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评的观念》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文化批评的观念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7100030359
作者:(美)沃林
页数:358页

第一章第一节笔记

这个书读了很久都没全懂,我痛恨叙述风格的论文,所以我非常想把这种风格搞定,希望以后叙述风格本身不会给我带来任何阅读上的障碍。本书的题目里面有个文化,不过即使忽略掉这个词,这本书也可以看懂的。导论里面讲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批判黑格尔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又说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和后现代主义的对质,后者和第一章暂时还没有产生关联。因此,可以对照作者的交代,来衡量这篇论文是否通过恰当的论述达到这一目的。第一节起笔是接上哈贝马斯的话头来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几位代表人的理论贡献进行重新评估。作者认为,哈贝马斯把理性和意义联系起来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作者和哈贝马斯的分歧在于,哈贝马斯认为法兰克福学派走的是一条意识哲学的路线,而丧失了主体间性的维度,而作者认为不是这样,因为法兰克福学派非常重视理论的社会基础。我们可以由此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著作之所以需要重读,也是因为哈贝马斯的角度赋予了他们相当大的重要性,因此这篇论文虽然是批评哈贝马斯,但是对哈贝马斯的态度是非常肯定的。从“意义”这一角度出发,作者重新考察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主义转向。在作者看来,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是一种批判理论,是理论对理论自身进行反思和批判。理论之所以需要这种批判,无疑是因为理性主义成为专制制度的祸根。法兰克福学派毕竟是以理性来对理性进行批判的,因此它和西方哲学传统既有联系,又希望对它进行改造。法兰克福学派试图改造的那个理性,就是韦伯说的工具理性。作者事实上指出两点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改造对象,其一是:“把理论还原为‘事实’的注册和分类过程的某种实证主义智性方法论”(p65),其二是作者引用马尔库塞所说的,一种已经实现的理性:“理性作为人类的合理组织而得到实现”(p68)这种理性事实上造成了专制主义和极权主义,所以应该成为批判的对象。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所要继承的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所继承的哲学传统一样,是“‘现实’与‘理性’的和解”(p68),因为“只有当它们的理想内容表现为内在的或具体的时候,人类的人性才可能从其现有的敌对状态下解脱出来。”(p70)梳理到这个位置,最让我纠结的内容出现了:在作者的论述中,法兰克福学派所要改造的对象和法兰克福学派所要继承的内容,根本没差别。如果说作者推崇备至的理性和现实的“和解”是一种理想境界,那工具理性就是这种理想境界的实现。实践和理论的脱节不是那个应该被批的焦点。作者说“对(哲学与世界之间的)和解的愿望来说,哲学与世界持续地存在着分歧。”是没有理由的。假如这个分歧是持续存在的,理性何必批判自身以“保持自主的广度”(p78)?现实和理性之间存在关系,这是不需要质疑的一个话题,所以讲“浮瓶传信”的四个小节,写出来就好像是在浪费笔墨一样。所以到了后来看见作者写道,马克思说“必须去实现哲学”以及霍克海默说“哲学把理性带入世界”的时候,我怀疑他是不是在忽悠我。既然理性与现实实际上没有脱节,那么遭到作者反对的究竟是什么呢?作者说:“唯心主义(黑格尔)只能抽象地引发那个和解。”(p68)我们可以看出,有一种和解是好的、具体的,有一种和解的坏的、抽象的。那么我们就要问,什么样的和解是好的和解?什么样的和解是坏的和解?“由于卢卡奇和早期批判理论都信奉各种实践哲学,他们的理论认为,‘理性的现实化过程’是一个合理的历史目标,那个过程将促理想与现实的同一或符合。它变成了实践的责任:把哲学的理想转变成人类实际生活的领域,从而促进在此之前一直对立的这两个观念之间的和解或同一。这种和解将造就某种情况……在那里,像马尔库塞指出的那样,哲学已丧失了其‘对象’。”(p70)丧失对象的哲学一直是为作者所反对的,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同一”不应该是“实践的责任”。同样,根据作者对马尔库塞正面意义上的引用:“在它的结构中,世界被看作依附于理性,依赖于理性,并统摄于理性。在这个形式中,哲学是唯心主义:它使存在屈服于思维。”(p71)我们也可以推断说,理想与现实的同一也不应该是理性的责任。在随后的几段中,还可以看到作者对哲学唯心主义带来的各种危害的陈述。既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意义的既不是理性,又不是现实,那么我们在这个荒芜的世界上究竟能信赖什么?答案是:作者也不知道。无论是马尔库塞的回答、霍克海默的回答、阿多诺的回答,还是哈贝马斯本人的回答,都是有缺陷的。作者只能说,哈贝马斯提供了一个值得追求的角度,路漫漫其修远。看来好像这个文章要结束了一样,其实还有两个部分没讲。我想作者写到这里,也一定有点没劲,因为第二部分有12页,第三部分只有8页,第四部分就只有5页了。其他的部分就好像是,霍克海默和哈贝马斯重复了一下这个问题,然后无能为力地给出了一个很容易批驳(至少作者没有花多少篇幅)的答案。我感觉受到了伤害似的,因为这篇文章我看了很久才看懂。总之,以后面对这种文章,我就应该期望每一部分的结构安排都差不多才对。所以阅读的时候才会有纠缠不清、说来说去的感觉,因为它实际上就是说来说去。如果它真的是像我指望的那样在层层递进,那得有多少东西用来写啊。也许我把人家说得太不好了,毕竟理查德·沃林写的本雅明还是非常清晰的解读版本。我实际上想说的是,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不同的理论家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这就算是他们的对话了,他们没有更进一步的对话关系。


 文化批评的观念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