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谈艺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与评论 > 启功谈艺录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7500460084
作者:张志和
页数:190页

内容概要

  张志和,1958年生于河南郑州,文学博士,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一 初次拜见启功先生 谈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二 谈音韵及吟诗 “习字秘诀”三 谈《论书绝句》出版等事四 初谈汉字结构的黄金分割比例问题五 谈字“势”六 谈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七 鲜于枢作书无胆八 谈汉字的结构与用笔之关系九 谈“四王”名实 再谈《圣教序》临写之法十 “游云惊龙”之声病十一 惠赐墨宝 为黄胄画题诗十二 给我改作业十三 鉴赏字画 黄苗子赠诗 不照相 名片十四 凡作书,胸中当先有一天大的字十五 作书当从大处着眼十六 与欧阳中石先生谈设立书法学博士学位问题书法创作的意识与形象十七 钱泳论书之拘泥 王铎平牛少见墨迹十八 鉴定溥儒字画十九 谈中国书协成立 “功在禹下”之含义黄苗子名从何来二十 “爱新觉罗” 写字不可用力二十一 鉴定字画 名人逸事 学书不必拘泥二十二 谈古琴鉴定 书法用笔要诀 碑、帖之不同二十三 谈作书不可有硬伤 溥心畲、刘海粟旧事二十四 闭门谢客二十五 中秋闲话二十六 谈学书之难与字之形神二十七 谈黎锦熙事二十八 谈临帖与创新 联语之趣 何绍基书法之优劣二十九 为金意庵书法展作序谈学书之法与《圣教序》之形成三十 不题跋 科举考试之弊病 学书当多临墨迹三十一 为我题诗 谈所谓书法美学的价值墨迹与刻帖之不同三十二 名人轶事二则 学书当有选择书法创新不是拼凑 古代名帖之真伪与优劣三十三 讲解《妙法莲花经》书艺之妙临写墨迹的重要性三十四 临帖掌握字的结构至为重要 书论不可多读三十五 赵孟颊的写字诀窍三十六 谈孙中山、慈禧、溥儒书画之真伪三十七 临帖当入无我之境 谈赵孟颓书法之特点三十八 书法家徐利明来访 谈外事礼仪三十九 最为忙碌的一个上午四十 故人话旧 会见某国元首的礼节问题谈汉字简化之得失四十一 谈《三国演义》二事四十二 再谈赵孟颊书法特点及逸事临池功夫与“福不唐捐”四十三 由《曹丕庙碑》引出的话题四十四 抱病待客四十五 与刘乃和先生谈书法应酬四十六 病中作书自嘲 谈诗歌创作二三事四十七 为友人填词作跋四十八 为邵华泽先生题写“书法展”标四十九 谈字的立体感与执笔之关系五十 看我所临写的《兰亭序》五十一 谈字的姿态与美感五十二 谈字的立体感与用笔方法为韩国总统金泳三作诗五十三 为唐长孺先生写碑文及墓志铭五十四 再谈汉字简化问题为 金泳三作书法对联说“不求甚解”五十五 为史可法尺牍作跋 谈明人避讳二事五十六 怀旧 惠赠《松本芳翠书法集》 为我改诗五十七 接受“东方时空”采访五十八 为台静农画梅册题诗 谈举办书法展之利弊五十九 为我批改习作赠我毛笔六十 为我题诗六十一 写书法与“吊嗓子”六十二 关照我的生活六十三 关照我的工作六十四 “岁不止头”及其他六十五 谈文史中的侠客 再谈写字的用笔方法和结构问题六十六 谈“猪跑学” 鉴定碑帖字画六十七 谈书法艺术的标准 为华为集团作诗六十八 谈字的立体感六十九 再谈用笔与结构之关系七十 为谢伯子画册题诗七十一 谈怎样学习行书七十二 趣谈“八股文” 细说“炎黄子孙”七十三 史树青先生谈启功先生的学问才情七十四 谈《当代名家书画唐诗三百首》书法集出版事宜七十五 给先生交作业七十六 追念启功先生七十七 学书自述附说心语附录一 张志和书法纪事附录二 张志和主要著述一览附录三 张志和书法作品选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张志和曾师从启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作者在师从启功先生期间及毕业后经常前往启功先生家聆听其讲书法创作、谈文学艺术,获益匪浅,每次都认真做了记录。启功先生去世后,作者怀着深厚的感情,将全部笔记整理出来,结合先生的教诲,配上相关的书画图片和先生批改作者作品的笔迹照片,生动地再现了先生的学养人品及精神风貌。为广大书法学习者和爱好者以及想了解启功先生的读者,提供了一份非常宝贵的原始笔录资料。

图书封面


 启功谈艺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小时候被父亲逼着写毛笔字,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常常叫苦不迭。有时候任务归底,草草写了了事。小时候写字,以临摹为主,所谓依样画葫芦,虽然父亲也说一些运笔结构章法,都是似懂非懂地听着。就这样,最最好的成绩也就是地区比赛的二等奖。后来功课忙了,就渐渐搁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直到后来读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住在学校里,天天甩开膀子练字,临一些周慧珺和米芾,稍稍有点收获。后来工作后临过一段时间圣教序,也有点收获。读这本书,好像又勾起我写字的兴致来了。我以前练的是颜字,麻姑仙坛记,就这一本字帖,反反复复写。后来才临了告身帖,勤礼碑。启功的观点是,要多临墨迹,少临碑刻。原来我以前是错了的。墨迹优于碑刻,这点我在临米芾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墨迹的确更能够看出运笔的姿势来。启功另外一个观点也很有意思,书论不可多读。只要多写就好了,多读了反而邯郸学步。其实书论众多,莫衷一是,多读反而迷惘,所以启功说不可多读。照我说,像这本书读读还是可以的,比如龚鹏程的那本书艺丛谈,倒是没有多读的必要。启功毕竟是自己写字的感悟,而那本书就有点二道贩子的嫌疑了。从启功的字来讲,我觉得他的手札要好于题签,行草好于楷书。学启功难学,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他也算是自成一家了。这本书的文笔实在是很抱歉,作为文学博士,文笔如此寡淡平庸,实在让人叹息。写得好文章不正和写得一手好字一样,是学文之人的分内事儿么。
  •     此书难免有借启功名头的意思,但其中细节充实,比泛泛的书法概论类不可同日语。这位张大叔还是咱们小时候《写字》课本的编写者,失敬失敬。启功先生写柳字,张大叔亦步亦趋,于是中小学写字亦宗柳体,所谓影响就是这样慢慢浸润开来。启老北师大教授,桃李天下,大名也随之扩涨不少,门派家法确有道理。然而先生书论太过谨严,若遵之过头则难抒性灵。就像张大叔临的启功体,实在呆板难看,偶然自出手眼反倒顾盼灵动。世间学启功体无一有神,真可谓“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就算启功先生自己,随手挥洒的钢笔字也较大字矫捷有神。从来“知行”难两全,写字一道,老先生曰:“只管写”。OK,收到,咱闭嘴。ps:书中几个字虱,全为同音白字,当是输入的小过失。20页:“结构已需注意”,“已”当为“亦”。91页:“楷书手绢则主要临写钟繇等”,“绢”当为“卷”。147页:图版注释文字“《张孟龙碑》局部”,“孟”当为“猛”。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很有心得啊!
  •     闲书消暑
  •     可以买一本回家让我外甥练字啦 ~~~
  •     有教无类。
  •     启功很有自己的见地
  •     很有意思的书,启功日常言行也说到很多学问,记之善莫大焉。
  •     1、启功是好人,实在人,亦是好老师。2、作者有借以自高的嫌疑。
  •     可见启功对外打哈哈,对学生说实话。这版有些内容和配图对不上。末尾放了一堆自己的作品。
  •     老师借我看的,很客观,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和值得思考的话~
  •       此书难免有借启功名头的意思,但其中细节充实,比泛泛的书法概论类不可同日语。这位张大叔还是咱们小时候《写字》课本的编写者,失敬失敬。
      
      启功先生写柳字,张大叔亦步亦趋,于是中小学写字亦宗柳体,所谓影响就是这样慢慢浸润开来。启老北师大教授,桃李天下,大名也随之扩涨不少,门派家法确有道理。
      
      然而先生书论太过谨严,若遵之过头则难抒性灵。就像张大叔临的启功体,实在呆板难看,偶然自出手眼反倒顾盼灵动。世间学启功体无一有神,真可谓“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就算启功先生自己,随手挥洒的钢笔字也较大字矫捷有神。从来“知行”难两全,写字一道,老先生曰:“只管写”。OK,收到,咱闭嘴。
      
      ps:
      书中几个字虱,全为同音白字,当是输入的小过失。
      
      20页:“结构已需注意”,“已”当为“亦”。
      91页:“楷书手绢则主要临写钟繇等”,“绢”当为“卷”。
      147页:图版注释文字“《张孟龙碑》局部”,“孟”当为“猛”。
  •     好书。
  •     指南性的文字,叙述客观平和。很有启发
  •     很好,给我很多新的理解和思考(编著者夹带了不少私货啊,你说你写启功谈艺录,最后挂你自己的书法作品,著述概览啥的算几个意思?
  •     从艺术看生活
  •     挂了启先生的名号自夸自卖……最后居然附了自己的挺多作品,或许是版权的原因?有很多细节,都极有趣,也有启发,能窥见启先生艺术见地之高,为人处事之谦和。现在中小学的书法教材基本是沿着这一思路来设计的,流风余韵,潜移默化,此之谓欤?
  •     附录部分,还是删了吧
  •       我小时候被父亲逼着写毛笔字,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常常叫苦不迭。有时候任务归底,草草写了了事。小时候写字,以临摹为主,所谓依样画葫芦,虽然父亲也说一些运笔结构章法,都是似懂非懂地听着。就这样,最最好的成绩也就是地区比赛的二等奖。后来功课忙了,就渐渐搁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直到后来读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住在学校里,天天甩开膀子练字,临一些周慧珺和米芾,稍稍有点收获。后来工作后临过一段时间圣教序,也有点收获。读这本书,好像又勾起我写字的兴致来了。
      
      我以前练的是颜字,麻姑仙坛记,就这一本字帖,反反复复写。后来才临了告身帖,勤礼碑。启功的观点是,要多临墨迹,少临碑刻。原来我以前是错了的。墨迹优于碑刻,这点我在临米芾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墨迹的确更能够看出运笔的姿势来。
      
      启功另外一个观点也很有意思,书论不可多读。只要多写就好了,多读了反而邯郸学步。其实书论众多,莫衷一是,多读反而迷惘,所以启功说不可多读。照我说,像这本书读读还是可以的,比如龚鹏程的那本书艺丛谈,倒是没有多读的必要。启功毕竟是自己写字的感悟,而那本书就有点二道贩子的嫌疑了。
      
      从启功的字来讲,我觉得他的手札要好于题签,行草好于楷书。学启功难学,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他也算是自成一家了。
      
      这本书的文笔实在是很抱歉,作为文学博士,文笔如此寡淡平庸,实在让人叹息。写得好文章不正和写得一手好字一样,是学文之人的分内事儿么。
  •     也算实在的一本书
  •     对先生的许多心得看法竟十分熟悉,还是要感恩于启蒙老师的谆谆教诲。
  •     若不是记启老爷子的咳珠唾玉情形,只给一星~~
  •     好~~悟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