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版权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抛弃版权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513000864
作者:[荷] 约斯特•斯密尔斯,玛丽克•范•斯海恩德尔
页数:110页

章节摘录

  艺术作品的使用者饱受各类权益征收组织的侵扰,而且在数字化领域的征收难度与日俱增。有些人还对收入分配状况不满。以作品的播放或观看次数作为判定标准——这种取样方法几乎不可避免,显然更加有利于曝光率高的艺术家们。因此,不禁要问,难道不能让收人分配变得更加简单公平吗?  据2005年在法国见报的一篇报道揭露,董事会成员和经理的高薪现象过于普遍也让版权企业不得人心(Le Monde,9July2005)。但是,许多欧洲版权组织也确实将部分版权收益投向文化基金会,这些基金会有时作为国民文化生活的共同资助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版权制度在版权所有者的个人权利与特定社会的文化进步之间取得平衡。  这些基金会能否在世界贸易组织引领的新自由主义风暴中幸免于难尚不得而知,因为世贸组织框架禁止某国公民,也许还包括外国侨民,独掌公共(或半公共)基金会。这是基于国民待遇原则,该原则认为侨民应该拥有与本国公民同样的权利。因此,国民待遇不仅威胁着政府补贴行为,也威胁着版权组织旗下文化基金会的存在。如果这些制度对全世界敞开大门,国家将再也不能通过公共(或半公共)渠道对艺术作品的生产、推广和发行给予帮助和支持。  艺术品数字化和点对点交换服务的出现,成为摆在版权组织以及大型文化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迄今为止,它们尚不能得到完全解决。最初,它们要求处罚数以亿计的艺术作品非法使用者,这一要求至今未变。  ……

前言

  版权让创作者独享艺术作品的控制权,且其控制范围不断扩大。一般说来,版权的实际所有者不是作者本人,而是大型文化企业。它们不仅制作大量电影、乐曲、戏剧、书籍、连续剧、视觉艺术与设计作品,还把持着这些作品的市场发行和销售,左右着大众日常观看、阅读和收听的内容。  当然,数字化技术在未来可能会扭转当前市场垄断和投资过度的局面。但是,我们对此没有完全的把握。娱乐企业资本雄厚,触角伸向世界各地。文化是棵绝佳的摇钱树。现阶段,我们没理由相信,国际文化产业巨头将会轻而易举地放弃自身的市场支配地位,不论是在传统领域还是数字化领域。  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当一小撮企业集团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公共文化交流,民主将随之受到侵蚀。《世界人权宣言》所主张的言论自由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参与权,最终将变成少数企业主管和投资者的专利,迎合这些人的思维观念,服务于他们的经济需要。  我们绝不相信这是仅存的选择,搭建公平竞争平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我们眼中,版权成为一块绊脚石。

内容概要

约斯特·斯密尔斯(Joost Smiers),博士、教授,政治学家、荷兰乌德勒支艺术学院艺术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由他撰写的《重压之下的艺术:全球化时代推进文化多样性》一书已经被译成十种文字。他住在阿姆斯特丹。玛丽克·范·斯海恩德尔(Marieke Van Schijndel),文化学家、工商管理硕士。她住在荷兰乌德勒支,从事文化领域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反对版权的若干观点 知识产权 原创性和明星效应 收入真的是动力?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打击盗版或更重要的事情 创意产业,版权复辟? 充分的理由第二章 差强人意甚至更差的替代方案 大而不实 回归老体制 集体所有制 联合收费和集中征收 垄断独占VS知识共享第三章 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 从法律视角到经济视角 竞争法(反垄断法) 文化企业家 不给小偷留机会 文化多样性 战略性考虑第四章 异想天开? 迷你案例分析 书籍 音乐 电影 视觉艺术,摄影和工业设计第五章 结语 层出不穷的疑问 与其他类知识产权有可比性吗? 许许多多艺术家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抛弃版权文化产业的未来》内容简介:如果认识到版权理论既行不通又不合理,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人们立即会想到,版权保护了对卖座大片、畅销书和文化明星的投资,却扭曲了文化市场,将大量文化产品挤出人们的视野。同时,控制着版权的大型文化企业掌握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发行、推广和销售,从而垄断了文化市场。从民主和公平竞争的角度看,这种市场控制决不能容忍。
因此,我们需要推测一下抛弃版权并毫不犹豫地将大型文化企业拆大化小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样做,将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大量的艺术家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此举将复兴公共领域。

图书封面


 抛弃版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知识产权出版社出了一本叫《抛弃版权》的书,一如当年布尔迪厄通过电视屏幕批判电视一样,看似奇怪,实则无奈。和无数人造物一样,在其被创造出来后反而成为限制创造者自身的锁链,版权也是其中一个。对于版权,普遍认为它的存在能够保证其所有者,即文学、音乐、电影等文化品的创作者的经济利益,以确保其能够继续进行文化创作。根据作者引用的数据,美国的版权收益中90%都被大型的文化企业所占有,而作者本身所获的仅有10%,而且能够获得这10%人也只是众多的文化作者中极少部分。客观而言,在网络时代里,文化产品的共产主义已经基本实现了,基本上任何的音乐、电影、图书都可以被免费的找到,新浪爱问、虾米、电驴成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几面旗帜,加之中国从来也没有一个完善的版权制度和法律规约,即使习惯了版权的谷歌音乐盒,也推出了仅在大陆地区的提供免费下载的版本。在这样的媒介文化环境之下,很难想象重建一套版权制度。没有人愿意辛苦奋斗几十年而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觉。本质上而言,所谓版权其实是一种所有权,而这所有权背后最重要的其实是经济权力,即作者有权获得因自己的作品而产生的经济利益。而作为特殊的产品,文化产品本身还拥有另外一层重要的属性,即其文化属性。毋庸置疑,任何一位作者都希望有更多的人读到、看到和听到自己的作品。比如现在这篇文章,越多的读者会带给作者越多的无法衡量的成就感,现在自然想不到版权一说,但如果这篇文章能带来经济利益时,版权意识自然产生。李志在自己的官网上提供了他所以的音乐下载,同时提供了自己的账号供愿意付钱的下载者付款,大概算了一下,网上实时数字加起来连一张专辑的制作费用都不及。无数次听他在演出时说到因为制作费用而入不敷出,而不得不飞人式地各地演出。这似乎是现在无数的音乐人和作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看看韩寒写给李彦宏的公开信便可窥其一斑。版权没有问题,因为其本质是一种保护和尊重文化创作的制度,文化共享似乎也没有问题,因为其是一种基本的民主权利。问题在于在版权与文化共享之间存在着大问题,即文化共享在现实上导致了作者的权利受损,尤其在中国当下的文化环境之下,任何坚持反对盗版和免费下载的观点或人都会被网众嗤之以鼻。问题似乎僵持在了这里,如何寻找出一个良性的商业模式和系统循环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当下之急。从文化品的消费者下手似乎已经被实践证明无效,而制度和法律的建设在一个制度法律作为点缀的环境中也无甚意义。笔者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可以参照传统媒体的生存方式,即以商业力量的介入来承担起文化品创作的成本。电视、电台和报纸都是这样一种运作方式,即通过节目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同时把注意力作为商品出售给广告商,于是商业资本便成为媒体运营的主要资源。文化品类似于媒体节目,网络是其主要的媒介,而网络对注意力的吸引的重大力量也显而易见,于是商业力量便成为解决这一困境的唯一可依靠的外部力量。亚马逊的kindle推出了两个版本,广告版和非广告版,两者的差价由广告商来承担;apple store 和安卓应用很多是和企业联合,由企业提供资本创造,最终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李志在他的跨年演唱会上也为老罗英语提供了广告••••••很多行业已经有了类似的举措,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需要转变的,还有关于文化品消费的观念,文化品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曾经一切的实体都被零一代码所取代并极易获取,作品的首次消费主要在文化层面, 主要的效果是作者的名声,而二次消费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网络中无数的歌手和作者的成名之路便是这样的途径。就独立音乐而言,就像邵夷贝在歌里也唱道,在独立音乐新纪元里:“写歌是习惯,唱歌是人权,功利性越来越不明显,艺术的圣殿,不再是特权,因为它不赚钱,搞音乐是一种冒险,理想主义的春天。”在这样一个生态之下,传统的音乐文化与消费的观念自然需要转变的调整。抛弃版权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文化的创造成为一项受人尊重和向往的事情,让更多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愿意用心创造,而经济的保障应该成为第二考虑的因素。不以黄金为贵的时代,才是黄金时代。知识受到尊重的时代,便是知识的黄金时代。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作者的观点很具有前沿性,值得深思。对于这样的书可以看看
  •     bullshit
  •     既有看向内心的、又有向外张望的、还有实战需要的,非常满意
  •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生不妨一读。作为一本翻译的国外论文当然会有种种的语句矛盾的地方,初读的时候也会感觉很枯燥难懂。但是在静下心真正看进去后就会发现其实作者的思维还是很清楚的。一定要多看几遍才能领会!!关于书的内容,只能说作者想得比较乐观,在当前文化制度环境下,抛弃版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版权由于阻碍了民主和知识分享等公共领域,而成为需要"抛弃"之对象。但抛弃之后的策略,也成为各国的困扰。
  •     内容比较激进,不现实。但是作为一种批判声音,值得国内重视。
  •     作为外行表示看不懂——主要是一直在啰嗦地重复民主公众财富平均别的都没用就我最好——的书都不是好书,但是毕竟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
  •     翻译还可以,当作了解一种观点看看。比较偏激。
  •     仅是一篇檄文而已,未达深透。相比之下,费舍尔的替代性方案更显得老谋深算。译文挺顺畅,但偶见几句乱入,让人凌乱:“这都需要中央、省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56页)
  •     其实这书应该叫论文化产业的共产主义。
  •     很有创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权版权的大问题,并给出了解决之道。
  •     論述一些觀點(比如權利人靠版權取得的收入不多)時應該多些一手材料
  •     标题就不是原作者的意思,与文化产业关联不大,翻译严谨度一般,
  •     很有意思的想法,但最终过于理想化了。。看的第一本关于知产的书。。
  •     版权是未来产业的主题,小书,但是很好
  •     这本书和提倡版权的现代社会相反,谈的更多的是文化的垄断
  •     逻辑说实话一般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更像一本科普的而不像学术的书籍很薄很小不值这个价
  •     基本是我想说的。
  •     跟我国国情有差异啊〜〜
  •     “网民的狂欢”是一个极端,“抛弃版权”是另一个极端。极端虽然往往不是最优选择,但是,往往是开放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
  •     随便翻了翻,内容一般,人云亦云。
  •     老师课上提的书。读完觉得实在过于理想主义了,公平竞争的市场以及公民的自觉什么的太遥远啦,不过读到一些关于版权弊端的观点还是有益的,三星。
  •     骇人听闻
  •     课程作业,只有一百多页,有可能是翻译的原因,很像在看一篇看起来很累人的论文,对有的论点有认同感,但部分存疑。
  •     文化产业到底能否抛弃版权,也许可以讨论。但是,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     发货速度有点慢 包装仔细严实 没有污染破损 还开了发票
    书不错 内容嘛是自己需要的 不评价 呵呵 挺满意的 好评!
  •     抛弃版权:文化产业的未来
  •     “理想主义”到有些蠢了,“檄文”确实是个准确的评价
  •     书的立论还是很有针对性的,意图解决文化的资本垄断问题。可是解决方案呢?不成熟啊不成熟。。
  •     非常有创意的一本书,好好学习
  •     还没读,课题资料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