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与评论 > 艺术

出版社:北京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200082937
作者:房龙
页数:304页

章节摘录

插图:当前,有些人在议论,把艺术带到大众中去,因为我们已经带给大众平等自由和幸福,现在该把艺术交给他们了。听起来不错,不过我怀疑是否能做到。古印度人有一句格言:“皈依宗教的人,生活在寺庙中。”皈依宗教的人(或者说“完人”,这个词本意就是如此),是处于世事之外的。从处于世外这个含意上来说,艺术家就是这么一个“皈依宗教的人”。任何一种艺术,本质上都是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所以,艺术天生就是超凡脱俗的,是超出尘世的一种美好情感的东西。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像亚伯拉罕·林肯①那样保持与自己同伴的密切联系,是一种民主的表现。可我们别忘了诚实的老艾贝(亚伯拉罕的昵称),更喜欢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膝盖上铺着纸张,独自思考问题。他唤起了仁慈博爱的人性的复苏。虽然他已不在人间了,但他的所作所为,我们不该忘记。他的文章向我们讲述的绝非是滑稽故事。历史上,确实有一些时候,大众卷入了宗教运动或爱国运动。这种时期,艺术家往往会鲜明地表现出时代精神,我们称之为“大众的喉舌”,似乎艺术家和一般人没什么分别。但如果细细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在没有报纸或其他媒体记录的年代,人的名字往往会被埋没。就像我们不知道建造金字塔的人,不知道设计中世纪大教堂的人,也不知道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民歌的作者,但是这并不等于当时的人们,也对他们是一无所知。他们只是认为这些名字理所当然,并不太在意而已。就像我们一天几次经过纽约市的中央车站,或通过瑞士的圣戈特哈德地道,或在古老的布鲁克林大桥上走来走去,却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些雄伟的工程究竟是谁设计建造的。真正的艺术家,事实上是个非常孤独的人,和所有孤独的人大致相同——如果他经得住这种孤独,他会坚守自己的个性,并把这种独特的个性视为精神财富。

前言

对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无须多加介绍,他的书的中译本早已铺天盖地。关于他的生平,在这里只需要简要说说以下五点。第一,房龙是移民作家。出生于荷兰的他求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在慕尼黑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加入美国国籍,娶了一位美国上层社会的小姐为妻。英语并非他的母语,他说英语始终带着浓重的荷兰口音,但他却用英文写作并成为著名作家。他在美国成名,但骨子里仍是欧洲人。只是当纳粹瘟疫横扫欧洲,隔绝了他与欧洲的联系之后,他才明确地称自己是美国人。第二,房龙是多产作家,自处女作《荷兰共和国的衰亡》到去世后出版的《未完成的自传》,他连写带编带画完成了40多本书。如此之高产,授予他“写家”的称号当之无愧。从书的内容看,房龙主要是“历史写家”。第三,房龙是畅销书作家。做畅销书本来就不易,把历史做成畅销书在当时的出版界堪称奇迹。

内容概要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他是伟大的知识普及者,大师级人物。从1913年起,他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饮誉世界。代表作包括《宽容》、《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房龙地理》等。郁达夫曾说。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变得娓娓动人。

书籍目录

前言1  绪论2  史前人的艺术3  埃及艺术4  巴比伦人、迦勒底人和苏美尔人的家园5  海因里希·谢里曼6  生存的天赋7  伯里克利8  源于希腊的收藏9  从亚洲飘来的温馨生活10  犹太人11  早期的基督教艺术12  科普特人13  拜占庭艺术14  俄罗斯16  中世纪的波斯16  罗马风格时期17  哥特式艺术18  文艺复兴精神19  佛罗伦萨20  美洲21  小天使22  巴洛克风格23  法国宫殿24  洛可可风格25  再论洛可可风格26  中国、印度和日本27  庞贝城、温克尔曼和莱辛28  大混乱:1815~193729  庇护所

编辑推荐

《艺术》:房龙的见解总是力排偏见,常有独到之处,他对艺术上有建树的人有清醒的认识,绝不一荣俱荣地一味称烦,像贝多芬糟糕的脾气,卢梭的为人,他并不回避,反而使之更真切可信。

作者简介

《艺术》内容简介:最好读、最爱读的艺术入门书,畅销全球一个世纪的经典,权威译本完美展示房龙人文情怀,房龙用睿智幽默的笔探索这个世界,及其包括的一切……

图书封面


 艺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虽然是艺术门外汉,但对艺术充满了好奇和景仰之心。艺术家们把对世界和自身的观察和审视化作实体,以或赏心悦目或出乎意料的方式打动观者,这种直指人心的力量着实令我着迷。尽管如此,因为缺乏系统的艺术教育,我对艺术的各个流派、发展脉络一直都只是存有模模糊糊的概念——这在两年前的欧洲之行中充分地暴露出来。我见到了希腊的辉煌,罗马的庄严,法国的华丽,德国的肃穆;我在卢浮宫为能亲眼见到以往只在美术书上看过的名画而雀跃,在罗马街头的教堂因审美疲劳而疲惫不堪。我像是一头栽进了西方艺术的万花筒,却迷失了方向。当时暗暗地恼自己,为什么不在旅行前做好功课,或者带本艺术指南的书也好啊。我那时真应该带上房龙的《艺术》。这位历史学家不仅通晓西方历史,更是将历史串联到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梳理出西方艺术史的独特脉络。房龙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绝不因为自己学识渊博而故作姿态,他的文章也绝不用艰深的术语和概念来咄咄逼人地吓跑读者。事实上,与其说他是个通古博今的历史学家,倒不如说他是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向你娓娓道来他眼中的历史和他的想法。诚然,这本《艺术》让我对西方艺术史有了更明晰的了解(比如说“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不过我对穿插其中的房龙本人或幽默诙谐或发人深省的评论更感兴趣。“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房龙如是说。那么,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美的心和思辨的兴趣,艺术也就没有了那副“生人勿近”的冷漠面孔。房龙扶扶眼镜,笑着说:那么,让我们来谈一谈艺术吧。
  •     此书读得实在困难,几次昏昏欲睡。可能是成文年代久远,又不似经典名著源远流长,言语着实不合口味;自然也因为自己的艺术造诣不高,未能懂得其中乐趣(不过阅读的过程还是愉悦的)。这篇读后感必然不常。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若想对艺术史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可阅读此书。印象深刻的,是文中客观与独到见解的融合。在大量的客观事实中,先给人以思考的基地,作者然后引出自己的见解,给人以思考的灵感。艺术并不是虚无飘渺的概念,也没有多么难懂。艺术创作是个人的行为,艺术家投置情感似乎也不在乎外界如何评判。但没人发现无人欣赏,它只能是挂在墙上的一抹色彩或放置在角落的有形状的石膏块。一件作品,只有人们赋予其艺术标签,才可称作为艺术品,而是否给这个标签,是因人而异的。这本书决定买来压书架,一定时日后再多读几遍,想必所写的会更多。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因为翻译扣掉一颗星。
  •     读此书很受益。对艺术有了基础的了解。推荐大家阅读!
  •     虽然出于强迫症看完了,收获却寥寥无几。这是房龙的第四本书,也是最后一本。
  •     看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也许是缺少对西方文化一些基本的知识,基本的了解。不过这本书作为一本畅销书可以看出作者还是尽量把语言写得通俗易懂。对艺术有兴趣的人可以试着看看。
  •     何为艺术?纯熟的技术+其他东西?
  •     艺术入门
  •     第一次买书 ,非常好,还会再光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