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教不出来的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与评论 > 艺术是教不出来的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301183625
作者:[美] 詹姆斯·埃尔金斯
页数:23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它们与创作者对创作意图的解释完全无关。我没必要跟后结构主义观点唱反调,宣称从根本上来说任何对艺术作品的批评都是对艺术家的批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批评中的词语和概念都是在“介质”中自己生根发芽的——它与创作者有着潜在的关联。即使评论着重形式分析,老师们的判断也会用到一些诸如外向性和内向性、情感控制、稳定性、出风头等词语。很难想象一件作品怎么会与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完全无关,一般情况下,这种关联比艺术家或评审小组成员所知道的要深得多。大多数评论都坚持一种奇怪的假设,认为认识和思考一件作品完全不需要考虑它的制作者。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在表演艺术中,我们并不总能分辨出哪些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感,纵使“角色”能够通过表演者表现,而表演者又带上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心理分析式评论中最特殊的例外出现在建筑评论中,里面很少言及学生注入作品中的情感,除非将其作为一种对奉献精神的测定。既然大多数评论都介于两个极端之间,我们可能会认为好像评论并不涉及个人,然而我想说,记住这个虚构的假设是多么的成问题,应该不是什么坏主意。当个人因素浮出水面,它们就会成为一种破坏性的假设。有鉴于此,我们最好能有一个关于评论中的情感的理论,认为这种情感将是致命的或者具有心理上的破坏性。我已经发现了一种可能的理论,它相当有用,那就是必须将评论视为一种引诱的假想或隐喻。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思想新颖,适逢其时。我不知道还有哪本书能把当前艺术教育的问题说得如此具有说服力。埃尔金斯对评论的大胆分析一定会对艺术系师生都大有裨益。  ——朱迪斯·布罗德斯基(Judith K.Brodsky),新泽西州立大学视觉艺术系杰出荣休教授埃尔金斯对艺术学校里所有令人安适自在的荒诞说法都提出了挑战,例如:艺术可以教授;当我们力图教授艺术时,我们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作为艺术学校教学核心的课堂评论深有道理。他对艺术学校实践活动的剖析一针见血,机智诙谐,不仅打破了陈俗观念,还确立了严肃的哲学观念。他的学术成就范围之广令人惊叹。  ——霍华德·贝克尔(Howard s.Becket),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

内容概要

詹姆斯·埃尔金斯(James Elkins,1955~),芝加哥大学艺术系艺术史博士(1989),现为芝加哥艺术研究院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系教授兼E.C.Chadbourne主任(1999~),2008年被授予瑞典哥德堡大学荣誉博士,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像理论、非艺术图像、文艺复兴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艺术史、艺术实践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等,撰写大量评论,出版多部论著,包括《我们美丽、干瘪、离题的文字:艺术史写作》(Our Beautiful, Dry, and Distant Texts:Art History as Writing,1997)、《身体图像:疼痛和变形》(Pictures of the Body: Pain and Metamorphosis,1999)、《如何使用你的眼睛》(How to Use Your Eyes,2000)、《图画与眼泪》(Pictures and Tears,2001)、《视觉研究》(Visual Studies:A Skeptical Introduction,2003)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历史第二章  对话第三章  理论第四章  评论第五章  建议结论注释

编辑推荐

《艺术是教不出来的》:快乐之眼·培文书系文化艺术译丛

作者简介

《艺术是教不出来的》主要内容简介:在这本写给学生和老师的机敏的生存指导中,詹姆斯·埃尔金斯检视了大学艺术教育里普遍熟知的“教授无法教授的东西的奇怪努力”:追溯了现代艺术学校的发展历程,深入思考了关于基础课的合理性、艺术学校与知识阶层的疏离对传授和学习艺术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认真探讨厂艺术课上无法学到的各种艺术类型,艺术评论中的各种现象,尤其强调先人为主的假设所带来的混乱;最后则提供了可以使评论变得更加有效的建议。
埃尔金斯发现,在艺术教室里“我们对自己的所为知之甚少”。他尖锐的评论为正在进行艺术学习的人阐明了学习艺术的各种经验,也为正在艺术大门外徘徊的人打开了—扇让人有兴趣—一窥究竟的窗户。

图书封面


 艺术是教不出来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艺术到底可以不可以教?这是特指从事艺术创造的能力可否在学院里学习到手。当然,这不是什么问题,同时,这却又确实是个问题。 说不是什么问题,是因为事实上艺术一直在教,古往今来,从未停歇,而且,艺术学院最引以为自豪的也是那些从中毕业而又日后获得巨大成功的艺术家。所以,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会把大卫•霍克尼的雕塑放置在显要窗口的位置上,而芝加哥艺术学院则会津津乐道于杰出的毕业生,如克拉斯•奥尔登堡、乔治亚•奥基弗和杰夫•昆斯等。 可是,艺术是否真的是教出来的吗?这又是一个不断被问及的问题。究竟是艺术学院成全了毕业的艺术家,还是已经因为艺术的天分而不需再学的毕业生成全了艺术学院的名声?有人甚至认为,正是那些天分甚高的艺术学子对学院藩篱一以贯之的抗拒和背叛才有了艺术的真正创造,因而,与其说是学院教出了艺术家,还不如说是艺术家的名声支撑了徒有虚名的学院。 问题是否成立,其实要看提问者的立场和用意。强调学院权威力量的人一定对艺术可以教的结论深信不疑,同时会用一套套的理论来证明艺术学院中“教”的种种理由;相反,对艺术学院是否可以教出艺术家持深刻怀疑态度的人则从来就认为,来自学院的一切只是一种束缚而已,唯有那些对天分坚信不疑同时自辟蹊径的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作者詹姆斯•埃尔金斯读过艺术专业硕士(MFA),有过工作室学习的经验,尽管他自己确实没有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家。不过,他后来又读了艺术史的博士。这其实是一种很少见的经历。因为,既然读了艺术专业硕士,那么,在获得了艺术专业的终极学位之后,就不应该再去读什么博士了,或者想明白要读博士的话,之前根本不需要读艺术专业硕士。正是这种有点匪夷所思的经历,让作者对艺术可以不可以教这一问题拥有了某种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的特殊条件。我不太认为作者在这本小书中想明白并写明白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过,我觉得作者在提出问题之后所陈述的方方面面,尽管不乏老生常谈,倒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启示性。 譬如,正如艺术是个变动不居的观念一样,艺术教育也是始终处在变化之中的。如何适时而变绝非随心所欲的事情。事实上,中国的艺术学院具有浓烈的西方味道,无论是国立艺专,还是北平艺专,当时都吸取了西方学院教学的模式特点,其影响至今犹在。这套体系被人诟病或赞美过,似乎都有一些道理。但是,如今如何改革,却有大讲究。因为缺乏对学院式教学的“历史感”的意识,往往会导致无的放矢或者迹近心血来潮,因而所做的一切很快就会变成过眼烟云;而一味追赶新潮,则更有可能在极无根底的盲目中彻底误人子弟。而且,毕竟如作者所云,“约有千分之五的艺术学生最终会以他们的艺术为生,只有千分之一的人会声名远播到其所在城市之外。”想一想今天中国的艺术“热潮”委实反差得有点耀眼:几乎所有的院校都设有艺术的专业!作者在书中提醒的9种无法教的东西,大概可以看作是艺术教育的善意警示。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本小书是写给所有学艺术的学子的。 不过,我个人更愿意把这本书看作是一种对艺术灵性的敬畏观。因为有这份敬畏,才可能谈得上对艺术教学的神圣感。在今天,这种敬畏实在是太重要了。 此书的译者罗洁是我的研究生,她把这本论述方式有点绕的书译到这样的面貌殊属不易。不过,译者也应该是研究者,这样可以对原文中的谬见有所鉴别。譬如,作者喜欢在论述过程中谈及中国的古代艺术,有些结论却并不恰当,例如说到中国的明清艺术没有什么差别,见不出政治对艺术的影响(见第70页)。这似乎过于武断了。难道石涛的作品不足以证实这样的差别吗?或许,这是另一种艺术不可以教的例证? 总之,艺术可不可以教,还有很大的讨论余地。这本小书是一种触媒,但愿由此能够引出具有真知灼见的种种有益的话题。 是为序。 2010年12月23日记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Why art cannot be taught 这样的译名真的好吗?by the way,埃尔金斯是在世的研究艺术者中我觉得最好玩的学者之一~
  •     被书名吸引了, 内容也没让我失望.
  •     可以教的果然还是艺术史?看画看雕塑的时候信手拈来的两个小故事?不懂。。。
  •     要么看,要么绝对不要看
  •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艺术和艺术教育都是很无聊的命题。这根本就是在描绘皇帝的新衣。不过这也正是我感兴趣的原因,似乎只有这个领域的人可以靠空洞而无尽的思考和扯淡而成为专家
  •     触媒是也…别人的看法对于构建自己的观点是好是坏 还是选择回归本源寻求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 艺术到底是反映社会 还是艺术家脱离社会和政治 ? 艺术教育是否仍然受学院化禁锢 ? 基础教育的抉择…… 刚刚读到第二章 对话 挺多收获的 能引发思考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作者的分析不能说是完全正确全面 但是开辟了很多新的思路
  •     推荐原因是和我最近琢磨着玩儿的事儿特别相近
  •     此书适合高校师生 有专业的分析 就是书来时封面脏了
  •     翻译不行啊
  •     Elkins文风浅白晓畅,前面谈艺术教育史提纲挈领,中间对话和理论部分具体来论述艺术教育的问题,后面两章感觉只对艺术创作专业的师生有用。总体而言对了解艺术专业比较有用,还有就是参考文献丰富。
  •     既是画家又是理论家
  •     感觉是艺术专业生存指南
  •     借书时间到期,只看了五分之一,国外的美术教育跟咱们这儿真是差别太了,或者说我们仍然在追随至少是18世纪的东西。数码绘画用着最先进的技术,却也距最先锋的艺术观念最远,仍然是遵循着学院派的原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