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宗史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佛教研究著作 > 云门宗史话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806527108
作者:冯学成
页数:425页

内容概要

  冯学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并师从于著名禅师、一代武术家海灯法师。经海灯法师举荐,往参本光法师,殷勤参叩数年,遍览经教,深入禅观,涵蕴渐深,得其真传,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任教。2000年受聘于云门佛学院教授,又聘为河北省佛学院教授、河北省禅学研究员。近年创办“龙江书院”,开讲“四书”、《易经》、《庄子》等讲座,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先后出版禅宗著作十余部。

书籍目录

序言一/佛源序言二/净慧从如来禅到祖师禅(代序)卷一 云门宗的创立第一章 云门宗的宗源法脉第二章 云门文偃大师的学道历程第三章 游历诸方和云门大师风格的形成第四章 人天眼目——云门道场的建立和兴盛第五章 云门宗纲宗略说卷二 云门宗在北宋时期的鼎盛第一章 北宋时期禅宗各家发展消长的形势第二章 云门宗第二代尊宿香林澄远白云子祥德山缘密巴陵颢鉴双泉师宽洞山守初奉先深清凉智明第三章 云门宗第三代尊宿智门光祚五祖师戒福昌重善自岩上座文殊应真福严良雅德山慧远莲花峰祥庵主第四章 云门宗第四代尊宿(上)雪窦重显禅师第五章 云门宗第四代尊宿(下)洞山晓聪洞山自宝泐潭怀澄北禅智闲开先善暹延庆子荣北塔思广第六章 直承云门大师的荐福承古禅师卷三 云门宗在北宋中后期的极盛与危机第一章 云门宗第五代尊宿(上)天衣义怀云居晓舜玉泉承皓第二章 云门宗第五代尊宿(中)圆通居讷大觉怀琏佛印了元第三章 云门宗第五代尊宿(下)明教契嵩法昌倚遇智海本逸第四章 云门宗第六代尊宿(上)慧林宗本法云法秀延恩法安第五章 云门宗第六代尊宿(下)佛慧法泉天钵重元慧林若冲长芦应夫大梅法英第六章 云门宗第七代尊宿大通善本投子修颙净因惟岳本觉守一长芦崇信法云惟白保宁子英长芦宗赜元丰清满卷四 云门宗在南宋的衰落和近代虚云老和尚的重续第一章 北宋末南宋初禅宗各派消长的形势第二章 云门宗第八代尊宿慧林怀深径山智讷天衣如哲净慈楚明雪峰志璿雪峰思慧长芦道和智林慧海原禅师香岩智月开先宗雪峰宗演第三章 云门宗第九代尊宿灵岩德宗净慈象净慈道昌径山了一甘露达珠灵隐法淳天宁明灵隐慧光国清妙印国清普绍九座慧邃万杉寿坚万杉寿隆黄檗惟初岳麓海凤山道诏西禅慧舜香岩如璧第四章 云门宗第十代和末代尊宿耆山宁五云悟雷庵正受天竺元妙玉泉思达灵岩圆日光孝已庵深第五章 云门宗衰亡的教训和思考第六章 近代虚云老和尚续兴云门宗的努力和佛源禅师克绍之功绩卷五 云门宗的禅文化内涵及其影响第一章 雪窦《颂古百则》的意义及选析第二章 《碧岩录》所展现的云门宗风第三章 契嵩禅师的《辅教篇》、《中庸解》等对北宋主体文化的影响第四章 《建中靖国续灯录》、《嘉泰普灯录》在五部灯录中的地位和意义第五章 宋代士大夫与云门宗师的关系附录 云门宗历代传承世系表(共1273人)后记

编辑推荐

  《云门宗史话》作为云门宗的继承人之一,冯学成居士不仅具有卓越的禅宗功底,对云门宗乃至禅宗五宗的历史均是如数家珍,因此这部云门史话,不仅层次清晰地概括了云门宗三百年的历史和禅宗各家相互融合的过程,对比和分析了这三百年间禅宗五家此消彼长的形势和原因,对历代云门大师和他们的公案,更是具有个人的见地和提持。是迄今为止了解云门宗及至禅宗历史最有份量的著作。

作者简介

《云门宗史话》看点: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开山祖师云门文偃禅师(864—949)而得名。云门宗宗风陡峻,以简洁明快、不可拟议的手法破除参禅者的执著,返观自心。云门宗既不像临济那样棒喝峻烈,也不像曹洞宗那样丁宁绵密,而是以激烈言辞,指人迷津,剿绝情识妄想。冯学成居士编写的这部《史话》,将云门纲宗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要细细品味,自然得入堂奥。
读者对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有兴趣的读者。

从云门文偃大师所承袭的雪峰义存禅师圆寂之年(908)起,到南宋雷庵正受禅师圆寂之年(1208)止,云门宗经历了五代、北宋、南宋三朝整整三百年。在这三百年中,云门宗内出现了大量出类拔萃的高僧大德,如著名的香林澄远、德山缘密、智门光祚、洞山晓聪、圆通居讷、大觉怀琏,以及苏轼被视为其转世的五祖师戒,畅说古今、会通三教的明教契崇,编撰《建中靖国续灯录》的佛国惟白。著有《颂古百则》的雪窦重显,更是将云门宗推向了顶峰;而佛印了元与苏东坡的友谊,则被千年禅林传为佳话。宋王朝对云门大德们的推崇,也可谓到了至尊至贵的地位。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推崇,以后云门宗的重心,便由山林转到了都市,由粗布麻衣,转为紫衣磨衲。这样,就将云门祖师们当年“忘餐待问,立雪求知,困风霜于七十年间,涉南北于数千里外”这种真参实证、刻苦求知的宝贵精神逐渐淡化,甚至遗失了!到了南宋灭亡,云门宗也随之灯焰息灭。

图书封面


 云门宗史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虽说老师的书出了新版,但出于搜奇的心理,我还是搜罗了一些旧版的书,比如《四季禅》,比如《云门宗史话》。  搜《云门宗史话》的原意,是因为去年听净慧老和尚说,禅宗五家,还有法眼宗没有恢复,其祖庭就在江苏南京。因此也想编一本《法眼宗史话》,所以那《云门宗史话》做参考。想着如果编好了,也能让哪个老和尚哭一下,那就发了。等拿到书后,才发现之前的想法是何等不切实际。  我是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淘到这本《云门宗史话》的。虽然是旧书,但保存的还算好,不会造成阅读的不顺畅。  暑假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看禅宗的书,主要是四本:太虚大师的《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本光法师的《禅与易》、贾题韬先生的《坛经讲座》和老师的《云门宗史话》。其中读得最顺畅的是《坛经讲座》和《云门宗史话》。  《云门宗史话》一书,我细读了前段,即介绍德山、雪峰和云门大师的文字,后面的内容只是涉猎了一下,大致看了佛印、契嵩、苏东坡等人的相关文字。  实话实说,一翻开书就令人佩服不已:书的前段,考证了云门大师的生平等诸多细节。若非博通经史,细察诸禅师生卒年份,是很难做到的;  钦佩之余,就是激动:比如看到禅师们的悟道……  激动之余,还有感动:比如看到雪峰“三访投子、九上洞山”的艰辛,比如看到洞山在雪峰有所悟入时将他推荐给德山的德量……  感动之余,还有感伤:比如看到苏东坡悼念高僧的悼词,比如看到云门宗的衰灭……  也难怪当年佛源老和尚看后会忍不住涕泪交加了……  此外,还有震惊,那就大阳平侍者这一则公案。后来和老师说起,老师说:“是啊!佛老也经常说这个公案。”一个修行人,说说已经开悟,但因为习气深重,犯下了忤逆重罪,最后不容于世间,入了老虎的五脏庙。  现时代的很多人,注重秀慧,学问思辨都很出色;但没有落实为行动,只是在知识上转来转去,增长的是自己的知见,而忽略的是道德的修养。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和知识的增长并没有必然联系,求学是加法,把知识一点点加上去;修行是减法,把贪嗔痴一点点减掉。如果修行也是做加法,那就完全背道而驰了。
  •     《云门宗史话》(南方日报出版社)《云门宗史话》是冯老师受佛源老和尚之托写成的。之前出版过一次,后来南方日报又再版了一次。据说,此书写完后,佛老拿着书稿看,看到感动处,佛老竟忍不住哭了。随后,佛老就把云门宗的法脉传给了冯老师。冯老师由此成为虚云老和尚恢复云门宗以后第一个具有云门宗传承的在家居士。《云门宗史话》是第一部禅宗云门宗的专史,这又开创了禅宗史写作的先河。虽然是专史,但在每一章的综述里,冯老师都将这个时期禅宗的整体状况和盘托出。当你读完之后,不但对云门宗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整个禅宗的概括,也会有一定的了解。
  •       张素闻         禅宗的僧传和灯录向来文字脱俗别具意境,这本《云门宗史话》颇费冯学成先生的心,洋洋洒洒五大卷,气韵清雅,笔力飘逸,洁净唯美,一则则著名的公案和法语镶嵌在字里行间,将云门宗的历代尊宿们个个画到,古德风貌历历在目,高僧解证一一道足,适当的阐释与点评,使读者于山重水复之际,顿时云开雾散朗日彻照。此书文字之美,与冯先生自己推崇的雪窦重显禅师自有一比。         禅宗一花开五叶后,后人常将“云门天子”与“临济将军”、“曹洞土民”概括此三宗的宗风与禅师们接引人的差别。云门宗“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的大家风范也展示得淋漓尽致,云门宗接引学人的方式犹如天子之诏敕,一次即决定万机,令人毫无犹豫之余地。云门文偃祖师有一则著名的公案:       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师(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却,贵图天下太平."       这样的断喝胆大无比,如刀如剑,迎头劈下,毫无躲闪之机,而就在这刀起剑落之际,斩断了情识,打翻所执。“对于佛的无上智慧和人格不去学习,对禅宗的无上心法不去体会,容易谈神说异,追求神通,或者只知有佛,不知有己的人,甚或停留在口头禅、文字禅、八股禅、狂禅上的人”都有极大的冲击力。         但,这并不是不尊师不守戒律,高僧大德有云:“要得佛法实益,需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冯学成先生写到宋代的丛林,特意将洞山的自宝禅师“为人精严,护持戒法,坐怀不乱”的风骨描摹纸上。其师五祖师戒禅师九十余岁“倚拄杖,谈笑而逝”之前,曾往洞山探视自宝禅师,自宝禅师却“以其行藏落人疑似,弗为礼,且说偈讥之”。此事细思,也深有意味:佛陀涅槃前,嘱众“以戒为师”,佛门规矩原本是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传说中“云门再来”的大慧宗杲禅师更是不拿佛法做人情,法秀禅师呵斥李伯时黄庭坚,被人称为“秀铁面”……刻板抑或谨严,留予虚空去,后人传说苏东坡乃五祖师戒禅师转世,他与当时各大禅师的交情与论道,在这书中,也是一景。    禅对于当下的体认与化解总是出其不意,文偃祖师的出道与弘法都十分传奇,云门“顾鉴咦”、“一字禅”的接引方式也十分独特,冯学成老师竟挖出一则令人震动的公案——    一位游方僧问四川彭州大隋山的法真禅师:“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法真禅师说:“坏”。那僧又问:“恁么则随他去也。”法真禅师说:“随他去”。那僧不以为然,到了舒州,对投子大同禅师讲了此事。哪知投子向四川方向礼拜,说:“不期西川有古佛出世”。那僧又赶回四川去忏悔,恰恰法真已圆寂。再赶回舒州,投子亦已圆寂。    “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存在的只是因缘,因缘下的开悟与证得同时显示契机和契理的双重辉映。未得之人,语默皆不中,坏或者不坏,若执于所知的障碍是非的教条,已经是大错特错,放不下,如何能随他去?已得之人,语默皆落中道,自在洒脱,随时都是随他去,野渡无人舟自横。         浮山法远禅师说:“未透之人,参句不参意;透得的人,参意不参句”,两句话已将根基与道途指示清楚,冯先生这本《云门宗史话》于句与意上都洒脱自在,宗门尊宿的信解行证娓娓道来,源远流长,不论根基深浅,皆能有所得,且是晨曦里风行水上,江清月近人。         故人已是黄鹤,余音犹在虚空,今日云门有赖近代高僧虚云长老重振而兴建,犹自黄墙碧瓦,古柏翠竹,群峰耸立,星河灿烂,云卷云舒,暮鼓晨钟,皆是钟灵造化,善见者必有所感,能闻者自有所应。虚云长老又名德清和尚,一生与佛法有奇异的因缘,少时即好读佛书,为报母恩,三步一拜朝五台山,感得文殊菩萨路上接应,又曾只身去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印度等地,修建诸多寺院,一身兼挑禅宗五家法脉,坐观五朝三帝,经九磨十难,世寿一百二十岁,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虚云长老有话:谁云有道有禅任汝雨宝弥空总是鬼家活计,这里无棒无喝不妨拈草做药坐令天下太平。    佛说一切法,原为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观机逗教、随类应化,佛陀是因病予药的大医王和大药王。虚云长老谈到参禅的“信心、长永心、无心”:“所谓信心者,第一信我此心本来是佛,与十方三世诸佛众生无异;第二信释迦牟尼说的法,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所谓长永心者,就是选定一法,终身行之,乃至来生之来生,都如此行持……所谓无心者,就是放下一切,如死人一般,终日随众起倒,不再起一点分别执着,成为一个无心道人……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也就是反观观自心。”看看虚云长老的一生,无不感慨一个禅者的慈悲与智慧,至今,云门寺的方丈室仍有他的对联:        两手将山河大地捏扁撮圆掐碎了遍撒虚空浑无色相    一棒把千古业魔打死救活唤醒来放入微尘共作道场    其不取于相的修持与敢于挑战自身业力习气的大勇大力令人钦佩。         佛经上记: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这些历代尊宿也就是如来照耀世界的一片片璀璨的光明云,云门的云……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虽说是云门宗的专史,但也是在整个中国禅宗史乃至思想史的大环境下的《云门宗史话》,雪峰、云门等祖师的公案秩序井然,津津有味~~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5月31日捐赠
  •     冯先生是海灯法师的高足 也是佛源老和尚的传法弟子 可以说是当今不多的有古禅师风范的人物
  •     云门不行了 太难
  •     2008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