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喧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对话的喧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301183564
作者:【美】刘康
页数:24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2.言谈是意识形态符号学的基本对象。巴赫金所创立的意识形态符号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主要论点有:第一,“一切意识形态都具有意义”,“意识形态过程是一个符号。没有符号,就没有意识形态”①。马克思通过商品的物的价值交换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巴赫金通过语言的意义的价值交换来考察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构成。第二,语言作为意识形态符号,具有不可忽略的物质现实性,而不仅仅是现实的反映和影子而已。语言的物质现实性是它的根本社会属性,指的是人类生存的世界充满着符号这一客观现实。第三,一切思想意识活动,首先必须是“符号对符号的回应”②,具有客观实在性与普遍社会性。这一观点从精神活动的符号实在性意义上驳斥了主观唯心论和私人性心理主义。第四,使用共同的语言符号的不同社会利益集团和阶级在交流与沟通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冲突和对立,“符号就变成了阶级斗争的战场”⑧。符号层面的阶级斗争由音调的交叉与冲突所呈现,是与经济、政治领域的阶级斗争不同的,它有其内在的规律。很显然,巴赫金反复强调的语言符号中凝聚的意识形态内涵、价值交换过程和阶级冲突现象,均是指具体、生动的语言交流实践,即对话、回应中的言谈,而不是普通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体系。

内容概要

  刘康,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杜克大学中国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传媒与大众媒体、全球化与文化研究、当代中国综合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美学等。英文专著有《中国现代文学与政治和意识形态》、《美学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学变迁》等。中文专著有《对话诗学:巴赫金文化理论》、《全球化/民族化》等。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引言 巴赫金对话论——转型期的文化理论 第一节 语言杂多:转型期的文化理论 第二节 哲学建构论与对话美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 第四节 巴赫金理论对当代文论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章 巴赫金传略 第一节 激流中的学术求索 第二节 列宁格勒小组的成熟与丰收 第三节 漫长的流放与沉思 第四节 回到莫斯科第二章 哲学建构论与对话美学 第一节 社会与思想背景 第二节 主体的哲学建构论 第三节 美学理论的建立——作者主角的对话第三章 对话性——文化理论的基石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主义批判 第二节 生活的话语和艺术的话语 第三节 形式主义文学理论批判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第四章 小说话语与语言杂多——一种文化转型的理论 第一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 第二节 语言杂多:从小说到文化的理论思索 第三节 “小说化”——戏拟、时空型、语言形象第五章 大众文化的狂欢节 第一节 狂欢节与狂欢化 第二节 狂欢节与文化转型 第三节 狂欢节与大众文化 ?四节 狂欢节的语言革命 第五节 狂欢节与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结语理论与批评的未完成的对话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本比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和阐释巴赫金的文艺和美学思想的书。作者首先系统阐述了巴赫金的文化理论“对话论”在当代的重大影响,然后,作者分析了巴赫金的生平与思想形成的背景和过程,以及他的哲学建构行为。其中,“对话论”、“复调小说”和“文化狂欢”是作者分析的重点。作者在从以上角度深入分析巴赫金的同时,也考察了中国文化界对于巴赫金的接受过程,以及对于巴赫金理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解读。

图书封面


 对话的喧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成書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做為一個似乎熱愛馬克思哲學,對後現代主義流派不感冒的作者,言談中不免有所偏頗。把巴赫金捧地很高,又喜歡動用一些頗具感情色彩的詞彙、喜歡帶入國情和以中釋洋、翻譯也不加註原文(時而註俄語,時而註英語,時而不註,但即使俄文也有對應的英文),讀起來有些不太專業的感覺。因為一時沒找到其它的關於巴赫金理論的綜述,就只好看這一本了。不過,把這些地方都略過去,不用太關注作者的點評,還是可以對巴赫金有大概了解的。與康德、黑格爾比較,巴赫金強調主體的生成性(becoming)和未完成性,主體是在自我和他者的對話中建構的。因為主體的視域剩餘(無法看到自身全部),因此彼此有外在性,只有在雙方的共同作用中得到超在性的自我。由此,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時,提出了複調理論,以雙生語為表現手段,即作者與主角不是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而是互為主體的平等關係,唯此才能確保主體的獨立性、未完成性和不確定性。但作者沒有陷入海德格爾等的悲觀,強調死與畏懼,而是對這種不確定性的建構頗為樂觀,并在分析拉伯雷的作品時,提出了狂歡節理論,認為這是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來源,肯定了柏拉圖主義否定的肉體。他還通過分析古希臘羅馬史詩,到文藝復興以來的小說提出從史詩語言到小說語言。前者是權威的、絕對的、一元的,後者是“語言多雜”的。但比較無趣的是他加入了歷史維度,認為當時歐洲的精神消弱是資本主義衰敗的跡象。關於語言的分析,另外還有三點:提出言談是一種邊際現象,有已說的和未說的,意義在說著、聽者和話題三方互動中產生。提出小說語言不是對現實的再現或模仿,而是對語言的再現和模仿。(我覺得這點似乎就歐洲小說更有建設性,而中國小說似乎早已如此。)批判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其實是建立在語言之上的。劉康認為由於加入了歷史維度,使得這種分析更加深刻。我卻難以認同。他的“語言學轉向”,更像是轉向社會關係的意味。巴赫金還區分了不同的時空類型:冒險時空(時間空間可以技術性置換),傳記時空(宗教色彩或有廣場性,但都帶有決定論或目的論),和強調歷史生成性的時空。這個觀點頗有趣味,補充了我以前讀《想像的共同體》不太理解的地方。其中的冒險時空頗受大眾文化歡迎這一點,今天依然如此。整體來看,他似乎是兼備了馬克思(側重歷史社會性)與存在主義(側重個體生成性)、符號學(語言的象徵意味)的綜合性先驅。作品在20年代被淹沒,而在六七十年代的西方被再次發掘,也不足為奇了。因為他的有趣,還是給這本書三星吧。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不错的商品,很喜欢。
  •     本书主要是作者从文化转型期众声喧哗的角度,对于巴赫金理论的总结和归纳,可能是自己水平不够,作者归纳性似乎并不太强,最后从以狂欢重新解读中国文学文化史的章节,正如作者自己在后记所言,过于简单且牵强。总的来说,是一本普及巴赫金复调理论与狂欢化叙述的读物。
  •     好!值得一读。
  •     这本书虽是新出,却不是新版。1995年就出了的书,重新装扮一下,又出来了。这种出版策略值得怀疑,虽然书的内容还可圈可点。
  •     这本书对于文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是本难得的好书,受益匪浅。值得一买。
  •     世上既不存在最先的话,也不存在最后的话,对于对话的语境来说,不存在任何局限(它向无限的久远和无穷的未来延伸)。即使是过去的意义,即产生于过去的岁月中的对话的意义,也永远不会是固定的(完成了的,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的)。它们将不断地变化更新,在未来的对话过程中变易。在对话随后的发展之中的某一时刻,被忘却的意义将会被重新召唤,赋予新的形式和新的语境。世上不存在绝对的死亡;任何一个意义都将有重返家园的欢宴。大时代的问题。
  •     对话巴赫金理论的好书!
  •     巴赫金偏爱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他笔下那个灵魂煎熬、精神自由、充满着极端的痛苦和愉悦的神奇瑰丽的世界激动不已;在拉伯雷的世界中则发现了代表他乌托邦理想主义的狂欢节;巴赫金喜欢多元、反叛和自由精神,他的“对话论”、“复调小说”和“文化狂欢”则是本书考察的重点。
  •     相对于法兰克福学派那伙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无可救药的毁灭式打击,巴赫金给我这种在大众文化里“堕落”的人有了继续“堕落”的理由...但是那种民粹主义倾向、对肉体的强调,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     高考作文的,太高考作文的。
  •     别的书店没找到的书在这而找到了,送货很快,还不错。
  •     想起当年刘老师上课的情境,历历在目。
  •     本书较为详尽的解读了巴赫金的文艺思想理论,将重点放在了对话关系和狂欢化上面。在解读理论之时也将文本结合起来,文本选材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     研读巴赫金,这是个很好的入门导读吧。
  •     我读的其实是九五年出版的那个老版本,正在写跟巴赫金有关的论文,很有助益~
  •     文学理论小白读了觉得挺入心的,尽管有些句子就是对巴赫金原文的搬摘。
  •     巴赫金初级,一会儿就看完了。内含巴赫金小传、对话美学的思想背景及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等等、着重写了对话、狂欢和语言杂多(没错,就是那个众声喧哗,突然觉得这个语言杂多翻译好low)。
  •     语言流畅、易懂,是了解巴赫金对话小说、复调理论、狂欢化理论的入门书籍。
  •     还以为会是厚厚的一本,没想到还比较薄,希望能从本书学到一些东西。
  •     还没看,但是应该书好书
  •     不让别人知道这次收藏
  •     对于经典的阐释,有所帮助.
  •     内容很好,作者刘康的见解不错。是一本研究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好书.....强烈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