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超越性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自我的超越性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100068420
作者:(法) 萨特
页数:153页

章节摘录

综合原则。它指明了“自在的存在”的不透明性。这种不透明性与我们相对于自在的位置有关,在这个意义下我们将被迫了解及观察自在,因为我们“在外面”。自在的存在没有能对立于“在外”的“在内”,没有能类似于一个判断、一条法则、一个自我意识的“在内”。自在没有奥秘,它是实心的。在某种意义下可以把它指定为一个综合。但这是一切综合中最不能分解的综合:自己与自己的综合。从中自明地得出的结论是:存在在其存在中是孤立的,而它与异于它的东西没有任何联系。过渡、变化,以及所有那些使人能说存在还不是其所将是和它已是其所不是的东西,原则上都与它无缘。因为存在是生成的存在,并且它因此是超乎于生成之外的。它是其所是,这意味着,它本身甚至不能是其所不是;事实上我们已看到,它不包含任何否定。它是完全的肯定性。因此它不知道“相异性”,它永远不把自身当作异于其他存在的存在。它不能支持与其他存在的任何关系。它无定限地是它自身,并且消融在存在中。根据这个观点,我们以后还会看到,存在脱离了时间性。它存在着,当它崩溃的时候甚至不能说它不再存在了。或者,至少可以说,正是一个意识能意识到它不再存在,正因为意识是时间性的。但是存在本身不是作为一种欠缺存在于它曾在的那个地方:存在的完全肯定性在它崩溃的废墟上面重新形成。他曾经存在,而现在则是别的一些存在存在着:如此而已。

内容概要

让-保尔·萨特(1905-1980),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学说曾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产生深刻影响,且至今仍具有生命力。萨特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天分,写作也极其勤奋多产,其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散文、政论等各种形式。

书籍目录

编者序
一、“我”(Je)和“我”(Moi)
A)“我”(Je)的形式在场的理论
B)我思——作为反思意识的我思
C)“我”(Moi)的物质在场的理论
二、自我的构成
A)作为意识的超越统一的状态
B)行动的构成
C)作为状态的非强制性统一的诸种性质
D)作为行动、状态、性质的极的“自我”之构成
E)“我思”中的“我”(Je)和意识
结 论
编者注释
附 录
I.萨特《存在与虚无》导言:《对存在的探索》
II.萨特《存在与虚无》第二卷第二章第三节:《原始的时间性和心理的时间性:反思》(节选)
III.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57节:关于排除纯粹自我的问题
IV.萨特《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意向性》(《处境I》)
V.萨特《存在与虚无》第二卷第三章《超越性》(节选)
VI.萨特《存在与虚无》第三卷《他人的存在》第一章第三节:三、胡塞尔,黑格尔,海德格尔

编辑推荐

《自我的超越性:一种现象学描述初探》: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11辑

作者简介

《自我的超越性》是萨特最早的著作。此前出版的仅有的两部作品严格说来不能算作哲学研究。其一是1927年发表的有关狄骥(Duguit)法律现实理论的文章,另一篇则是在1931年发表在《公牛》杂志上的《真理的传说》,萨特在这篇文章中以寓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萨特以这部著作开始了通向《存在与虚无》的探索。此外,萨特的生平纪事也可肯定它与萨特当时的哲学关注是一致的。可以说,萨特那时的所有著述,如果不是同时的,至少也是同时构思的。《自我的超越性》写于1934年,其中一部分是萨特在柏林为研究胡塞尔现象学而写的。1935年间,他还写了《想象》和《想象物》(分别在1936年和1940年发表),后来在1937年和1938年间完成1934年就构思的《心理》。后来他又从《心理》分离出另一部著作《情绪现象学理论初探》,于1939年发表。最后要提到随后在1943年发表的《存在与虚无》。他在《存在与虚无》中坚持《自我的超越性》的结论,又完善、深化了它所欠缺的对唯我主义的批判。
对这部年轻时代的作品,萨特只在一点上有所否定,而这一点在作品中几乎没有展开:即触及精神分析的内容。他对过去的观念进行彻底清算——即否定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和理解的观念,并不再坚持过去对这个领域的偏见。
但是,意识结构理论本身,以及作为超越心理对象的自我的根本观念始终没有变。
西蒙娜·德·波伏瓦对此有过明确的评论,尽管略嫌简短,这里不妨提上一句。她说“《自我的超越性》用胡塞尔的观点——而又对立于胡塞尔后来理论——描述了‘我’与意识的关系。在意识与心理之间,萨特坚持了他一直坚持的区分。当意识是直接的和对自我的明确在场时,心理就是对象的总体,这些对象只有通过反思活动才能被把握,它们就像知觉的对象那样只凭借侧面(Profils)表现:比如仇恨是超越物,人们就通过体验(Erlebniss)领会,其存在是或然的。我的‘自我’本身是一种世界的存在,他人的‘自我’也完全一样。因此,萨特建立了他的最古老、也最执着的信仰:存在一种非反思意识的自主性。拉罗什福科和法国心理学传统所说的自我的关系会败坏我们最自发的运动,它只在某些特别的境况中出现。对萨特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为他人并以同样的对象方式使为‘我’存在的心理、自我脱离唯我主义。消除唯我主义,就能够避免唯心主义,萨特在结构中坚持他论证的实践贡献(道德和政治上)。”
大多数哲学家认为“自我”是意识的“居士”。还有一些哲学家把“自我”在“存在”内部的形式在场确认为统一的空洞原则。另一些——多为心理学家——则想在我们心理生活的每一时刻把“自我”的物质在场发现为欲望和行为的中心。在此,我要指出“自我”既不是形式地、也非物质地存在于意识之中:它在世界中,是外在的;它是世界的一种存在,就像他人的“自我”一样。

图书封面


 自我的超越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7条)

  •     佛洛依德:本我,自我,超我
  •     完全没有哲学底子,看得一头雾水,头都大了。
  •     商务的这套书,本本都堪称是经典,可惜已经很难收全了。
  •     很喜欢,喜欢萨特的作者,推荐阅读。
  •     还没来得及读,不过商务印书馆的书很值得信赖
  •     太难懂了,深奥。
  •     当年萨特在中国很火啊
  •     坦白说,基本没看懂。不过想起一友说的他刚开始看存在主义的时候不仅看不懂而且还看不进去,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内容却跟反刍一样出现在脑子里头。我就等着啥时候也能反个刍,咔咔!
  •     以前的丢了,重买了一本
  •     包装很好,书很新
  •     很好,简单,经典
  •     上班时候读这个,是不是很奇葩??我就觉得这类的东西真心要老师讲才可以,看得我云里雾里。好多翻译的词语,压根就对应不上概念嘛。。。T T译者是故意的嘛???
  •     存在与虚无,自我与超越
  •     超越的我创造了世界
  •     反思受限于那些前反思的体验,它对经验事实负责并且并不是本质地自身充实着,与此同时,反思作为专题性的自身体验并不只是好不走样地再现出现鲜活体验,而恰是这点使的反思在认识上具有价值。
  •     很适合喜欢哲学的人看,很好。
  •     “因为我是先已在此的。” 一个被认识的绝对不再是绝对,因为它成了相对于人们从它那里获得的知识的。 我的存在支撑着一种不是来源于我的存在的存在方式。
  •     自我的超越性
  •     真让人怀疑,颇有点弗洛伊德的调调,商务印书的做个资料留存不错。
  •     准备研习
  •     西方的哲学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     萨特说“多少世纪以来,人们都没有在哲学中感受到如此现实的气氛。”简直不能同意更多,就算是胡塞尔啰嗦的要命,读的时候也有一种贴着皮肤的生动感,萨特就更得我心了。
  •     闲时读读,很希望商务印书馆的书。
  •     老实说我不是太理解 似乎在阐述一切从自我意识出发 而自我意识无处发生 所以自我意识为最初最纯粹的存在 这又如何推演到“自我超越”呢 再有 将康德哲学作为既定规则来作抽象的描述 不就好像在玩思想的游戏 怎么能让人心折 唯心主义流派越发微弱 其源于此?
    但书读一半 亦觉得全盘否定为时尚早 等读完再看 希望有人就此指教一些
  •     本我自我的定义,存在于虚无,一种现象学的探索。
  •     《存在与虚无》之导引。//“无我之思”非常重要
  •     拍错了、多买了三本希望可以退
  •     因为喜欢波伏娃才买萨特的书,真看不懂,又是书架上的装饰品
  •     舍得一身剐。
  •     这本书和《声音与现象》是一个系列,对现象学是否同意有一个不透明的我进行了研究。德里达认为现象学在主体这一方必须显示出对象的区别,否则现象学就会崩塌,萨特认为主体必须不透明,否则现象学就会崩塌。我认为他们用不铜的说法描述了差不多的意思。
  •     存在是一种非反思意识的自主性
  •     很晦涩,很有挑战性
  •     人永遠在行為中,以至於時時刻刻都體現著他的个性,無法感受到:祇有每天去征服自由的人,才能贏得自由,贏得生命。i am fucked 。
  •     得有耐心细细阅读
  •     心乱的时候很难读,却很值得,期间一直想到中国哲学,更像是文学的中国哲学。
  •     萨特的虚无观的起点:自我只是一种结构。
  •     刚开始看,看完了再评论
  •     萨特的经典,只是有些地方在翻译上有问题。
  •     经典,要收藏。。。
  •     还在塑料纸封里包着,不忍打开
  •     商务印书馆的汉译经典系列确实不错。
  •     阅读是感受,感受的是知识,知识带来的是思索。
  •     难以卒读
  •     根本看不下去! 好吃力!
  •     杜小真翻译得好差......看翻译的哲学著作最大的痛苦就是如此
  •     萨特的名作 就是薄了点 很有看头
  •     还没看,收藏了,慢慢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