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九章》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庄子》九章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
ISBN:9787532553273
作者:刘坤生
页数:214页

《《庄子》九章》的笔记-齐物论 - 齐物论

齐物论三字的大概意思是齐各家之论。文章开始是总论,从“尧问与舜”到最后“庄生梦蝶”是用五个寓言来说明前面的理论。
文章开始,庄子首先提出了“吾丧我”的概念,即去除自己的“成心”,由此而悟出了天籁,“天籁”乃是宇宙自然的本体,超越于所有声音之上,万物因此而显现。之后庄子“辩无胜”的观点,表达了人语所在的限制。在认识观念里的是非之争,只是有相对的意义,不可能存在着最后的真理。提倡辩无胜,也体现了道家的无为。
“因”在其中的意思是因任自然,在对于各家理论,如果一定要采取某种是非的观点,就会形成某种片面性。不立是非,因任自然,才能形成超越的态度。
“明”乃是指日月之相互,“莫若以明”日月其存在都有其价值和意义。诸子都有其明,其存在的价值的一面。庄子在齐各家理论的时候,并不是在内涵上否定各家的观点。他所建立的“无限相对系统”是在承认各家理论的价值上,超越了他们。
“寓诸庸”庄子自释:庸也者,用也,徐复观认为是强调物之用,郭注认为,寄当于自用。不过,这样便陷入了小大之辩中,大鹏小鸟皆逍遥的理论中去了。成疏为“寄用于群才”因为是用而忘用。因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而晦迹韬光,顺应万物。所谓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畸于人而侔于天。道法自然是齐核心。天道与人道之不相胜,并非是泯灭天道与人道的差异,而是一种并存的状态,也是齐物论所言“两行”的真实含义。
庄周梦蝶是流传很广的一则寓言,他放在齐物论的结尾,有着深刻的含义,囊括了全篇的内容。很多人往往忘了最后的一段话: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则必有分,是在论证:人之精神如何可以避免各家的是非纷扰而达致自由。庄子提出要掌握“道枢”,懂得“两行”与“因”“明”,在实践上要实行“寓诸庸”,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目的就是在说明如何达到精神的解放,而达到“游”的境界。因此,梦蝶的寓言通过补充其文义为: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乃是翩翩然飞舞的活泼的一只蝴蝶,自己觉得是如何的畅快满足啊,高兴的不知道庄周的存在了;一会警醒了,原来还是庄周啊。不知庄周梦为蝴蝶,或是蝴蝶梦为庄周?这一梦正好说明:在观念的世界里哪有什么绝对的真理!而在客观的世界中,庄周与蝴蝶是截然不同,界限分明,无法混淆的,精神与物质是这样的不同,这就是事物的变化啊。

《《庄子》九章》的笔记-逍遥游 - 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他用鲲鹏比喻道,展现了道的无限。而蜩与学鸠却还没有到达道之境界。小鸟之不羡慕大鹏的高飞。产生了一直以来对于小大之辩的讨论。小与大之间是有区别的,在后面齐物论中,庄子表达了一个观点,就是万物为一,所有东西都是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的。于是,在小大之辩上,庄子所要表达的是道超越了物。支道林《逍遥论》中说: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晏 , 鹏以营生而路旷 , 故失适 鸟 于体外 , 晏 以在近而笑远 , 有矜伐于心内 ; 鸟 至人乘天正而高兴 , 游无穷于放浪 , 物物而不物于物……意谓虽然与物相接,但不受制于物,精神永远是自由的。庄子在之后说到,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表明风已经承载不了大鹏了。所以在后面庄子表达了道之创造力。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大鹏培育出风而后才能图南。当没有条件的时候,道是可以创造条件的。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那苍苍茫茫的颜色是天本来的颜色吗?他的遥远是否是没有极限的,大鹏飞至天外再俯视天,亦如人之仰视天,也是苍苍茫茫的吗?这里表达了小不及大的一个讨论。从小年不及大年,到地上的人所仰观的天和大鹏所俯视的天之不同。
之后庄子讲了三无境界,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对应到下面有三个故事,其一是尧让位于许由,细看原文,他所表达的是圣人不需要外在的名,也不受外在的名利的纷扰,从而达到一种道的实在的境界。其二是讲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此段描写了一位纯净柔美的神人形象。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精神凝注专一,如此物不受伤害而五谷丰登。比喻无为之无不为。显然阐述了前面的神人无功。其三是谈到惠子之大瓠。之中谈到,这段的意思并不是非常之了解。但觉得主要表达的是至人的逍遥游。外物不受破坏为可用。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的心如蜷曲的蓬草,不得舒展。心中还存在着“我”的观念。用自己功利的心去扭曲看待葫芦的自然本性。
在当时现实中,逍遥游,承认各家的学问,而站在了一个知制高点,犹如鹏之视下。不受外物影响之心灵之自由。

《《庄子》九章》的笔记-养生主 - 养生主

从精神的自由到艺术化的生命形态
养生主的问题就是如何抱道在现实中生活的问题,缘督以为经,郭注曰:顺中以位常。即中道便是常道,抱道而无为,无为而守道。道家之"反智",没有抹杀一切的现实。养生之主是源于道的根本性的。其寻求的是多心斋坐忘,而非随无涯。
庖丁解牛中刀刃者无厚,乃是指没有厚度,并非指不厚。没有厚度意味着无形,寓道于刀,其所主旨并非是熟能生巧的经验主义观点,而是庄子寓道于现实的一种象征和寄寓。
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解牛为何能如此之极尽优美?因其所好者是道,然后再进乎技。
者宗白华先生说: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漫,万象在旁,掉臂而行,超脱自我。
老聃之死的故事,寓示着人的生命跟随自然会死去,但身没而道存,其道将历久弥新。薪尽火传,不知其尽也。


 《庄子》九章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