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学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佛教文学概论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3
ISBN:9787548200123
作者:吴正荣
页数:329页

章节摘录

  这些描写在很大程度上带着作者的想象,将它引用出来的原因是作者在此处是将佛陀当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来描写,是较符合历史原生态的。佛陀不过是一个觉悟以后具有大智慧的人。“佛者,觉也。释迦牟尼佛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①谁也无法写出真实的释迦牟尼的状况,但若从佛教记载中理出的真迹,也可看出他是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真实人物。从小聪慧,内向好静,生性敏感,天生即禀赋一股深厚的文学气质,这在他日后的传道及语言表述中,尽显文采,难怪他被称为“释迦文佛”。这为佛教作为具文学气质,蕴涵精彩丰富的文学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概在青春期,佛陀心理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方使得他最终下决心离家出走,去探寻解脱人生痛苦的真谛。在修行过程中,亦走过弯路,吃尽苦头。他最终开悟,找到了解决人生问题的真理与方法,并在人世间,辛辛苦苦传法四十九年,解救了无数人的痛苦,为人类留下了探索生命出路的宝贵经验。佛陀在《增一阿含经》中说:“我今亦是人数。”言下之意就是:释迦牟尼,也只是人类的一分子而已。《四阿含经》是原始佛教的经典,其中有关佛陀的事迹与形象的记载也应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二、宗教的释迦牟尼形象  、释迦牟尼作为佛教的创立者,被教徒当做神来膜拜是情理当中的事。佛教的觉悟,其实是知道了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那么,佛就是真理的化身。难怪在佛教的认知里,“释迦牟尼被普遍看做法力无边、无所不知、永恒存在的超级神仙,有‘大觉金仙’之称”。并且人们“用金银玉石精心为释迦牟尼造像,以表达对这位心中偶像的虔诚敬仰”。

前言

  吴正荣先生与我本来完全可以说素昧平生,一个在云南,一个在江南,遥隔三千里河山,2009年10月才在杭州巧遇,才过一晚,便又匆匆告别。然阅正荣力作,读到“从佛教精神的角度”去评述佛教文学,心有戚戚焉!近年佛教文学与本人熟知的佛教史领域一样,外表热闹甚至又“热”又“闹”,但好像被抽去了骨头似的。翻译、文字考订、体裁、形式等等不亦乐乎,多是洋洋万言,言不及义(佛教精神)。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冷饭一炒再炒,古董煮个透烂,还有什么学术价值,思想意义?而这部系统专著却立意不俗,心有所契,便不避才疏学浅,勉为作序。  此书并非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作者多年从事佛教文学研究与教学,教学相长,反复砥砺的心血结晶。书中引用了陈引驰先生语:“佛教是在古代印度学说蜂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释迦牟尼的传教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众,总是援引生动的譬喻乃至民间故事,来深入浅出地说解人生真谛。”的确,佛陀的解脱本怀及其凭借——空慧以及悲悯精神就是佛教文学之源。正如作者点睛之言:“佛教文学若脱离佛法的解脱本怀来研究,人们将看不到它的真正价值所在。”  的确,佛教的形态虽随当时当地社会需要而变,其追求解脱——即大自在、大自由之精神始终如一。早期佛教以自力为主,倾向于追求个人的生死解脱,把阿罗汉树为典范。这一形态在南亚地区得以承传。南传佛教文学也承继了这一历史传统,因而相对地更重文学的真实性一面:作者指出,傣族著名叙事长诗《干瓣莲花》和《兰嘎西贺》是根据印度巴利文的原著改编创造的,傣族文学代表作《召树屯》,也是从,《佛本生经》中取的原型,同时反映出傣族人民生活的真实性。一次次狩猎、一次次农耕都被描述得那么具有本色。

内容概要

  吴正荣,1958年生于云南西双版纳小勐养,深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熏陶。曾遇奇缘,得授私学,浸润传统文化二十九个年头。广泛涉猎易学:中医学、佛道修炼等领域,并得其心传,领略到了“顿悟见性”的真实不虚。为从事专业研究多添了一重亲身体验的优势。  现任教于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主要从事佛教生命哲学、美学、文学及其修养学方向的研究。发表过生命哲学专著《生命的升华之路》及有关生命哲学、美学、文学及其修养学等方面的论文三十多篇。极力立论“大生命观”,倡导传统文化“修养人格,升华生命”的生命实践。已完成《(坛经)生命论》、《大智慧禅修顿悟——生命品质提升教程》、《家长教育新思维》、《实用养生教程》等专著。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擅长将禅道顿悟见性、炼养心神与西方精神分析方法结合,快速解决各种心智疑难困扰。

书籍目录

绪言第一章 佛教文学导入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文学气质一、历史的释迦牟尼形象二、宗教的释迦牟尼形象三、文学的释迦牟尼形象第二节 佛教影响文学的基本思想一、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性空二、对人生本质的认识:苦恼三、对存在本质的认识:无常四、对生命形式的认识:轮回五、对命运本质的认识:因果六、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无我七、对生命理想的认识:解脱八、对生命境界的认识:涅槃九、对生命活动的认识:修行第二章 佛教的文学色彩第一节 佛教的文学类型一、人物行藏故事二、寓言神话故事三、天堂地狱故事四、生死轮回故事五、因果报应故事六、传教救度故事七、修行得道故事第二节 佛教神话寓言故事分析一、与佛、菩萨有关的神话寓言故事二、其他与教义有关的寓言三、神话寓言故事小结第三章 佛典的文学理解第一节 佛教典籍一、佛经的来历二、佛经的分类三、佛经的流传第二节 佛本生故事分析一、佛本生故事的思想内容二、佛本生故事的文学意义第三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一、说此经因缘二、十六观法及其文学意义三、经中人物形象分析四、该经传达的佛教修行的本质第四节 马鸣与《佛所行赞》一、《佛所行赞》的内容梗概二、佛陀生命的完美安顿三、《佛所行赞》的文学特色及其地位第四章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第一节 佛教对中国语言艺术的影响一、题材二、文体三、形式四、语言第二节 中国古代小说因果轮回形式的生命实质一、因果轮回的道德训诫功能二、社会无意识对生命因果轮回形式的肯定三、佛教轮回生命观的显化第三节 中国古代戏剧中“梦”的佛教生命意识一、执梦为真二、“情”的苏醒及困惑三、生命的觉悟与寻求升华第四节 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空苦与永恒一、空华泡影,感叹无常二、托情山水,求证永恒第五节 中国古代诗词曲中的真如本心一、本土诗歌的“言志”、“缘情”二、“词以境界为上”三、“佛心”——对中国诗词曲境界的真正开拓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佛教精神第一节 生命的空苦无常与悲情情绪一、曹操与《短歌行》二、杨升庵与《临江仙》三、弘一大师与《送别曲》四、唐诗宋词中的悲欢离合五、《红楼梦》的空幻人生第二节 生命的轮回流转与悲怜情怀一、《聊斋志异》的人鬼情未了二、《醒世姻缘传》的因果轮回、善恶有报三、“三生石上旧精魂”的几世真醇第三节 生命的绝望安慰与悲悯情结一、大团圆情结的生命关怀意蕴二、《西游记》与人生苦难的解脱三、《牡丹亭》与梦幻中的美好姻缘第六章 中国佛教文学专题第一节 文人创作的苦情意识一、李商隐二、纳兰容若第二节 晚明小品中的灵性神韵一、晚明性灵小品的抒写范畴二、晚明性灵小品诸家略举第三节 诗僧创作的超越性光芒一、王梵志、寒山、皎然二、宋初“九僧”第四节 山水中的佛性生命安顿一、谢灵运二、王维三、柳宗元四、苏东坡第五节 山居诗的生命美学实证一、山居诗的发展二、山居诗的品格三、永明延寿山居诗的生命境界实证第六节 禅悟诗的生命境界一、关于生命本原的存在二、参悟途径的诗意化三、悟道途中的非逻辑体验四、生命本原的显化第七章 20世纪的中国佛教文学第一节 20世纪的中国佛教散文一、梁启超的《惟心》二、许地山的《空山灵雨》三、高鹤年的《名山游访记》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诗歌的禅味一、苏曼殊诗歌的心性透视二、孔孚山水诗的生命境界第三节 20世纪台湾文学的佛风一、周梦蝶诗歌的内在命途解析二、林清玄、简烦散文之中的生命追问第八章 傣族的佛教文学第一节 南传佛教对傣族的影响一、对傣族社会生活的影响二、对傣族文化艺术的影响第二节 贝叶经和傣族文学一、贝叶文化之源流和内涵二、贝叶经中的文学第三节 傣族文学经典一、《召树屯》二、《兰嘎西贺》三、阿銮故事与佛本生故事的关系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佛教文学概论》是佛教文学领域里第一部自成体例、理论构架完备的学术专著。首次明确地将佛教文学定性为生命文学,并确立了佛教文学的生命价值体系存在。全书始终围绕佛教生命文学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和人性高度来展开讨论,力图发掘出佛教文学的内在生命力。从另一个角度初步分析中国盛唐以来以意象运用为手法、意境创造为终极的诗歌,以“吟咏情性”的理论为实践的中国传统抒情写意文学的生命力和文学价值所在。
《佛教文学概论》构架完备,视野宽广,既探讨了佛教经典的文学性,也探讨了佛教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亦涉及现当代文学、台湾文学中的佛教因素,第一次将傣族的佛教文学纳入了研究视野。
《佛教文学概论》将以僧人为主体所创作的“山居诗”作为专题来研究,并首次提出了“山居诗”应作为一个被忽略了的,又是中国文学史上历时最长久、创作者人数最多、作品最丰富的重要文学流派的观点。
《佛教文学概论》既有全面的概论,也有深入的专题探讨,更有深入到精神分析,从情感、梦幻、悲悯、空苦等不同角度对佛教文学的探讨,试图勾勒描述出佛教文学那种孜孜不倦地寻求生命安顿的感人情怀。
《佛教文学概论》可作选修教材参考,提升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的阅读视野和修养品位,也可作文学阅读的特殊视角延伸和内在生命品质发现,还可作学术深入研究的交流探讨。
《佛教文学概论》必然引起人们对佛教文学的更大关注,给人带来视野和价值观的变化,使既往的常识发酵出新鲜的香醇。

图书封面


 佛教文学概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佛教文学概论》是佛教文学领域里第一部自成体例、理论构架完备的学术专著。首次明确地将佛教文学定性为生命文学。全书皆围绕这一论点深入展开论证。   《佛教文学概论》始终围绕佛教生命文学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和人性最高度来展开研究和深入挖掘,力图发掘出佛教文学中,特别是禅诗中的文学内在生命力,从另一个角度初步地试图回答中国盛唐以意象运用为手法,意境创造为终极的诗歌。以“独抒性灵”的理论为实践的中国传统抒情写意文学的生命力和文学价值所在。   中国传统文学向来有社会功利价值和生命超越价值两大潮流,但在一般研究中重视社会功利价值,生命超越价值却远未发掘。《佛教文学概论》重在生命价值的发掘上,并成系统地论证。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佛教文学概论》构架视野宽广全面,即探讨了佛教经典的文学性,也探讨了佛教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也涉及到了现当代文学中的佛教因素,台湾文学的佛教因素,更是第一次将傣民族的佛教文学纳入了研究视野。   《佛教文学概论》所涉及的内容和题材都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佛教所涉及的文学领域。如佛教从人到神的艺术形象分析,佛教理念所涉及的从寓言神话到天堂地狱的故事类型研究,从生死轮回到因果报应的宗教伦理型文学研究。   《佛教文学概论》将佛教的一些具有相当文学价值、又为现当代研究所忽视的重要经典,(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所行赞》),将一些成就很高,在国际上历来深具影响但又为文学史所忽视了的僧人文人创作(如王梵志,寒山,弘一等)纳入了研究视野。   《佛教文学概论》首次将以佛教僧人为主体所创作的“山居诗”作为专题来研究,并首次提出了“山居诗”应作为一个被文学史忽略了的、又是中国文学史上历时最长久、人数最众多,作品最丰富的重要文学流派的观点。   《佛教文学概论》构思独特,既有全面的概论,也有深入的专题探讨。更有深入到精神分析,从情感、梦幻、悲悯、空苦等不同角度反复深入论证,试图勾勒描述出佛教文学作者们那种孜孜不倦的寻求生命安顿的感人情怀。   特别是不只停留在佛教表面的文学性,及对中国文学的形式和资料、思想和题材的现象影响上,更深入到了佛教文学所表现出的人性的终极关怀上,以及内化成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心理感情上来探讨,使读者能清晰而深刻地感受到佛教精神是如何内化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学品质的。从而避免了佛教文学研究热中的炒冷饭现象。   《佛教文学概论》可提升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的阅读品位和研究视野。也可使热爱这个领域的读者获得特殊的阅读视角延伸和内在的生命品质发现。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一本价值量非常丰富的书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