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论汤因比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汤因比论汤因比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7-12
ISBN:9787542611109
作者:(英)汤因比,(英)厄本
页数:151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内容概要

作者:(英国)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Arnold Joseph Toynbee) 译者:王少如 沈晓红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99-1975),生于英国伦敦,曾就读温切斯特学院和牛津大学巴利奥学院,其后在雅典的不列颠学院进修,曾徒步在希腊进行考古工作。1912年任牛津大学巴利奥学院古代史教师、研究员,是希腊、罗马史和近东问题专家。他对历史有独到的眼光,他的十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书籍目录

1. 上篇 方法
2. 历史的“信号”与“噪音”
3. 历史――胜利者的宣传
4. 历史学家的选择与偏见
5. “工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6. 比较:整体研究的方法
7. 史料是客观的证据吗?
8. 电子计算机与历史研究
9. “速度历史”与“质量历史”
10. 介于科学家和诗人之间
11. “内行”与“外行”
12. “观众”也是“演员”
13. “上帝在历史中显灵”
14. 从好奇心谈起
15. 历史研究的“工业化”倾向
16. 关于学术风格的变化
17. 能排除道德因素吗?
18. 过去・现在・未来
19. 展开联想的翅膀
20. 探讨历史的宗旨何在?

编辑推荐

读《汤因比论汤因比》,聆听大师的智慧,拥有内在的丰富。周国平推荐!本书为2007年6月第2次印刷。

作者简介

1972—1973年间,英国“自由欧洲”电台播出了一组广播对话节目。对话双方,一位是电台播音员厄本,另一位便是被誉为“国际性智者”的著名历史家汤因比。对话以生动的言辞、敏感的话题、独到的见地,谈古论今,纵论时势,引起当时世界各地关注。
本书即是在汤因比与厄本的广播对话记录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由于意识形态上的隔阂和认识上的片面,汤因比对战后东欧、前苏联以及中国的某些看法未免失之偏颇,但汤因比对历史本质的认识、研究历史的方法以及他的一些见解,确实发人深省。

图书封面


 汤因比论汤因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厄本:在毛泽东逝世后,难道专家治国论者就不可以(在美国人或苏联人的帮助下)选择那种曾使日本和苏联在短时间内成为强大国家的同样危险的工业化吗?这种诱惑将会是强烈的,而儒家的背景也许并不足以使中国人停滞不前,尽管他们被劝告道(我确信他们是不会被说服的),他们作为第三世界榜样的魅力就在于其工业化的平衡状态和悠闲速度。我认为,the Communist Party (CP)人并不会争论这些路线。汤因比:这是有可能的。而这之所以可以,是因为从鸦片战争一直到the Communist Party (CP)人夺取政权为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耻辱;假如你受到过侮辱,那么你就会用相应的攻势来进行反抗。在中国,肯定有这样一种想法,即中国必须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力量。一个开明的中国人很可能会自言自语道:“这一切现代技术都是可恨的,它使我们感到厌恶。我们——正因为它在审美观上和心理上对我们来说是可恨的——为了追求现代技术已经等待了一个世纪,而日本人则马上采纳了。但结果,我们已经遭到日本人、欧洲人、美国人——可以说是一切人——的欺凌,因为我们首先必须赶上现代工业化国家。”这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反映。……但是,不管决定走哪一条路,都将出于民族和传统的原因,而不是因为the Communist Party (CP)人想要或者能够发动一场蓄意策划的运动,以便使不发达世界脱离苏联的影响。然而,假如他们确实满足于一种发展目标非常有限的稳健的工业化,那么他们就可以——按照列宁的意思——通过向不发达国家提供一种介于不发达的贫困与过分工业化的灾害之间的中间道路的样本,从而名正言顺地继承第三世界。厄本:我所发现的危险之处在于,儒家的传统——即子女的孝顺、家庭被认为是社会的缩影、被引申了的家庭的忠诚、中国人的教育意识和节俭——也许会非常轻而易举地转变为一个有点按照日本模式的、成熟的、家长统治的工业化社会,它具有日本的污染程度,但确认日本政治制度的自由。事实上,中国在两方面都遭受着失败:一方面,无法自我纠正对环境的巨大掠夺;另一方面,日本人的那种效率被描绘得天花乱坠。汤因比:这是一种可能性——一种专家治国论者的统治,其政府充当儒家的一家之父,要求接受你所说的工人的孝顺。文化革命的极端主义说明,毛泽东肯定已经把这看作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危险。我认为,这场超乎寻常的清洗——它不仅清洗了这位统治者的敌人,而且也清洗了作为他的体制的传送带的官僚——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完全不像斯大林主义的那场恐怖。毛泽东公开嘲弄了中国官吏,但他并没有杀死他们,而是让他们官复原职;那些取笑过中国官吏、并且看透了他们的人民,现在也许不会那么卑下地向他们叩头膜拜了,而按照传统人们是倾向于这样做的。我想,这正合毛泽东的心意……我认为,毛泽东主义的宗教观正是把人当作人来看待,尊重人性的尊严,不容许地位低下的人遭受中国官吏的凌辱。毛泽东曾准备牺牲大量实力,甚至在某种时刻控制局势,以便挽救人的自由和精神上尊严。……摘自《汤因比论汤因比》阿诺德.汤因比 :英国著名史学家 名著《历史研究》G.R.厄本:英国电台播音员谈话在1972-1973年进行
  •     得道高人、传说中的大师对自己理论体系的整理。如果光从眼界高度这一方面来比较,易中天不过是个小孩儿而已。理论之精湛、思想之深刻无不令人拍案叫绝。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和中、俄的看法有少许偏颇,但能在76年就正确理解文革对中国的影响的人,国内恐怕也没有几个吧?阅读时,如果对汤因比没有了解,务必先读前言。
  •     整本书冒出的第一句话就相当的有分量:“历史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抑或两者都有一点呢?”在汤因比看来,历史不是也不可能是物理学或化学那种意义上的科学,历史学家或许正介于科学家和诗人之间。因为史料不见得都真实而客观,历史学家对于史料的筛选又必然是主观的,最后在撰写的过程中也无法避免本身自觉或不自觉的偏见。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历史并不完全等同于史实,历史其实一直就是历史学家的历史。而历史学家所担负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防止历史沦为胜利者的宣传。然而再回想自己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里拿到手中的所有历史课本居然浑身上下都充斥着无可置疑的定论,除了课后习题之外通篇也找不到一个疑问号。这个时候历史课本其实担负着和政治课本一样的光荣任务。关于知识分子“出世”和“入世”的争论由来已久,正如对于纪录片摄影师或新闻摄像师处于旁观者这一身份时所可能需要面对的职业立场与道德伦理间的冲突挣扎。对此汤因比如是说:“假如我像在写一份气象报告(用BBC播送气象报告一样轻松的口吻)那样来描述希特勒灭绝种族的大屠杀场面,我并没有真正做到公平:我已经在袒护希特勒了,我已经在把邪恶的东西当作仿佛是正常的、甚至是善良的和普通的东西了。”在汤因比的眼里,所有人类事务之中并不存在纯粹的旁观者这样一个身份。哪怕在我们研究一个石器时代的古人时,也因为我们同属人类而共同分担着人类的命运。汤因比将自己浓厚的宗教背景带入了历史研究中去,这在我们这片据说是以“实事求是”为准则的大地上很容易被贴上唯心的标签,从而沦为蒙昧时代的残留物。但汤因比的“上帝”并不是一个人格化的神,更多意味着神秘而未知的宇宙;汤因比的有神论只不过是泛神论而已。汤因比对此这样剖析自己:“我充分意识到人类事件的悲剧,充分意识到自以为了不起的骄傲——妄自尊大——所得到的报应……每次我都看到事情(指一战和二战)搞得一团糟,而世界又重新回陷到骚动和混乱之中。这种事情便使人们对人类事务采取一种宗教态度。”而厄本在随后引用尤金·约尼斯科关于文化的描述则更是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认识:“(文化)只不过是一幅屏风,它使我们得以躲避我们本身对痛苦、厌恶、悲哀、恐怖、尤其是对死亡的忧虑。……我们通过书本(当然也包括音乐、绘画等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痛苦,希望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想,有些痛苦和忧虑必然只能是清醒者和思考者的专利,那么至于他们是通过泛神论还是存在主义的途径去应对这种痛苦和忧虑,可能就是相对不那么重要的问题了。整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与中国读者的距离似乎更近一些。汤因比谈到传统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以至于革命者抱着同过去彻底一刀两断的幻想而又每每大失所望。然后又引述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所言:“革命并不意味着与过去一刀两断——事实上,革命所重新实现的正是那种旧制度。”如同佛教传入中国与道儒学派相融合后成为用旧瓶装着的新酒一样,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后也发生了再阐述和再解释这一过程。两相对照,如今索性大方承认自己所秉持的正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概也算是一种比较坦率的态度了吧。当然,汤因比这老头偶尔也会露出反动的嘴脸——他居然把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崇拜和共产主义的阶级崇拜相提并论,按说这是相当伤害中国人民历史感情的事情。最后,汤因比谈及共产主义在英国的不幸遭遇:当英国共产党人的示威运动进行中既没有武装警察的看管,甚至连交通也没有出现过分的混乱时,这种示威运动想成为一股破坏现存秩序的力量的要求便遭到了相当程度的损害。私以为,在被称为打砸抢烧的这一小撮和那一小撮层出不穷的当下,这或许才是真正治本的良方。最后的最后,我觉得必须要对那位“自由欧洲”电台的播音员G.R.厄本表达完全的敬意,因为他与汤因比共同完成了这样一组精彩睿智的对话而丝毫不显鸡肋之态,人文素养可见一斑。我于是又不禁琢磨着,当一个社会充斥着低俗而无知的DJ或电视主持人时,它所承认和推崇的所谓学者——不管是讲坛派还是苦旅派——恐怕也是颇为可疑的罢。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今晚抽空看了大概70页右左,感觉还不错,对于汤因比的整体历史观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建议可以看一看。但是较为深入的还是需要看其专著。
  •     陕西省图
  •     : K0/3162-4
  •     内容就是的讲了历史学家一般都是有选择性的,不是很客观.然后从各个方面分析为什么.基本上就是围绕这个话题.比较单一.
  •     元历史学?这种风格化的历史学家中国应该是不会有的。
  •     这是收录的广播稿采访对话,都是围绕《历史研究》的写作,含金量差些~
  •     她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观,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文明历史观。在佩服之余,剩下的还是佩服。汤因比真乃大家!!!感谢卓越网,感谢这架知识分子的桥梁。希望贵公司多多努力。谢谢。
  •     撇开汤因比的巨大光环和或许是翻译得不够流畅不说,看此书我的收获是——对于两个破折号之间的内容你最好不看或者后看。作为“国际性智者”,汤因比试图以各种“文明”为研究的基本单位,站在宇宙的高度来俯瞰人类历史等各方面的整体性概况,启迪未来。他说一二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化的国家之间的内战;马克思主义不注重对作为个体的人的拯救,而认为牢固的阶级感情可以甚至代替民族主义,这种错误似乎就可以预见到苏联的迟早解体。作为“挑战-应战”例子之二的外部无产者可能比内部无产者更容易创造宗教似的的更高级的文明。这是物质现实的作用么?历史需要科学的务实和艺术的激情。人生是一种关于脆弱和不安的隐喻,而在这种普遍中负彩的情况下,多数人被召唤,少数人则被选择。
  •     是太深奥还是我太搓还是翻译太糟糕总之看的好难受...
  •     建议看过《历史研究》后再看此书否则会比较吃力
  •     才看了一点章节,感觉还可以,闲来无事可以翻两下。
  •     深奥的东西...
  •     前半部分非常好,对其中一些观点印象深刻。后半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引起我个人不适此先不谈...最后谈论中国,共产主义以及毛泽东的部分就可以称之为一派胡言了。但对于他个人,批评是无意义的因为他代表的是一群人。另外有些事情就是无法理解的,不是智力的问题。
  •     史学大家本色。
  •     以史为鉴,可知未来。汤因比有洞见,可惜人类跟青年人一样犯“不听老人言”的错误。这本书浓缩了汤因比的观点,但是因为我的哲学和历史学程度,许多部分目前还看不懂。
  •     保守陈旧,只有些比较史的部分有启发
  •     说实话,读完这本书,我对汤因比也就没有什么兴趣了!
  •     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     人生,是一种隐喻吗?
  •     还没看,准备下个月再看~~不过看简介还是挺不错的
  •     能够安静平和地讲历史,写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
  •     没啥实质内容,不过这个家伙写书还真多,厉害
  •     绝对经典好书,可对汤因比的思想有个简要的认识。
  •     湯因比
  •     无法评述....
  •     东西是好东西就是卓越送货送的不好,太慢了 而且书还有残
  •     买此书前对汤因比老爷爷有很强的好感,买来还没看时,突然又不感兴趣了,于是此书也就被我搁置了
  •     了解汤因比的入门之作,前言中列出了他的主要著作,想深入了解,可以按图索骥。
  •     再读,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懂
  •     我想我还是不适合读这。
  •     翻译太僵硬了!建议读原著或者换别的出版社。读着有被堵着的感觉。
  •     如果没有读过<<历史研究>>,这本书就不好读了,甚至乏味之至!
  •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太蹩脚的缘故,十分难读!
  •     曾经的如雷贯耳已经变得耳熟能详,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     前半篇佳,后半篇论及围困心理不错
  •     历史学家的责任就是不让历史沦为胜利者的宣传,但历史学家或许正介于科学家与诗人之间,所以历史只是历史学家的历史。
  •     对汤汤的第一印象很不错~有一种先于了解的理解。感觉就是冥冥中的缘分让我偶然翻到这本书~ 虽然很多预言都是错的,毕竟成书时间太早,那时文革还没结束。打算借机去看《历史研究》
  •     对了解汤氏的思想、阅读汤氏的书籍有帮助。
  •     没有看过他的《历史研究》就读“解释”果然一头雾水,尽管有些论断如今已经被证明错误,但仍有不少真知卓识。
  •     看完《历史研究》再重读
  •     没看《历史研究》这本书,《汤因比轮汤因比》这本书还是算了吧~
  •     其实没有太多可看之处
  •     很棒的一本讲述历史观的书,深入浅出,不过如果要理解仍旧需要查一些相关资料,我的学术积累实在太差了
  •     民族主义一直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思想意识。然而,有时候,我们不应该怀疑一下吗?
  •     鞭辟入裡..
  •     感觉还不错,对于汤因比的整体历史观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建议可以看一看。但是较为深入的还是需要看其专著。
  •     作另一本的辅助看,前言把汤因比的很多观点都进行了概括,对话式的内容,其实看起来还是会有点乱。
  •     算是对《历史研究》的解释、补充和修正。。。吧?
  •     人生是一种隐喻。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有着自己用宗教架构起来的一套论套来看待世界的改变和交替。这种政论式的对话倒是蛮符合我的胃口的,简洁明了,有因有果,有理有据,而且对共产主义,汤因比有一套。
  •     作者很有自己的观点,有意思!
  •     又是汤因比大师的书!
  •     大师是这样思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