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上下)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222055537
作者:瞿明安
页数:1043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学以致用: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新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重新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蛰伏已久的学科重新焕发了生机。20年的摧残和磨难,使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为了尽早赶上西方人类学发展水平,在世界学术舞台上为我国人类学、民族学争得一席之位,中国的民族学、人类学界开始加紧补课,并学以致用,把人类学真正运用于实际,作用于中国社会文化的良性发展。一、文化人类学学科重建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重新确认了科学技术和科学工作者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有的地位。随后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以往被视为"资产阶级伪科学"的民族学与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确认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学科。至此,沉寂20年的中国人类学终于迎来学术发展的春天,开始了学科的重建和恢复。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名称开始恢复,并成为民族学和社会学分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各类学会和研究机构纷纷复建和成立。197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了"全国民族研究工作规划会议"。会议讨论了全国民族研究工作计划,并成立了群众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民族研究学会。一些民族学家被选定担任了中国民族研究学会的领导人和理事。在会议期间还建立了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1980年召开了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选举了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会,制定了简章和宗旨。1981年5月,中国人类学学会正式成立,随后一些地方性的民族学研究团体也纷纷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大部分边疆省份的社会科学院系统都先后建立了民族或民族学研究所,或专门从事以当地少数民族调查研究为主的研究机构。学会和机构汇集了全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加强了学术交流,为学科新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时逢此机,高校内的学科培养机构也陆续开始复建和新建。

前言

人类学(anthrG,pology)是对人类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它有英美等国的广义概念和德奥等国的狭义概念之分;民族学(ethnology)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文化。大致而言,德奥等国的民族学即相当于美国人类学中的文化人类学。不过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学派之中,对于民族学的理解和认识却不尽相同。我国的人类学、民族学是舶来的学科,其状况类似日本,虽然学界同时使用着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两个名称,然而两者之间其实并无实质性的区别。本丛书名为“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即沿袭我国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长期并用的惯例。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文化或人类行为的学问。具有文化和学习文化的能力,是人类与其它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文化作为人类的基本属性,使得文化的学习成为人类终生不可缺少的功课,正因为如此,文化的研究便不可或缺。人类学在发达国家之所以为社会民众普遍熟悉和重视,并始终被作为大学基础教育的学科,原因即在于此。然而,当前该学科所显现的稳步趋热的现象,却另有缘由。在当代社会,崇尚工业与信息、物质和技术,文化往往被忽视和被边缘化,然而许多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的重大的危机、纷争和问题,根源却非工业信息和物质技术,而在于文化。例如现在有的国家因捕鲸而遭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而当事国却不甘示弱,认为坚持本国的“文化传统”无可非议:又如西方国家惯于攻击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状况,发展中国家则以“应理解和尊重国别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予以回应,政治性的指责被判别为文化的偏见;再如时下全球变暖危及人类生存成为热门话题,如果追究人为的因素,那么工业文明的弊端无疑就是“罪魁祸首”。

内容概要

瞿明安,男,1960年生,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员,博上生导师。著有《中国民族的生活方式》、《超越传统——生活方式转型取向》、《隐藏民族灵魂的符号——中国饮食象征文化论》、《沟通人神——中国祭祀文化象征》、《跨文化视野中的两性关系——中国少数民族性文化》等书,单独或合作主编的专著有《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中国象征文化》、《现代民族学》,与人共同主编的丛书分别有《中国象征文化丛书》、《21世纪人类学文库》、《云南大学民族学文库》。

书籍目录

上册引言第一章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政学一体: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早期发展    一、苏联体制下的学科改制    二、苏维埃理论趋向及创新    三、大规模民族调查  第二节  学以致用: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新发展    一、文化人类学学科重建    二、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本土化    三、文化人类学的学术转型  第三节  多元并进:中国文化人类学新世纪繁荣    一、文化人类学学科新貌    二、文化人类学的多元发展    三、文化人类学的应用研究  第四节  异境奇葩:台港澳地区文化人类学在当代的发展    一、台湾文化人类学发展    二、香港与澳门文化人类学发展第二章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机构设置  ……第三章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学术交流第四章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科研项目第五章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第六章  当代中国的语言人类学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哲学人类学第八章  当代中国的宗教人类学第九章  当代中国的政治人类学第十章  当代中国的心理人类学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的历史人类学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的饮食人类学第十三章  当代中国的审美人类学第十四章  当代中国的艺术人类学第十五章  当代中国的文学人类学第十六章  当代中国的身体人类学第十七章  当代中国的性人类学第十八章  当代中国的象征人类学第十九章  当代中国的认知人类学第二十章  当代中国的汉学人类学第二十一章  当代中国的经济人类学第二十二章  当代中国的发展人类学第二十三章  当代中国的生态人类学第二十四章  当代中国的旅游人类学下册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上下)》作叙事宏大,囊括了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各分支学科和理论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及发展趋向,充分展示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的丰硕成果。

作者简介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上下)》力图全面、客观地反映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各分支学科和理论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及发展趋向,向国内外学者充分展示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取得的重要成就。具体内容包括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某某分支学科在研究对象、理论方法、学术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鲜明特点;对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译著、论文或工具书的介绍和评述;该分支学科形成、发展的背景、过程和现状,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上下)》中的“当代”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一直到现在,尤其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主;“中国”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其中以大陆为主。

图书封面


 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是为了昆明那次世界人类学大会出的书,大部分章节是云大为首的那些民族院校的学者写的,可以说不够权威,大多没有深度,而且因为是献礼型的书,每一章节的编排刻板,反思的部分基本上都是官面话,只是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则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我比较仔细地读了这本书,对我考研来说,上册前部分和下册后部分比较有用,对于一些平时接触较少但又很重要的分支学科(如语言、象征、政治、汉学、发展、法律、族群等等)的叙述,起到了介绍学科史的作用,知道要了解的有哪些领域,可以读哪些书,这样,这本书就可以当成研究索引来用,但缺陷是论述每一个分支学科时只有中国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这简直只有半边天啊,大憾。此外,分支过细,一来可以说是人类学的发展,可人类学毕竟认识论上的主张是整体性,分得过细一来重复,二来反而讲不清。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到了的书是很厚的两本 感觉质量不错 但是内容略微枯燥
  •     对学科的发展和介绍很完善,推荐
  •     本书就是对人类学基础的总结,也是对我国人类学发展的总结。客观,全面。值得精读!
  •     开阔眼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