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民间文学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
ISBN:9787020038855
作者:[古希腊] 荷马
页数:625页

内容概要

  荷马,诗人。约活动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生卒年不详。著有《伊利昂记》、《奥德修记》、《伊利亚特》等。    译者简介:  罗念生,学者、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研究家,历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顾问兼分支主编。原名罗懋德。生于四川威远。译著有《美狄亚》、《阿伽门农》、《俄狄浦斯王》,主编有《古希腊语—汉语辞典》、编有《古希腊罗马戏剧理论》、《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选》等。  王焕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籍贯江苏通州。译有《伊索寓言》、《古罗马戏剧选》等。

书籍目录

第一卷 阿基琉斯同阿伽门农王争吵结怨
第二卷 阿伽门农召开全营大会试探军心
第三卷 阿勒珊德罗斯同墨涅拉奥斯决斗
第四卷 潘达罗斯射伤墨涅拉奥斯战事重起
第五卷 狄奥墨得斯立功刺伤美神和战神
第六卷 赫克托尔和妻子安德罗马克告别
第七卷 埃阿斯同赫克托尔决斗胜负难分
第八卷 特洛亚人勇猛反攻阿开奥斯人
第九卷 阿伽门农向阿基琉斯求和遭拒绝
第十卷 奥德修斯和狄奥墨得斯夜探敌营
第十一卷 两军激战引起阿基琉斯流意
第十二卷 特洛亚人冲击阿开奥斯人的壁垒
第十三卷 船舶前阿开奥斯人抵敌艰苦奋战
第十四卷 宙斯受骗陷入赫拉的爱情罗网
第十五卷 赫克托尔突破抵抗放火烧船
第十六卷 帕特罗克洛斯代友出战阵亡
……

作者简介

一场由美女海伦引起的十年鏖战--特洛伊战争!一本有关特洛伊战争的长篇光辉史诗,一部欧洲古典文学的不朽名著--《荷马史诗》!!!希腊英雄阿基琉斯和大无畏的王子赫克托尔在本书中共同演绎了一场为了荣誉、尊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世纪大战……

图书封面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1条)

  •     神话讲述具有营造共同体的文化仪式作用Willcock(1964)将荷马史诗中神话性范例的作用主要归结为安慰(consolation)和规劝(exhortation),安慰倾向于抚慰情感,而规劝则倾向于改变对方的态度。这两个方面都与说服和对方的态度改变密切相关。  神话在史诗中的双重性,一方面是由故事中的人物讲出来,实现说服对方改变态度的目的。因此“故事中的说故事者”所讲述的是一个具有丰富说服技巧的范例(paradeigma);另一方面则是由“故事的歌手”讲出来,作为英雄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唤起听众对于相关故事的熟悉度,借以使得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故事行进下去(而且,也需要能够使得神话说服听众,之后英雄的拒绝和接受才更有戏剧性)。   改编一方面可认为是说神话者有意为之(无法找到原文对应),另一方面可认为是说神话者以之为真而是荷马加以改编。改编最主要的目的是创造神话与当前情景中的主人公的平行性(parallelism),以范例和环状结构的形式来说服对方。其说服方式和效果可以结合拉斯韦尔的经典5W入手进行分析。(如:谁来进行说服,运用何种技巧,唤起程度等。)   3.考虑到口述诗歌的传播特点,在讲述神话时荷马会选择与听众熟悉性更高的神话故事,有时甚至会在特洛伊战争时期中创造一些荷马社会时期的场景,以之为起始点使他的发挥创造得以可能。此外,还会大量运用Formula、stock motif等手段,在对于听众略显陌生的创造中钩连起一些熟悉点,来对抗口头讲述的遗忘性。         注:说服(persuasion)被定义为“由于接受别人的信息而产生的态度改变”(Olson and Zanna,1993,p.135).而态度(Attitude)是我们对事物的倾向,一般由情感因素、认知因素、行为因素三个因素组成。例如分析阿基琉斯退战的态度,则可认为是:情感——对于阿伽门农的愤怒;认知——阿伽门农的行为破坏了英雄主义的原则;行为——退出战争。
  •     特洛伊国王之子帕里斯抵斯巴达,备受王者墨涅拉奥斯的款待。因著名的“Judgement of Paris”,他将墨涅拉奥斯之妻第一美女海伦带回特洛伊。希腊各地的王者和首领们于是由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统领,进兵特洛伊,夺回海伦。希腊联军兵临特洛伊,但一连九年不得破。在第十年里,阿伽门农和联军中最好的战将阿基琉斯发生争执,后者一怒之下罢兵不战,使由赫克托耳统领的特洛伊人节节获胜。赫克托尔阵杀帕特罗克洛斯后,阿基琉斯一怒之下重返战场,逼回特洛伊军伍,杀死赫克托尔。其后,阿基琉斯亦战死疆场。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一群成熟的我们无法理解的英雄,无法理解的神祇,就像我们总是无法理解孩子和孩子们的故事一样。孩子气的英雄!“这是远古时候死去的,被光荣的赫克托尔/杀死的非常勇敢的战士留下的坟墓/日后有人这样说,我的名声将不朽。”(第七卷,90)荷马把战争当做既光荣又有利的事业,作热情的歌颂,无所谓是非,无所谓正义,更无所谓羞耻。有的只是勇气,抛开道义的勇气。在勇敢的名义下,杀和被杀、抢和被抢都是合理的。无休无止的杀戮中,将领们都是“伟大的”、“高贵的”、“光荣的”,阿基琉斯像“刚刚上升的太阳”,赫克托尔“所向无敌,意气风发”,阿伽门农是“神所祝福的幸运之骄子”;交战双方在战场上握手言欢,互赠礼物,并且无所隐藏,光明磊落;身为主将的阿基琉斯为分配不公罢战,又为友之死人复出;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希腊联军部分将士生出厌战情绪,他们会埋怨首领的无能,埋怨条件的困苦,但从没有人怀疑掠夺的正当性,否定战争本身,因为仅从目光所及之物来判断的他们根本不会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分析。当奥德修斯好言好语把士兵抚慰一番后,广大士兵的不满情绪一扫而光,又积极准备投入新的恶战。只有未长大的孩子,才会如此单细胞,如此无所顾忌,如此随性而为。史诗围绕着个人的崇拜展开。《伊利亚特》给阿基琉斯笼罩了神样璀璨的光芒,因为他是最勇敢的勇士,勇气改变着战争的成败,象征着光荣。然而在今人看来,他不过是个莽夫,没有忠诚,没有倾向,不计是非、不计后果。支持他的勇敢的,是愤怒。这种愤怒违背了文明世界的正义,违背了成人的理智。但这种愤怒为古典的“崇高”主题提供了永恒的灵感,没有它就没有战争,没有勇敢德性的基础。这也许类似于中国古典理想中劫富济贫的侠士,搅乱了人间,却赢得了美誉。史诗是阿基琉斯的世界,只因勇敢和勇敢背后的愤怒。这是典型的孩子思维,对孔武有力的肌肉赞美,对雄性的侵略性赞美。我想这是一种自然的天性。对于被侵犯,孩子会不假思索地拍案而起,而能称之为侵犯的,无外乎应得之物的被剥夺,即不公。“特洛伊人和胫甲精美的阿开奥斯人/为这样一个妇人长期遭受苦难/无可抱怨;看起来她很像永生的女神。”(第三卷)雅典老人们对海伦的评价和他们对于战争的看法可以看出,财产被夺而引发的战争,即使只是为一个美女,也是具有合理性的。当柏拉图主张政治生活秩序是一场悲剧的时候,荷马的吟颂赫然在耳。以thumos为基石的古典德性在柏那里被重新整理,他并不反对愤怒,却想在愤怒外面加上一层哲学的外衣,在愤怒中体现正当、正义。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孩子的天性根本不用任何正当性的修饰,当哲人们自诩古典的时候,他们业已不是孩子。荷马说的是一个时代,多么血腥的杀戮都可以被允许的蛮荒时代,无论多么孩子气的人都回不去的时代。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易怒的雅典人,孩子气的雅典人完败给中庸、秩序、谦逊的斯巴达城邦。因孩子气而迸发着艺术哲学灵感的高贵群体终于倒在了老谋深算的蛮族面前。修昔底德说“战争是残酷的老师”,这个意义上来说,《伊利亚特》里的杀戮根本不是战争,不过是一群天真地炫耀着自己本性的孩子们的较劲。但在时间的流逝中,孩子总是是要长大的,而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孩子气的神祇...读《伊利亚特》的时候,我是常常想笑的。荷马的诗歌很幽默,他构建出与人间相似的神界。到处可以看到神明与凡人一样有躯体,有刀枪可入的皮肉。有同我们一样的本能,有愤怒,有肉欲;奥林匹斯山与尘世之间并无不可超越的鸿沟,神明胜过我们只因他们长生不死,比我们更强壮、更健美。他们并不总是高高在上。他们也犯错误,也吵架,也会争风吃醋,也有七情六欲。荷马史诗中构造的神的群体,是好斗的、善于辞令而很少进行道德说教的。他们有自己明显的好恶,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随意地现身世间,以至于利用自己的力量干预战争的进程。他们更像是不死的凡人。赫拉诱使宙斯进卧室睡觉,与人间相似,使神成为一个笑柄。也就是说神只不过是在人的世界之上的人。有时候想,这是不是混乱的古希腊时代人对自然赋予的易怒本性所找的理由或是因为无法分析解释政治而想象出的影响着他们战斗的世界政府吧。与神相比,人始终是弱势的。人没有神的不死之身,没有神的天生能力,所以人注定渺小。阿基琉斯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出身半人半神。如果出身神族,必定高贵而勇武。如果出身凡人,一定会成为神族的手下败将。如果有了神的相助,本来困难的局势将变得简单,蠢笨的头脑也会变得聪明。在《伊利亚特》里,一切事端若非出于人手,必是由神驱使。这使得没有一项事情是无法解释的:雷电由宙斯派来,大雾由赫拉降下,地震由波塞冬导致,性爱由阿佛狄洛忒驱使。但神的操纵又是如此“人性化”,比如闻名于世的“Judgement of Paris”不过是神玩的把戏,还是女神争风吃醋的结果。而在战争的进行中,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祗也加入了战斗,他们各支持一方,使得战场上更加混乱不堪,为了自己一方的胜利,神祗给予各个有毅力的英雄神力,使他们在战场上杀敌无数,无人能敌,在血淋淋的战场上杀出一条路。神们更是如赛马场边投注的人一样,猜测着到底哪方支持的队伍能赢,甚至在战争中,阿波罗会化身成勇士赤膊上阵。于是整部《伊利亚特》,变成了一个神和人一起玩的游戏。孩子们的办家家,人是神手中操纵着的泥娃娃。虽然人不可能自我掌握命运,但人神在精神上的区别是没有的。最高的神和人差别仅在于肉体,因此无所谓至高而未知的善。他们有着共同的善即勇气,也有着共同的孩子气。读的时候默默地将东方古代的神话与之相比较,发现很早以前东方人就将神看作是脱离于人的存在。虽然和古希腊一样都管理着这个世界的一切运行,拥有着万能的力量,却同时顽固坚守着“nomus”,作为人类祖先的神在战胜了一切野蛮势力后成为无缺点的圣贤,作为与人间发展并存的神族是超越人类“七情六欲”的存在,并且绝对不可参与人间的是非,偶尔有思凡下界的小仙都会受到严厉惩罚,成为凡夫俗子满足好奇心的谈资。从舜的即位看来,礼让和牺牲是公认的美德。如果说中国人也是从孩提时代成长的,为何会早早出现为大同之世而恭顺遏制自己本能的觉悟呢?一句话,希腊的神本色得可爱,天真得引人发笑。但随着阅读的推进,发现事情并没那么好笑。在评论古希腊悲剧时,加达默曾经说过:“人们从苦难中习得的,并不是某一样具体的东西,而是知晓作为人类的局限,知晓那将我们与神明区分开来的不可逾越的界限——这其实是一种宗教认识。”在人类的幻想里,这是一个人神共处的时代,是一个从远古中脱胎而生,仍未进化完全的时代。这个时代里有人类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自然的幻想,对于改造命运的渴望,对于强大能力的追求。荷马相信,比英雄们的选择更强大、更来得不容违抗的就是神。我想古希腊的英雄们也意识到了。孩子是很残酷的,没有怜悯和同情,喜之则视如珍宝,恶之则弃如敝履。《伊利亚特》里的神就像是残酷的孩子,玩弄着股掌中的人,一会儿让他们登峰造极,一会儿让他们死无全尸。在孩子气十足的神面前,希腊人无可奈何。但既然神都如人一般天真,那在神之上是否还应有另外的存在操控着神呢。荷马似乎有意无意地在透露着这样一个讯息,神界也不过是例另一个凡界的存在,在神之上还有一个不可知的命运。如,宙斯不可违抗命运与帕里斯的母亲结合,如,人生如同树叶的催发和枯亡。在第六卷第145—49行里,荷马已表述过这一思想。在战争中中,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人们尖叫着纷纷倒地,“头脸朝下”,“手抓泥尘”。战争吞噬年轻的斗士,啐嚼蓬勃的人生。即便勇烈如阿基琉斯,战死疆场也是人神均不可违的旨意。整部史诗里,死亡是几乎所有人命定的归宿,命运安排好的生死,即使是神也无法改变。而神同样在特权的背后,受着命运的操控。诗歌充满了宿命的气息。《伊利亚特》所触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的有限和在这一有限的人生中人对生命和存在价值的索取。古希腊人早就发现生命短暂和战争残酷,和平时期的生活是美好的。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幸福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包孕着悲愁的种子,人的属类使他最终无法摆脱死的迫胁。人是会死的,不管他愿不愿意见到死的降临。人生短暂,短得让人不寒而栗。于是在苟安故土与战死他乡中,英雄们依然选择了后者。像飞蛾扑火那样,寻求更辉煌也更短暂的生命。在这个意义上,古希腊人比中国人是悲观的,因为即使是同样的短暂同样的宿命,中国人没有他们认识得如此彻底。看清一切的无畏才悲伤到了极至,因此灿烂辉煌的英雄史诗才称得上是悲剧。春风拂起,枝干便会抽发茸密的新绿。    人同此理,新的一代崛起,老的一代死去。(第6卷,149)面对这样的宿命,神也只能乖乖听命。孩子气的我们?“thumos”实在是个谜样的词,激情、易怒、狂似乎都无法完全解释这个在人类灵魂根基处燃烧的情感。我愿意将其视为本能,而在现代社会生活着的我们已无法自由再现这种本能。“稳定压倒一切”是一句受到多数人信仰的话,为此强大的国家暴力机器压抑着民众的“thumos”,维持着社会的秩序,这是现代化文明的特征。我们自己为了能和谐地在如白驹过隙的时光里生存,压抑着自己“thumos”,这也是文明开化的象征。因此在读着《伊利亚特》时,鄙夷的眼光是不可避免的。海伦毫无倾向地把双方的战斗场面织入绸缎里,匠神刻在阿喀琉斯盾牌上的战争图,双方都是“闪亮的装备”,显得威武雄壮。这都是对最原始的威武雄壮作最热烈的歌颂。但从现世审美的取向来看,对典型雄性特征的赞美不再那么普世化,精致造作对应着荷马粗朴自然的气质,这是否意味着长大?  所谓相互掠杀的自然法则让我们面对着一个强大的政府,森林由此成为城市。而如今当所有人都趋向于信仰着和平、礼让的美德时,政府的放任和个人的诉求扩大化由成为了新的主题。“合理的愤怒”再度成为个人权利的要义之一。这看上去像是朝着古典的回归,但仔细想想,人类的孩子气似乎已穿上了合法性的外衣,直立行走了。再次回到《伊利亚特》悲剧的永恒主题上。尽管千年的距离让很多东西发生了改变,但人始终无法回答荷马提出的“宿命”的命题。尽管神在近代已经被判定死亡,但命运是否仍高高在上,操纵着我们困扰着许多人。不过睿智的荷马在吟唱时已经偷偷地告诉我们,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它在抗争的最炽烈的热点上闪烁出勇力、智慧和进取的光华。这便是勇者的人生,凡人试图冲破而又无法冲破自身的局限的悲壮。很明显,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人生的自豪。不可忘记,是荷马的洋洋洒洒二十四卷首先教我们看到人生的悲苦,人生的英烈,人生的渺小和伟大。我们仍可做孩子,去完成孩子的高贵。悲剧之所以不朽,这应该是一个理由。
  •     仿佛神明 拨动看不见的荷马的琴弦    为海伦而战 希腊与特洛伊从此命运攸关    再没有比这更令人信服的美丽 再没有比这更天真傻气的缘由    众神于奥林巴斯山上俯瞰人间 纷纷扰扰熙熙攘攘恩怨难言尽    何日帮助了谁 何日忘却了谁    阿喀琉斯的忿恨 比爱琴海更清澈    刀光剑影 血染大地    所有英雄 难逃一死    十年生死两茫茫 颠沛流离在何方    风浪渐平息 妖魔莫挽留    无奈伙伴们纷纷失散天涯 奥德修斯终于孤零零抵达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读的儿童版 故事梗概简洁明了 里面神是主宰者 凡得其助者或威力无限所向披靡或逢凶化吉大难不死 人的生死、战争的胜负都能由他来定 战争因海伦而起 可她自己想要跟谁?未说明
  •     荷马的语言是值得一读的。不过要看故事的话,还是斯威布/施瓦布的版本比较好,韩国的动画版本算是入门。
  •     好书,只是没读全,上门回收旧书13911723451
  •     再也不读诗了 浪费了多少时间呀!
  •     2017年1月11日 00:33:17
  •     一场战阵,惊心动魄,史诗巨制~在想,如果拍成电影,应该投资很浩大~
  •     人民文学翻译得就是比意林好比意林美
  •     神与英雄与人
  •     这大概就是《理想国》中的荣誉政体吧。人受制于神,神受制于命运
  •     海德格尔:伟大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是伟大的。
  •     120202-120213;161002-161012。
  •     人类童年时期的梦。
  •     可惜我读完荷马史诗一直不知道它有多好…直到我看了《唐璜》
  •     喜马拉雅听的: http://www.ximalaya.com/22080921/album/4501221 不过只到`23《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十卷 奥德修斯和狄奥墨得斯夜探敌营(下)` 很有意思的, 特别是8/9/10卷
  •     看过好几遍了,然而一大堆很长的名字还是让人头痛
  •     场景波澜壮阔,然而叙事还是略显繁琐,盖世英杰如阿基里斯赫克托耳,生死亦不过众神一念间的玩物而已
  •     女神啊,请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致命的忿怒,这一怒给阿开奥斯人带来无数的苦难………
  •     文学修养不够TAT 还需要再啃
  •     因为史诗的朴素叙事荷马坚持展现全部战争过程,于是导致了四百多页的同类内容(只有部分人物的命运变化带来小高潮)……不满这种情节安排,但老爸说《伊利亚特》和《封神榜》的模式一样,之所以打这么长时间是为让每位神仙都有出场以此体现神的重要性。(很好,我这位科班生又败在了理工科老爸手里,看看这比较文学的角度)再者,价值观与现代差异太大,或是表述方式差太大,对力量与勇气的崇拜可以理解,但过渡到暴力和野蛮就难接受,美貌与财富这点到古今相同。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命运,可在归宿之前又要经历荣耀和苦痛,每一次都以为会有转机,然而还是无可避免,这才不能解。
  •     壮丽渺小的半神英雄们
  •     阿基琉斯真是光芒四射,有他的篇章总感觉无比壮怀激烈。
  •     据说有人通过书中描述找到了特洛伊遗址,看来还能当藏宝图的用
  •     【补签】力荐。
  •     水平不到,对这本书理解不深
  •     女神啊,请为我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致命的愤怒……
  •     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理想。
  •     宏大的场面,出色的讲故事的能力,当之无愧西方最伟大的史诗之一。
  •     将近3000年前的人写成这样真不错啦。可惜不知道希腊原文读起来啥样。
  •     人太多记不住之外,还没有感受到老师说的大气磅礴的打仗场面
  •     学英美文学必读书目。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     这本书都不是满分,我不知豆瓣书友是怎么想的
  •     并没有想象中的难读,其实还还蛮过瘾,伊利昂之战其实是众神之战啊,决定战争每一个走向的都是提大盾的沉睡的雷电之神克洛诺斯之子宙斯。最难的其实是一堆名字真的是记不住啊,什么墨涅拉奥斯,墨诺提奥斯,墨。。。什么斯,看目录都记不住啊
  •     古希腊版楚门的世界。。。
  •     2016.8-11 可算读完了。。。当故事书买的,但是故事性极差。。。 前期和中期基本就是各种不认识的人杀了另一个不认识的人。。。 从赫克托尔烧船开始才稍微稍微有点意思。。。
  •     两千年来,荷马史诗一直被西方人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一部好的作品,经过了岁月的冲刷,依旧常读常新。这即是名著之所以为名著的魅力。
  •     好看
  •     看着好玩
  •     史诗,应如此般。
  •     Everything is more beautiful because we're doomed. 正由于我们在劫难逃,万物显得更美好了。
  •     最后几卷太悲伤了。有死的凡人毕竟渺小,天神会帮助你,有时候也会骗你,从而让一切都回归命运的规划。就好像早有一条既成的路,欺骗性的迷雾伤害了人的眼睛,人也往往在错觉中动了真情。
  •     在近代的justice,中世纪的love到来之前,古希腊人的秩序与安身立命之处,是power and glory,然而“神们是这样给可怜的人分配命运,使他们一生悲伤,自己却无忧无虑。”
  •     才疏学浅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
  •     中间大量的篇幅对大同小异的暴力场景做了巨细无遗的描写,这真的很乏味。直到阿喀琉斯出战,乏味的旅程才算结束,于是,诗才开始变得丰富和多彩起来。
  •     古希腊
  •     史诗不愧为史诗,即使是现在在读依旧能体会到古希腊人对于英雄的尊敬与向往。
  •     【2017.3.20~4.1】(50万字,614页)确立了“中间叙事”范式,开篇是特洛伊战争已持续十年后的一天,不写战事如何,反从希腊部队的帅、将矛盾着笔,给后世叙事文学的时间性开启了非线性的大门。在媒体匮乏的古希腊时代,战争的场面描写尤能带来惊心动魄的讲述效果,繁多的近景式厮杀场景,血腥残忍杀戮的细致描述,让战争更为真实可感。诸神凌驾于人类世界之上。众神派系直接加入战团,除了想象力的发挥之外,更诠释了古希腊的命运观:所有事物的结局都是天意安排,神明都无法改变人类注定的命运。人名繁多是一阅读障碍;战争起因和结局有只言片语却未明确交待,可配合斯威布《希腊神话和传说》阅读。以赫克托尔之死来作结,英雄之死的意义远大于战局的孰胜孰败。木马计在《伊利亚特》中一字未提,到了《奥德赛》才给了少许篇幅描述。
  •     我觉得读者很惊心动魄的,有时间再读一遍。
  •     算是终于读完了这两本,先读的奥德赛,后读的伊利亚特。 作者连战争和杀戮都写得很优美,读来感觉不到血腥。他想歌颂英雄们的英勇气概,但是这些英雄连古罗马斗兽场里的勇士都比不过,他们的生死全凭天神们的心情决定。 里面的名字太多了,都是什么斯什么斯,根本记不住。我最喜欢的是书里的语言,举例如下: 天晚了,我们做饭吧。 诗里说,“现在让我们服从黑暗的夜晚的安排,准备我们的晚饭。” 我愿意战死在疆场上。 诗里说,“我愿意让大地为我张开口” 你们是耻辱,不配为人。 诗里说“愿你们坐在那里还原为水和泥土。” 形容一个人在战场上倒下时, 诗里说“阴暗的夜色飘来盖住他的眼睛。” 形容一个东西无用 诗里说“因为这东西跟随我,像风那样不中用。” 等等还有很多,做了5000字的摘录,希望我还有勇气再读一遍
  •     拿破仑说荷马是个立法家。从小很喜欢伊利亚特,但不喜欢奥德赛,也许要老一点才能读懂后者。打四星,是不适应这个翻译,虽然是目前最好的汉译版本了。
  •     很好看的史诗,气势磅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