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开示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561333983
作者:虚云
页数:247页

《虚云老和尚说法》笔录

朋友送一本《历代名相施政方略》,看到一半,他又送一本《虚云老和尚说法》给我,没看几页,就决定把《历代名相施政方略》还他。我说:“我发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学有为法,但其结果并不如意,我缺的可能是无为法。《历代名相施政方略》讲的是有为法,《虚云老和尚说法》讲的是无为法。《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就当下而言,我需要的可能是无为法。”虚云言:“这禅堂,又名‘选佛场’,亦名‘般若堂’。这堂里所学的法,俱是无为法。无者,无有作为;即是说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为;若是有为,皆有生灭;若有可得,便有可失。故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我之理解,无为,即知常,常者道也,道者规律,规律即自然。老子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春种秋收即常,播种于地,施肥浇水,种子就发芽成长,此即常,若要拔苗助长,即是妄作凶。有生于无,若知无,纵使有万千变化,仍可了解于胸,世间万相不离人,事,物,既为人,无非贪、嗔、痴,无非喜、怒、哀、乐、爱、恶、欲,既为物,则有贵贱、轻重、有用无用之别,至于事,无非是人、物间千变万化的联系。唉,如曹雪芹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昨日参加杨中凡老师的禅修静坐,问他“何为有为法,何为无为法?”他说:“无为即有为,有为即无为,无为有为即一切法,万法皆空,你何必那么执着?”我笑。谈到《金刚经》,杨老师说,佛学里面很有意思,佛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对的,只会告诉你什么是不对的。所以《金刚经》里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但是当说不对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了。修佛就如同骑自行车,你说车把左偏不对,右偏也不对,不左不右也不对,对就在左左右右之中,对也只有当事人知道。我想,有为法与无为法也当作此解。“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即无一切法。”即心即佛,平常心是道。虚云言:“应知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而一切众生,不成菩萨,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故迷心名为众生,觉心名为诸佛。佛与众生,一迷一悟而已……凡夫虽具佛性,如矿中真金,为烦恼沙石之所包含,故大用不彰。”虚云言:“见性成佛之无上禅,有甚么打七不打七呢?只因众生根器日钝,妄念多端,故诸祖特出方便法而摄受之。”又言:“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修行用功,贵在一心。“真心用功的人,是不分动静营为和街头闹市,处处都好。”昨日杨老师也讲到,所谓禅坐冥想也是一法,乃为众生而设,我若非众生,此法即无用。虚云言:“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所以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们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虚云《卧病偈》甚好:“小病何须日恐惶,饶他艾术与姜汤,通身自是还元药,一念无非寿世方。白昼经行提劲气,通宵禅坐定心香。不资药力资神力,只此伽陀大药王。”虚云言:“我们的真心是个主,他本是不动的;动的是客,即是妄想。妄想犹如灰尘,灰尘很微细,它在飞腾之时,要在太阳照入户牗时,或空隙之中,才看得见。”我之所得:无无结,无有结,有结,则不在你我,而存乎于心,存于心者,非我即彼,无结则通,通则顺而和,有结则止,止则逆而怨,解结无须外求,但问真心,真心在,其结自解。我之所得:缘即自然,“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而缘与自然之别,可以用一比喻,自然可以比作大树,而缘则是树的枝干。“一切随缘”即一切顺其自然。缘起于心,形于物,物与物自然之联系即是缘。势之未发为因,势形于动为缘,动成于形为果。我之所得:自在,自即我(自己),在即他(我之外之一切),我是我,他是他,我非我,他非他,我即他,他即我,我他和合即自在。友问:“一满杯水,如何再倒水进去?”我一时无语。他拿一杯子倒满水,另备一杯子也盛了水,他再问我:“你怎么把这杯水倒进去?”我拿起一只杯子向那只满着的杯子倒水,杯中水溢了出来。他说:“水溢出来了。”我答:“你只教我倒水进去,却并未说水不可溢出。”他笑,然后端起满水的杯喝去一半,再拿另一杯子往里倒水,他说:“这样倒水就不会溢出来了。”我笑而不答。这个典故我知道,我明白他意。我想,我的举动就有点不自在了。而我却另有他悟:他意在说,如要装下其他的水,应先把自己杯子的水倒掉,然其意果真如此,那我直接倒水进去又有何不可?溢出的虽溢出,进去的必竟也进去,谁能知道溢出的就不是原来杯中水?进去溢出原本自然,若一定说哪对哪错那就是着相了。但若以此争辩就又着相了,不说,大家都落个自在,溢与不溢,进与不进,全在乎于心,若心包万象,则无所谓溢不溢,若心似杯,则难盛东西。《愣严经》云:“归无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虚云言:“‘阿弥陀佛’,看这念佛的是谁?这一念是从何处起的?当知这一念不是从我口中起的,也不是从我肉身起的。若是从我身或口起的,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犹在,何以不能念了呢?当知此一念是从我心起的,即从心念起处,一觑觑定,蓦直看去,如猫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没有二念。但要缓急适度,不可操之太急,发生病障。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忽然大悟。此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直至无疑之地,如十字街头见亲爷,得大安乐。”《景德传灯录》所载元珪禅师为岳神受戒时言:“如上是谓佛戒也!以有心奉持,而无心物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而不为休。悟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取也,虽柄非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昏也。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昏妄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无汝孰为戒哉?”虚云言:“随缘自在,犹如麦子一样,把它磨成粉之后,就千变万化,可以做酱、做面、做包、做饺、做麻花、做油条,种种式式,由你造作。若知是麦,就不被包、饺、油条等现象所转。”虚云言:“明道的人,动静无心,善恶无念,性空即无心,无心即道。……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施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念佛要口念心唯,以智观照,声音不缓不急,如水慢流,口念耳听,不打妄想,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一声佛号有无量功德,只此一声佛号就能渡无量众生。诵经或照经文直诵,或背诵,或跪诵,或端坐而诵,或默念皆可,随文观想,看经中说的什么道理。行道即经行,一步一步不乱,不东歪西倒,如空中雁行有次序。一个跟一个,不紧不疏的行,一切处都是用功。合掌两手不空心,十指紧密,不偏不倒,如捧水一般,若一偏侧,水就倾泻了。站如松,两脚八字,前宽八寸,后宽二寸,身直,头不偏不倚,后颈靠衣领,如顶一碗油在头上一般,不正则油泻了。行如风,要照顾前后,轻轻移步,鞋不拖地,行楼板不要响,生草不踏,爱护生物,开眼看东西,只展半眼,所看不过三五七尺远,行住坐卧,能具威仪,使人一望生敬,若不先自检责,何以化导群机?既自治之行可观,则摄化之门不坠,有道无道,举止如何,别人一看便知。”我之所得:为何找一话头来念?我想,许是练一专注心,既如此,“念佛是谁”与“南无阿弥陀佛”同意。心即是佛,南无阿弥陀佛已说得明白,南海并无佛祖存在,如此,念之又有何益?忽有所悟,此一佛号即告诉你我,南海无佛,佛在心头坐。佛即我,我即佛,念佛即念我,如此观照,每念一声佛号,眼前便现一佛像,若把此佛当作我,即与佛近矣。明罗殿《醒世诗》:“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同道可加我的小组“心世界”同修共进:http://www.douban.com/group/89937/

真实的高僧

封面设计和印刷实在不好评论,有心批评一下,又自觉落了俗套;不说又不甘心,废话两句而已。真实高僧的真实语录,无解无注,都是白话,也无需解注,所以实在是编辑的一项大功德,免了误人子弟。

方丈题字的限量精美“T恤”赠送中...

有缘领取地址:http://news.pusa123.com/?action-viewnews-itemid-1497 还有开光护身符可免费领取......网上礼佛 弘扬佛法 积极参与 功德无量


 开示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