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文化的碰撞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异质文化的碰撞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207084842
作者:吳光正,李舜臣,余來明 編
页数:871页

章节摘录

  《佛所行赞》是以寂静味为主,太子出家寻求解脱是追求寂静,苦行林和园林精舍环境寂静,佛所悟道说法及最终涅槃体现的都是寂灭之道。《佛所行赞》中也有其它辅助的情味,如艳情味在一般作品中表现为爱情婚姻,在《佛所行赞》中主要表现为太子出家前与耶输陀罗的夫妻生活和众彩女对太子的诱惑;英勇味一般表现为战斗情节,佛陀生平中本无战斗,《佛所行赞》安排了《破魔品》,通过菩萨与魔军的斗争表现其英勇。《佛所行赞》上承《罗摩衍那》史诗,下启古典时代的大诗,在印度文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是诗歌的选材和剪裁艺术。《佛所行赞》写佛陀的一生,但不是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而是集中概括,选取佛陀一生中的典型事件和场面集中描写。作品主要写了佛的出生、出家、成道、传道和涅槃,其中又集中于出家和涅槃两件大事。写出家用了近两卷,占作品总篇幅的1/3强。写涅槃用了一卷,占1/5强。这样的剪裁对作品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两部分最能表现主人公的伟大人格。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太子,要抛弃一切荣华富贵,战胜各种世俗偏见出家求道,其品格超凡脱俗。年迈多病的释迦牟尼四处游行,教化众生,直至涅槃。显示大慈大悲的博大胸怀和为事业献身奋斗不息的精神。

前言

  关于佛、道二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陈寅恪先生曾作出这样的判断:“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这里所说的“思想学术”,取其广义,应包括文学艺术。牟宗三论及历史上的南北朝隋唐一段也曾指出,“就哲学言,佛教的启发性最大,开发的新理境最多,所牵涉的层面也最广”(《中国哲学十九讲》第23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这个论断也应适用于文学艺术。陈寅恪同时提到道教,这里暂且不论。佛教对于中国文学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今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这种影响体现在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和文学思想、文学批评等各个领域,而且贯穿在自东晋佛教普遍、深入地影响到中国文化诸领域伊始的各个历史时期。  佛教影响于中国文学体现在方方面面:它的信仰,它的教义、教理(包括印度佛教各部派,中国佛教各学派、各宗派)影响历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给文学创作提供了新鲜、独特、丰富的内容;历代兴盛的佛教活动,僧团、寺院、社会各阶层居士、信徒以及接受习染的一般民众的宗教生活给文学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灵感、意象和题材;佛教经典(包括翻译佛典和中国人创作的各类佛教典籍)给文学创作的体裁、素材、表现方法、艺术技巧和文学语言等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佛教独特的宗教思维方式启发和丰富了历代作家的想象与构思;内涵丰厚的佛教思想给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提供了众多新的概念、观念、观点和标准,如此等等。

书籍目录

梁啟超
翻譯文學與佛典
胡適
佛教的翻譯文學
謝無量
佛教東來對中國文學之影響
老舍
靈的文學與佛教
周乙良
論佛典翻譯文學
張中行
佛教與中國正統文學
季羨林
印度文學在中國
侯傳文
《佛所行贊》與佛傳文學
孫昌武
關於佛典翻譯文學的研究
朱自清
禪家的語言
顧隨
揣籥錄
郭紹虞
《滄浪詩話》以前之詩禪說
蔣述卓
佛教境界說與藝術意境理論
葛兆光
“神授天書”與“不立文字”——佛教與道教的語言傳統及其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
張長弓
中國僧伽之詩生活·緒論
孫昌武
佛典與中國古典散文
劉禎
宋元時期非戲劇形態目連救母故事與寶卷的形成
王小盾
漢唐佛教音樂述略
車錫倫
中國寶卷的淵源
車錫倫
中國寶卷的形成及其演唱形態
魯迅
《痴華鬘》題記
孫昌武
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詰與觀世音
呂威
楚地帛書敦煌殘卷與佛教偽經中的伏羲女媧故事
劉守華
從《經律異相》看佛經故事對中國民間故事的滲透
陳文新
詩與禪隨筆
孫昌武
禪文獻與禪文學
吳言生
論《涅槃經》對禪思禪詩的影響
陳寅恪
四聲三問
蔣述卓
玄佛並用與山水詩的興起
張伯偉
玄言詩與佛教
許雲和
欲色異相與梁代宮體詩
許雲和
梵唄、轉讀、伎樂供養與六朝歌詩、聲律
丁永忠
《歸去來兮辭》與佛典《歸去來》——陶淵明《歸辭》思想及作意新探
陳允吉
中古七言詩體的發展與佛偈翻譯
普慧
慧遠的禪智論與東晉南北朝的審美虛靜說
范子燁
《洛陽伽藍記》的文體特徵與中古佛學
陳洪
佛教八關齋與中古小說
汪春泓
佛教的頓悟和漸悟之爭與劉勰的“唯務折衷”
陳寅恪
敦煌本《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跋
胡適
校寫《五更轉》後記
向達
唐代俗講考
孫楷第
唐代俗講軌範與其本之體裁
鄭振鐸
變文的出現
金維諾
《袛園記圖》與變文
項楚
《維摩碎金》探索
項楚
關於《地獄變文》
項楚
《破魔變文》與釋典
項楚
王梵志詩論
張錫厚
關於敦煌寫本王梵志詩整理的若干問題
周紹良
唐代變文及其它
王小盾
敦煌文學與唐代講唱藝術
李小榮
變文變相關係論——以變相的創作和用途為中心
霍世休
唐代傳奇文與印度故事
胡適
白居易時代的禪宗世系
葛兆光
禪意的哦“雲”——唐詩中的一個語詞的分析
王運熙、楊明
寒山子詩歌的創作年代
余嘉錫
《寒山子詩集》辨正
陳允吉
論唐代寺廟壁畫對韓愈詩歌的影響
陳允吉
論王維山水詩中的禪宗思想
程亞林
詩禪關係認識史上的重要環節——讀皎然、齊己詩
王啟興
超塵越俗,徜徉山水——佛教對柳宗元及其山水遊記和景物詩的影響
張伯偉
略論佛學對晚唐五代詩格的影響
張子開
永嘉玄覺及其《證道歌》考辨
胡遂
白居易:三學兼修,妙賅真俗
張晶
禪與唐宋詩人心態
張海沙
岑參的寫景詩與佛經的影響
蔣寅
皎然詩禪論
王季思
打諢、參禪與江西派詩
郁沅
嚴羽詩禪說析辨
錢志熙
黃庭堅與禪宗
魏道儒
宋代禪宗的“文字禪”
王琦珍
論禪學對誠齋詩歌藝術的影響
趙仁珪
蘇軾散文中的禪
周裕鍇
宋代詩學術語的禪學語源
周裕鍇
繞路說禪:從禪的詮釋到詩的表達
張宏生
釋子綺語——詩僧惠洪的一個面相及其文化信息
許地山
梵劇體例及其在漢劇上底點點滴滴
盧前
中國戲曲所受印度文學及佛教之影響
季羨林
吐火羅文A(焉耆文)《彌勒會見記劇本》與中國戲劇發展之關係
朱恆夫
明清目連戲散論
黃天驥
“旦”、“末”與外來文化
鄭傳寅
精神的滲透與功能的混融——宗教與戲曲的深層結構
廖奔
從梵劇到俗講——對一種文化轉型現象的剖析
康保成
“瓦舍”、“勾欄”新解
張則桐
元雜劇《度柳翠》與文字禪
陳寅恪
《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
張乘健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史實考原
張稔穰、劉連庚
佛、道影響與中國古代小說的民族特色
劉敬圻
《聊齋誌異》宗教現象解讀
張錦池
論《紅樓夢》的三世生命說與兩種聲音——說《紅樓夢》思想意蘊之精髓
陳洪
《西遊記》有關佛教的文字與版本繁簡問題
潘建國
佛教俗講、轉變伎藝與宋元說話
詹杭倫
元好問詩禪觀中的幾個問題
皮朝綱
實參實悟與元代禪宗美學思潮
陸草
佛學與中國近代詩壇
程相佔
王漁洋與禪宗
黃卓越
晚明性靈說之佛學淵源
陳洪
清初文論中的佛學影響
周群
佛禪旨趣與竟陵派詩論

编辑推荐

  想象力的世界  ——二十世纪“道教与古代文学”论丛  八仙文化与八仙文学的现代阐释  ——二十世纪国际八仙论丛  异质文化的碰撞  ——二十世纪“佛教与古代文学”论丛

作者简介

《异质文化的碰撞:二十世纪"佛教与古代文学"论丛》主要内容简介:印度文学在中国、《佛所行赞》与佛传文学、关于佛典翻译文学的研究、禅家的语言、揣籥录(节录)、《沧浪诗话》以前之诗禅说、佛教境界说与艺术意境理论、“神授天书”与“不立文字”等。

图书封面


 异质文化的碰撞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