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与荒原的诱惑》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阳光与荒原的诱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
ISBN:9787300052137
作者:巴荒
页数:426页

我只是遗忘了海洋

感谢作者让我领略了坚定的文字和油画般的图片。它是一部纪存心灵的散文集,它所渗透的始终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探究的精神。可是看书的时候我总是不可自抑的想要流泪。书中那些细小的片段触动着我。一些歌,朝拜的人,我所经过和错过的风景。这一切,像是一根脐带。自我出生的时候就伴随着我,深入骨髓,是我失落已久的天堂。它让我想起我曾恪守的信仰,如今愈加的坚定。仿佛是宿命,或一种习惯。就想喝水穿衣般自然。它在某一个时刻发芽,然后以一种空前的生命力茁壮的成长起来。如今它的根,已经深深扎如了我荒凉的心田,再也无法变更。它不仅仅是巴荒的心灵史,也一样是我的。那遥远的古王朝牵引的不止止是她,也同样是我。我被她的勇气折服了,一个瘦弱的女人,和一种与天地做朋友的气魄。高原,是一种品格。它是荣耀的爱,天空般辽阔无边的大气;牧民般与世无争的高洁;还有神雪莲般秘不容侵犯的精神。造物的神毫不吝啬的用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描绘了高原的山河,赐予纯粹的阳光,和触手可及的天空,还有至矢不渝的信仰。还有在世世代代的传诵下迷失的传说,分水岭上浮动了千年的经番。如今忽进忽远的依旧在繁复地出现,如此清晰。高原,给予我幻觉和智慧。阿里最神秘的角落,帕米尔高原上远古的梦。我是遗忘了海洋的贝壳,失落了森林的叶子。此刻,高原之光,正在温暖着一颗丧失希望的心,那在路上,始终在路上的心。照的这心。分明的空若一物。冥明之中无始无终。那些地方,我从未抵达触及的画面,温馨而熟悉的仿佛在梦里百转千回了上万年。一开始我就在那里,如今也在那里。让我无法辨别,梦境,现实,今天,明天。而那些我到过的地方,却有那么陌生。那一草一木自始至终都从未属于我。我连路边的一块石头都带不走。仿佛一切都是姹紫嫣红的假象,满园春色关不住,可望不可及。记忆,如何琢磨。在林芝到拉萨的路上,我像被打包的行李一样,塞在越野车的后备箱里。还有在日喀则的高原反映,和无休止的呕吐。都是故事了。我想我还是会回去的。或者说是回归。虽然我娇惯而纵容。可此时我如此坚定。寻梦。有人说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一种精神,只要有信仰,哪里都是故乡。

走出你的心灵史

书是去年过生日时姐姐送的,一直不曾翻阅。突然想起很快又要老去一岁,不能再让她也陪着自己一起老去。恕我愚钝,书中很多关于艺术方面的不是我这种才疏学浅之人所能理解甚至去谈论的。我知道高原的艰苦,曾经也只是在大凉山区区3000的地方驻训,白天太阳晒得厉害,晚上雾气冷得心寒。在高原往返数次,孤身入阿里,坚强的意志催她奋进,尽管她身体很差。她曾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这样分析自己:病史诊断:一级人类病症——理想综合症临床表现:有巨大的信念和巨大的隐忍力伴随症状:忧虑、自疑、性情固执又优柔寡断致命病根:追求完美发展可能:如不及时治疗和调整,一种极端会导致另一种极端临床诊断一:理想综合症二期象极了自己现在的状态,如不及时治疗和调整,一种极端会导致另一种极端。同时她也是敏感的,会为一些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而去快乐悲伤,不然决计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她在最后说听父亲说出生是在夜里零点,没人知道自己是属于夜还是属于凌晨…… ——一个模棱两可的时间,在一道分解线、一个临界点上诞生的许许多多脆弱的生命之一。嗯,母亲说自己也是生在深夜。此刻那张西藏原生态的音乐《Dhama Suna》刚刚放完,那是一张单封面就能给人以纯净、足以穿透内心的CD(很奇怪,豆瓣只有一人听过)。安妮在《莲花》里说:我喜欢那些喜马拉雅山的云游修行者的传说。他们在六千多米的高山之上跋涉,据说一天只吃一餐。随身只带着一张毡子,一根手杖,背着虎皮和水壶,赤脚走路。纯净的天空中飘着一颗纯净的心耳边又响起老郑的声音,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我想去西藏,一个人去西藏。把旧时拣获的炮弹片打把锋利的匕首,剪很短的头发,穿上象征军人图腾的迷彩,完善应有的装备,带不多的钱……去诠释我的心灵史。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阳光与荒原的诱惑

一直以来都相信文字也是有生命的,有些文字与某些人之间存在一种宿命,前世就已注定了彼此的缘分,今生只是如期赴约而已。而《阳光与荒原的诱惑》就是我遗失去在前世的一个梦,今生又被寻回。用了一个周的时间看完了《阳光与荒原的诱惑》,却用了两个周的时间才走出它。刚口完这本书的那几天,几乎每天晚上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去到阿里,去到孔雀河.看到古格王,贤柏林寺.看到白殿,红殿.看到藏尸洞,“擦擦”.看到***上的朝圣者,跳着“玄”的异域女子……那几天几乎每天早晨都是从相同的梦靥中挣扎着醒来。习惯性的抓起笔,却不知道该记下些什么,只是看着手中的白纸发呆。感觉好像在穿越一个个无休无止的黑色隧道,刚刚穿出黑暗感觉到朦胧的光向我透来,霎时间却又坠入黑暗。我又犹如在爬一级级悬在空中的软软的台阶,一次次被摔了下来,一次次拼命想拽住那根能缚住生命的绳索,却又一次次的放脱……一些声音一些图像搅和着,似是而非,整天都混混沉沉的,恍惚间似乎听到了那往返于崎岖古道中的马蹄声和系在牦牛脖子上的铜铃声,听到了那被工匠们不断地敲击的石头声,听到了庆典的礼号锣鼓声,听到了诵经和祈祷声,听到沉寂的古堡在风中发出的深深叹息……在迷离中,我似乎邂逅了巴荒的那匹白马,我就那样任由桀骜不驯的它带着我奔跑,就这样在历史的时空中奔跑,奔跑过了一千年一万年,没有目的,只有奔跑……错愕间,我似乎站在了海拔4000米,东经79度,北纬31度,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点上。四周突然变得那么静,静的似乎能听见自己心脏急剧跳动的声音,静的能听见阳光照在大地上的回响。站在这超越历史时空的地带,思绪涌动,仿佛自己在一瞬间就拥有了西藏拥有阿里拥有古格那千年的历史,千年的辉煌。没有风,也没有撩拨的思绪,只有漫长的时间在柔弱的身躯里穿行。在寂静中等待日月星辰和流云。我带着一份天真和平希冀,带着单纯和执著,一瞬间,天地通明,万物流金。我终于走进了这一幕宏大的历史风景,我也是在终于走出了这一幕宏大的历史风景。

巴荒

巴荒的文字用用的很灵动~我不知道是否该用灵动这个词语来描述她的文字~她不是作家出身~但是都过着本书后第一感受就是她很有文字天赋~词语用的恰到好处~真正能够体会到巴荒用心来写作~真正的一部心灵史~巴荒的写的这本书很真实吧~西藏的一切事情也很真实的能够显现在眼前~真正的体会到文字的感染力~还有渗透力~灵动的文字驾驭整本书~真的很佩服她~

一直翻到书的最后一页,我贪婪地把三篇后记都看完了,依然觉得意犹未尽,无数次我从那阳光漫溢的世界中抬起头来,窗外不变的是灰暗的天空,和一丛无精打采的灌木丛。 不知道是生动绝伦的文字把那个世界描绘的太动人心弦,还是那撼人心扉的世界成就了这行云流水的文字,总之从一开始读下去,那绝美的风景,那壮丽的历史就呈现在眼前,并且以一种极撩人的诱惑,一页一页随着一步一步。反视我的文字,无怪全是这贫瘠的城市里漠然的清晨与喧嚣的傍晚,这钢筋混凝土森林的春夏秋冬,反复出现的大段的有关枝头亘古不变的天空,与模糊的夕阳,懒散的浮云,因为这大抵是我的生活唯一能够触及的动人之处。 这一点点小小的动人之处在那凝固了时间与轮回,囊括了空间与无限的世界,显得如此渺小与苍白,即使如此也都已经穷竭。 穷竭到没有办法不去对那布达拉宫上壮丽的日出,冈仁波齐云雾缠绵的处女峰,古格遗址蔓延的无人的建筑,托林寺的永恒之地,表现出甚至有些垂涎的姿态,因为这生命在日复一日地荒芜下去,而对于圆满的渴望愈来愈深刻。 生命的圆满,在1987年的那一个夏天,蔡蓉,笔名自称巴荒,我在书的封底反复端详她的照片,面无表情地却在眼睛中流淌着什么,虽然紧闭的嘴巴却好像要说些什么,在她与象雄遗迹擦肩而过的时候,我在努力抓住这个世界的奇迹,来到这个世上。 我一直想冥冥中,一定有一种原的力量,推动这个世界,把无数的缥缈的思想串联起来,就好像我与西藏,从1987年的那一个夏天开始,然而这些年来,我只是在江南的浮云细雨中感触生命的细腻,与繁华的温柔,可是那毫无保留永不枯竭的日照,那与时间融为一体的遗迹,那在风吹日晒之后像是从山石中长出来的摩尼石刻,像是来自这原的呼唤,唤醒血液中隐秘的梦想。 最后,羞愧于这些天的暴躁与纠结的怨怨之情,不应该忘记生命应该坚定而执著的向一个方向,努力的圆满自己,摒弃自己带给自己的阴影,阳光就可以普照。就是这样。

阳光与荒原的诱惑 巴荒

走过自己十年之际,回首西藏,西藏之行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匆匆而过。我在那个充满诱惑的土地上停留的时间真是太短了,我不曾想过要走遍它的每一个角落,但我却因为她的诱惑而走遍了我自身的每一个角落。 在那块土地上的走,也许我是走得太急了,走得太动情了,一次就耗掉我百倍的热情和精力;两年之中四次进进出出,停留在高原的时间加起来仅仅是一年,而独自在心中释解这份西藏情结,却已经用了整整十年。我知道,要彻底的释解它,或许这真得用上整整一生。在那块土地上的走,我的确又是走得太慢了,在那块土地上停留的时间也的的确确是太久了,移动一步就要耗掉我十年的精神,回首十年,西藏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实在是慢长。  我不断地对自己说,西藏对我应该划上一个句号了,或者说,我对西藏应该划上一个句号了;过了一年半载又一年半载,我不断地问自己“怎么还没能划上句号?”许多朋友也一直期待着我能将我心中的西藏全部写出来,然后对西藏划上一个句号,她们都明白,我还没有能从西藏走出来,我曾经以为我再也走不出来了,也曾经以为不将话说尽就不可能走出来,同时,我也曾经因为走不出来而对她保留了一份永久的神秘情感,我长年地陶醉于其中,沉伦于其中。回首西藏,“其实,我至今也不能分清,在这个生命的过程中,有多少分是为理性的思考和哲学的关怀?多少分是对文化的关注和情感的宣泄?多少分是为神圣的职责和义务?多少分又是为身不由已的命运的驱驶和对生与死的放逐”我像是被一阵风吹进西藏的,那风既轻柔又刚烈;我又像是被一股风暴卷入西藏的,那风暴如闪电一般突然。我带着一份天真和希翼,带着单纯和执著去渴求世界的单纯和执著,而我发现了自己并不了解的更为复杂的世界;那世界的复杂和丰富性包融着构成“生与死”的一切因因缘缘,给人一个浓缩了的完整的人生体验。多年之后,我又从那个复杂的世界发现单纯。 第一次走进西藏是壮丽或者说是壮烈的,虽然当时既作为中国美术报的一个编辑,也是作为一个虔诚的朝圣者的个体,带着一半对城市文化的逃避和对“荒原文化”的追求,去关注西藏当代美术现状和神秘的西藏。那时我对西藏并不了解,对自己也不能算真正地了解;再次进入西藏是清醒的又是迷茫的,作为一名****讲师团成员,我无愧于那一次神圣的义务和工作,但我自身却存在于一个更大的困惑之中;西藏的诱惑始然,我再次获得置生死于不顾的机遇,风尘扑扑奔向无人区,浪迹天涯般在西部边远的山区,固执地要“做些什么?”而真正的理解却是在离开她和离开了自己那个英雄主义的模式之后。每走一遍西藏,都是一次朝圣的旅途,每一次朝圣,都是在自身未知的领域里再度的“旅行”;每写一遍西藏,都是重新在高原上走一遍,每一遍这样的“走”,都是在自身的领地再“旅行”一次;我一打开沉甸甸的“西藏日记”,我拿起笔重新整理它们,我就又走进了西藏。而每“走”一遍西藏,我都有新的和阳光与荒原的对话。我越走越深,我是一个特殊的旅游者,从阳光灿烂的“风景”走到了历史深处扑朔迷离的“风景”,走到了人的情感和理性深处的“风景”,我知道,那是一条没有止境的路,一个没有止境的话题。我也知道,一定会有这一天,我会把一切放在一个固定的距离之外,对自己询问:那是我吗?或者说那是一个完整的全部的我吗?还会有新的发现。十年之际,我才觉得我终于有了要离开西藏的感觉了;我把握着自我而寻找着自我,十年的旅程之后,我才知道,这十年的寻找其实是一个从实现自我到欲摆脱自我的旅行。或许,某种新的里程才将要开始了。十年之际,或者说,西藏终于要离我有一个距离了,我将能更清楚地观望西藏和我的西藏。我知道,我的西藏已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一个与自己有着某种相同属性的符号,因此,我还不敢说我已彻底地走出那个带有象征意义阳光与荒原,我依然注视那道层出不穷的历史的风景线,依然从那道风景中看人类,依然从那道风景中看见自己。 我对西藏和西藏的阿里充满了特别的感情。一年多以前,恳请博学而才华超群的藏族学者格勒先生为我的《西藏古文明之旅》作序时,谈及阿里,情不自禁地自认为自己是“阿里人”;阿里成为我生命博击的最强音,我的脉博时时感到在同它的历史和现在一起跳动,它使我在我的天性与自然、宇宙和人类的冥冥感应之中获得丰富而博大的内容,它使我的追寻、眺望、聆听、触摸和对源源不断涌现的世界的分辩获得一次次更新的感受。我说“我挚爱着养育过我的精神的每一寸泥土,敬重和羡慕生活在高原上的人;西藏,是一种无法比拟的独特的给予和被给予”。记得1987年第一次离开西藏,我将这种对西藏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告诉一位真正懂得西藏的朋友,他回信说:“你讲了那么多不必要的感谢的话,要懂得是那太阳”


 阳光与荒原的诱惑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