纯粹的美了。读波德莱尔的诗,就像是朝圣者一路磕长头到圣城,在痛苦中以期得到灵魂的净化。21岁的我,也和21岁时的波德莱尔一样感受到死亡的气息,为生和死的问题而缠绕、呻吟。我真的是希望,当我的生命终要走向死亡之时,我能够带着一颗清澈的灵魂,为心无愧地面对命运的审判者。喜欢里面第14首诗《人与海》,我会把它抄写到自己新的日记本《星空》里面,作为该日记本的卷首语。在这里,我想借用第116首《天鹅》里面的几句来结束读后感:我想起那些一去难归的人们想起那些泡在泪水里以慈狼的乳汁活命的痛苦的人们!我想起那些孤儿如花一般枯萎!在我精神漂泊的森林里又有一桩古老的回忆如号角般响起!我想起被遗忘在孤岛上的水手,想起那些囚徒,战败者!······想起许多人!


 恶之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