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统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我们的传统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05726031
作者:凤凰书品 编,王鲁湘 主持
页数:222页

章节摘录

插图:周易《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绕不过也避不开的一个命题。这部最初只是研究算卦的占卜之书,连诞生的日期都无从考证,却在历朝历代成为众多文人士大夫研习的对象,其中不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有朱熹、柳宗元、苏轼、王安石这样的大家。然而,1949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易经》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至1980年,三十多年间问世的周易研究文章一共只有十几篇,并且谈的还都是其中的辩证法。当代周易大家刘大钧的学易、研易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本千古奇书在现代中国的兴衰。王鲁湘:听说您研究易经是有家传的,您上一辈人中间就有研究易经的。刘大钧:对,我是跟我外祖父学的。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考大学没考上,因为我二哥是右派,父亲是国民党员。王鲁湘:有历史问题。刘大钧:没考上以后,外祖父就告诉我,当年梁漱溟先生考北大也没考上,人家自学,后来教北大,你也可以有这样的志气。他让我跟他学《易经》,我当时不想学,觉得这东西没什么用处。但我母亲说,你学吧,过去人说,学了《易经》会算卦,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会了去算卦,也能挣碗饭吃。刘大钧1963年开始学习易经。他到街头拉人力车赚钱,攒下的钱除用来贴补家用外,其他都拿来买书。外祖父要求严格,命他一遍遍地诵读易经原文,还经常抽查,看他是否能倒背如流。这给刘大钧打下了深厚的易学基础。几年后,十年动乱到来,他的学易之路也遭遇到巨大困难。刘大钧:我当时在一个小手工业单位里工作,突然有人冒出来,说怎么你不学《毛选》,不学《雷锋日记》,学《周易》。他们把我关起来批斗。我母亲知道这个情况后,就把家里的易经书全烧了,还不光是易经,是见字就烧,一边烧一边骂说:“一个嘴贱,一个手贱,这不是惹出事了!”我当时写的书稿也就荡然无存了。王鲁湘:你的研究成果在“文革”中被毁掉了。刘大钧:全毁掉了。王鲁湘: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你一直在那样的困境中坚持一个人孤独地进行易经研究?刘大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始我不太想学,学进去以后慢慢就有了兴趣,更深入研究时,体会到这其中天人之学的内涵。《易经》是一本“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书。我被它的智慧所征服,变得非常着迷,很认真地搞起来。我认为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这种痴迷是做不好的。《聊斋•书痴》里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很多人之所以没什么成就,都是因为不痴,认为自己聪明,不犯傻,其实只有犯傻的人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大。凭着这股痴迷劲头,刘大钧的一篇文章被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看到。不久,一纸调令到来,这名仓库保管员被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成为山大唯一一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教授。此后,刘大钧很快成为中国周易学术圈内的领军人物。1987年12月,他邀请了上百位海内外周易学者,围绕“周易与中国文化”举办了首届国际周易研讨会。刘大钧:我当时全力以赴准备这个会,可是没有钱,最后通过一个朋友从省里搞到三万块。钱不够,我们只好在山东省接兵站开这个会,便宜嘛——国外代表住在齐鲁宾馆,国内代表住在接兵站。但仍然不行,这个会教育部没批,那时候人们身上仍有“十年动乱”的余寒。王鲁湘:还把易经认为是迷信的东西。刘大钧:最后终于批下来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把这个会报道了一分十三秒,非常长。这可以说是我一生的转折点。王鲁湘:官方认可了。刘大钧:是的,周易是学问,不是封建迷信。从那以后,有人提出应该办一份刊物,我搞到省里一个刊号,做了《周易》专刊。1991年,又拿到全国刊号,变成一个正式的学术刊物,可以在海内外发行。我记得第一次的发行量是三万一千份,是当时中国学术刊物里发行量最大的。刘大钧主办的这次周易大会和《周易》学刊,不光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机,也是近百年来周易复兴的征兆。其后,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周易热,关于周易是科学还是迷信的争论再次甚嚣尘上。杨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提出,《易经》那种只有归纳没有推演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刘大钧:这中间还出了一个笑话。有记者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写篇文章反驳这事。我说,易经中当然有推演法,易经是算卦的书,讲究变而通之,推而化之,这些东西跟杨先生所说的不尽相同。鲁迅说,名人未必是名言,我不想写文章反驳这个事,没有必要。不久之后,报道出来了,说我说杨振宁先生是“外行”。我当时是用了“外行”这个词,但不是指责的意思,因为我对杨先生很尊重,如果真正公开出来谈这个问题,我绝对不会用这样的话来说人家,非常不礼貌。所以,我当时一看这报道,觉得莫名其妙,怎么会这样呢,算了,以后接受采访注意一点吧。《周易》分《易经》《易传》两部分,《易经》是一部专门占卜的书,记载了六十四个由六条连接或者切断的线段组合而成的符号,称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不同含义。其中连接的线段叫“阳爻”,切断的线段叫“阴爻”,阴阳爻构成的符号叫“卦象”。中国人在尚未发明文字之前,就创造了类似于今天电脑二进制的符号体系,通过阴阳两种符号的组合来囊括世间万物。刘大钧:《易经》是一本谈象的书,“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这是《系辞传》上的话,易经是谈象的,这是它不同于别书的地方。王鲁湘:它是符号体系。刘大钧:对。六十四卦每一个卦前都有一套卦象。卦象有八组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种卦互相重组,形成六十四卦。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易经的卦辞、爻辞,都是看了卦象来的。王鲁湘: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然后再演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爻,“天下之能事毕矣”,天底下所有东西被归纳到这些卦爻里头了。《易经》对整个变动不居的世界,对天道地道这种无常的预测,充满着智慧。刘大钧:所以古人用八个字来总结,“洁净精微,易之教也”。它不是一个死板的公式,它讲究“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王鲁湘:它不是个教条。刘大钧:不是教条,它体现的始终都是一种“洁净精微”的精神。王鲁湘:春秋时期,卜筮可能是所谓士大夫和君子的一种基本功。当时有点文化的人,没事的时候就手捧《易经》体会其意,力图给出一些新的解释。一旦要出门或者办什么事,肯定要先算卦,根据卦象的指示决定怎么去做,这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行为。刘大钧:是,当时占卦者的地位相当高,不像现在理解的江湖术士。王鲁湘:现在是下九流了,当时是大巫师。刘大钧:因为那些东西是不能闹着玩的,不能乱说。比如两军作战,你说打胜了,结果大败而归,国君能饶了你吗?遇到灾年,不下雨,让你占卜什么时候能下雨,你乱说,到时雨根本没下……王鲁湘:那就拿你祭天了。刘大钧:最可怕的是储君继位,长子出问题了,下面一大堆兄弟都虎视眈眈,瞪着眼看你。你说错了,说该老三继位,结果老四继位了,上来就先把你杀了。王鲁湘:说到底,《周易》还是一本周人卜筮之书,尽管后人对它做了很多哲学解释,但也改变不了它的本源。刘大钧:《汉书•艺文志》讲:“《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秦始皇烧书的时候为什么没烧《周易》,因为它是卜筮之书,如果属于圣贤之书,早给烧掉了。《易经》记录的六十四卦相传为周文王所创。他在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发奋治学,推演出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卦辞。算卦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得到相应的卦象,以此来推断所求事物的吉凶。在古代,有一种“蓍草算卦”的方法非常流行,因为蓍草在野外俯拾皆是,占卜起来十分方便。王鲁湘:您能不能给我们具体演一演卦象。刘大钧:古人用蓍草进行演算,今天没有蓍草,就用五十根筷子来代替。

前言

我认识鲁湘已经十几年了.他与凤凰卫视结缘,是在2001年拍摄《寻找远去的家园》的时候。作为这部大型文化纪录片的策划、撰稿和特邀嘉宾,鲁湘与凤凰的摄影队一起,跋山涉水,穿街过巷,寻访那些散落于民间的一座座老宅、一条条老街、一个个古村落,为我们这个骤速变脸的时代,保存下了也许是最后一缕关于乡土中国、民居文化和故园老家的记忆与乡愁。很奇怪,这山一程水一程的奔走,此后竟成为鲁湘在凤凰工作的宿命。2002年,他以《纵横中国》总策划和总嘉宾的身份出发,足迹踏遍全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录制了一百多期节目,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版图和中华文化的一次全景式扫描。在中国电视史上,一家电视台能以如此大的气魄、如此长的时间,跨越如此大的地理空间,来审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广袤大地,触摸我们兴衰更替、悠久绵长的历史脉络,研读我们丰厚灿烂、姿态万千的文明积淀,是相当少见的。我知道,这背后有着他身为一介书生而不甘囿于书斋吟文弄墨的雄心和抱负,以及一个文化传薪者力图通过最普及的传播媒介将精英文化带人大众视野的信念与使命感。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混乱和庸俗交缠滋长,美德与秩序尚未建立;物质贫乏和精神恐慌没有解除,安详自由的生活还是很多人的奢望。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不够,对未来的期盼又在不确定中摇摆,五千年沧桑与一百年巨变继续冲撞,西方准则和东方惯性难以恰调。这时代既躁狂善变,又多姿多彩。既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又“江河百川东人海”,自有其内在的律动和归依。既充满苦难、危机和不义,光明、希望和公正,却也像驴子眼前的那根胡萝卜,引着我们不断向前。莎士比亚说:“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那么,也“命该”要有一批有责任、有良知、有勇气的大众传媒和知识分子,能超越功利,世俗与纷扰,以自觉的文化追求为目标,以普世的人文价值为底线,为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保留住一息尚存的文脉。记录下几已断裂的传统。荣格说,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可以觉醒。对一个民族而言,向内,就是回到我们自身文化的源头,接近和了解我们文明衍生的真相,才能明白,下一刻砥砺进取的脚步,该奔向何方。这些年来,鲁湘一直以一位学者的身份、一个文人的方式,在电视这个浮躁又艰苦的行业中,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地工作着,他为人朴素,不张扬,不媚众,真诚谦和,表里如一。

媒体关注与评论

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犹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  ——黑格尔一个社会要想从以往的文化中完全解放出来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离开文化传统的基础而求变求新,其结果必然招致悲剧。  ——克拉克洪今天世界上最坚强的精神力量既不来自某种共同的阶级意识,也不出于某一特殊的政治理想。唯有民族文化才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  ——余英时只有将集优劣于一身、合强弱为一体的传统本身加以多方面的解剖和了解,取得一种“清醒的自我意识”,以图进行某种转换性的创造,才真正是当务之急。  ——李泽厚

内容概要

王鲁湘,1956年生于湖南,1978年入读湘潭大学中文系,1987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博导。2001年任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著有《冰上飞鸿——黄宾虹画学探微》《墨天无尽——李可染艺术研究》《大山之子——画家张仃》《中国古代文化遗迹》《中国乡土建筑》等。

书籍目录

一些文化事 三二素心人(代序)
周易 刘大钧
风水 于希贤
中医 王新陆
藏医药 任旺次任
人间佛教 星云大师
佛陀教育 净空法师
道教 任法融
红山玉龙 黄康泰
殷墟 李学勤
三星堆 孙华
关公崇拜 胡小伟
江湖丛谈 贾德臣
西泠印社 陈振濂

编辑推荐

《我们的传统:王鲁湘文化访谈录》对话知道分子,纵横中国文化。刘大钧 周易;于希贤 风水;王新陆 中医;仁旺次仁 黄福开 藏医药;星云大师 人间佛教;净空法师 佛陀教育;任法融 道教;黄康 红山玉龙;李学勤 殷墟;孙华 三星堆;胡小伟 关公崇拜;贾德臣江湖丛谈;陈振濂 西泠印社。

作者简介

《我们的传统:王鲁湘文化访谈录》收录了《文化大观园》十三期节目,内容涉及很广,从风水、中医、佛教到中国的江湖世界,雅俗古今的文化话题都被涵盖进来。王鲁湘,1956年生于湖南,1978年入读湘潭大学中文系,1987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博导。2001年任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著有《冰上飞鸿——黄宾虹画学探微》《墨天无尽——李可染艺术研究》《大山之子——画家张仃》《中国古代文化遗迹》《中国乡土建筑》等。鲁湘点评部分,有他自己写的手记,也有别人根据他的谈话整理出来的文字。
王鲁湘,1956年生于湖南,1978年入读湘潭大学中文系,1987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2000年受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授、博导。2001年任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著有《冰上飞鸿——黄宾虹画学探微》《墨天无尽——李可染艺术研究》《大山之子——画家张仃》《中国古代文化遗迹》《中国乡土建筑》等。

图书封面


 我们的传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没有看过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文化大观园》这个节目。很欣慰我是先看到《我们的传统》这本书,如果我是先看的《文化大观园》再去看《我们的传统》,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如此深入地读这本书。书名起得非常好,好到让我觉得再起什么样的书名都无法超越“我们的传统”。试问,周易、风水、中医、藏医药、人间佛教、佛陀教育、道教、红山玉龙、殷墟、三星堆、关公崇拜、江湖丛谈、西泠印社,这十三个词如何概括?只能用“我们的传统”来概括。王鲁湘的概括能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让我羡慕,不光书名起得恰到好处、无懈可击,连每个访谈的名字也起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境界,高度概括,毫不做作:东方智慧的集成、风水是一种文化、用中医解释中医、我的藏药丸子、从山林到人间、与净空法师的三次缘、迷恋青春的宗教、玉石之国、甲骨文引出的信史、发现三星堆、“义”之偶像、江湖中国、文明的石头。这是一本知识含量蕴藏丰富的书,这是一本让我从心底产生敬畏的书,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深深的敬畏。王鲁湘为何人?王鲁湘有着雄心与抱负,有着信念和使命感,他有着身为一介书生而不甘囿于书斋吟文弄墨的雄心和抱负,以及一个文化传薪者力图通过最普及的传播媒介将精英文化带入大众视野的信念和使命感。因此,我将王鲁湘老师的这本文化访谈录定义为博大精深的“快速阅读”品,这里的“快速”是指快速入手,绝不是快速放手。快速入手后,很可能就舍不得放手了。王鲁湘老师的访谈,目的性很强,思路也很清晰,很有条理。清晰且有条理的思路让他很直接的目的能够很顺利地实现,他让宗教界、学术界、艺术界各种充满智慧的人为各自的领域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佛教的最高追求——离苦得乐,道教的最高境界——道法自然,中医的最终目的——致中和……这些正是读者需要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好像送给了读者“高僧的舍利”。最喜欢王老师在书中写“朗仁大师”和“江湖中国”这两篇文章。“江湖,我都不知道什么是江湖。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一部武侠电影中的台词。挺敷衍的,根本没有说明什么是江湖。王鲁湘对于江湖的解释异常的清楚和深刻。通过书名,就应该意识到,江湖其实也是“我们的传统”。王鲁湘先生为了加深读者对于江湖中国的理解,还拿江湖进行了一个并列,一个对比。一个并列,是与“从中央政府到县衙门这样的由层层统治者组成的上层官僚社会”和“有乡绅治理的乡村社会”并列;一个对比,是黑白社会的对比。王老师在书中通过与贾德臣的对话,从连阔如先生所著的《江湖丛谈》入手,对江湖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名词进行了解释,“从前的江湖,失地的农民在社会的缝隙间游来荡去,当时中国没有工业化,他们没有办法转化为有组织的产业工人或城市市民,只有江湖可以容纳他们,让他们有点事干,有碗饭吃,同时有个松散的组织管着。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有谁坏了江湖道义,还会有个老大站出来摆平。所以,历朝历代都会有江湖这个‘黑社会’或‘灰社会’存在,它与‘白社会’形成一种有趣的共生关系。今天,在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江湖社会又回来了。成千上万的失地农民到城市里谋生,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在社会边缘艰难地讨生活,还有成千上万的因为出身、教育、健康、职业等各种因素被社会拒之门外的人,正彷徨无措,有意无意地与江湖擦身而过。于是,《江湖丛谈》里描述的那些千奇百怪、枝枝叶叶的江湖骗术似乎又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死灰复燃了,不过手段更现代化、形式更高级了而已。‘打黑除恶’已经成为公安部门每年的重要任务。”只是,此江湖已非彼江湖,甚至也不是七十多年前连阔如笔下的那个江湖。那时江湖人公认的道义系统还在,现在这个江湖道在哪儿呢?其实,我所处的出版圈也可以说是一个江湖,都是江湖中人,守江湖规矩,得江湖照拂,也必得靠点真本事,才能在江湖立足。不多谈了,这种访谈录一类的书的书评我根本就不会写,东拉西扯半天也写不出什么,但读《我们的传统:王鲁湘文化访谈录》后,脑中好像充实了,具体充实了什么我心知肚明,却写不出来。最后,附上王纪言为本书所写的序中的一段话:“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混乱和庸俗交缠滋长,美德与秩序尚未建立;物质贫乏和精神恐慌没有解除,安详自由的生活还是很多人的奢望;对历史的反思和反现实的批判不够,对未来的期盼又在不确定中摇摆;五千年沧桑与一百年巨变继续冲撞,西方准则和东方惯性难以恰调。这时代既躁狂善变,又多姿多彩;既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又‘江河百川东入海’,自有其内在的律动和归依;既充满苦难、危机和不义,光明、希望和公正,却也像驴子眼前的那根胡萝卜,引着我们不断向前。”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一直喜欢他的节目,很快看完。
  •     在浮躁、浑浊的时代,整理与普及传统文化,是功德无量的事。
  •     值得一看,但不值得购买,虽然也觉得很惭愧,作者是有用心做书,不过按这个标准的话,书架绝对会塞爆的。我的收获是在看这本书后,终于知道了别人拿在手里那个很彪悍的尺叫风水尺,立马下单败去了
  •     晚上闲来无事,看了里面一片关于西泠印社的文章。内容详实,对传统文化的深思考,很有借鉴意义
  •     喜欢王鲁湘地点评,午休的时候看看还是满长见识地
  •     博学见闻很佩服!
  •     文化访谈的好书
  •     非常好的一本书,很有文化内涵,正在读,很有启发
  •     对于中国文化的多个标志性的因素都做了专访,是很不错的访谈!
  •     看了之后心潮澎湃,能简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爱
  •     看王鲁湘的文字和看他的节目一样,总是舍不得放下。唯一觉得可惜的是封面比较容易弄脏,好心痛。
  •     曾经一直不大喜欢凤凰卫视,直到看到了电驴上王鲁湘主持的《世纪大讲堂》,喜欢他不愠不火的主持风格,以及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学者风格。
    喜欢王鲁湘的风格还在于我喜欢他说的一句话,“我很质疑我的质疑能力”,做为主持人的他,在台上不偏不倚,正是我喜欢的台风。(鲁豫女士有些时候的高高在上的姿态,让我不甚喜欢。纯属个人意见啊。)
    在火车上看了这本书,三小时的车、三小时的书,量是刚刚好,正所谓“一点文化事,二三素心人”
  •     还没看包装很好
  •     庙堂江湖
  •     王鲁湘的学识与他们采访的人们,碰撞出的火花。... 阅读更多
  •     又是在电视上看文化访谈,但看看就忘了,买本书在看看,加深认识和理解,好多书都需要多看几遍,才能悟出道理。
  •     周易、风水、中医、佛教、江湖、关公崇拜…… 王鲁湘引导我们徜佯其间,丝毫不会有艰涩枯燥的感觉,读后获益良多。
  •     看完后好喜欢王鲁湘。| 这些中国文化真应该多了解了解 | 无比敬佩与王鲁湘对话的这些人,有你们,中国文化才一代代传承、发扬。
  •     这书还是挺好的,内容不差
  •     文化大观园
  •     长知识长学问的书!读起来很轻松!
  •     看过其中的几个节目 感觉不错!刚出版可能贵了点书史好书 建议等一下再买好东西慢慢来
  •     很久以前就观看凤凰卫视王鲁湘主持的《文化大观园》节目,当时已是个个礼拜追着看。现在碰上了这本书,就第一时间买下来,虽然还没仔细阅读,但看了一点内容介绍,心里就满欢喜了。
  •     喜欢王鲁湘广博的知识面,从中获益匪浅。
  •     我们的传统。。。
  •     传统文化极简的描述。
  •     王鲁湘讲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喜欢,赞
  •     买来收藏,质量不错~
  •     传统文化的积沉.推荐!
  •     因为非常喜欢王鲁湘,所以去买了这本书,从打开读就一直爱不释手,真希望能一口气读完。
  •     可读性很高,推荐。
  •     内容比较散,不过能增加知识面!
  •     文化大观园每期必看,这本必买。
  •     毕业前阅~
  •     作为电视的脚本可能不错。但结集成书有些单薄。不过还是让我们发现了别样的中国
  •     牛逼的王老师
  •     物流很快、书也不错
  •     【阅读】我们的传统:这是早期凤凰《文化大观园》的访谈摘录,涉及周易、风水、中医、三星堆等话题。我很喜欢这个节目,更加佩服制作这个节目的人。王鲁湘本身是一个极具学识的人,没有他主持和策划,这种节目就做不出深度。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对传统的东西感兴趣,这可以做快速索引的书。
  •     收到书,还没看,外包装有点旧,里页新的。
  •     有内容,比余秋雨的作品好得多
  •     也是最近才知道王鲁湘是河殇解说词主撰写人之一。
  •     这样的书需要慢慢读,用心理解,不错。
  •     喜欢王鲁湘主持的节目,也喜欢他编著的书。
  •     视野开阔!
  •     虽然本书和之前出版的一本“凤凰文化大观园”的内容多有重复,而且大多出自王鲁湘先生的访谈笔录,但是这些关于我们文化传统的话题还是能深深吸引着我。
  •     降价是买的,感觉很好,我们的传统,我们自己要明白珍惜
  •     上当受骗了,本来以为这是一本新书,谁知道只是换了书名,内容照旧而少了两段。太过分了,可恶的中国友谊出版社!!是不是考虑以后罢卖该出版社的任何书籍?!以下是本书的目录目录一些文化事 三二素心人(代序)周易风水中医藏医药人间佛教佛陀教育道教红山玉龙殷墟三星堆关公崇拜江湖丛谈西泠印社东方智慧的集成风水是一种文化用中医解释中医我的藏药丸子从山林到人问与净空法师的三次缘迷恋青春的宗教玉石之国甲骨文引出的信史发现三星堆[义]之偶像江湖中国文明的石头而以下是同是这个中国友谊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文化大观园》的目录:代序:一些文化事 三二素心人周易风水中医藏医药人间佛教佛陀教育道教红山玉龙殷墟三星堆关公崇拜相声二人转...江湖丛谈西泠印社俄罗斯情觞后记:文化速成班东方智慧的集成风水是一种文化用中医解释中医我的藏药丸子从山林到人间与净空法师的三次缘迷恋青春的宗教玉石之国甲骨文引出的信史发现三星堆岔『义』之偶像回皈市民社会二人转乾坤江湖中国文明的石头一曲俄罗斯 阅读更多 ›
  •     王鲁湘写得好好,让我们更深一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自己的文人素养提高了点。同时是一个窗口。从这本书再了解访问的人。不过,王的健康让我担心,他说有一个什么泵挂在身上。
  •     可以简单的了解些中国文化的常识~
  •     看完文化大观园,冲着王鲁湘就错不了。
  •     一本老书,换个书名,大家注意。
  •     文化渗透了我们的生活 可我们却越来越排挤他 中华的文化沉淀在灵魂深处 如今的西方冲击更应让我们的东西崛起。 传统文化,告诉你从何开始
  •     还可以,学到蛮多东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