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品格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中国的品格

出版社:南海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44252591
作者:楼宇烈
页数:219页

章节摘录

  一、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主体性  现在的挑战是: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  首先讲什么叫文化?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文化就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和理论的结晶,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等,跟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密切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就是历史的载体。我们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朝代,而是指整个中国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有五千年。  所以,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的文化主体性失落了的话,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历史中断了,它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丧失了。因此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一点现在正受到巨大的挑战。  ……

内容概要

楼宇烈,1934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王弼集校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主编)、《中国哲学史》(主编)等。

书籍目录

再版赘言出版缘起第一篇  中国文化的百年沉浮中国文化何去何从中西之争文化也要全球化吗路在何方第二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人文思维第三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三玄、四书、五经五经要义三玄要义四书要义第四篇  儒家与中国文化  儒与儒家儒学的发展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何谓真儒者儒家教育之法第五篇  道家与中国文化道,可道,非常道道家的发展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六篇  佛教与中国文化起源:佛教的真实面貌冲突:“水土不服”的佛教教义磨合:发展中的中国佛教融合:中国文化的重要支脉第七篇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伦理的文化艺术的文化中国人的艺术与生活第八篇  中医与中国文化中医理论之源中医之道中医养生要诀

编辑推荐

  北京读书人俱乐部2007年春隆重推出,一次深入浅出的中国文化全景展现,唤醒大国崛起中的文化自觉,揭示我们血脉中传承千年的中国品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此于至善。  读者评论:  我们这一代人普遍都没有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时候又感觉确实需要懂点这方面的知识,楼先生的这个系列讲座深入浅出、全面细致,对我启发很大。我觉得对现代人而言,这本书可能是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的最好教材了。  在国外,很多外国朋友知道我是中国人后,想跟我交流他们对老子、孔子的看法,可我对这些几乎是一无所知,只好跟他们说抱歉。外国朋友对此感到无法理解,我也很难堪,但中国留学生不懂中国文化是一个普遍现象,我相信很多海外留学生都跟我有两样的经历。在网上听了楼先生的讲座后,我感觉心里面有底了,精神上也有根了,再跟外国人交流时,也更自信、更从容了、谢谢楼先生。  中国正在崛起,我们的GDP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可是我们不能只靠玩具和衬衫这些低端产品去跟别人竞争,在繁荣背后,我们更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根本和底蕴。楼先生的这本书适时而出,厚积薄发,为所有希望体会中国文化真谛的人提供了养料,功德无量。

作者简介

《中国的品格》内容简介: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竞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中国的品格》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后的又一力作。作者于2006年春进行了一次穿越中国中心地带的旅行,追溯了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的禅宗,其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并诉说了他多年来对禅的深深体悟。

图书封面


 中国的品格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国学的概念说了很长时间了,但什么是国学似乎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几乎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定义。我的想法,中国的品格这个名字并不适合这本书。品格指的是特质,书里面并没有详细说明中国的“圣人崇拜”与西方的“宗教崇拜”有什么区别,也没有说明中国与西方封建制度的区别,为什么没有产生一个像西方那样的很稳定的贵族统治阶层,诸如此类。叫中国的品格很容易让人抓不着头脑,因为这本书讲得也是国学,讲得国学的内容与特点。但书名的问题并不影响这本书的质量。只有真正的大家能把国学内涵讲得这样深入浅出。很多时候仅仅几句话就把国学的特点讲得很清楚,简简单单却又清楚明白。无论如何比那种飘飘悠悠,故作复杂的国学讲解强多了。书中开篇说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变化,以土耳其为例讲了继承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看待和吸收外来文化。我很同意楼老师的观点。主体还是以儒释道三家的角度,介绍三家的核心典籍与思想,演变与发展。书里面只说主干,没有讨论"儒家"与"儒教"之类有争议的问题。文章很清爽,毕竟是一部普及类的书。我自己最大的收获孔子、孟子、荀子三个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后来宋明理学的改进与改装。自己刚开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很需要一本这样的书来扫扫盲。我最赞成里面的关于儒家的观点,当前社会,需要抛弃儒家关于政治的设想与观点,应该回到创立它的初衷,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学说,或是教育的学说而存在。只有这样,它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在今天得到一个正确的发展。对道家的讲解也很清楚,老子与庄子的传承,道家与道教剪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对佛教的讲解比较少,我觉得还可以对教义再多说一点。书里只说了佛教的演变与中国佛教的特点。佛教是最世俗化的宗教(在中国),还可以说说世俗化的佛教教义。相信很多人会感兴趣,也能为破除迷信做做贡献。最后的中医真的很好啊,中医是最能体现中国思维特点的部分。 也许是个人爱好的原因,觉得易经的部分说的很简单。应该再讲讲易经的哲学体系是怎样的,它独一无二的编辑体例,它与五行学说、天文观念的关系,对中医、道教的影响,这些都不是小问题。还有,孔子之前的文化到底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法家、兵家在国学中的地位怎么摆。 希望还能看到《中国的品格续编》一类的书,内容再丰富一些,我一定会买。
  •     裳裳五月 2011-8-4 夜里,望着玻璃窗外起伏的星光点点,沉默了甚久。而后,看见自己的眼角,似乎也是泪光点点。有种莫名的忧伤。 思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显得非常的凌乱,无法理清,不是不知道要说点什么,而是想说的,实在太多了。 一个繁忙的七月。一个变动的七月。723事故让整个中国都沸腾起来,而此前一天,京珠高速上失去性命的41名乘客,却悄无声息的离去。自然不是说723事故无足轻重,只是生命面前,不是平等的吗?那41人,同样是鲜活的、牵系着一家大小的人,可是他们被烧得面目模糊,连名字都没有被记录下来。 而在很多网友的签名里,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话——人生是一列奔向死亡的列车。 是的,每个人都在前后不一的奔向死亡,只不过过程不同。有些人因此而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人日理万机,兢兢业业的奋斗事业,却忽略了陪同家人的时间;有的人努力活得更精彩,尽力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的人却生不如死,度日如年的煎熬……生命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不同的命运。唯有终点站是相同的,死神在那里静静的等待着,温柔的露出狰狞一笑。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那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这些天来,我的思绪一直有些慌乱,坚定的信仰,开始受到自己的质疑。一直是那么虔诚的信仰佛教,在飘忽不定的人生列车上,那是人生的一盏明灯。而在摇荡不定的今日,我开始问自己,我们的信仰,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偶然之时,看了《中国的品格》,似乎有了一个新的答案。 我生活在一个信仰早已崩塌的国家里。经济增长过快的结果,是导致人们的精神文化跟不上,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浮夸的状态。以物质决定成败,使得很多人的语气中都充满了与自己的钱包等值的声调。而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把社会的一切黑暗、腐烂、肮脏的事件,都迁怒于ZF的治国无方。真是如此吗? 在书中,作者楼宇烈老师,通过追溯历史根源,给予我们明晰的答案。其实人心,在这一百多年间,沧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原本闭关锁国的满清朝代,在一夜间,被炮火轰开了紫禁城的大门,大量外来的思想和文化,都猛然的涌入。习惯于四书五经、之乎者也的满清遗老遗少,在新思想的冲击中,开始变得措手不及。而紧接着,则是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满清后,建立的民国政府。此后,各类军阀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又迎来了抗日战争和国民战争……好不容易一统江山,却又遭遇文化大革命的洗牌,再来一个改革开放,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西方思想(说到底,就是美国思想)变得如此混乱不清,国人几乎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方向。于是,有的人提倡全盘西化,拼命要照搬国外的民主制度;有的提倡复古,连文字也要回复繁体字。有的人热情洋溢的歌功颂德,有的人则绝望的逃离国度。 人心、思想,这种无法就很难揣测,很难描述很难捕捉的东西,在一个聚集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国家里,更加的难以凝成一股线。我们不可能强求每个人都“统一思想”(那也是极度可怕的事),但作为一个热爱自己国家的公民,最希望的则是,自己的国家繁荣富强,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人们的素质有所提高,生活环境更加舒适自然。而所有的一切,最终依然会指向人心、思想的提高。 所以,在阅读这样一本书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如何才能理解这个纷乱的社会,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烦恼,怎样去理解整个国家的运作,怎样去做好自己,书中都给了一些理性的答案。而如何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品格,重新树立自己的信仰,作者也给予了一些参考。 作为中国社会中微小的一员,也许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那么,就先做好自己吧。
  •     《中国的品格》,虽然书名这么说,但我觉得还不够明确,因为品格来讲一般主要在人或者是民族等,国家的变化可能不会有品格这样延续性、稳定性这么强的概念。记得上大学时曾听到一个小道消息,说是德国总理访华当面请教中国领导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何为中国思想的内核”,据说领导人当时没有正面回答而在当天下午就请教了北京大学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哲学方面的专家,得到了一个字即“和”,这一结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然上述小道消息未必真实,但是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思想的内核不是外来的舶来品,尽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么多年也不可能成为中国思想的内核,要知道“内核”二字的分量。楼宇烈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和中国思想的研究,可以说对中国思想发展脉络有一个比较透彻的认识。在这里我想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即中国思想不必分所谓的传统和现代或当代思想,因为只要是中国的思想它不管是本源产生或是外来的舶来品都已经受到中国所谓传统思想的彻底改造已经充分的中国化了,因此他们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楼先生认为文化不能全球化,更认为中国文化要在中国思想的指导下走出自己的特色,这些观点都是一个民族能够长期昌盛而不衰的重要条件,民族的之所以成为民族关键在于其不同于其他族群的独特性,而这种特性就集中体现在文化和思想中。楼先生更近一步的认为中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就是“儒”、“释”、“道”三种思想流派的缩影,很多其他思想也都是从这三种思想衍生出来了的,可以说即使到了现当代这三种思想依然没有过时,不仅它们的具体结论没有过时,甚至可以说它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中去了,这一点确实是事实当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外国人生活在一起后就更能体现出来了。《中国的品格》通过对整个中国思想主体内核的梳理,写出的一个大纲似的文本这本书看起来很轻松,它不像很多研究中国思想的学术著作一样深奥、难以理解,这本书可能更适合大众看,去了解我们中国国家的思想内核究竟是什么。我个人看完这本书的感觉就是似乎重新梳理了自己脑海中的中国思想线路图,让我重新加深了对一些中国思想的具体结论的认识。中国社会关注的核心始终是人的问题,人之外来的因素都未曾跻身核心,相较之下西方始终在神学中无法彻底脱身,曾经试图摆脱却又在信仰上无能为力。在教育、人性、做人及追求理想方面“儒”、“释”、“道”都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然可能有人要质疑这些答案的逻辑性、理论性、准确性,但这些质疑就会在中国悠久不变的历史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整本书虽然不厚,但内容十分广博,不仅在具体的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不少的深邃论述,更在中国艺术和中医这两种世界为之赞叹并独树一帜的“中国货”方面阐述了楼先生自己的观点,可以说这两部分的论述属于“附加题”锦上添花。但是我不得不提的是我并不同意作者在书的初前部分论述的所谓西方的一些学说都是来源于中国思想,或者强调中国在早于西方多少年前便提出了这些思想,这些论述不论对错都不适宜去强调,毕竟中国思想是一个有容乃大的思想而不是一个自大的思想体系,中国思想是一种谦虚的思想,是一种不断更新血液、更新外表的肢体,是一个有希望的广博体系。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空谷幽兰
  •     老公喜欢的好书!
  •     内容概括,语言精练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此于至善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此于至善。
  •     不错。看着还好。。。
  •     客观不错 主观不喜
  •     再读一遍
  •     好书,分析深刻但又好懂。
  •     总结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核心精神。
  •     好多年前买书时九久读书人送过一本,读之生厌,没想到再版了。真不是什么有营养的书。
  •     极烂。居然几年之内连出三版,不知道骗了什么人。
  •     一般般吧
  •     读绪论的时候忽然明白了圣母病的来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