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大听哲学课 去师大听心理课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去北大听哲学课 去师大听心理课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38735802
作者:翁山夜雨
页数:26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人类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抓住了什么就不愿意松手。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就是无法继续成长、超越,导致因小失大,乃至更严重的错误产生。外在的“松手”,来自内在的“空杯心态”。只有倒出你“杯子”中的水,才可以装进新的水,更不至于让原来“杯子”中的水发臭。 有一位小学徒跟着老师傅学木工。小学徒是个很勤奋也很有悟性的人,他很快就掌握了做木工活的一些基本技能,做出来的手艺活也受到了顾客的夸奖。日子一长,夸奖小学徒的人越来越多,小学徒渐渐得意起来,也不太爱听老师傅的话了。 有一天,老师傅叫小学徒去抬几根木头回来,小徒弟可就老大不情愿了。他心里想啊,我手艺活做得这么好,哪还需要干这些搬搬抬抬的粗活呢?虽然心里不情愿,小徒弟还是忍着没说什么,按老师傅的吩咐去搬木头了。 老师傅是个眼明心净的人,早就觉察到小徒弟的小别扭了。他便泡好茶,等着小徒弟回来。小徒弟回来的时候,老师傅说道:“过来喝口茶吧!大热天的,辛苦你了!”小徒弟听说有茶喝,大大咧咧坐了下来。老师傅便开始给小徒弟倒水,但是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师傅还不停地倒。 小徒弟一看急了,大喊:“师傅,杯子已经满啦,你怎么还要往里倒?”老师傅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小徒弟一听就明白了,师傅是在说,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吗还要到我这里求教?“师傅这是告诫我不要骄傲自满啊!”小徒弟羞愧极了,从此又踏踏实实地跟着老师傅学手艺了。 所以说,空杯首先是态度问题。古语常说“谦虚使人进步”,“谦”就是一种礼貌,一种礼节上的心态,“虚”就是一种空杯心态,把自己归零地去学习。人的生存环境不同,他的立场角度各异,同样的事例故事,讲述的角度不同,对他的实际可能是有道理,对你却显得荒谬。如此,在我们没有明晰一种观点所体现的立场、生存环境、角度、寓意时,请先行接纳,然后理性反思剔除。自以为是只能导致盲目自大,而后自欺,然后欺人。 任何事物都不能执著于极端,特别是空杯心态,尊重每一位好为人师者,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两人行,当有所学;一人处,应有所悟。”真的要学习,应把自己归零,倒空杯子,理性地积淀。

前言

大学之大,大在何处?或许是千百年来儒家文化的影响,使得我们对于大学饱含了浓厚的情感。而大学之大,究竟大在何处?首先,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大在其神。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学又何尝不是如此?从1912年京师大学堂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正式拉开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序幕,到1931年,北平师范大学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再到历经百年风雨后的今天,它们共同谱写出了“大学之为大学”的华美篇章。如今,蔡元培先生倡导的“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传统已然在北大薪火相传,构成了一种恒远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学与民主”早已成为这块圣地不朽的灵魂。北大教授给学子的不单单是知识,更多的却是对人格的熏陶,从这里走出的骄子们无不都具备北大特有的精神气质。启功先生所拟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早已成为北师大长鸣的木铎,激励着一代代师大学子前进的脚步,北师大传递给学子的不仅仅是对学识的追求,更包含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殷切期望。其二,大学之大,大在大师。大师,是大学的财富。美国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大学校长吉尔曼认为要办“好的大学”,必须有“好的教授”。大学的基础在“人”,不在“建筑”。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但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正所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当得起大师之称先生之名的,不只是旷世鸿儒的学识,更是为人师表的气度,游刃于古今华夷的智慧,善于言传身教的授课之道。大师让学生既聪又明。耳辨为聪,一闻辨是非曲直;眼亮即明,一眼知所需所求。其实1917年之前的北大如同沼泽一般,死气沉沉。所谓的国立大学其实延续的是“国子监”的“官学”传统,是一架没有灵魂的躯壳,屹立在皇宫的断墙残垣边,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摆荡。由此,蔡元培校长广聘名师,齐集了“五四”新文化群体与旧文化的坚守者,共同执教于北大课堂,造就了北京大学当时无与伦比的尊贵与权威,达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顶峰。古老的孔孟之道与时髦的杜威、尼采,顽固的保守主义与极端的全盘西化,民主与极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在北大的“研究室”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它容纳各种各样的争端,没有人利用权势打压异见,也没有人因为利害关系违背自己的主张。使得其他大学纷纷效仿此种模式,或是以此为蓝本,或是以此变革思想为基本出发点,巍巍而终有大学之观。这时,同处时代交替、风雨飘摇之况的北京师范大学更是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周廷儒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贤都曾先后在这里弘文励教。在历史中积淀而成的两所名校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精神图腾,大学之门也仿佛成为了一扇灵魂之门,太多人想推开它,一睹门背后的精彩;无数人渴望打开它,步入美好生活的殿堂;然而,又有多少人只能在门外驻足、徘徊、摇头叹息呢?其实,那扇门并非是大学的边界,因为大学的精神是没有界限的,它庇佑每一个试图聆听教诲的灵魂,它眷顾每一位期待走入其中的深深向往。正是有得先生之风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让大学成为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精神殿堂,于百年风雨中荡涤出来的精神早已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位学子的身上,并经由他们传递给了更广阔的大众。这也正是本书的意义所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挖掘名校先哲与优秀学子的精神内核,以切实的故事为读者解析那些深藏于灵魂与学识中的智慧之光,目的正是要将大学之神更深远、更广泛地予以传扬。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胡适

内容概要

翁山夜雨,畅销书作家。爱苏格拉底,爱尼采,爱荣格,爱弗洛伊德,爱北大的人文情怀,也爱师大的学术氛围。其作品畅销大陆、港澳台等地区,代表作包括《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星云大师的15堂人生幸福课》、《你早该这么读日本》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
冥想人生,不如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人活于世,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
莫叹世态炎凉,只要心态不凉
为什幺不能领略尘世生活的乐趣
第二章 心宽淡定,人生需看开而不看破
看淡——不快乐,是你计较得太多
以平常心处世,人生处处是春风
无为——许多问题是因为我们太有为
气量——包容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第三章 懂得取舍,松开的手比紧握的手拥有更多
人生之路始于“舍得与放下”
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
不完满才是生活的真相
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问摇摆
要像一只皮箱,提得起也能放得下
第四章 简单生活,给自己的生命留出点空间
简单生活,只取你所需的
无欲则刚,功名利禄过眼忘
90%以上的苦,都是没必要受的
时刻归零,做有空杯心态的人
欲望是心底的一个空洞
第五章 人生就像单摆,每个人都在选择中摇摆
选择书写人生,态度决定成败
选择一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选择,把握命运的关键点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做正确的事比把事做正确更重要
第六章 拆掉思维的墙,不设限的人生最精彩
相信自己能成为这个世界上独特的人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人生需要一张日程表
将与众不同当做一种本能
二十岁时做三十岁,三十岁时当二十岁
第七章 认识自己:内心强大,从了解自己开始
认识自己是最宝贵的财富
想要找到自我,请先回答这些问题
接受自己——无论优点还是缺点
想要什幺时,整个世界将为你让路
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时,剩下三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第八章 相信自己: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否定你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块金子
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
没有什幺不可能,对一千件事说不
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的
你欠缺的只是自我挖掘的精神
第九章 你的时间有限,勇敢地活在当下
别因为正道难行就抄近路走
人生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
活在当下,人不能两次踏八同一条河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大境界
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第十章 自我催眠,发挥你的内在力量
期待的力量,想到就能做到
当你相信自己时,奇迹就会发生
坚定决心,没有人能否定你
感受自己——创造独有的招牌
目标,内驱力产生的源采
第十一章 拒绝消极,累积正面能量
达观而乐,用正能量填充生命
试误学习,失败是一次有效的排除法
无惧失败,像一块柔韧的橡胶
告别臆想,此时此刻最重要
理性接受,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
第十二章 心理惯性,你的本能就是成功
用优秀的习惯成就人生
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就是成功
多面视角,全方位地剖析问题
破窗法则,补好堤坝上的每一个蚁穴
除去杂草,心灵才能茁壮成长
第十三章 自我克制,掌控情绪的开关
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
掌控情绪,调节心底的按钮
超脱自我,放心于轻松之中
跟别人过不去也是跟自己过不去
胸怀坦荡,得理就可以饶人
第十四章 心智成熟,安宁而坚定地生活
不苛求完美,顺其自然地接纳
任何时候都要做回简单的自己
放平心态,学会看轻自己
适时放弃才能把握更好的机会
不可犹豫不决,机遇只在一线之间
第十五章 与人无尤,于己无碍的心理调试法
想到就做到,没必要瞻前腼后
盲目从众不会有前途
偷个懒才能有空思考
懂得给予,才能获得
近因效应,学会给人最新的精彩
第十六章 专注兴趣,职场也能很快乐
不为生计而工作,要为幸福而工作
做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最赚钱的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快乐
做任何事,绝不拖拉
工作要用心,不做工作以外的事
第十七章 心想事成,幸福就在一步之遥
知易行难,从思想到现实
思维定势,知觉效应的延伸
执行力,心想事成的秘密
学会分享,分享是最大的快乐
成功最大的秘诀就是不放弃
第十八章 感谢折磨,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人生的冷遇也是一种幸运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敢于挑战困难,生命才会更强悍
不能纠正的事,何不顺其自然
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

编辑推荐

《去北大听哲学课•去师大听心理课》编辑推荐:最实用、最接地气的人文课。用哲学安慰心灵,用心理学拯救自我。简单地捕捉智慧的微妙,拥有至善至美的生活,平和而执著,喜悦而无畏。一本拆掉名校围墙的励志书,一堂最实用、最接地气的人文课。

作者简介

《去北大听哲学课•去师大听心理课》内容简介:哲学是一个使人心灵不断提升的过程,心理学是一个心灵不断成熟的过程。我们虽不能在未名湖畔泛舟论道,亦不能在木铎金声中畅谈人生,但学海无涯,德行无界,北大和师大是所有渴望成功的人共有的财富。《去北大听哲学课•去师大听心理课》撷取了一段段饱含人文思想的哲思隽语,汇聚了一代代智者先贤的真实故事,借以丰富我们的人生,获得心智上的成长。在阅读之中,让我们得到成功的喜悦和简单的幸福。

图书封面


 去北大听哲学课 去师大听心理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最近看了两本鸡汤书,小结一下。目标1平衡。鸡汤书一般不明说,但是会先在某一章说你要坚持,然后在某一章说要懂得放弃,最后在某一章呼应一下说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既有所追求又不偏执,既有所追问又不沉溺,有找寻有创造,悲哀够了继续快乐。平衡有个近义词叫中庸。2独立。独立思考,亦不断追求进一步的独立。3平和。如果没办法始终保持心气平和的状态,就设法去达到。平衡的生活是达到心气平和的必要条件,心气平和有利于平衡生活的维持,达到良性循环。4无设限。工具1自省。须注意适当的方法和视角方能有效。2分享。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让人感觉很充实的一本书,希望有很大的收获!
  •     深入浅出,读起来轻松,想起来有意思,也许用起来更有益。哲学的意义在于,你在用到的时候不知不觉。懂一点,一点点,人生的况味会大不同。
  •     拿到手的是包膜的新书!这对我很重要。因为我是从图书馆借完这本书,又决定上亚马逊买,有名人名言,言辞深刻又优美,可以背下来增加语言能力,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和作文很有帮助。
  •     当当的速度不是盖的,挺快就到了,我迫不及待要看啦,相信内容也不错!
  •     很励志的一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
  •     里面的内文设计的挺细致的。我看还成。
  •     很快就送到货了书很大气内容很实在不虚
  •     当当又便宜送货又快,很方便。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挺好
  •     需要激励的时候,就看看这本书,看看成功人士的建议与意见,深感受益匪浅
  •     正版好书,值得购买,大人孩子一起进步吧!
  •     另外,我也没明白,为什么“北大人的魂与灵都来源于哲学”,也许我读完这本书就明白了
  •     内容较散,不过看一看,心情就会好很多。
  •     书还有点意思,我估计得看一个月。但强拆是不对的。
  •     书不错,印刷,纸张都挺好的,内容是由北大和师大的名人的言论延伸出的理论,谈了一些用哲学和心理学知识分析生活问题的方法。有所教益吧。
  •     上学的时候有些散漫,离开了校门才知道它的珍贵,这样的一本书我感觉像是名校温和地伸出的一只手,说:来吧,你也可以更充实更美好地度过人生!无论是哲学还是心理都是从人的内部去消融那些外部累积而来的问题。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平易近人是我对这本书的最高评价,有收获就是一次很好的阅读体验。
  •     篇篇足为高考作文范例,格式、语言、论据的选用。
  •     速度超快,第二天货就到了!
  •     写的很好,送给我的一个朋友的初涉社会的小孩。
  •     我想此书不仅对于我,一个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也对许多已经生活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的人都会有帮助。时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呵呵
  •     用心了,比一般书强。
  •     这书还行,物有所值,包装也好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