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修者的圣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苦修者的圣地

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8
ISBN:9787223011310
作者:温普林
页数:241页

章节摘录

插图:老二在外面认识了哪个朋友一高兴,就跟人家走了,也不跟我们说。最多的时候一消失就消失一个月,二十多天的,谁也不知道他到哪儿去了。说不准什么时候突然来了份电报,王爷笑嘻嘻地给我拿回来,一看,上面写着“登上珠峰,已到樟木”。老二牛逼,一个人就登珠峰去了。我要认识了哪个朋友,消失十天半月也是常有的事。消息都在王爷那儿汇总就完了,彼此都知道还在就成。那段时期我们哥俩基本就这样生活。在拉萨通过王爷认识了俩姑娘,她们当时是成都电子什么公司在那儿推销藏文打字机的。那种打字机藏文、汉文、英文都能打,她们在王爷那儿做广告。这俩女孩也寂寞得很,管王爷借录像带看,王爷常带朋友到她们那儿去洗澡。那时候洗澡跟现在洗澡的概念不一样。现在的洗澡基本跟古罗马古希腊古埃及以及所有伟大文明最辉煌的时候的洗澡是一个概念。吃饭、泡妞、桑拿,全套服务一条龙。一个人几乎可以在洗澡室里过一辈子,太幸福了。我记得我姥爷八十岁的时候在北京呆着没事,总笑咪咪地眯着小眼,给我们回忆当年他在沈阳如何风光,如何做买卖的事儿。“那时候呀,我没什么工作可做,当老板的嘛。我就每天陪客人洗澡。”我们特不理解,真傻,天天洗澡干吗呢!不怕洗秃辘皮了又臭又闷的。现在才明白,我姥爷多么幸福,躺在那儿,咪着小眼儿,回忆当年怎么洗澡。

前言

认识普林快二十年了,但是几年前我写的文章中,有三条关于他的信息居然被我搞错了两个。那是我在中戏院刊上发表的题为《自言自语二十年》的一篇散论,其中谈到了我在大学期间,所了解和结识的一些先锋戏剧的实验者,在文章中我是这样提到普林的:“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温普林在北京的某个高校教书,不甘寂寞,编排了一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很前卫的表现和表演。剧名是《第十二夜》。”几年之后,普林和他太太读了此文并无感谢之意。“你怎么能凭普林的一口辽宁话,就说他是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呢?人家可是中央美院出来的呢!”——普林的太太盘诘之中透出对自己先生学历尊严的捍卫感。普林也说:“我是想上鲁美,可是连考三年也没混进去。只好进京了。再有,我导的那出莎士比亚的戏不是浪漫的《第十二夜》,而是沉重的《雅典的泰门》,是探讨金钱本质的。”如此,一篇推介文章竟因细节不准,弄得我还得对普林表示歉意——文责理应自负……和普林真正的交往,是在1986年的拉萨,那时西藏刚刚恢复了中断了二十六年的“雪顿节”,我作为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去拍摄专题片,普林正作为西藏迷或者是迷西藏的“小狂人”,率领一帮小兄弟,在西藏“盲流”般地云游。当时正是一个内地的文化人和艺术家们重新发现西藏的狂热高潮,各路的神头鬼脸都好像挖宝淘金似的涌入西藏。

后记

从小就喜欢《山海经》、《西游记》、徐霞客、马可·波罗。长大后放弃了大学里教书的差事,选择了盲流生涯。人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儿,东瞧瞧西转转也就过去了。盲流比一般正常人活得还能丰富一点儿。老了的时候可以跟孙子们牛逼一把,假装见多识广,阅人无数。李媚逼着我把西藏十年的经历如实招来,我只好一边交待,一边飞翔,飞着飞着就飞到十万八千里之外去了。据说马可·波罗晚年,他的孩子们劝他承认他讲述的故事不过都是他想象出来的。结果老马同志两眼望着虚空中的东方,喃喃自语:我所讲述的,还不到我所经历的一半儿呢!

内容概要

温普林
男.满族。1957年6月出生,现供职于北京风马旗文化传播公司,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86年任教于北京第二外语学院,1987年辞职并成为自由职业者,以拍摄影片、编书、编画册,为业、为生、为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上青朴
桑耶寺存有一只似妖似神道行很深的狗
半夜我们才爬到青朴,反正咱们很潇洒,碰到什么都是运气
青朴的圣迹让你的脑袋永远处于飞翔状态,这不比《西游记》好玩?
蹭吃蹭喝又蹭洗越蹭越近乎,越蹭粘乎,勾兑上迷糊小姐
老二在珠峰碰上了他前世的“阿佳拉”
没完没了地讲青朴,讲着讲着就讲出凡心来了
过么点儿原始投资就逮了我这么大一个特务,人民群众一定乐坏了

第二章 二上青朴
小君美不停地对我们说,香港的影星黄蓉为什么要自杀,她太可怜了?!
一个长者坐过二十年监狱,出了监狱又重新把自己放进大自然的一个洞里
男子汉大丈夫,多娶个把媳妇算得了什么

第三章 三上青朴
巴依老爷诞生了!从此再没有人提起他原来的名字
九年来她每一天都是如此毫无变化,三年对她来讲就像三天一样短
在我们俗人看来,丹增和德钦因为恋情而厌世。因为厌世而出家,出了家又不影响恋情,这感觉多好
我不得不承认尼玛对我的震动和诱惑真正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
我不是智者,不能俯瞰我这条生命的河流

第四章 四上青朴
大昭寺就像一个超现实主义的魔筒
丹增拉几乎快要成了青朴乡的乡长
君美找不到了,尼玛永远地消失了,就连她住过的小屋也找不到了
哪怕逃到地老天荒,心要是不安,还是同样的没有安宁
巴竹桑布活佛之妻卓玛才泽
双目失明的修行者
修行者白玛曲珍
桑耶寺民管会主任达娃次仁
尼姑丹增曲珍
老年彦行者丹增桑布
一行去青朴的朝佛者

作者后记
出版后记

编辑推荐

《藏地密码之苦修者的圣地》是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书的可贵在于没有硬扛一个解读西藏文化的使命,只是以一个自由人的心灵去面对一个充满真情人间。每次翻阅风马旗,都像自己正坐在一位外表“嬉皮”内心坦诚而有勇气的敢说真话的朋友面前,注视着他那无不忧郁和伤感的双眼,倾听他满怀悲情和善良的侃侃而谈。

作者简介

《苦修者的圣地》使我们这些愚笨的人把他和那些到处传介西藏、解说西藏、还有贩卖西藏的人很容易地分辨开来了,那些大喊;西藏,我梦想的家园的人,却在藏族人津津有味吃生肉时极力掩盖他的厌恶和鄙视,那些流着泪和藏族同胞拥抱后赶紧在泉水中不停洗手的人,还有那么多挂着廉价照相机让乞丐在街头摆造型的大师们,面对如此宁静、宽容的眼神时,已汗颜津津了。

图书封面


 苦修者的圣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先读的是温普林的那一本讲活佛的书,文字简单而朴实,让人体会到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西藏,他们兄弟俩能够在八十年代便舍弃一切,在西藏流浪,和当地人们一起生活,不去考虑明天去哪里,也不去追求世俗的的物质,光是这样子的生活,便让我们及其的羡慕。我们现在没有拥有什么,但是还是放不下这看似有其实跟本禁不住风吹雨打的保障生活。然后就特别想把这一个系列的书都读完,手里有其他的书,但总是惦记着把这剩下的两本书都看完。去看看那个年代的西藏和我们现在去的有何不同,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那个阳光灿烂的时代里汲取一些想法,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开朗。偶然之间去图书馆居然搜到了这两本书,那个隔板其实我肯定不止一次的路过,但是都是匆匆而过,经过一番的询问,很顺利的就借出了这两本书。欣喜不已,在这个炎热的天里,回到那个叫做青朴的地方,感受那些苦修者的生活。我们有太多的不舍,肯定做不了那样子的洒脱,但是我们是可以的针对我们每一件单独的事情的时候,可换一种想法,可以把我们的生活更简单一点,不会那么的纠结和不安。
  •     不知道是怎样的因缘,我读到了温普林,温老大的《苦修者的圣地》。也许是我跟作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或类似的价值观,也许是我跟作者一样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当然,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作者在书中并未明提,但我想一定涉及到或有暗示,否则我怎么看完了他的书就想思考这个问题。本书主要讲述了很多作者年轻流浪时对藏族人民结下的缘分。他是第一个让我感觉到真正融入过藏文化的汉族作家,所以我得写点读后感,毕竟这样的人才也难发现。其实也没办法,读完了这本书,里面的情节,也就是作者当年在青朴圣地所经历过的和遇到过的人事物都在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头,仿佛当年我也在场。虽然本人的阅历非常有限,但作为一个藏族人,我完全能体会得出其中的悲欢离合!桑耶青朴修行圣地,我也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去年六月,以导游的身份带一个英国人徒步旅行时。到山脚时,他感慨了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说“如果人间真有天堂,一定是在这里”。可是当时我的修行不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次是今年跟父亲去朝拜,一到那里,我也几乎梦游到温老大第一次去的那天早晨所悟到的情景,真的好想一个人在那里打坐几天,把尘世的烦恼都洗得一干二净。当我读到文中大师们一个个修成正果时,欢喜得快流出眼泪,可是到后来丹增和德庆怎么都下山经营了?难道现代文明的诱惑就那么大吗?多年苦修的定功在哪里?还是为了更多的责任?其实想想现在的自己也何尝不是一样,对现实社会当中的种种产生厌恶,但是为了家庭,为了责任离不开身来追求自己一直向往的真正的清净。
  •     我跟顾小姐说过,我很爱上海的青浦区,我觉得这名字太好听了。后来我才反应过来,是因为这本书。我在图书馆六楼最不起眼的位置看到它,边上摆着《徐霞客游记》。往上三排的黄金位置,是《丽江的柔软时光》,挺唏嘘的。不厚的小书,讲了在青朴山的故事。吃东西,碰见的人,禁声,一起修行,还有对于青藏铁路的修建会打破藏民对于时间的自我节奏。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一个词,拿捏。所谓四两拨千斤。你知道这故事的重量是要担起来的,可是他轻而易举地端了起来。他是个画画的,他是个拍电影的,他是个写字的。可不炫耀不张狂,一两句话带过挺值得装逼的事儿,当收则收,当放则放。不是有点情绪就抒发地跟十天没说话似的。你说童真的人可爱么?在山上,看见有鸡,大老远,挺怯的,温先生琢磨着这鸡可能听不懂汉语,所以这鸡对他们挺戒备。当写到“在晨雾中雅鲁藏布江闪亮在天际之间,飘过的云雾层层叠叠,云海茫茫,鸟鸣与诵经声起起伏伏,真不知人间天上!”我觉得头发荏子在拱出头顶,畅快。也写到转山,但不像谢旺霖那本。一来是,谢的那本是第二人称,而且写得比较日记体,可同温先生一比,算严肃了。温先生写得像调情,绝不是贬义,就是嬉皮笑脸还让人欲罢不能的。而且这本书最科普的地方,挺完善地简介了莲花生大师,后来再看他的资料的时候,才知道,大师在藏传佛教信仰极为崇高,藏人尊称为第二佛。回到嬉皮笑脸,温先生跟文物贩子跟修行高僧跟漂亮的小尼姑跟瞎了眼的老太太蹭吃蹭喝套近乎,是真他妈可爱。后来从山南过江,回到桑耶寺,我以为紧接着该科普了。没,人家去珠峰了,迷了路,雪崩,连滚带爬地跑了回来。没实现登珠峰的愿望。一般人写这段恨不能写个几千字,自我的心里洞悉,当时的情势严峻。可温先生一百个字都没,跟一条短消息似的。如果你一生三次前往青朴朝圣,那么死后就免检了。因为你用你的虔诚之心证明了你对神佛的坚信。这样的人当然进入天国,哪怕这一辈子干点坏事,也能一笔勾销。我看到这的时候挺动容。哪怕就我所知,那些去过墨脱,等在梅里,转山到雨崩,背了几斤葡萄酒回来的人,也很少有第二遍了。我们最多把这种生活当做一种冒险的旅程,而不是信仰。苦瓜说,03年藏历羊年的时候,去转山,大转的人特多,我想说这里面又有几个是温先生这种人。我们不是大彻大悟的人,我们没法判断自己的生活,在一个既定的社会的最好的程序里生活。这跟彻悟者透彻自己的人生是两回事。我们没法在高空中俯瞰着自己的命运,命运总在拐弯,每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生活的转变就会超出想象之外。温先生说,他对对市俗意义上的成功这两个字一直很轻蔑,经常开玩笑,“那个傻逼,以为他成功了呢!”我觉得很多人看到此也会由衷地CNM一下。书的最后,是这样一段话,直接拿过来做结尾了。据说马可波罗晚年,他的孩子们劝他承认他讲述的故事不过都是他想象出来的。结果老马同志两眼望着虚空中的东方,喃喃自语:我所讲述的,还不到我所经历的一半儿呢!

精彩短评 (总计62条)

  •     这绝对是好书!顶!
  •     风马旗系列
  •     只一句,世上无净土。
  •     书里边既有对话又有听的故事
  •     关于青浦 朝圣者 使人安静 很向往
  •     今生的苦苦修行只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死亡?
  •     购于香格里拉南卡名典书屋 青朴成了一个承载梦想的地方
  •     "我不是智者,不能俯看我这条生命的河流",但我会继续走下去
  •     单纯质朴的道破本真的感受
  •     比何马的那个好,这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西藏人民的生活
  •     带你走进神秘的宗教
  •     零二年在青岛第一次见到温普林的“风马旗”三书,读后觉得好看,一种不同其它有关藏地述说的另类情趣。后来这套书被一位热爱西藏的朋友借阅,便不再属于自己了。作为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与作者有着相近体验的人,看着“风马旗”文字会很自然地“飞翔”起来。西藏的魅力在那一方独特的山川人文,更在踏入者的内心——你要什么它就给你什么,反之,西藏与你风马牛不相及。温普林是独特的,所以有独特的风马旗三书。也许,跟着文字飞翔是容易的,而跟着温普林曾经的脚步飞翔却很难。。。但青朴毕竟依然在那里,且充满诱惑。向往青浦,只因为向往一种精神。
  •     希望今年去西藏的时候也能找到自己的信仰。
  •     这本书是王勇买的
  •     正如克里希那穆提对于快乐的描述——当你意识到快乐时,它就消失了 人的一生很短暂
  •     对西藏人对待宗教的虔诚感到很震惊
  •     以俗观雅,从凡起圣
  •     遇到什么,都是缘。很喜欢青朴这个地名。
  •     “哪怕逃到地老天荒,心要是不安,还是同样的没有安宁。”看温普林的书,越发的理解这些文字不是刻意写给别人看的,而是写给自己,是对心灵的梳理,是自我对话,是对以朝佛形式进行修行的一种记录和记忆,是对藏民族的初浅的理解,是叩问自己。无论如何,我喜欢这种真诚和勇气。
  •     青朴。
  •     有人推荐去青朴,去之前在西藏图书馆偶然读到这本书,也去之前是对青朴的全部了解。
  •     一直好喜欢西藏,它的神秘、它的习俗、它的风景。以前也看过一些关于西藏的书,但很多都是作为旅游介绍书风格写的。我都是读了一半就不愿读下去了。但这本书不一样,至少它的风格很对我的口味。温普林的书有一种朴实的感觉,对于一个地方的喜爱,只有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才能打动人。而他的作品做到了。他只是在记述着他在西藏遇到的、见到的点滴,却让人感受到了西藏独特的美丽,一种宗教信仰与原始、现代交错的美丽。作品有一些淡然的感觉,却自有魅力之处。我看了作者的两本书,《苦修者的圣地》和《茫茫转经路》,都很喜欢。天葬师的形象、老人转山带着的信仰、西藏尼姑的世俗之情......个人觉得,要了解西藏,温普林的书值得一读。
  •     一般,不推荐买
  •     不错的书。
  •     我去到哪里都不激动,除了青朴
  •     20130803
  •     是和菜头还是王小峰说过,你平时怎么说话就怎么写作,这就是最好的文字。我一直在暗暗的拿这话跟看过的书互相检验,这本书就是一个绝好的正面例子。
  •     一部以对话叙述出作者到达 青蒲 以及作者的真诚换来与修行者的缘分
  •     从西藏回来后,在自家书架发现了这本书,才拿来一翻,觉得很好看,又买了两本送一起游西藏的朋友,生动的语言,调侃的味道,有别于那些正而八经的书,让人轻松,同时,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个世界,重新审视自己,值得一读.
  •     看完以后超级想去西藏~一去就要住上几年。 我看的是《藏地密码之苦修者的圣地》
  •     我明白我应该管理欲望,但精神和物质一定要剥离吗?
  •     西藏,亲切又神秘。亲切是因为她是祖国母亲的最重要的儿子之一,神秘,一是因为太遥远,今生我也许也无缘去朝圣,二是因为他们那神秘的宗教信仰,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这么虔诚地区朝拜、皈依。是真的心中有佛,还是逃避生活?《藏地密码之苦修者的圣地》用通俗、活泼的语言,为我揭开了神秘西藏的一角。青朴、桑耶寺、苦修洞等也走进了我的思想。
  •     这一本写的有些黄,应该是在性压抑的情况下写的。
  •      另一本《空谷幽兰》
  •     sobad,andangry
  •     这是本游记啊!
  •     070527
  •     很容易联想起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但本书问答部分更加清晰。只有喝茶那一刻,而不是从语言描述中,才能知道茶的滋味,希望有缘能在青朴山的石洞里住一晚。
  •     一个搞前卫艺术的人,在西藏仍然带着虔敬的心,不装逼。好!
  •     太幸福了,太幸福了!
  •     他们对信仰的执著令人感动
  •     还想再次回到青朴。。
  •     向往的地方。
  •     老大的纪录片都找不到了,特别想看。
  •     不错,我喜欢
  •     山南。青朴。
  •     作者几次去西藏 我只去过一次 今后必将再去
  •     2010-125
  •     十分喜欢温先生的语言,以及其蕴含其中的思考。
  •     坦诚 质朴 西藏圣地 青朴中的修行者 雅鲁藏布江陪在身边 宗教信仰
  •     更象记事文学,仅仅是记事文学、流浪日记,工作感悟。
  •     西藏之旅梦想成真!
  •     青朴——苦修着的圣地。彪悍的信仰,无需要解释。
  •     有缘读过这本书,既朴实又深刻。。
  •     温普林 母狗样的眼睛 我爱上这男的了
  •     青朴,桑耶寺!四上青朴,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感!对那片净土终将被世人俗人所玷污的无力感!
  •     因为我们本身的原因为西藏附上种种不同的含义,这本书没有太多的华丽的语句。但那种字里行间的感情是我们没去过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     喜爱温先生全部有关藏地的图书。人情风貌,真实自然。不神秘。真真切切的一群人,清清净净的一片土。谢了。
  •     在出发前发现了这三册关于西藏的纪实小说,真是应时应景!书中所描述的青朴修行地也将成为我此行的目的地之一。草原、雪山、圣迹、传说,一个个细节都已了然于胸,只等待亲眼的见证,亲手的触碰。
  •     温普林写西藏的,喜欢他的视角
  •     06年看过的书,10年完成的圣地之旅。刚翻旧日志,看到山的名字,没想到就是书里说的地方。算缘定么?呵呵
  •     夜 青朴 流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