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鱼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赫哲鱼文化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31656685
页数:262页

章节摘录

  说也奇怪,泉水进肚不到一袋烟的工夫,他就感到头清眼亮,浑身是劲。  之后,他就到处打听附近有没有姓白的老头。这才知道是白四爷。他特意端了一碗白酒来到洞口,向白四爷表示谢意。  打那以后,刘七麻子再没生过病,一直活到九十多岁呢!  传说二:浓江六道沟子有个老庄头,老实厚道,不抽大烟,长着白胡子、白眼眉、白头发,一年靠种菜为生。  有一天,老庄头又备好了蔬菜,带了一头肥猪,架着舢板船准备到绥远城去卖。  没想到,船行到西山头对个江心处,突然刮起东北风,越刮越大。一个大浪扑过来,把船掀翻了,老庄头和那头猪都被扣在江里。  那头猪掉进水里,光露着个脑袋,在浪里一窜一窜,嗷嗷直叫。老庄头水性不好,在水里乱抓乱扒。忙乱中,他忽然想起白四爷的神灵来,嘴里急忙祷告,就在白四爷指点下,不知怎么骑到那头猪身上。那猪在水里一拱一拱地游动,竟驮着老庄头爬上了岸。  传说三:忠善堂有个帮坐,是个叫吕祥的老头,冬日里的一天,去小河子办事,身背一个背夹子和一张豹子皮,带着干粮,走到石头卧子的对个江岸上时,不小心掉到了清沟里。  清沟里的水流特别急,他很快被冲往下游。冬天里的江水寒冷刺骨,棉袄棉裤被水浸得越来越沉,眼看就要沉没了。  吕祥忽然掐诀念咒,向白四爷祷告求得保佑。  一瞬间,吕祥就觉得有一双大手托着他往下走,一直托到厚冰层处,他就爬了上去。在冰层上,他回头向清沟里看时,见江水里冒出一股清气,骤然升上了天空。  吕祥猛然醒悟,这一定是白四爷的神灵来保佑自己脱险逃难,想到这里,他就地跪在冰上,朝城子山的方向磕了三个头,又往空中拜了三拜,口中念道:“白四爷神灵在上,弟子承蒙你神灵保佑,才逢凶化吉,死里逃生。弟子将永远供奉你的神位。”  1920年前后,苏联国内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炮火一响,中国人在伯力被驱逐出境,各行各业的人纷纷逃回绥远谋生。  其中,从伯力(哈巴罗夫斯克)跑过来一个“当家的”,名叫于金生。他来绥远后便成立了“在清礼”。“在清礼”堂号叫“忠善堂”。“观世音菩萨”,这五个字是他们的传教真言,南海观世音菩萨也就是“圣宗古佛”。  在石头卧子采石的民工,原来在伯力都是清礼教信徒。这些人有二三百人,这次听说于当家的在绥远城摆上了斋堂,便纷纷奔他而来。斋堂规定: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为顺斋。顺斋时信徒们不在斋堂吃饭,不往斋堂送礼。公斋,每年举行两次。公斋时信徒们必须送礼,在斋堂吃饭。送礼要送猪肉或蜡烛、香火。送蜡烛要送白蜡,不准送红蜡。  公斋每次要举行三天,摆斋堂收徒弟的这一天,主持僧于金生端坐在斋堂屋里正中,身前是一张斋桌,桌子放在炕上。桌两旁一边陪坐着两个“帮坐”。“帮坐”,比一般的信徒高一等的信徒,主持僧圆寂后,可以继任。

内容概要

吕品:佳木斯日报副刊编辑,主任编辑。佳木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主要从事地方史、赫哲民族、东北民俗研究。专著《赫哲美术探寻录》(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填补了赫哲族美术研究空白,获佳木斯市社科成果一等奖。高卉民主编的《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一书,列出专门章节,对“吕品”以及“《赫哲美术探寻录》”一书,予以评价。专著《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传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被列为依兰县旅游推荐书目。专著《报纸副刊学》(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专门探讨研究报纸副刊的理论专著。参与商务印书馆“文史笔记丛书”写作,《赫哲渔谚》等收入《黑水金沙录》一书,并获全国图书奖。参与搜集、编辑《抚远民间文学集成》;担任《同江民间文学集成》顾问;参与搜集、编辑《三江风物》(上、下卷)。采写的《徽宗谜》、《徽宗画》、《徽宗汤》等民间传说,在《佳木斯民间文学集成》刊出后,载入《黑龙江文学通史》。
此次参与本丛书中的《东北三江流域民俗概览》、《东北书店书刊收藏与鉴赏》、《赫哲族传统图案集锦》、《赫哲鱼文化》、《三江楹联撷萃》五部书的统筹与部分写作。

书籍目录

前言 水韵渔风播千古
第一辑 恩都力造人
第二辑 说鱼解名
第三辑 鳇鱼:至尊身份揭秘
第四辑 大马哈鱼三题
第五辑 水上神叉
第六辑 说钓钩
第七辑 消失的和尚未消失的
第八辑 浪尖子舟似燕羽
第九辑 渔亮子的开创者
第十辑 渔俗一桩桩
第十一辑 说不尽的鱼皮
第十二辑 天留文锦映日华
第十三辑 生冷食鱼谈
第十四辑吃鱼趣话
第十五辑 “独角龙”真相
第十六辑 巨鱼崇拜种种
第十七辑 鲲鹏之变
第十八辑 会游动的药物
第十九辑 白四爷庙信仰现象
第二十辑 银浪托举“莫日根”
……
后记

编辑推荐

  东北三江流域,即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经的广阔区域。冠有“东极新天府”之誉的佳木斯正处于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在此汇流,不仅有富饶壮阔的沃野山川,而且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有7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历史,曾是肃慎之国,挹娄古都,五国盛地,满族故乡,至今瓦里霍吞古城等大批古文化遗址仍保留完整。本书致力于深入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东北三江流域文化。提高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推动三江地区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赫哲鱼文化》编著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用网罗采集的方法,得历代楹联万副,又优中选优,精选八类,分时事世态联、风物名胜联、五行八作联、情恋合卺联、悼亡吊缅联、警戒馈题联、谐趣机巧联、春联,成为一章,题为《楹联精选》,与另外三章组成一部书。阅读这些入选的楹联作品,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气息。“哈达洞穴,五国城墙,慈云古寺,使路人流连忘返;丹青盛事,三江碧波,长堤阁亭,引墨客纷至沓来。”这是一副风光名胜楹联作品,家乡美景当仁不让跃然纸上。“不用山珍海味,却可强身健体;谢绝玉液琼浆,也能益寿延年。”这是一副为便民小吃店撰写的楹联作品,为广告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店小人豪,当仁不让。悠远的家园故土吟唱,体现了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操。《赫哲族传统图案集锦》、《赫哲族民歌情感蕴涵》、《赫哲鱼文化》,这是三部研究赫哲族文化的专著,他们集中反映了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炽热情怀。《赫哲族传统图案集锦》研究赫哲族的传统美术,寻找赫哲族传统美术风骨。《赫哲族民歌情感蕴涵》研究赫哲族民歌情感,寻找赫哲族传统音乐精神。《赫哲鱼文化》研究赫哲族图腾文化意识,寻找赫哲族传统文化胎记。研究鱼类和赫哲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追索赫哲人的文化精髓。三部著作整合考量,大致可以勾勒出赫哲族同胞的文化风貌,具有天人合一的初始宇宙观,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生活,珍重情谊。古老的宇宙观中不仅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而且还具有令人称道的科学价值,比如他们崇尚自然就和今天的生态文明观念取得了共识,朴素的感恩情感由于吻合了先进意识,使赫哲族古老文化获得了新生。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却没有停止对宇宙、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图案、民歌、鱼文化,三位一体,让我们倾听了远古回声,为我们展望了未来前景,使这三部著作给我们许多启示。无疑这三部专著都有新的斩获。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历史,一个地域不能没有文化。东北三江流域文化源于民众生活,是三江人民劳动智慧的浓缩,承载着广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八部专著内容丰富,涉猎广泛,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从多学科和多视角,深刻剖析和阐释了东北三江流域文化的精神和血脉,在很多方面填补了三江地域文化研究上的空白,具有很强的创见性、实用性和资料性。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和弘扬东北三江流域文化,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赫哲鱼文化》是“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中的一本。《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赫哲鱼文化》介绍了泥网坠和网坠模;开创三江渔亮子先河;晾鱼架与守护鹰;白蛇(四)爷及白蛇(四)爷庙的标本意义;银浪托举“莫日根”;白四爷庙信仰现象等内容。

图书封面


 赫哲鱼文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鱼在民间吉祥图案中,是一个流传极广,又有着传为佳话的装饰形象。鱼纹饰图如石刻、玉雕、彩陶、纺织、刺绣和剪纸等工艺美术作品中,众多的鱼形,其形态生动,造型优美,都成为民间美术中的珍品。在传统图案中如“年年大吉”图,是由两条鲶鱼和几个橘子组成,以鲶谐“年”,橘谐“吉”,表示年年吉祥如意之愿望;“连年有余”图,是莲花与鲤鱼组成,借莲与“连”、鱼与“余”的谐音,表示对生活优裕,财富有余的观念;“双鱼富贵”图,是以两条鲤鱼与盛开的牡丹花组合,寓意勃勃生机,给人们带来幸福美满,和谐昌盛之意;“双鱼戏珠”图,是用两条鱼、宝珠和浪花相组合,“珠”是财富的象征,浪花比喻财源滚滚来,此图多为商家置于店堂,有生意兴隆,得利丰厚之寓意。“鱼跃龙门”图,以鲤鱼,龙门和浪花相组合。传说每年春季,有许多大鲤鱼游至龙门山下,跳跃过龙门而化为龙,不能跳过仍为鱼。以此比喻旧时科举制的考中者,赞其光宗耀祖,前途远大。后来经文人加工改造,则成为比喻人的事业与希望,寓意只要努力奋斗,不懈拼搏,定能获得成功。
  •     不错的书籍··· 推荐给大家呢·· 知识面广泛,涉及到的东西都谈的很清楚。很不错
  •      其实,“赫哲鱼文化”与水资源、水文化脱不了干系。因为,水,无论对赫哲人的生存、文明、信念,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于是乎,水成了我们的主题词。 对于“赫哲鱼文化”研究来说,资料的搜集是前提,而遗憾的是,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环境的变迁,知情者的不断离去,许多赫哲族鱼文化遗产在面临消亡或正在消亡,资料分布极为分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