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皮球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翻皮球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214088994
作者:梁小斌
页数:24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当我不是屠杀者时,我看到的只是屠杀行为流畅的过程。如,一个德国士兵,慢慢地关上毒气室的大门,他仔细地检查门是否关紧,他要先休息一会儿。过些时候,他要更有精神地拉开毒气室大门,他进去拖出死者。这些也许在屠杀的规则中,都有所表示,已经写明是屠杀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个原则自然也是美学原则,按照屠杀的规律来行动的人是美的,他是按照屠杀的法则而创造出来的。 这时,屠杀的理想和屠杀的结果暂时还没有分离。理想是屠杀者自己的内心渴望,他的渴望成为他看得见的事实。这就是,他是屠杀理想的主人,他自己支配自己的屠杀行为。因为结果的辉煌,他几乎对他是如何完成整个屠杀的,视而不见。屠杀者沉浸在他的结果之中。屠杀只要有结果就是美的。这是屠杀者的古典质朴时期,屠杀者在他有结果的行为中陶冶自己。 那么拥有行动的人,究意是如何察觉行动不是他内心的需要呢?是如何察觉他的灵魂已经不附在他的形象上了? 8 我过去一直认为,我意志力软弱。所以,我把需要通过艰苦努力的过程,视作一个劳累的过程。仅仅是因为我的疲劳,我才害怕进入劳动的形态中的。 一个屠杀者难道仅仅是因为害怕屠杀程序才停止屠杀的吗? 一释放之后 因为索尔仁尼琴也说过,“释放”是不慌不忙的,它只是从一种惩罚过渡到另一种惩罚。另一种惩罚,它同样刺痛你的胸膛,摧毁你整个生活的安排,打乱你对一切事物的概念,同时不给予你任何希望。 我对生活时常也有安排,当他们忽然宣布与你“和解”,宣布你以前的处境只不过是跟你闹着玩的,我在“他们”宣布之后,就真的变得一无所有了。 因为他们要强行改变你因为自身处境而形成的对生活的看法,既然苦难解脱了,“看法”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实则不然,因为你坚持一种看法,而又提醒自己,好歹觉得自己还活着,这个看法沁入你的骨髓之中,你甚至感到快慰。 但是“和解”吧,你以前完全看错了,你曾经偷偷摸摸记在小本子上的那些观点,现在被掠夺了。你吃不准,你坚持的观点是否还有用。既然已经跟陈旧的观点患难与共,抛弃了“陈旧”的观点就等于抛弃了整个心灵和那一把骨头,连骨髓都被掏空了。

名人推荐

梁小斌掩埋自身得以远遁人群,保留了一份与世风不相属的纯粹的童真,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标本;他又以对自身向内挖掘,自省出藏在我们内心的习惯和隐秘。他自省的力度刻意凹避了轻率简单的结论,这种独具品位的思索有极其丰富的取向和内容,从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发扬的空间。 ——梁小斌研究会 他在中国文学里开创了一个典范,告诉人们只剩下大脑的人该如何行动。 ——刘让 这是一本不能匆匆翻阅的书,而是一部当代罕见的寓言和诗。 ——瓦当 在我们的文学界,还没有其他作家能够像梁小斌这样,用心灵的魔术将一切混乱的、轰轰烈烈的社会生活内在化,使其变为一种心灵的倾诉。 ——残雪

媒体关注与评论

梁小斌掩埋自身得以远遁人群,保留了一份与世风不相属的纯粹的童真,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标本;他又以对自身向内挖掘,自省出藏在我们内心的习惯和隐秘。他自省的力度刻意回避了轻率简单的结论,这种独具品位的思索有极其丰富的取向和内容,从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发扬的空间。    ——梁小斌研究会    梁小斌的文本鲜明的标志即是他从不背叛自己的经历。他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他所遭遇的人生体验,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他在中国文学里开创了一个典范,告诉人们只剩下大脑的人该如何行动,他的美和真诚感人至深。如果你不被深深地吸引,他也会深刻地影响着你。    ——刘让    这是一本不能匆匆翻阅的书,而是一部当代罕见的寓言和诗。    ——瓦当    在我们的文学界,还没有其他作家能够像梁小斌这样,用心灵的魔术将一切混乱的、轰轰烈烈的社会生活内在化,使其变为一种心灵的倾诉。    ——残雪

后记

以蜷缩的方式伸展自己    梁小斌先生嘱咐让我来编辑他这部书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极度紧张与不安的情绪当中。我觉得这将是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的一个重大事件,我很荣幸,但也感到责任的重负。    我与梁小斌先生认识有15个年头了。他比我父亲小一岁,是我的长辈。在我结婚的当天,他不辞路途颠簸赶到我的家乡,因为一个著名诗人的参加,我的婚礼作为一桩美谈在家乡广为流传。    每次推开梁先生住处的门,他都窝在沙发上。我为杯子加水,两人就这样没有开始地聊下去。有时为了一件小小的事,我俩也会争论,究其道理,他在文字中均有阐述。更多时候,我俩像朋友一样相处。    梁先生经常从无人问津的地方开始思想:“手上有一根刺,使我不得不回忆这只手今天抚摸了些什么。”他把对世间万物的真实感受准确无误地表达和记录下来,他从来不提立场和口号。    他从旁人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自己的思想,他“拾起他人丢弃的烟头,关起门来捣碎火星”。他的联想出入意料,比如他写道:“如果你现在的菜篮里只有几根葱,你却离开了菜场,那么,我会猜测,一定有一条鱼在家中砧板上等着你。”    在时光缓慢的流淌中,梁先生深遂的思想和天真的行为,让我兴奋迷恋而又难究其解。他一直追溯语言的源头,而我在尝试敲开他思想的奥秘之门。    2000年,我与叶匡政先生一起开始了梁小斌第一本思想随笔《独自成俑》的编纂工作。那是我俩第一次涉足出版工作,仅是在十几年前,那时的国内出版社尚未认识到梁小斌思想随笔集的意义。    叶先生是认真而严谨的人,我俩带着初稿一起去过很多省份。从整理手稿到编辑成书的过程,我俩几乎都在位于天津蓟县一个高速公路边的印刷厂里,与工人们同吃住度过的。我们仿佛在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我们雕刻并催生了《独自成俑》这部著作。    拿到墨迹飘香、书页颤动的成书当晚,我与叶先生都极度疲倦而又无比兴奋。叶先生躺在床上对着电话里的亲人,唱了一晚上“友谊地久天长”,至今回望,历历在目,感慨犹深。    随后,叶先生又出版了梁先生的《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等作品。    梁小斌先生经常会念叨起据说是《圣经》里的一句话:“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我不再做比喻了。”梁先生的一次次提醒明确指向了交稿日期的临近,编辑梁先生的著作是一个心力交瘁的过程,如果没有梁先生的一再鼓励与信任,我很难完成这本书的编辑工作。    梁小斌在中国八十年代中期即进入思想随笔写作,但他的思辨内容仍鲜为人知,因此重新摘录梁小斌思想笔记尤为重要。    编选梁小斌思想随笔是件复杂的工作,编者试着将本书内容分为九个部分:“成俑经历…‘融化到此为止”“诗是反驳”……并加了章节标题。坐在桌前编辑梁先生的文字,我试图大声朗读,但已读不出声。但以前我作为梁先生作品读者的时候,在不同场合公开朗读梁先生文字的日子都是我的节日。    本书内容一部分是从梁先生2005年前部分公开出版物中选取的;另一部分是2005年后梁先生未公开的笔记,这些新内容编者加了小标题,不一定精确,只是起到阅读提示作用。梁小斌为诗人画家写的评论,因能部分窥见梁小斌作为思想者的思辨风格,故也收入。    我知道,仅凭我个人的感觉编辑梁先生丰富的思想,是很难展现其全部面貌的,我因此而忐忑。    很多时候,我与自己的理想越走越远。幸运的是,我一直在坚持走近梁小斌先生的思想。思想是思想者遭遇结晶,思想者必须确认。他的思想没有背叛他亲历的遭遇。这一段话曾是叶匡政先生和我对梁小斌思想随笔所给的结论。    作为编者,我尚未背叛自己的编辑经历,也希望编辑出来的图书忠实地传达出我对梁先生日积月累的理解。    我以蜷缩的方式伸展自己。    如果你不被深深地吸引,他也会深刻地改变着你。    ——梁小斌语    刘让    2012年7月31日于合肥

内容概要

梁小斌,朦胧诗代表诗人。1972年开始诗歌创作,他的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诗作。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成俑经历
我是梁小斌
信仰
境遇
由逻辑世界想到的
消失
鞭子
愿望
关于源头的回答
思想
人民的思想
认识论
历史的贞操
第二章 融化到此为止
融化到此为止
界线
优雅
和谐
不仅是羞涩
自由
羊态
真实的生活
直觉
虔诚
第三章 诗是反驳
对屠杀的研究
释放之后
温情
幸福感
作家的身姿
隐语
内心生活
诗是反驳
世界观
空白之处
学习生活
我们是害虫
剥毛豆及其他
除名之后
第四章 在一条伟大河流的旋涡里
晨霜
关于记忆
我想把你们的酒桌推远一点
搬进教授楼的管道工
晾晒白菜的盛大节日
逗留在欢迎仪式之外
马蜂
召唤
蹲着的心事
律令的诞生过程
气息
第五章 绘事后素
捕鸡者说
夏日黄昏
旗杆在握
空碗和米饭
作文
邻居
分行
失明与格律
人在其他领域出名
你又不是名人
福祉
绘事后素
彩球升上天空之前
躲避 读《古兰经》
方舟
握手
凶悍:我的诗歌立场
生土豆时期 时间逼近了
第六章 修理风筝的人
绳索
修理风筝的人
言语与感动
关于亚里士多德
确切消息
时间逼近
老师
劣迹原貌
珍惜由来
本职工作
“我们已经躲好了”
黑暗中的渴念之人
不要打听树木的年龄
向农活献媚
踩坏的风琴
关于“圣女”
第七章 我将如期而至
祖国,究竟是指什么?
失去了锁链之后
锄头与蜘网
壕沟里的中国山水画
手持火炬的人
多余的骨头
阵地上的分娩
苦难,如果仅是为了震撼
第八章 笨拙在别处
吃过了
关于铁链
你烧的山芋特别凶
到底有多重
那就买票吧
爆炸成功之后
号志灯
伟大工程始建时
笨拙在别处
困惑
理解
准则
结论
火炬
拉萨河
我与这个世界并无仇恨
击鼓人的叩问
第九章 梁小斌如是说
合肥人
我放下了
回归匠心
关于李力的絮语
他将如期而至
诗到茫然未有时
黄土有震
我是怎么熬过来的
代后记 以蜷缩的方式伸展自己

编辑推荐

《翻皮球》由梁小斌著,很多年后,你会因为自己阅读并拥有过一本梁小斌著作而深感荣幸。他的诗歌曾经闪耀在星空,他的思想却因为自身的沉重而仍被埋葬。

作者简介

《翻皮球》作者梁小斌的笔记体手稿在大江南北的文友手中传看,他对日常事物无与伦比的洞见,对世界真相的解读让人惊叹。作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曾经以《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震撼了一个时代;作为一个深藏民间的思想家,梁小斌用他精耕细作的笔记将这个深深蒙尘的时代之镜从一角开始擦亮。

图书封面


 翻皮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诗意的生活”这个词不是我想出来的,大概九十年代就有了。我还记得当时在老流氓王朔的某本书里提到,他去参加一个名为“如何诗意的生活”研讨会,去的都是老流氓老怪物。一堆人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阐述自己对“诗意的生活”的理解。王朔原话我不太记得了,大意就是诗意的生活就是操蛋的生活——简短精辟。现在看中国诗人的生活,感觉这个评价还是蛮中肯的。 《翻皮球》是诗人梁小斌的一本散文集。在这本集子里,梁小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诗意的生活”的活生生的例子:一个纯粹诗人的生活大概就是对“诗意的生活”的最好诠释。诗人在家庭里从来没有地位,在邻里则从来没有被理解过。例如梁小斌写到晚上他睡不着,起来到院子里而惊醒了邻居们。邻居们担心遭贼,推开窗瞅瞅,看到是诗人后,轻微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关上窗。诗人对很多问题感到苦恼,因为诗人是敏感的,即便是对“最简单最直白”的生活现象也会多想一层、两层……例如妻子让他去剥毛豆,他在剥毛豆的过程中想到了帕格森的“尽快完成”,想到了机械性的动作如何以占据肉体的形式侵占人的思想从而进一步侵犯自由,也想到了人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似乎在诗人的生活中,没有一处不是问题。太敏感因而容易受伤害:诗人永远都是孱弱的。原文链接:http://www.daiwujun.com/2014/04/26/reading-5/
  •     每次豆瓣新增的功能总是用它们的弱智来解释豆瓣的伟大。因此我也很少流连在豆瓣主页给我的推荐,因为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些会上榜,或者说“推荐给我”。比如李建宏的《我拒绝》。当然,也正是拜他所赐,我也知道了为什么最近我的友邻在一本本的给一些经典打一星。我想,豆瓣的伟大之处就是不管他变得怎么花俏和不实用,豆瓣还依然是人们表达个人喜好最佳的场所,当你不喜欢一本夸夸其谈的书时,你完全可以打一星,即便它真的纠正了以前译作的多少处硬伤。而这次行动或许也提醒现在的书商们,用心做好书,不要夸夸其谈。我之所以在评论这本《翻皮球》之前来这么一段,也是因为看到封面上的推荐语:“很多年后,你会因为自己阅读并拥有过一本梁小斌著作而深感荣幸”,“他的诗歌曾经闪耀在星空,他的思想却因为自身的沉重而被埋葬”。坦白说,我不喜欢这样的评价。一本好书的缘分就如同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他教会你那些事,但最终他也会消失在人海,多少年后,你记住的是你与她的缘分,而不是她。而另外一方面,作为诗人的梁小斌,显然不能给这本书增加什么颜色。我自认为客观的表现在于,不管是谁的书,我都假装不知道这个人,所以我既读《何谓文化》(当然,事实证明这也不是好书),也读《悲伤逆流成河》,最近倒想看看方舟子的那本书。而读《翻皮球》之前,我连梁小斌是谁也不知道,所以,我也就愿意把他假想成一个X,而非著名诗人去读这样一部散文。而对于这点,梁小斌显然有自知之明,比如他在《人在其他领域出名》(P096)中这样写道,总之,出了名再写作,是唤起读者阅读欲望的基本条件……不论作家写些什么,读者群体均能从一个“打架人”基本起点上来理解作家。这个读者群体是一个首先领略“打架人”全体的受惊扰的群体。……一个人劣迹斑斑岁月的名望轨迹,其基本上是不留多少文字的,至少他自己不留下什么“写作上的思想”。而关于名人与写作的关系,或许接下来的这篇《你又不是名人》(P98)更为有意思。当然,回到文字本身。初读梁小斌的文字,我第一个感觉就是不适应,他说的话你都能看得懂,但他说的意思你基本还要转个弯才能听得明白。当然,我有时候也会反思,我是不是又过分解读了他,比如这篇《不要打听树木的年龄》,讲的是人们通过年轮来辨别树的寿命,而这也意味着,当你知道树的年龄时,他已经死了。于是梁小斌这样说道,“当谁指出某个发现地生机勃勃的时候,那个所谓生机勃勃之地,实际上早已一片死寂和空旷”。我想,这不是老庄吗?当然,有一类散文,或许我也就只能读到他的表象,但我也只愿得到这表象,比如《笨拙在别处》,将自己深夜要吃鸡蛋,但敲碎鸡蛋的声音总是惹得隔墙邻居睡不着,于是只好借助着天外来临的雷声,敲完了三个鸡蛋,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事儿。
  •     本书是许多作者思考片断的集合,笔者看的时候也不是一口气看完,因此,只挑一些心有戚戚的话,谢谢随笔。作家没有欲望去揭示生活,中国人不善于有惊异感 P13中国人不善于有惊异感,也许书因为,在饱尝现实的荒诞之后,对生活要么麻木了(不敏感了、没有惊异感了),要么缄默了(不敢大惊小怪了),在两种情况下都不会有欲望去揭示。恰好最近读顾颉刚的《国史讲话》,里面谈到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以前也听说过这个典故,但这回顾先生的讲述,更加透彻翔实。原来“杯酒释兵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杯酒就解决所有问题的,权力的削弱是一步一步取得的。相应地,太祖的权力也是一步一步巩固的。但回想以前听到的故事叙述,对比之下才发现,这里面的政治斗争,已经被美化或者说简化成了一段佳话。由此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该不该把现实的残酷告诉孩子,让他们准备好直面惨淡的人生?还是,即使在孩子们遭遇苦难之际,仍然用美丽的谎言去掩盖真实以免他们失去生活的信心。中国人太苦,不要说有揭示生活的欲望,连保留生活的欲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真正诗人的内在和谐” P23当个诗人不容易 P44-46为什么需要诗人?还需不需要诗人?在唐诗宋词早已远去的现在,诗人的意义何在?也许,诗人的价值在于鼓励其他人,去面对苦难,去承受苦难。诗人之所以带给人美感,是因为他们面对苦难,甘之如饴,或者至少承受住了。因此,诗人的美或者诗的美,需要苦难来造就。承载着苦难的诗能产生美感。如果觉得诗歌难以读懂,那是因为没有体验到与诗人相似的苦难生活。心有戚戚然,才能体会诗以及诗人的美感。我思故我在 P54-58作者说,我疼痛故我在。这是朴实直接的总结。有了感知,才能分清物我之别,方有自我意识。“我思故我在”,实在不是什么唯心主义的观点。这句话里面的两个“我”,都是指“有意识的自我”,而不是指行尸走肉之物。“我思故我在”,说全了,应该是“我在思考的时候才是一个有意识的我,(一个真正的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我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而记忆的开始,可以说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于是,人应当主动思考,并且保持对历史的记忆。如果要等外界的刺激使你感到疼痛,然后才能发现自己的存在,那么,在其他没有刺激的时间里,你就消失了。存在感于是产生于思考。而对历史的记忆,则是一种连续的存在感。因此,历史也就在不断的思考中。雪夜闭门读禁书 P187-188邻居禁止作者夜里发出敲鸡蛋声。作者为着邻居休息好,或者仅仅是为着不与其争吵,于是在雷声的掩护下,急忙得意而且痛苦地敲了几下鸡蛋,从而可以好好享受其美味了。偷偷摸摸做自己中意喜欢的事,而不被发现,这种心理,在读书人,可以用“雪夜闭门读禁书”,“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来形容。这种触犯禁忌而不被发现的心理,实在是压抑民族的通常表现。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富有哲理的诗歌
  •     没读完,太深奥
  •     很惊讶,作者的哲学研究
  •     比其它的书小一些,封面不错。
  •     .......每个字都认得,放在一起看不懂了
  •     值得你仔细的阅读 perfect
  •     生活读书的边角料,不读也罢
  •     还没看,在网上看见推荐比较不错。
  •     复明而行走是困难重重的。
  •     装帧胜于《草木的理想国》
  •     朦胧诗人中的思想者,感受他的睿智、思维的跳跃、思想的深邃
  •     可以再看五遍
  •     算是类似微博似的小短文了,很杂,书小小的,软精装,一般吧
  •     难怪一股朦胧诗的味儿……天生不喜这类文字。
  •     才到,还没看。感觉内容应该会很好!
  •     作为中国当代曾经闪烁于星空的诗人,作为当下隐藏在民间的思想者,他选择了一条荆棘众生的道路。虽然,众生芸芸,然他却在某个不经意的角落中关照这个热闹非凡的世界,一切均在他的关照之下,他也对这个世界熟稔于心。他的思考,他向内心生长的“思想”,需要你我细细研读和思索。诚如该书封面所言:你为将拥有这本书而荣耀!
  •     朦胧派,好一个派。正在看。
  •     混合着厨房灶台上一抹葱姜味儿和电热水瓶里冒出的白蒙蒙的烫开水气味的,真正的,生活的诗。比八九十年代朦胧诗人动辄“亚洲”,“大地”,“死亡”,“生殖器”要有意思多了~
  •     玩弄文字的装X犯(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刻薄
  •     读了,没有那本《梁小斌如是说》过瘾,和作者无关,就是有点失望。
  •     是本很有思想的书。。
  •     自己买本看就太浪费钱了。很多思维是达不到作者这样高度的,有些片段还是不错的。
  •     感觉是未熨平之作(当然,我对很多处的理解本身就还没到位),也不知道作者是自然为之还是有意放任。给五星的理由是,“我深知,现在我是一个在偷偷摸摸挖地洞的人,这是我的精神氛围”,有此心肠也就够了。
  •     2014
  •     梁小斌的书法和散文是共通的,以童稚之心、以金石特有的骨气,沉默而不沉寂,把思想的要素植入到书法作品中,梁小斌是宿命的,他的宿命对命运和文学的不妥协,其灵魂一直在白纸和黑墨间挣扎,这种挣扎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扭曲,他的那些汉字堆积在一起,让他进入了一个危机四伏、四处刀锋的汉文化境界……
  •     文字表达的很好,有深度的一本书。
  •     很多年后,你会因为自己阅读并拥有过一本梁小斌著作而深感荣幸:))
  •     没读过梁小斌的诗,知道他的大名。上次偶然得知他身染重病缺无钱医治,于是我只能买本他的书略表心意。诗人写散文,随笔,也是充满诗意。可以慢慢读,只是我的节奏慢不下来,正如这地铁一样,没有时间慢下来。
  •     虽是散文,也是诗。
  •     书才到,还没来得及看。我想内容应该很不错吧1
  •     邮购非常快捷;书非常好!值得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