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毕摩文化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彝族毕摩文化研究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105054121
作者:孟慧英
页数:216页

章节摘录

  从语言方面的分析中我们得出这样的印象:苏尼属于萨满,他们依靠降神巫术从事职业活动;毕摩类于经师,以诵经为业,属于受尊敬的人,或曾经是等级高的人。  对于像苏尼、毕摩这样复杂的社会角色,仅依靠语言工具来分析,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更多的学者把目光转向现象方面的辨别。综观学者们的叙述,其中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借助对几乎相同现象的描述,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他们在认识上的差别,而这样的差别会将我们带到不同的思考方向。  李世康认为: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神职人员主要分作两类:一类彝语叫苏尼,又称“纳尼”、“梭斋”、“萨嫫”等,知识浅薄,不识彝文,社会地位较低,以施行巫术、跳神治病为目的,男女均可担任。此类当称巫师。另一类彝语叫“毕摩”,又称“溪婆”“西波”“朵西”“阿毕”“布摩”“腊摩”等,他们都是以祖传为主,多懂彝文,身兼司祭、占卜、医病等数职,知识丰富,是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此类当属“巫——祭司”集团,简称“巫祭”这种看法强调,苏尼、毕摩应归入两种不同的巫师种类,而毕摩高于巫师,但又未完全脱离与苏尼相似的巫术行当,因此权且称作“巫祭”。以这种等级区别的立场看待毕摩与苏尼差别,是比较普遍的观点。为了以示区别,人们总要寻找些词汇来说明毕摩与苏尼各自的特点。例如有人提出,彝族社会有两种神职人员:一种是以主持葬礼、祭祀、禳灾和占卜为事的,并懂得当地历史、地理、艺术、伦理、天文、历法、气象和医药等方面的知识,大多认识彝文,社会地位较高。一种是仅以祈神驱鬼治病为事的,不识彝文,社会地位低。为区别起见,我们称前一种为巫师(或高级巫师),称后一种为亚巫师(或低级巫师)。  苏尼产生的神秘方式显然不同于毕摩,因此不同的产生方式和受业途径作为区分苏尼和毕摩的基础条件,被许多学者所重视。巴且日火提出:彝族谚语说,“不疯不成苏尼”,其文化的产生条件就缺乏权威和严肃性。在仪式表现上,苏尼没有经书,不识彝文,缺乏复杂系统的仪式程序。苏尼只念诵简单的咒语,辅以击鼓舞蹈等巫术手段,从而成为宗教职员中的低层。毕摩文化虽然还保留有一些原始宗教形式,但是巫术内容已成为不重要的部分。毕摩文化有明确的宗教旨意,复杂而系统的仪式程序,浩繁而深奥的文字经典。在文化传承上,它也由世代相袭或师徒传授,像其他一些人为宗教一样,经历代毕摩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而日臻成熟,日臻系统化毕摩与巫师有着质的区别。  ……

内容概要

孟慧英,1953年生于沈阳,汉族,哲学博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著作:《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尘封的偶像——萨满教观念研究》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萨满文化英雄——伊玛堪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满族萨满文本研究》(合作)台湾五南图书公司1998年版;《活态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另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英文译著2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彝族毕摩、苏尼的现状  第一节 毕摩、苏尼的当代生活  第二节 毕摩、苏尼之辨  第三节 毕摩、苏尼分化的缘由第二章 彝族历史上的毕摩与苏尼  第一节 苏尼  第二节 鬼主  第三节 经师  第四节 毕摩  第三章 神秘的鬼神世界  第一节 魂问题和灵魂象征  第二节 鬼神的世界  第三节 死亡价值上的伦理精神第四章 毕摩、苏尼的仪式活动  第一节 仪式活动分类  第二节 毕摩、苏尼的仪式技术  第三节 仪式程式与仪式结构附录

作者简介

彝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里的重要成员,她人口众多——据1990年统计,我国境內有660万人口,国外有十余万人;分布广——主要居住于我国的滇川黔桂四省,境外的彝族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历史悠久——无论目前学术界争论的南方土著说还是北方氐羌说,都认为它有几千年历史足迹。中国历代古籍中,记录了大量的有关彝族及其祖先的事迹;而13世纪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较早地把中国西南部这个古老又神秘的民族介绍给全世界。19世纪下丰叶一批法国人、荚国人、英国人先后到彝族地区游历,在他们漫长的旅途中,彝族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语言文字,风土人情被写进他们的游记和历史著作。这是彝族第一次被广泛地推向世界,进入国际学术视野,成为国际学术界难得的文化人类学个案。20世纪以来,外国学者对彝族的考察有增无减,其工作更细致,研究也更深入,学术成果蔚然可观。到了2O世纪末,彝学成了一门重要的学问, 国际彝学专家济济一堂,先后在美国、德国、中国召开了三次国际彝学研讨会。这种大规模的学术活动无疑提高了彝学研究的水平,进一步地扩大了彝族的影响,广泛吸引了国际学术目光,为彝学创造了优越的发展条件。
我国学者对彝族的民族学专门考察,始于20世纪上半叶,参与考察的人员中有一批我国著名的民族学、人类学专家,如马长寿、林耀华、江应樑、马学良等。他们考察的范围涉及了民族学的各个领域,彝族的社会制度、历史状况、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经济生活、政治结构、宗教信仰、民族关系等,都得到广泛关注,其中一些著作堪称学术范例,至今还是后来者的研究必备之书。解放以后,在全国开展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对彝族的调查更为全面,彝族內部复杂的支系关系第一次被认真对待,彝族支系分布、彝族历史、彝族社会形态成为学术界关心的特别目标。粉碎“四人帮”之后,彝学研究突破漫长的沉寂,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对彝族历史方面的研究尤为踊跃,一批历史文化著作问世。这些研究使这个历史面貌模糊不清的民族,越来越展示出其清楚而古老的足迹和灿烂悠久的文化。20世纪8o年代以来,一大批彝族学者崛起,他们以高涨的热情,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投入到了新彝学的建设之中。这支生机勃勃的队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以调查研究为主要特色的作品成批问世。它们的耀眼光芒不但吸引了国内大批学者,激起一波又一波学术热潮; 同时也抓住了国外学者的目光,学术界为彝学的发展而欣喜异常。
在民族学中,对于原始宗教的研究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彝族的由其经师(毕摩)和巫师(苏尼)为代表的信仰现象,作为人类宗教信仰的一种特殊形态,始终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彝族信仰文化一直是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在百余年的调查研过程中,有一批著作为这个领域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如,列入“七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的《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彝族卷)的出版,为彝族宗教与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彝族宗教研究的资料集和研究成果中,有些著作较有影响,能够为新的探讨提供向导。
本书是一部关于彝族传统精神文化的专门研究著作。作者曾经到彝族聚居区进行过深入的民族考察,阅读了彝族这个领域主要的研究著作,并针对这些材料和研究基础,进行了较新的阐述和较系统的研究。

图书封面


 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关注民族文化,希望当当网多上一些彝族文化丛书,谢谢
  •     还没读,外观不错
  •     但研究还是不够深入
  •     研究用!!!!!!!!!
  •     对于民族文化的东西一直很感兴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