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饱》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饮食文化 > 半饱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4-12
ISBN:9787108021830
作者:欧阳应霁
页数:221页

半饱的高潮

翻开书就看到那个叫欧阳应霁的男人,一头白发,满世界乱跑,胡吃海喝,还胡言乱语,还财源滚滚。他把这本书取名为半饱,封面上是人家碗筷,每一道菜的首页几乎都是吃了一点又剩了一点的,零乱的餐盘。这个设计一下切中了我的心,或者说,切中了我的胃。从小喜欢看饮食节目,家里人总是很奇怪,你这么喜欢看,怎么吃又吃不多,做又懒得做?当时年少无知,只能干瞪眼,换了现在,我便会理直气壮地说,这就是半饱的境界。吃饭或做人,最好都是半饱。否则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轻则胃出血,重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只有半饱能让你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又不至于太过贪心。比如吃饭不必吃到打嗝,睡觉不必睡到头昏,谈恋爱不必天天黏在一起,说话不必说到世界尽头,读书不必事事求甚解,所以最后也不至于伤心或伤身。标题与精美设计之下,就是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食材。名为半饱,却一点也不随便,做提拉米苏的手指饼一定要某个牌子,陈醋必须是酿藏二十年比酒还贵的品种,连弄个菜饭也要指定某国的某个牌子的大米,其精妙繁琐不亚于宝钗制“冷香丸”的劳民伤财。光是看看食材,已经让我等平头小百姓“半饱”了。想起绝望主妇里的Bree,其实普通人谁吃得出现磨奶酪与超市奶酪的区别,但超市货永远进不了她的厨房。个中原因,我还是想用三毛的爱人荷西的一句话来说明:“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不悲伤。”

品味生活

D.I.Y自已最好的最美的生活最好的和最美的 就是簡單喜歡作者生活的態度認真且用心的品味自己的人生

主菜过后还有甜品,只有半饱才能引起更多的期待

爱上这本书,是在天津的天马书友会。这个书友会位于平山道,斜对面是实验中学,我的初中母校。实验中学的大操场有网状的围栏,透过空隙,可以看到一条很美的单行路。那时候上体育课,除了不停的跑步,就是和好朋友手牵着手走到围栏旁,望着这路聊天,或发呆。这条路就叫做贵州路。忽然觉得名字美。骑车骑到贵州路,母校的孩童笑颜如花,不知道他们哪里来那么多快乐。于是拐弯上了平山道,去看母校的大门,再骑过去,就是天马书友会,小时候经常中午躲在里面看书的地方。一点没有改变,牌子还是那旧旧的牌子,几个大字班驳的很。破的很。也让人怀念的很。我想这就是一见钟情的好地方。邂逅了欧阳的这本书。被书名打动。打动我的还有另外一本书,叫做一个人住。也是欧阳的。比起住,更喜欢吃。因为吃是不寂寞的。有色彩有味道,进入胃口的感觉,温暖而实在。碗里碟子里的美好食物全部被胃口、血液消化吸收。多好的感觉。况且巨蟹座的人原本喜欢烹饪,原本也爱凑热闹,原本就喜欢让各种各样看起来很合的食材,变成真的合。不过一直不胖。可以在一个晚上看一本书吃掉一整盒DOVE,照样不胖。我不是半饱的遵循者,也遵循不了。一定要吃的饱饱的,才有力气读书有力气寻找生命中的欢乐。可是将半饱作为生活的原则,我是同意的。喜欢一本书,不要扎的太久。曾经看一本书看到把书翻烂。后来好多年,都没有动它。里面的细枝末节,我了如指掌。看,还有什么好看?爱人也是如此。喜欢一个人,不要喜欢的太疯狂,给他留一点空间。于是自己也多了一点空间。不要占有百分之一百,哪怕这人是你百分之一百的男孩、女孩。梦想中的婚姻是他一直爱我。孩子听话。我的工作虽然也忙也累,但不足以消灭掉我对人生的期待与从容。我会给丈夫和孩子做饭做菜,让一大一小都健康快乐。回家时候他能给我一个吻。彼时,一定按照欧阳应霁的半饱菜谱,从意大利调来那个什么帕的奶酪,专心做一桌好菜给他们吃。只是——我要他们吃好,吃饱。

我要我的慢生活

最早讀歐陽應霽的《設計私生活》是大學,圖書館里唯一陳列的他的作品,記得當時還做了筆記,抄寫下他書中提及的那些廠牌抑或是物品,上網翻閱資料,瞭解所謂的奢侈,有些名牌之所以經久不衰是有自己存在的價值的,但是也有些有意思的設計不是用來使用而是用來欣賞的。後來自己攢錢買下了他後繼出版的作品,他的文字並不出彩,平平淡淡,介紹的卻是經歷歲月洗禮,留下來的經典,一件白T,一個手電,價格有高有低,可是設計別致新穎,有些在市面並不多見,有時候覺得,設計只是關乎個人的眼光罷了,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對味的話愛不釋手,不來電的話唯恐避之不及。《香港味道》書系中有些提及的店鋪早已關門,也許是經營不善,也許是移民,像是《歲月神偷》中,調皮的二弟想用自己珍視的玩具去換回病逝的優秀大哥的生命一般,總有一天說再見!他提倡的半飽概念很適合如此急功近利的社會,什麽都一次性完成造成膩煩心理就沒有人生樂趣了,像是《志明和春嬌》中那個曖昧的夜,他們在玫瑰色彩的旅館中並未發生肉體關係,志明說“有些事,不需要一個晚上做完,又不是趕時間”,可是呀,現代人似乎很忙,忙著長大,忙著工作,忙著結婚,卻無法驅趕心中的空洞,是喲,請給我一場不趕時間的人生吧!

品味内心

热爱美食却讨厌喧闹的聚餐,在别人觥筹交错时落寞无语,坚持让碗筷保持从头到尾的一干二净。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吃却受不了一日三餐的重复劳动,更喜欢把突发奇想的怪异组合摆在面前送进嘴里。思来想去到底喜欢美食的是自己的胃还是别的什么。半饱是我能找到的最能满足自己食欲的书,因为本来需要满足的就不是味蕾接触。细腻的文字,带我恍惚间体会身体每一寸的美味享受;从食材至成品,特别是呈现料理过程的诱人照片,更省却了想象便身临其中。没有想过要拿应霁的书当菜谱,照其中哪一篇来做东西吃,一来其实美味已经享受,二来害怕不完美的现实让美味的梦惊醒。

半饱食谱---怎么可能只是半饱

只看了一半就已经不行了,他怎么能那么随便就做出如此美味.好想全部照着做一便,更有开餐馆的欲望.我是金牛座的,本来就对美食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只怪自己的手太笨,怕做出来糟了食材,但还是想努力尝试.

我饿了,所以我又把你翻了一遍

翻欧阳先生的书,哪怕是写吃的,都能感到收获很多。比如他写吃的,会在每道菜写感悟,或者写来历,甚至写很哲理的东西,所以每次还没看到菜谱和做法,我就先被他的文字感动的要死。再来说说他写的菜,工序很简单,看着就觉得马上能上手了,但是想来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也必定是很细腻对生活要高追求的男生才会在怎么搭配这些菜上花时间。也许天下的女人都一样,比起去高级餐馆,更愿意和会做很多可爱的菜的男生一起在厨房的感觉吧:)当然不得不说的一句,他的食材我在学校附近的超市搞不定,大概只能去麦德龙觅觅,等我一个人住的时候再说,呵呵,这本书先好好屯着,只是,我此刻好饿啊,夜已深。

半饱,其实是更贪心。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大叔说的菜不是常人可以做的出来的。什么迷迭香、九层塔、莳萝叶、红蒜头、柠檬叶等等东西在上海的小菜场实在是太难买到拉,好想自己弄点种子种在家里的阳台上,美食、生活两不误。这些东西一定要是新鲜的才好。我才懒的跋山涉水的跑到古北的家乐福去买,虽然那里的东西的确是很多。但是不可能一次全买齐了。就算买了,我也没工夫一下子做那么多菜。  关于厨具,爱烹饪的人肯定是特别关注的。大叔好多的厨具都相当经典,那个意大利面夹和研磨器都是MUJI的。上星期去MUJI的时候差点想买,不过这价格就。。。。。看看吧就好!还特别喜欢他的那个煎锅,可以把蔬菜煎出一道道可爱的印子。  实际上看这本书更多的还是在看大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坚持半饱的饮食理念,在忙碌的生活中享受自己做菜给自己的乐趣。让大叔带你去周游世界各地的美食。  再配上眼花缭乱的图片,感受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食物带给人的快乐是无限的。  所以看过《半饱》以后,胃的确是半饱。享受了图片和文字的“美食”后,去寻找真正的“美食”。就向大叔所说的那样——半饱,其实是更贪心。

美食100,只取50

当初认识欧阳应霁,是在《周末画报》(那时还仅卖3块钱!!太值了!!)的那篇《少吃多滋味》——菠菜毛豆意大利饭!光那句“重量级美味”就让我口腔湿湿的,恨不得把报纸看出一个洞,洞后面就是那碗饭!!后来才在书店看到了《半饱:生活高潮所在》,封面我喜欢,古典的调子,果然美食是始终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内容我更喜欢,饭桌真是生活的浓缩与升华处;再看作者,原来是他!我对这家伙给影响深刻,因为他名字中的“霁”,我不认识!(汗,这有什么好骄傲的)然后我竟然查了字典!还是用部首查字法!!天,我有多久没查过字典了!不过“霁”字解释很好:雨后或雪后转晴~很美好,很明亮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喜欢作者讲话的调调,有点懒懒的,有点小聪明,有点幸福,有点满足的感觉。对,感觉对上了!

半饱,其实更贪心。

没有自己的厨房,还没有机会去试那些书中的做法是否够实用。买这书除了因为一开始喜欢欧阳应霁和太久没看书想弄点儿带图画的书来看之外,主要就是因为它扉页上的一句话。半饱,其实更贪心。因为不想放过下一次品尝享受美味的机会。

生活高潮

应该很少有人能像欧阳应急那么活着吧不过他的人生态度真的很让人有启示只吃一半却是最大的贪心呀

想把欧阳的书收全

看完一本,买书的瘾又蠢蠢欲动,想把欧阳同学的书收全!就像收全三十而栗作者的书,但是《分手清单》哪里都缺货!:(

半饱,就是矫情

书名相当高明,表明了一种超凡的生活态度,加上三联书店的牌子,我虽然有点犹豫,最后还是买了。按照作者的观点,意大利面条包装上写着得下锅九分钟,他也得坚持减两分钟。站在买书者的角度,看这本书,应该是了解一种超凡的生活方式,可是我看不到这点。当作食谱来看吧,里面充斥这各种稀有的食材,总要夹杂这几个意大利语、英语,显示出作者的教育水平。如果说食物图片的精美是书的亮点,那么每过几页就插入几张作者吃东西的照片,让我没有往下看的勇气:作者简直不是一般的自恋。可以说,作者不是一般的有品味,不是一般的时尚,不是一般的自恋,不是一般有个性,对颜色不是一般敏感的人。只是如此矫情,真不是我等一般人能承受的。

迁客骚人

如果旅居在外,身无长物,只能带一本小书放在枕边作为慰藉,你带哪本书?我带的是欧阳应霁的《半饱》。如同他的书名,他的书我从来没有耐性和激情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买了有两年了,只是闲来无事翻上两页。闲闲散散的文字,美美的图,如同睡前的点心,啜上两口就够,不必吃饱。《半饱》的封底上写着:一个擅长设计、见闻广博,对生活永远有热力永远有好奇的创作人,如果他恰巧又精于厨艺,你可以想像,他的美食世界必定也精彩万分。欧阳应霁这个人,我谈不上推崇——太杂太散,缺乏定力,成不了大家但是喜欢是一定的。生长在香港,留学在意大利。走过看过吃过不少地方。他的赏味,是中餐化的西餐,或者西餐化的中餐——是明显英殖民的香港和马可波罗意大利混合留下的痕迹。这点我相当欣赏。见得多了,自然就会开始混搭印度的味料,台湾的食材,法国的烹制技巧……掌握了基本的要义便能开始混合创造对生活的热情无非是如此:眼里容得下这大千世界,亦不忽视细节对一颗大蒜一把青葱的执着如同对一颗纽扣一条丝带的执着也如同对一只沙发一席墙纸的执着这样就好。套用一个古代的词儿:迁客骚人——我来说文解字,就作四处漂泊又喜发点文骚的人。遥想起一群古人,上数李白苏轼欧阳修,下至袁枚唐寅徐霞客哪个不是能书擅画又懂得美酒佳肴?可叹的是,古代中国,有点才情的人都想着得要做官——真要是仕途倡顺了的人,最后在文艺上倒成不了气候那些遭贬谪的,无心向仕的,懂得尽早告老还乡的,反倒能够流传千古,成一代风流人物。古人诗云迁客骚人,多有仕途坎坷的悲情意味这些古人要是生在今天,不知道能多有作为呢——高考什么的肯定不在话下,随便写写就是满分儿作文大学毕业了到欧洲美洲旅游旅游,写写畅销书,开开杂志专栏,连字儿带画,就可以过得潇洒舒坦一不小心得个什么文学奖,再跟电影导演亲密合作合作,开个新浪名人博客哪还有我辈的生存空间啊。这一扯就远了。哎,《半饱》若不是靠了些漂亮摄影和异国风味,哪能比得上《随园食单》呢?原文发表于:http://chitchytalk.blogspot.com/2007/03/blog-post.html

方寸之间

前几天看欧阳应霁的《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有一段推荐语这样写道,“一个擅长设计、见闻广博,对生活永远有热力永远有好奇的创作人,如果他恰巧又精于厨艺,你可以想像,他的美食世界必定也精彩万分。他对待厨房不会规规矩矩,每道料理每样食材都有乐趣。”很舒服的阅读体验。我想,我暂且还没有那样的境界去摆弄柠檬叶,月桂叶,迷迭香,鼠尾草,但是我看的乐在其中,原来,在厨房里,有些乐趣,有些东西是相通的。每次看到金融街食堂的饭菜就失去了食欲,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每晚必自己亲自做菜,第二天中午便可以有多余的带到公司去。从等公交车的时候就在考虑晚上做几个菜,吃什么,等到家门口了,还是没有定下来,有时候选择太多,就失去了选择的能力,于是让胡豆豆出去买菜,走之前还特意问他,你买什么菜,他留下一句,我去看看有什么菜就是关门的声音了。不一会儿胡豆豆就回来了,手上两个大大的袋子,我赶紧接过来一看,细长的紫茄子,扇形的白平菇,不错不错,平菇炒肉,至于烧茄子,就稍稍有点犯难,茄子虽然好吃,俺还从来没有对付茄子的经验。于是搜肠刮肚,想到了在长沙时必点的“长豆角烧茄子”,可惜没有长豆角,那就“茄子烧茄子”吧,于是赶紧上网搜食谱。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下厨的天赋,起码有一种向往,虽然在家的十几年和在外求学的七年里,从来没有真正做过几次菜,但是每每看到电视中播“某某厨艺大赛”,“某某私家菜”时,我便是忠实的看客。每每看到新奇好看的菜式,总是默默记在心里,想着哪一天也要自己尝试一下,无奈日积月累,大都只是记住了菜的样子,烹调的过程慢慢早就随了时间淡忘了。但是如今一旦有了自己的厨房,我却如鱼得水般的被激活了,我会花心思的改变菜的配料和做法,当然,让我得意的是竟然没有苦了当小白鼠的人。回到我的“茄子烧茄子”。按照菜谱上的做法,我在切好的茄子上撒了一层盐,在小白鼠的强烈要求下,只撒了薄薄一层,先盐渍一下,据说这样处理后的茄子吸油少。然后,指挥小白鼠将辣椒和姜片切成小碎末,然后我去收拾平菇,看吧,我还没忘了今天还要做“平菇炒肉”的~~再次回到我的“茄子炒茄子”。可能是浸渍的时间不够长,我想把茄子上的水挤压出去的时候,水只走了很少一部分,茄条还是精神饱满的躺在碟子里。不管了,差不多了,要下锅了。油烧热了,我放进去一勺白砂糖(据说可以保证色泽,不过结果证明对俺这次没作用),等糖都化了,把茄子放进去炒。茄肉略黄,茄皮略皱,在变色之前我将茄子起锅放在一边。遂换了小火,少油,把混合好的辣椒末和姜末放进去,又加了豆瓣酱炒,恩,很香。开大火,倒入茄子进去。温度上来之后,迅速翻炒,让每一块茄子都均匀沾上调料,就在这个过程中,我眼巴巴的看着茄肉的颜色越来越深,茄条也因为吸饱了油而个个心满意足。加盐,加鸡精,加水,闷了会儿,很快,汤料吸收完毕,多余的部分也不见减少,于是决定起锅。颜色不见得多待见人,但是香味仍在,心里安慰着自己,很麻利的炒完了“平菇炒肉”,最后我浇上水淀粉的时候,我用电视中美食节目里主持人夸张的语调说:“每块儿菇和每块儿肉都均匀的挂上了汁儿,真是perfect!”我觉得这道平菇炒肉完美极了,完全可以和饭店里德媲美了,马上逼着小白鼠吃一块儿然后等着夸奖,“恩,就是,就是,好吃好吃........” 虽然说吃人的嘴短嘛,但我还是很开心,要不是有小白鼠,我还不乐意做呢。hoho!后话我想,喜欢吃,喜欢自己手忙脚乱做给自己和家人吃的人才是真正热爱生活的。奔波于北京,天津的一年里,天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辗转于大大小小饭店餐馆,让我的味蕾和肠胃接受着重重挑战。如果哪一天如果能真正的放松下来,周末或是下班之后,周旋于案板之间,火光明灭,专注于手里茄子的色泽,陶醉于的肉片儿挂上的汁水,看普普通通的食材在自己的手里渐渐丰富起来,心无旁骛,真的是给身心的一种放松。窗外云卷与舒,亭前花开花落,在这方寸之间,我大可去留无意,宠辱不惊了。

周末下午书

作者一系列的书都看了,这本是比较喜欢的,怎么说呢,是吃饱了之后在周末下午靠在窗边看的书,在美食里找一点儿生活节奏,过犹不及吧。

翻烂了....

当我看到这书的时候才知道,东西还可以这样吃,半饱比撑死来得更快乐,翻着这本书,翻着一大堆美食,尝试着做其中的菜,嗯~~~~好吃好吃,只可惜意大利部分的菜很难做,还需时间实验....

一道菜的心得:此心安处即吾乡——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我今天拿出多年前的书《半饱》,学着欧阳应霁的样,做了一道少吃多滋味的“菠菜毛豆意大利饭”,心得:黄油不用太多,洋葱勤翻炒,文火慢慢煮,高汤一次一勺,起锅别忘挤两滴柠檬汁,身边人说,不是平生最好吃的,但是平生次好吃的,有行动证明,他吃了比平常多的饭。

小资情调的体现

一点点儿东西,食材难得,调料难得,感觉就像鲁迅先生爸爸生病要用人血馒头这样稀奇古怪的药引子一样。就不能平平常常的做西餐了。虽然摆拍的照片还挺好看,但总觉得就像小资情调一样。什么都是要说得出名头,讲得出花样的摆拍。没什么意思。我不喜欢这个调调。

吃出幸福滋味

最近因为大家的建议,想重建做饭也是一种幸福的认知,找了做饭的书来看。这本书的构思比较巧妙,前几篇写一些关于食材的故事,后面就有1篇用以上几种食材为主要原料的菜的做法。这样有十几20个单元,也就有这么多菜了。看着看着想起了awo,awo是以原料为中心写香水的,其实我更喜欢awo的文笔。

设计煮意

很羡慕那种可以和多年的朋友在厨房里设计美食的生活,半饱的人生,半饱的满足态度或许生活在一个设计师的眼里总是特别不一样,尤其在老香港欧阳眼中,一缕白发飘荡江湖的他,总有着独特的人生观.书越翻越厚,觉得从里面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就发现人生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有"半饱主义",呵呵

在美食之都 重庆看半饱

很有趣的书在来回重庆的飞机上,细细品味了这本书在重庆的美食之旅中,贯彻了半饱的精神更满足了

带有强烈个人偏好的食谱

挺有意思,这种食谱基本上就是自己的饮食日记。时常喜欢做点吃的,每次只是做一道,而且都有点灵感一现的意思。这种把自己的动手经历记录下来,并搭上杂记,天马行空,挺有意思。对作者的偏食很有共鸣。书中介绍了不少特别的食材,其中帕尔马火腿让我很是神往,随即Youtube了帕尔马火腿的宣传片,建议大家也看看,意大利人那种对传统工艺的执著和精益求精,真是值得我们尊敬!对比曾经被曝加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导致我几十年再没有尝试),还有满市场毫无安全感的食材,号称美食之国的中国,不应该好好反省吗?

如果你知道怎么生活,也许就知道了怎么奋斗

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把奋斗两个字挂在嘴边,在我看来也许只有像樱木花道那样一直充满着干劲,为了理想把其他都抛在脑后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强者。可是,自己,自从进入初高中时,就已经很难做到把什么都抛在脑后,只是一味的学习了是我变了吗,还是像樱木一样的人只活在漫画里。没有杂念,没有勾心斗角,跑五百圈仍然带劲的叫老爹,见到晴子就两眼眯成一条线。。。。。到了现在,进入大学,乃至接近毕业,我仍然放肆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不分轻重,花了自己半个月的生活费就为了买一套喜欢的精致茶具,没钱了,仍然眼都不眨的买下一只很让人赏心悦目的杯子。有时候对自己的任性深恶痛疾,有时候连自己都对自己很无奈。但这就是我自己,又能怎么办呢也许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放肆之余好好地看书,在挥霍一面的同时,深入简出。嗨。。。。。但是,也乐在其中。在我看来,生活的过程不全在于目的地,有那么一部分,他来自于生活过程,生活的本身若都是紧张,压力,那就不再是生活,而是疲于奔命。在奋斗的同时,享受生活也许就该乐在其中。

小资味道非常浓郁的一本菜谱

只能看看,生活习惯的不同,使我很难认同其中的菜单。反正非常诧异很多人推荐的,我居然都不太喜欢,总之见仁见智吧

我想饱一次

已经数十次研究了书里的菜谱,但每次面对各种意大利或者是法国的食材都让我扼腕叹息,还有各种在中餐里不常用的香料真让我手足无措,真想问一句,在哪买这些材料啊?

清雅的心 爱吃的嘴

总不理解为什么要半饱,因为总是以为饥饿是件很难熬的事。半饱,是通过禁欲来激发更多的欲望,道理虽然简单,但真正领悟的人的确不多。控制自己、摆布自己、理性?还是一种有意的玩弄,摸不透,做不到!

半饱的哲学

对欧阳应霁产生最初的认知,从一本《半饱》开始。花了三天时间,悠悠哉哉翻完这本书,却觉意犹未尽,完全是一本可以让人反复阅读的作品。半饱的缘由,就像应霁在序言中所述,“保持半饱,头脑相对灵活清醒,知道自己其实最爱吃什么,对下一顿美味永远有活泼迫切的期待冀盼”。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亦或哲学态度。面对无比美味的食物,常常禁不住过量实用,到吃完才发觉肠胃饱胀不适,痛苦不已,却为时已晚。对人不也如此?就像水满则溢,对待喜爱的人,投注过多的情感,不知不觉也会有太多的期冀,就有可能导致自我的丧失,而对方恐也无法承载这番情意,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与原先期冀相差甚远。所以,对事对物对人,不妨保持“半饱”的态度;行为处事上,豁达为上,对待别人,不妨也多给双方留些空间,这样,双方间也许还有无限的灵感和创意产生。记得很久以前,跟一个好友聊天。好友说她在考虑事情的时候,有时不免会预先考虑到最坏的结果,这样,如果事情的发展没有那般美好,也不至于太过失望,而若事情发展顺利完美,却有了额外的喜悦。现在想想,这也许也算是“半饱”哲学的一种衍生。不过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道理人人都懂,但人非圣贤,却少有人能做到如此超然,否则,世间又怎会有纷繁复杂的种种愁苦不满。《半饱》一书,一半图片,一半文字。图片上,十有八九是应霁大叔认真制作“欧阳派”美食的场景或最后成品,认真专注的神情,让人对这个男人心生好感,无一不证明了他在序言中所说的“甘心放弃一般娱乐乃至正当职业,就是为了能够多点在家里在厨中有建设性的蹉跎”“家里厨房是我的最后堡垒”;而一边的字里行间,则是他拾取记忆点滴,查证那些美食香料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不时灵光一现,冒出那么几句发人深思的点睛之笔。自古有云:“食色,性也”,而“食”,又当仁不让摆在首位,成为了人生存在之基础,所以不靠严肃的说教,只是借由美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也真真是潜移默化让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就像书本题目所示,《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半饱之下,才更能领略生活的精彩美好吧。

生活高潮之所在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待在BONNA CAFE,翻完了此书。7月25日当天上海的天气忽晴忽雨,刚刚才见街上的行人顶着皮包仓惶四散,现在再向窗外望去,阳光当头连闪闪发光的小水塘都已经消失匿迹,路上的小姐们纷纷把雨伞当了阳伞,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BONNA CAFE的老板老朱是个在云南开了好多年CAFE又在上海开了好多年BONNA的香港人。店里会放BEBOP,挂他的摄影作品,还有书架。欧阳霁齐,霁齐此词也和这天气碰了一个巧,然而此书风格也确实很和BONNA CAFE,看似平常可忽然就转了个弯兜进一片好玩新鲜的天地里。书里的美妙的词句我都忘个精光,只记得书的色调与图片的光影明暗实在令人舒服实在很“香港”,只记得每个甜点上的草莓每个面点上的橄榄都有个故事,只记得欧阳一头白发捏了个番茄,只记得他反复提到他常常无法“半饱高潮”。期间我还遇见了老朋友sissi,她给我画了画留了句子,一切都很好。反正我也没吃到欧阳的美味,可能我在BONNA才真正的半饱高潮了一回哪。

Half Full

这是工艺老师推荐的一本书 在记笔记的时候 把这本书记在了工艺书的扉页 后来在图书馆借书准备充实暑假的时候 意外发现了此书 欣喜 满足 书已经被翻掉了整一块 可是不妨碍阅读可是三分钟的热度 暑假的开头 记了两三页的笔记 把提拉米苏的做法翻完 这本书就被搁置了这次出行携带着他 想抽空阅读 可还是懒人气质 一心想玩哪有闲工夫管包中的他 结果大雨骤然 被台风困到了这座城市 要多逗留几天 闲来无聊累得不想出门 就在客栈的床上继续开始这本书的阅读 从小就是那种不偏食的孩童 食欲很旺盛 小时候的海量 都是被惯坏的 奶奶好像一直都怕我饿 我想吃什么就会给我买什么 也不制止一贯的放纵 记忆尤深的是午餐将一整条枕头面包啃完之后 又来了一碗拉面 为此我妈总说我的胃就是那个时候给撑大的 可慢慢大了渐渐开始挑食了 很多东西不合胃口 都会被排除之外 往往和家里人出去参加宴席 满桌的菜 可能就没有几盘菜适合我的胃口 往往是饿着肚子回来 等我妈再回家给我下碗面条 这也奇怪 饱对于我来说好想吃撑的概念 就是感觉一吃完 肚子就鼓起来了饮饱食醉 这本书读完后 觉得吃饭就是一种能够享受 享受的过程中又得以升华 做一个贪心 快活的饮食者 图文结合适合午后阅读

爱。食

作者是个很会享受食物享受生活的人,去过很多很多不同的地方,品尝过很多不同的美食,我也想有这样的日子!嘻!但如果我没记错,他在好几期的明日风尚的美食专栏里,都穿着同样的白色的短褂!

你吃的是美食,人家吃的是人生,这就是区别!

最近对生活和美食都有一种馋意,全然因为一本书——欧阳应霁的《半饱》。得到这本书,纯属偶然。有一次还书给上司,他随手从书架上掏出这本书说,虽然讲的是美食,但作者是搞漫画创作和学习设计的,你可以看看人家怎么拍照,怎么排版。我拿回来后,只是看了前面的一篇序言就觉得这会是我喜欢的书的范儿。《半饱》主要讲的是作者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美味相遇的故事,以及亲自下厨摆弄的乐趣,这才是我想要的美食书籍。在此之前,看过不少时尚杂志上的美食专栏,翻过不少书摊上的菜谱,每次都意兴阑珊。我一直觉得杂志可以做得更好看一点,比如美食栏目,可以谈谈每种食材的故事,可以聊聊你与这道美食邂逅的经历,至于最后才是告诉大家怎么做的过程。但是大部分杂志的美食栏目,都是放一两张不知从哪里来的PS得过分唯美的图片,然后写上盐少许,油少许之类的菜谱模式,极其惜字如金。虽然现在是看图时代,但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愿意静下心来阅读一篇有趣的故事。有个播客主持人说,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在世界上拿得出手的好厨师,他就提到过,味道味道,除了是食物在食尖绽放的味道以外,味道还应该是一种修行,对食材的尊重,对食材的真正认识,对食材的资深把握……可惜在国内太少人有这样的能耐,我们更多的是停留在食尖上的刺激,甚至不过是为了敷衍肚皮。《半饱》讲了美食,讲了故事,讲了经历,我在看的过程中,时不时会自言自语地惊叹,哇,原来区区一个蒜头就可以有十几种不同的做法和味道;原来最好喝的陈醋在意大利摩德纳,有资格算得上正宗的至少要有十二年高龄;原来也有男人这么喜欢吃哈根达斯的草莓味冰激凌;原来要犒劳自己不是选择在外面大吃大喝,而是在家里花一个上午或下午的时间鼓捣一份美食,既是享受过程又是慰劳肚皮……书中还讲了信念,提到半饱是一种状态,每次进食不要过饱才能留有余地品尝饭后的甜品,往往好戏在后头嘛。半饱还是一种哲学思想,让胃欲停留在欲拒还迎的距离,对食物才会充满思念和憧憬。我其实一直都是这样,只是没看书之前不知道这就是半饱文化。我在家煮饭喜欢刚刚好的份量,在没有饱意之前放下碗筷,所以我对食物有更多的好奇心,老觉得这也想吃,那也美味,还经常被笑作馋猫一枚。但我却乐在其中,在能吃的年龄尝遍各种滋味是一种幸福也是我的理想。我看到老奶奶因没牙齿不能随意吃而觉得难过惋惜,我看到朋友因为速溶咖啡喝多了,胃口越来越差而觉得人生无趣……于是更加珍惜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和冲动。也有人说吃饱才是一种快意,那种尽兴的状态,没有压抑的舒服,似乎更加高潮。但是我每次吃得过饱,就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觉得全世界的美味端在我面前,我都没有动筷子的欲望。实在不喜欢这种状态。这本书还让我对下厨有了新的态度。我虽然一直有坚持下厨的习惯,主要是外面的食物不够健康卫生。但我下厨只是为了解决晚餐,我经常埋怨下厨浪费了我一个小时,结果吃的过程只花了十几分钟。所以有时候我会一次性煮好两个晚上的食物,第二天就只能吃不够新鲜,不够健康的晚餐。但我现在对于下厨多了一些宽容与耐心,就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我才更要借下厨放慢自己的脚步,去想想工作以外的生活。《半饱》,虽然是一本美食的书籍,我还看到了美食之外的对待生活的姿态。豆瓣上有网友评论,大多数人对欧阳应霁的书的评价都是此书小资,然而小资有什么不好,一种生活的选择,绝不会怨天尤人,追求的是舒服与自由。这也是我的生活理念。很早之前我就向往做一个小资女人,那时候对小资有明显的误解,以为小资就一定要月薪多少钱,坐得起的士,付得起首付。或者至少要经常光顾咖啡厅,点一杯拉花的咖啡和一小块芝士蛋糕,捧着iPad一个下午那才是小资。又或者是晚上挑一间有情调的小酒吧,来一杯色彩斑斓的鸡尾酒,度过惬意的一两个小时。看完《半饱》后,我对小资有了新的理解。小资不过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热爱生活,善待自己,细腻做事,享受现在拥有的过程。它与钱无关,咖啡厅和酒馆只是小资的一种小小表现方式。以前觉得一个人吃饭,没必要下厨煮得丰盛,吃好吃坏无所谓;现在觉得就是因为一个人才要讨好自己。以前觉得一个人就懒得出门爬山逛公园,现在觉得一个人也不能少了这些生活娱乐……我们找了太多借口束缚自己,生活才会变得像今天这样无趣又单调。我突然想起很多我之前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我想去逛花市,想在家里插花,想去宜家买饰品装饰房间,想做照片墙……其实这些我现在就可以立即去做,之前却因为没有人陪伴而不了了之。昨天跟朋友逛街吃饭,朋友跟我提起男朋友煮饭的几件趣事,要不青菜煮得过分熟透,要不土豆还没有煮熟,最经常的是菜全部煮好了却还没有煮饭,最奇葩的是有一次菜都煮好了才发现根本就没有米做饭……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但也看得出我们对待生活经常就这样马虎了事,又觉得有点点失望。我想一本好书就应该如此,不仅在看的过程觉得爱不释手,还能在放下书本以后真正着手生活。如果喜欢我的文字,可以搜索公众微信ID:muyuxuanxuan,会有惊喜哦!

包装与包装

这本书有两点很不错,其一是包装,把烹饪的书制作成为这样的版本够不上创意,但绝对是对厨房生活的祝福。干净的图片和文字排版,让畏惧厨房油烟和油腻的美食家们不再望而却步。 其二,欧阳应霁不会是官方认证的大厨,但一定会是一个让人称道的民间高手。好的烹饪家和美食家应该是充满想象力的,欧阳应霁具备此能力。 P.S.想象力: 热巧克力:600ml牛奶煮热,放入掰碎的黑巧克力,不停搅拌至巧克力融化。出锅前,撒上少许的王守义十三香··· 奶昔:用生蛋黄和适量奶粉搅拌至糊状,喜甜的可以再加些砂糖。用来涂抹面包,堪称绝配。

半饱的顶级奢侈

应霁老师的书唯有半饱迟迟不下手。从澳洲回来后终于有勇气买。全凭澳洲一年的厨房时光。食材并非是核心。关键是如何搭配。多数是即兴发挥。澳洲龙虾配日本乌冬面。或者说在越南煎饼上放上奶油?或者说柠檬加汽水。----花样,得益于挖空心思的讨好自己和爱人----如同在LIVINGROOM 不要放纸巾,否则看电影哭起来就信手拈来,干脆放到卧室或者厨房,随便一个甜点或者TOPBRAND,都让自己开心。-----或者在我几年前根本无法消化这本书如今能明白SLOW FOOD。绝对非一般智力能达到。我的家长,经常抱怨工作?大吃大喝?回家都是看不到孩子怎么一夜长大。或者他很享受这样肉池酒林?觉得不体肤过度膨胀或者空乏,找的钱都不足够说明代价。在席间,有没有本事说不要点这么多?有没有胆量360度旋转重重叠叠只取一漂?有没有底气只点顶级牛排一客,或者1921年的红酒?或者可爱点 饭后甜点?ICECREAM?然后埋单的时候根本2袖清风,不用打包带走,或者被迫打包带走?说来请客吃饭,其实还是看别人嘴脸的满心不自在。能周旋于摊贩超市不费力找车位讨价还价不浪费家里德国厨具全对自己口味。排场不大确实餐具都是自己心头好。COOKER得心应手。和爱人能同工同酬,且4目相对会心1笑。这岂非是一般人等能得到的奢侈?送客完毕还要自己整理厨房又是促进了肠胃蠕动。所以那富态的人应该是像马一样精壮清瘦。而不是 如王晶那样充满了腐败和淫荡的味道?!

非常烂的内容,全是空话,没有带来任何新知

伪小资,伪情调,伪深邃,有装B之嫌。总体来说是非常没有价值的空话废话集。封面设计很不错。good for nothing的内容,配合上设计不错的封面,我又买椟还珠心甘情愿被骗去翻了一通这书。建议:不要花钱买这书,拿起来仔细看看封面就足够了。纯属个人意见,无攻击性意图,无商业意图。钱呀,读银行存折上的余数比花钱读这种东西有乐趣多了。

半饱?不饱!

色泽丰富饱满的图片,多变新奇的食物,娓娓道来的文字——就是这本《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之前一直对欧阳应霁的书很感兴趣,但直到今天才真正捧起这本介绍食物的书,视觉受到冲击的同时,思维和胃也在动荡着,似乎该采取点行动才是看了这本书后最该干的事。于是晚餐便冲向学校最好的餐厅,点上一道最上口的菜,独自一个人,细细品尝,还回味着书里欧阳说的种种,也是件乐事!菠菜毛豆意大利饭——刚看到菜名和图片的时候,心里就嘀咕:不就是一叠炒饭嘛,怎么能把这样的菜式放到这样一本书里?再看正文,有一句说到“尽量计算好米的分量用餐每人不必太多,尝尝已经高兴——因为弄多了只会继续抢着吃光为止。”就更疑惑了,一道炒饭而已,至于么?于是耐着性子把介绍炒饭的材料、做法细细看完,不禁哑然——原来呵。首先,是佐料之一的乳酪。意大利原装进口的帕米基诺雷基诺乳酪,“放进口里质感奇特,直觉是在咀嚼最酥香结实的糖和盐的合体”,“来不及赞叹,一脸惊喜的又赶紧再尝一口”,“细致丰富实在很难形容”……看到这样的文字,你能不心动么!其次是炒饭的主角——米。“圆鼓鼓的arborio或者carnaroli米,不必洗濯,放到锅中用牛油跟洋葱末炒得透明油亮,然后慢慢一勺一勺地用高汤烹煮,不断搅动……”看着这些文字,似乎都能闻到热油和洋葱在锅里相互交融然后散发出阵阵钩人的香味来,不光是嘴巴,胃也开始闹意见了,怎么还不快点上菜!~还有在饭即将端上桌的时候,滴上几滴新鲜的柠檬汁,充分把人的食欲调动到最高点,然而在最后一句,欧阳还不得不说上一句——小心破了半饱的戒!真实可感的美味在嘴中被研磨着,虚幻飘渺的美味在脑海萦绕,两者相互刺激着我们的食欲,而半饱精神也在叫嚣——不要吃太饱啦,还有很多美食在等待着下一刻的我们!~爱上欧阳,爱上美食,还有没得商量的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

如果买的到材料

买回来的时候,不停的按照上面的材料找东西希望能够如同应霁兄一样也能分享这样的美食.值得推荐!书的排版也很方便,爱烹饪的你一定喜欢.

半饱,生活的另一种艺术

半饱,觉得很好,喜欢作者的书,喜欢他的文字.书中都是西餐,我个人还是比较中意于中餐的,所以读了很长时间.

生活高潮之所在

最喜欢的那句,就是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非常的同意这个观点,尤其是整本书始终围绕这个意念,作者能很好的深入到事物食品本身去体味和享受它,但又能及时抽离,恰当好处的保持那份适当的享乐美感。正在学习,这个尺度,很难把握~

淡淡的,却是惊人的美丽

读这本书,是在大学的读书馆,用了半天的时间全部读完。喜欢这个做设计的人写的东西。有一种淡淡的愉悦感。好像美食在他的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图片也超级漂亮,第一眼就很喜欢

武汉东方神话服饰有限公司~它就是一座很大的城市,是古老非洲的巴黎

晚上,在船舱里,水手们把那些旅客贬得一钱不值,拿他们当笑料。但杰弗却暗自承认他羡慕他们——他们的社会背景、他们所受的教育和他们那悠然自得的风度。他们都是大户人家,上过最好的学校,而他的学校却是威利叔叔的游艺团。   武汉东方神话服饰有限公司~游艺团中有一个人过去是考古学教授,因为盗卖贵重文物被学院开除了。他和杰弗做过几次长谈,引起了杰弗对考古学的兴趣。“通过了解过去,你可以弄清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那教授说,“好好想想吧,孩子。几千年以前,人们也象我们这样憧憬未来、讲故事、繁殖后代。”他眼里露出恍惚的神色,“加太基——这是我一直想发掘的地方。早在耶稣诞生以前,武汉东方神话服饰有限公司~它就是一座很大的城市,是古老非洲的巴黎。那时就有浴池和马车,竞技场有五个足球场那么大。”他发现那男孩来了兴趣,“你知道老加图结束他在古罗马元老院的演说时,说过一句什么话吗?他说:‘Delenda est cartaga’,意思是一定要灭掉加太基。他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古罗马人把这块地方夷为平地,二十五年后又回来在它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大城市。孩子,但愿有一天我能带你去那里发掘。”   一年后,那教授死于酒精中毒,但杰弗仍盼望着有一天他能去发掘。先去加太基,替教授而去。          ※        ※         ※   在那条纵帆船将要抵达塔布提的前夜,杰弗被叫进路易斯·霍兰德的特等舱。她穿着一件透明的丝袍。   “小姐,您要见我吗?”   “杰弗,你是同性恋者吗?”   “我认为这与您毫无关系,霍兰德小姐,但答案是否定的。不过我这个人眼很高。”   路易斯·霍兰德使劲抿了一下嘴唇:“你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恐怕是妓女吧?”   “有时,”杰弗说,“霍兰德小姐,您还有别的事吗?”   “是的。明天晚上,我要举行一个宴会。你愿意参加吗?”   杰弗看了这个女人好一会儿,然后回答说:“为什么不?”   事情就是这样开始的。

半饱,生活尺度

一直有这本书,很喜欢这个男人淡淡的写的这些东西。包括装饰设计,绿化布局,但是还是最喜欢这本。俺算是一个喜欢吃食的动物了,消化功能超级棒,反映又相当迟钝,经常造成这种万分尴尬的情况:吃食的时候看见别人高高兴兴吃的时候自己也高高兴兴吃,还伴随着高谈阔论,其实自己早已经吃饱,因为迟钝的反映,浑然不知,等到别人放下碗筷的时候发现其实自己早已经吃撑,难受到晚上无法入睡。如此反复多年,对其原因浑然不知,直到有一天检查身体,无法,就是重了10几斤,医生好意提醒,这才找到原因,晕。因为健康原因,不敢其他,从此只好开始运动减肥,2月后发现艰难之极。偶有一日,拿了这本书,立即就被吸引了。原来半饱也是生活态度,过犹不及啊。很喜欢欧阳对每个菜式的细细描绘,里面深透了欧阳暖暖的温情,当然做菜的方法对我的厨艺很有启发。于是决定半饱,在吃食方面把握尺度,丰富内涵,并在其中慢慢的品味吧。

作者喜欢吃的,不敢恭维,但喜欢他的生活态度

有很多插图。都是各种食物的照片。作者喜欢吃的,不敢恭维,但喜欢他的生活态度。半饱,饮食是如此,吃得肥头大耳,红光满面,有什么意思!?生活也是如此:势不可使尽,聪明不可用尽,幸福也不可能享尽!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结果弄得自己和别人都难过。就是喜欢一个人,也要留给他足够的空间。否则呼吸就可能难。可以读出作者常常想,生活绝对可以更好玩,更有趣。而不是半夜迫使我们醒来的梦魇。有这种生活态度,人绝对不可能得忧郁症。

相胖到老

只为看到其中一篇的标题----相胖到老(注:用粤语读哦~),就买了这本书感觉很有意思,在周围都嚷着要减肥的年代,愿意和你相胖到老,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当然,这篇的主角是甜品 :q

信手拈来日常好心情

《半饱》写食,告诉你吃是什么。作者因爱吃,于是爱做。跟别的美食家出的书不同,这本不仅文字好看,更有要命勾人的漂亮图片,还体贴周到地附送菜谱。总之,读过这本书,你再不会再仅仅只把对于吃的意识,停留在填饱肚子,以哪种风味的饭菜填饱肚子,又或吃哪家餐厅的气氛的层面了。你也许无法做到立即动手,但你肯定可以明白,在吃的时候,让你的眼睛,鼻子,舌头,乃至手都要被情不自禁大加调动的,那才能叫做美食!

半饱,一种生活态度。(记录下自己喜欢的东西)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半饱,另一个说法其实是常常肚饿——长满也就太安定太无聊太不进取,馋嘴为食的人常常是诸多不满的,正因为如此,人才会够刁钻有要求,才会积极向上,社会才会进步。半饱是一种新时代的良好品德,半饱是一种自我完成,半饱是生活高潮之所在,半饱是一种感觉,真好。

半饱,其实更贪心。

我们这一辈人没尝过因生活窘迫而无法填饱肚子,小的时候时间紧迫,赶着去上学,通常都是饭还没到肚子就急匆匆的背起书包走人(也许赶着去玩)。长大了 工作忙肚子不饿都想不到到饭点。有家了,要顾着下一代了,总会想着法做色 香 味俱全的美食,为家人补充营养 也饱饱自己的口服。 偶然有放肆乱吃的,都挤得饱得苦不堪言,而且一团腹肌马上跑出来,后悔也来不及。   所以人到中年了才发觉,为了保持形象,保护自己的胃,为了还有进食美食的欲望,还是赞同 半饱就好!坚持半饱,让自己有余裕去容纳其他美好;享受恬适的同时,还有动力追求刺激半饱”常常是一种爱好、一种享受,很多美人、美色、美景和美食都不能得到得太多,适克而止的欲望挑逗更能激起心里的“渴望”。

高潮迟迟不来,胃口已然疲软

喜欢欧阳应霁的漫画。那些个比例奇特的人物挣扎在狭窄的四格空间里的感觉。是世俗的,却又出世的;冷漠的,却又敏感的。那样的欧阳应霁有一种想要冷眼旁观,但却身不由己的另类。完全是冲着这个人买下了这本《半饱》。却不得不说,很失望。我宁愿他每餐吃速食面,然后介绍每个牌子速食面的口感,也比这么一个书来得有趣。太精致的生活总是缺乏一点冲击的力量,尤其对于男人。要么大鱼大肉,要么餐风宿露--就好像要么万众敬仰,要么臭名昭著一样--不见得讨人喜欢,却自有一番惊天动地的深刻。看着他用很难称得上美好的语言描述着Tiramisu的口感,Mascarpone乳酪的美好,我真是两眼一翻--还不如去看《重返普洛旺斯》。想要在半饱中到达高潮,我想要留齐白石那样长的胡子才有这样的资格吧。半饱,是尤其需要一些底气的。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半饱不是高潮,而是妥协和倦怠,或者更糟,是一种姿态。梁实秋写过吃,逯耀东写过吃,蔡澜写过吃......无论他们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写,在他们笔下,食物仍旧是食物,没有失去它本质上的朴素。街角的一碗面,餐馆的精致大餐,吃到嘴里都是生活的味道。而当欧阳应霁把吃上升到一个“秀”的高度的时候,我们再也认不出其“食色性也”的本源,这样的秀自然难以勾起人的食“欲”。一本半饱的书让人读得寡然无味,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算了,还是把《我的我的天》翻出来再看看吧。我的我的天啊。

流口水的书

看人家做饭真是一种享受,如果自己不用动手自然更是享受。欧阳的书,就完成了这样的不可能的任务。那些精美的图片,看了就不住的流口水啊

生活所在

如何去定义生活?曾经想过轰轰烈烈,为世界作很大的贡献后来觉得,仅仅是自私地一个人,为自己为家人为自己所爱的人做一道菜,也未尝不可感觉欧阳做的不是菜,而是他的一种生活境界在他的境界里,一切新鲜的食材都是比山珍鲍鱼还美味的东西尽管习惯了西式的浪漫,但中式的满足还是令他赞不绝口崇尚半饱,并不是为了养生或者减肥云云而是用一颗永不满足的心,去享受生活中美好而温暖的一切

半饱是一种生活态度

把做饭写的如此轻松、享受,真的不容易。很多人把做饭看成累赘,不过是在完成一个任务。有谁能闲下心来慢慢的和这些美好的食物对话呢?

闲适的生活体验

第一本欧阳应霁的书,读过之后感觉离自己很近,但又感到离自己很远。毕竟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的人。但通过书中的描述,确实给人以一个很亲切、很向往的简单生活空间,因为书中所述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吃”,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一种生活方式。自从读过这本书后,也渐渐喜欢上欧阳应霁的书了,因为他的书确实可以给自己一种不同的体验,给自己以灵感。也希望能去追求那样一种生活。

重视配料

作者弄了很多菜谱,都是国内不容易找到的食材,唯一可以借鉴的是他对于配料的重视:黑芝麻、黑豆、虾米、青椒、豆豉、大葱、大蒜。有了丰富的配料,食物的滋味才丰富。说老实话,他太腐败了,所选择的食材都是昂贵而不容易搞到的,根本不合节约环保的时代潮流,我倒觉得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平凡中活出滋味,对普通人更有指导意义。另:黑豆涨价了,有多少老百姓连黑豆都吃不起了。

看书看到失眠了

昨天晚上有点小失眠,可能因为睡前看了一会欧阳应霁的《半饱》半饱这个口号很好,欧阳自己说开始因为工作生活的密实压力所迫,工作太忙来不及吃饭只能吃一半,要么就是太累了吃了一半就睡着了,或者是和朋友出去吃一不小心胡吃海喝到太撑马上腹肌就出来了,所以没办法只能半饱,七分饱还是太多了。半饱也是留着一半的肚子为下一个路口看到的美食留下空间。我记得之前在看《珠光宝气》里面林宝怡演的高长胜也说过吃饭不能吃饱,之前他每次吃饭都吃很饱,因为他从小是苦孩子出生的,小时候家里穷总是饱一顿饥一顿,要是有的吃也吃不饱,所以后来他发达了每次吃饭都要吃的饱饱的,不让自己饿到;但是总没有事事的顺利,终于有一天事业的变故,使得他一夜之间从富翁变成了穷光蛋,穷到没钱吃饭还要去偷东西吃,不过作为主角后来还是上位了,但是至此之后他就改变了饮食习惯,每每吃饭不吃饱,因为吃不饱的感觉让他深刻体会那次的痛苦教训。欧阳的半饱之说也有这个意思,总觉得吃太饱了就满足了安逸了甚至会昏昏欲睡不能专心工作了,所以还是半饱,保持一种忧患意识,也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因为这个半饱的量的问题,如果和朋友一起出去吃会因为菜品多而不知不觉多吃或者人来疯似的争吃,眼睛一睁一闭就多撑了;如果一个人出去吃一人分的,又会不想浪费,最后还是都塞到了自己的肚子里,还是无法半饱。所以,最好还是自己做,掌握好那个分量,刚刚好。虽然每个人不是生来就是专业的厨师,但是只要用点心思,有点动力,再加上对生活对食物的爱,就能做得一手好菜,引来享用者的一片喝彩。书里欧阳给每一道菜都写了小文,有他对食材的感情,有他对特定食物特定做法的执著,有因为这些个美食而引发的小故事小回忆,当然最抓眼球的还是那些食物做出来让我看的口水直流的图片,一幅幅他亲手动手做菜的过程图和每个步骤清晰的解释。真真是一个懂得生活的男人啊。所以看了这么图文并茂声色俱香的书之后,又怎能怀着那激动的心情睡得着呢?

美食主义者居家必备良药

吃,从来都是我的头等大事。可以忍受不买衣服不逛街不出去玩……却无法忍受一两个星期不吃一顿大餐。每当美食送进口里那一刻,都好象把心里所有的缺口都填满了,所有的不开心,烦恼都赶跑了……就是这么简单的幸福,满足。实在太爱这本书,就象一位知己,陪在我身边吃吃喝喝,还一边跟我细述餐桌上每种配料的小故事,听的津津有味,吃的自然更加开心,也让我从单纯地吃,开始进阶到自己动手做的高度:)恨不得满街去寻那些听名字就很迷人的小配料…………就算不吃,偶尔翻看此书,还能有生津解馋,对生活重获希望的立杆见影功效,可谓美食主义者居家必备良药。所以,一定要推荐给你,热爱美食的每一个人。

半饱 创意

从香港味道到半饱,从寻常放荡到爱回家系列,他的每一本书我都很喜欢。他做的每一道菜都很诱人,其实我们也可以,没有所谓的完全遵循,随意发挥创意,不就是他所提倡的吗?!

半高潮

读这本书是在大二,对人生充满希望的大二,那时并不明白生活在脚步匆匆的香港为何欧阳还能抱着这种半饱的心态。半饱,谈吃,半饱,保持兴致饱晒,饱足,撑住,没有了兴致作者的生活态度一直坚持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美的点就像他在CCTV10人物的采访中的状态在街边大排档都能拿着筷子慢慢品味每一个菜肴的味觉层次,而今,我大四在就业压力,选择冲突的压力下再度阅读欧阳的《半饱》,终于发现半饱的哲学,慢慢放松,慢慢进食,享受半饱。

你也说半饱……我也说半饱……

心猿意马,蓦地想起前几天刚看完的《半饱》。“半饱”,书里说这是种生活的原则、态度以及生活的高潮之所在……我啥都没记住,只记得用坑纹锅煎出来的东西很漂亮,我想有机会有可能的话我也要买个坑纹锅。我已经不确定自己还会不会煮饭跟做菜了,进厨房这回事似乎已经成了很遥远的记忆……记得刚刚搬进现在住的房子时,我还在读初中。母亲晚上在夜市上摆摊贴补家用,父亲除了干好单位的活外,还拼命在别的学校里兼课,晚上照例要去夜市里帮母亲的忙……否则,母亲的抱怨就会弄得全家鸡犬不宁。那时候,生活过得很拮据。母亲一门心思放在生意上也顾不得认真仔细地给我们做上一顿饭,对母亲做的饭菜及其难吃的印象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埋下的。父亲则与母亲很不一样,虽然他也很忙,但每天傍晚总是会很认真地跑到市场买菜,然后变着花样把一些很简单的东西做得很好吃……纵然是味道很普通的东西与父亲一起吃也能变得很好吃,父亲吃饭时那种陶醉的表情与风趣的语言简直可以拿奥斯卡影帝了。对我来说,那阵子能心安理得拿到零花钱的方法其实就是代替父亲傍晚去买菜。父亲太忙的时候总是会塞给我20块钱让我去买菜。为了能长期被“委以重任”贪污买菜剩下来的零花钱,我只能挖空心思地用20块钱变出几个好吃又好看的菜肴来……这就是我“下厨”生涯开端。后来父亲突然多了好多经商或是从政的朋友,从此开始了天天与朋友下酒楼吃饭的生活……家里少了父亲的饭桌顿时变得索然寡味,渐渐的,我也不爱做菜了。对于做菜这回事,其实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艺,基本上只要动动脑筋花花心思就能把普通的菜式做得很好吃……这点,欧阳应霁做得真是不错。不太喜欢欧阳应霁崇洋的表现,但很喜欢他生活的态度……入厨不为别的,只为对自己好一点,只为做菜实在很好玩。难怪人家能成为一个快乐的自由工作者,“玩”这种生活态度确实不是人人都能理解与体会的。想玩就玩……玩得快乐……不觉套用了“超级女生”的广告词,俗得掉渣。俗就俗吧,很久以前我就说过大雅与大俗都是很高的境界。现在说回《半饱》说回欧阳应霁。我觉得欧阳应霁好玩的地方除了他生活的态度之外,还在于他对各国文化的“包容”。他做的菜几乎囊括了各国精华,而且天马行空自由搭配做得别出一格……虽然尝不到那些菜肴的味道,但一边看着书的文字、图片一边想象,已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欧阳应霁确实很崇洋,比如他的书里很少能见到复杂的中国菜肴;可我认为他绝对不媚外,至少我感受不到那种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奴才相。对他来说,一切都从简单、易行出发……你知道,做外国菜总是比做传统的中国菜简单得多。嗯,对这个很好玩,崇洋不媚外,烧得一手好菜的的男人,我已经没啥好说的了。与我而言,“半饱”可能也是种应该提倡的生活原则与态度……我太胖了。后记在还是不知道该给这篇小屁文取个啥名字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响起了另外一个又俗又恐怖的旋律——“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他娘滴,干啥我的脑子里沉淀的都是这些东西呢?要么再高雅点要么再“两只蝴蝶”一点么……看来看来,俺也不是什么好鸟;看来看来“修炼”的路程依然任重而道远啊。好吧,改改这句莫名其妙就冒出来的恐怖歌词,这文章就叫《你也说半饱……我也说半饱……》吧!妈的,这要以后一不小心生了孩子,给孩子取名字可怎么办!

真正好吃的人都好做饭

蔡澜可以信手用卫斯理家冰箱里的冻鱼头做出让你连舌头都要一起吞进去的美昧,这得益于他的好吃和对食物的理解,其实,美味并不复杂.欧阳也是属于真正好吃的人,我也是.

为了证明读过。-----《半饱》

从封面。图片。到文字。。。都是我爱的那一卦。。。欧阳应霁。一直在各种杂志上反复出现。没怎么在意。直到读过这本书。终于是会多看这位满头银发的大叔几眼。然后。还是会在一本本杂志上。继续溜过那几个字眼。一个有才的大叔。设计。漫画。文字。etc。都有涉及。时而涂鸦漫画荒谬奇情一心造反。时而登堂入室访亲会友大做文章。或者驻守厨中舞刀弄叉饮饱食醉。或者离家出走天南地北浪荡中日。想想。自己是羡慕了这个大叔。他做的。都是自己曾想过的。自己也是迷恋文字和图片的。纠结着的。关于书。关于书中的那些食物。即使如我般没入过厨房的。也会有种大干一场的冲动吧。可是最后也只能灿灿地嘲笑自己。还好。美食。看看也是另人心情愉悦的。说到半饱。每次外食。总是在人家拍拍肚皮说撑的时候。我却还在大快朵颐。所以。好像总是从头吃到尾的那个。每一道。都不会错过。最后。心满意足的离开。。。留着半饱的胃。继续下一道美食。

少了红烧

这本书早在CCAV10《人物》给欧阳应霁做的专题里就以撩开面纱。时至今日才得以看见,价格是阻隔的因素。但是人家装帧印刷确实需要那么多的成本啊~买了这本书不是自得而是馈友,可见我还是很吝惜我羞涩的囊带。阅完这本可能多数人认为是高昂食谱之后,满是雀跃羡慕和不解疑惑。欢欣的是《半饱》让我再次回忆李安的《饮食男女》。人生不就是食吗?做食,进食,拉食。期间过程的辛酸、甜蜜、火辣、凄苦并非咸知,只有自己知道,只有用自己的舌头尝尝才知道,只有用自己的舌头尝尝才知道自己好不好这口儿。狐疑的是里面最高频的不是中华美食,反而是泰式风情、地中海口味……难道三联的编辑故意拿捏,特设一种调调——传说中的小资,连欧阳最爱的蛇羹在内的中华美食刨除在外。“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准备好了才下锅。”——《饮食男女》所以我们还未蓄势待发就已跳进高温的油锅。是不是有了共鸣?是不是有了同样的心理认同感?你是不是还没有准备好人生的出处就已经被赶出了学校?是不是还没有准备好结婚就已经进了洞房?是不是还没有准备死去就已经太平?当然这是细碎了饮食文化后的一则立场。往大了说,其实我还是以为饮食即人生。对于食材的处理,在中国菜里面包含的最为广阔,不仅有烂熟于心的煎、炸、蒸、煮、炒、炖、红烧、家闷还有在外涉猎的烤、焗等等。其实《半饱》中缺少的远远不止缺少红烧,还有很多对于食材的加工办法。为何不去怪罪它们的缺失,只是对红烧念念不忘?还振振有词列为标题?因为那是我的生活。红烧。首先是对于食材的粗放型的精挑细选,红烧会对食材的品质会有上等的要求,而对于形状就不会像炒菜那样繁复的苛求。接下来在水里放入各味香料——那些纷繁复杂,风格迥异,单个咀嚼起来奇异无比的枝枝叶叶、颗颗粒粒在一起等待着接下来的水乳交融。最为可爱的就是烧的过程了,先用大火轰轰烈烈的翻腾锅里的各色物质使之疯狂起来,后来改用小火,慢慢巩固着奇妙化学反应的产物。最后等一切都完成了,成品无论从颜色还是味道上都是那么浓烈,美味经过长时间的膨胀渗入食材的每个纤维、每个细胞,每次咀嚼,食材的每一部分都会迸发出混合了千味的汁液,当食物吞咽后许久,香浓还充盈在口腔里徘徊。细细的甜蜜在最后展现出来,说来奇怪,感受甜的味蕾在舌尖,却在烧菜中最后才感受到,这或许就是烧菜的与众不同之处吧。烧菜缺少不了糖,但它不是以表象的甜蜜参与构成,而作为味道的一种慢慢渗透到心脾。 浓烈,细细的渗透这种滋味。不断膨胀,不断夸张,而结束的终点并不是觉得这种浓烈呛人,恰好相反的甜蜜。红烧,不是浓烈致癌的烧烤,不是温婉无味的清炖,不是浸淫油荤的焦炸。它有别于其它。它就是我要的生活。少了红烧,就少了我。

有节制的幸福生活

这本书买了两年了,现在想来都是什么时候看呢?有点累有点寂寞的时候?有点小抑郁的时候?......以为是巨蟹座,是超级爱家型,我也超级爱烹调.看他的书(全部看过)淡淡的幸福味道,生活的真意是点滴小事,可是就是这样的一碗面让我们觉得幸福.于是觉悟,生活需要克制,需要自己给自己做出幸福才行.世界很大,我们很小,缩小自己的外延,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本心,会看见心底的清澈见地.会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食物事物生活中的一切.

突然好想下厨……

乍看以为买了本菜谱回来。肚子很配合地叫了起来。眼球被五彩缤纷的图片吸引。然后便在脑海里YY这些食物的味道。食材有点难找,都是比较高档的进口材料。一边看的时候一边在想用什么可以替代。不过真的很简单,做出来色泽又那么诱人。最特别的是,它不止是菜谱。每道菜都是厨师用心做出来的,富含人情味。有故事的烹调。同时亦是带着哲理的烹调。半饱,是生活的高潮,唯有保持半饱,才一直处于活泼期待下一顿精彩的状态,什么都好,保持适量,这便是欧阳大师设计、工作、生活、处世最大的智慧。这让我好想下厨。用心地去做一道菜,当然有人在一旁等待最好,但即使没有,自我品尝也好。挑选新鲜食材,体味每一种调料之间微妙的不同,细细调整他们之间的平衡,然后在袅袅升起的香气中做出果断抉择,耐心等待之后便是美味的收获与惊喜。当你放下一切然后用心简单地去做一顿饭,便发现很多东西豁然开朗。再忙再伤心也好,不能委屈了自己,做一桌精致但适度的食物慰劳自己,然后便发现悲伤沮丧已经随着香气蒸发,细细品味各种食物时微笑已蓄在嘴边,谁还担忧明天?大概la vie de qualité(有质量的生活)便是如此吧。

一本关于享受的书

因为实在很爱提拉米苏.所以看到这本书就冲动的买下来,的确这本书也没有让我失望.关于生活,美食我们还需要理解..

最爱的是书名和序

欧阳应霁的《半饱》一如他的一贯风格,文字淡雅,图片精美。真正的图文时代。适合闲来无事时候慢慢品读。书名和序言我都很喜欢,并且赞同——生活绝对是一份大餐。所以对钟爱的人、事都要保持距离,万万不可沉迷。只有保持中正的情缘,这种钟爱的情绪才可能得以长久。否则就会像吃坏肚子一样,把原本的美好破坏,实在不合算。书里有一些小细节也颇讨好,比如说蜂蜜,“遇上真爱,开始懂得什么叫不离不弃”;比如说红肉,“我也尽量不吃红肉,除了广式清汤牛腩面、陈皮牛肉球、京式涮牛肉涮羊肉、韩国烤牛肋骨、凉拌生牛肉……”哈哈……大快朵颐,痛快淋漓,大抵就是如此了。全书唯一的遗憾,就是书中的材料太不好找。尤其是香料,比如鼠尾草、罗勒、柠檬草等等。不能下厨亲手操作,吃不到嘴里,不过看在眼里亦是好的;)这本书是我的生日礼物,闺中秘友送给我。真是知己——我是那么爱吃的一个人。基本上没有畏惧的食材,端到我面前的都敢下口。好吃生食,鱼生贝壳,但凡海鲜都中意生吃以保证原有的鲜味。这个不是说我的嘴巴不挑剔,不好吃的东西我宁愿饿肚子。其实成都人的嘴巴大多挑剔,生长的地方太过得天独厚——川菜文化中心,所以自幼就有回锅肉、宫保鸡丁惯着宠着,以至于一出三峡就叫苦连天,在外过不得十天半月就必须回家。很多不了解川菜的人以为川菜就是辛辣,其实不然。川菜中不乏清淡的口味,而且做到极致的一道名菜更是不见半点辣椒。“开水白菜”——是用n种汤料过滤熬制,鸡、鸭、海鲜,到最后汤料清澈见底,宛如一碗清水,最后加入白菜最鲜嫩的菜心部分。而汤喝到口里却鲜香无比,口感层次丰富,大有别有洞天的味道。我甚至觉得这道菜很有佛家的气质——得道的大和尚,他们都有本事从清水中喝出千般滋味。大喜大悲都已经尝尽,表面的平淡下掩藏着当事人才明了的滋味。正如开水不是开水。

生活的精髓

是在是很喜欢这本书,过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看一次。为求生计每天奔波,什么时候才能静下心来,为自己准备一杯香茗,一盆美味?然则人生匆匆数十间,现在在乎的,都是以后带不走的,何苦来呢?所以切切以当下为重,口腹之欲也是大如天的。所以有时候美味是在也是人生的高潮吧。

香港gay圈究竟有幾大?

“最近常常在CD唱盤中反復播放的,是多年前已經認識的小朋友林一峰清新輕柔的床頭歌,當中一首‘The Best Is Yet to Come’深有所感……(下略)”————歐陽應霽:《預留空間 桂花龍眼椰香糯米團》收入《半飽——生活高潮之所在》,北京:三聯書店,2004,p35

秀色可餐

一篇食谱再配套半篇散文,闲来无事把玩一下还挺有趣的。说是烧菜不如说是滋润生活。文字优美,图也悦目,不同一般的烧饭书,更加是对每道菜的体悟。

爱生活的每一寸

不要当了食谱。反而报持相信,馋,会让生活更美好。如同欧阳先生的另一本书,看完会对身边的东西心痒痒。里面的摄影部分不得不提,与文字绝搭。

应霁兄的书教会我许多

不知道是否水土的关系,老喜欢读些广东人写的东西,特别是关于生活的,很合我口味。应霁兄是我正儿八经的前辈,兼老乡。是教会我如何生活的好老师,您出品的书,我爱读。

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精致

喜欢作者的文字,很淡,悠悠地道来喜欢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很舒服喜欢作者对饮食的细致,很精致一直感觉生活的乐趣很多都来自于厨房读完此书,即便找不到书中所提的材料,即便花不了那么多功夫去准备食物,但是依然会很感恩生活~~

一种生活态度

散文家?漫画家?设计师?美食家?应该来说每一个都欧阳应霁的职业。看过了很多他的作品《设计私生活》,《回家真好》,《梦,想家》当然也包括这本《半饱》,每一本我都很喜欢。喜欢他的文字,喜欢书中的插图照片。他是个热爱生活,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半饱》中他所做的每一道菜都饱含他对生活,对美食的热情,享受做菜的过程,很有意思!当食材不仅仅是食材,它已变成人们生活中一种惬意的享受,当然“半饱就好”。“半饱”的生活态度已经蔓延开来。在快节奏下生活的人们希望都能停下来细嚼慢咽,细细品位美食的真谛!生活的乐趣!

难得半饱

图书馆的中午看完这本书,值得购买,所有的菜肴都那么漂亮,制作方法却很简单。喜欢欧阳应霁,懂得生活的男人。

不劳动者不得食

其实我挺喜欢台湾作家欧阳应霁的,尽管有朋友对此深表不屑。一个不务正业的建筑师,他的这种身份就让我颇有好感,因为我自己也常常的不务正业,不过没有他那么会生活。一个灰白头发的小老头子(我不是追星族,所以从来也记不住某某人的生辰八字,反正他长得像小老头子),却戴着一副时髦青年钟爱的何况眼睛,所以看见他的照片总是会微微笑起来,北京说那叫“各色”。也不知道他的头发是本色还是染的。临睡前看他的《半饱》,世界各地的精致美食总让我在关灯的一瞬间偷偷咽下一大口口水,真的是“垂涎欲滴”。我一向贪吃,会做的却极少,半饱也常常因为缺乏自制力而做不到。于是真的羡慕这个细腻的男人,可以饶有兴趣得在厨房里摆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并且最后的成品往往美丽动人。不务正业看来也要分境界高低的,在我蜷在家里当沙发土豆的时候,人家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书上说,提拉米苏一定要在加工出来的当天吃掉,才能保证味道的甜美。可怜我长这么大就只吃过好丽友装在盒子里的提拉米苏,保质期往往长达N个月。也是,不劳动者不得食,我既不能随心所欲去意大利吃最地道的提拉米苏,也不会自己动手做甜点,所以吃好丽友也是罪有应得。发誓有时间的话一定要痛改前非,彻底和那些粗制滥造的食物决裂。我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发誓了,但愿这次能有效。可是忽然想起来中午又要去单位食堂吃……我狂郁闷啊。可见,劳动者得食,但是还要分干什么。比如稳定的工作、坐在办公室里——结果就是你除了食堂别无选择:(


 半饱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