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516105146
作者:刘跃进
页数:47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史上的重要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理解秦代文学的发展,似乎没有根本性的影响,所以暂时系于本年”(即秦王赢政八年。《秦汉文学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0页)。现在看来,这样处理可能过于简单。确实,孤立地看,一部著作成于某年,对于著作的内容应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吕氏春秋》的纪年实在蹊跷。“岁在涒滩”明白无误地表明是在庚申年的秋天,这时,《吕氏春秋》已经完成,且在世间流传,所以才会有“良人”的询问。按照吕不韦的生平,他所经历的庚申年,只能是秦王赢政六年(公元前241年)。那“维秦八年”从何谈起呢?如果从庚申年往前推八年,则是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吕不韦为什么把这一年作为秦国纪元开端?其特殊意义何在?原来,就在前一年,东周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讨伐,尽入其国。两周历史终于结束在秦相国吕不韦手中。在吕不韦看来,终结一朝的历史,同时意味着新朝的开端,这当然是一件非同寻常的历史大事。根据历史纪年成例,秦代东周的第二年即可视为秦据有天下的开始。因此,吕不韦把这一年视为维秦元年,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①《吕氏春秋》完成的时候,秦王赢政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这时的吕不韦,是以“仲父”身份为丞相,辅佐幼主,摄政监国。由此来看,《吕氏春秋》的作者确实没有用秦王赢政的纪元。这里所蕴涵的政治意图似乎颇可玩味。 问题之一,吕不韦为什么要编这样一部著作? 《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十二诸侯年表》也说这部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据此表,孟尝君当卒于秦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83年)以后,平原君卒于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信陵君卒于秦王赢政四年(公元前243年),春申君卒于秦王赢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吕不韦著书前后,战国四大公子还有信陵君和春申君在世。信陵君为魏公子,春申君为楚公子。一南一北,占据文化上的优势,依然对于士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吕不韦要想真正实现他灭周以后统一中国的政治雄心,就必须扭转秦人不文的局面,将天下人才笼络到三辅地区。史载,书成,吕不韦将书置于“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编者对于此书的重视程度不难推想。 问题之二,这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吕氏春秋》由《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组成。《八览》又分《有始》、《孝行》、《慎大》、《先识》、《审分》、《审应》、《离俗》、《恃君》八篇,另有子目六十三个;《六论》又分《开春》、《慎行》、《贵直》、《不苟》、《似顺》、《士容》六篇,另有子目三十六个;《十二纪》记十二月事,另设子目六十一个,总计一百六十篇,各篇字数也大体相同,确实经过精心的编纂。清人汪中《述学补遗·吕氏春秋序》说:“《吕氏春秋》出,则诸子之说兼而有之。”清人徐时栋《吕氏春秋杂记序》也有类似的说法:“考其征引神农之教,黄帝之诲,尧之戒,舜之诗,后稷之书,伊尹之说,夏之鼎,商、周之箴,三代以来,礼乐刑政,以至春秋、战国之法令, 《易》、《书》、《诗》、《礼》、《孝经》、周公、孔子、曾子、子贡、子思之言,以及夫关、列、老、庄、文子、子华子、季子、李子、魏公子牟、惠施、慎到、宁越、陈骈、孙膑、墨翟、公孙龙之书,上志故记,歌诵谣谚,其搪摭也博,故其言也杂,然而其说多醇而少疵。”按照他们的解说,《史记·吕不韦世家》所谓“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实际上就是汇集群籍,比类成编,客观上起到学术思想史资料类编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梁启超称其为“类书之祖,后世《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其编纂之方法及体裁,皆本于此”。①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它几乎涉及《汉书·艺文志》所收录的绝大部分内容。《汉书·艺文志》乃集当时学术之大成,将其分为六大类,即: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吕氏春秋》除“诗赋”内容较少涉及外,其他五类均有援据,杂然胪陈。

内容概要

刘跃进,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届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攻读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考入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姜亮夫先生、郭在贻先生攻读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师从曹道衡先生攻读汉魏六朝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文史教研组助教、中文系讲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杂志社社长、《文学遗产》主编,兼任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中古文学文献学》、《玉台新咏研究》、《秦汉文学编年史》、《秦汉文学论丛》、《雄风振彩——汉代文学通览》、《古典文学文献学丛稿》、《走向通融——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回归中的超越——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赋到沧桑——中国古典诗歌引论》、《〈金瓶梅〉中的商人形象》等,并与曹道衡先生合著《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南北朝文学编年史》等。

书籍目录

绪论秦汉文化渊源及其区域划分
第一节霸道与王道的嬗变
第二节秦汉文化分区的依据
第三节秦汉文化的八个区域
第四节秦汉区域文化的载记
上编秦汉文学地理
第一章三辅地区文学
第一节统一王朝向三辅地区的移民政策及其意义
第二节从秦汉兴衰看《吕氏春秋》的价值
第三节三辅地区儒法道三家并兴的历史背景
第四节三辅地区文人群体的形成
第五节三辅地区文风的变迁
第二章“三楚”地区文学
第一节楚人的文化传统
第二节东楚文学地理
第三节西楚文学地理
第四节南楚文学地理
第三章“鲁学”与鲁地文化
第一节“鲁学”传承及其义界
第二节鲁地文化的复兴
第三节“鲁学”的质变
第四章“齐气”与齐人创作
第一节“齐气”的文化意蕴
第二节齐人的文化心理
第三节“齐学”的融通特色
第五章河西走廊文学
第一节河西走廊的战略位置
第二节河西四郡的建置
第三节流寓西北的文人
第四节西北文人的崛起
第六章江南地区文学
第一节江南经济的开发
第二节江南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江南文人的创作
第四节东汉时期江南文化的繁荣
第五节江右与岭南地区的文化起步
第七章巴蜀地区文学
第一节巴蜀文化的渊源流变
第二节巴蜀文化的特性
第三节蜀中四贤的文学贡献
第四节云贵高原的文化开发
第八章黄河以北地区文学
第一节黄河以北地区的文化特点
第二节《韩诗》影响下的燕地文学
第三节以《毛诗》为代表的古学传统
第四节三晋文学的滞后
第九章中原文学一瞥——梁孝王集团的文学想象
第一节历史上的梁孝王集团
第二节《西京杂记》中的梁孝王集团
第三节谢惠连笔下的梁孝王集团
下编 秦汉文人分布
附录一
1.秦时期全景地图
2.西汉时期全景地图
3.东汉时期全景地图
附录二
1.参考文献
2.人名索引
3.地名索引
后记

编辑推荐

《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内容包括:霸道与王道的嬗变、秦汉文化分区的依据、秦汉文化的八个区域、秦汉区域文化的载记、秦汉文学地理、三辅地区文学、统一王朝向三辅地区的移民政策及其意义、从秦汉兴衰看《吕氏春秋》的价值、三辅地区儒法道三家并兴的历史背景、三辅地区文人群体的形成、三辅地区文风的变迁等。

图书封面


 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秦汉文学研究必备书籍,推荐一下。
  •     服务态度好,质量好
  •     不错不错,物有所值!
  •     咱们这个行当里做得不错的
  •     这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视角独特
  •     同样一个箱子里的书,这两本就非常好,显然不是运输途中的问题,就是配货环节的问题,说明书在发出前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强烈谴责当当的配货环节
  •     近年来,秦汉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值得关注!
  •     文学地理学从提出到现在,相关的书有比较多,但能系统地论一个时代的著作不多见,本书对秦汉时期的文学地理作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还按作家地理胪列了秦汉时期的作家的详细资料,对后来的研究者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
  •     运用自然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方法研究古代文学。贯穿着历史发展观念。使用文献统计法。
  •     全书读完之后,发现目录还是无法直视,500多页的书有200多页的内容在目录里消失了。内容有价值的东西凤毛菱角,真不值得国家花这么多钱,地图还是影印的历史地图集,附录大多是二十四史翻译,参考文献分外渣,脚注中出现的80%不在参考文献中,连前四史都没有在参考文献中,我就开眼了!文学工作者的历史地理研究路数很气魄!
  •     文学研究已经拓展到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向,而这一秦汉文学与文人分布的专著则是这一研究方法在具体阶段文学研究中一次很成功的实践和应用,是用地理学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较好范例之一,也为其他研究者打开了新研究方法的大门,值得文学研究着去学习和推敲。
  •     下编按照《汉书·地理志》所载103郡国为单位,对秦汉文人分布进行的“系地”工作,需要广泛钩稽史料,工作繁难,绝不是简单翻译史书就能达成,这部分资料对于秦汉文学研究者有一定助益。全书将秦汉文化划为八个区域:三辅地区、河西地区、巴蜀地区、幽并地区、江南地区、河洛地区、齐鲁地区、荆楚地区。绪论部分根据统计指出,西汉时期文化中心在齐鲁地区,荆楚地区是另一文化中心。而东汉则转到了河洛地区,三辅文人上升为第二位。上编对八个区域的单独分析学术分量参差不齐,文学地理研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创作主体即作家及其作品身上,能否准确把握住文学的地域特色仍然是文学地理研究的一块短板(或可进一步思考有无总体呈现的地域性特色)。阅读时感觉是以资料罗列为主,有关地域性的分析不够过瘾。尽管,作者的文献占有量之大已让我钦佩之极。
  •     很不错的书,而且研究角度也比较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