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1
ISBN:9787500481744
作者:[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页数:471页

章节摘录

  只有到了前海滩上,山坡脚下,才可以发现这一地区村落之所在,村落的房屋都掩藏在树丛之中,一小块一小块的茅草屋顶到处都有,它们的金黄色或深紫色从树叶的深绿中透过来。在风平浪静的季节里,几只独木舟在离岸不算太远的水域捕鱼。如果访客运气够好,正碰上节日、贸易远航或者任何其他的大型部落聚会,就会看到许多精美的航海独木舟正驶向村落,海螺的声音正在婉转悠扬地吹奏着。  为了访问这些土著人中一个典型的、大规模的居住区,比方说南海岸靠近法夫湾的村庄,是萨里巴岛或罗杰阿岛上的村庄,最好是在一个有遮蔽的大海湾登陆,或者是在一个山地岛之山脚下的广阔海滩上登陆。我们走进了一片清洁高耸的树丛中,里面遍布着棕榈、面包树、芒果树和其他果树,时常可以看到带沙质的土,杂草已被除尽因而显得很干净,那里种植着一丛丛观赏性的灌木丛,如开红花的木槿、变叶木或者芳香扑鼻的灌木。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村庄。莫图人在礁湖中央建立起来的栏杆屋,阿罗马人、迈卢人聚集区整齐的街道,特罗布里恩海滩上那些不规则而拥挤的小屋,这些建筑都很有魅力,但所有这些都不能跟南马西姆人村庄的风景如画或仪态万千相媲美。当我们在一个炎热的日子走进果树和棕榈树的浓荫里,发现自己正处在经过精心设计、装饰的房屋群之中,房屋到处都有,不规则地矗立在碧绿之内,被由贝壳、鲜花装饰成的小花园环绕着,村中小道边缘镶嵌着鹅卵石,环形蹲坐处由石头铺就,尽管只是短暂印象,那原始、欢快的野蛮人生活的憧憬似乎瞬间就实现了。舟身巨大的独木船被拉到海滩上,覆盖着棕榈叶子,到处都是晾晒着的渔网,铺散在特制的座架上,屋前的平台上坐着成群的男男女女,正忙着做一些家务,他们抽着烟、聊着天。  沿着绵延几里地的小道步行,每隔几百码,我们就会来到几家屋舍组成的另一个小村落。屋舍中有一些明显很新,是刚刚经过修饰的,另一些则废弃了,一大堆破旧的家具摊在地上,显示着村中某位老者离世而导致这座屋舍被抛弃了。每当夜晚降临,生活变得格外活跃,点燃火把,或煮或吃,土著人就忙碌起来了。在舞季,时当薄暮,成群的男男女女聚会在一起,唱歌跳舞,鼓被拍打得砰砰响。

前言

  我尊敬的朋友马林诺夫斯基博士请我给他的书写一篇序言,我欣然答应了他的要求,不过我很难想象我的什么话能够为本书增光添彩,因为在本卷书中,他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人类学研究报告。我的评论就是按照本报告的样子,部分围绕作者的方法,部分围绕他书中的材料而展开的。  关于方法,马林诺夫斯基博士所做的工作,在我看来,是在最好的条件下,运用一种经过仔细估计而可能取得最佳成效的方式完成的。对于他所要着手进行的作业而言,无论理论训练还是实践经验方面,他都是做好了充足准备的。在理论训练方面,他有关于澳大利亚原居民家族的博学深思的论文为证明;①在实践经验方面,他提供的有关新几内亚迈卢土著人报告的证据并无丝毫令人不满意之处,这是以他在迈卢人中间六个月的居住为基础的。②新几内亚东部的特罗布里恩群岛,是他的注意力转向的下一个目标,在这里,马林诺夫斯基博士像一个土著人一样与土著人生活在一起有很多个月,每天观察他们的工作与玩耍,用他们的口语与之交谈,而其所有的信息都得自最可靠的来源——个人亲自观察,还有土著人用他们的语言向他直接做的、而非经口译者插手完成的综述。通过这种方式,他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其内容涉及特罗布里恩岛上居民的社会、宗教、经济或者手工业生活等方面。这些内容,他希望并打算今后全部发表出来;其间,在这本书中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关于特罗布里恩社会有趣而奇特的面貌的初步研究,亦即岛上居民在他们自己中间及其毗邻岛屿居民之间保留下来的那种非同寻常的交换体系,该交换体系只有部分是经济或商贸性质的。

内容概要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1884~1942),出生于波兰,在英国成为著名人类学家。他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倡导以功能论的思想和方法论从事文化的研究。其建构以客观民族志记载田野调查研究成果的方式,并开创最早的社会人类学课程,故有人称他为“民族志之父”。

书籍目录

序言
作者导言
致谢
导论本次调查的主题、方法和范围
1.南海的航海及贸易·库拉2.民族志学研究方法3.开始田野工作·一些令人困惑的困难·成功的三个条件4.在土著人的帐篷里·与土著人“取得联系”的技巧5.主动积极的研究方法·野蛮人文化中的秩序与协调性·这一真理方法论上的因果推论关系6.对部落建构及文化构造的原理进行明确叙述·根据具体资料统计累积进行推理的方法·概要表格的使用方法7.呈现与土著生活的近距离接触·土著人的行为类型·系统整理印象的方法·详细、连续的记录方法·个人亲身参与土著生活的重要性8.记录土著人思想、情感的古板方式·基里维纳口碑文本集成9.论点摘要·土著人眼中的世界

第一章 库拉地区的风土与居民
1.东新几内亚的种族分布·塞里格曼的分类法·库拉土著2.库拉区的亚划分3.新几内亚东部的景观·南马西姆族的村庄·南马西姆族的风俗及社会制度4.当特尔卡斯托列岛·多布各部落·多布地区的各种神话传说·多布的风俗及制度·萨如沃纳海滩的一个景象5.北航·安菲列特群岛·野蛮人的垄断者

第二章 特罗布里恩群岛的土著们
1.到达珊瑚礁群岛·对土著人的第一印象·一些有意义的表层现象及其深层含义2.妇女的地位·她们婚姻前后的生活及行为3.对村庄的进一步探索·全境漫步·园圃及园艺4.土著人的工作能力·他们的工作动机与诱因·巫术与工作-离开主题谈一谈原始经济学5.酋长制度:权力出自财富-富人统治的共同体·特罗布里恩群岛各区及其政治划分名录6.图腾制度、氏族之间的团结以及血族关系之间的结合7.死者的魂灵·巫术的极端重要性黑巫术·到处巡游的巫师及飞行女巫·从南方来的不速之客及传染病8.特罗布里恩人的东邻居·库拉其他区域

第三章 库拉的本质
1.关于库拉的简明定义2.库拉的经济特点3.物品的交换·伐伊古阿的概念4.库拉的主要规则及方面:社会学方面(伙伴制度)·库拉移动的方向·库拉所有权的本质·这些规则的区分和整合效果5.交换行为·交换规则·厘清对土著人贪婪或者“共产倾向”的误解·交换的具体纲要·诱礼6.库拉的相关活动及其次要方面的问题:独木舟的建造·副贸易——它们和库拉的真实联系·与库拉相关的典礼、神话、巫术·丧葬禁忌与食物分配及其与库拉的关系

第四章 独木舟及其航行
1.独木舟对土著人的价值及重要性·独木舟的外表·对独木舟的印象及使用者或拥有者对它的感情·土著人围绕独木舟产生的浪漫情调2.结合其功能,对独木舟结构的分析·特罗布里恩群岛的三种类型的独木舟3-5.大型独木舟(马萨瓦)的社会学问题3(A)独木舟建造时的劳动力社会组织问题·功能的区分·工作中的巫术规则4(B)独木舟拥有权的社会学问题·“图利”关系·图利瓦加——独木舟的主人或拥有者·图利瓦加的思想基本特权及职责5(C)独木舟人员配置和航行时职责的社会学分工·特罗布里恩船只总数的统计

第五章 瓦加的礼仪性建造
1.作为库拉程序一部分的独木舟的建造·巫术及神话·建造独木舟的准备阶段及礼仪阶段2.第一阶段:驱逐树精“图克鬼”·原木的运输·挖凿原木及其相关巫术3.第二阶段:库拉巫术的正式开启仪式·土著人对构造问题的把握能力·“瓦尤勾”蔓藤·对蔓藤念咒·填嵌·三个驱魔仪式4.对于建造独木舟两个阶段及伴随巫术的一般性评价·独木舟的“布卢布瓦拉塔”(邪恶巫术)·船头饰板·多布人与穆鲁哇人海外航行用独木舟式样

第六章 独木舟的下水及礼仪性的访问——特罗布里恩的部落经济
1.下水的程序及巫术·试航(塔萨索里亚)·考路库巴海滩上的所见到的下水情形及有关“塔萨索里亚”的报告·欧洲影响下风俗日渐衰败的反思2.题外话:工作中的社会学问题:劳动力的组织·共同劳动的形式·为工作支付报酬3.礼仪性访问的习俗(卡比基多亚):在这些航程中所作的地方性贸易4-7.题外话:礼物、报酬及交换4.土著人对待财富的态度·对炫耀夸示的渴望·通过财富可以增强社会声誉·聚集食物的目的·“维拉马利亚”(祈求丰收的巫术)·薯蓣的处理·饮食心理学·制成物品的价值·心理上的分析5.交换的动机·作为满足虚荣心并展示权威的手段的赠礼·“经济独立人”或者“家户”之谬误·交换中没有收获6.交换礼物和实物交易·礼品、报酬、商业交易清单:(1)纯粹的赠礼(2)回报既不规范又不完全等值的偿付(3)服务的酬谢(4)回礼必须在价值上相等的赠礼(5)用物质性财富交换特权、头衔和非物质性财产(6)延期偿付的礼仪性实物交易(7)纯粹而简单的贸易7.与各种社会关系相对应的经济责任,以经济职责为特征的八种社会关系列表

第七章 一个库拉远航船队的启程
西纳科塔的场景·地方酋长·村庄内的轰动·航行船队的社会性区分·与独木舟准备及装载相关的巫术仪式·“苏路姆沃亚”仪式·巫术包裹(利拉伐)·独木舟船舱及格博博咒语·海滩上的告别

第八章 船队在穆哇的第一次停泊
1.“巫伐拉库”的定义(礼仪性的、竞争性的远航)2.穆哇的“萨加利”(礼仪性食物分配)3.航海巫术

第九章 在皮洛路海湾航行
1.景观·他乡异地的神话地理学2.航行:风、导航、独木舟航行技巧及其危险3.航行时的风俗及其禁忌·若干亚氏族的特权地位4.对潜伏在海底的可怕妖怪的信仰

第十章 船只失事的故事
1.飞行女巫、穆卢挎巫西或者约约伐:信仰的本质·约约伐(女巫)的启蒙及教育·围绕这一社会情境的神秘氛围·这类巫术实施的途径·真实案例2.海上及失事船只中的飞行女巫·其他危险的东西·“凯甲巫”巫术·其操作模式3.“凯甲巫”准备仪武的说明·提供的一些咒语4.船只失事与救援的故事5.救援之巨鱼的咒语·“头库卢布维多甲”的神话及咒语文本

第十一章 在安菲列特——库拉的社会学
1.到达古玛斯拉·库拉对话之案例·特罗布里恩人长时间在安菲列特诸岛做客逗留2.库拉的社会学:(1)参与库拉的社会学限制(2)伙伴关系(3)库拉伙伴关系的开始(4)库拉中妇女的参与情况3.安菲列特的土著们:他们的产业和贸易·陶器·黏土的进口·陶罐的制作技术·与周边地区的商业关系4.本地区移民之漂流及其文化影响

第十二章 在特瓦拉和萨纳罗亚——库拉的神话
1.在科亚塔布庇护下航行·荒蛮丛林中的食人生番·特罗布里恩有关食人生番的传说故事·古玛加布的历史及歌曲2.神话与现实:神话赋予风景的意义·神话与真实事件之间的分界线·巫术的魔力及神话的氛围-特罗布里恩神话的三个层面3~5.库拉神话3.库拉神话及其地理分布概观·穆尤哇(伍德拉克岛)的格拉乌故事·迪古门奴和古玛西拉的头科西库纳故事4.库达尤里的飞行独木舟神话·对此神话的注视及分析·独木舟和飞行女巫的关系·神话和卢库巴部落5.卡萨布维瑞塔的神话及古玛卡拉达科达的项链·这些故事的比对6.关于神话的社会学分析:库拉神话对土著人态度的影响·神话与风俗7.神话与复述事实之间的关系8.神话人物阿图阿伊内、阿图拉莫阿及其妹妹西纳特姆巴蒂耶乙的故事·代表他们的天然纪念碑及与之相关的宗教祭祀·其余带有神话性质的岩石

第十三章 在萨如沃纳海滩
l,在海滩暂泊·美容巫术·咒语举隅·塔乌亚(海螺壳)咒词2.在利亚的巫术启动仪式·该巫术的心理学分析3.寡啦(禁忌)及卡乌纳乙咒词

第十四章 在多布的库拉——交换的技巧
1.在多布的接待2.库拉的主要交易及附带的礼物与交换:库拉动力的若干一般性的反思·主要交易的规则·发加(初礼)和约蒂勒(答礼)·诱礼(博卡拉、快波卢、卡利布图、科柔统穆纳)·中间礼(巴锡)和终结礼(库杜)·库拉主交易中的其他物品的交换(多甲、萨马乌帕、贝库)·库拉的商业荣誉及道德问题3.在多布的库拉程序:讨好伙伴·括伊加帕尼巫术·辅助性的贸易·在多布地区闲逛的博约哇人

第十五章 回家的路程——卡洛玛贝壳的捕捞与制作
1.返航途中的访问·获得的若干物品2.在萨那罗亚礁湖及家乡水域内捕捞海菊蛤贝壳:它的一般特征及相关巫术·卡洛玛神话·有关潜水捕捞贝壳的技术、仪式和巫术的连续性报告3.海菊蛤贝壳制成贝片及项链的技术、经济学和社会学问题4.展示收获的坦纳瑞瑞·库拉返回家乡西纳科塔

第十六章 多布人回访西纳科塔
第十七章 巫术与库拉
第十八章 巫术词语的魔力
第十九章 内陆库拉
第二十章 基里维纳和基塔哇之间的远航
第二十一章 其余库拉分支及旁支
第二十二章 库拉的意义

作者简介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ISBN:9787500481744,作者:(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著,张云江 译

图书封面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咳咳,这本书是大一上文化人类学的课程推荐书目,当时是冲着作者去看的,但是真的只能挑写篇章看,很大一本,从头按顺序看实在是不下去啊...看到讲“库拉”(一种部落间的物品交换形式)的时候还是有点意思。但总的来说这本书介绍的西太平洋的一些民族部落的日常生活,对于我是枯燥了些,我还是更愿意看《鲁滨逊漂流记》。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这本书,但是文化人类学这门课倒是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窗口,让我看到的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这片土地的其他地方,有一些人过着和我们很不一样的生活。
  •     昨天晚上才将《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划入这周的读书计划中,这本书是我选的一门名为《社会学研究方法——定性研究》的阅读书目之一。这门课的第二部分重点是田野民族志,而这本书正被称为是人类学研究上的里程碑和田野民族志写作的范本。老师推荐读其中的几个章节,所以今天就搞定了。在西太平洋上有那个一个群岛,有那么一群人,仍旧不穿衣服,只穿草裙神马的遮羞,巫术具有至高的权威,比我们这些所谓的文明社会还要性开放和泛滥,仍然是母系社会,有着奇特的食物崇拜……当然,还有库拉。里面的描写和事实的叙述会吸引你不停的读下去,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不能设想到的奇异神秘国度,有着跟我们全然不同的一套东西,你都不知道是谁穿越了,是你,还是他们呢?在导论部分,作者就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原则等做了极为详细的阐述和说明。骨架+血肉+精神、区别科学与猎奇、整体性的研究观念等,还有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对于一个初步涉猎人类学的人来说,受益匪浅。就我读的那些章节中,介绍了很多的巫术,在有些时刻,我都恍惚 了,觉得自己是不是回到了哈利波特在的那个魔法世界。关于宗教与巫术的关系,哈哈,我会继续去寻找答案,相信会很让人惊艳。相交于这些土著人独特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库拉这种交换形式,给我震撼更大的是这些土著人对财富的态度,对某些东西的敬畏,对生活的态度观点。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用原始的经纪人等一些原始人的经济观点来描摹这些土著人。认为这些最原始的野蛮人不爱劳动,一切都以自己利益为中心,斤斤计较,是很理性的经济人。但作者科学的描写和事实揭穿 了那些漫画的虚假。正如作者在文章结尾说的,追求的目标是能用他们的视角来观察他们的世界和生活。不要先入为主的预设什么东西。这些可爱的土著人,他们没有对财富的贪婪,工作和劳动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正是目的本身。虽然他们不知道社会结构是什么意思,但却用传统和习俗的力量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他们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历史。记得有人曾将我们现在的苦难的根源归结为我们用人为的力量粗暴的破坏了上千年历史形成的自然而然的自然和社会秩序,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到过去,回归之前的那种自然秩序。如果这样,那西太平洋的他们算吗?如果不算,那又该是什么?我才刚刚打开人类学的大门,连进门都还不能算,带着一个目标,继续出发。寻找库拉~go with me~
  •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作为田野调查(field work)的真正奠基人方法论创立者,虽然并不是第一个亲自深入田野的社会科学学者,是以《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这本书的出版为标志的。虽然在他死后发表的他的“田野调查日记”,内容大概是他对田野调查对象的鄙夷和抱怨的一面,似乎显示了“巨匠的阴暗一面”,但是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人无完人的一面,不是说“瑕不掩瑜”而是说,人本来就是具有多面性的,不会因为他道德上的不完美和缺陷而影响他在真正有贡献邻域的成就。同样的例子比如天使与恶魔结合的乔布斯,人格被誉为极端苛刻狭隘的鲁迅,喜欢嫖妓的马丁路德金、陈独秀等。就像蔡康永说的 “鸡生蛋,鸡也拉屎,你最要紧是多吃鸡蛋,少理鸡屎,吸取营养,壮大自己。很多人放着蛋不吃,整天追究屎,难道你靠吃屎能变壮大?”“马林诺夫斯基(以下简称“马老师”)对于人类学的贡献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功能主义文化论,二是田野民族志的方法。” 理论贡献随着时代的变迁可能不再是热点,而田野调查方法的确立,却是不只是对于人类学,对于整个社会科学,甚至一般人思维方式的认知都具有巨大的价值。那么什么是“田野调查”?借用加州大学Robert M Emerson的归纳就是“In its most inclusive sense, field research is the study of people acting in the nature course of their daily lives. The fieldworker’s first commitment is to enter the ongoing worlds of other people to observe them firsthand.”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nature course,一个是firsthand,前者指明了观察和了解的前提一定是被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下的真实流露,后者强调了必须是一手的信息,不能道听途说或者通过阅读文献查阅别人资料的方式。在这里说说,马老师之前的社会学人类学者怎么工作,他们基本上是secondhand 的研究,从哪些商人、传教士、旅行者、作家的记录和描述中去了解偏远的殖民地土著,当时直到1920s年代在科学界还是普遍这样认为的“Comparing,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sources was considered scholarship; working in the field was merely collecting”,就是说马老师之前,学界的主流是放不下架子去干这些脏活累活的,认为不过是个收集材料的低端工作,类似于搬砖的。马老师第一次严肃而完整地告诉世人,field work是一种必须而有效的方法,人类学家必须却弄脏自己的双手,吃喝拉撒真正和土著人在一起。也真是因为这一点,马老师和同样强调田野调查但被称为“摇篮里的研究者”的Boas区别开来,从现代田野研究方法上马老师才是第一人。“Boas rarely lived in an Indian household or community unless circumstance required that he do so. He usually stayed in a hotel or some other public accommodation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from the village where he wanted to work.” 并且马老师强调必须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去调查,离开白人圈子。“Proper conditions for ethnographic work…consist mainly in cutting oneself off from the company of other white men, and remaining in as close contact with the natives as possible, which really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camping right in the villages.”此外,field work在方法论外,从学科价值观的角度,也真的放下了架子,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被调查者在一起,去理解这种文化的差异化,而不是带着一种”先进高等文明“的优越性去俯瞰“低等文明”,虽然这一点并非每个研究者都认同并能做到。边缘群体,少数族群往往在一个国家里是弱势群体,带着什么一种出发点去了解它们,是只是作为显微镜下的微生物,还是同为社会中彼此有差异的一员,这往往决定了你能否被接纳从而得到nature的观察机会。或者往大一点说,这和学术研究无关,是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范畴。一个在心底里不认同差异化多元化,种族主义偏见主导的研究者,不可能有客观的观察结论。书中马老师归纳出了field work的三条 foundation stones:“The principles of method can be grouped under three main headings: First of all, naturally, the student must possess real scientific aims, and know the values and criteria of modern ethnography. Secondly, he ought to put himself in good conditions of work, that is, in the main, to live without other white men, right among the natives. Finally, he has to apply a number of special methods of collecting, manipulating and fixing his evidence.”严谨的科学研究和普通只是具有良好的common sense 观察者的区别:“First in that a student will extend the completeness and minuteness of survey much further and in a pedantically systematic and methodical manner; Secondly, in that the scientifically trained mind, will push the inquiry along really relevant lines, and towards aim possessing real importance.”田野调查的终极目的“The goal is, briefly, to grasp 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 his relation to life, to realize his vision of his world.” The goal of ethnographic field-work must be approached through three avenues:1.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ribe, and the anatomy of its culture must be recorded in firm, clear outline. The method of concrete, statistical documentation is the means through which such an outline has to be given.2. Within this frame, the imponderabilia of actual life, and the type of behavior have to be filled in. They have to be collected through minute detailed observations , in the form of some sort of ethnographic diary, made possible by close contact with native life.3. A collection of ethnographic statements, characteristic narratives, typical utterances, items of folk-lore and magic formulate has to be given as a corpus inscriptionum, as documents of native mentality.最后在导言的末尾,马老师充满诗意与理想主义地抒情了一把:“Perhaps through realizing human nature in a shape very distant and foreign to us, we shall have some light shed on our own.”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该书关于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观点,并为其后来的著作奠定基础。马氏说:“只有这样一种民族志材料来源才具有无可怀疑的科学价值:直接观测到的结果、土著人的陈述和解释;作者以其常识与心理的洞察力为基础得出的理论。”换言之,一个民族志学者首先就要进入到自己的调查点,尽量与部落成员一起生活足够长的时间并保持良好的关系。进入田野工作,民族志者首要的职责便是勾画出部落的生活规则和规律,并给出他们文化的解剖图、描绘出他们社会的结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探讨这一社区内所有社会、文化、心理层面的整体情况,因为这些是交织在一起的。
  •     人类学读物中的经典之作!!!
  •     马林诺夫斯基的博学、耐心和终极关怀令人叹为观止。
  •     比起库拉圈,我更喜欢里面的巫术
  •     内容不必说,翻译不错(除部分地名)
  •     读了两章,费先生的导师——老外的行文看不懂啊
  •     无需多言,人类学、民族学的经典书目
  •     20世纪20年代新几内亚东部的一次奥德赛。文本叙述的科学性打破文明隔阂,同土著一起库拉远航变的身临其境。食人族较高的文化水平;库拉贸易涉及到繁多的巫术仪式;土著的母系社会与传统概念中的截然不同;书后地图描画库拉循环区域更得时不时地去翻,附录的照片因时代关系不是彩图甚为可惜,历经百年新几内亚是否还有"库拉"存在亦给阅读增加了几分遗憾。最后提一点,作者对同性关系似颇为嫉恶如仇,对其存在急于加以否定,给我留下了偏见的影子。
  •     这个译本一般般啊。。。
  •     先放想读里吧。
  •     虽然是划时代的作品,但直观感觉就是老马头也是墨水多得写不完着急啊! - -/// 我不懂,这和雨果写《巴黎圣母院》用了1/4的篇幅描写巴黎夜色是同一个梗吗╮(╯▽╰)╭
  •     与日记同步
  •     人类学入门读物。
  •     本书是一部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作者创造性地提出并运用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方法,对以特洛布里恩群岛为中心的库拉区域,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揭示出当地土著社会巫术、宗教、贸易、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当时对该民族最完备而科学的描述。这部书也奠定了人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在理论建构、田野工作方法、文本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成为后来追随者普遍奉行的具体操作规则的来源。
  •     初步接触的人类学著作
  •     大略翻了一下,只清楚了库拉圈到底是什么东西
  •     人类学的经典之作!喜欢人类学的不可错过!
  •     总以为在看《云图》的《尤因的太平洋日记》,把研究方法和调查目的隐去,替换成猎奇眼光,完全可以当作小说来读。这本人类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是费孝通的老师),说白了就是满足一切现代人的偷窥欲望。
  •     作者创造性地提出并运用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方法,对以特洛布里恩群岛为中心的库拉区域,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揭示出当地土著社会巫术、宗教、贸易、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当时对该民族最完备而科学的描述。
  •     改变人生四分之一成就达成= =。
  •     文化人类学方面的书,写得很不错。
  •     名字,地名完全记不住
  •     人类学。我只是单纯想说这本折磨了我快一年的书我终于读完了。。。。
  •     C912.4/82 我深深地相信,土著人种地快速消亡,在于我们漫无目得地干预了他们的快乐和正常活动。 ——chapter19
  •     这本书,是搞民族志的童鞋一定要值得一读的。
  •     非常喜欢,是人类学大师的经典著作!很好!
  •     再读有很多感受
  •     需要认真研读的经典民族志之一
  •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主要描述了一种特别的交换制度——库拉,它牵扯了一系列独特的风俗信仰、巫术神话、经济生活和技术知识,浸透了土著人的理想、荣誉和智慧,体现了人类学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面对如此丰富的素材,笔者只挑选了导论部分及其中一章进行精读,因为导论部分是对民族志科学范式应该如何达到的阐述,而从中选择叙述性的一章进行阅读是为了循蹈作者的民族志写法,众所周知,这是一部撰写精美的民族志文本。在此,笔者不想就本书关于库拉的内容详述,因为该书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导论中关于民族志科学范式的阐述,并且,我只截取我所体悟最深的作者所强调的若干规则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
      一般认为,民族志的科学范式是由马林诺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所奠定的,它体现了功能主义人类学或科学人类学对田野作业、理论或主题、民族志三要素的结合,包含这样一些基本规则:其一,选择特定的社区;其二,进行至少一年的现场调查;其三,能够使用当地语言;其四,先从本土的观点参与体验,但是最终要达成对对象的客观认识。
      马林诺斯基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的“导论”中总结自己的田野调查经验,确立了科学人类学的民族志的准则和方法。科学的民族志必须做到搜集资料的主体与理论研究的主体的合一。这两者在发生学上的分离或者分工,由马林诺斯基在自己身上第一个完美地达到合一。
      
      马氏写道,在以前的专家(如哈登那一辈)以“调查工作”为基础的某些成果中,我们看到了部落组织的一副精致的骨架,但它却缺少血肉;我们对其社会的框架了解很多,但在这框架内部,我们感受不到或想象不到人的生活的真实流动以及在节日、庆典中偶发事件的波澜。学者可以利用搜集来的文献或实物证据及土著人的陈述达到对于土著风俗的规则的条理化,然而我们发现,这种条理化与真实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如果所有的结论都仅仅建筑在被询问者陈述的基础上,或仅从客观文件中演绎而来,而不能用对真实行为的实际观察来加以补充,其缺陷是严重的。因此不难理解,那些长期居留在土著中的人士,例如有文化的商人和种植园主、医疗人员和官员、尤其是一部分对民族志卓有见识且不怀偏见的传教士的某些著作在鲜活性和生动性方面远远高出于大多数专家民族志的“纯科学性描述”。这些业余提供生动的民族志报告的人有一些亲眼观察的条件。马氏认为,人类学家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去土著村落里生活,用一套有效的科学规则把资料员和研究者的身份完美地合而为一。
      为达到这一目的,“民族志者不应当只是守株待兔,他还必须四面出击,把猎物逼进网中,或穷追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正是这一点把我们引向了更为积极地搜集民族志证据的方法。”(P6)
      
      对于我们这样接受社会学训练长达数年的研究生来说,如何正确处理理论假设与实际调查之间的关系,仍然时常困扰着我们。在此,马林诺斯基从民族志的角度给了我们一个令人豁然开朗的答案。他说,良好的理论训练以及对其最新成果的熟悉,与“先入为主的成见”不同。假如一个人出去考察,决定要证实某种假设,若是他不能在证据的压力下经常改变自己的观点并弃之如敝屣,不用说,他的工作将毫无价值。但是,他带到田野的问题越多,根据事实铸造理论和运用理论看待事实的习惯越强,他的装备就越精良。先入之见在任何学科中都是有害的,但预拟问题却是科学思考者的主要禀赋,这些问题是通过观察者的理论学习发现的。(P6)我们可以根据马氏在此处的观点,比较两个调查者,其中之一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另外一个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当这两人同时进入田野,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前者会从实践中更快地找到与理论的结合点,从而使理论与实践产生碰撞的火花。并且在田野作业过程中,“构思工作与实际观察之间的相互增益是极有价值的”(P10),具有优良理论素养的调查者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理论假设,更好地寻求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更不用说,其理论装备无疑会为其在最后的结论中显示出专业训练的力量。
      
      马氏认为,“民族志田野工作的首要理想,在于清晰而明确地勾画出一个社会的构造,并从纠缠不清的事物中把所有文化现象的法则和规律梳理出来。”(P8)这里说的是民族志本身的性质要求民族志者从事的绝不是猎奇的工作,而必须“把全面调查作为第一要着”,进行“严肃、冷静的研究,对那些平常、乏味、普通的事与那些令人惊诧和异乎寻常的事一视同仁”,同时,从整个部落文化“每一方面中取得的一致性、法则和秩序,也能够对之加以结合,成为一个清晰的整体”。他在最后一章又重复强调了这一观点:毕竟,孤立的事实,无论怎样新奇,对科学来说,都是没有价值的。真正的科学研究与猎奇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只重古怪、反常、独特,用以达到感官和收集异物癖好者的满足。科学则相反,它的目的是把事实置放在一个有机的整体内,把它置于那些解释生活现实的系统中去。
      田野作业的目标是“把握土著人的观点、他与生活的关系,搞清他对他的世界的看法”。(P18)成功地实现民族志目标的首要原则是完全生活在土著人当中而无需其他白人的介入。他自己当时的做法是把帐篷搭建在土著的村落之中,与白人保持距离,而与土著保持“亲密接触”。他说,居住在村落里,没有别的事务,只是追踪土著人的生活,你就能一遍又一遍地看到风俗、庆典和交易,你就能得到土著人实际地倚之为生的信仰的实例,你就能判别某一事件是普通常见的还是激奋异常与独一无二的,土著人参与此事时是敷衍塞责、无动于衷还是积极热情、自觉自愿的等等。真正生活在土著之中与偶尔钻进土著人群询问若干问题在效果上是全然不同的。
      
      在导论的最后,马林诺斯基总结了达到民族志田野工作目标的三条必由之路:其一,部落组织及其文化构成必须以翔实明确的大纲记录下来,这一大纲必须以具体的、统计性资料的方式提供;其二,这一框架应以实际生活的不可测度方面以及行为类型来充实,这方面资料必须通过精细的观察,以某种民族志日记的形式来收集,而这只有密切接触土著人的生活才有可能;其三,应当提供对民族志陈述、特殊叙事、典型说法、风俗项目和巫术程式的汇集,作为语言材料集成和土著人精神的资料。这三条民族志科学范式的法则必须成为我们做田野调查时随身携带的信条。
      马林诺斯基说,研究制度、习俗和信条,或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而不理会这些人赖以生存的情感和追求幸福的愿望,将失去我们在人的研究中可望获得的最大报偿。或许人的精神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向我们敞开,或许通过认识遥远而陌生的人性,我们会看清我们自己。在而且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会在情感上判断出,花费时间去理解这些土著人是值得的,理解他们的惯例和习俗是值得的,了解他们的库拉是值得的。
      掩卷而思马林诺斯基这番话,在我看来,这不仅让当今浮躁的世界认识从事对遥远时代及遥远地点的人们的研究的必要性,而且,也充分体现了马氏作为功能主义人类学奠基人的人文关怀。
  •     民族志,很有意思。马林诺夫斯基的就更棒了。
  •     马琳诺夫斯基大师的力作,对西太平洋土著的田野研究。
  •     库拉给我的感觉像一堆巴神没事干只好自己跟自己玩。。。
  •     我就。假装。我已经。完完整整地。读过。这本书。吧。
  •     人类学必读!
  •     马林诺夫斯基的经典之作
  •     非常有意思
  •     人类学的经典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这个版本不错,译文准确流畅。
  •     本书在人类学史上意义重大,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     对于旅游人类学来说,这既是一本田野调查的开山之作,也是一本田野调查的很好的指导用书。
  •     good story
  •     书很厚,质量很好,内容应该可以,适合学术研究!
  •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版本很好,特价的,内容全面,物有所值,,,
  •     如论你是人类学的还是社会学的,这本书,你不可以不看,这里还有很详细的田野调查的方法!
  •     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经典之作,不可错过
  •     功能学派的代表作
  •     人类学经典
  •     此书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代表作,愿意推荐给同学和朋友。
  •     很早以前就听闻这本书,只是一直无缘阅读,现在有优惠活动当然要买了。对人类学感兴趣的朋友是必读它的啊。强烈推荐。
  •     里程碑,背~背~背~
  •     只看了神话部分
  •     今年读的最厚的,字数最多的一本书,人类学、民俗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以巴布亚新几内亚土著人的“库拉”仪式的描述为中心,书写的一部民族志。
  •     没有系统地把这本书看过,理解起来太碎片了,需要重新看一遍
  •     马林诺夫斯基在这本开山之作中对人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人类学结构功能主义的经典著作,值得收藏;好书!
  •     太平洋是个研究人类发展的好地方。孤立,受大陆影响少,移民后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较易梳理和勾勒。灭亡的社会在《崩溃》里有后人的哀歌;有的社会到今天还外于这个“文明世界”。作者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的一些小岛长期实地体察,通过对社会/农业/航海/巫术/库拉的描述,展现了社会的另一种可能形态。
  •     译得很不错。Durkheim和Bourdieuian对我影响至深啊,解释什么都喜欢用这俩。
  •     蛤蛤读完了……作者抽离得太厉害了,回头读读那本配合食用的日记
  •     好久没有读长篇,好久没有这种兴奋与满足,好久没体验过一本书打开一个新世界。库拉、独木舟、巫术、航行、土著、食人……这些要素每拎一个出来都可以写出一段传奇,却是如此和谐地集合在马林诺斯基的麾下,共同缔造出不朽。
  •     祖师爷
  •     一本经典的人类学著作,当然也是社会学经典,也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学理念。
  •     马林诺夫斯基的经典作品,这次新版,装帧很好,所有从事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都应当好好读读,机不可失啊
  •     两周内读完并做课堂报告,啊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这么积极举手要求做展示,我真是居心叵测-。-!最近看的书为何都四五百页,我这龟速,只能废寝忘食了......
  •     田野调查的鼻祖大作
  •     人类学方面的重要著作,亦可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价格也好。
  •     这是作为人类学课本购买的,但作为一般读者也完全可以阅读。对于我们理解多元文化有直接的帮助。而且封面设计简洁大方,印刷精良。
  •     非常经典的著作。对于人类学研究者和学习者都是很好的
  •     社会结构功能论经典著作
  •     虽然说是人类学的著作,可是我感觉对我一个学经济的而言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     就像第一遍翻过只留下了“节日般欢快的永恒印象”,第二遍依然是没有逾越这种情感,反增添了点远山在迷雾中的阴影,把隐喻上升到了作者本身。仍很难忽视书中的euhemerism和书名中隐喻的呼应、充满想象和色彩(真的色彩!)的描述、还有前所未有地引入人类学家所带来的修辞力量。所以现在依然觉得这本书所谓的“重建”即是对“虚构”的必要性某种意义上的肯定,即使它从根本上就代表着建立一门科学的决心,但马主要还是用天才的个人能力(谦卑也是其中一种),通过从质和量上把民族志视角极大地拓宽使从“粗糙材料”到“权威结论”的跨越让人信服,而跟主人公一起成了英雄。迷人的是,即便那些情感是概化的,对它们的描述总归是具体的,暖调的,赞美的。毕竟是一种更好的文体啊,然后也是为了更好更好的。
  •     民族志经典之作,值得收藏
  •     大一的时候就已经从图书馆看了这本书,上人类学的课程老师总是强调要认真看看这本书。马林诺夫斯基,估计社科类的学生都听过其大名吧。我国的费孝通先生就是马林诺夫斯基先生的学生。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去对一个社群进行田野调查,遇到的很多文化、社会的事情,都是非常有趣的。
  •     | K613.8 /M16
  •     读完的第一本民族志,说实话读得很艰难,16天才看完。读到最后非常感动,马林诺夫斯基写道:“我们的最终目标在于使我们的世界观更为丰富深刻,在于了解我们的本性,并使之在智力上、艺术上更加完美。而如果我们不能脱离人生而具有的狭隘习俗、信仰和偏见的限制,也就无法达到认识我们自己的苏格拉底式的智慧了。”看完后还去谷歌地图上搜街景,没有搜到,不知道现在特罗布里恩群岛怎么样了,库拉又怎么样了?
  •     人类学,民族学学生必读书目之一
  •     马林诺夫斯基的代表作,不错!
  •     如在天外
  •     书很好,名著,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必读书~
  •     功能主义经典
  •     不错的人类学民族志,给人类学开辟新的天地!
  •     这套丛书很是好,这本也是人类学研究的入门必读
  •     随便翻翻,就被精彩的内容所吸引,人类学、社会学必读
  •     马林诺夫斯基这本,既是一本不朽的民族志,也是开创了田野调查的先例。
    不得不看
  •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的经典作品。
  •     洗脑能力一流的民族志……
  •     人类学的航海者,经典!
  •     两类贝制饰品沿着特定的方向被循环地交换。土著人的这个风俗看似简单,实则引出了一些足以颠覆我们对“人性”之根本预设的问题。人类学就是高级!
  •     假装读完了
  •     保佑我成功写掉民族志的作业,15Seiten要屎了。。。
  •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     在翻译上,除了文中地名和地图地名有些不一致外,还挺好读的。
  •     久闻B.Malinowski大名,买来代表作读读
  •     不读不行呀~
  •     人类学中一本值得一读的田野民族志书。
  •     走出我们的小圈子,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人在过着不同的生活,这些不同才构成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这本书揭示了文化人类学的内在精神
  •     本科时
  •     这是人类学名著,内容充实,书的质量好!
  •     很早之前,王小波说应该看看《江村经济》、《定县调查》以及马林诺夫斯基的这本书,现在终于找到了。
  •     民族志都是略难读的
  •     算了,仍然只读到一半,没有时间了。
  •     和土著人玩了一天呼啦圈。
  •     人类学是某个村庄,某个族群,在陆地,也在海上;我们探索往哪儿去,也在寻找一路走来的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