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俱吠陀》神曲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诗歌 > 《梨俱吠陀》神曲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100067799
作者:巫白慧 译解
页数:346页

章节摘录

以下按颂序逐一讲解:颂1:本颂首先歌颂三大神:太阳神苏利耶、友天密多罗、水天婆楼那;同时凸显三神间的密切关系:太阳是密多罗和婆楼那之眼睛。太阳神扫除世间一切黑暗,就像卷走一张巨大的兽皮。颂2:本颂用独轮来比喻太阳的形象。“如同一独轮”:太阳的形象如同一个独轮。“伊陀娑”:拉太阳独轮的神马名。意谓如同独轮的太阳是靠伊陀娑神驹牵拉而运转。颂3:本颂讲太阳苏利耶与乌莎和朝暮神的关系。放光神:指太阳苏利耶。乌莎:黎明女神,太阳神的母亲。从她的怀抱里,太阳出来,升空放光。这表示苏利耶与乌莎的子母关系(一说乌莎是苏利耶的妻子。RV.VII.75.5)。朝暮神(Savitr,莎维特利):此神有两个特征:(a)他是太阳在清早东升前的晨曦;(b)他是太阳在黄昏没落后的余辉、暮色。其次,朝暮神的光源是太阳,故苏利耶的母亲,也是他的母亲(乌莎)。歌唱家:指唱诵吠陀神曲的祭司,祝颂太阳神和朝暮神,令生欢喜及欣赏。我:太阳神。规律:自然规律、神的法规、神谕。

后记

1951年,我在印度国际大学和蒲那大学分别取得相应的哲学学位。次年——1952年,我从孟买乘法国邮船回国。在北京,我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工作。1978年,我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开展印度哲学研究工作。印度哲学研究,在我国当时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一直是一个空白点。1983年,哲学研究所申请建立一个包括印度哲学研究在内的“东方哲学研究室”。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批准这一申请。从此,印度哲学研究正式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之内。新建的“东方哲学研究室”设立三个研究小组:印度哲学研究小组,日本哲学研究小组,阿拉伯哲学研究小组。我荣幸被任命为首任室主任兼主持印度哲学研究小组。如何开展印度哲学研究?我认真学习了本书“导论”所引恩格斯的语录(关于印欧宗教神话研究应追溯其源于吠陀经的论述),并按这一科学方法制订印度哲学研究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的计划:一,吠陀经(《梨俱吠陀》);二,印度古代辩证思维;三,奥义书与吠檀多哲学;四,因明正理。但吠陀经与奥义书是我的重点研究课题。

内容概要

巫白慧,1919年9月出生,男,汉族,香港人,祖籍惠州,中共党员,1951年印度国际大学、蒲那大学印度哲学专业毕业,博士。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兼任国际印度哲学学会执委。学术专长为印度哲学、梵语学、佛学。1984年被印度国际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最高荣誉教授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目录
译者导论
一、“吠陀经”释名
二、“吠陀经”本典
三、《梨俱吠陀》的创世神话
四、《梨俱吠陀》的哲理内涵
五、吠檀多——吠陀的总结
第一章 三界的神名和神曲
第二章 天界神曲
天父-地母神(Dyava—Prthivi)
《天父-地母神赞》
密多罗(Mitra,友神、友爱神)
《密多罗赞》(友神)
婆楼那(Varuna,包拥神)
《婆楼那赞》(Varuna,包拥神赞)
Aditya(阿迭多)
《赞阿迭多》
苏利耶(Sdrya,太阳神)
《苏利耶赞》(太阳神赞)
莎维特利(Savitr,金体神、朝暮神)
《金体神赞》(莎维特利赞)
补善(Pfisan,育生神)
《育生神赞》(补善赞)
乌莎(Usas,黎明女神)
《乌莎女神赞》(黎明女神赞)
阿须云(Agvins,藕生神)
《藕生神赞》(阿须云赞)
毗湿奴(Visnu,遍人天)
《毗湿奴赞》(遍人天赞)
密多罗一婆楼那(Mitra—Varunfi)
《密多罗一婆楼那二神赞》
第三章 空界神曲
因陀罗(Indra,雷电神)
《因陀罗赞》(一)
《因陀罗赞》(二)
鲁陀罗(Rudra,荒神)
《鲁陀罗赞》
《因陀罗赞》(三)
摩鲁特(Maruts,风暴神队)
《摩鲁特赞》(Maruts,风暴神赞)
伐陀-伐尤(Vata—Vayu,风神)
《伐陀神赞》(Vata,风神赞)
波罗阁尼耶(Parjanya,云雨神、致雨神)
《波罗阁尼耶赞》(Parjanya,云雨神赞)
阿波诃(Apah,水母神)
《阿波诃赞》(Apah,水母神赞)
水子神(Apam Napat)
《水子神赞》(Apgm Napat)
第四章 地界神曲
祷主神(毕利诃斯主,Brhaspati)
《祷主神赞》
阎摩(Yama,阎罗)
《阎摩赞》(Yama)
苏摩(Soma,苏摩树神)
《苏摩树神赞》
阿耆尼(Agni,火、火神)
《阿耆尼赞》(火神赞·一)
《阿耆尼赞》(火神赞·二)
萨罗斯瓦底河(Sarasvati)
《萨罗斯瓦底河神赞》(Sarasvati)
《万神赞》(Visvadevas)(二)
罗娣莉(Ratri,司夜女神)
《罗娣莉赞》(Ratri,司夜女神赞)
印度河(Sindhu)
《印度河神赞》(Sindbu)
第五章 哲理神曲

《有转神赞》(Bhava—vrtta)
《原人歌》(Purusa)
《因陀罗赞》(Indra)
《婆楼那赞》(Varuna,包拥神)
《创世主赞》(Visvakarman)
《阎摩赞》(Yama)
《幻分别颂》(Mayabheda)
《万神赞》(visvadevas)(一)
《意神赞》(Manas)
第六章 俗谛神曲

《赌徒忏悔录》
《孪生兄妹二神恋曲》
祖先(pitaras)
《祭祖曲》
葬仪
《葬仪神曲》
青蛙戏雨
《青蛙戏雨图》(Mandokgs)
《阿闼婆吠陀》(爱情咒曲)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关于吠陀神曲)
附录二:梵汉译名对照表
附录三:梵语一音二式字母表
后记

编辑推荐

《神曲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者简介

《 神曲选》内容简介:1951年,我在印度国际大学和蒲那大学分别取得相应的哲学学位。次年——1952年,我从孟买乘法国邮船回国。在北京,我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工作。1978年,我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开展印度哲学研究工作。印度哲学研究,在我国当时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一直是一个空白点。1983年,哲学研究所申请建立一个包括印度哲学研究在内的“东方哲学研究室”。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批准这一申请。从此,印度哲学研究正式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之内。新建的“东方哲学研究室”设立三个研究小组:印度哲学研究小组,日本哲学研究小组,阿拉伯哲学研究小组。我荣幸被任命为首任室主任兼主持印度哲学研究小组。
如何开展印度哲学研究?我认真学习了《 神曲选》“导论”所引恩格斯的语录(关于印欧宗教神话研究应追溯其源于吠陀经的论述),并按这一科学方法制订印度哲学研究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的计划:一,吠陀经(《梨俱吠陀》);二,印度古代辩证思维;三,奥义书与吠檀多哲学;四,因明正理。但吠陀经与奥义书是我的重点研究课题。

图书封面


 《梨俱吠陀》神曲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吠陀经》据考证约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800年的这个期间,其在印度文化甚至印欧文化体系中的位置已不须多说。如果要了解印度哲学体系的全貌,适当阅读《吠陀经》就是必要的。《梨俱吠陀》是四部《吠陀经》之首,共10卷,包含神曲1028支,共10600颂。因为《吠陀经》乃至《梨俱吠陀》都过于庞大,刚开始还只能从小处入手。我这次选择的是巫白慧先生所编译的《<梨俱吠陀>神曲选》(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本)。巫白慧先生与金克木、季羡林、南怀瑾等是同一个时代,他年轻时到印度学习佛教以及其他印度哲学,从大学一直到博士,对印度哲学的理解可想而知。从网上查巫白慧等人的经历,他是1952年回国,却直到1983年才开始印度哲学的研究,可见其间耽误了多少年宝贵的时间。读巫白慧先生的文章,常常会闻到马克思唯物论的气息,不禁想起季羡林文章中时常出现的“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论”,是一个的局限。但无论如何,在没有其他更多资料的情况下,现在更多还是要依赖并感谢他们这一代人仅留的一点成果,相信以后对印度哲学进行研究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认识也会越来越深。由于《吠陀经》主要是为祭祀所用,其中内容绝大部分是面向当时的印度诸神。本书是《梨俱吠陀》的节选,包括天界神曲、空界神曲、地界神曲几部分,此外可能是哲学研究的原因,编者特别节选了一些影响印度后世哲学发展的哲学萌芽(按马克思哲学的观点就是朴素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即“哲理神曲”,另外还节选了原书中本来就不多的一些有关世俗生活的颂,比如赌徒、男女、爱情等,即“俗谛神曲”,我估计主要是为了增加本书的趣味性和对读者的吸引力,但即便是这些反应世俗生活的颂,从内容看基本也都是跟祭祀或祈祷有关。正如任何大江大河的源头从来都是貌不惊人,从本书所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到,早期的吠陀经典其实也是非常“现实”甚至“功利”的,其祭祀的目的和内容,基本也基本都是围绕着俗世的需要,比如财富(牛羊)、战争、繁衍(祖先、夫妻、家庭、子孙)等这些饮食男女、衣食住行的事(这么说来,后来人们对佛教的功利化“应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其对未知的思考也基本是局限在对“外在之神”(外在力量)的想象(后《吠陀经》时代渐渐由多神转向少数神,由对外在力量的崇拜转向对内在自我以及内外一体的思考),但即便如此,印度的这些早期哲学也比同时代中国的《诗经》和欧洲的《荷马史诗》要深刻得多,尤其是之后在《吠陀经》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奥义书》,又在《吠陀经》和《奥义书》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佛教、薄伽梵歌(这个在另外一个读书笔记专门说明)、吠壇多哲学等等,越来越博大而精深。每一个经都代表了一个哲学主张,研究每个“经”究竟在说给谁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个“经”说给谁听实际上也代表了这个“经”把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简单概括,《吠陀经》主要是说给神听的,《奥义书》主要是说给门人听的,《薄伽梵歌》主要是说给王听的,佛经表面说给门人听,其实是说给众生听的,也因此,佛教的众生平等观念也成为其与与印度正统哲学婆罗门教(尤其种姓制度)的主要区别。再看中国哲学,《道德经》基本是说给王听的,《论语》表面上说给门人听,其实也是说给王听的。考虑个人兴趣,我这次重点读了本书的“哲理神曲”部分。如本书P244所言,“10卷《梨俱吠陀》,粗略划分,前7卷是神话的宇宙构成论、多神论、泛神论、神人-神畜-神物同形或同质论。从第8卷开始,逐渐向少数神和一神论过渡,与此同时,吠陀哲学家们开始对宇宙本原、人的本质进行哲学探究。例如宇宙本原说、宇宙如幻说、我与无我说、有无(空有)矛盾说、意识形成、轮回转生说、物质先有说等等。”“后吠陀哲学流派的形成和产生,基本上是由于对这些吠陀哲学问题的理解、接受、消化和发展。可以说,一部印度哲学史的主要论述命题和对象正是吠陀哲学家在《梨俱吠陀》中所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这些正是我学习《吠陀经》所希望了解的。最后提一点,《吠陀经》的格律讲究音量节奏,交替使用长短音节,这种风格一直对后来产生影响,所以现在的梵语才感觉好听,考虑唐朝时候梵语佛教大量翻译到中国,我在想,唐诗的韵律是否也曾受过梵语韵律的影响?
  •     印度古《吠陀》经,是印度上古时期一些文献的总称,在印度历来被认为圣典,是印度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称作神圣的知识或神的启示,完成于纪元前1500年到1000年之间,是印度文化的渊源。在印度传统中,有关宇宙的神秘知识称为吠陀(Veda,梵音韦达),印度把那些记述了吠陀知识精华的圣书,都称为吠陀经。吠陀,是梵文Veda的音译,也译为韦陀,意为“知识”或“光明”,即求知宇宙人生的智慧。“韦陀,亦名吠陀,此云智识,由此生智。”四吠陀向来被视为天启圣典,不仅为古代印度人所信崇,及至近世,印度人亦认其有最高威权。婆罗门教徒之宗教信仰、道德法律均以吠陀为依归。因此,研究印度思想不可不知吠陀。Veda本来不是书面文字,而是宇宙间的声波,自存于宇宙之间。吠陀文献的总体包括《奥义书》都被奉为天启的圣典,是印度最早期的思想根本。吠陀经是宗教的知识根源和一切圣名的基础,是世上仅存最古老传统文化的活经文。吠陀经为古圣哲于甚深禅定中,直接得到启示,把这些声音记忆起来,代代口传,不见文字,从而把这些宇宙间的智慧,流传下来。吠陀经在书写之前它们是靠口传保存下来的,以保传其声音之显示。吠陀先知们就是这样,设法用口述的形式保持他们传递的知识的完整性。直至近世,才有把它们印为书籍。至于今日,人们在诵读本集时还保留着来自印度早期沿袭下来的特殊音调和节奏。吠陀经是古梵文创作的颂神诗歌,崇拜天地日月风云雷雨,以及山川庶物等自然万象,对之歌咏赞颂,这些诗歌也赞颂传统受崇拜的诸神,其实这些神大多代表自然现象。他们认为凡是祭祀神祇,禳灾祈福等事,都用《吠陀》赞颂来歌咏它,就可得到感应。作为3千年前的梵文诗歌叙事诗,吠陀经典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宗教仪式、祭式、医术、科学、音乐舞蹈、建筑、军事天文、地理、人文、百科等知识,应有尽有。它本来就是物质宇宙的说明书。成千上万部吠陀经典的内容,都是用诗记载的,这些诗严格遵守诗歌的结构及韵律、格律的规则,而且包含各种主题的信息:从医疗、农业到对高等星球和低等星球上的时间概念;从瑜伽和冥想的技巧,到居士的注意事项,以及素食佳肴的食谱;从对政府组织机构的详细解释,到对兴建和装修庙宇或住房给予一流的指导:吠陀经中包含了戏剧、历史、深奥的哲学,以及有关礼仪的简单课程、军事礼节的介绍和乐器的用法。然而,在传统上来说,最重要的是:吠陀文献极为科学、详尽地解释了“个体灵魂与神的关系和从与他的各种关系而来的强烈快乐”,以及对神的奉爱。梵音吟唱除了敬神仪式吟唱,也成为冥想、集中意识的必要手段。总之,吠陀经典提供不可多得的印度人知识之源。吠陀多面相的知识,成为印度人行为准则、思考模式,吠陀经典和印度历史是不可分割的,举凡宗教典仪祭式、医学知识(Ayurveda)、音乐创造、宇宙秩序、人和自然环境…等等宗教人文科学,无不涉及,是深深地影响着后代印度人在宗教、艺术、音乐、科学、哲学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原素。吠陀经典对印度近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哲学流派奉吠陀为“最高权威”,很多印度人认为现代科学和一切真理都源于吠陀。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小打小闹也是精华,只是期盼猴年马月出全本!谢谢巫白慧先生!
  •     目前市面上最好的选本,相当喜欢。
  •     2013-4-5读完。2013-2-25@上图。本以为是乏味枯燥的,但是译者的前言和注释十分到位,详细地揭示了吠陀神话的渊源和分类,让人对印度神话以及宗教的起源有了感性的认识,有了比较比较清晰一些的把握,不再那么晦涩负责了。
  •     译名不统一,有错别字,强行格律妨碍理解。然而物以稀为贵只能将就下饭了。
  •     可初步了解印度上古文明,看出古印欧神话的共同端倪。
  •     在印度,地位如同中国的《诗经》,但是贴近自然和生活的方式,两种迥然不同。诗经是无神的,在吠陀中,一切以神的面貌出去。
  •     还有几本,当网没有,不必找了
  •     还是不错的,作为初步了解印度教的书,可以一看。
  •     玄学的老祖宗
  •     少见的吠陀译本,能够提供很多关于吠陀的认识,但也仅限于认识,而不到知识的地步。
  •     要了解印度民族,此书应该会提供很多有益的东西
  •     商务印书馆的书一直是我的首选,不错!物流很快。
  •       《梨俱吠陀》是四部《吠陀经》之首,共10卷,包含神曲1028支,共10600颂。因为《吠陀经》乃至《梨俱吠陀》都过于庞大,刚开始还只能从小处入手。我这次选择的是巫白慧先生所编译的《神曲选》(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本)。巫白慧先生与金克木、季羡林、南怀瑾等是同一个时代,他年轻时到印度学习佛教以及其他印度哲学,从大学一直到博士,对印度哲学的理解可想而知。从网上查巫白慧等人的经历,他是1952年回国,却直到1983年才开始印度哲学的研究,可见其间耽误了多少年宝贵的时间。读巫白慧先生的文章,常常会闻到马克思唯物论的气息,不禁想起季羡林文章中时常出现的“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论”,是一个的局限。但无论如何,在没有其他更多资料的情况下,现在更多还是要依赖并感谢他们这一代人仅留的一点成果,相信以后对印度哲学进行研究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认识也会越来越深。
  •     工作 人员的服务很好,值得学习!当我一接,当晚就拜读完了,很好!这本书真的很好,很棒!
  •     与这本书相逢太晚。如果研读文学史时手边有这样的文献该多么好。面对南亚古代文学中错综复杂的神谱,巫先生的注释,貌似唠叨,实乃谆谆;而巫先生的译文,不适通读,而应常诵。
  •     有的地方看不太懂,可读性不强。
  •     这书真的很好,巫老的东西就是好!里面有不少梨倶吠陀的神曲,还有巫老的解释,好!!!并且里面还讲很多印度教的神的来历故事等等!赞~~~
  •     有关吠陀经的译本很少,这本书详细解释了有关印度早期的朴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发展,提供印度神话的基本认知,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认真读的话对印度教的天空地三界的神都有清晰认识了。最有意思的是所有的印度大神都爱喝苏摩酒,几乎每篇赞歌都会提及,记得最牢!
  •     四大吠陀 生主 因陀罗 阿耆尼 种识 三有 梵志 祈神祭司 唱赞祭司 司仪祭司 监坛祭司 器世间 情世间 摩耶 苏摩酒
  •     还可以,基本满意!学习资料!很有价值。
  •     吠陀阿修罗。善恶。
  •     从内容,注解到印刷装订各方面都表现一般。而且作者是社科院的,不排除带有意识形态色彩。 对想了解一些印度神话或者印度文化的读者或许会有些许帮助。
  •     书不错。全新的。内容很喜欢。
  •     不易悟
  •     印度典籍,向称难读,现在还未看,评价勉为其力。
  •     文化了解之选
  •     诗歌翻译的难度太大,能看原版才能感受到其魅力。
  •     拿到手一看,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原来只是摘选了梨俱吠陀神曲中很少的一部分作为i代表性介绍,对于想见到真正的经典的我来说,还是有点小小的失望。。。不过就当是小学生的语文课本,先入个门吧
  •     我想看原文
  •     哲学
  •     读里面的词语-概念
  •     不错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     这个可能因为是古代人写的吧 所以看起来有些过于幻想化
    看了半天摸不着头脑 呵呵
    看来还是中国人聪明啊 还是以故事的形式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     对古代文明的了解又更有意义了!
  •     珍品!
  •     最古老的才是最纯粹乃至最善良的。
  •     译名难辨,研究方法据作者所言,是贯彻了恩格斯所提倡的方法,这就把思想限制在了很狭隘的范围内,只有诗歌的内容尚且值得一读
  •     经典读物,总让人爱不释手。
  •     大致翻过,有个概略的印象,不知以后有没有时间补足。
  •     看到小说提到就买了看看
  •     选读,为了解佛教铺路!
  •     虽然对作者用马恩主义的方法去研究宗教和哲学很遗憾,但吠陀类的书国内译本几乎没有,译文也非常精到。书里最值得看的是哲理类的诗歌,可以看出后世奥义书的理论源泉
  •     深奥,不易懂
  •     翻了一遍
  •     书已到!与原来买的不是一样!
  •     是另外一个空间!
  •     巫老研究梨俱吠陀總結之作,填補空白。
  •     每一首神曲的后面都有解释,很不错
  •     读了三分之一好枯燥……
  •     很好的资料
  •     果然該先多找點文獻...
  •     很遗憾是一部节选本。不过翻译的很好。帮助良多。
  •     解说部分资料颇丰,译文则。。。
  •     作者乃真学者,
    著作乃好著作。
    研究者很实用,
    闲读者亦相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