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救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国家救援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802444706
页数:35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3.保路再战井冈 元月底,因雨雪冰冻灾害,京广线全线中断,京九线超负荷运转,赣粤高速全线封闭,路经吉安的105国道成了连接南北的主动脉。由于吉安市内的三座大桥桥面结冰,使105国道拥堵车辆长达50多公里,数以万计的群众被困在冰天雪地。为清除桥面冰雪,确保道路畅通,武警江西总队吉安市支队政治委员李三生和支队长带领官兵连续奋战了5天5夜。 2月2日,他们再次受命奔赴赣江大桥,执行除冰任务。这时的大桥已被冻成了“溜冰场”,一锹下去,震得双臂发麻,也只能砸出一个小白点,破冰任务非常艰巨。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儿,李三生的手机响了,是弟弟从老家打来的。他哭着对李三生说:“哥,爸爸从楼上摔下来了,头上破了个大口子,流了好多血,你快回来吧!” 李三生的大脑“嗡”地一声,一下蒙了。父亲83岁了,又患有高血压,这一摔怕是凶多吉少。他不敢往下想,心里七上八下,握锹的手再也使不上劲儿。 这时,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看着在大桥上奋勇争先、浑身湿透的战友,李三生镇定下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又投入到除冰的战斗中。 下午3点,一名战士跑来向李三生报告,受堵客车里有个老大爷生病了。看到老大爷痛苦的表情,李三生问了一下情况,马上叫来车立即把老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并塞给司机几百块钱做医药费。旅客中一位老大娘说:“这个当兵的真好,肯定是个大孝子。”听到这话,李三生想起了生死未卜的父亲,连忙给家里打电话。电话没人接,他又打了三遍才接通,只听见电话那边哭声、叫喊声乱成一团,弟弟只哭不说话,李三生焦急地问:“你怎么了?说话呀!说话呀!”他的弟弟在电话那头哽咽着说:“爸爸——走——了,他走的时候一直念着你的名字,他想见上你最后一面啊,你怎么不回来!……” 李三生半天说不出话来,腿一软坐在了雪地上,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 他不相信这是真的。就在10天前,父亲还在电话里责怪他8年没有回家过年,李三生坚决答应今年一定争取回去。谁料到父亲竟这么快就走了?李三生当时恨不得立即丢下铁锹,一步跨进家门。然而,灾区就是战场,作为军人,这种时候,李三生选择的只能是战斗! 经过官兵们十几个小时的艰苦奋战,105国道终于提前开通了。完成了任务,李三生来不及洗把脸换件衣服,心急火燎地就向家里赶去。2月3日凌晨,他匆匆赶回了200多公里外的老家。 冲进家门,李三生扑倒在父亲身上,摸着父亲冰冷的脸,冰冷的身体,放声痛哭:“爸——你不是答应了我要一起过年吗?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呢?为什么不等我回来?”他发现父亲的眼睛还没有完全闭上,嘴还微微张着,好像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李三生心里特别难过,用颤抖的手,轻轻地把父亲的嘴合上。在兄妹6人中,李三生与父亲感情最深。小时候,冬天父亲抱着他的脚睡,生怕他冻着;夏天父亲帮他打扇子,他睡着了父亲才睡。父亲的爱,说也说不完。而李三生这个当儿子的,却连父亲最后一个愿望都没能满足,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前言

砥柱擎天彰显中华气概    ——写在《国家救援》出版之际    李海洋    报告文学集《国家救援》,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奉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遭受威胁的危急时刻,力挽狂澜,及时化解危局:全力以赴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齐心协力抗击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众志成城夺取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和舟曲抢险救援伟大胜利,审时度势果断迅速撤离我驻利比亚人员等;热情讴歌全国军民共度艰险、迎难而上、同心同德的民族气概。这本图文并茂的新书出版,亦是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敬献了一份厚礼。    危急时刻充分展示了党中央的卓越驾驭能力    规模宏大的国家救援行动是展示党和政府驾驭能力的特殊政治平台,是彰显民族精神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世界瞩目窗口,是彰显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的特别战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山崩地裂,赖有砥柱擎天。中国共产党在91年的漫长岁月中,从诞生到发展壮大,带领人民闯过了激流险滩,领导国家渡过了重重难关,实行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举世公认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大国。纵观新世纪以来,不论哪一次大灾大难骤然降临,哪一场大疫大病悄然袭来,哪一阵国际上大风大浪突然发生,全世界从我国战胜危难的国家救援行动中,都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带领亿万军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沉着应对、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党中央领导集体亲临一线,率先垂范。2003年初春,一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突然暴发,人人自危,举世关注。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到中国抗击非典战争最前沿阵地的广州,专门同来自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座谈。听说南方医院等在收治病人过程中医务人员无一感染时,总书记说:“要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配备有效的防护设备,不断完善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措施。这不仅关系到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疾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他又说:“广东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我们既为一些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感到揪心,又为广大医护人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患者恢复健康而感到欣慰。”座谈会即将结束时,面对在场的30多位医护人员代表,胡锦涛真诚地说:“拜托各位把防治工作做好,并转达我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深深谢意。”说完,总书记站起来深情地向大家鞠了一躬。    党中央领导集体统揽全局,化解风险。2003年4月17日,刚刚回到北京的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对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工作机构和协调机制,保证防治工作所需资金。    党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亲民爱民。2008年初,中国南方数省发生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贯穿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京珠高速全线瘫痪,广州火车站等待回家过年的滞留旅客30余万人缺衣少食,华南电网部分瘫痪,电力设施损毁严重,中南4省89县市断水断电,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干扰。1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全国的抗灾救灾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坚决打好抗灾救灾这场硬仗!”面对冰雪灾害的肆虐与进攻,全军和武警部队64万抗灾大军临危受命,风雪出征,紧急投入“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国家救援行动中。胡总书记、温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充分展示了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情况的卓越驾驭能力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博大胸怀。    党中央领导集体运筹帷幄,务实高效。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其破坏强度相当于5600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产生的巨大摧毁力,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惨重。地震发生仅半个小时,胡总书记就作出了抗震救灾重要指示;两个多小时后,温总理就从北京飞赴灾区。当天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专门会议,并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紧急吹响抗震救灾的冲锋号角。无论是多军种的调遣,社会各种资源的整合,国家各专业部门的协调,都做到了快速、高效,把地震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把抢救生命的可能性推到最高限度。迅速高效的决策反应能力,不仅为整个抗震救灾行动赢得了先机,而且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在领导抗震救灾中,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科学筹划,精心构建了国家和军队、中央和地方、国内和国际等各种救援力量,密切协作、集成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为整个抗震救灾行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理性,开放自信。与32年前唐山大地震不同,汶川抗震救灾公开透明、全程监督、阳光赈灾,充分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党中央欣然接受多个国家援助,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对国际人道主义的认同,表达了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融入国际大家庭的信心。很多西方媒体打破了“妖魔化”中国的惯性攻势,把中国抗震救灾与美国“卡特里娜”飓风救灾相比,称赞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全球作出了典范。国外媒体称赞汶川抗震救灾,“展示着中国的理性和进步,显现着一个大国的组织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应有的镇定自若、临危不乱”,称“北京奥运会所期待的展示现代中国形象的目标,已经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    危急时刻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悲痛或者巨大压力,也锤炼了我们的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精神支撑。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国家之根、民族之脉。灾难和突发事件在全社会激发出一股更加巨大的建设力量。    激发了强大的凝聚力。以汶川抗震救灾为例,国难当前,党心顺、军心振、民心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种社会关系、各种社会力量实现了有效整合,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心系灾情,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局面再次显现在世人面前。成千上万的志愿者自带搜救器材、药品食品,自驾交通工具、工程机械,从千里之外奔赴灾区;交通、电信部门为救灾人员免费开放绿色通道,企业职工加班加点生产救灾物品;全国各地血液库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很多地方不得不“预约献血”;短短一个月,全国共接收捐赠款物445.74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3420万党员自愿缴纳69亿多元特殊党费。汶川抗震救灾让人们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再大的天灾除以13亿也会变得渺小,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也会无比强大。中华民族充满爱心、紧密团结、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自觉行动,不但给全国人民以巨大鼓舞,而且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激发了强大的战斗力。在玉树抗震救灾过程中,各路救援大军克服了高寒缺氧、路途遥远等困难,救援速度之快、救援效率之高、救援的协调性、动员的广泛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军民长期形成的奋不顾身、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玉树抗震救灾中再次得到了弘扬。面对突发灾难,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组织群众自救互救;救灾抢险中,香港义工黄福荣为了学生安危,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白衣战士冒着余震的危险,为藏族同胞接生;灾区群众强忍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积极搜救幸存生命……中华儿女展现的英雄奋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总在最危急时刻、最需要的地方闪耀。这种战斗力所显现的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激发了强大的文化力。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进发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奇迹。灾难来临的瞬间,多少人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生与死的边缘,多少人将死的选择留给自己,演绎了无数情义交织的壮举。大灾之中,全国各族兄弟姐妹、海内外手足同胞肝胆相照,共赴国难,显示了感天动地、大爱无疆的人间真情。在空前的大灾大难面前,中华民族进发出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使整个世界都看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这种凝聚力是瞬间爆发的,也是经过长期文明积淀而形成的,更是长期的文化建设所铸就。由此奠定了抗震救灾的精神基础,成为把全国人民和全球华人的情感、力量凝聚起来的重要纽带。    危急时刻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优势    。    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震惊了世界,但更让世人震惊不已的还有社会主义中国在抗震救灾中创造的10个“第一次”:第一次启动了一级救灾响应,第一次国内外捐助款物总数突破了400亿元,第一次志愿者大规模参与了救灾,第一次接受了多个国家救援队参与救灾,第一次为平民举国哀悼,第一次专门为地震灾后重建制定国务院条例,第一次震撼世界的信息透明,第一次大规模实施空降空运救灾,第一次大规模实施对口支援救灾重建,第一次成功处理巨型地震堰塞湖等等。这么多的“第一次”,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性。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汶川、玉树、舟曲的灾后重建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发出号召:“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温家宝总理在召开国务院救灾指挥部会议时说,救灾工作是关系全国、关系全局的大事,必须举全国之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每当灾情突发,空中、铁路、公路、水路立体运输,国家战略储备紧急筹措,各种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数百万吨食品、药品、帐篷、机械驰援灾区。青藏高原道路阻隔,武警交通部队立即紧急抽调各地机械操作手,组成抢险突击队进驻,确保畅通;舟曲疏通泥石流堰塞湖,军队和武警部队在全国抽调近两百台大型工程机械迅速在灾区集结会战;各检验检疫机构特事特办,坚持24小时不断岗,按照快速检测、快速放行、免收进境物资的检验检疫费用的要求,保证境外援助物资和救援人员随到随检。如今,经历浴火重生的汶川、玉树、舟曲,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经历过死亡恐惧的灾区人民感受着党、国家和各族同胞的关爱温暖,搬进了舒适新居,过上了幸福和谐的生活。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一个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一个高度概括。中国发展并走向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许多大事,都是以一定方式集中力量办出来的。历次大灾大难中的国家救援,都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坚持从政治和战略全局出发,调配一切资源和力量,有力地保障了抗灾前线最紧迫的需要。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一盘棋”的体制优势。历次抢险救援重大行动,中央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当前抢险救援工作;国务院成立了以温总理为总指挥的抢险救援指挥部,赶赴灾区,直接指导抢险救援各项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做好抢险救援的各项具体工作。军队也迅速建立了四级指挥体系,组织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抢险救援行动,各级都充分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坚持严谨、科学、高效的决策。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重大问题,还专门请专家进行论证、咨询和评估。同时,建立一整套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各种救援力量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军地协调、大力协同、密切合作的紧张而有效的抢险救援整体行动。这种严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形成。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呼百应”的组织优势。抢险救援对我们的考验,既要看救出了多少人,又要看能不能解决灾难带来的大量社会问题,使灾区的社会秩序保持稳定,灾区的人民生活得到保障,灾区的生产尽快恢复正常,灾区的重建尽快有序进行。按照中央的部署,从迅速解救危困群众、精心救治受伤群众到全力安置受灾群众;从加紧抢修损毁基础设施、全面开展卫生防疫到切实降低次生灾害威胁;从抓紧灾区恢复重建、有力维护社会秩序到健全救灾款物分配使用监管体系,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举措,各路大军同步展开、同步推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效组织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这种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中突出地反映了出来。    危急时刻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回顾近年参加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都具有时间紧、任务急、行动快、难度大的突出特点。军队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用实际行动和出色表现,接受了党和人民的全面检阅,展现了新时期人民军队崭新的时代风貌。    听党指挥。历次遂行抢险救援行动,从军委总部到基层部队,全军和武警官兵表现出了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的高度自觉性。灾难、险情发生后,胡主席一声令下,军队迅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全军抢险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军委、总部首长迅速下达抢险救援工作紧急指示。广大官兵闻令而动,于第一时间开赴灾区,在抢险救援第一线迅速展开应急救援。各级领导和广大官兵自觉把“抢救生命、救助灾民”作为紧迫的政治任务,党指向哪里,就战斗到哪里;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迎风飘扬的军旗;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奋不顾身的官兵。当汶川震中音讯全无,党中央、胡主席迫切需要了解情况的时候,军委果断地向部队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汶川”的命令,各路抗震救灾大军立即出动,在气候、地理条件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很多官兵带着遗言出征,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舟曲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上千生灵涂炭,半个县城被淹。胡主席迅即作出重要批示:“军队、武警部队要全力支援舟曲抢险救灾,发挥突击队作用。”统帅发号施令,三军闻令而动。兰州军区某集团军红军师防化团在团长蒲军礼、政委张贵泉带领下,连续翻越4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又徒步奔袭8公里,走过天险腊子口,于当天10时58分,整建制到达了舟曲。    服务人民。在历次抢险救援中,军队和武警部队官兵忠诚践行了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被胡主席亲切称赞为:“你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全军各级坚决贯彻“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总要求,像组织作战一样精心组织抢险救援,优化行动方案,优化兵力部署,优化装备组合,优化资源配置,以坚强的领导、科学的指挥和坚决的行动,确保抢险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参加抢险救援的部队,自觉把人民的苦难当做自己的苦难,尽一切力量,用一切手段,最大限度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部队迅速进入最需要的地方,在最危险的时刻,勇敢地承担最艰巨的任务,发挥最关键的作用。    无论是战胜非典疫情,还是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无论是汶川、玉树抗震救灾,还是舟曲抢险救援,无论是飞赴利比亚大规模撤离我驻利人员,还是其他应急抢险行动,许许多多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场景,生动诠释了我军官兵视人民为亲人,同死神抢时间的忠诚勇敢。由此让我们更加坚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始终忠实践行服务人民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做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人民军队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英勇善战。一次次面对巨大艰险的挑战,一次次经受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军队和武警部队官兵一次次展现了“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不惧疲劳、连续作战,成为抢险救援的突击队和主力军。回顾近年军队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和平年代运用人数最多、参与兵种最广、行动要求最快的大出征、大抢险、大救援。从增援小汤山组建专门医院迎战sARs瘟神,到传染病专家姜素椿主动在自己身上注射非典康复者的血清,寻找战胜病魔的制胜法宝;从武警吉安支队政委李三生鏖战冰雪5昼夜坚持不下火线为亡父奔丧,到二炮某工程技术总队电力抢修队千里驰援郴州提前恢复供电供水;从汶川震区首批15名空降勇士全部写好遗书,在茂县4999米高空成功实施伞降,到成都军区陆航团邱光华机组献身山谷;从14.6万救援大军经铁路、公路、空中立体扑向灾区,到160余名将军奋战抢险一线;从某红军师奋战烈火打通宝成线109隧道,到爆破唐家山堰塞湖;从吴勇沉着指挥玉树军民奋起自救,到空军航空兵首次实现高原夜航;从舟曲人武部临危不惧,机智组织干部职工和群众安全转移,到组织大型工程机械昼夜作业会战疏通白龙江;从亚丁湾护航的徐州舰破浪穿越地中海,到空军航空兵伊尔一76机群鹏程万里飞抵利比亚接运遇险同胞;从建设多支国家专业救援队,到关键时刻发挥拳头作用,无不验证了正加速“三化”建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具有了快速反应能力、战略筹划能力、战略投送能力、敢打硬仗的攻坚能力、科学救援能力和团结奋斗的协作能力。    (作者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应急办公室主任,少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胡锦涛

后记

自2002年以来,中国遭遇了一系列重大的自然灾害,动荡的国际形势也给中国在海外的公民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每次遭遇自然灾害和国际局势动荡时,中国政府和军队都及时伸出温暖的大手,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今,我们仍然清晰地记起在非典、南方冻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军民联合抵御自然灾害时的令人感动的画面,清晰地记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等领导在灾区一线慰问、和军民一道抗灾时那劳累的身影,清晰地记得国家派出的军用飞机从利比亚撤回的中国公民与亲人团聚时那狂喜的情景……作为一个出版社,忆及此,我们总有一种冲动,要出版一本书,还原那惊心动魄又令人感动不已的历史瞬间,永远记录下党和政府、人民军队对于人民的深厚感情,记录下人民对于党和政府、人民军队的深挚感激。这就是我们出版这本《国家救援——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热情帮助。我们衷心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应急办公室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这本书很难又快又好地做出来。我们还要感谢吴恭让、宿聚生、弓艳、沙志亮等军旅作家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不计得失地辛苦写作,这本书也很难顺利出版。我们还要感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相关部门对本书选题的认可和实实在在的帮助,感谢中国出版集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鼓励与鞭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本书终于要出版了。我们既感到欣慰,也感到惶恐。欣慰的是,它即将呈现给广大读者;惶恐的是,不知道读者会怎样评价这本书。但我们有一点是问心无愧的:现代出版社这个团队尽力了。    编者

内容概要

李存葆,1946年生,山东五莲人,1964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新时期以来,发表文学作品二百余万字,曾十余次获全国、全军级文学大奖。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参加改编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获全国第五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另有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沂蒙九章》(与王光明合著)分获“中国潮”文学奖和全国报告文学奖。近几年致力于多种题材的散文创作,成绩斐然。有《大河遗梦》、《飘逝的绝唱》等散文集出版。《大河遗梦》获全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其小说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1989年美国嘉兰德出版公司出版的二十本世界文学丛书中,收有《高山下的花环》。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少将军衔。

书籍目录

序论 砥柱擎天彰显中华气概——写在《国家救援》出版之际
第一篇 送瘟神——抗击非典行动纪实
1.风起河源——SARS突袭
2.CDC在行动
3.前仆后继
4.总书记南下
5.登陆北京
6.生死时速
7.一诺千金
8.总理到一线
9.总书记的川南之行
10.相信北京
11.用生命担当
12.悲壮十日
13.小汤山志
第二篇 鲜花在冰雪中绽放——抗击雨雪冰冻灾害行动纪实
1.非常时刻,非常牵挂
2.打通南北大动脉
3.保路再战井冈
4.会战广州站
5.抢修电网
6.雪中送“碳”
7.夺取最后的胜利!
第三篇 “5·12”大集结——汶川抗震救灾行动纪实
1.举国共赴
2.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3.唐家山战歌
4.决战109隧道
5.生命之歌
6.什么爱,最伟大
7.废墟下,花朵并未凋谢
8.生死大营救
9.山尖上的悬停
10.不愧“沙家浜连”
11.生命之梯
12.2008万个军礼
13.唤醒生命
14.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
15.一名空降兵的坚守
16.志愿者:我们都是汶川人
17.“5·12”中国携手世界
第四篇 热血昆仑——玉树抗震救灾行动纪实
1.同人民在一起
2.子弟兵,上!
3.守护生命线
4.“蛇眼”的威力
5.灾区“格桑花”
6.特殊战斗——抢救寺庙文物
7.听我口令:1、2、3
8.没有双腿的警察
9.地震中迎接新生命
10.藏家女儿的热血
11.丈量生命的高度
12.志愿者之歌
第五篇 缚蛟龙——舟曲泥石流抢险行动纪实
1.半夜噩梦
2.令出中南海
3.军民奋起
4.温总理现场指挥
5.生命不屈
6.搜救幸存生命
7.红军传人
8.迎战死神
9.给逝者以尊严
10.挑战软基
11.决战决胜
第六篇 国家责任——利比亚撤离中方人员行动纪实
1.北非的战争阴云
2.班加西,风暴之眼
3.战争阴影,笼罩中国工地
4.中南海的号令
5.不惜一切代价
6.一个都不能落下
7.共产党员:坚守到最后
8.唱着国歌过境
9.中国军人在行动
10.真正的中国力量
11.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12.世界的回报
13.世界一齐喝彩
编后记

编辑推荐

《国家救援:一切为了人民》全景再现了我国最近10年间发生的重大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从容镇定、运筹帷幄,领导全国人民共赴时艰、力挽狂澜的光辉历程。

作者简介

《国家救援:一切为了人民》是一部以迎战SARS病毒、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撤离驻利比亚中方人员等大规模国家救援行动为背景创作的大型报告文学,由原解放军总参谋部应急办公室主任李海洋少将、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存葆少将担任主编。全书30余万字,使用现场图片100余张,描写救援过程点面结合,有波澜壮阔的救援行动全景,也有受灾受困群众坚强自救的真实故事;有决策层科学抉择的真实写照,也有救灾一线战士、群众和志愿者的英勇事迹。

图书封面


 国家救援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国家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我爱中国
  •     这是一部以迎战SARS病毒、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撤离驻利比亚中方人员等大规模国家救援行动为背景创作的大型报告文学。全书30余万字,使用现场图片100余张,描写救援过程点面结合,有波澜壮阔的救援行动全景,也有受灾受困群众坚强自救的真实故事;有决策层科学抉择的真实写照,也有救灾一线战士、群众和志愿者的英勇事迹。全景再现了我国最近10年间发生的重大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从容镇定、运筹帷幄,领导全国人民共赴时艰、力挽狂澜的光辉历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