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因你而值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一切因你而值得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00842262
作者:黎戈
页数:239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柔板  自由意志的形象代言人——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她头顶天,脚着地,把自己活成了一颗长满可能性的树。自小就想着一辈子自由地、高高在上地活在天文学中的她,无论是在战火里,情伤中,或是远离尘寰的荒岛上,都不受干扰地淌洋在内心的声色与光影之中。  我正襟危坐,双目灼灼,手里攥着一大把尖利的形容词,它们像小毒针似的等待出鞘:“孤僻,离群,局外人气质,自我状态极强,倨傲,博学,不近人,寡情……”,我用它们固定我笔下的人物,像制作蝴蝶标本一样,我这么干过好多次了,不在乎对尤瑟纳尔再来这么一次。  何谓自由?如果自由意志也有一个形象代言人,那就应该是她了,她的前半生,居无寄所,任意东西,在她还是个小女孩时,常常,在半夜,从温暖的小被窝里,她被保姆抱出来,带着她的小箱子,箱子里装着染了孩童乳香的小睡衣,揉着迷朦的睡眼,她随爸爸坐上夜行火车,奔赴酒吧,迷乱的夜生活,遍地霓虹碎影的红灯区,带着醉意的召妓,和有夫之妇私通……作为一个风流男人的女儿,她在幼时就提前经历了这些成年人的感情生活。  她从来没有进过学校,没有过一份长时间的稳定工作,没有参加过一个文学团体,没有一个定居点,没有一个固定的性伴侣,她的行李寄存在欧洲各处的旅馆里,但是,慢着,在她36岁以后,她和另外一个女人同居了四十年,在远离大陆的荒岛上,她们自己种菜,养鸡,揉面包,用水泵打水,没有电视,没有电影院,没有汽车……比一匹狂奔的马更能显示马的力量的,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在高速中刹住马蹄的一刹那吧,尤瑟纳尔就是如此,动亦随心,静亦随性,紧贴自己的思维曲线。  她的祖父差点死于一次火车出轨,她的爸爸少时险被脱缰的惊马踩死,妈妈则因生她而死于产后腹膜炎。当她还是个褐发碧眼的小女孩,孤独地住在一座路易十八风格的城堡里,和一只角上涂了金粉的大绵羊做伴时,她就知道:根本生命就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所以她一生致力去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成为她自己。一个自转的星系。18岁时,她打乱了自己世袭的贵族姓氏中的字母,把它重新排列组合成一个叫尤瑟纳尔的怪姓,就这样,她把自己放逐于家族的谱系之外,她终身未婚,因为厌弃母职,所以也未育。她的血缘既无来处,也无去路。  她不愿意定居在任何一重身份上,她不是任何人的女儿,姐妹,母亲,情妇或妻子,她痛恨粘贴在他人的名字之后,她是谁?她从哪里来?她是那个喜欢艳遇,通宵饮酒,自由为贵,及时行乐的瘦高男人和他的清教徒老婆生的么?啊,她只是从他们的体内经过一下罢了,她和她的异母兄弟从无往来,相形之下她倒是更亲近树木和动物,在她看来众生平等,她可以为爸爸平静地送葬,也会为一只小狗的卒死几近昏厥。  她喜欢男人,她也喜欢女人,她是同性恋酒吧的常客,她也为了追随一个男人,和他在海上漂流数月,并为这个男人写了《一弹解千愁》,在书里,她要求这个不爱她的男人,给了她慈悲的一击,她,在书里把自己杀掉了,她用书面自杀的方式,祭奠她死掉的爱情,然而在硬朗的男人面前,她也不觉得自己格外是女性,一旦离开那张鱼水共欢的床,她和他们一样要面对生活的甜美和粗糙。在压顶的命运之前无能为力。她幼时没受过闺房教育,女红,针线什么,长大了,她写的也不是脂粉气兮兮的闺阁文字,而是历史小说,其笔力之遒劲,结构之恢弘,逻辑力度之大,恐怕连男脑都望尘莫及。她是法兰西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连院士服都得请圣罗兰公司帮她重新设计一件,这有什么好惊讶的?她生来活在一切规则之外。  她也生活在时间之外,她与之共处的亲人都活在她的笔下:罗马皇帝哈德良,教士泽农……在荒岛生活的四十年里,在欧陆单身旅行的那些不眠之夜里,头顶上的星星一动也不动,像被冻住了一样,她瑟缩在老式的高脚小床上,运笔如飞,靠这些小说人物为她取暖和驱寒,她熟知他们的生日,星座,口味,爱好——泽农是精灵又阴沉的双鱼座,哈德良是中性又慧狤的水瓶座,到了生日那天她还为他们烤个小蛋糕呢。她闻得到他们生活优游其中的时代空气,她看见他们穿着的僧侣服样式,她听到他们种下的一棵郁金香的价钱,她和他们一样生活在公元二世纪,或中世纪,在她还是一个小女孩,在旅馆的小床上,百无聊赖地等着夜归的爸爸时,她就熟谙了用想象力进入异时异地的路径。  她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度,1939年她拎着两个手提行李,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只是为了投奔爱情,那是叫格雷斯的美国女人,为了避战祸,也是为了显示对伴侣的忠诚,在其后的四十八年里,一直到死她都是个美国人,可是只要关起家门,她说的就是一口纯正的法语,吃的是法式甜点,读的是法语书,身份证的颜色,护照上的国籍,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  她和那个长得像秃鹫似的美国女人格雷斯,在人烟渺渺的荒岛上生活了四十年,这四十年的流年水痕,全记录在一本本记事本里,本子里有很多的*号和小太阳符号,*号代表肉体的欢娱,小太阳是幸福,越往后翻*和太阳就越稀落,而被沉默对峙的“……”号所替代,就像所有的世间夫妻一样。在远离母国,远离母语,无援的荒蛮中,格雷斯,对尤瑟纳尔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在《默默无闻的人》找到一段话,也许可以代言她的心境:“那个人(荒岛看守者)默默等待着死亡来袭,他盼望着运送给养的船只,不是为了面包,奶酪,水果,也不是为了宝贵的淡水,他只是需要看看另外一张人脸,好想起来自己好歹也有那么一张。”穿心寂寞已经把人挫骨扬灰,这段话看得我心惊胆战。  在这个一年有小半年大雪封门的荒岛上,两个锋芒锐利的女人,如此近距离地对峙着,格雷斯控制并滤掉了所有日常生活的琐细和杂质,尤瑟纳尔得以保全她近乎真空的安静,在静谧中她获取巨大的自由,自由出入所有的世纪,人们一直无法弄清,她们之间,是谁,以何种微妙的比例,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优先权,强加给另外一个,怨怼,疏离,摆脱控制的欲望,一点点毒化了这对爱侣的家庭空气,一直到格雷斯死后,尤瑟纳尔才发现:自己不会开车,不会处理银行帐单,不会操作电泵,甚至她连接电话的习惯都没有——之前这些都是格雷斯做的。  也许自由得自舍弃——她年轻时写的那些书,真没法看,我承认我学识不足吧,不晓得那些罗嗦拗口的文字,是否就是所谓的古典文体?我不明白,为什么很简单的一个故事,要动用那么大的叙事成本,又是铺垫,又是渲染,又是敲锣,又是边鼓。到了晚年,这些枝繁叶茂的描述性细节全脱落完,她的文字,彻底放下架子之后,才开始有了骨架嶙峋的静美。她可以在一个细节里溶解大量的信息,比如《虔诚的回忆》里,她写自己的妈妈,在临产前一边准备孩童的襁褓,一边默默地熨烫尸衣——预示她后来死于难产。个体在命运之前的无力,悲剧压顶的郁郁,叙述者的悲悯,都被这个细节启动了。叙事的同时,抒情,背景描摹,时代空气,全部都到位了。  有时,自由是悖论——这个一生与文字为伴的女人,最不信任的,也是语言。她生就一张贪欢的面孔,却认为示爱的最高境界是缄默。她声称她不太想起父母,可是从20岁起,她开始在把他们放进她的好几本小说里,代入各种时空条件下,她写他们写了六十多年,她亦很少提及格雷斯,可是后者去世后,她拖着老弱的病体返回欧洲,把她们热恋时的行程反复温习。写作和旅行,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她用它们来缅怀和追忆。什么是至爱不死,什么是至亲不灭?在拟想的情节里,她让他们一次次复活,她徜徉其中,就像她小时候,常常在一条小溪边时骑马漫步时的感觉,那一刻,她就是马,是树叶,是风,是水中沉默的鱼群,是男人,也是女人,是妻子,也是丈夫,是爸爸,也是女儿,她充斥宇宙,她无所不在,一切因她而被照亮,她是她自己的神。

前言

  有一年冬天,我收拾了行装,在炮竹和烟火的余烬里,去了厦门。我想看看冬日的大海,傍晚沿着海岸线漫步,目前只见云水。我在大街小巷,毫无目的地游走和穿行。我在早晨去了鼓浪屿,睡完午觉后又去了一次。晚上七点,坐1路车到鹭岛,对滔滔白浪,叹口气,把手里的可乐瓶子扔掉;又过了一次江,去听了半场音乐会。出来的时候,坐在台阶上抽一支烟,有恋人在我身边推搡着,打掉了我的烟,把我的毛衣烫坏了一个洞,我只是对他们微笑,他们让我的梦有了虫蛀,因而更真实。  其实,书也好,文字也好,网络也罢,对我来说,就是那年冬天,最平静的海。在碌碌求生的缝隙里转个身,在苟且卑琐的日常里逃开,找一点余处和留白的喜悦。  首先是书。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我自小热爱阅读,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单人项目。恋爱,仇恨,打群架,羽毛球,做爱,都需要对手,阅读却是可以一个人完成的,伴我度过漫漫冬夜,抵消我在社交上的挫折感,给我一个自足精神空问,是我生命中重要的食粮。哪怕是出门远行,没水洗脚的边远小镇,临睡前我也要翻几页书……我对书总是存着感恩之心,书从来没有辜负,伤害,离弃过我。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卷在手,即可抵半日的尘梦。我一个朋友写过一句诗,对人,对事,我觉得是太重了,慎用,忌用,不用;但对书,倒是适量的,那句话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旧深爱着你。”  还有那些无比遥远又近在目下的人……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它是一个人物评论集。我用了四年时间来写它,针脚绵密地记录了你们——在我的成长中,给予我启示和引导,或是留下痕迹的人。爱能充沛,慷慨施予,因而求得内心圆满的乔治·桑,文字与个人形象脱节的张爱玲,青春期定居者麦卡勒斯,气质如水般澎湃的杜拉斯,自转不息的尤瑟纳尔,还有很多让我兴味盎然地去研读的人,在我最关键的人格发育期,你们给予我信心,力量,还有方向感。我爱我笔下的每一个人,我热烈地打探你们的边角八卦,趣闻轶事,一笔笔地记下,整理,力图重现你们的原生态生活,像一个窥私欲灼灼的情人。金陵图书馆的借书证,被大大咧咧的我弄丢了三次,又重办了三次。这本书,是我写给你们的情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黎戈的文字,深情但不沉溺,有一种隔岸相顾的关照,她的身上,有沉静逗人的才气似乎是天然不经雕琢,比起那些浸淫在文学中多年的人,更多几分;禀冽的灵气。我于是知道她应这样默默坚持了许多年写给自己,为一种遥远的执念。在南京的某一曰,在小小的茶室房间里,黎戈坐在我对面,聊起文学的时候她只说自己是置身事外信手写写的人,对文学其实很懵懂。但我看着她,分明觉得她骨子里都是傲慢和矜贵高悬高拄是只有少数人能够与共的一轮明月。    ——张悦然作家  ☆不知道该怎样表达第一次读到黎戈文字时的那种惊艳和自卑,我想我不会忘记。    ——张媛媛某出版社编辑  ☆黎戈的文章文笔清丽格调清雅,是清韵书院的保护级写手。    ——苏美清韵书院主编  ☆读黎戈的文字,觉得她实在有傲气和豪气的本钱。    ——夏朵自由撰稿人  ☆端庄长相,台称谈吐却还能拥有一颖灵动的心。聪明的脑,潇洒的笔杆子。感激有这么一位值得珍惜的友人总能写值得我珍藏的文字。    ——墨息 在校大学生  黎戈的文字容纳了她强劲的理性、感性和母性,只有视文字为知己的人,才能在文字中活得如此慧和五味俱全。    ——小茕 自由撰稿人  黎戈的书评是毁灭性的,我甚至觉得那些书存世的意义,都仅在于接受她的点拨。她将一本装帧精美的书籍化成一堆血肉和骨骼,用箭头标注情节的走向,轻易地揪出作者不为人知的野心,再老谋深算的作者在她面前都得丢盔弃甲。    ——陈迅喆 大学生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柔板
自由意志的形象代言人——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那样的女人——西蒙娜•德•波伏瓦
定居青春期——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只剩下我和风——村上春树
穿长裤的女人——乔治•桑
所谓孩子就是这样——森•麦卡勒斯
痛感的复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血肉爱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惆怅旧衣如梦——张爱玲
曾经爱过的——玛格丽特•杜拉斯
幸福种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情人——巴勃罗•毕加索
第二部分 镜花
惶恐自白书——托马斯•沃尔夫
多情人不老——张允和
我们仨——钱钟书和杨绛
格格不入——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
爱我,就对我守口如瓶——托尔斯泰夫人
一切因你而值得——弗兰兹•卡夫卡
女结婚员——哈代
跟在会飞的人后面——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心之密室,犹在镜中——英格玛•伯格曼
直面道德的踉跄——三岛由纪夫
第三部分 水印
时光——伊恩•麦克尤恩
水之书——安尼•普鲁
水墨绍兴,水样的幸福——鲁迅
抵达之谜——维•苏•奈保尔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瓦莱丽•海明威
只是为了一场纸折的飞翔——艾•巴•辛格
清如水,明如镜,淡如菊——川上弘美
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镇——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童稚的视角——清少纳言
第四部分 香事
渴——巴勃鲁•聂鲁达
玫瑰信札——圣•埃克苏佩里
落樱情节——岩井俊二
蔷薇刑——弟里达•卡洛
她道百合是一种太苍白的花——弗吉尼亚•伍尔芙
阿斯娅的温柔与甜蜜——瓦尔特•本雅明
长着翅膀的鱼——马克•夏加尔
1968,全世界的青春在盛放——贝纳多•贝托鲁齐
你看,你看,文艺复兴的脸——列昂纳多•达•芬奇
甜美生活——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狗与狼——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第五部分 风情
从未发生的爱情故事——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坏孩子——杰克逊•波洛克
金色烈焰,蓝色熄灭——凡•高
一切都是偶然——保罗•奥斯特
离开的N种姿势——杰克•克鲁亚克
名声,是另外一种死亡——玛格丽特•米切尔
自由女性——多丽丝•莱辛
来自亚平宁山脉——费德里科•费里尼
隐形自我——纪德
舌头的力量——黑泽明
日常生活的质感——团伊久磨
阿富汗的风情——卡勒德•胡赛尼
附录

编辑推荐

  《一切因你而值得》(大师们那些事儿)她以深沉的理性、感性和母性,解剖54位大师隐秘的内心世界。值得珍藏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阅读史。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阅读史。作家张悦然鼎力推荐。 该书对近60位大师进行了毁灭性的解读,并以深沉的理性、感性和母性,解剖大师们隐秘的内心世界,破译文化英雄炼成之谜,可谓一本深不可测的大师八卦知识普及读物。  和大多数循规蹈矩长大的七零后一样,生活中,我依附在安全的秩序上,适时结婚生子,碌碌求生,顶多在文字中,滋生点小小的枝节,给自己化一点酷烈的妆容。虽不是科班出身,但自小热爱阅读。恋爱,仇恨,打群架,羽毛球,做受,都需要对手,阅读却是单人项目,可以个人完成的,我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自小人际发条断裂,被孤独反复操练,最后成为自转的小星球,书,是我永不落的太阳。  读书伴我度过漫漫冬夜,抵消我在社交点的挫折感,给我一个自足精神空间,它是我生命中的重要食粮。哪怕是出门远行,没水洗脚的边远小镇,临睡前我也要翻几页书,我对书总是存着感恩之心,它们从来没有辜负、伤害、离弃过我。

作者简介

作者以深沉的理性、感性和母性,解剖54位大师隐秘的内心世界。

图书封面


 一切因你而值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3条)

  •     书早已看完,被我搁置一边,看完之后,我推荐给另外一个合租的学哲学的朋友读。我觉得是值得一读的,因为我曾有过类似的读书快感,而她看完似乎不以为意。这本书于我来说,就好像看到自己的一个梦想被别人变成现实一样让人觉得兴奋。当然,有人也许会因为别人实现了他的梦想而感到嫉妒或者沮丧。我内心里是很佩服黎戈的,我读她的每一篇文字,感觉到的是她出场时的那种气场,从容淡定,目光犀利,不乖张做作,这绝非一日之功,黎戈并非有多天才,她贵在坚持。她的读书笔记,站在和那些大名昭著的作家同等的高度,向人阐述着众生皆拥有平等对话的权利。当然,那些人大部分都已经过世,也许才能促成这一点。美好的阅读体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到的。它有如神来之笔,或长或短的降临到每一个爱书之人的身上。曾经有那么一段有闲时光,我似乎也有那么一点读书幸福的感觉。那是我的大学时期,它使我拥有足够的时间和自由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在大学图书馆成千上万的藏书中,我信马由缰的选择,而学理工科的背景让我没有半点理由抱着功利的心态去读那些书。我觉得那相当关键,因为是纯粹的喜欢和主动。从文学发散到戏剧、艺术、电影、哲学等多个领域,从大名鼎鼎到无名小卒,我随性而为。关于最后我到底读了多少,我的图书馆电子档案记录是400多本,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虽然我现在不能回忆起二三。等我毕业之后,这段黄金时光便从我的生活中撤幕,那段贵族式的读书生活迅速终结,我必须开始为生活奔忙。但那种崇尚自由且无功利心的状态却深入灵魂。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朋友们认为我是一个纯真坦荡的人,我有时候很困惑,这是不是在骂我装B。不过,我也不是很关心这点。我很少通过别人的观点来照镜子。我变成了一个很难被大道理说服的人,因为我懂得大道理已经足够多,我很少有孤独的感觉,因为我知道在那亿万我不曾读过的书中,一定有与我类似的人生,我只相信实践出得到的事实才有说服力。因此,看到黎戈先生的探索,她的坚持,她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我觉得我有理由为她的书买单。
  •     黎戈和我是同乡,好像还是同一个中学,我爱看她的阅读笔记,几乎是出一篇看一篇。我的生活如同打仗,少有与朋友聊天的机会,所以和黎戈连招呼也未打过一个,虽然我们在豆瓣上是“朋友”。她的第一本书《一切因你而值得》刚出,她在文章里写到她的爸妈:“让我震撼的,是爹妈的反应。特别是我爹,分要分一半的样书去馈赠亲朋好友,我说人家又不是文青,你不要表错情,我爹不理我,很骄傲的抱着书在街上走,恨不能每个路过的邻居都向他打听一下才好。但是能让爸妈开怀,一点点光照,我也很欣幸。过年的时候,姑妈他们来吃饭,我妈后上桌,捡了我碗边的一块肉就吃,其实那是我吃剩的骨头,我妈窘的要死,她目力微弱,几乎都看不见了——我把脸一掉,碗一挡,眼泪哗的就下来了。因为老公肇祸,爸妈都受了很大刺激,陡然猝老,妈的头发全白了。其实现在这个社会,出版界鱼龙混杂,什么阿猫阿狗不出书,我爹妈文化不高,社会化程度亦然,他们对知识,对铅字都抱有敬意,让他们开开心吧,我不打算启蒙他们对出版物的认知了。”我看到这一段,又坐在图书馆里流泪不止。黎戈的阅读笔记,当然,足以让大多数中文系的人(包括本人)感到羞愧。我一向对中文系的选拔制度极其不满,许多热爱文学并才华横溢的人,很难考上研或博,更加难以忍受读研、读博的非文学过程。于是我又忍不住悲哀地去想,如此下去,到底是什么人,最后留在大学中文系教“文学”?还是去看黎戈的书吧——《一切因你而值得》。
  •     开始像要寻找答案一样的看书,像一直在迷失的人从来就不知道有迷失这回事的看书。所以看黎戈的“一切因你而值得”,她的阅读标本。小时候,每个女生都有这样一个标本的,那些树叶和花朵,安静的在纸张和纸张之间,经络清晰,脆弱而美丽。你小心翼翼的一一抚过那些被收藏的干燥灵魂,他们温暖;他们咆哮;他们被囚禁;他们打一个喷嚏,冷眼看着这世间的冷暖。他们是标本,他们是被抽离的灵魂。这依旧是一次2手的阅读体验,你借助了她的眼光去接近那些遥远的精神,却乐此不彼,你喜欢她庞大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也喜欢她那样旁若无人的和他们说话,和自己说话,和你说话的姿态。人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么。无数的原型里,总有人希望能对号入座。你怀疑她是偏爱麦卡勒斯的,她用了那么多的篇幅,细节和情绪, 去写这个终身制的孩子,“这个孩子一辈子都冻结在这个临界状态上,介于少女和女人之间的那个地带” ,“在她脆弱,多病,修修补补的肉体容器内,始终保鲜着一双清新的孩童之眼,有时会绽放出邪恶毒焰的孩童之心”“这个孩子埋首于这些清凉的词汇里,被一场阅读的大雪覆盖得异常苍白。”但是,是的。我们的偏爱都来自于,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一个交代,为了纪念那些疼痛的时刻。不过她让你暗自畏惧,这些标本被那么细致敏感的剖开,你不得不对那些解剖的敏感神经心生畏惧。即使是麦卡勒斯,在沉湎的情绪背后,她仍是不甘心的要将她冷却,将那些背后的技巧找出来。你不知道,一个女人可以在那么敏感的同时那么冷静。又,终于读了洁尘的“酒红冰蓝”,记得是个纠结的故事,在曾经的那些纠结的时刻,你想获得一些启示或者说终结的暗示。可终究,纠结的时刻过去了,在后记中,洁尘说自己也是喜欢顺其自然的感情,爱謓太过总是于事无补。一个人的成长,要经过多少意外和伤痛了?幸福总是短暂的。只有漫长的物料的空洞和尖锐的痛感。最后记忆犹新的,竟然是疼痛。坠入陷井的诱饵,竟然是疼痛。PS:09年写的,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贴过来。整理博客时找到,现在把那些感受交还给作者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和《私语书》中有很多重复篇章嘛…不过还是很喜欢看。
  •     写的蛮好,只是这类的文字我已经把某人的排了第一。
  •     惊讶于黎戈的阅读量,同时此本也是我第一次接触黎戈的书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对绘画艺术和画家知之甚少,跟不上作者的文笔。
  •     明明就是因为很糟糕而已啊 还「现在的豆瓣」
  •     读这样的书真是享受,广阔的思想,别致的文字,打开了不同的作者和作品的维度,黎戈的解读不是站在不胜寒的高处,而是心之所至,兴之所至,跟着她的文字走进不同大师作者的世界,文字不仅可以是思考的载体,也可以创造!
  •     感谢黎戈的真诚和细致,我才得以更了解大师们的人生和写作。
  •     一直想读的一本书。终于看完了。
  •     没读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本书评集。结果发现黎戈评论的不是作品,而是人。人太复杂了,寥寥几页想把一个人讲清楚,怎么可能?这个活儿还是交给心理医生吧。但是黎戈文笔细腻,我喜欢她的讲述手法
  •     没心没肺的耀眼青春里~住着一颗老灵魂~
  •     当初在广警图书馆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惊若天人,但真正买到手细读后有些许失望
  •     我爱黎戈,她说,我们每个女人,都应该努力建设完善自己的生活,只有作为一股独立的人格力量,才有资格去爱人,才有能力去承担爱的诸多后果,正数的,负数的,败局或残局。K811/2950
  •     闲来读着很舒服,有些insights挺有共鸣
  •     较一般,适合闲暇打发时间~
  •     一个调调 情感过盛
  •     艺术感丰富的人,似乎总是精力过于旺盛,爱恨填满生活,不走寻常百姓路,不过平凡生活,不死不安定。不算专业的点评,女性视角大于一切,有很多作者自己的感情在里面,所以写着写着就文艺了,文艺之后就琐碎了,所以适合慢读,不然很难消化
  •     是一本书评。笔者的文笔华丽,但单调自恋一成不变。看多了未免审美疲劳。
  •     不看作者名我会以为这是安妮宝贝写的(其实也没啥区别
  •     之前因为看见一句话,所以想读。一个信任文艺的人,骨子里往往有天真的东西,这个东西,让他们不务实,不适应生活,不够圆熟、合群,也不容易快乐起来。 ——黎戈《精神生活是可鄙的吗》。。。。喜欢的这句话,所以想读她的书!!! library借来的时候就1本,还有点蒙灰的样子。就觉得真是老天怜惜我啊 嘿嘿。 读了50%的样纸,木有读完,是作者的读书笔记。要读完理解她的全部意思,藕想藕只能不合时宜地脱产读书了 = =
  •     有文化
  •     文学化的小八卦
  •     觉得 这些书评能在 读过之后让你有兴趣找出那些书籍来看
  •     有一阵子网上好像断货了,但京东竟然还有一些库存,终于买到一本。最初的版本,细细读,细细藏:)
  •     每一篇提炼出来那个导读不完全跟正文一样还是挺难得的
  •     一般吧,总觉得这样略显花哨的文字,放在自己的博客里还是不错的。
  •     《一切因你而值得》B座四层历史、地理文献 K811/69 读了4.5个小时。下午四点到六点半+晚上八点半到十点半。
  •     黎戈爱读书、爱看电影,在广博深厚的积淀下,她写作家、画家、甚至爱因斯坦,真实的他们是否如此已不重要,她透过自己的笔写下对人和世间的观察、理解,最打动我的不只是她灼灼闪耀的才华,而是作为一个阅读者亦或是旁观者的冷静、自持和宽容。情怀和智慧是可以兼具的。
  •     有些不认同的地方,不过还是很不错的。
  •     大爱黎戈
  •     烂
  •     如书名一样,这一切的相遇和感受都会因你而值得
  •     很早买的版本
  •     #我是黎戈的粉丝#系列2www
  •     有些重复出现的句子 意象,适合偶尔读一篇,不可一口气读完
  •     2015-
  •     看了一切因你而值得书后面的评价,就觉得自己再多说纯粹属于废话了。力荐的原因是因为笔者的思想的确很让人叹服,展开精彩纷呈的人生,才明了世界那么的大,未来的路有那么多需要去勾勒的,干嘛把自己塞进狭隘的纠葛里! 当你进入这个大世界的第一步,意外的收获不期而至!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爱着你,一切因你而值得! 赞啦~
  •     好好吃。还可做书单~~
  •     文笔挺美,因为没有感同身受,确实只有词藻堆砌,不能让我有深刻体悟,自觉读后心仍波澜不动。只能说是一部用心的作品,却不能说是一部感人的作品,我丝毫没有代入感。
  •     看了前面的续就不行了,好想读。希望不会让我失望。 昨天在图书馆再次遇见后,便决定要拿出来。 被文章一开始的序打动,再后来,看了一半,发现正文的文笔风格不是很喜欢。就先不看了。 当然,看了确实可以了解点大师的东西。
  •     和新版比各有擅场。总之多读书!!!
  •     值得一读!
  •     大爱
  •     早几年读本科那会儿可能还会喜欢这文字。现在想想,唯一好奇的可能也就是貌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女青年老公会是啥样的呢。。。
  •     带有个人理解意义的书评,我果然过了矫情的年岁。PS.翻过半本而已
  •     黎戈的文好像从没让我失望过
  •     书评 超文艺 但是又略带刻薄
  •     腻
  •     黎戈的书评,很不错的~
  •     用少掉的一颗星拯救封面
  •     还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