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全真道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禅宗与全真道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出版社:余虹 中华书局 (2008-08出版)
出版日期:2008-8
ISBN:9787101062274
作者:余虹
页数:22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禅”与“道”——禅宗与全真道审美本体论禅宗与全真道的出现代表着三教合一的释道文化的成熟。禅宗形成于隋唐,而全真道产生于金元,全真道的产生是基于对唐代钟吕内丹道与禅宗心性论的继承与吸纳。由此,二者在宗教理念、修炼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皆表现出太多的相似之处,而且,二者的宗教思想都表现出关注现实生活,追求自由人生,重视直觉,关心生命等特点,是中国宗教人生审美化的典型体现。对任何学术领域的研究,皆不能回避对它本体的关注。对禅宗与全真道美学思想的研究自然应该从其本体论开始,因为它是整个思想的核心和逻辑起点。在中国哲学中本体论更侧重于对对象本原的研究。美学理论认为美本原于生命,生命之源即美之源。那么禅宗与全真宗教美学思想的本体范畴是什么呢?皮朝纲先生指出:“禅宗哲学与美学是以‘禅’作为本体范畴”,“‘禅’是(禅宗)终极信仰中安身立命的源点”。“道”历来是道家及道教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家及道教美学的最高范畴。潘显一先生在其《大美不言》中说:“道教的‘道’是其最高信仰、教理枢要、宗教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教美学的最高范畴。”“‘道’即美。”可见“禅”与“道”作为禅宗与全真宗教思想的本体范畴,同时也是其美学思想的本体范畴,这种宗教与审美本体的一致性源于二者共同的本质:“心”。正如导言中所论,禅宗与全真道以“心”作为宗教修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使宗教修养化为了一种修心修性的人生修养。心乃生命之源,也是美之源,正是在“心”上,禅宗与全真的宗教思想与美学思想找到了契合点。并且以此为出发点,使宗教美学思想的研究成为可能。此章主要通过对“禅”、“道”及其本质“心性”之美的研究,来探究禅宗与全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前言

近年来,在国内宗教美学研究中,道教美学研究,很有生气。无论是道教美学思想史的梳理,还是道教重要美学思想家的论述,还是道教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等方面,都有创新性成果问世。余虹的《禅宗与全真道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一书,是对目前道教美学与禅宗美学研究中尚无人涉及的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为道教美学研究补充了新的内容。余虹的这部新著,其显著特点表现在“新、实、细”三个方面。    首先,是新:选题新,视角新,观点新。本书立足于对释道二教中有代表性的流派——禅宗与全真道的美学思想作比较研究,揭示二者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作为解剖中国宗教审美化色彩的突破点,其选题、视角与立意皆有独到之处。作者明确指出:“禅宗与全真作为中国宗教中三教合一的典范,其宗教思想从内在到外在皆表现出极大的相通相似之处,从宗教修养的逻辑起点到终点,二教皆构成了一个相似的较为完整的逻辑体系。”本书深入揭示了二教宗教思想的相似相通,并以“心”为核心范畴,初步建构起二者宗教思想从“真心”——“妄心”——“真心”的逻辑结构。作者还明确指出了“中国宗教修养的过程乃审美人生的生成过程与审美人格的建构过程”,而“禅宗与全真的宗教修养过程体现为一种审美人生的生成过程,二者皆表现出强烈的人生审美化倾向,此点不同于原始佛教和西方基督教”,从而揭示出宗教与审美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这就为进一步研究宗教与审美的结合,找到了另一条途径。总之,书中有不少新颖之见,读之令人解颐。其次,是实:资料充实,论述扎实。作者十分重视用充分的文献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不作一般的泛泛之论,从而使本书的创新之处及其具体分析,能落到实处。比如,在第一章第二节《“心性”之美——“禅”与“道”的契合点》中,作者侃侃而谈。

后记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是在我博士论文基础上修定而成的,从开始写作到课题结题再到成书,历时五年多,其间经过了太多的曲折,目前总算告一个段落。然而我的心却没有一直期待的轻松与狂喜,倦怠之余,更多的是空落与不知所措的茫然。静而思之,我发现,不知不觉我已养成早餐后,坐在电脑前思考和写作的习惯,写作不知什么时候已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尽管其中有太多的艰辛。但艰辛之余,也领略了不少难得的快乐,我尤其陶醉那种进入写作境界后的恍然隔世之感,这使我能时常摆脱纷烦浮躁的现实,领略一片宁静与安然。本书写作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不只是在学识上,更是在心灵的启迪,生命的智慧上。平常心是道,以平常心处世待人,尽量让自己拥有一份空壑明静的心灵空间,这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座右铭。在这里,我首先要感激我的博士导师潘显一先生,他一步步把我领进道教美学的大门,他开阔的思想,敏锐的思维,亲切、幽默的个性,让我得益匪浅。我尤其要感谢我的硕士导师皮朝纲先生,虽然我已毕业多年,但本书的写作,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禅宗部分的写作,很大部分得益于先生的帮助,他的严谨与耐心,令我敬佩而感动,我为自己在求学路上能遇到二位先生深感庆幸。本书的顺利出版,赖于中华书局编辑翁向红博士的辛勤劳动,她的认真与严谨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特此向她表示诚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福。感谢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的专家们对本课题的支持,此外,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资助,特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我要感谢我的先生和我的儿子天天。先生在学术上给我指导,在精神上给我关爱。

内容概要

余虹,1968年生,重庆涪陵人,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在《哲学研究》、《云南社会科学》、《四川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独立完成专著一部,参加编写著作两部。曾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书籍目录

序导 言第一章 “禅”与“道” ——禅宗与全真道审美本体论第一节 禅中之道与道中之禅 ——“禅”与“道”的交融一 禅中之道二 道中之禅第二节 “心性”之美 ——“禅”与“道”的契合点一 禅宗心性论二 全真心性论三 禅道心性之美第二章 “顿悟成佛”与“性命双修” ——禅宗与全真道审美修养论第一节 “悟”——禅宗审美修养论一 “顿悟成佛”——禅宗审美体验论二 “无修之修”——禅宗之审美实践论第二节 “修”——全真道的审美修养论一 “性命双修”——生命的双重超越二 “无心是道”——全真修道之基本原则三 功行兼备——全真道“以善合真”的审美修养论四 顿悟渐修——全真道之审美悟修论第三节 禅宗与全真道审美修养论比较第三章 “禅悟境界”与“仙道境界” ——禅宗与全真道审美境界论第一节 “见山只是山” ——禅宗“禅悟境界”的审美特质第二节 “白云稳驾一仙神” ——全真“仙道境界”的审美特质第三节 禅悟境界与仙道境界之比较第四章 “不言之美” ——禅宗与全真道审美表现论第一节 “不言之美”——禅道的言说方式第二节 禅宗与全真道诗歌的审美特征一 禅宗诗歌的审美特质二 全真道诗歌的审美特质三 禅宗与全真道诗歌审美特性的比较第五章 觉悟人格与仙真人格 ——禅宗与全真道审美人格论第一节 禅宗之觉悟人格一 禅宗之“狂诞”人格二 禅宗之“隐逸”人格第二节 全真道之仙真人格一 王重阳之“颠狂”人格二 丘处机之“济世”人格三 张三丰之“隐仙”人格第三节 禅宗与全真道审美人格比较一 禅宗与全真道审美人格比较总论二 禅宗之“狂诞”与全真道之“颠狂”人格比较三 禅宗与全真道“隐逸”人格比较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禅宗与全真道美学思想比较研究》由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简介

《禅宗与全真道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从二者的审美本体入手,阐明“禅”和“道”同样重视人自身的心性之美,而心性之美实质上就是生命之美,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比较分析:禅宗注重明心见性,全真讲究性命双修;禅宗“禅悟境界”和全真“仙道境界”的不同追求;禅宗和全真在审美意象、境界上的异同;禅宗和全真审美人格的相似相异。新颖细致的比较分析,展现了宗教与审美之内在联系,丰富了我们对中国文化不同侧面的认识。

图书封面


 禅宗与全真道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7月8日捐赠
  •     以为是那个北大的那个余虹,错了。书的内容,还是很专业的,应该值得一看。
  •     此余虹非彼余虹。尼玛买上当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