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即经验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与评论 > 艺术即经验

出版社:约翰·杜威(Dewey.J.)、 高建平 商务印书馆 (2010-08出版)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100070331
作者:约翰·杜威
页数:412页

章节摘录

甚至对那些不赞同前面所说的话的读者来说,这里所作的陈述的含意对于确定问题的性质也是有益的:恢复审美经验与生活的正常过程间的连续性。对艺术及其在文明中的作用的理解既不能靠对它唱颂歌,也不能靠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公认的伟大艺术品而得到加深。理论所要达到的理解只有通过迂回才能实现;回到对普通或平常的东西的经验,发现这些经验中所拥有的审美性质。只有在审美已经被分区化了,或者只有当艺术作品已经被放在了一个独特的地位,而不是作为公认的普通经验之物时,理论才会从公认的艺术作品开始,并由此出发。甚至一个粗俗的经验,如果它真的是经验的话,也比一个已经从其他方式的经验分离开来的物体更加适合于提示审美经验的内在性质。循此提示我们能发现艺术作品是怎样发展与强调在日常欣赏之物中特别有价值之处。于是,我们就会看到,艺术产品来自于后者,来自日常经验得到完全表现之时,就像煤焦油经过特别处理就变成了染料一样。许多关于艺术的理论已经存在了。要说明提出另一种关于审美的哲学的理由,就必须发现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在现有理论中进行结合与变换对喜欢这么做的人来说并不难。但是,我感到,现有理论的问题在于它们开始于一种现成的分区化的状况,或从一种出于与具体的经验对象联系而使之“精神化”的艺术观念出发。

前言

约翰·杜威,美国哲学家,生于1859年,逝于1952年,曾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执教。他一生著述甚丰。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分早期、中期、晚期出版了他的三个系列的文集,共有37卷,内容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学术领域。他的许多著作很早就被翻译成了中文。但是,中国学术界一般只是将杜威看成是一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他的美学介绍不多。而在国外,特别是在最近一二十年里,杜威的美学受到广泛的重视。这本《艺术即经验》,是他的美学代表作。在20世纪,杜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受到广泛欢迎,普遍被冷落,又重新受到重视的过程。杜威曾于1919年到1921年间访问中国,在中国居住两年多,作了多次讲演,受到中国知识界的热烈欢迎。但是,随着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他那温和的、局部修补和渐进的立场,很快被当时迫切渴望一场社会巨变的中国人和激进的中国左翼知识界所抛弃。他的学生胡适,原本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后来也与左翼知识界关系搞僵。杜威在1928年曾访问苏联,回到美国后曾在报纸上连载访问观感《苏俄印象》,对当时的苏联社会颇有好感。苏联官方评价他是“民主和进步的哲学家”。然而,在此之后,随着苏联社会的变化,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1937年,杜威赴墨西哥主持调查了莫斯科当局对托洛茨基的指控,并发表了题为《无罪》的调查报告。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政府对此反应激烈,将他说成是“苏联人民凶恶的敌人”。

内容概要

约翰·杜威(Dewey.J.),美国哲学家,生于1859年,逝于1952年,曾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执教。他一生著述甚丰。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分早期、中期、晚期出版了他的三个系列的文集,共有37卷,内容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学术领域。他的许多著作很早就被翻译成了中文。但是,中国学术界一般只是将杜威看成是一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他的美学介绍不多。而在国外,特别是在最近一二十年里,杜威的美学受到广泛的重视。这本《艺术即经验》,是他的美学代表作。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活的生物
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以太物”
第三章 拥有一个经验
第四章 表现的动作
第五章 表现性对象
第六章 实质与形式
第七章 形式的自然史
第八章 能量的组织
第九章 各门艺术的共同实质
第十章 各门艺术的不同实质
第十一章 人的贡献
第十二章 对哲学的挑战
第十三章 批评与知觉
第十四章 艺术与文明
索引

编辑推荐

《艺术即经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作者简介

1931年冬春之际,我应邀到哈佛大学作了十次系列讲座。讲演的科目是艺术哲学,那些讲演是这本书的缘起。这个讲座是为纪念威廉·詹姆士而设立的,我为这本书哪怕是间接地与这个杰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感到莫大的荣幸。在进行这些讲演时,哈佛大学哲学系的同事们始终如一的友善和好客也给我留下了愉快的回忆。
有关这个科目,我在对我所受的影响做出说明时,感到有点为难。这种影响也许部分可从书中所提到或所引用的作者中显示出来。我阅读这一科目的书籍已经很多年了,英文书籍阅读面较为广泛,法文的少一点,德文的则更少一点。我从那些我现在已经无法回忆起来的源泉之中汲取了很多的东西。此外,某些作者对我的影响,要远比书中所提到的大得多。
说明那些直接向我提供帮助的人则比较容易。约瑟夫·拉特纳(Joseph Ratner)博士向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出处。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博士阅读了第12章与第13章,并提出建议供我自由地采用。欧文·埃德曼(Irwin Edman)阅读了《艺术即经验》的大部分手稿,他的建议和批评使我获益匪浅。悉尼·胡克(Sidney Hook)阅读了许多章,这些章现在的形式大都是与他讨论的结果;特别是论批评的那一章以及最后一章,就更是如此。我最需要感谢的是A.C.巴恩斯(A.C.Barnes)。这本书曾逐章与他讨论过,但他对这些章的评论和批评仅只是他对我的帮助的很小的一部分。在好几年的时间中,我从与他的谈话中得到了许多教益,许多淡活都是在他那无与伦比的藏画前进行的。这些谈话与他的书都是我关于哲学美学的思考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优点的话,那都归功于巴恩斯基金会良好的教育工作。这一工作比起当代包括科学教育在内的各门学科的优秀教育工作来,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我为这本书能够成为这个基金会所产生的广泛影响的一部分而感到高兴。
感谢巴恩斯基金会允许我复制一些插图,感谢巴巴拉和威拉德·摩根为《艺术即经验》提供照片。

图书封面


 艺术即经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翻译的么一套啊!跟考研阅读一样令人费解!
  •     其实我感觉我去年的艺术观也差不多是这么回事儿,经验主义那一套。
  •     终于看完 我圆满了 Orz
  •     很厚很耐读
  •     真不騙你,没劲透了.....大抵是因為我抱著敵視的、先入為主的觀點看書的
  •     必读
  •     新书没看
  •     怎么没什么人看过呀?
  •     _ノ乙(、ン、)_ 只能了解个大概 无法掌握其精髓……
  •     杜威在这个课本里,通过渐进式地阐述介绍了科学、哲学、自然、艺术之间的发展关系和存在的困难
  •     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
  •     老师说这版翻译不好,没关系,反正闭卷
  •     艺术即经验,标题即结论。
  •     其美学观念与佛教的世界观有相通之处,不过从作者的描述看来,他本人并不了解佛学。 另外作者的笔法有些晦涩,所用的比喻往往比要说明的问题本身还难懂。
  •     这一版的翻译个人觉得很奇怪
  •     此“经验”非惯常所说的经验。很多时下流行的观点在这里看到了雏形。
  •     这是黑格尔之后最好的艺术哲学著作。就是译得不好。
  •     翻译给跪了
  •     翻译超烂,无法看
  •     杜威的贡献在于把美从绝对化、概念化的神坛中拉了下来,摒弃了康德的美的先验传统,彻底将美还给了生活本身
  •     翻译太糟糕……
  •     需要耐心,才能看完此书
  •     其实我更喜欢的是张宝贵老师~
  •     对比着康德、赫尔德、黑格尔的美学观点去看有些意思
  •     最重要的是感动、爱憎、希望、呻吟、生活。杜威从他所理解的人的经验来界定艺术,使艺术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甚至到了没有任何疆界限制的地步,也使得艺术接近了生活着的每一个人(至少是每一个成年人)。杜威把他的希望寄托在艺术上,“在一个沟壑纵横、 壁垒森严的世界上,艺术作品是我们所可依赖的唯一能够全面地、无障碍地交流的媒介。”艺术应当走出神秘的角落,到日常生活的领域中来,成为富有建设性的向导、榜样和动力,而不仅仅是某种令人想入非非的装饰或逃避现实的处所。这意味着艺术与普通生活之间界限的消泯,而这正是传统美学刻意维护和为之辩护的。
  •     艺术即经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