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月物语·春雨物语》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雨月物语·春雨物语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3月
ISBN:9787510408083
作者:(日) 上田秋成
页数:232页

诡异漂亮的小故事们

首先很赞王新禧的翻译,带文言的味道但是很自然,不生涩。两部物语比起来更喜欢《雨月物语》,感觉写法和故事的选择都更成熟。而《春雨物语》有点像随便选成的一些写着玩的短篇,风格、篇幅都不一致。《春雨物语》中比较喜欢《天津处女》、《尸首的笑容》和《宫木之冢》这三篇;《雨月物语》里尤其喜欢《夜宿荒宅》和《吉备津之釜》,《菊花之约》、《梦应之鲤》、《青头巾》和《佛法僧》也不错。(看来我喜欢诡异的……话说看《吉备津之釜》的时候老在想,要是拍成鬼片,觉对是佳作,还是文艺鬼片~)日本的神神怪怪确实很有意思,蛮有爱的~不过,新世界出版社的这个版本确实是那啥了点,莫名其妙的空格什么的,让人很无语。

翻一册凉夜彻悟曲——读《雨月物语·春雨物语》

上田秋成(1734-1809)《雨月物语》江户怪诞小说的巅峰,初稿完成时,上田34岁;《春雨物语》完成时,74岁。光是这岁数,就引人潜想。《春雨物语》的序言褪去了引经据典和各种可显露学识的花招——《雨月》的序就接连提及罗贯中、紫式部、《水浒》 《源氏物语》,很有《三国》开场说书之感,给了读者距离,仿佛客栈小二呼唤吆喝,急着显示“我将端出盛世大餐,请君期待品尝”。可是《春》的序,简简单单地提及作文的场景,以雨滴声结束。七十老翁,灯下提笔,窗外夜雨纷飞,他所写文字,如斯呈现纸上,回想看时脑海出现的暗夜、深山、古庙、小僧、魂魄、门缝中的灯影,种种因乱世(如《夜宿荒宅》)或惑心(如《吉备津之釜》 《蛇性之淫》 )引发的悲剧,一股水墨般的黑暗寂静就涌现了出来,令人唏嘘不已。虽取材《剪灯新话》 《三言》,却割除了人鬼之间的缠绵香艳的恋情艳色,正如日本水墨画,脱胎国画,却舍去颜色,只有墨色浓淡,更具禅意,画与文的改编也很相通了。“推窗而望,绵绵春雨,似润吾枯肠,淅淅沥沥,淅淅沥沥”。读完《春雨物语》终篇《樊哙》,再品此序,无常、彻悟之感顿生,于人间烦杂事又抽离了些许,类似冥想的效果。今日这篇,只说两个,一个是《雨月》的景色,一个是《樊哙》。1一般讨厌写景段落,尤其是散文中的大片写景,说是欣赏韵味,但通过文字,实在不如亲自用眼看,一张好照片就抵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冗杂文字百万倍了,但我很爱看《雨月物语》的写景,因为对季节敏感是日本文学的特色,而且那种感觉,樱啊,菊啊,总带有禅味,看了特别清凉,幽静,如枯山水,以砂纹拟江流奔海,初看是静止不动,需要一定心境,方能从沙石中看到江海。这种禅味的寂静风景,极大拓展了照片感的写景,让平扁的景色无限拓展,跟精神层面的悟产生关系,好似通过一个有禅思的人的眼看世界,感觉好舒服。著名的《菊花之约》中,有一段p21“昨日还盛开的尾上之樱,今朝已经凋谢,凉风习习从海上吹来,拍打着礁岸。不问亦可知,初夏到来了。”清爽简单,却充满和风。所谓和风,在我看来,是一种特别注重瞬间和短暂的感觉,写那些只有短暂生命、只有瞬间美的物,如变幻的季节,还有应季的植物,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将时间和物融成一种感觉,使人随之将目光变长变短,一会儿看着绽放之花的美,一会儿又提醒你,美短暂易逝,不久另外一样东西就要来了,这个美就要被另外的物取代了!这样写,不仅产生一种流动的美感,还容易引发伤春悲秋的心思,让被日常淹没的感觉神经重新活过来,可以说是一种“撩拨”吧,也是一种清洗,这种“物哀”,让人可稍稍脱离浊世人情,放大目光和心灵,引人看一看被忽视的小小的美,赋予一种脱俗之感。上文那段,并未细腻白描出樱花花瓣多么美,蕊又是什么颜色,而是写流动之姿,变化之笔法,用不同的时间表示时间变化,例如“昨日”,“今朝”,“初夏”。又有对比的动词“盛开”,“凋谢”。但是又没有悲春,而是“不问亦可知”的爽朗初夏来了,语气明快。单这一段,就能营造江户时期的季节感,也暗示了赤穴与左门母子的欢快日子非常快地过去了,以流动的景色免去了重复种种乐事,一笔盖过,妙得不得了。2夜中佛门,经典的《雨月物语》场景,营造了不知多少万籁绝寂的氛围,夜里读来心凉,仿佛回到远古无光的静夜里。《佛法僧》中,山寺不能歇宿,梦然和幼子不想下山,“两人在夜色中沿着山林小道,寻到灵庙前的灯笼堂,踏上廊檐下的地板,以雨具铺地为席,坐下来静心诵经。暗夜沉沉,万籁无声。”后面父子二人遇到丰臣秀次一行鬼怪魂魄,是动;而此刻,是静。在只有一僧应门的山寺的灯笼堂中,二人随遇而安,席地诵经。空荡荡的夜中山寺,耳畔自然地响起了诵念声,声音孤孤单单的。二人,深山,寺庙,空间广阔无边,充塞黑暗,深夜,环境与氛围为下文的魂出现做足了铺垫,就如电影,广角拍出了极佳的画面。《青头巾》,快庵禅师留宿山中破寺,“夕阳渐渐隐到山后,暮色沉沉,寺中也不点灯,漆黑一团,维闻山涧流水潺潺。寺僧起身,自行回到僧房,四周了无声息,万籁俱静。”此处最妙,稍稍扫过,轻轻想象,心里便觉无穷的舒服。“漆黑一团”,视力无用,一般只是用睡觉打发,但是最妙是有流水!“维闻山涧流水潺潺”,看不见,可是却听得到!不是温婉平静的江南水乡门口的绿河,而是深山破寺附近的潺潺流水,在山涧,有空间下陷的纵深感,距离或远或近,但是能听到水声,肯定是寂静非常,。枕流水入眠,美哉!漆黑的空间里,耳闻泉流,心里自然呈现水象,简单两句,无限禅意尽泄!3 门缝之光,如窥秘,遮挡后的神奇世界,或是普普通通的一家灯火中的俗居场景。在日本纪录片《美之壶》中,有一集专说“纸灯笼”,在罩子上绘简单花草,色彩灰淡,浅紫,灰绿,花姿也平板无特色。可一但点亮罩内烛火,黄光如水般摇曳透出,白色纸罩子通体透明,溢满火光,无一点白色,那花也活了,灯身内由一圈圈平行的细竹签撑起,竹骨形成浅浅纹路,似波,那花就漂浮在了那波上,在风中荡漾。可见普普通通的遮挡,蕴含了绝妙的美学。《吉备津之釜》:“初七的冷月清辉照着不大的院落,显得格外萧索。微弱的灯光自窗纸上透出,更添荒寂之感。女子道:‘请您稍候。’说着走进屋里。正太郎站在长满青苔的古井旁,向屋里张望。从唐纸屏风的缝隙中,露出被风吹得忽明忽暗的灯火。”隔着门,隔着唐纸,隔着些遮挡,罩子后的灯光变得含蓄温柔,降下了最适合《雨月物语》的幽谈的调子。隔着的又如时间,我们这些读者透过文字,窥望着中世日本的浮世生活,妄想着灵魂在雾中,返回那幽世,如坠遨游清梦中。缝隙中的灯火还忽明忽暗,效果正如那纸灯笼一样。外面是萧索的院落,古井,屋里是美人居所。正太郎的“张望”,像前戏。《青头巾》p90:“山村的夜,寂静安谧,连寺庙的钟声也听不到,唯有从破旧门缝中泄入的下弦月月光,使人惊觉,夜色已深……”又见门缝中光景。这次的光源,不是灯火,而是月光,显佛门幽静。读一本书,最好的应该是简单沉醉,而不是这般肢解分析,实在是喜爱,想理出头绪,便于自己模仿上田的写景笔法,遂这样大胆了。其实除了景色,人物语言中也常常有“物哀”、“无常”之感,如《菊花之约》中,左门的母亲安慰儿子说“人心不会像这秋日的天空那般,说变就变;菊花鲜艳绽放的日子,也不单只有今天……”希望左门看淡赤穴未按时赴约之事;左门临别对母亲说:“生如浮沫,死生之事,旦夕难保。”《夜宿荒宅》的丈夫安慰妻子说:“身在异乡,如乘浮木飘零,焉能久留?待到来年暮秋,风卷葛叶之时,我便回来了。”季节流逝、对比的时间、对比的物态,无一不备,融成清美的和风。那种自然说出这样的话、而人不自知的天然,令人心醉向往!那一定是个好朝代啊!4《春雨物语》共十篇,《樊哙》是最后一篇,是最让人唏嘘的一篇,一部洒脱爽脆的大盗故事。此樊哙不是西汉屠狗者,其名大藏,被唐国客人呼喊樊哙,便自称樊哙了,有种鲁智深的感觉。杀兄弑父,为避通缉剃头为假和尚,跟着大盗村云做起了强盗,有神力,没钱就干一票,毫不费力。其血肉体现于三件事:一件是有恩报恩,盗亦有道,他借宿穷人家里,商人欺老妪不识金价,樊哙直言“那人是奸商”,揭穿骗局。为老妪亡父念经——砍柴老翁听见诵经声,从门缝里看,认为他是个法师。其二是戏弄村云,二人游浮岛,骗村云跳上浮岛,推向水中央。面对村云的惊怒,他吹了一曲匏箫,哈哈笑着下山了。原来是报复初入行时,村云分财的不公。随后二人立马又和好了。明明是嗜血行恶的大盗,这种玩笑似的报复像孩童打闹,使樊哙露出很可爱的性格。其三是樊哙、村云、小猿、月夜夜盗金库的故事。两小盗笨手笨脚,紧紧张张的,小猿先去探风,看到金库被两副大铁锁锁住,竟然不知如何是好!等急的樊哙骂“铁锁也是人锁的,亏你还是个强盗,难不成只会拾稻穗?”月夜进去帮忙,一个小时还没把门打开,樊哙等得暴怒,徒手把墙扒了个洞。桥段十分搞笑,直让人捏把汗。七十多的上田竟然能如此细致地写盗金场景,简洁却不乏幽默。故事丰富多彩,并非硬铮铮的铁汉似的大盗喋血史,而是鲜活柔软的、以爽快态度活着的人物传,生活气息特别浓厚,即使杀兄弑父,也都是偶然为之,并非天性好恶。一切变机,樊哙的态度都有些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态度,清爽大气,自然,来了事就去面对,凭天性行事。故事发展自然,一点也无矫揉造作、精心编织桥段的文学小说感,上田的笔力可见。樊哙会享受生活。他在路上收了两个本想打劫他的小盗小猿、月夜,结果三人竟然一起寻了处山中温泉,赏雪洗浴,过冬天。看到这里,我很觉好笑,这樊哙真是会享受!这样生活情趣十足的桥段,看着特别温馨舒服,没错嘛!即使是大盗,也是人,也会玩乐嘛!好像自己也跟着他在冒险的过程中享受了一番,过瘾。最为故事增色的,我认为是那清亮的箫声!在赏雪洗浴时,樊哙向僧人学会了吹匏箫,他体格好,中气十足,吹出了极美的音色。并且他只学《喜春乐》,“俺会吹一曲,已然称心如意。学太多首,过于繁杂,反而记不住。”多么简单清爽的个性!出人意料又形象的选择。会吹奏匏箫后,樊哙希望有听众,逐渐冷清的温泉旅馆就呆不住了。他来到店家推荐的过冬地粟津,更热闹。他就与偶遇的使横笛、筚篥的知音者合奏,沿途无数人沉醉,随故事飘出的箫声,添了无限风雅。美妙的乐音有着净化的力量,乐器也多为法器。例如尺八就是一些宗门的僧侣修行的必备法器,也很适合樊哙僧人的形象,只是不知匏箫具体是哪种和乐器。上田没一昧突出樊哙的无敌,设了个破庙咳嗽武士,把樊哙撂倒了,武士劝说樊哙:盗道不长久,虽为乱世英雄,却不可能在当今这平安时代长久为盗。故事到这里,文风转为苍凉。就像演到了侠盗义贼的电影中的英雄末路的苍凉时段中了——时代过去了,战争乱世结束,时代需要的,是能守和平之人,能安安静静生活的人,而非适合战争的血腥人类。这段武士说教,也是为了结局铺垫,使得本来特别出乎意料的结局,想来又有理。果然,小猿和月夜被抓贼的武士逮住了。樊哙救了他俩,丢了金子。正是丢了金子,樊哙才会打劫路过的僧人。正是这个僧人不惜钱财的赤诚,震撼了樊哙,让他回想前程,断了俗根,虔心修行。而有了前面义盗末路的情节铺垫,樊哙的彻悟才特别合理,毫无破绽。本来就结束了,但最绝妙的,是全篇倒数第二段,“老法师道:‘……现将俺一生故事,都说与你等知晓,则无憾也。俺本是伯耆国恶徒,坏事做尽做绝,后受恩师感化,参佛修行……”原来,以上文字都是这位八十岁老法师对前生的回述。说完,他就圆寂了。樊哙与老法师,前面樊哙的故事越是放纵享乐,与八十彻悟的老法师的形象就相差更远。这样的结尾,仿佛给前面无限丰富的人生经历套了一层套,世界外面还有个世界的感觉。其中韵味,与《天人五衰》的结局何其相似!本来欢乐的义盗浪迹江湖的故事,结尾处染了些时移势迁、时不待人的末世感,最终竟然是一佛门人的往事!五彩斑斓,至此皆熄灭干净了,寂静的结局,膨胀出巨大的人生虚无感,似乎要吞没纷杂记忆,给人一片清静的留白。夜里读来,更觉世间百般寂寥,好似剥落了的旧壁。2016 March 23 水 21 - 23:34 ~ 2016 mar.24 木20:30-23:18

剪枝畸人是位好独眼神

一直因信世间存灵怪之物,而不得见之而心存遗憾。所以偶然觅得此书,当然兴趣盎然。加上对其他读者称赞的翻译十分期待,就立刻找来一读。也许是最近被大部头的书纠缠,每每读完书中短短几页的故事,都觉得像吃了一牙西瓜一样,解渴又爽口。拿起将要读时,脑里都是聊斋的影,但读下去,聊斋已经不见了,而是另一种气质,聊斋里含笑,而《雨月》与《春雨》透着的是英气。《雨月》立马想到的是菊花之约那篇,极难忘。有时一篇故事写死了人也不一定会让人伤感,就算是让人伤感了,也是一时。而现在,一提起这篇,感动就心生,敬意亦心生,挡都挡不住,脑海是那句话“人不能日行千里,而魂能日行千里”,赤穴为了赴约,把绝望的生命抛弃,寄托于一句古人言而招魂还愿。我想这不全是友谊的作用,作者要藏在赤穴这个人身上的是一种可以放得下性命,执着自己决定了的事的气度。同时左门与赤穴也像是山傍水,水依山的那种情谊,山处于一处便稳一世,水容一切,也会使容纳之物体察包含之要义。赤穴,左门,手足情深。而佛法僧一篇,营造那种神秘氛围的感觉最令我印象深刻,有点儿像是神来之笔一般,黑夜里,本荒凉的山野,突然来了狡黠的火光,再是气势如云的对话,豪气顿时叫醒了父子俩的惊恐。奇怪之处是,文章未提任何关于光的文字,但我读时以及后来回忆时,都感觉十分亮堂,有那种秉烛的热光,也有月洒凉意之感,每个人看起来不十分清楚,但又可以看清面目,所以觉得很妙。而读罢雨月的九篇,还有一处十分统一,就是每读出一篇的名字,都立马浮现其中高潮的那幅画面,栩栩如生,好像是看了电影一般。不得不称赞名字起的好,很像关键处的海报,但又不会剧透。不过除却贫富论一篇。其实对春雨是没有对雨月兴趣高的,但可能是期待的小,反而在读过之后更为欣赏。序里面提到了春雨是作者晚年之作。一向对老者的文字或是言语有倾听的欲望,因为觉得在经历过时间之后的老人的记忆里面,一定多少有年轻的我所未知的惊艳之处,会敲醒我,也有可能敲疼我。然后在读了春雨的序后笑了。老爷子这把年纪了说“念往昔受诓于史籍,而今不妨为文诳惑他人,图一乐也!”我只想在老爷子面前,笑言“已被诳惑,诳惑颇深哪”。读春雨的时候,真是觉得比雨月还有意思的多,尤其是从读到再世之缘时,觉得这书力量颇深,故事新鲜奇妙至极,脑子里定助那个怪物还颇像是哈利波特里面的小精灵,定助都能找到媳妇,真是作者有趣之笔,但文章里面要破除迷信的主旨,应于当时还是十分有开拓性的吧。最喜欢独眼神一篇了。因为有种感同身受,获益匪浅之感。自己现在其实还有几分似那渴望得一名师指点而成为“休憩于樱花树下的文人雅士”的年轻人的。独眼神,法师,女童,白狐侍女,修验者,一兔一猿,年轻人,人数还不少,吃肉喝酒,真是自在,再加上说的都是极为朴实的警醒之言,读后久久不能忘还。想起深夜食堂里面也是各式人等聚在一起,也是一样有深意,还有西瓜,不一样的人住在了一起,互相维系。再就是,文中全是中国的典故,倍感亲切。感觉那种日本学习中国的那份韧劲儿与谦卑,这是日本民族的优势,不像任何一个骄傲的国家只对自己人谦恭,不对其他人。还有感觉自己都不及作者读中国史籍的百分之一,心中有愧。那些有益的典籍,涉猎皮毛,真是读的不够,要补充,要认真的看看呀。

最爱《樊哙》那一篇

因为看到是王新禧翻译的,刚刚看了他翻的《怪谈》,而且从《怪谈》的《守约》追到这本书里的《菊花之约》,想起《御法度》里冲田总司说明自己不搞基但喜欢听感人的物语时讲的那个“教书先生和武士”的故事。其实都是每天午睡前翻开看看的,所以不是很仔细,看前言也知道了,很多改编自中国的话本小说,但历史细节也好,气氛也好,都很日本化。《蛇性之淫》里,法师的名字居然还是叫“法海”,但故事却没有《新白》那么“女性本位”了。《樊哙》是《春雨物语》里的最后一篇,故事很长,也好像是很多故事捏合而成的,打赌去神社拿香火箱的情节,在《怪谈》里《幽灵瀑布》的故事中出现过,但结局完全没那么恐怖;自命名为“樊哙”的主角落草后伪装为僧人,与朋友分别前要学唐人折柳,居然把整根柳树连根拔起,怎么看都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赶脚;假和尚夜宿老妇人家,糊里糊涂为老妇人亡夫念经超度的情节,也和《老鼠经》的故事有微微的重合,这个故事的结局也是盗贼学得佛法,成了真正的高僧。总之,这是一个不良青年遇鬼遇险、杀兄灭夫、流亡落草、入室抢劫、游山玩水、学会吹箫、被世外高人海扁又被高僧点化真正出家成为高僧的故事。与其他篇目很强的道德感不同,这篇很黄很暴力,专讲乱力怪神,而且主人公杀人越货但不经常济贫却仇视奸商,认为他们比打劫还凶狠。较正面的形象是武功高强的武士和真正的高僧,他们即使打败了强盗也不会把他们扭送官府,而是好说好商量,劝他们早日从良。主人公怪力、难看、打劫,却会吹箫、会佩服高僧的诚实,像极了“菊花与刀”。

我就是冲着物语来的

一直很喜欢看怪力乱神的东西,从小时候的枕边书籍也是厚厚的一本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到现在的对日本漫画,都是偏爱鬼怪多一点。不过比起中国鬼怪历史的脱节,现今都再没有什么电影或者新的东西是改编自这些古老有趣的故事了,要不也是拍出来怪模怪样的。白娘子姐姐除外。。而日本的鬼怪的传承则显得更好,看了许多漫画,其中就有不少是从古代的神话故事演变来的。最喜欢的就是那篇《菊花之约》了,哦呵呵,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在电影《御法度》里面的,当时就很想看《菊花之约》,结果借来的这本书里面竟然有,真的太开心了。一个落魄的武士,颠沛流离到了一个村落,没有人敢去照顾他,怕传染上什么病,除了一个书生,悉心的照顾他,给他上药,喂饭,擦身体。后来,他们就成了好朋友,然后武士一定要回家报仇,书生就和他约定九九重阳的时候一定再次相见。结果到了那天,书生千等万等没有等到武士的身影,决定熬夜,最后,武士终于回来了。可是武士对书生说,我其实已经死了,因为那边把我软禁了,不让我回来,于是我就自刎了,让我的魂魄飘回来看你。就为了赴你的约,让你不至于等我等到你心碎。书生哭了,书生的妈妈也哭了。后来书生跋山涉水给武士报仇,故事就结束了。看完了很郁闷,书生的妈妈都默许了,为什么他们还是不能在一起。书生最后有没有自杀呢,应该有吧,为了可以和武士在一起。

法海的罗生门

译者的翻译很带感,很有魏晋志怪小说的味道。比起《聊斋志异》的喜怒哀乐,更接近《六朝怪谈》的那种冷清淡漠。这本书是江户时代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日本怪异小说的最著名的杰作,其实很多故事都可以看出中国民间传说的影响,所以中国人看,总有种莫名的即视感。尤其是里面有个故事叫《蛇性之淫》,完全就是白蛇传的翻版。故事讲的是渔场的少东家丰雄,在一次躲雨的时候认识了两个娇艳甜美的陌生美人,年长的名叫真女儿(日文中是漂亮女孩的意思),年纪小的没有说名字,只说是婢女。一番交谈,双方皆颇有好感,丰雄便借了伞给人姑娘,说好来日登门去取。丰雄回来后朝思暮想夜不能寐,不日则登门上访。接下来就是一来二去,郎情妾意,以身相许,准备婚事。而实际上,美女二人皆是蛇精修炼的人形。两人好事将近之时,发生了种种怪事。然后丰雄听信他人之话,认为二女是妖怪,开始远走千里之外。没想到人姑娘情深意切,也走了千里找了来。一番辩解后,丰雄释怀,又你侬我侬在一起,终于结为夫妇。婚后恩爱有加,幸福甜美。然而一次游山玩水之时,遇到一个神官老人,二话不说把二女赶入瀑布。然后拉着丰雄说,哎呀你碰到妖怪了,这两个女人是蛇妖所化,蛇妖都是很淫荡的哦,他们要吸光你的精气哦,你早晚要被她们害死哦。是不是很眼熟?这故事简直就是《白蛇传》的山寨版。而接下来日本的许仙和中国的许仙走上了两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丰雄听完别人两句话,立马忘了山盟海誓幸福时光。此后,开始了坚定且义无反顾地想办法除掉二女的革命道路。请神官,请法师,请武士,一一失败告终,蛇精很受伤,但依然表示爱丰雄不变。丰雄吓得假装答应,暗地里继续找除妖人。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位大牛人——法海和尚!对,你没有看错,就是法海!法海也很忙啊!中国的蛇妖要收,日本的蛇妖也要他收。法海出了一个贼馊的主意,颇有其中国原版的风韵。就是让丰雄跟白蛇亲密的时候,偷偷拿出他的法宝袈裟,把蛇妖蒙住,她就不会动了。丰雄一点犹豫没有,哎呦这个主意好哦。丰雄成功了,白蛇痛苦呻吟着,说你为什么如此无情呢?我对夫君一片真心,我跟你到底有何仇恨你要弄死我?丰雄也知道蛇精对他确实真心,可他只有一个理由:“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最终蛇妖被法海镇压在寺里,所有人欢呼雀跃,皆大欢喜。我看完莫名有一股寒意,因为原作的基调就是蛇妖虽然没做什么坏事,但她生而为妖,就是该死。虽然所有关于蛇妖的坏形象,都是别人传言,推理,偏见,可男主角就是坚定不移地信了,而作者还以非常赞赏的角度描写男主角的勇敢和坚定。你看,差不多的一个故事原型,可以是中国版温良美好的白素贞,也可以变成日本版跟踪狂一般的怨毒蛇妖。同样一个法海,如果自己多管闲事去拆散人家,就变得可憎,而受人之托降妖除魔就变得可敬。那么影响我们情感变化的到底是什么呢?没错,就是叙事角度。俗话说,笔可以杀人,一个不经意的角度和描写变化,就能让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故事从蛇精真女儿的角度叙述,是不是变成一个执着追求爱情,却遭遇背叛的凄美爱情悲剧,而原文中勇敢正直的丰雄,也会变得薄情寡义,卑鄙无耻呢?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说明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预设的立场,每个人都不可能说真正的实话,即使所言不假,但也是有选择的叙事和取材,以影响听话人的意见来支持自己。我们为什么讨厌法海,无非是通过影视文化传播,这个故事得到了更大的宣传,人们愿意相信,并且认定着一个这样形象的法海。我一直有个疑问,法海在金山寺,离杭州西湖将近300多公里。如果不是有人千里迢迢去拜访他,法海可有这个闲心管这闲事?算了,故事而已,何必认真。

翻译不错,版本太差。

这本书是在当当上买的,送来的时候封面落了很多灰,脏脏的。书皮是那种很软很软的塑封封面,书很轻,好像用的是再生纸张,比较粗糙,字体也比较小(这个我满喜欢的),内容排的比较满,没有出现上下天地过宽的毛病。内部印刷有脱字漏字现象,全书大约出现了2、3次,稍微有点影响阅读,作为正版图书,这种问题不应该出现才是。内容方面,全书由《雨月物语》和《春雨物语》两个部分构成。《雨月物语》基本全部由我国的话本、短篇小说改头换面而成,《春雨物语》则全部是上田秋成的原创。注释部分感觉不是很规范,如果要写出每篇故事对应改写的我国故事就应该每篇都写,有些注释了有些没注释,不知道是不是疏忽了。比如《蛇性之淫》是改写自三言里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这个很明显,却没有给出注释。个人感觉《春雨物语》有些教条化,不太注重故事情节的设置,有些篇幅根本就是“对话篇”的形式,仅仅是让角色去表达作者个人感悟,丧失了读本小说的趣味性故事性,例如《和歌之魂》。《樊哙》一篇写的最为精彩,将一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恶人描写的活灵活现合情合理,当为诸篇之冠。相较于当当网14.5的价格,这个版本也算是差强人意了。如果是作为阅读则可以购买,如果是作为收藏,还需谨考虑。PS:翻译的还是不错的,只是《吉备津之釜》和《尸首的笑容》两篇文字与茂吕美耶的《传说日本》中这两个故事的行文用字颇多相似之处,不知道是不是有借鉴过MIYA的书。

奇幻浪漫

说起来这是本人第一次阅读物语类读本,其原因是在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里面提及了雨月物语里面的奇幻一幕——自杀身亡的武士灵魂夜行千里,如期赴约。掺杂在卡夫卡一书缤纷的文化之花中,雨月物语这一承载着奇幻故事的浪漫名字深得我心。拿来此书一看,原来是类似《聊斋》的志怪类。雨月一书是中国志怪故事的“日本化”,而春雨一书则是日本本土故事的改编。尽管是志怪类故事,读来有时不禁胆寒,但故事内容十分丰富且多样,或悲壮得让人叹息,或主人公令人欣喜的走上正途,或几乎不具有道德性,甚至还有不少对于和歌文法的论述。译者的翻译也古今结合的恰到好处,读来并不生涩。

王新禧的翻译质量很好!

我对日本古典小说很感兴趣,上个月在蔡骏的BLOG上看到推荐这本书,正是我喜欢的类型,就记了下来,得闲逛书店,见到了,立时买了。可能刚出来的缘故,我这边书店里进的不多,大概只有20本左右。 这部书是将上田秋成的两部代表作合在一起出版。其中《雨月物语》大名鼎鼎,大陆以前也有出过一、两个译本,网络上也流传有一个译本。 这次看了王新禧翻译的《雨月物语》,和网络上的译本进行了对比,感觉王新禧翻译的质量比网络版强太多。不但译文更流畅灵动、用词更典雅,而且网络版的漏译错译,在王译本中也得到了修正。注释也很详尽。更惊喜的是,书里竟然带有日本原版的插图! 至于《春雨物语》,王新禧译本应该是中文的第一个译本吧?以前没见过有这书。王译本信雅达兼具,读起来很有看中国古典小说的韵味。而上田秋成本身就是个汉学家,汉文化的影响力深远于亚洲诸国,令著译两相宜。 上豆瓣后,查了查,发现王新禧翻译的《怪谈》也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不知其何许人也,虽然默默无闻,可是我想,在如今浮躁的时代,翻译的希望,也许正在于这些现在默默无闻地耕耘的人身上吧!

神奇

我不喜欢看短篇,不过这本书确实很好看,尤其喜欢雨月物语,虽然是根据中国古典小说改编,不过改得很有特色。日本的鬼文化还是形成了一定的系统,透过这本书还是可以了解一二,这种文化在中国却无法受人重视,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最成系统的当属聊斋,不过这种故事当时的人也无法体会到它的价值。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排版还是错漏百出,很明显的地方都出错,让人无语,忽略这个因素这本书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超喜欢译者偏文言的翻译!

日式古风封面和拉面店招牌字体向来很吸引我的眼球,此书一个都不少。书如其名,分两部分:改版的中国神怪故事和创新版的日本正史或野史故事。个人对日版中国故事实在没啥好感,所以相较之下还是更喜欢春雨物语部分,怪诞情境透着浓厚的江户色彩。偏文言的译文应算一亮点,读来很有古代故事的独特韵味。

日本江户时代文学上的“山寨”

近日读了日本江户时代著名读本小说家上田秋成的小说《雨月物语》,花了两个多小时,还好,该书是一个个类似于中国明朝冯梦龙的《警世恒言》的短篇小说集,而《雨月物语》这本书不少就照办了中国明清的小说,只不过稍微把里面的中国人名字改成日本人的名字,因此读起来不太有生疏之感。首先稍微介绍一下作者其人吧。作者上田秋成,是日本江户时代一个鼎有名小说家和文学家。幼时感染天花,幸得存活。人在经历过这般生死关头,竟然能存活下来,当时的上田秋成认为背后更加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在主宰人世间,于是他在以后的岁月中越加笃信神灵。上田秋成——江户读本小说第一人因为这场天花,他变的残疾,手指的长度变短,因此有时候可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自号位“剪枝畸人。”其青春期的时候和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变得放荡,而经过其养父的训斥,他开始学习文学上的东西,这一段时期,他学习了日本的文学形式,并且相当通晓汉学。这可以从他的代表作《雨月物语》和《春雨物语》中看出来。虽然上田秋成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但是终其一生,他多灾多难,人生中的相当一部分时光都在为求活着而奔波。在其代表作《雨月物语》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比较深厚的汉学修养和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对于上田秋成的影响,而从上田秋成的身上,就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对于日本的影响有多么大,而日本素有“山寨”精神,无论是《雨月物语》中对于中国小说的改写,以及书中描述故事,大多引用中国的例子。例如,桓武天皇的儿子即位,有人劝他施行仁政,就引用中国商汤的例子,《史记》中记载”汤德至矣,及禽兽“的例子。回到《雨月物语》的介绍。该书总共有九个短篇故事。第一个故事《白峰》,模仿的是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的一篇,由于笔者没有通读过三言,所以不好具体评判上田秋成模仿的是哪一段。第二个故事《菊花之约》模仿的是《喻世明言》中的《范雎卿鸡黍生死交》,故事讲述的是结拜兄弟之间之间至死守信的故事。第三个故事《夜宿荒宅》改编自中国明代文言文小说《剪灯新话》中的一则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如何苦心等待丈夫,至死都要见丈夫一面的故事。第四个故事《梦应之鲤》,还是改变自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的一个作品。故事讲述一个高僧禅修时,梦到自己变成一只鲤鱼,结果差点被杀的故事。第五个故事《佛法僧》,讲的是一个年轻人遇到丰臣秀吉的养子丰臣秀次鬼魂的故事,这则改编自《剪灯新话》。第六个故事《吉备津之釜》,讲的是一个神社中的釜预言有一对夫妇不幸福,结果他们不听从仍要结合,最后造成一则悲剧的故事。这个也是改编自《剪灯新话》。第七个故事《蛇性之淫》,这一个我看着就有点乐了,因为这个只要是中国人看了就比较熟悉,改变的是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其中一则《白娘子永震雷峰塔》的故事,这则故事中那个日本和尚名字也叫”法海“,而最后白蛇的下场则是被法海装入钵中,被埋于佛殿前。第八个故事《青头巾》,此话没有什么意思,不多讲,该篇是改编自冯梦龙的。第九个故事《贫富论》,笔者认为是《雨月物语》的精华所在,内容大概是一个黄金块成了精了,与一个富人畅谈金钱理论,这个成了精的黄金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里面有一句话:”在下只知道,谁惜我爱我,重我厚我,便趋近于谁。黄金的聚拢与人心善恶无关."这本书对后来日本的影视剧制作提供了剧本吧。其中根据此书改编而成的一部电影,名字就叫《雨月物语》,是日本著名导演沟口健二的作品。曾经得了1953年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而另外,如果笔者没有记错的话,还有一部日剧《怪谈百物语》中有一则故事是改编自《吉备津之釜》的。就像我读的《雨月物语》中文翻译者王新禧在序言中写到的,虽然日本曾经的小说山寨了中国的明代小说,但里面仍有作者上田秋成自己的思想,“通过《雨月物语》,我们知道了原来权谋的争锋、兄弟的道义、男女的爱欲、怨妒的执念。扶桑与中国一般无二。”另外,笔者学到了一个知识,里面称呼中国经常使用的有这样的字眼:“汉土、唐土、唐国”。这里知道汉唐对中国对外影响和称呼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个日本对中国的称呼:“震旦”。原为古代印度称呼中国,后来日本也有人这样称呼中国。


 雨月物语·春雨物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