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教师用书 > 教学勇气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561744093
作者:帕克·帕尔默
页数:205页

章节摘录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知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象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多蠢!我居然以为已经掌握了这玄妙的艺术……”“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美国著名教师培训专家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一书就是这样平实而亲切地把教师引领到深刻丰富的心灵世界,也吸引我们情不自禁地成为忠实的读者,并思考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很多教师的生活太忙碌,忙到迷失了自己,忙到来不及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忙到生活只剩下忙碌了。所以教师需要心灵之旅!《教学勇气》一书的思想精髓,是认为要实现从人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的最高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心灵之旅,这是出于教师天职的神圣!是由于我们都有渴望教育返璞归真之心!鲜活的生命教育和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必须依靠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而教师要成为心灵导师,首先需要自我意识的唤醒,成为探索内心世界的主人。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清醒地与他的自我意识深层对话,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才能够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帕默尔认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好老师形成的联系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心灵。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作者用了生动的故事,描述发自真实自我心灵、与自我天性契合的教学,是如何不仅仅守护了教师自己的灵魂,更加是爱护了学生的心灵。而疏离于真实自我的教学是如何伤害自己的灵魂,又不可避免地最终侵犯到学生和同仁、把心灵疏离的痛苦加诸于学生身上。只有依托优秀教学生命之源泉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滋养,教学工作才是人性化的天职,是内心深层愉悦与对外部联系深层渴望之间交融的圣殿。教师如何才能够具有用心灵联系课程魅力的智慧?如何能够让优秀教学源自心灵?能够让教学由一个原则衍生出无穷尽的变化?作者明示我们无须再为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哪种教学方法技巧孰优孰劣争论不休了,最重要的是以富于魅力的伟大事物为中心,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凭籍教师心灵与伟大事物魅力的联系,引导学生自己的心灵向奇特的奥秘开放,找回失去的惊喜能力,还本来属于教育的彩色与灵光。在《教学勇气》中,帕尔默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帕尔默的作品罕见地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他的书给所有热爱教与学的人们一份厚礼,特别是那些挣扎于痛苦重重的教与学的热爱者。在今天教师职业倦怠呈蔓延之势,在我们的教育面对一种集体困境的背景下,《教学勇气》一书的教育理念,确实让人疑团顿开,勇气倍增,心中一片明光。书中洞悉教师内心世界的智慧如此让人折服,对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呼唤如此扣人心弦。愿更多教师能够聆听到大师智慧的渴望,使得昨天漫长艰辛的跋涉,融化成心灵旅程的起点。

前言

60年前,美国哲学家巴赞(Barzun,J.)出版了一本在当今堪称经典的书,名为《美国教师》,里边的一句话长久地萦绕在我心头:“教学并非一项不复存在的艺术,而是尊重它的传统已不复存在。” 对美国人来说,这句话现在就像它在60年前一样真实,这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好消息是我们有许多教师不想让教学艺术衰亡,例如,他们拒绝接受这种荒唐的观点:好的教学仅仅是信息转移,且一台电脑可以做得和一个活生生、呼吸着的人一样好。然而,坏消息是指,这些好教师是在艰难甚至卑微的境况中进行着他们的工作,这种境况产生于丧失了尊重教师和教学艺术的美国文化。 中国智慧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美国人学习。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仅仅源自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帕克·帕默尔(本书作者)《教学勇气》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它是处于任何水平的任何一位教师的必读书。             ——卡巴特-津恩,著《无论你在何方,你都在此》,合著《每日的祝福》    关于教和学,帕克·帕默尔比任何人都更能使我受益匪浅。……《教学勇气》适合我们每一个人——领导者、公务员、辅导员,还有教师。该书通达而执著地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              ——魏特里,著《领导与新科学》,合著《更简单通道》(本书)生动鲜明、充满感情、令人信服地激起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                               ——科尔斯

内容概要

帕克·J·帕尔默是一位作家、教师、活动家。他独立地从事关于教育、共同体、领导、精神和社会变革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他的工作囊括了很多机构——高等院校、公立学校、社区组织、宗教机构、公司和基金会。他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的资深会员,费兹尔研究所的高级顾问,也是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教师养成计划的创立者。

帕尔默在国内和国外各地旅行,开设工作坊、演讲团、进修班。他经常被人们誉为权威教师。《纽约时报》、《高等教育报》、《变革》杂志、《基督的世纪》、CBS电视新闻、美国之音等媒体都对他的工作给予报道。丹弗斯基金会、礼来捐赠会、费兹尔研究所都对他的工作予以高度认可并给予支持。1993年,他因对高等教育的突出贡献而被独立学院评议会授予国家奖。在1997年,四个教育领导委员会作了一项针对一万一千名管理者和教职员的民意调查,称为“领导计划”,帕尔默被誉为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

他的著作已经为他赢得了四个名誉博士学位,美国教育出版委员会给他颁发了突出成就奖,国家俱乐部精选的《公益和基督世纪》杂志中,他的评论文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他出版的书包括10首诗,大约80篇文章和几本被广泛使用的书,包括《悖论的承诺》、《外行公司》、《以我们熟知的方式认知》和《积极的人生》。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英文)  鸣    谢  导  言  源自心灵的教学      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教师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景观      少人踏足的小径  第一章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教学与真我           当教师失去心灵      启发、引领我们心灵的导师      铸造我们的学科      教师的内心  第二章  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      剖析恐惧      “有问题背景”的学生      教师内心的恐惧      令我们恐惧的认识方式  l    不要害怕  第三章  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      全面认识世界    当事物陷于分离      自我的局限和潜能      悖论与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悖论      把握对立的张力  第四章  认知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魅力所凝聚      共同体掠影    现实是群体共享的      重温真理      伟大事物的魅力      认知与神圣  第五章  教学于共同体中一一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      第三事物      从微观世界教学      医学院里的微观教学      社会研究的微观教学      开放空间与技术手段      共同体:多变与障碍  第六章  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      关上门的教学      对话的新主题      对话的基本规则      需要领导  第七章  不再分离一一心怀希望教学      停滞、绝望与希望      不可分离的生活      志同道合的共同体      走向公众      精神奖励  作者简介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编辑推荐: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我们可以再一次鼓起教学勇气,像优秀教师那样——把心灵献给学生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帕克·帕尔默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本书英文版是亚马逊网站五星级畅销书之一

图书封面


 教学勇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教师的心灵世界,如何表述。这是个不可以真实表述的世界。帕尔默给众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我也觉得,翻译的确差了点。
  •     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当老师,临毕业时一直找的都是企业公司的HR工作,也实习工作过一段时间,却阴差阳错当了一名心理老师,而且还是中职学校的心理老师。可以想见,我对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有多差。从教的第一年,毫无经验可言,每个星期都是战战兢兢地备课上课,看着台下趴台睡觉的学生,聊天的学生,玩手机的学生,发呆的学生,我就会问自己,我的课有那么差吗?然后就开始在心里向以前的老师道歉,对不起,现在我明白您们当初的感受了。值得感恩的是,上学期有第一年我教过的学生加我的QQ,我在QQ上跟她说:“不好意思,第一年就教你们,没什么经验。”意外的是她说:“不会啊,我们都觉得你上课很幽默,我们都很喜欢上你的课。”我想,这样的回答,应该对于一个老师来讲是莫大的欣慰吧。我相信会有不少老师做过这样的梦,梦见自己去某个班上课,却发现自己没有备课,电脑用不了,投影也用不了。这得多大的焦虑才会做这样的梦啊。幸运的是,我现在不会再做这种梦了,我已经能做到什么都不带,去到某个班就开讲,不用电脑,不用投影。但是还是会发现有学生对我的课“不感兴趣”,判断的依据是,这个学生没有反应,或趴台,或看课外书,或发呆,或玩手机。问题是,我讲课的内容,这个学生真的没有在听吗?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帕克•帕尔默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被请去某个地方讲课,却发现有一个学生一直以一种奇怪的状态坐着,对他的讲课内容毫无反应,于是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怎么去影响这个学生上,整个讲课的过程充满了负性情绪。一直到下课离开,他才发现这个学生原来是要送他走的司机。而且这个司机还主动跟他聊起自己的儿子,向他讨教怎么管教儿子。他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我自己也发现,当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看似心不在焉的学生身上,我的上课效果就会越来越差。而当我把注意力放在认真听课的学生身上,连我自己都能感受到那种神奇的魔力——即使这个班只有一个学生在认真听课。更何况,那些看似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其实也在受到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办才好呢?该书的作者给出了这样的逻辑: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作者强调: “要耐心地对待心里所有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尝试去喜爱这些问题本身……不要急于得到答案,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所以不能给答案。关键在于去体验一切。现在就去体验问题。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体验了一些日子以后,答案就会出现。”我相信很多人会在这里产生困惑,因为我们习惯的思维是,这个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去做,却很少去关注“是谁”这一个问题。对于学生,一年级学了认识自我,到了二年级再来问“我是谁”的问题,照样还是有人答不出来。对于教师,这个上着课的自我是什么样的呢?作者说,造成教学困惑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教师自我。前两个原因是老生常谈,第三个原因最根本,却鲜为人重视。教师对自我的认知,从根本上统摄着对学科与对学生的认知。“事实上,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的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科。我只是在抽象的意义上,遥远地,视其为疏离于世界的概念堆砌一样看待学科,就像我远离自己的本真一样。”这里所讲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不是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有太多教师是这么干的,而是认同由我的性格、我的经历、我的体验、我的感受等组成的那个我。所以,不要和学生对立起来,不要和自己对立起来。不要在学生心不在焉时马上想到的是控制,不要在自己出现无力感时马上想到的是控制。因为控制的欲望源于恐惧。“如果我们敢于走出我们的恐惧,把认识作为一种爱的形式,我们就可能放弃我们控制的幻想,而与世间万物形成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更充分地关怀、参与我们自己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而不是受控制欲望的驱动去行动。这种联系性的认识方式——其中爱取代了恐惧、共同创造取代了控制——是一种可以帮我们恢复相互联系能力的认识方式,而相互联系的能力是良好的教学所依赖的基础。”超越恐惧的方法就是有恐惧而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中,是建立联系而不是分离。那么,教师所需要解决的,不只是脑的问题,而是心灵的问题,或者说,心灵的问题更多的表现为情绪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和学生的情绪问题,我们就不能进入自己的内心,也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所以,回想一下吧,有多少次我们走进教室,直奔脑的问题,却发现,学生根本不想理你。所以,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耐心等待。正如作者所说:“人类的心灵不想要被别人‘解决’,它只是想要被人看到和被人看到和被人听到。心灵就像野生动物那样,坚强、能迅速复原,可是又有点害羞。当我们冲进森林大声呼喊,叫它快出来好让我们帮助它时,心灵仍会藏在那里。但是如果我们安静地坐着去等候一会儿的话,心灵可能会现身。”原来,教与学是教师与自我,教师与学生的群体舞,不是教师的身份独舞。和心理咨询多么相似啊。
  •     这本是我作为教师身份来读的第一本教育类书籍,也暗自庆幸自己能够读到这样一本书。这本书不是在教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让课堂更棒,而是站在了一名教师的位置,去思考如何真正的认识自我,认识“教学”这件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也包括了广义上的教育者,比如父母和前辈,首先必须要认同自我。在我从教初期,我得到了很多关于“如何上好一堂课”的培训,怎样引入一个知识点,怎样去解析一道题,乃至怎样和家长进行沟通。于是我也开始模仿前辈的做法,模仿他们上课的结构和节奏,模仿他们的提问方式和板书。但由此获得的认可却非常有限,我陷入一种深深的被否认和自我否认之中。直到我发现,廉价的模仿是吸引不了孩子的。要感染他人,首先要认可自我。这本书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描述,“不好的老师在面前漂浮,就像卡通书气泡框里的话一样”,简直就是那时自己的真实写照。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就一定要和学生们的内心世界相联系,去感知他们鲜活的生命,并在知识探险中给予他们保护。我见过不少的课堂,老师不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来教,而当成了一个个U盘来存储内容。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容很多时候都是作为一种载体出现的,只是在太多外物的影响下,反而忽略了教育的本真。我们以为,记下一道题,背住一个知识点,在考试中能够多拿几分,进入一个好的平台,从而进入下一个更好的平台,就是学习的意义。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本可以收获的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学会如何去探索陌生的领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学会如何与自己对话。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承认,很多时候要屈服于现状,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也认同,有一些“不得不完成”的,看似却没有太多用的任务。但你仍然可以通过和学生建立内心的沟通,是他们更有效率的完成这些任务。如书中所说,“如果希望开启学生的思想,我必须同时开启他们的情感”。有时,你看到那些坐在墙角目光游离的孩子,那些看着你却没有思考的孩子,那些只抄笔记不做题的孩子,你会感到恐惧,是的,因为你没有在他们的内心激起涟漪,他们像迷路的羊羔,而你却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领路人。因此,每当我遇见新的学生,我便会开始尝试和他们建立心灵的沟通。同时,也要克服“需要被学生喜爱”的内心压力,因为这会让你的教学过程被打折扣,使你为了“满意度评分”而取消或降低了某些教学要求。这之中有很多矛盾,但这本书给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忍不住摘抄了如下一段:“让学生全神贯注于互动中而非填鸭,克服总想把新习灌给学生的倾向,让他们直接面对主体、彼此和自己;给学生阅读一些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但要留出学生可以自己思考的空间,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这个优点,我一定熟读所教领域的文献;要创设一些让他们去探究未知领域的练习,以及证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多少内容的作业;我一定要建立一个容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同时也有时间掌握计划中必须学会的事实。”成为自己,才能重拾教学信心;重视学生,才能营造教学氛围;而建立整体,才能让学生得到教育本应赋予他们的东西。教育是一门温暖的功课,成就他人,亦完善自我。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一、源自心灵的教学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复杂性不只在于学科的复杂性和学生的复杂性,还在于我们需要认识自我。“‘认识自我’的要求既不是自私也不是自恋。” 而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中基本上没有自我的出现,只有党和国家、集体与道德,而现实中遇到的又常常是一些“膨胀的自我”,名利的纷争引起我们对分配不公的抱怨,更让我们纠结于得失的苦痛。说与做的分离使我们成为人格分裂的人,无法实现自身的圆满。我们在竞争中迷失了太久,传统的教育的师徒带教在竞争的模式下越来越封闭,为了避免徒弟的超越或是自己的培育结果被别人采摘,师父们越来越小心翼翼地把徒弟视为私有财产,想方设法减少他们与外界的接触。“心灵导师的力量不一定在于提供给我们好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模式回答不了我们当教师的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心灵导师的力量在于他们能唤醒我们内心的真谛。如果我们与一位伟大导师的相遇,使我们在内心发现了教师的真心,那么回忆当初相遇的情景可能有助于我们重新建立起教学的信心。”“我们内部的真实和力量会使我们免于受到环境的伤害,并促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担负起责任。” “是你深层愉悦与外部世界深层渴望之间相遇交融的圣地”、“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的生活充满快乐,因为这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二、战胜恐惧,让分离合一“从小学一开始,教育就成了令人恐惧的事。” 事实上,我的恐惧伴随着出生而来,害怕被家长责备,害怕被老师批评,害怕考不出好成绩,担心不能合群,因不敢面对失败而放弃许多体验的机会……而当我们的孩子出生,我们又延续着这种恐惧:我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早早地教他背古诗、教他认字、教他算术、教他科学知识,我们害怕孩子落后而用教辅、补课和课外知识塞满他所有课余的时间,却不知孩子天生的探究兴趣就这样被我们损毁了,他们变得麻木而缺少激情,他们变得逃避而逆反……我们打着“为了孩子”的借口来满足自己的自尊的欲望,却损失了孩子最宝贵的童年快乐。课堂上,一面是教师恐惧学生的落后而拼命的加大课堂容量,恨不得把所有的题型都让学生见到做会;而另一面是学生失去自我的学习,除了记住公式定理还住各种题型方法原则规律,记忆成为唯一的学习方式,学习变得枯燥而毫无乐趣的令人恐惧的时光。“当学生的恐惧和我的恐惧混合在一起时,恐惧就以几何级数递增——这样的教育就瘫痪了。”“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这或许就是黄老师曾转给我们的德?鲍拉的那句话:“教重要的是听,学重要的是说。”“我们能够摆脱恐惧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状态而进入福地。”“倘若我们只呆在这里当观察者,而不去做世界的参与者,我们永远也不会具有未知的能力。” 正如帕尔默所说:“不管我们在哪里,不管我们处于什么状况,不管我们面前有多少障碍,我们总能简单地通过内心世界的转变返回精神家园。”“这个家就像天空一样开放和广阔。我们聚居同一家园,可以容纳不同的思想和想法不同的人们。”三、营造共同体日本著名教育实践者佐滕学教授认为,日本一个世纪的“压缩式现代化”的秘密就在于基于学力竞争的社会移动的活跃化。 而“生存于后产业主义社会(智能社会)的儿童所必须的教育是不是‘纯基础学力’的教育,而是能够应对知识的高度化与复杂化的、实现优质学习的教育。” “所有实证性的调查研究都对‘个人主义竞争促进学习’的这一通识,作出了颠覆性的结论。” 然而我们不只成长于竞争机制下,并且至今依然被竞争机制所困扰。从竞争到合作,我们需要走怎样的一条路呢?帕尔默说:“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的最坚实的基础就是真正的共同体本身。……把我们从无知、偏见和自欺中拯救出来。”事实上,杜威早在近百年前就提出共同体的理论,只是当代的学者们把这一理论实践化、可操作化。“真正的共同体就是透过论争而不是竞争来推进我们认知的”,“论争是公开的,有时是喧闹的,但永远都是群体共享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成为胜者”,是“我们公开挑战彼此想法的动力,是彼此考验、更好地认识世界的群体努力”。 “我们邀请多元进入我们的共同体之内”、“我们采用多种含意的解释”、“我们欢迎创见性的论争”、“我们奉行诚实”、“我们体验谦卑”、“我们透过教育成为自由的人” 。然而“学术文化在同事间所建立的壁垒,甚至比我们与学生间的壁垒更高更宽。这些壁垒部分源自竞争所引至的恐惧感,使我们四分五裂。” 共同体需要一种文化的认同,更需要实践的引领。“我们需要设立一些基本规则,让我们安静地以接纳的心态面对别人的问题,去鼓励别人的心灵走出来,这种方式并不假设我们知道对于别人来说什么是对的,而是允许别人的心灵以它自己的水准和速度去自行发现自己的答案。”四、在传承中“只有发展和深化了我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才能理解任何伟大事物的内在生命。”“我相信认知、教学和学习都植根于神圣的土壤” ,“在一个充满不敬的文化中,教育遭受的命运最可悲——教育变得平庸了。” “如果你与我们同在,忠诚于我们,你就带来的丰饶的祝福。这是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的祝福”——“这种教学勇气是从真我与世界的景观中最真实的地方开始的,是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栖身于此的勇气。”
  •     对真正热爱教学,并因此感到困惑和迷茫的老师来说,这确实是一本书值得反复品读的好书。作者眼界开阔,思考极有深度,尤其可贵的是他真诚地剖析自己教学中的种种思考和困惑,以及他为此而作的努力。这样的写作态度令人敬佩!
  •     捐了。这么多年了都!
  •     说来是在2013年9月份去石家庄参加河北省中小学继续教育辅导教师培训会议的时候,听到智学主任提到并推荐这本书,于是,回到邯郸就从网上搜到并买回了。然后就开始认真读起来了。但是书里的内容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好多的理论和论述,觉得可操作性不强,然而我还是一路坚持细读细读再读并且做了笔记。看了一半后,有好多的工作要做还是有别的书要看的原因吧,暂停了。这样,又一直拖到前几日,捡起,细看。终于在昨天晚上,看完了。书里的好多文字和观点,都是我要学习的,就像我读书的时候,以一颗虔诚的心,好好学习。说来自己也教学十余载了,如今每堂课上,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一切呢?我心中的这颗有关教育的心灵,还有我初为人师时的梦想,还在吗,还会坚持下去吗?Now, 10:24, January 11th, 2014。
  •     书的立意角度很新颖,认真看下去还是有所得的。本想给四星,扣的一颗星是翻译问题。翻译真的太拗太晦涩了啊,边读边OS这是什么鬼。分分钟逼我看原文啊(就怕看不懂)!严重拖垮看书进度啊!
  •     与《给教师的建议》,堪称教师专业发展之双璧。
  •     如果你为教师的角色所累,如果你为教师的职业所累,请你立刻打开这本书,相信你会改变自己的~~~
  •     读起来有些累,引发不少思考
  •     伟大事物,值得敬重!
  •     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克服恐惧,成就真正的自我。
  •     有非常深刻的内容,而且从老师的自我去考量,实操性较弱但心灵动力与给予的思考空间很多很足。
  •     国内教育相关的书籍,有名的、卖的好的要么是课堂实录要么是教材分析,前者多讲技巧,后者多是批判,而少有《教学勇气》这样真诚思考教学内容、教师自身及师生关系的书。作者的态度、勇气打2星,剩下3星则打给他那富有洞见的“非教师中心,非学生中心,而是共同体(道、真理、生命类似的存在)”以及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
  •     我读不懂。据说很多人也读不懂。据说很多人批评他翻译非常的糟糕。还好,听到这些据说,自信心还没有被完全打沉。帕尔默说,造成教学困惑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教师自我。这个倒是有共鸣的。
  •     翻开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到导言部分,我看到几行这样的文字:“如果你是一位从来没有经历过痛苦时光的教师,或者有过却不以为然,此书就不适合你了。”看到这儿,我不禁愣住了,上述两种情况我都不曾经历过,那我还要继续下去吗?然而,看到他下面的文字,我决定要随着作者一起展开一次心灵之旅,他说:“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虽然还未有过教学经历,但是,心中一直都憧憬着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一切,只是因为喜爱。之后,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一个朋友,并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他用充满遗憾的表情看着我,说:“永远不要做教师,它会毁坏你对生活所有美好的想象,那些琐碎的事情会耗费你所有的时间与热情。”他的这些话似乎是对的,因为我在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和《我的教学勇气》中听到了太多的教师内心真切的焦躁、忧虑、无助与迷惘的呐喊,他们的困惑与恐惧被活生生的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感到了焦虑,“以后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使我不得不开始思考,当我走上讲台,并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又该如何面对内心的这种恐惧与迷惘?在本书中,帕克•帕尔默像一位朋友一样,真诚地向我们倾诉着他自己对于教师与教学的思考。“认识你自己”,这句镂刻在雅典特尔斐神庙的名言,曾被先哲苏格拉底奉为圣言,在该书中,又重被帕克•帕尔默给提了出来,针对教学中的困惑,他提出要关注教师的内心生活。我认真地读完他关于教师内心的讲述,书中的字句让我隐隐约约看到了海德格尔、拉康、马丁•布伯的影子——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本真状态的论述、拉康的“他者”的概念以及马丁•布伯的现代“对话”概念。书中深刻的思考、浓厚的哲学意味与诗意的文字,一刹那竟使我恍惚起来,“或许作者应该和文学有着某种关系”,我为自己的这一想法感到惊奇。于是翻开书上最后的作者简介,在第一行,写着“帕克•J•帕尔默是一位作家、教师、活动家”这样的字句,不禁让我兴奋。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的开篇,作者引用了里尔克的诗歌:啊,别分离,亲密无间,与繁星相聚在天际。何为心,若非与繁星聚一起?与众鸟齐飞,乘风,驾云,齐归。这里,里尔克所说的“齐归”意在返回精神家园,是内在的,自由的空间。借助这首诗,作者进一步指出“分离”是我们习惯的生存状态。通过里尔克的诗歌,作者引导我们破除外界与自身的干扰,通过内心世界的转变返回精神家园,达到精神上的一种自由,并将自己置身于兼容“我”之小天地和所有“非我”之广袤宇宙的地方,把自己整合为伟大生命网络的一部分,从而超越恐惧,走向整体。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样的诗句,引发了海德格尔无限的感慨,它描述了生命的一种理想状态,然而在现代社会,在工具理性极度膨胀的状态下,人被遮蔽于日常生活状态之中,作为个体的人消融于众人之中,“沉沦”于“众人”无意义的闲谈、好奇与两可之间,丧失了自己的本真状态。海德格尔通过反思,提出人必须破除外界对自身的遮蔽,回归自由之境,向死而生,重获生命的真谛,从而达到诗意的栖居。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作者似乎也借鉴了海德格尔的哲学,只不过是将其运用到了教育学中去。在人们一次次反思,一次次论证教学技巧与教学策略的时候,作者提出“教学不可局限于技术层面”,“我们必须寻求一种尊重教师和学科多样性的教学理念,而这一点是方法论上简单处理根本做不到的。”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是比技巧更基本的东西,教师的成长源于心与心的交流,通过讨论我们作为教师的真我和身份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从而返回自身,发现真我,从而立足于真实的自我,认真地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唤回自我心灵。然而,这又是一件十分危险的、让人恐惧的任务。为了减少可能受到的伤害,长期以来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观念,他们把自己保护在社会习俗之后,带上厚厚的面具,在内部真实和外部表现之间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和同事、学生以及观念隔绝起来,逃避所能遇到的一些冲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形成了实践与自我的分离,话语陈述与心灵的分离,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感被削弱,失去了教学的心灵,进而陷入到了一种更为危险的生活中去。作者指出教学的恐惧使得教师过着教育和分离的生活,“恐惧是一种使我们和同事、学生、学科以及我们自己相分离的东西。恐惧关闭了一切‘求真试验’,也禁锢了我们教学的能力。”令教师更为恐惧的是,他们在“他者”的注视下重塑着自我,不断地失去自身认同,造成了教师内在的缺失——缺失情感,缺失自由,缺失理想,缺失自我,只能是在精神的荒漠中游荡。在我们的社会普遍关注外在的教学技术与技巧的时候,作者提出真正要关心的不是这些,而是教师的心灵。“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教师应该“认识自我”,“在每个教育阶段,教师的自我是关键。”教师应洞察自己内心所发生的事,去探求少人踏足的小径——一条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过一种不再分离的生活。因此,帕克•帕尔默提出每位教师都应该重拾教学勇气,不必把自己置身于恐惧之中,而是敢于正视生命中的那些恐惧,去发现自己内心的世界景观,便会发现自我表达与行动的天地。
  •     翻译是一方面,定位是另一方面。是不错的睡前读物。但是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去读。。。
  •     与心理咨询异曲同工
  •     已经读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章了。讲的东西很犀利,触及教师心灵。
  •     造成教学困境来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与教师自我。教师要实现自身认同和完整。
  •     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我们可以再一次鼓起教学勇气,像优秀教师那样——把心灵献给学生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帕克·帕尔默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     教育哲学常表现得是个缺乏原创性甚至毫无正经学术训练,只会抒情的下位学科……此书是从马丁布伯《我与你》而来的絮絮叨叨——“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学生、教师和学科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     这本书对一个喜欢教育的教师很有用,通过它,我们更了解自己了。
  •     每次阅读都有新感受
  •     读不太懂,哲理性比较强。
  •     好书好书,值得一看。貌似跟我看考编的书有所冲突。
  •     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样,应该列为每个教育者的必读书
  •     慕名拜读<<教学勇气>>一书.从教十余年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贴近工作对象,贴近我的职业,贴近我的心灵.第一次如此细腻的思考我的教学,思考我的同事,思考我的方向.受益匪浅!正在细读,心有所得,日后上传.
  •     早几年买的纸质书,读过不下两遍,但是从来没有做过笔记,写过读后感,再次拿出来细读之,看看有什么新的收获? 又一次细细的品味了这本经典之作,是经典就需要细细品味。
  •     作者其实算是课程理解流派的,但经验丰富,行云流水,建议教师和做学问的都读读
  •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仅仅源自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帕克·帕默尔(本书作者)
    《教学勇气》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它是处于任何水平的任何一位教师的必读书。
    ——卡巴特-津恩,著《无论你在何方,你都在此》,合著《每日的祝福》
    关于教和学,帕克·帕默尔比任何人都更能使我受益匪浅。……《教学勇气》适合我们每一个人——领导者、公务员、辅导员,还有教师。该书通达而执著地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
    ——魏特里,著《领导与新科学》,合著《更简单通道》
  •     所有教师、管理者、家长都可以读的书,非常好的启示人们对于育人一事的深入理解
  •     阅读总是能够让我获得惊人发现!

    这本《教学勇气》就是其中之一。

    喜欢它,不仅是因为它让我的视野和思路都变得开阔了,更是因为它让我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松快感。

    做老师15年了。也许这是我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了。但是,15年的教学生涯,盘点起来,我手中所握的,俱为失望和怀疑。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教育有些不对劲,我们的教学改革更是频繁不断。但是,经历了几次教学改革之后,我所处的情境相差几何?!对于和我一样身处最底层的教学一线的同行们都很清楚。那些改来改去的教学模式,对于孩子们真正的需要来说,只不过是隔靴搔痒。

    也许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也都在思考着,找寻着。也许只有不停地学习、不停地阅读,才能够解除自己的怀疑,从而获得坚定,执着于这一个教育岗位。

    这本《教学勇气》几乎解决了压在我心中的所有疑惑。也许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件仍需不停摸索、改进的工作,并没有人知道怎样做才是最恰当的,那个最恰当仍需艰难找寻;也许作为教育工作者,找寻也同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当我们在做具体的教学实践的时候,正是在进行着每一个细节的尝试;也许当我们认识到某种做法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主地作出决定,决定我们不再去重复这样的事情,同时,寻找新的更合适的做法来代替;也许当我们站在了讲台上的时候,我们的很多行为和思想,就不再属于我们个人,而是属于这个社会角色,我们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警醒自己、思考自己……

    ——这一切,无一不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坚持下去!
  •     可以改变自己以及学生一生理念的好书
  •     思想不错,可操作性尚可,翻译较烂。
  •     跟勇气有关,跟现实无关……
  •     很值得看的一本书,可以说对教师的心理剖析得很透彻
  •     关于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的一本书。
  •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看清的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最大的胜利就是征服自己的胜利。要想征服自己,首先得认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看清了自己、认识了自己才能准确地把握自我定位,才能认清自己的职业价值,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
  •     很好的一本书,有十年以上教令的教师都应该看看.让心灵漫步!
  •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买了这本书,翻阅了一下感觉很好,通过这本书更加了解了自己,剖析后发现自己在教育上存在的困惑,这是一本好书,对教师学论文也是有一定的用处!
  •     hard to say.还需要再消化一下,但就现在的我而言,很难认同其中的一部分观点。
  •     教师也该教有自信,教有自尊,很好,而且书页的右半边很宽,可以尽情批注啊!!
  •     作者提出了教师个人成长中最关键的心理因素,值得一看。
  •     在我的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又一次翻开这本书:其中不乏让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自己教育理想的语句。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给了我教学的勇气——正如题目所讲的一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捧着这本书,我欣喜不已,为自己能遇到这个样的知心人,引路人而感到欣慰。书中所讲的很多观点我都有过体验,这更让我坚信按照教师的心灵准则去教书没有错~
  •     一口气买了五本。刚刚开始教师生涯,总要提高自己。这是教育圈普遍推荐的书,先存下来慢慢看
  •     当教师失去心灵,如何去启发、引领他人的心灵呢? 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当坚定地立足于一种真实的自我意识中时,我们就获得了虽然困难但有意义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资源。我们的心灵之旅使得外部世界的旅行更有价值。
  •     对教师的精神和内在进行了精辟的透析,入情入理。
  •     帮一位教师朋友买的,很是喜欢~
  •     好书!只是不知有多少教师会去读它。因为它实际上是心灵的东西、哲学的东西。这是需要个人一辈子追求的一种修行。
  •     前三章写的比较实际,后四章写的比较哲学
  •     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还要再读。
  •     作者系基督徒。
  •     关注教师的内心!
  •     在一次听课中,听到一位老师听到这本书,在阅读中,感受到来自教师作为心灵的震撼,有必要认真阅读,仔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看了两遍,对教师是一种内心的洗礼。
  •     教学勇气是一本教师必看的好书。它让你认识恐惧本身,恐惧的来源以及克服恐惧的途径。
  •     翻译真心差……书的内容还不错。
  •     感性。但很不错。
  •     一年前读的,印象最深刻的两点,老师要在学生面前呈现真实的自己。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要在教学中做到似乎很难,这意味着老师要接纳自己,建立起内外的自信或者说自我。第二点,师生围绕着伟大的事物建立连接,这给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还是老师为中心之外的第三种可能,而我是比较同意这一点的。
  •     不只是教育,它还有自我认知,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收获。
  •     有勇气直面自己,就能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就会敞开心扉去接纳他人。
  •     也许在真正的共同体形象中,有着融合两种模式的提示,就是主体“坐在中间且知之”。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专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专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
  •     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就是要用教学的勇气。该勇气是教师所必须的,可以引发教师对教师职业,对学生,对自己更深层次的思考。
  •     : G443/4226
  •     非常好的一本书,对青年教师很有帮助,买来收藏。
  •     生动鲜明,充满感情,令人信服地激起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
  •     关注教师心灵
  •     这本书能给予教师教学的勇气,是一帖心灵汤药
  •     书绝对是好书,很值得一读,包括《我的教学勇气2》
  •     教师的瓶颈,教育的瓶颈啊,在这里,勇气
  •     非常好的书籍,道破了很多成为优秀教师所需要面对的矛盾
  •     作者的态度很真诚,观点也很中肯,对教师工作大有裨益!
  •     探索教的勇气??----我读《教学勇气》????听说此书大名久矣,光是书名就让人有一睹为快的激动,又因为自身教学的困惑,不妨从身边事说起。??新课程改革试图让教师从“主体”转变为“主导”,让学生从“客体”转变为“主体”,教师的任务重在“导”,“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习惯,把一切“导”向学生,又像过去漠视学生一样漠视了教师心灵的鲜活性,这又让即将丢失自我的教师们困惑不已。而现在有以下几种形式似乎已经解决了这些困惑:????1、“教师的个人魅力”:????那么,过去的、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师,其中就不乏大师,正是以他们的个人魅力“震慑”了学生,这种魅力是不是很像一些宗教的力量?学生自此之后自然就会自称为“某某的传人”云云,大师在他们心灵深处成为抹不去的阴云。看来,教师个人魅力不可或缺,但又不能仅限于魅力的展示,不然,讲台是否可以改为“超级老师”的秀台?????2、“场”:????江苏教育出版社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者在培训时提出了“场”这个概念,认为“场”是体现在教室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而“文本”----即以前的教材,现在被认为只是例子,教师可以在大胆取舍----它只是为师生在讨论、互动中服务的材料,高明的教师应该善于营造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场”。但,如果目的仅仅限于营造氛围,不知你是否联想到那些我们曾经直接或间接看到过、听到过的传销的狂热的情形???后来,我发现了所谓“场”的来源,这便是《教学勇气》一书提到的“共同体”。????3、“共同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译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Thecouragetoteach:Exploringtheinnerlandscapeofateacher'slife),如果拙笨地译为《去教的勇气----探索教师生命的内隐风景》是否更好懂,更符合作者的初衷呢???它首先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其次才是关于教育的书。本书源于作者帕克.帕尔墨的一次痛苦的教学体验:虽然帕克.帕尔墨教授功成名就,然而在教室后面竟然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幽灵般的学生,这令他整节课都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学生身上,以致于课后仍然难以释怀。于是,艰难的探索开始了,这种探索绝少“漫步”的诗意,即便是“风景”也是迷雾重重。??不知是否译文之故,这本书往往令人走神,常常翻过几页之后,还需重新回到前面若干页,就这样进三步、退两步地啃下去。也许又正是作者在做这样艰难的探索之故???全书的大致结构就是:感到教学的恐惧----发觉教与学的分离----分析这种分离的成因----提出解决的途径:构建教与学的“共同体”,从而不再分离。??说实话,如果不是那些如同路标的小标题在指引着我,我早就放弃阅读了;如果不是出于同样的职业困惑,以至于将它当作侦探小说来读,我就毫无兴趣去知道那个迷底----即便翻一下目录就知道了!所以,此书非亲自阅读是不能体验其叙述与说理的妙处的,如有可能,不妨找其英文原著来阅读,也许会别有所获。??其实,我至今未将此书的中译本读完,遑论去读原著,岂不自欺欺人?如果允许替自己开脱的话,除了难啃之外,又怕啃晚了没得啃,每每下课后若有所失之时,就想到还有一本叫做《教学勇气》的书在书架上默默为我撑腰,就不由得加快了回家的脚步。??今天是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据新闻里说,读书量居世界前三位的分别是印度、泰国、中国,而一向尊敬诗人的俄罗斯跌到了第七位。这是早上从电视里听到的----又是电视!??到写完以上文字之时,《教学勇气》一书还有几页的“不再分离”尚未仔细看完----全书正文共182页。??那么,“共同体”又是什么?它不仅指教与学之间的志同道合,也是内化于生活的、尊崇合作以及和谐的氛围等等。具体指什么呢?还是劳烦您亲自去读吧!
  •     从教师的内在自我完善。
  •     要带去支教。
  •     还有最后一章就看完了。一口气想读完的感动,明晰的阐释,教育者的自我认同及自身完整。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自己的信仰,会获得无限的幸福。更加坚定了走上教师之路的决心
  •     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迪,值得教师一看
  •     教师的力量来自真正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伟大的事物。关于教育中二元对立的观点的批判非常有启发性。
  •     做教师到底是态度重要还是技术重要,读了这本书也许会有一个解答。
  •     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偶尔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
  •     在任何受困扰的职业中,责备当事人是惯有的防卫手段。
  •     帕尔默的书,我读了三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但还觉得没有读深透,这本书对地如何走进教师的心灵做了很深入的分析,值得读。
  •     源自心灵的教学,教导认识自我
  •     这本书侧重从教师内心出发,关注教师的内世界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不错
  •     第一次看这种专业化书籍,说实话确实有点吃力,中间部分章节没有看懂。但书中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我们之间存在很大的代沟,但是不管这沟有多宽多险,我都有责任跨过去——不仅因为你们在成长道路上需要我的帮助,而且因为我也需要你们的洞察力与活力来帮助我更新我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教学勇气吧
  •     看这本书如同再次经历课堂教学,书中讲到的很多情景和我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情况一样,还没有看完,但我相信对我的课堂教学肯定会有启发的。
    教师看这本书肯定不会后悔的!
  •     better is the enemy of best
  •     看了前面几章,很认同,后面几张有点难啃
  •     2014.11.18-27
  •     买个女朋友看的,她是个教师。这本书很适合刚入行的教师,里面的内容女朋友看了之后感同身受,和我说:“这不就是在说我吗”
  •     深受启发。
  •     值得教师好好读的书
  •     花了前前后后大约10小时 非常值得读 第四章 不怎么明白
  •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与姊妹篇《我的教学勇气》相呼应,一本侧重于理论,一本侧重于实践。教师们都应该读读。与美国的同行们比起来,我们真是幸福很多。如果我们再在学生的教育上推卸责任,那将是丧失良心的表现。我们需要责任心和开拓的精神,这是我的切实感受。
  •     很适合教师看的一本书,可以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取教育的勇气,获得工作的动力,很好的一本书啊!
  •     推荐给所有自以为关心教育的人
  •     走进教师心灵的知音,是教师的良师益友
  •     老师推荐的 是教师真实的心路历程
  •     好的老师真难当
  •     教育学还得看美国的,比佐藤学更系统且有思想高度。
  •     算是。。专业丛书吧。
  •     不知道有多少教师能够将这本书读下去,但凡读进去的人肯定不虚此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