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修者的圣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苦修者的圣地

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8
ISBN:9787223011310
作者:温普林
页数:241页

换一种想法 豁然开朗

先读的是温普林的那一本讲活佛的书,文字简单而朴实,让人体会到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西藏,他们兄弟俩能够在八十年代便舍弃一切,在西藏流浪,和当地人们一起生活,不去考虑明天去哪里,也不去追求世俗的的物质,光是这样子的生活,便让我们及其的羡慕。我们现在没有拥有什么,但是还是放不下这看似有其实跟本禁不住风吹雨打的保障生活。然后就特别想把这一个系列的书都读完,手里有其他的书,但总是惦记着把这剩下的两本书都看完。去看看那个年代的西藏和我们现在去的有何不同,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那个阳光灿烂的时代里汲取一些想法,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开朗。偶然之间去图书馆居然搜到了这两本书,那个隔板其实我肯定不止一次的路过,但是都是匆匆而过,经过一番的询问,很顺利的就借出了这两本书。欣喜不已,在这个炎热的天里,回到那个叫做青朴的地方,感受那些苦修者的生活。我们有太多的不舍,肯定做不了那样子的洒脱,但是我们是可以的针对我们每一件单独的事情的时候,可换一种想法,可以把我们的生活更简单一点,不会那么的纠结和不安。

生命的意义

不知道是怎样的因缘,我读到了温普林,温老大的《苦修者的圣地》。也许是我跟作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或类似的价值观,也许是我跟作者一样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当然,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作者在书中并未明提,但我想一定涉及到或有暗示,否则我怎么看完了他的书就想思考这个问题。本书主要讲述了很多作者年轻流浪时对藏族人民结下的缘分。他是第一个让我感觉到真正融入过藏文化的汉族作家,所以我得写点读后感,毕竟这样的人才也难发现。其实也没办法,读完了这本书,里面的情节,也就是作者当年在青朴圣地所经历过的和遇到过的人事物都在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头,仿佛当年我也在场。虽然本人的阅历非常有限,但作为一个藏族人,我完全能体会得出其中的悲欢离合!桑耶青朴修行圣地,我也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去年六月,以导游的身份带一个英国人徒步旅行时。到山脚时,他感慨了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说“如果人间真有天堂,一定是在这里”。可是当时我的修行不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次是今年跟父亲去朝拜,一到那里,我也几乎梦游到温老大第一次去的那天早晨所悟到的情景,真的好想一个人在那里打坐几天,把尘世的烦恼都洗得一干二净。当我读到文中大师们一个个修成正果时,欢喜得快流出眼泪,可是到后来丹增和德庆怎么都下山经营了?难道现代文明的诱惑就那么大吗?多年苦修的定功在哪里?还是为了更多的责任?其实想想现在的自己也何尝不是一样,对现实社会当中的种种产生厌恶,但是为了家庭,为了责任离不开身来追求自己一直向往的真正的清净。

西藏不是小资,青朴或许圣地

我跟顾小姐说过,我很爱上海的青浦区,我觉得这名字太好听了。后来我才反应过来,是因为这本书。我在图书馆六楼最不起眼的位置看到它,边上摆着《徐霞客游记》。往上三排的黄金位置,是《丽江的柔软时光》,挺唏嘘的。不厚的小书,讲了在青朴山的故事。吃东西,碰见的人,禁声,一起修行,还有对于青藏铁路的修建会打破藏民对于时间的自我节奏。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一个词,拿捏。所谓四两拨千斤。你知道这故事的重量是要担起来的,可是他轻而易举地端了起来。他是个画画的,他是个拍电影的,他是个写字的。可不炫耀不张狂,一两句话带过挺值得装逼的事儿,当收则收,当放则放。不是有点情绪就抒发地跟十天没说话似的。你说童真的人可爱么?在山上,看见有鸡,大老远,挺怯的,温先生琢磨着这鸡可能听不懂汉语,所以这鸡对他们挺戒备。当写到“在晨雾中雅鲁藏布江闪亮在天际之间,飘过的云雾层层叠叠,云海茫茫,鸟鸣与诵经声起起伏伏,真不知人间天上!”我觉得头发荏子在拱出头顶,畅快。也写到转山,但不像谢旺霖那本。一来是,谢的那本是第二人称,而且写得比较日记体,可同温先生一比,算严肃了。温先生写得像调情,绝不是贬义,就是嬉皮笑脸还让人欲罢不能的。而且这本书最科普的地方,挺完善地简介了莲花生大师,后来再看他的资料的时候,才知道,大师在藏传佛教信仰极为崇高,藏人尊称为第二佛。回到嬉皮笑脸,温先生跟文物贩子跟修行高僧跟漂亮的小尼姑跟瞎了眼的老太太蹭吃蹭喝套近乎,是真他妈可爱。后来从山南过江,回到桑耶寺,我以为紧接着该科普了。没,人家去珠峰了,迷了路,雪崩,连滚带爬地跑了回来。没实现登珠峰的愿望。一般人写这段恨不能写个几千字,自我的心里洞悉,当时的情势严峻。可温先生一百个字都没,跟一条短消息似的。如果你一生三次前往青朴朝圣,那么死后就免检了。因为你用你的虔诚之心证明了你对神佛的坚信。这样的人当然进入天国,哪怕这一辈子干点坏事,也能一笔勾销。我看到这的时候挺动容。哪怕就我所知,那些去过墨脱,等在梅里,转山到雨崩,背了几斤葡萄酒回来的人,也很少有第二遍了。我们最多把这种生活当做一种冒险的旅程,而不是信仰。苦瓜说,03年藏历羊年的时候,去转山,大转的人特多,我想说这里面又有几个是温先生这种人。我们不是大彻大悟的人,我们没法判断自己的生活,在一个既定的社会的最好的程序里生活。这跟彻悟者透彻自己的人生是两回事。我们没法在高空中俯瞰着自己的命运,命运总在拐弯,每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生活的转变就会超出想象之外。温先生说,他对对市俗意义上的成功这两个字一直很轻蔑,经常开玩笑,“那个傻逼,以为他成功了呢!”我觉得很多人看到此也会由衷地CNM一下。书的最后,是这样一段话,直接拿过来做结尾了。据说马可波罗晚年,他的孩子们劝他承认他讲述的故事不过都是他想象出来的。结果老马同志两眼望着虚空中的东方,喃喃自语:我所讲述的,还不到我所经历的一半儿呢!

黑暗中才能开启心智的光明

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不是他的文字有多么的华丽,是那种质朴,是平实的文字里能感觉到你在和一位在最艰苦的自由者去对他虔诚的西藏在对话。其实自己对西藏尤为的感兴趣,是种神秘,和对雪域高原的向往,西藏是虔诚的象征,他的神性更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这本书是在读书馆一气呵成看完的,之后就是长长的叹气声,和冥想般的思考。。。。。。接触温普林是导师推荐的,导师就是一位虔诚的西藏信徒,他的动色的描绘,让我身未动,心已远。蓝天,诵经,跪拜,灵魂安放在西藏是一种骄傲吧,曾经我的导师和温氏兄弟一样为自由而歌,为自由而流浪,他们是朋友,导师那里的存货太多,一次,他兴奋之极的给我看了温普林的天葬台,那是在中国大陆禁播的,并且这份记录片在国外曾多次拿到大奖,震撼,心境,苍鹰吞噬了人的躯体,那份灵魂得到解脱,正是因为看了这份纪录片我对西藏无比的向往,对温氏兄弟无比钦佩,!西藏是属于高高的精神平台,精神的诱惑趋势无数人要到西藏去看一看,找到心灵净化的释放,一个人渴求一份自由,这在今天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也只有自由才让心灵去打开,去西藏索要一把钥匙,宗教的虔诚让我们洗去内心的焦灼,放下而不弃!这本书里青朴就是能给你这样自省的圣地,以至于兄弟二人多次前往,是他们在青朴安放了太多的感情,和对信徒者无比敬仰,一个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他们是斩不断凡心的,过不了在洞穴面壁念佛的生活,中断外界的一切,因为他们是眼界早已打开,外面的世界那份精彩无疑是温普林放不下的,只有那里的人们才独有这份境修。文章中提到禁声,禁止声音是修行的一种,是渡化的过程,我就认为很好,此处无声胜有声吗,不语,更是一种提修的大境界,是思语的悟净。空化身心,佛语说,声音对一个人从精神到灵魂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声音的不发,其实也是心灵在真切的对话。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朝圣者的路途,喜欢许巍的蓝莲花,似乎莲花更是一种理想,用什么方式去看下一个方向呢,就是需要一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心境去面对一切吧,长江的源头在西藏,九曲长江,它的梦想还是要回到大海,似乎人和江的道理是一样的吧,人们满怀激情般的出发,一路上,不知道要转多少个碗汇合多少各种各样的小路,也许,有的为一种风情吸引就不在赶路,但是怀揣梦想的人,道路是多么的崎岖,心中的平坦伫立在心中,他都会奔向下一个要去的地方,直到看到大海!温在人生的低谷颠沛流离到西藏,不能不说是一种原因,之后的结果现在他可谓是大乘,在黑暗中他找到平常,找到解脱,找到信仰!苦难是一种财富,坚持过后你就找到明亮的路,在艰苦的境遇下获得的宁静,快乐要我们用心去珍藏,这将是我们有生之年的华彩乐章,为清贫而唱,为在生活中我们还没有被麻木而唱,这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苦修者的圣地

苦修者的圣地 少有的真诚温普林的话语 看似不修边幅、放荡不羁,实际是少有的坦诚书 引发我很多思考 也有很多共鸣是要天然的快乐 还是努力的快乐?是要对生命本质的追求 还是对世俗成功的追求?我也在想 是不是有一种可能 有一种选择 去西藏 去青扑 去苦修者的圣地 在潮湿不见阳光的石洞里 面壁趺跌而坐 修行 每日所食仅够果腹 闲情时看看山 看看水 看看蓝天 看看远处的寺庙、人烟,随手一招 鸟儿便会落在上面 而不是惊恐的看到我就跑开 和有灵性的动物 我们可以交流 可以融洽的生活在一起 与山长存~~~~~


 苦修者的圣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