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饮食文化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119065601
作者:《大中国上下五千年》编委会 编
页数:243页

章节摘录

插图:千载话茶香——茶史茶的起源关于茶的起源时间,民间有很多传说。有人认为起源于上古,有人认为起源于周代,也有人认为起源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唐代以前的史书中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陆羽写出《茶经》才将荼字写成“茶”,但是茶始于神农的传说的确是存在的。神农尝百草中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传说神农有一个水晶般的透明肚子,吃下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茹毛饮血,因此经常生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树木的嫩叶时,发现其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到处流动洗涤,好像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不足以证明茶的起源时间。茶起源于何时,至今仍是个谜。茶树的种源关于茶树的起源地,现在的史学家、植物学家、茶学者通过更为科学的手段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茶树起源地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前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到中国文化,就不能不说中国的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还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饮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发现、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上,为人类进步与文明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回首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有嗜茶之习,并将之作为吟咏的对象,托物言志,抒发感情。唐代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把饮茶感受的细微变化从“喉吻润”到“两腋习习清风生”生动形象展现出来,传颂至今,成为茶诗中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刘松年、唐寅、赵孟頫等以茶为题材所作的《仕女烹茶图》、《煎茶图》、《斗茶图》等名画流传至今,不仅成为国画艺术之珍品,也是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宝贵史料。此外,古代其他艺术门类也都广泛涉及茶事,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茶已经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食的嗜好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它开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无论是茶的古老传统、茶的修身功能还是茶的品饮艺术等等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书籍目录

千载话茶香——茶史  茶的起源  食茶文化考究  茶的药用时代  汉代的茶饮料  以茶养廉的魏晋时代  南北朝时的古刹茶香  唐代茶文化的繁盛  宋代的茶文化  辽金元时期的茶文化  明初饮茶方式的变革  晚明饮茶的脱俗化  清代的茶文化行止寄胸怀——茶道  茶道的发展历程  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道的发展与佛教  茶道中的“天人合一”  茶道中的“中和”思想  儒家人格和茶道精神  儒家“乐生观”和茶道尘寰有神品——茶叶  种类繁多的茶叶  茶叶命名的学问  形美味醇的龙井茶  清香幽雅的碧螺春  风味独特的庐山云雾  营养最佳的六安瓜片  “不散不翘”的太平猴魁  延年益寿的蒙顶茶  “三起三落”的君山银针  甘謦可口的武夷岩茶  “七泡有余香”的铁观音  芳香厚味的祁门红茶  越陈越香的普洱茶  赏心悦目的白毫银针  茶的保健功效茗器盛馨海——茶具  茶具的组成  茶具的选配  茶具的起源  精美的唐代茶具  奢侈的宋代茶具  简约的元明茶具  兴于明的紫砂壶  盛于清的文人壶  清代的瓷质茶具  独特的壶具铭文灵境交相悦——茶艺  多姿多彩的茶艺  历史悠久的煮茶法  流行一时的煎茶法  妙趣横生的点茶法  经久不衰的泡茶法  原汤本味的清饮  风味各异的调饮  风雅的品饮环境  茶艺美学的渊源  茶艺美学的特质  茶人的择水之道品茗序尊伦——茶礼  豪华的宫廷茶礼  独特的寺庙茶礼  传统的待客茶礼  悠久的祭祀茶礼  多彩的婚俗茶礼榷茶与贡品——茶政  茶政茶法的兴起  不断变革的榷茶制  强化统治的茶马贸易  贡茶制的起源和发展  以早为贵的唐代贡茶  精致绝伦的宋代贡茶  由繁入简的元明贡茶  重现辉煌的清代贡茶流芳有瑞芬——民俗茶  闽粤功夫茶  藏族酥油茶  蒙古族奶茶  瑶族打油茶  土家族擂茶  白族三道茶  商榻“阿婆茶”烹茗著奇书——茶典  陆羽与《茶经》  赵佶与《大观茶论》  许次纾与《茶疏》  蔡襄与《茶录》  罗廪与《茶解》  朱权与《茶谱》  张源与《茶录》  周高起与《阳羡茗壶系》墨香共茶香——茶与文艺  诗中的茶文化  散文中的茶文化  小说中的茶文化  戏剧中的茶文化  画卷中的茶文化  书法篆刻中的茶文化  对联中的茶文化  谜语中的茶文化  谚语中的茶文化风骨融清寂——名士与茶  文人茶文化概览  酒茶兼好的白居易  以茶代酒的皎然  从诗人到茶官的陆游  精于茶道的苏东坡  以茶看社会的鲁迅  隐于茶斋的周作人  因《茶馆》而闻名的老舍市井茗风浓——茶馆  初露锋芒的唐代茶馆文化  方兴未艾的宋代茶馆文化  各具特色的元明茶馆文化  登峰造极的清代茶馆文化  日渐式微的近代茶馆文化  平民色彩的北京茶馆文化  雅致繁盛的上海茶馆文化  商气浓郁的广东茶馆文化  包罗万象的杭州茶馆文化  色彩斑斓的四川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到中国文化,就不能不说中国的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还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饮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发现、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上,为人类进步与文明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编辑推荐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茶文化(图文全彩)》:阅遍人间笑浮华莫若细品一杯茶满室茶香,佳客共尝。尘寰极品,一旗一枪。谈经论道,流溢芬芳。半山小亭,风清月白,三子相对,品饮清茶,可谓千占之妙事。陆羽之著《茶经》、苏轼之吟《茶诗》、陈洪绶之绘《茶画》……品饮茶中之雅意神韵,领略中国数千年茶道精神。

作者简介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茶文化(图文全彩)》内容简介:初次饮茶,生津止渴,继之饮茶,凝神静思,再次饮茶,了悟大道,中国茶文化从物质衍生出行为,再从行为上升到精神。

图书封面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图)23页《煮茶图》 文字:文学家徐文长描绘了一种品茗的理想环境:“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图)187页《卢仝七碗茶歌》文字:在众多的咏茶诗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卢仝“七碗茶诗”之吟,细致描绘了饮茶的身心感受和心灵境界,此后“七碗茶”成了人们吟唱茶诗的典故。(图)90页《陈鸣远款壶》文字:文人壶的创制标志着紫砂茶具发展到了极致,紫砂茶具不但成了茶文化的载体之一,而且在本身的艺术内涵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清代制壶名家陈鸣远最先开始探索紫砂壶的风格创新,迈出了文人壶的第一步。(图)143页《顾渚产茶区的陆羽雕像》文字:陆羽,字鸿渐,号竟陵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茶学巨著《茶经》,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的历史、产地、功效、栽培、采制、煎煮以及饮用都作了充分的阐述,对茶树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初次饮茶,生津止渴;继之饮茶,凝神静思;再次饮茶,了悟大道。中国茶文化从物质衍生出行为,再从行为上升到精神。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还可以,就是纸张差了点。
  •     在书店看到的这本书,很喜欢,本来还在担心质量会不好,没想到真的很好,画面色彩、内容都很全,对茶艺的初学者很有帮助
  •     博大精深,值得细看
  •     不是我定的版本,**了,失望啊,当当!!!!!!!!
  •     内容详尽、全面!
  •     书其实是没看完的,就大概翻了一下,还可以吧,是跟茶经配套买的
  •     非常满意。是我想要的
  •     别的都很好,只是商品描述有些简单,不过,这类书大概也无法具体描述吧。总体满意。
  •     对图书的整体评价: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性价比高!我已经购买该系列图书14种,行将继续购买!使用感受:常备案头,时常翻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养!
  •     这本书是入门级别的,不够深入。对茶初步了解是够了。
  •     第二本茶書,資料充足,像百科全書式的「看門藥」,但間中受不了某些大中華文化心態和情結。
  •     喜欢喝茶的朋友,一定要看啊
  •     算是比较全面的茶文化百科全书,给我一个入门的知识。不过,有些茶文化的历史典故略微有些牵强,有关茶叶的分类和茶具的介绍比较有用。我阅读的是亚马逊电子书,比较遗憾是全书没有一张图片,看了很多描述器物的文字,却无法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甚是遗憾。
  •     还没细看,翻了一下,总体满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