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教师用书 > 不跪着教书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0
ISBN:9787561740064
作者:吴非
页数:280页

章节摘录

  期待伟大的歌  参加学生组织的晚会,他们唱的歌,我几乎一首也听不明白,却又得在学生面前装作很开心的样子,真是很苦恼。  在某处小住,隔壁大概住了位新青年,到了晚上,放摇滚乐,震天响,间以激情嚎叫,撕心裂肺,声极悲惨,如欲死不能。想象中那该是位“哈X小子”,染一头黄毛,一侧耳垂上悬一铜环,项上以红绳挂白石骷髅一枚……然数日间仅见一温文尔雅书生出入,不见有异端。人真不可貌相。此人开着音响嚎叫到半夜,我实在听不懂那些声音怎么可以算作“乐”。我现在识相多了,轻易不敢说三道四。如青少年爱吃奶油蛋糕,只要不攻击老年人吃油条,就可称之为胸怀博大。

前言

  从大学毕业至今,我一直在教书,我那不安分的头脑也一刻没能平静。现在,我终于明白,凭一门专业课的教学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当年,我自认为学校是“净土”,忽略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现在我终于知道世上惟一可以“静”的可能只有个人的心境。年轻时以为教育就是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没想到后来总是要为教育写申告状,为学校的堕落而愤怒,为教师的尊严而呼喊。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对青年成长能有意义,没想到青年常常会对一个教师的理想投来同情的目光……我就这样在困惑和矛盾中走向耳顺之年。然而,和很多同行一样,我心中的信念不会消逝。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本书收入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无甚高论,有的记录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多数文章发表时用的是笔名吴非、李汉等,收入本书时,不再注明原发报刊。  著者  2004年6月于南京

媒体关注与评论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使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内容概要

吴非,本名王陈生,1950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1988年以来写作杂文随笔,1996年被授予首届“林放杂文奖”。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主编((新语文读本·写作》、《高中文言读本》、《激情的森林》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永不凋谢的玫瑰
第二辑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第三辑 爱与敬重的阅读
第四辑 往高处飞!
第五辑 “实话”怎么说?
第六辑 在欢乐中沉思

编辑推荐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使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作者简介

《不跪着教书》为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杂文家吴非的教育随笔的结集。文章从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提供思路,充分展现了一位资深教师、教育专家对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文笔老练,促人深思。

图书封面


 不跪着教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反复的翻了很多遍。然后推荐给了很多刚刚毕业现在在从事教育行业的同学。书中的内容正如书名,指出了很多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一种警醒,让人深思。我想:如果每一个从事教育行业的人,都带着这种对教育的热爱和批判,去用心的经营自己的工作,那么,很多学生会因此受益。总是觉得,“传道授业解惑”已经慢慢的在消失,很多东西都变得很“功利”,即便是一度认为“单纯”的校园。如果学校不再是单纯的做学问,而是与某些“利益”挂钩,“育人”该是多么敷衍的事。收藏这本书,时时翻阅,警醒。
  •     之前看过大夏书系的《教学勇气》,挺喜欢的,所以又去买了同一系列的《不跪着教书》,可是一对比,虽说都是教育著作,才发现相差太远了。读《不跪着教书》这本书,读了很久,最近决定还是把它读完,但越看越有看不下去的感觉了,最终还是翻完了它。我不否认里面某些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当初在书店也是看到类似的观点才买了回来。例如“善良的心是一盏灯”、“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小睡有何不可”等等,我还是挺赞同的。但随着看下去,慢慢发现通篇除了谩骂教育,没有任何可取的东西了,从国家的教育部长到无名学校里面的小学生,无不被作者批斗了一番。简介说,从书中可以看到中国教育的希望,因为还有人出来主张正义,把现代的教育批斗一番,可是,我看完之后反而觉得作者想告诉我的是,中国的教育没有希望了,无可救药了。那当然了,对于不喜欢学生的作者,他怎么能向我们传达中国教育有希望的信念呢。也许现在出书太容易了,所以嬉笑怒骂皆可以成书,斥骂完了,是为了让大家反思吗?其实里面所斥骂的现象在教育界的确存在,尽管我为师不长时间,但我知道里面所提有些的确是事实,教育界里面的确存在这些腐败这些世俗,我想只要做过老师的都知道这些现象的存在。可是,例如里面有”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如今怎样当校长“这样的标题,当你满怀希望地想看出点什么东西的时候,发现看到最后是这么一些句子”人世间是多么的复杂啊!”还有“尽快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校长,这个艰巨任务,已经摆在人们面前了”,就这样嘎然而止,噢,难道读者不知道这个事实??如果作者写整本书是想告诉读者这些事情,那就没有出书的必要了。再看一篇”纯净我们的教学语言“里面的语句:”一位合格的教师,他的词典里是不会有‘差生’二字的“;”有无“差生”这种说法,事涉教育观念,事涉师德修养。以我的体会,人非生而知之,来求学,是学生,学得是否顺利,学得是否适时,总有长短前后,以“差生”称呼为能名列前茅者,是把教育等同于发财,喊出“富人”、“穷人”,实在庸俗不堪。“;”教师有怎样的教学语言,取决于他的学识修养,取决于他的人格意识,也取决于他独立思考的精神。“单是看上篇里面的语句,我是很赞同这位作者老师的,可是,看到后面一篇”我不喜欢你的世故“,开始就是这么一句”做教师的,总是说喜欢学生,可是我得对你说真话,我不喜欢你。我早就不喜欢你了,而且从你进校起我就不喜欢你……“”从那时候我就有一种恐惧,同时也有一种厌恶“……这种前后矛盾的语言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作者是如何做一名老师的呢,我倒非常有兴趣了解,是否他在这里谩骂的那么多,他都没有?但我很难想象当一位老师他不会用”差生“来称呼学生了,却会用”厌恶“来形容自己对学生感觉,那是怎样一位老师?而且还从学生进校起就已经不喜欢人家了,就算是一个犯法的囚犯,我想也没有一个狱警会说”从你进监狱起,我就不喜欢你了“,尽管囚犯是人人都不喜欢的。何况,现在还很多老师会到劳教所义务教育,带给囚犯们一些知识,如果是作者,是否一进到劳教所,面对那些特殊学生,想着这些学生曾经或许是个杀人犯或许是什么什么犯,反正就不会有什么好事情进去的了,这样作者是否满脸的厌恶情绪了呢?如果是一个外行人在批斗完这些教育弊端然后说他们很厌恶现在的学生,那还说情有可原,但身为一个老师,这样说话就很难令人接受了,更甚至,没有资格来批判教育。
  •     这和《前方是什么》一样,是一本关于当下教育问题的杂文随笔集。我读后觉得主题讲得是独立人格培养。总体感觉:文笔有感染力,读起来很痛快。不过读后理解力不会提升。内容分为六辑,每辑简单的列了个小主题:1、感恩 2、独立思考 3、尊重 4、胸襟 5、高考 6、学校。但杂文是有感而发,所以不少也没包括在这个主题中。我感觉实际比《前方是什么》好,但是后读的,习惯这种风格,所以没给高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不跪着教书,这名字起的的很好,读完这边书,我有一种理想,既然选择师范专业,那就做一个有理想的有道德的教师。这本书对我是很有感触的,希望对你也是一样!推荐
  •     这是一位有操守有追求的职业教师的教育箴言,有教学感悟,有师生通信,谆谆告诫,有褒扬有批判,语文教师不妨一读,书中不时妙语连珠,不时毫不客气
  •     赤裸 真实
  •     前半部分可看,后半部分的批评讽刺需要辩证。
  •     但读着读着觉得,困难太多,方法并不那么多。
  •     为什么评分这么高啊,被骗了,看得我无语了
  •     王栋生老师现在已经成为了我教育之路的偶像,虽然不能真正的改变当前的教育,但是我们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好
  •     除了教育者,很多学生家长也应该读读这本书。
  •     知识分子的良知,语文老师的情怀
  •     中国的问题
  •     骨气和偏颇同在。
  •     作者是带有鲁迅的哀与怒的,有人只看到怒,那还能说什么呢。
  •     写得好,看完了深有感触。
  •     语文教师最该读什么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在罗大耳朵看来,最该读的书是《不跪着教书》。王栋生老师的人文情怀,对教育的思考,对语文的思考,让我们感动,深受启发。在我们古蔺(奢香故里郎酒之乡),有数百名语文教师、校长在读王老师的这本书。这本书,成了我的床头书,真的百读不厌。
  •     不管你的问题有多大,不管你觉得教育体制出现多大的问题,你总有这个责任在你的课堂上克服,不管这条路多艰难。这也不能说明你比别人高明多少。
  •     都是常识吧,感觉戾气太重。 #猛回头,发现我竟然不喜欢看杂文了……#
  •     这本书,很适合教师和家长读一读,可以唤起教师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激情,并对教师教育教学有启发指导意义,尤其是在现今的应试社会。
  •     缺了批判自己的精神。
  •     教师要出色就得学习,就得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读书,而且要不跪着读书。吴非老师提出应带着“爱与敬重”来读书,阅读是一种“心的教养”。有了好书的滋养,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可能始终站立着??”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时刻铭记: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要多读书,而且不跪着读书,读书要自己多思考,多从人的角度思考,不被书愚弄
  •     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不过,吴非先生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一副拯救痼疾的良药,给我留下了义愤填膺与迷茫无助。
  •     教书对得起良心,不跪着教书!
  •     吴非老师文章朴素深刻,见微知著。读他的文章常引起我对自己平日教学的反省。
  •     老大难还是老大难,只能是愚公移山了。
  •     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
  •     我们也不要跪着, 站起来
  •     学校教育是种子,如果没能在学校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又怎能奢望社会的真正进步!语文教学的功利化,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为什么都能看到的问题却都无能为力.择校之风愈演愈烈,造就一批批\"巨无霸\"学校.…….中国的教育何时能步入正轨?力荐教师必读.
  •     失落,杂感杂文,不见得多么深刻。
  •     随笔不随意,随性有哲理,直抵教育的本质,好书。
  •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者教书。------书中记录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教学随想,是本值的看的书
  •     读过《致青年教师》后又买的这本,相信吴非老师。
  •     这本书是作者多年随笔的收录,很多感受都是作者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得来的,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在用心教书,用爱育人。他告诉我们,教育究竟有多难,教育究竟有多美!
  •     站着把书教了,不跪着教书。
  •     犀利。批判之书,看了这本警示再看看魏书生的中和一下。这个礼拜我好歹也收尾了一本书。截了很多图当笔记。
  •     当学校都受到侵蚀的时候,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希望有多大?身边见得多了,但是只有他写出来了。值得尊敬。
  •     刚开始看,作者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教育者,对社会、教师、学生都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关于素养,关于高考,振振有词的揭露,语言犀利。
  •     只是一本教育随笔集,书名有"标题党"的成分。许多观点令人信服,但从字里行间隐隐看出作者的愤青气息。对于现在的教育,多批判表无奈而少解决之法,虽读来轻松却有些遗憾
  •     此书正在阅读中,教会我们看待现在有些变味的教育。现在整个社会都是急功近利的,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有幸听过王栋生老师的讲座,语气平和,内容犀利。他对学生的教育,充满智慧,更有着对人性的思考!
  •     读吴非的书,总有一种痛快淋漓地感觉,当然,自己的教育教学还得进行,全当一回愤青,但在表面下,有许多真谛,值得我们深思。做老师的和关心教育地都可以读读。
  •     内容丰富,语言实在。不跪着教书
  •     教育随笔,可看性一般。
  •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个离我很近的人!对我所敬仰的人,我似乎永远只能抬头仰视.但读过他们的书,他们从神坛上走下来;与他们对话,逐渐明白自己的方向.......
  •     每个人对每本书都有自己的评价,不要因为别人说了几句这书里偏激就对它判了死刑,就算不好的书里也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还未看,看完后补上书评。希望对一些想买的朋友有所帮助
  •     品读《不跪着教书》,让我有些震惊。书中的一些个例,确实发人深省。比如教师收受家长礼品的几个案例,让我很震惊。身为教师,教书育人才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可能不是很富有,我们也可能不是很有权势,可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应该很高尚!我是教师,我当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人物,如果我们在“作秀”,那我们的学生怎么办?教师要谨言慎行啊!尤其要洁身自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想这一本书的阅读应该让一些教师警醒才好,也应该让我们时时给自己敲响警钟:我是教师!我要站着教书,真正做一个师者。
  •     不跪着教书,师生平等,共同发展。
  •     让学生觉着听着轻松、学着有趣!
  •     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我认为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品质。作者从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中向我们讲明了这个道理。中国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希望本书能给教育的领导者一些启示。
  •     也许有人会说这书浅了些,但书中全是真话。

    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让我们惭愧。

    学生们也要看看这书。你会明白:个性 与 素质差 不是一个概念。
  •     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是相当有经验而且有思想的学者,他不仅从教师学生的角度来看教育,更把教育目的融入到社会和孩子将来的发展上,并不一味突出自己有多么的有成就,显得真实,值得一看。
  •     怀念与这位平凡的老师相遇~~也想起我的语文老师~~
  •     体现了一定的视角、价值观和看法。一开始觉得很不错,读完觉得基本还是可以吧~~但读者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不可盲从
  •     牢骚多了点,小老百姓看了平添烦恼而已。书里要思考的地方很多,可是生活令人疲于奔命,已经没有多余力气去思考了。
  •     教师们能够身正为范,才可能让学生“立”着做人。
  •      反复的翻了很多遍。然后推荐给了很多刚刚毕业现在在从事教育行业的同学。
      书中的内容正如书名,指出了很多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一种警醒,让人深思。
      我想:如果每一个从事教育行业的人,都带着这种对教育的热爱和批判,去用心的经营自己的工作,那么,很多学生会因此受益。
      总是觉得,“传道授业解惑”已经慢慢的在消失,很多东西都变得很“功利”,即便是一度认为“单纯”的校园。如果学校不再是单纯的做学问,而是与某些“利益”挂钩,“育人”该是多么敷衍的事。
      收藏这本书,时时翻阅,警醒。
  •     教师应该是受人尊敬的,不跪着教书,道出了多数教师的心声
    好书,值得一读
  •     不错的书
  •     2010.把教书换成做人,把教师换成人。其实讲的都是常识,但常识没人说,也没人做。这就是中国的现状。正是中国漫长的历史如今反成了中国自身向前发展的沉重包袱。维修永远meiyou推倒重来容易,但思想中的危楼只能等一代一代人死去才能真正拆除。
  •     不跪着教书,是因为我们跪的太久了,已经忘了自己还可以站起来。现实之中教师受到了限制太多了,受到政府政绩的限制,受到教育体制的限制,但是教师的思想是独立的,唯有保持独立思想的头脑,才能不跪着教书。
  •     教育界的鲁迅
  •     振聋发聩的一些观点,启示我用稚嫩的笔头记下我的教育感想。
  •     吴非老师的书,让我看到了迷茫中的自己,也让自己更加心平气和地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也让自己再次对教师这个职业肃然起敬。原来专家老师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疑惑,让我们觉得,在教学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娓娓道来的叙述,吸引我一口气读完。
  •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不错的一本书,对于刚走上教师岗位的人,帮助很大。
  •     愚蠢,自以为是,道德捍卫者
  •     一个字——真!吴老师不说假大空的话,是从内心,从灵魂上告诉大家,教育是什么,教育不只是那试卷上的分数!!
  •     作为一名教师,很尊敬这样的同行。吴非老师的理念可能有些不合时宜,但却是真正的爱教育的人。
  •     很久以来感觉自己简直就是在戕害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所谓的分数和一些可笑的规章制度!终于,看到了吴非老师的这本书了,心中感到非常的欣慰,原来,我还不是另类!还有这样有良心的中国教师!!我一定会通过网络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的!!
  •     不跪着教书/大厦书系·教育随笔
  •     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作为准备踏入教师工作的我,真的深受感动,也受到很大的鼓舞。书中有些篇目真的让人叫绝,说出了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心声!
  •     当老师的女儿给我的任务,购买此书。我先睹为快,王先生从人性教育、生命教育的高度,全面阐述当今教育,深层次分析形成当今教育走偏路的原因,令人震撼!中国当今教育界有如此敢讲,具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佩服王先生!
  •     还没有看完,忍不住评论。读着读着就会想起在附中度过的一段时间,有很多老师确实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仍然有一种信念。而今我高考结束进入大学,却仿佛从大学步入高中。
  •     作者的视角和观点都很独特,也很与是俱进,每一个观点都有具体的实例支撑,说出了很多埋藏在广大教师心底,而很多人又没法表达清楚的想法.实在,干净
  •     利用国庆节一口气读万完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心中万千感慨:是呀!是什么样的教师都有,但只要我们老师的人格站直了,我们才能不跪着,我们的 后辈才站得直!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读此书,值得深思。
  •     师道之不存矣久已。人格让一个老师站了起来!
  •     无奈,凭一己之力突破制度的藩篱简直妄想。这两年来我越来越不认同“教师清贫”这种看法,只是一份需要良心的工作而已,不能被困住
  •     现在社会及媒体给人的感觉,教育上的问题都是老师的问题,不管什么样的事情,责任都是老师们的。也有了“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的言论。只是不知道人都有不同,孩子也是,孩子的家庭也是,成人都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孩子就能都是一样的?此书确实是从一样平等的立场来论教,值得一看。
  •     读过这本书了,书中内容值得回味,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     教育人的良心之作。发人深省,振聋发聩!写过书评!
  •     吴非的杂文还是值得信赖的。中国教育的良心
  •     要想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这是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也是整本杂文集中贯穿的中心思想。作者从事教育四十余年,对教师修养、学生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环境都有独到简介。杂文短而精悍,很多语句堪称经典。平民教育、生命教育才是教育的真谛,教学,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虽然里面有部分论断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是整体来说受益还是颇深的。另外此书有很多文章内容和句子有重复,读着很别扭,但是毕竟是一个人写的,就不要太在意啦!
  •     匆匆翻完,对里面的很多观点认同,但是仍然未能解决我对教育的困惑。
  •     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有追求教师的宣言,是一个有思想教师的体现。如果教师没有思想,那么学生就是糊涂虫。
  •     这本书,放在案头很长时间了。看过,还舍不得收起,再看,再看。很多文章,是真的只有身在讲台的人才能明白此种真味。教育是工作,教育也是事业,用了那么多的心,才能看到那么多的美,有那么多的感慨。爱之深,责之切。
  •     被这个题目所吸引,就买了下来,细细读完,很有感触。现实的教育状况使很多老师跪下了、趴下了,一味的批判意义不大,我耿倾向于折中,去寻求站着把分数拿下。。推荐史金霞老师的博客。
  •     买这本书与我十多年前对杂文感兴趣有关。那时经常从《杂文选刊》《杂文月刊》《杂文报》上读到吴非先生的文章,他的谈教育的文章很有个性,切合那时我的观点,我读了后更受启发。过去十多年了,教育改革也有十多年了,可是期待中的教育改革与理想中的教育及现实中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这本书仍有看头。我看了几篇,还没有看完,感觉不错。
  •     吐槽谁不会,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     吴非老师的书,绝对值得读,虽然是常识,却是我们平常看不到的。能破除你我很多教育中的失误——什么是人的教育,从中或有感知。
  •     有点伤感,有点担忧,有点期待。
  •     业界良心。
  •     有观点但阐释不深的教育随笔,阅读无障碍也无提升,小故事什么的非常刘墉
  •     教育孩子让人头疼的话题,作者却娓娓道来,又幽默成趣!
  •     一个站着教书的教师,不仅要多读好书,还要有人道主义和人文情怀。这样的教师,首先是人,是教师,其次才是中国人,中国教师。在中国,做一名有文化修养和人文情怀的教师,是不容易的,希望老师们加油!
  •     这本书是值得想得到教育改革启发的人们看,即便如此,对于那些只是一味为了欣赏故事的人来说,也当然是一本不错的风景集。
  •     看有些读者的评论,对这本书太过苛责了,我觉得作者作为教师是很有想法的,这样的教育随笔也是很有见地的,作为教师他的思想很真很正,而且能做到坚持写教育反思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     对于吴非老师,永远怀着敬佩之心。不跪着教书,是一种姿态,一种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的姿态!
  •     这 本书不错,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看的,这本书就是他自己平时教书时的点滴感悟,现在的教育有太多的无奈,不论别人怎样,我觉得语文老师应当读,尤其是当别人表扬语文老师时,呀,语文老师,一定能够写一手漂亮的字,或写一些好文章。给自己
  •     杂文集,对教学无任何帮助,然而老教师的力量令人钦佩。学校如社会,教育如官场,身在其中,难以保持初心。然而我总是时不时会想起当年我遇到过的老教师们,或许我永远成为不了那样的人,但他们就犹如标杆和榜样,提醒我,世界上总会有这么一些人,仍然热爱教育,仍然真心想教好学生。
  •     我们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我们肩上还承载着更多的历史责任,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为此,不仅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多的应是如何做人,教书育人同时并举,做学生们思想上的领路人。吴非老师的经历和感触令我“心有戚戚焉”。
  •     大多次的培训中,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都推荐过此书,这一次的培训也不例外。在当当网上找到这本书,定购了。真期待,它早点到来。
  •     。。。看了一点点。
  •     一星,不能再多了。老师推荐的都特马是什么书啊。。。
  •     比起躲在道德挡箭牌之后的人,我更喜欢这种直白的“厌恶”。面对某些学生,无奈和厌恶才是最真实的。
  •     看了几篇文章。确实指出了教育界出现的很多问题。但似乎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方案,怎么样才能不跪着,除了苍白无力地要求自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