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书话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晦庵书话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108026408
作者:唐弢
页数:511页

章节摘录

插图

前言

1962 年北京出版社印行《书话》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序言,即这本书中《书话》部分的序,将我写这方面短文的前因后果,冷暖甘苦,从解放前直到解放后,一一作了说明。这回《晦庵书话》付印,以前的连同旧序在内,一并收入。关于书话本身,本来可以不必再说什么。但因书名和作者署名都已改变,为了感谢几位先辈和朋友的关怀,新的掌故又确有一记的价值,少不得再来饶舌几句,作为这一次改版的序文。  我用“晦庵”——这个曾经宋儒朱熹朱老夫子用过的名字,始于1944年。我还记得,柯灵同志主编《万象》到第四年第六期,也即1944 年12月,上海的形势发生变化,刊物预告下一期将要革新的“新年号”,终于没有出版。半年之后,好像蜜蜂飞钻蜘网似的,又出了1945 年的6 月号——第四年第七期。我在这一期里发表了两篇杂文,十二段书话。杂文是为原来的“新年号”执笔的,写得较早,用的是“韦长”、“怀三”两个笔名;书话则系新作,署上了《帝城十日》用过的“晦庵”两个字。  这个署名留下一点时代的痕迹。那时柯灵同志虽然尚未被日本宪兵逮捕,我也还没有完全躲避起来,却已化名王晦庵,蛰居在沪西徐家汇一角,连和熟人的来往也减少到最低的限度。“晦庵”的署名是这一环境下的产物。所以,严格地说,它并不是我的笔名,而是王晦庵先生的略称。至于以后凡写书话,便署“晦庵”,只是一直沿用下来,习惯成自然,说不上有什么别的含义了。不过很多人却以为这是阿英同志的化名,特别是当后来《人民日报》刊登《书话》的时候。  我在这里不能不想起王伯祥先生。他是一位对文献掌故极有兴趣的前辈,生平收过许多笔记和史料。每次见面,总要谈到《书话》,还介绍一些刊物向我约稿;不知他从哪里听来晦庵是阿英的传闻,便力为辩说,指出弢同韬,别号晦庵,意义正可相通,不应另攀他人。我还必须提及侯金镜同志。1962 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同侯金镜同志和几个人在北京饭店门前树荫下散步,当着我的面,金镜同志向李希凡同志打听晦庵是谁,说自己原以为是阿英的文章,直到《“怎样研究”丛书》谈到阿英,才觉得作者另有其人。希凡同志哈哈大笑着答:“你猜吧,近在眼前哩。”他睁大极度近视的眼睛,恍然大悟地望定我说:“是你呵!我每次都将《书话》剪贴在本子上,赶快写下去吧。”我也还得谈到赵家璧同志。据《阿英文集》编者吴泰昌同志告诉我,家璧看到目录后提了个意见,说是别的都很齐全,可惜把《书话》给漏掉了。以上是我此刻能够列举的例子。站在《书话》作者的立场,我对这三位表示深切的感谢,并且想补说一句:有人以为《书话》是阿英同志的作品,不仅由于阿英写过同类性质的文章,还因为他用过笔名魏如晦,抗战初期在上海办过风雨书屋,取“风雨如晦”的意思,看来人们又把“如晦”和“晦庵”联想在一起,认作一个人、一回事了。  至于这次改书名为《晦庵书话》,作者也直署本名,并非王麻子、张小泉似的,要挂出招牌,表示只此一家,别无分出;倒是根据几位朋友的意见,将全书内容变动一下,稍加扩大,收人其他几个部分,因而有必要另取书名,以便和已经出版的《书话》区别开来。  变动的内容大致是这样:《书话》初版40 篇,其中第二篇为《科学小说》,谈鲁迅翻译的儒勒·凡尔纳两部作品。到再版的时候,国内的舆论,对凡尔纳突然提出责难,曾经出版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都无法重印,《书话》也遭池鱼之殃,我应出版社之请,另用《闲话〈呐喊〉》替下《科学小说》,仍凑足40 篇之数。现在气氛早已改变,决定两篇同时收入。  在这《书话》部分的最后,又附录了难明(周遐寿)、丁守和、方行(鹤亭)和我关于编印李大钊遗著的通信和文章,全部书影也重新调整、补充和铸版,使这一部分比原来的《书话》丰富一些。  除原来的《书话》外,本书又收录了《读余书杂》、《诗海一勺》、《译书过眼录》和《书城八记》等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是全国解放前为书报杂志包括《万象》在内而写的书话。那时的情形是:随手买到一本,随笔写上几句,兴之所至,根本谈不到什么预计和规划。因此有的作家一谈再谈,有的作家没有提及——这一点并不代表我的主观的好恶,正如将诗集和译本另立专栏——《诗海一勺》和《译书过眼录》,而把其余的称之为《读余书杂》,这三个部分并不代表我所涉猎的全部的书籍一样。这些只是我看过和谈及的极小的部分。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大都也加上了书影。《书城八记》写于1965 年,那时我第一次心肌梗塞稍稍恢复,第二次心肌梗塞尚未发生,带病执笔,聊以自遣,曾在香港《大公报》副刊《艺林》上陆续刊载,谈的是买书、藏书、借书、校书、刻书的掌故。此后两三年中,我的线装书籍遭受损失,荡焉无存,转借又极不易,虽然八篇短文留了下来,应当插入的书影,却只好付诸阙如了。  现在,书话和书话一类的文字多了起来,这是好现象。至于写法,乐水乐山,见仁见智,本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我又觉得,争鸣和齐放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整个过程中,关键在于使某一形式的特点更鲜明,更突出,更成熟,使特点本身从枯燥、单调逐渐地走向新鲜、活泼和多样,而不是要冲淡它,调和它,使它淹没于混沌汗漫之中,落得一个模模糊糊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书话又自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当根据这个特点去进行不断的探索与追求。  我想从写作《书话》的经历中谈一谈个人的感想。记得《书话》在《文汇报》副刊《文化街》发表的时候,有一次在开明书店遇见叶圣陶先生,他说:“古书讲究版本,你现在谈新书的版本,开拓了版本学的天地,很有意思。”从现在收录的《〈子夜〉翻印版》、《〈饶了她〉》、《玉君》、《再记〈玉君〉》、《〈月夜〉志异》等篇看来,我的确谈了不少版本的异同和优劣。但是,这并非出于我个人对版本的兴趣,而是透露了一个事实:我写《书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藏书家题跋一类的文体,我是从这个基础上开始动笔的。我的书话比较接近于加在古书后边的题跋。后来,当我谈到朱自清、刘半农、梁遇春的散文的时候,赵景深先生竭力支持我,曾经为我找寻材料,提供书籍,他说:“其实《书话》本身,每一篇都是十分漂亮的散文。”他指的是我较早写的片断,三言两语,一百几十个字。有的人认为写得太短,而他,还有周遐寿先生,都曾写信给我,对那些短文表示好感。中国古书加写的题跋本来不长,大都是含有专业知识的随笔或杂记。我个人认为:文章长短,不拘一格,应视内容而定;但题跋式的散文的特点,却大可提倡,因此,正如我在《书话》旧序里说的,我也曾努力尝试,希望将每一段书话写成一篇独立的散文。  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这样,我以为书话虽然含有资料的作用,光有资料却不等于书话。我对那种将所有材料不加选择地塞满一篇的所谓“书话”,以及将书话写成纯粹是资料的倾向,曾经表示过我的保留和怀疑;而当一位我所尊重的老朋友,对我说我在《科学小说》里谈到儒勒·凡尔纳的故事漏掉了许多材料的时候,我的吃惊,我的发呆,我的失声而叫,也就可想而知了。

内容概要

唐弢(1913-1992),浙江镇海人。现代散文学家、文史研究家。20世纪30年代起从事创作,以散文、杂文为主。40年代创办《周报》,主编过《文汇报》副刊《笔会》。出版杂文集、散文集、评论集二十余种。40年代以来,以“晦庵”为笔名撰写“书话”,用序跋式散文形式,钩稽现代文学、文化、出版工作的大量史料。

书籍目录

序书话  序  《守常全集》  《或外小说人》  科学小说  闲话《呐喊》  半农杂文  撒碎了的《旧梦》  《童心》  朱自清  走向坚实  乡土文学  革命者!革命者!  诗人朱湘  两本散文  骈肩作战  “怎样研究”丛书  《世界文化》第二期  翻版书  《子夜》翻印版  且说《春蚕》  再谈翻版书  “有人翻印,功德无量”  革命的感情  郑振铎与《新社会》  《人道》  “取缔新思想”  关于禁书  关于禁书之二  关于禁书之三  书刊的伪装  “奉令停刊”  别开生面的斗争  若有其事的声明  在国外出版的书  《饶了她》  ……读余书杂诗海一勺译书过眼录书城八记

作者简介

《晦庵书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藏书家题跋一类的文体,中国古书加写的题跋一般不长,大都是含有专业知识的随笔或杂记。
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图书封面


 晦庵书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1979年10月,唐弢先生在编完《晦庵书话》后说:“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我只是信手翻着这本书,这只是疲劳后的一种休憩,但怎么会预料到,能有这样的愉悦感呢。《白屋遗诗》一开头便不凡:“新文人中颇多精于旧诗者,达夫凄苦如仲则,鲁迅洗练出定庵,沫若豪放,剑三凝古,此外如圣陶、老舍、寿昌、蛰存、钟书诸公,偶一挥毫,并皆大家。”仲则即黄景仁,定庵是龚自珍,剑三为王统照。“洗练出定庵”之“出”字大抵为“超出”义罢。而唐弢先生的笔力,是多么精准。《三闲书屋》里这样描绘大先生译的法捷耶夫的《毁灭》:“开本阔长,天地宽大,一律毛边横排,于精致中显出雄厚气派。”说的多好啊,天地宽大,留白给读者以空间。毛边横排,显出雄厚气派。我从来都用“蓬松”来形容可爱的毛边书,唐弢先生却用了“雄厚”,好个雄厚,如此有力。还有《撕碎了的<旧梦>》的结尾:“一九二七年以后,刘大白弃教从政,由教育部次长而至代理部务。既居要津,渐忘来路,他不但自藏锋芒,而且一切作为,也已非‘寻常百姓’。‘撕碎了的旧梦’,看起来,到此又要重‘撕’一番了。”多么巧妙的链接,又是多么地让人痛及悲。姜德明先生在序言里说:“唐弢先生在篇幅有限的方寸之地,能给人以知识和文采,表达出一个爱书人的品格,这不是任何一位作者都能达到的境界。”李泽厚先生曾说“重要的不只是‘从凡入圣’,而更是‘从圣入凡’”。李泽厚先生想说的是有一颗脱俗的心,却过着近乎平民的生活。而我想冠之于更高的荣誉给唐弢先生,因他不仅有高超的境界,不仅入凡,还普度了目前的我。这也许就是书话的魅力吧,感谢马师,又带我走进了一片新天地,如此美好。
  •     版本:三联2007年7月第二版四印。页74。“丰收成灾”这个名词已经被送入历史博物馆,事实却还是值得我 们深思的。有两种社会:在一种社会里,连续遭了三年灾荒,而且是百 年来未有的大灾荒,人们仍然能够平安地度过;在另一种社会里,农业 生产获得丰收,粮黄棉白,大多数人却依旧只能颠沛流离,死亡相继。 重读 《春蚕》,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许多重要的道理。 通书那种左翼文人吃了枪药的“战斗情怀”我就不吐槽了,但看到这里实在忍不住了。唐弢用春蚕证明国民政府如何“丰收成灾”,然后卒章显志,用刚“平安”读过的三年“大灾荒”来今昔对比,替红朝背书。唐弢自己刚在上文里说“作家有责任去反映人民生活中迫切的问题,却没有理由把自己束缚在一 个狭隘的主题上,随俗浮沉”,他自己反映了毛时代人民生活中迫切的问题?还大言炎炎,信口开河。如果他真心如此觉得,我替他可悲;如果他了解过真相还如此说,那我不齿其人。就冲这一点,我宁可去看知堂散文,至少,知堂的文章里有人味儿。
  •     许是有悖于从前对于书话词话的认知,唐老这本不薄的小书颇让我有名胜于文之累……唐老的其他作品拜读了了不能妄下评论,但书话这一着怕是不敢恭维。不过其中能看到唐老殷切怀人之思进而收集其所怀之人之书之热切与执着,在此一揖……或许吾辈不才,难以参透个中深意,却仍奉劝一句,此书为现代出版史研究怕是无上功德与文学史研究。正襟危坐读完五百余页。图书馆去也,莫误有识之士与此书相遇之佳期,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书好价格好
  •     在国内当代书话中,此书为翘楚。宽处比32开的书短1厘米左右。纸张有弹性。黑白插图很多,印多了不甚清晰。
  •     还是给四颗吧……
  •     唐弢先生我一直很敬佩,写的书话简单有意思。关于翻印书,查封,封面,插图的部分让我长姿势啦。还有陶元庆的《大红袍》用作许钦文《故乡》的封面,鲁迅自己设计封面的故事都很有意思。
  •     非常喜欢的内容和文字!
  •     新文学过眼录
  •     绝对的经典,常读常新。
  •     中文系学史料的必读
  •     读过的是一本很旧的版本。
  •     在京坐地铁读的,终于在火车读完。前面的书话都好,后面八记未免老生常谈,以为作者会多谈自己买书的典故,但只有末一篇谈及,又以表彰新时代为旨归。
  •     能买此书的人自然都知道此书在书话类书籍中的经典性,无需赘言。
    书本身用纸不错,黄黄的、但有些厚,导致整本书都很厚,装订用的也是全胶订,生怕时间长了翻得时候胶脆书断。这是三联近些年的最大的失误。为什么不能用线订呢?成本能增加多少呢?书的封皮也容易脏。
  •     唐弢先生的《晦庵书话》很为我所喜爱,也给我极深的影响。因此当我看到他的《晦庵随笔》(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后,便手不释卷翻阅起来。其实这只是一本小册子,但封面色调和用纸都颇为讲究。通览一遍,感觉是他的《回忆·书简·散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一书的“续篇”。有多篇谈的依然是鲁迅先生,尤其是关于鲁迅全集的编攥和保护鲁迅先生的藏书轶事,读来耐... 阅读更多
  •     此书初版已炒成天价啦!
  •     这本书早就想买了,看到这次半价就赶紧买回来了。书是好书,文字更好。
  •     现在谈版本多少有点无趣,关于版本的很多小事还算有看头。除却我不懂的诗及茫茫然的"译文过眼录",这本相识?已久的《晦庵书话》是不难看的,当然,上过维基的高知们可缺不得鞭子。 p.s师陀推崇的彭家煌。
  •     唐弢的晦庵书话
  •     一直想买的书,终于到手了,我喜欢,非常喜欢唐弢先生的文字!
  •     所涉内容看似随笔,却比较专业,可作为现代文化史料佐证参看。顺说三联出的这版本,开本又小,纸张又厚,捧读有顷,手掌麻木,只能靠腿支着——这书看的,腿脚不好还真不成啊……
  •     断断续续读了很久,还是觉得早期的文字好。尽管绝大多数文章都未注明首发时间,还是不难感觉出来两个世界的意识形态差别。作为唐先生多年多种书话资料的合集,本书编辑似有义务给出原书原文最早的详细出处。
  •     对于初学者,不太了解这一块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很有调理,易懂。
  •     唐先生的新文学图书目录...翻过即可
  •     经典书话,值得阅读
  •     晦庵书话
  •     想买本书话,网上查了半天,经比较,购入该书,翻看后对书中提及的当时作者与国民党特务之间的恩怨突然有所兴趣,然后继续浏览一些资料才知道原来这个所谓的特务就是“英雄无名”里的范行,国家已经给予平反,经过资料比对,最后觉得唐弢此人品行确有问题。回头再看该书,发现文章里不少带有政治倾向的语句,感觉不太符合书话类的文人气息,就像看唐诗集,里面却批着”阶级分析法”,你说会不会兴味索然。。。本想当做午后休闲,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的床头小书,感觉有点失望了。。。
  •     内容很好,值得收藏
  •     网上评论说这本是爱书人的经典,但看了看还是50年代的主流思想,也许对我这种80后不太适合。
  •     2007年出版的,值得收藏、阅读。
  •     可以得到不少好玩的東西,尤其是第一部分談早期新文學書目的文章。很多想法都可以生髮開去,做深入的瞭解,有啓發性。只是這些出版本的書,我們現在有怎麼好看到呢。
  •     可读可藏的书话佳品
  •     大家之书也!版本精美!值得收藏与阅读!
  •     买的时候想着当做偶尔翻阅一下的半收藏性质的书,但是一旦翻开,就发现会一直一篇一篇的看下去,一个一个关于书的短小的故事,很有趣味,又不是长篇大论,非常的耐看,书是真的意料之外的厚,要慢慢的品上一段时间。
  •     貌似很多爱书人将此书当成书话里的“圣经”,所以也想有一本,还没看,但感觉物超所值。
  •     同老版。
  •     早就想买的一本书。。。。。。
  •     非常好,图文并茂
  •     唐弢就是知识界的地标
  •     有意思的一本书
  •     不是特别写书籍的,只是写关于人的, 鲁迅的追随者。。。 不是很喜欢鲁迅,所以也不是很喜欢这本书籍, 但是作者的感情丰富是让人欣赏的!!!! 其实这本书籍可以当做文人三十年代人的历史来读。。。。
  •     不看目次,信手拿來,隨便翻翻。
  •     书不错,早就想收藏细读
  •     边边角角都很神奇
  •     老书新版,买来看看变动如何
  •     还没看,以后看
  •     向唐弢先生致敬!
  •     这本书找了好久才找到 内容倒是其次 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业界的装帧水平越来越差 连三联自己也是大不如前了
  •     还可以,粗略翻了翻。
  •     唐弢(tao涛)先生这本书是书话的经典之作。特别喜欢的是他对于藏书,刻书,购书等的论述。藏再多书也没有用,不在你脑袋里,真正长知识和学问还是要读的。
  •     书很好,大小正合适,捧在手里特别舒服,纸质也很好,喜欢。
  •     经典好书,值得看与收藏!!这是三联书店的一本好书。
  •     c掌故,不太过瘾,,
  •     开本挺小,配图更小,且是黑白配图。希望再版时改进
  •     让人很惊喜
  •     现代“书话”的“始作俑者”
  •     晦庵书话(第2版)
  •     四星因为《革命的感情》一章,及类似的这种立场。书为厚厚的一本小册子,篇目多简短,内容不失厚重。是文献学课上老师所荐,趣味多,不似那般学究气,尤爱书中插画。读此书于民国时期图书出版、装帧版本设计、外国文学译作、当时文人交友等情况都能窥见一斑。鲁迅“有人翻版,功德无量”一语,具深意。
  •     有说此为国内书话的上上签了,内里文章俱多佳。此版装帧不喜,若插图彩页,精装就好多啦!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很遗憾不是原版,封面设计得较平庸。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