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留德十年章节试读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1
ISBN:9787560084565
作者:季羡林
页数:207页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59页 - 去故国

我没有伟大的动机。但仔细追究起来,却有一个极单纯的要求:我总觉得,在无量的,无论在空间或时间上,宇宙进程中,我们有这次生命,不是容易事;比电火还要快,一闪便会消逝到永恒的沉默里去。我们不要放过这短短的时间,我们要多看一些东西。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8页

二十刚出头的年龄,却心怀百岁之忧。我的精神无论如何也振作不起来。我有时候想:就这样混下去吧,反正自己也毫无办法,空想也白搭。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这辆车还没驶到山前,等到山前再说吧。

《留德十年》的笔记-西贡两月 - 西贡两月

看到这样一句话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害怕时间,时间唯独害怕东方人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75页 - 三四 同使馆的斗争

驻瑞士使馆的武官曾一度是蒋介石手下的所谓“十三太保”之一,后来成为台湾海军总司令的显要人物。此君为桂永清。

《留德十年》的笔记-000 - 000

中国古代俗语说:千里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的一生就是这个样子。当年佛祖规定,浮屠不三宿桑下。害怕和尚在一棵桑树下连住三宿,就会产生留恋之情。这对和尚的修行不利。我在哥廷根住了不是三宿,而是三宿的一千两百倍。留恋之情,焉能免掉?好在我是一个俗人,从来也没有想当和尚,不想修仙道,不想涅槃,西天无分,东土有根。留恋就让它留恋吧!但是留恋毕竟是有期限的。我是一个由国有家有父母有妻子的人,是我要走的时候了。
在‘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中,季羡林根据杜甫的“春秋”仿写了: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
客树回望成故乡。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84页

这种比赛几乎都放在晚上,在晚饭后,在轮船最前端的甲板上,摆下了战场,离船舷只有一两米远船舷下面几十米的深处,浪花翻腾,汹涌澎湃之声洋洋乎盈耳。海水深碧,浩淼难测,里面鱼龙水怪正在潜伏,它们听到了船上的人声,看到了反映在海面上的灯影,大惊失色,愈潜愈深了。船上则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英法两国的棒小伙子正在挥拳对击,龙腾虎跃,各不示弱。此时轮船船仍然破浪前进,片刻不停。我们离开大陆百里千里,在―望无际的大海上,似乎是一个狂独立的小世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或神话中,恍惚间又仿佛是在梦中中,此情此景,无论如何也不像是在人间了。
季老回国船上内心写照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95页

哥廷根的秋天是美的,美到神秘的境地,令人说不出,也根本想不到去说。有谁见过未来派的画没有?这小城东面的一片山林在秋天就是一幅未来派的画。你抬眼就看到一片耀眼的绚烂。只说黄色,就数不清有多少等级,从淡黄一直到接近棕色的深黄,参差地抹在一片秋林的梢上,里面杂了冬青树的浓绿,这里那里还点缀上一星星鲜红,给这惨淡的秋色涂上一片凄艳。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三部分第17节 别哥根廷 - 第三部分第17节 别哥根廷

当年佛祖规定,浮屠不三宿桑下。害怕和尚在一棵桑树下连住三宿,就会产生留恋之情。这对和尚的修行不利。

《留德十年》的笔记-三一 别哥廷根 - 三一 别哥廷根

中国古代俗语说:千里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的一生就是这个样子。当年佛祖规定,浮屠不三宿桑下。害怕和尚在一棵桑树下连住三宿,就会产生留恋之情。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200页

季老的学问做得好,但文笔实在是不敢恭维。。。大白话一样的书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35页 - 初抵柏林

无法想象季老师初抵柏林时对高楼耸立的感叹,从什么时候起,到中国的欧洲人个个必定会感叹中国的高楼比比皆是。这是文明的进步吗?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88页

西方什麼人有幾句話說:「世界上什麼東西都害怕時間,時間唯獨害怕東方人。」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85页

尊老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几乎根本没有。西方社会是实用主义社会。一个人对社会有用,他就有价值;一旦没用,价值立消。没有人认为其中有什么不妥之处。因此西克教授对自己的处境也就安之若素,处之泰然了。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42页 - 初抵柏林

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冯玉祥、戴传贤、居正,以及许许多多的国名党的大官,无不有子女或亲属在德国,而且几乎都聚集在柏林。因为这里有吃,有喝,有玩,有乐,既不用上学听课,也用不着说德国话。有一部分留德学生,只需要四句简单的德语,就能够供几年之用。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97页

我不能像那位虔诚得天主教徒一样,躺在那里死死不动。我靠在船舷上,注目大海中翻滚的波涛,我心里面翻滚得比大海还要厉害。我在欧洲时曾几次幻想,当我见到祖国母亲时,我一定跪下来吻她,抚摩她,让热泪流个痛快。但是我遇到了困难,我心中有了矛盾,我眼前有了阴影。在西贡时,我就断断续续从爱国的华侨口中听了一些关于南京政府的情况。到了香港之后,听的就更具体、更细致了。在抗战胜利以后,政府中的一些大员、中员和小员,靠裙带,靠后台,靠关系,靠交情,考拉拢,靠贿赂,乘上飞机,满天飞着,到全国各地去"劫收"。他们"劫收"房子,"劫收"地产,"劫收"美元,"劫收"黄金,"劫收"物资,"劫收"仓库,连小老婆姨太太也一并"劫收",闹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其肮脏程度,远非《官场现形记》所能比拟。所谓"祖国",本来含有两部分:一是山川大地;一是人。山川大地永远是美的,是我完完全全应该爱的。但是这样的人,我能爱吗?我能对这样一批人倾诉什么呢?俗语说:"孩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我的娘一点也不丑。可是这一群"劫收"人员,你能说他们不丑吗?你能不嫌他们吗?
我心里的矛盾就是这样翻腾滚动。不知不觉,船就到了上海,时间是1946年5月19日。我在日记中写到:
上海,这真是中国地方了。自己去国十一年,以前自己还想象再见祖国时的心情。现在真正地见了,但觉得异常陌生,一点温热的感觉都没有。难道是自己变了么?还是祖国变了呢?
我怀着矛盾的心情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心里面喜怒哀乐,像是倒了酱缸一样,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十年一觉欧洲梦,
赢得万斛别离情。
祖国母亲呀!不管怎样,我这个海外游子又回来了。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70页

想起自己走在泰晤士河畔的光景,惶惶竟然五年了,行走,才是成長的必須舉措。

《留德十年》的笔记-二十八 盟国 - 二十八 盟国

专就我个人以及其他中国留学生而论,我们应该是大大地庆祝一番的。我们从一些没有国籍的“流浪汉”一变而为胜利者盟国的一分子,地位真的天壤之别了。中国古人常以“阶下囚”和“座上客”来比喻这种情况。德国人从来没有把我当作阶下囚来对待。但是座上客现在我却真正变成了。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三部分第12节 山中逸趣 - 第三部分第12节 山中逸趣

哥廷根的秋天是美的,美到神秘的境地,令人说不出,也根本想不到去说。有谁见过未来派的花没有?这小城东面的一片山林在秋天就是一副未来派的画。你抬眼就看到一片耀眼的绚烂。只说黄色,就数不清有多少等级,从淡黄一直到接近棕色的深黄,参差地抹在一片秋林的梢上,里面杂了冬青树的浓绿,这里那里还点缀桑一星星先后共,给这惨淡的秋色图上一片凄艳。我想,看到上面这一段描绘,哥城的秋山景色就历历如在目前了。
一到冬天,山林静仓位大雪所覆盖。由于温度不低,所以覆盖不会太久就融化了;又由于经常下雪,所以总是有雪覆盖着。上面的山林,一部分依然是翠绿的;雪下面的小草也依旧碧绿。上下都有生命在运行着。哥廷根城的生命活力似乎从来没有停息过,即使是在冬天,情况也依然如此。等到冬天一转入春天,生命活力没有什么覆盖了,于是就彰明昭著地腾跃于天地之间了。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94页

在这样一个人间里,斗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同在瑞士马赛和西贡一样,这里斗争的对象也是外交代表。我们去见外交特派员郭德华,商谈到上海去的问题。同在西贡一样船期难定。这就需要特派员大力支持。我们走进他那宽敞明亮的大办公室。他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面,威仪俨然,戴着玳瑁框的眼镜,留着小胡子,面团团如富家翁,在那里摆起架子,召见我们。我们一看,心里全明白了。俗话说“不打不成相识”,看样子须要给他一点颜色看。他不站起来,们也没有在指定的椅子上就坐,而是一屁股坐到他的办公桌上。立竿见影,他立刻站起身来,脸上也有了笑容。这样一来,乘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官僚主义真是积习难改,季老的这段描写真是形象生动,几个人的动作神态仿佛跃然纸上。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20页 - 五 在哈尔滨

然而语言这玩意儿也真奇怪。一个人要想精通本国语和外国语,必须付出极大的劳动;穷一生之精力,也未必真通。可是要想达到一般交际的目的,又似乎非常简单。
有时只会一两个外国词儿,也能行动自如。一位国民党政府驻意大利的大使,只会意大利文“这个”一个单词儿,也能指挥意大利仆人。比如窗子开着,他只念“这个”,用手一指窗子,仆人立即把窗子关上。反之,如果窗子是关着的,这位大使阁下一声“这个”,仆人立即把窗子打开。窗子无非是开与关,决无第三种可能。一声“这个”,圆通无碍,超过佛法百倍矣。

《留德十年》的笔记-不知道第几章了 - 不知道第几章了

希特勒刚上台不几年,德国崇拜他如疯如狂。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年轻貌美。有一次同她偶尔谈到希特勒,她脱口而出:"如果我能同希特勒生一个孩子,是我莫大的光荣!"
为偶像生猴子,由来已久。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85页

我們聽了,都有點後怕。但是,後怕是幸福的;危險過了以後,才能有後怕。這是盡人皆知的常識。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40页 - 纳粹的末日

总觉得老先生似乎有种“天真”,不知这是他本人刻意保留的还是故作姿态。他对战争,对美国大兵,对德国战时景象的种种描写都停留在一种不愿深究,仅停留在表面的态度。他不去思考或探讨战败国民的思想变化,只说他们糊里糊涂,或者就是批评美国大兵浪费严重,我觉得老先生自己何尝不也是糊里糊涂?他竟然还觉得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戏,开端竟是这样平平淡淡。今天大战结束了,结束得竟也是这样平平淡淡。我有点无语。
也许也就是这种“天真”气让他能在二战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守在哥廷根这么一个小地方钻研他的学术吧。他选择忽视了很多东西,很多很多,而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他有“学术”这个挡箭牌。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202页

納粹黨員胸前都帶卐字胸章,一望而知誰是黨員。他們的黨似乎頗為鬆散,沒有什麼省委、市委等等的組織,也沒有聽說過什麼組織生活,也沒有什麼「光榮地加入卐黨」之類的說法。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3页 - 楔子

挦xián:1. 拔;扯 2:引用、摘录或抄录(某人的文章或诗名)
毕其功于一役: 表示一次行动就完成所有本应分期做完的事。accomplish the whole task at one stroke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93页 - 在饥饿地狱中

但是饥饿在我身上也留下了伤痕:我失掉了饱的感觉,大概有八年之久。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81页 - 十六 完成学业 尝试回国

多少年来,博士头衔就像一个幻影,飞翔在我的眼前,或近或远,或隐或显。有时候近在眼前,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有时候又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候熠熠闪光,有时候又晦暗不明。这使得我时而兴会淋漓,时而又垂头丧气。一个平凡人的心情,就是如此。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200页

寫這一部《留德十年》,在最前面加了一個《楔子》,為了對稱起見,我在最後又加了這樣一條尾巴,叫做《餘音裊裊》。我雖年屆耄耋,看起來還不像要走的樣子。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還有不少酸甜苦辣要嚐,我真希望這個餘音能夠裊裊得更長一點。(1991年5月11日寫畢)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页 - 1

七十多年的生命像一场春梦似的逝去了。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页

我写这些东西的目的, 是想说明, 就是在那种极其困难的环境中, 人生乐趣仍然是有的. 在任何情况下, 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 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页 - 楔子

耄耋mào dié : 八九十岁。遗少:指生活在新时代而留恋旧时代的思想陈腐的年轻人;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对前一代效忠的年轻人。
赤县神州:中国的别称。上古时,炎帝以火德王,炎帝统辖的土地叫赤县;黄帝以土德王,黄帝统辖的土地叫神州。黄帝打败了炎帝后,统一起来就称作神州赤县或赤县神州。【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垂垂老矣:渐渐老去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25页 - 二十七 纳粹的末日

这是美国大兵在那里躺着休息,把脚放到了窗台上。美国兵哥哥年轻,有的长身玉立,十分英俊。但是总给人以吊儿郎当的印象。他们想军官敬礼,也不像德国兵那样认真严肃,总让人感到嘻皮笑脸,嘻嘻哈哈。据说,他们敬礼也并不十分严格,尉官只给校官以上的敬礼,同级不敬;兵对兵也不敬礼,不管是哪一等。这些都同德国不同。此外,美国宾的大少爷作风和浪费习气,也十分令人吃惊。他们吃饭,罐头食品居多。一罐鸡鱼鸭肉,往往吃了不到一半,就任意往旁边一丢,成了垃圾。给汽车加油,一桶油往往灌不到一半,便不耐烦起来,大皮靴一踢,滚到旁边,桶里的油还在汩汩地向外流着,闪出了一丝丝白色的光。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剪断通讯电缆的豪举。美军进城以后,为了通讯方便,需要建设电缆。又为了省事起见,自己不竖立电线杆,而是就把电缆挂在或搭在大街两旁的树上。最初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条,后来大概是由于机关增多,需要量随之增大,电缆的数目也日益增多,有的树枝上竟搭上了十几条几十条,压在一起,黑黑的一大堆。美军有的撤走,不再需要电缆通讯。按照我的想法,他们该把厚厚的一大摞电缆,从树枝上一一取下,卷起,运走的地方再用。然而,确实让我大吃一惊,美国大兵不愿意费力又不肯留给德国人使用。他们干脆把电缆在每一棵树上就地剪断,结果是街旁绿树又添奇景:每一棵树的枝头都累累垂着悬断的电缆。电缆,以及我上面谈到的罐头食品和汽油,都是美国用飞机或轮船运来的。然而美国这个暴发户大国和她的爷士兵们,好像对这一点连想都没有想...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207页

我的心影完全根据当时的日记,绝没有掺入半点今天的想法和捏造,是完全真实的。我在德国十年的日记,一天不缺,恐怕有一两百万字。像这样的傻工作,今天留下的真如凤毛麟角了。我以一个个人,在一个极小的地方,管窥二战这样的大事,没有感到一点惊天地泣鬼神的剧烈,我感到的是:大战来得轻率,去得飘忽。如果要谈什么教训的话,我只有一句老生常谈:玩火者必自焚。遗憾的是,今天还有人在那里玩火。
1995年3月27日

《留德十年》的笔记-三七 西贡二月 - 三七 西贡二月

西方什么人有几句话说:“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害怕时间,时间唯独害怕东方人。”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94页

四十年代中叶的香港同今天的香港,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地少人多;但是不相同的地方却一目了然;那时的香港颇有点土气,没有一点文化的气息,找一个书店都异常困难。走在那几条大街上,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头顶上那些鸽子窝似的房子中闹声极大,打麻将洗牌之声,有如悬河泻水,雷鸣般地倾泻下来,又像是暴风骤雨,扫过辽阔的大原。让我感觉到,自己确确实实是在人间,不容有任何幻想。在当时的香港这个人间里,自然景观,除了海景和夜景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可看的。因为是山城,同重庆一样,一到夜里,万灯齐明,高高低低,上上下下,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有如天上的星星,并辉争光,使人们觉得这样一个人间还是蛮可爱的。庆一样,一到夜里,万灯齐明,高高低低,上上下下,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有如天上的星星,并辉争光,使人们觉得这样一个人间还是蛮可爱的。
季老关于香港的印象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02页 - 家书抵亿金

看了季老在抗战时的留洋经历,我虽然佩服其学养,但小心眼里不免嘀咕老先生作为一个男人,在家庭、妻子、儿女最需要他的时候却与家里完全音讯不通长达几年!一点也没有尽到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虽然他笔下写的是日日夜夜思念万端,但是脚长在自己身上……好吧也许当时回国的困难超乎我的想象。
我觉得作为这种“大家”身边的人,估计过的也未必是什么好日子。或者可以说他们身边的人付出的并不比“大家”本人少,而成就的只是“大家”自己,周围人的付出别人是永远看不到也不知道的。只能说在这些“大家”的心目中,自我的追求是首位之首,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人都只能靠边站。伟人的精力应全付于伟大的事业,怎么能为他们这些“小问题”所占用。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2页

生离死别,古今同悲。江文通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他又说:“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我从前读《别赋》时,只是欣赏它的文采。然而今天自己竟成了赋中人。此情此景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00页

不知道为什么原因,我回忆当时的情景,总是同积雪载途的漫长冬天联系起来。有一天,下课以后,黄昏已经提前降临到人间,因为天阴,又由于灯火管制,大街上已经完全陷入一团黑暗中。我扶着老人走下楼梯,走出大门。十里长街积雪已深,却()无一人。周围静得令人发怵,脚下响起了我们踏雪的声音,眼中闪耀着积雪的银光。好像宇宙间就只剩下我们师徒二人。我怕老师摔倒,紧紧地扶住了他,就这样一直把他送到家。我生平可以回忆值得回忆的事情,多如牛毛。但是这一件小事却牢牢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每一回忆就感到一阵凄清中的温暖,成为我回忆的”保留节目“。然而至今已时移境迁,当时认为是细微小事,今生今世却绝无可能......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77页

在瑞士期间,我听了很多使馆的故事可或者传说。有人告诉我,在一个瑞士人举办的什么会上,中国公使被邀参加并且讲话。按外交惯例,他应该用中文发言,让译员翻译成德语或者法语,二者都是瑞士国语。但是,我们的公使大人大概想露一手,亲自用德文讲话如果讲得好,讲得得得体也未可厚非。可是他没有准备好的讲稿,德语又蹩脚。这样必然会出洋相的,特别是他在讲话中总是说“das,das,das”。瑞士人莫名其妙,大为惊愕。中国人士最初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恍然顿悟:我们公使大人是在把中国人讲话时想不起要讲什么话只好连声说:“这个,这个,这个“翻译成了德文,这样的顿悟,西方人士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的,中国人有福了。
想想就觉得很好笑,这样的公使派出去岂不是贻笑大方,但现实的官僚选拔体系决定了非唯才选拔,这样的现象是否会在今天发生呢,我暂时还没有去过国外,更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无从下结论,但脑海里还是不禁想起中国官员拿着演讲稿认真可爱地演讲的画面。

《留德十年》的笔记-第199页

我只說一說寫作的過程。這個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回憶的過程,有日記為依據,回憶並不是瞎回憶。不管怎樣,我必須把這十一年的生活再生活一遍,把我遇到的人都重新召喚到我的眼前,儘管有的早已長眠地下了;然而在我眼前,他們都仍然是活的。同這些人相聯繫的我的生活中,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前後兩次,在四十天和四個月內,要把十一年的五味重新品嘗一遍。這滋味絕不是美好的。我咬緊了牙,生活過來了。但願以後無需再把以前已經乾枯了的快樂與痛苦重新回味。


 留德十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