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
ISBN:9787301120279
作者:[德] 亨里希.李凯尔特
页数:290页

内容概要

亨里希·李凯尔特(1863-1939),新康德主义的代表性哲学家之一。1863年生于但泽,1891年开始在弗赖堡大学任教,1916年作为文德尔班的继承人在海德堡大学任教,1939年病逝。李凯尔特继承了文德尔班的基本观点,并大大加以发展,使新康德主义的历史哲学理论达到其完成形态。在其主要著作《认识的对象》(1892)、《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1896)和《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1899)中,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观点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述。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
《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译者前言
第一部分 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
第二版(1910年)序言
第四版和第五版(1921年)序言
第六版(1926年)序言
一 任务
二 历史状况
三 基本对立
四 自然和文化
五 概念和现实
六 自然科学方法
七 自然和历史
八 历史学和心理学
九 历史学和艺术
十 历史的文化科学
十一 中间领域
十二 数量的个别性
十三 与价值无关的个别性
十四 文化历史的客观性
第二部分 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
引言
一 自然科学的历史哲学
二 经验的客观性
三 形而上学的客观性
四 价值的客观性
五 历史和世界观
人名译名索引

作者简介

包括了李凯尔特的两部作品:1.《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专著,1899)2.《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论文,1902年作为第五章收入《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限制》)。
这位新康德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的历史哲学思考,于此得到清晰展示。

图书封面


 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涂纪亮先生曾经翻译了李凯尔特的《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在那里,我们了解到李凯尔特的思想围绕着科学的分类,表现出自然和文化的对立;自然科学和历史的文化科学的对立,进而从作者对于“价值”概念的探讨中,揭示出历史的文化科学安身立命之所在。这次出版的《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是以涂先生重新校改的原译本《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为基础,并补译李凯尔特另一部代表作《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之第五章“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该章占本书近一半篇幅),这样,两部文献共同构成了一个理解李凯尔特历史哲学思想的更为全面的文本。从《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到《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我们看到,自然、历史、价值、经验、客观性乃是李凯尔特历史哲学思想的主题词。不过,哲学家的逻辑思维能力总是会自然而然令他们从最根基处入手,而在李凯尔特看来,思想的根基是思想赖以表达的语词,即概念。我们在思考中不断地使用概念,那么概念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于这个根本问题的考察,李凯尔特认为,自然科学和历史的文化科学事实上采用了两种对立的概念形成方法,前者采用普遍化方法,而后者采用个别化方法。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考察,李凯尔特获得了对现实的双重理解,即我们以普遍化方法关注现实,现实就是自然,我们以个别化方法关注现实,现实就是历史。仅仅通过对概念形成的考察,李凯尔特就为自然科学和历史的文化科学划定了各自的界限。既然区别了自然科学与历史的文化科学,那么,人们通常认为适用于自然科学的那种客观性就不应该再适用于历史的文化科学了。李凯尔特论证了,当经验的现实或者形而上学的现实都不适合于赋予自然科学概念形成和历史学概念形成以客观性时,唯有一条道理还可以走,即价值的客观性。李凯尔特采用的方式是,证明自然科学的概念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主观的、超经验的因素并不比历史科学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包含的类似因素更少,更确切地说,“自然”概念的形成,其本身就是人们的文化活动的成果。一旦这种证明成立,那么“历史学的客观性不仅完全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处于平等地位,而且当自然科学反思它的客观性时,它甚至首先要隐含地做出文化科学中客观地有效的、个别化的根本形成所依据的那些假设,此外还要补充以一些与内容上确定的理论价值的有效性有关的特殊假设。”(第195页)这样,在李凯尔特这里,历史的观点与价值相关联,并且比普遍化的观点更具逻辑的优先性,于是,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似乎有赖于历史学概念了。事实上,李凯尔特对于价值的理解,多少与他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实践的人的关注有关。价值是多方面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作为哲学家,李凯尔特理解当时人们普遍认可的那种哲学的局限所在。他提到,在许多哲学家那里,理智的价值被置于一切价值的前面,然而,宗教的、伦理的、审美的生活以及它的存在所依据的价值或者被贬低,或者被理智化,这样就失去了它的特有意义。于是,在有所期望的、实践的人和进行认识的、理论的人之间发生了矛盾,而哲学自然而然倾向于看重理论和逻辑,从而使实践的人的权利受到损害。(第197-198页)在《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中,李凯尔特将价值作为一个种概念,在它之下,可以分为逻辑的、理智的价值和非逻辑的、历史的价值两个属。价值不是实在的财富、现实的评价活动和估价活动,价值本身是与非现实的、与任何实在相分离的,这些是确保价值具有客观性的根本。进而,李凯尔特在他自己规定的价值概念下重新思考哲学、历史的关系,即,哲学提出形式价值的概念,但必须在历史生活中才能发现它,甚至形式价值的概念本身都是历史性的;而另一方面,之所以出现了前述情况,恰恰是源于哲学在思考历史现实的普遍形式。自18世纪末期以来,自然和历史、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自然哲学与历史哲学、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等等这一簇类似的主题,反复得到德国哲学家的关注,而新康德主义者李凯尔特提供的是一个贴着“价值”标签的回答。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书内容很好,虽然读的费劲点,印刷不错,就是包装差了点
  •     处处都是韦伯既视感……终于明白“学术传承”的意思了。
  •     目前读过内容最瞎的哲学书,没有之一。。。
  •     李凯尔特在“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第五章)一文中,从自然与文化这一本体论的区分出发,讨论了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关系。在这一讨论中,“客观性”是一个相当核心的概念。李凯尔特认为,自然科学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的“客观性”,要建立在前者方法论的基础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