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契诺之歌》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诗歌 > 堤契诺之歌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
ISBN:9787532724550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页数:208页

堤契诺之歌

火车站前有一个漠无表情权作通道的小广场,我最近因为换工作的关系,上下班老要经过那里。前几天,那里忽然搭建起来一个临时的小型书市,我一眼扫过去,基本上可以说是二渠道的微型展销会,一堆高定价低质量的类盗版图书摆在这里,既不搭调,又无新意。估计多半是为了执行什么行政计划,才临时拼凑了一些杂牌军在这里。只是毕竟是书市,惯常匆匆的下班脚步也就自然放慢了一点,于是居然看到了上海图书公司的摊位。这家店倒不陌生,以前读书时常到文庙买书,逛回来的时候往往会顺便去一下福州路上的几家特价书店,杏花楼旁外文书店对过的上海图书公司,因为一直卖些1~3折的书,倒也常去。后来自己在福州路上班了,反倒不去了,觉得没什么好书,其实只是自己胃口变刁了罢。这次它摊位上卖的书却有点意思,基本都是世纪出版集团的库存书,以上海译文和汉大的居多,均打3折。我还看到自己做的书也赫然其中。而印有汉大字样的书,从今往后的确只能在旧书摊上看到了。摊位上颇多上海译文版的小说,最成系列的是昆德拉、村上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假若时光倒流几年,恐怕自己是会乐不颠颠的往口袋里抱的。还有新出的〈洛丽塔〉全译本,居然也能见到。觉得遗憾的是看到苏珊桑塔格的两本书和〈炼金术士〉,因为自己曾经买的几乎是全价。那天逡巡半天,后来只买了一本〈约婚夫妇〉,因为最近正在看的艾柯提到过此书。黄杲忻译的〈美国抒情诗选〉以前翻过,本来不会买的,因为他那种企图在翻译中重现英诗音节和韵律的努力,个人以为如同照猫画虎,只能求个形似而已。但因为阅读〈理解诗歌〉的经验,遇到要自己翻译时,有坏译本参考总比没有译本强,便也拿下了。第二天下班经过这里,又买了一本杜拉斯的〈广场〉。买这书全是因为王道乾。杜拉斯的好看有一大半是因为王道乾,这套精装硬壳的杜拉斯刚出来时就是打着有几本王道乾译本的旗号,不过因为性价比低得象收藏品,所以也就一直没买,这次算是低位吃进。今天从那里过的时候,忽然又看到黑塞的〈堤契诺之歌〉,里面除了随笔,还有一些他的水彩画。看了看版权页,是 2001年出的,是自己孤陋寡闻了。黑塞的小说,除了〈玻璃球游戏〉,其他大抵因为翻译平平的缘故,印象都不深。这本粗翻了一下,译得倒是不坏,算是这次购书最大的收获。译者窦维仪,回来查了一下,果然是台湾人。〈堤契诺之歌〉是一个选择的产物,选择继续做一个参与社会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还是选择成为一个绝对的写作者。黑塞选择了后者。是对写作的欲望而并非隐居的欲望,让黑塞成为一个隐士,这一点,似乎不同于陶渊明和梭罗。黑塞好的作品都是在此时此地产生,我更惊讶的是他居然还是个水彩画家。他一生画画的数量大概要超过文字,那些关于堤契诺的温柔明亮的水彩画,可以视作是黑塞的日记,因为此时此地,云朵的变幻,树林的生长,以及鸟兽随着天空和大地的起伏,就是每天正在发生的事情。〈玻璃球游戏〉自己有过一个老版本,同一个译者同一个出版社,只是封面换了一下,这次也顺手买下,大概是我在并非健忘的情况下第一次重复购书,算是从读书向藏书无奈过度的一个信号。记得张文江老师曾讲过,20世纪他愿意推荐的小说有一部半,一部是〈追忆似水年华〉,这半部,就是〈玻璃球游戏〉。半是为了记忆那段听课时光,索性也把周克希新译的〈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也买了,只是不知道自己何时会阅读它,也不知道周先生何时会译完它,或者,都不会吧。07.4

贵啊……贵啊……

30元,好贵!那本《婚约》卖29元,至少厚度还能让我放心,这本…………不过是黑塞的……那就咬咬牙了……翻译不是很好,有很多篇和《婚约》里的重复了。但是绘画和诗歌以及一些资料还是很珍贵的……虽然贵,还是推荐。

喜欢浪漫的人应该喜欢这本书哦

最早了解黑塞是在《读者》上面的散文,后来发现他的文笔真是很了得,所买下了这本书,好喜欢,有人也读了么?交个朋友分享读后感受啊!~

陌生的异乡人

近日读黑塞的散文集,《堤契诺之歌》。黑塞被尊为德国浪漫主义在二十世纪的精神传人,细读他那些率性朴实的散文,能体会到黑塞的确深得浪漫主义三昧。尤其是他对“流浪”这一主题的感受: “流浪者天生如此。流浪的冲动和浪迹天涯本身就是一种爱情,一种情欲。旅行的浪漫,一方面无非来自于对冒险的期待,另一方面则是潜意识里的冲动,想将官能上的欲望升华,任其化为烟云消失无踪。身为流浪者,我们这样的人总将爱情深藏,只因爱情无法实现;我们总将本该献给女人的爱,任意投诸村庄、山岳、湖泊、山谷、偶遇的孩童、桥上的乞丐、草原上的牛群、鸟儿与蝴蝶,我们将爱情与爱的对象分开,对我们而言,爱情本身已经足够。就如同我们流浪并不是为了寻找任何目标,纯粹只想享受流浪本身,纯粹只为了流浪而流浪。”(黑塞《堤契诺之歌》“山村”,窦维仪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01年第一版) 这段话,几乎可以作为舒伯特两大联篇歌曲的注脚。舒伯特两部联篇歌曲的主题相同,都是——旅行,但又是多么迥异的两段旅途啊。 《美丽的磨坊女》是旅途中一段短暂的歇息。溪水的潺潺与磨轮的转动,构成轻快的流动感。流浪者,应该是一个离开城市的年轻诗人,暗恋磨坊主的女儿。浪漫主义者是推崇暗恋的,如黑塞所说,“我不想知道你的芳名,不想刻意经营对你的爱,那将让爱泛滥,令我生厌。”黑塞准确地点出浪漫主义者的流浪和情欲是一体的。情欲是浪游的推动力,浪游是化去情欲的解药。浪游中的风景,溪水、花朵、鸟儿与蝴蝶,可供浪漫诗人寄托相思,大自然不再是理性主义者急于规范的外部世界,而是浪漫主义者内心情感的映射。这些景物和情感的交融,我们都能在舒伯特的“流浪”歌曲中找到。黑塞的解读也回答了为什么浪漫主义者的爱情大多没有结果,因为那将中断他们的流浪,也意味着情欲的满足和消灭。在舒伯特的套曲中,主人公继续上路,我们最后甚至都不知道那位磨坊女的姓名。诗歌和音乐中不断反复的溪水意象,也暗示了匆匆流逝、无所羁留的含义。 正像所有的旅途都有终点,一个毫不妥协的浪漫主义者,其流浪应该像《冬之旅》那样结束。熄灭浪游者心中情欲之火的,不是满足或放弃,而是自然的冬季,河川冰封,不再欢快流淌。白茫茫的冰原是流浪者路途的尽头。在这里,大自然再次主导了浪漫主义者的命运,或者说,他们就是一回事。《冬之旅》的音乐气象由此大变,节奏滞重的乐句在前奏和尾奏处重复着,空洞呆板,给人艰难前行、近乎停滞的感觉,旅者已经接近了旅途终点——死亡。然而,正像黑塞喜欢吟诵的那首诗所传达的,浪漫主义者即使在他的最后安息之所,也仍然是一个浪游的异乡人,这大概就是浪漫主义者的宿命吧: 匆匆,安详时分瞬间即至 我也将随之休憩,头上 美丽、孤寂的森林簌簌作响 即使在此地,我仍是陌生的异乡人。(艾兴多夫)

随手摘录、随手笔记

"如同白昼在早晨与夜晚之间出现一样,我的生命就在流浪的冲动与对家的渴望中度过。也许,有朝一日我能达到那样的境界,将流浪与异乡藏诸于心,将景致留驻于心,毋须为了亲自体验而流浪。也许,我能把家乡藏在心中,不再眷顾红屋与花园,心中自有故乡。如果真能如此,生命将截然不同!生命若有重心,所有的力量将从中散发。然而,我的生命正是缺乏重心,因而在一连串的极端之间摇摆、晃荡,一会儿渴望安定的家,一会儿渴望漂泊;忽而希冀寂寞与修道院,忽而渴望爱情与人群;曾收集无数书画,却又一一送出;曾纵情放浪。但又转为禁欲修行;曾信仰生命、崇尚生命为一切之本,但又看穿所谓生命,不过是为了满足肉欲享受而存在罢了。"(以上摘自第12-13页)***或是将远方、将流浪的渴望藏诸心间,安于家庭之乐,忍受俗世之累;或者将故乡收进行囊,流浪远方,倾听自然与灵魂的交响,领略只属于自己的人生,同时也饱受柴米油盐之忧。在生活与艺术之间,黑塞做了一个后者的尝试。厌倦看爱情和人群,渴望宁静和孤独。放下家庭,告别故乡,寡居提契诺乡村,以书为伴,徒步乡野荒岭,春夏秋冬、虫鱼鸟兽、花草树篱、山石水涧,一边流浪,一边写诗作画,记录下生命的点滴感悟。天晴外出,风雨蛰居,从一朵花的凋零中领悟死亡之美,希望子规继续给儿孙唱歌,哀 悼老树的摧折,新栽的紫荆长成之时,想着自己早已不在人世,熟知鸟巢虫穴,“大自然中没有所谓单调无聊这回事,那全是都市人的发明”。对于同自己一样老旧的人物景致,希望他们比自己晚一点离开人间。远遁山林的浪漫诗人,不惧死亡,迎接重生。2011.01.24


 堤契诺之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