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的易经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走下神坛的易经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61363867
作者:赵知易
页数:43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中原出发,向西北走,跨过贺兰山,来到世界山脉的起源点昆仑山,世界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是昆仑山的支脉。象征着乾卦的刚健、高亢,故将乾卦放在西北。 东南沿海是每年台风的登陆点,故巽为风位于东南,海南群岛四季炎热,如是夏天,故离为火位于南。西南三省气候适应植物生长,万年的原始森林,多种的生物,女性众多与坤卦相对立,坤位于西南。因为山的形状似马鞍,故取名马鞍山,由于黄土高原的特点,黄河加入了大量的泥沙,水质浑浊,故称黄河。南方湿热,房屋建造要首先考虑通风,北方寒冷,首先考虑保暖。虎生在东北方称东北虎,生于西南称华南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文化,全部体现了俯察地理的特点。 天文、地理即出于此。天文是古人仰观天体运动的外象,是天体运动规律的象数体现,文者象。而地理是古人观察地理南北之异、东西之差,在同样时间循环下的不同生长现象,是地气运动的象数表现,理者气之机。此二者虽各不同,但理相同。 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种种学说理论,都是人类观察天地之文理所得。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莫不遵天地之道而行。人类从长期的经验积累中走出来,掌握了很多自然的法则,由此象推彼象,就能知道现在、将来的事物的发展结果。“水缸湿,盐发潮,大雨不久就来到”,“燕之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由此而推知雨即将到来。动物在逃窜,似有惊恐之感,是将有地震的前兆。看到植物叶子干燥知道其缺水,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则将枯萎。看到某人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知道其必有不吉之事发生。看到某人得意洋洋,眉飞色舞唱小曲,必有喜事发生。不同的地域其地质面貌不同,通过地表现象可以推出地表以下的地质情况。这儿不生长植物,说明此处的地质缺乏水分及养分或者地质碱性太大,那么地表以下土质疏松不能包含水分,此处则缺乏生机,不利于植物与人类生长、居住。外象为明,内质为幽。已看到的现象,知道的消息为明,将来的发展结果与象数背后的实质为幽。而幽明是现象的连续类推,是易学逻辑推理的表现。幽者未知世界,明者已知世界。由象得理,由理得象,此即幽明。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理象合二为一,是物理世界的必然性。万物皆有缘起,又有缘灭,缘起即生,缘灭即死。知晓幽明的原理,可以从事物的开始推导事物的终点,由事物的终点形态可以反推事物开始的状态。物理世界的事物,永远都是在始、终二种现象之间循环,万物皆有生灭。只不过各自的循环周期不同,菌有朝生夕灭,虫有今生而明终,花草有春生而秋枯,龟则千百年不死,人度春秋几十载,小年不如大年,事物虽存在的时间不同,但其生灭的规律永远不会改变,曾子在《大学》中言:“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其先后,尽乎道矣。” 穷天地之性,而知幽明。气理同推,有始有终,而知生死的道理。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 万物皆由天地气化而生。精气是每个事物的“主”,是事物存在时空中长久的源体,这种源体则为精气。草本之物,春夏而生,秋冬必死,而木本之树木,短有几年,长则万年。人有出生即天,也有寿过百岁。牛马狗之类不过十几载,此中之因,无不因事物本源而定。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物质的一种形态转化,由矿石磨研,选出铁粉,化铁成钢,剪裁成车、成船、成门……其铁自的精不变,但其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人有父母之精气,化为婴儿,由儿童到中年,由儿子变成父亲、爷爷,其精在而其魂变。

前言

对于《经易》,很多人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的疑问:“《易经》好学吗?为什么买了那么多书还是看不懂?”我的回答首先是,好学也不好学,学习要找方法,方法不对,那么就会看不懂、学不会。第二,存在认识上的错误。第三,在知识结构与解读上有问题。面对古人的书籍,可能是由于知识结构与文体形式的不同,不能读懂古文。而现在有关《易经》的书籍也是很多,大多数是对古籍的抄袭,或者将简单的易学复杂化,实际这就是不懂。易学的本质是自然之道,是古人通过一套符号化的阴阳文字来表达对人与万物的理解与认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现象的变化都是由阴阳二气消长进退而发生,那么现象就是阴阳二气的演变现象,卦象就是阴阳二气的外相与表演舞台,而文字是对事物有限认知的总结,能否真正表现阴阳,这要取决于当时对卦象以及自然事物的认知程度,所以,不可不信书,不可全信书。    第一,学习方法。易学的发生首先是象数学,是人类通过现象的启迪,去研究现象背后的真理与规律。从现象到阴阳,两仪,四象,八卦,二十四节气,不是玄妙之学,而是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过程与表达方式。而阴阳就是从现象出发去认知事物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没有对错,只是一种认知的结果,是一种认识上的感觉条件,是否真正有阴阳并不重要,因为阴阳只是一种现象的认知,一种认知的表现,它不能超越于道法之外,而其本身也在道法之中。很多时候,不理解阴阳,一定要把阴阳当做一种具象的东西,就是错误。阴阳就像正负电,也像是化学分子式中的正负电子,只是一种认知的现象。伏羲氏通过立杆观影,观察太阳阴影的进退变化,把阴阳作为一种认知条件,那么就是说,易学的产生是对自然认知的结果,它的产生不是占卜,是通过简单的阴阳爻作为文字结构,也是作为阴阳现象的一种文字。不论是从太极,还是从两仪、四相、八卦,直到六十四卦都是一种阴阳结构文字,一种阴阳现象,一种认知学的进步。这个过程体现了古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也就奠定了东方文化的变通思维。也就是说,从现象去解读,要比读文字去理解卦象要真实,因为这更能接近事物本质。而一般的书籍,不去用卦象解读文字,而是进入文字的字面解释,绕来绕去难解其意,所以就造成了看了很多书看不懂。    第二,认识上的错误。很多人直接把《易经》当做占卜算卦之书,只想看看书就学会算卦,算算自己的命运,看看自己以后贫富贵贱。实际上,《易经》是从道德出发去谈论人进退穷达之道,告诉人不论贫富贵贱,都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六十四卦就是以时空为交替,在阴阳进退的演变下去模仿人类社会的综合现象,告诉人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成功。喜而不过,泣而不悲,面对着千奇万变的大千世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易传》中说:“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易经》就是综合了天下事物的终极学问,不论是社会人事、婚姻家庭,还是道德、军事、养生、兵法等,都包容其中,真做到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不论从阴阳开始,还是到演变为六十四卦,阴阳始终贯穿全局,阴阳不但是现象,还是时空标志,空间的变化则决定时间的认知概念,时间是一个恒定系数,而空间则是决定阴阳性质与现象变化的本体,不同的空间即使在同一时间,它们的现象也不会相同。所以,《易经》通过六十四卦演绎认知规律,将万物之象综合其中,通过卦象的推导去了解事物未来的运动现象与轨迹。当然,六十四卦的哲学含义更是深刻,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知事物本质,高瞻远瞩,决断未来。    第三,知识结构与解读上的问题。易卦以及卦辞、爻辞,是古人观察天地与实际生活对应总结而来,而今天的人,不知四时八节,不知道一切的事物都是在一个无形而又有象的阴阳物质下生死存亡。不去从伏羲创卦的思维模式,不去从自然时空中仰天俯地体验道法,而是望文生义,不知道文字只是认知后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语言又受思维与对文字的理解等影响,因此,对于同一个现象不同的人表达会出现不同,所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从《易经》版本的结构看,卦辞、爻辞要早于彖辞、象辞,这可能是受文字发展的限制。卦辞与爻辞的词汇简单,不华丽优美。而彖辞与象辞是在春秋以后出现,语言结构丰富,并加大了词汇量,语言描述要比卦辞优美。可是中国文化的建立是以“天人合一”为指导,处处体现天人相处的和睦性。所以,只要是抓住卦象的主题,不要过分去强调卦辞与爻辞的理解,因为卦象是本体,语言只是一种有限的描述。在象辞的大量诠释中发现,象辞的理解诠释,根本就不能与彖辞相比,彖辞对于卦象与卦辞的理解算是中肯,并达到了一定的意境。而象辞在很多的诠释中,并没有搞清楚爻辞的真正意义,就出现一些模棱两可,甚至于不知所以的言辞。从语言风格,到语言结构与词汇应用来看,卦辞、爻辞、彖辞、象辞可能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经过很多代人的不断实践总结归纳而成,所以在学习研究中若是强调文字的诠释,可能是隔靴挠痒,难达痛处。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很多种流派来诠释《易经》,比如利用“乘承比应”的关系,难道古人创易有那么复杂吗?若是最早的《易经》是这样的,就违背了圣人创易的最基本思想——简易,若是真的那么麻烦,恐怕《易经》早就失传了。很多的学者,研究了很多年,写出书来让人看不懂,那就说明自己不懂,因为《易经》阐述的是天地人之道,一切都是从客观的生产、生活出发,只有将易卦、易象,以及卦辞、爻辞的微义返回到生活中,那才是真正的《易经》。只要是人,具有了生活的认知,那么就一定可以读懂《易经》。    从出版的书籍来看,很多的学者陷入了文字的诠释中,岂不知一个真正卦象的意义在于理解的境界与不同的着眼点。大家相互抄袭,相互转载,搞得云山雾罩,让看到书的人真的就不知道他们要说什么。所以,很多人买了书打开一看就摇头,一来二去,就对《易经》难免有了负面的认知。《易经》既然表现的是天地人之道,那么人就应该读懂读明白,用于生产、生活并指导实践,才能发挥经典的真正时义。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以卦象为纲领,指导卦辞、爻辞,才能做到纲举目张,触类旁通。经典的时义也就起到了作用,经典的传承也就做到了“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本书希望给你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应用易道,不再把易学当做神秘之学,一切都是生活,都是自然的生命写照。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一切都不是莫测高深,一切都是那么显而易见,自然之道的语言我们未必能听懂,可是它们的现象可以认知。万物之象就在眼前,疑情起则万法生,疑情灭则万法无。

内容概要

  赵知易
  易学家、阴阳易术家、企业发展顾问、客座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三智道商国学院特聘导师
  时代光华管理学院特约讲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特约讲师
  太易中国易学应用研究学院 院长
  上海皇宇润智营销管理咨询公司特约讲师
  通宇致圣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董事

书籍目录

学易难否(代序)
第一部分 易学的起源与基础
第一章 易学一门纠结的学问
第一节 何谓易
第二节 易学的义理与象数
第三节 卜筮到象数
第二章 易学的基本架构
第一节 学易需要追本溯源
第二节 物理学的属性
第三节 数学的模式
第四节 哲学的提升
第五节 玄学的思维
第六节 读经开智
第三章 伏羲创卦与阴阳概念
第一节 伏羲氏观天俯地
第二节 确定阴阳破译时空
第三节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第四节 月令与节气、时辰
第五节 伏羲创卦
第四章 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
第一节 河图与洛书
第二节 先天八卦
第三节 后天八卦
第四节 六十四卦方圆图
第六节 易学中的思维方式
第七节 阴阳方法论
第二部分 易传的智慧
第五章 易学的道与象
第一节 道象术数文
第二节 易学流派与演变
第六章 《易传》中的道
第一节 系辞上传
第二节 系辞下传
第三部分 六十四卦中的道
第七章 读象与解卦
第一节 如何去解卦
第二节 六十四卦的卦序
第三节 乾册篇
第四节 坤册篇
第四部分 象数应用篇
第八章 术数推衍的原理
第一节 术数的根本在阴阳
第二节 时空是推衍解读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 关于卦的推衍解读
第九章 象数的应用
第一节 起卦方法
第二节 卦象、爻象的解读
第三节 卦辞、爻辞的解读
第四节 太易象数法
附录 生僻字拼音
4、 作者简介
赵知易
易学家、阴阳易术家、企业发展顾问、客座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三智道商国学院特聘导师
时代光华管理学院特约讲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特约讲师
太易中国易学应用研究学院 院长
上海皇宇润智营销管理咨询公司特约讲师
通宇致圣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董事

作者简介

《走下神坛的易经》实为阐述天地人之道,一切从客观的生产、生活出发,只有将易卦、易象,以及卦辞、爻辞的徽义返回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易经》。《走下神坛的易经》让《易经》走下神坛,还《易经》真实面目。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万物之象就在眼前,疑情起则万法生,疑情灭则万法无。

图书封面


 走下神坛的易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这是我想要的一本书。不错。
  •     书皮和前几页,有东西顶破
  •     值得學習的一本書.
  •     慢慢参透
  •     正在读,很喜欢赵老师的书。
  •     老板要买的书,没翻开,也不知道怎么样。
  •     值得一读的大作
  •     书好像很不错,很好的入门书,正在学习中。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还没看,是朋友推荐买的
  •     准备开读。。
  •     易经是几千年来人们心中神秘的科学
  •     易经更是民族、乃至人类的瑰宝!
  •     太难理解,没读完。。。
  •     该书很好,通俗易懂好
  •     通俗、易懂!把高深、贵族的东西平民化,这是普通读者的幸事!感谢伟大的作家赵知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