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映画惊奇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与评论 > 日本映画惊奇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563378432
作者:汤祯兆
页数:289页

章节摘录

小津安二郎的日常性选择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一向被定性为罗列否定及阙如的风格化产物,唐纳德.里奇对这方面有详细的论述。然而晚年小津与日本年轻导演的争执,也是针对单一风格或一成不变而来,较著名的一次是在宴会上痛骂吉田喜重。否定形式的风格再思吉田喜重是日本1960年代新浪潮的重要导演之一,最著名的作品为《情欲与虐杀》(FrosplusMassacre,1970)。他曾经在一次座谈会上,批评小津“似乎有意识地从头到尾一定回到原处,使它来个循环,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们这一组(指小津和他的合作者野田高梧)总想更强烈地突出他们掌握的主题,从这种意义来说,它与其说是艺术,倒不如说是技艺”(引自佐藤忠男:《小津安二郎的艺术》中译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3月初版,339页)。事实上,小津的作品确实在不断地重复类近的素材、统一风格的镜头运动,甚至连人名、店名或对白都如是(可参考张昌彦:《小津作品的风格》,《影响》第44期,1993年12月)。吉田喜重和小津安二郎最大的分野,乃前者认为电影并非用来讲故事;但故事在后者的作品却是骨干,并以对白为配合,建成基本架构。但假若我们看深一层,小津的电影乃回到日常性的层面,通过对衣食住行的描写,带动作品内部的运动。在这方面研究用力最深的,首推日本新一代著名影评人莲实重彦,事实上,他的专论《导演小津安二郎》及时遏止了年青一代对小津的攻击和不理解,重新肯定小津作为电影大师的崇高地位。

前言

论汤祯兆的日本电影论舒琪成为一名称职影评人的条件首先要有丰富的电影知识,以确立标准以及建立分析力的基础。其次也要有艺术的视野。此外,亦要对文字有一定的掌握。我尝试用此三项条件来分析汤祯兆的日本电影论。他提供了清晰的观点,对评论对象有多角度的认识及知识,并显示了他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及引证,如在《的再思考》中,分别从西方文化看日本、性别解读、偷窥理论以至政治内涵等多方面来分析电影,提供了多角度的读解方法;汤也没有忽略电影美学的角度,如《成濑电影的视线内在节奏》。更难得的是汤十分尊重资料及观点的来源,这是一种学者的态度。汤的视野见于他对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身体力行的体会及认识,并反映在他兼容并蓄的态度上,这些为他对自家文化的洞见提供了一种参照。汤的文字偶尔带点日本味道的文法结构,如在《小津安二郎坟前寄慕》中,“所以如果是小津的影迷,在能力范围之内,也有一看他遗墓的自然盼望”。至于其他方面的优点,还有广和博(panoramic)、对历史及文化的尊重、不局限于文本的阅读,以及对普及文化和high/serious art(高等)的同时拥抱。对我来说,阅读汤作的最大意义为“there’s always something for me to learn”(总有我可以学习的东西)。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阿汤的强项亦不只于追溯日本电影的来龙去脉。更在于掀起话题,提供讨论的介入面,深入浅出的探讨了众多日本电影现象。全都精辟独到,简明扼要地点出命题,是研究日本电影的一次“原创性解读”。——梁文道对我来说,阅读汤作的最大意义为“there’salwayssomethingformetolearn”。——舒琪像登上了一列快车,来一次重温日本电影之旅。——黄爱玲既横览电影以及日本当时历史与流行文化情态,电影工业生态之转向;亦纵观个别导演之从影流变及至有关代与代之间日本导演的相互影响,深厚的背景知识与主题选材分析,建构了一本如此斑斓丰富的日本映画文集。——罗展凤如果说善读者能读到字里行间,善听着能听出弦外之音,那阿汤看电影——特别是他最熟悉的日本电影——则可以说是看到光影背后的图景,实可谓别具洞见。——董启章

后记

要回顾个人研究日本映画的书写历程,大抵要回到十多年前的时空去。1990年代初,我往东京留学,满脑子尽是不切实际的想象,例如要看尽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又或是在日本升读电影研究的硕士或博士课程等。后来陆续才发觉一切都不大重要,小津的电影固然出色,但日本映画的宝藏却远不止于此,在陆续被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增村保造、大岛渚、寺山修司乃至一众日本新浪潮导演震慑之余,我明白到这个世界没有穷尽的可能,而妄想尽睹一切,其实也是贪念的一种,依佛法的教导而言也是一偏执的虚罔。至于升学又何尝不然,学习从来不囿门派,民间自学的低空视野,令我对自己的一步一行更感踏实,从此便走上了书写日本电影的研究之路。回港后我在1995年出版了《感官世界:游于日本映画》(香港陈米记),背后得由衷感谢舒琪、魏绍恩及陈米记三人。舒琪在我留学东京的日子,为我提供了一些接触日本电影工作者的机会,丰富留学生活的色彩光谱,也促使回流后决意在日本映画的范畴下一点工夫。没有魏绍恩的穿针引线,上述著述不可能在被认为是文化沙漠的香港面世。当然,出版社东主陈米记在不问市场反应的前提下,慨然冒险出版日本电影论集,我希望内地读者知道,不要说是华文出版的电影书籍,即使在世界电影书籍的出版语境中,日本电影研究的书目一向也凤毛麟角,而陈米记的决定更加令香港的出版界先行一步。而且这是我个人的第一本著作,对此一直深存感激。

内容概要

汤祯兆:香港作家,长期从事文化写作,兴趣由文学至电影,再扩展至文化研究。主要写作领域包括日本文化研究、社会文化观察、电影解读、文学创作及评论等,著作发表也由香港延伸至台湾及内地。曾任香港电台“开卷乐”及“东洋现场”节目主持人,目前为《亚洲时报》网络版、香港《文化现场》、台湾《台湾电影笔记》、内地《城市画报》、《上海壹周》、《风尚周报》、《新视线》及《南都周刊》等的专栏作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教授“创意媒体写作”。

书籍目录

论汤祯兆的日本电影论舒琪
日本映画评论达人:汤祯兆罗展凤
大师就是大师
小津安二郎坟前寄慕
小津安二郎的日常性选择
小津的流浪艺人
从《残菊物语》分析沟口健二的戏剧冲突
沟口田中配
成濑电影的视线内在节奏
成濑电影中的女性芳心
浮云蔽白日
木下惠介的庶民电影
木下惠介与望月优子
铃木清顺的人间戏作
铃木清顺札记
今村昌平的雷霆一击
寻找《槽山节考》:一次逆向式的探索
束力使河原宏的沙丘思考
《感官世界》的再思考
寺山修司的万华镜像
日本默片的男角风情
中坚世代力量
神代辰巳、性、学运和肢体派女优
《干与干寻》的大干世界
爱的移动城堡
小栗康平的文学影像
北野武的世界风暴
作为生命力的暴力探戈:《血与骨》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原一男的现实重构
由地狱回到人间:黑泽清札记
西方的三池崇史热
周防正行的相扑神话
矢崎仁司的完全自主映画
石井聪亘的都市荒原
琢本晋也的铁男世界
即兴的男女生活剧场:诹访敦彦论
松冈锭司的铁塔重生
糖衣下的苦涩
熊切和嘉的浪人行进曲
现象与世相
日本映画的变态与常态
神的孩子在跳催魂舞:《死亡笔记》的强者世代
运动映画的前世今生
当代的武士道崇拜想象
游园地的惊险人生
东映的异地重生记
1990年代的自主映画出路
与导演上场
勅使河原宏的新浪潮告白
周防正行如是说
竹中直人的二步行进曲
松冈锭司的星星难闪
后记:那一年,我坐上了日本映画的快车

编辑推荐

《日本映画惊奇》能够对一个国家有着多面向的社会及文化认识,阅读其电影时,自然可以有更深刻透彻的理解,撰写《日本映画惊奇》的汤祯兆无疑是这方面的达人。他的日本文化观察书写早在香港成了一家之言,甚受读者欢迎。这回见他在内地出版首部有关日本映画的研究著作,说来是内地日本电影爱好者的喜讯,也必定给近年渴求深度日本电影文化读物的读者带来惊喜。《日本映画惊奇》见证了汤祯兆漫长的日本映画观影岁月,当中既有他对日本映画的执迷(这于亦是影迷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幸福),亦有积累多年的知识与洞察。影迷如我者观赏日本电影向来多是随缘与兴之所至,往往见树而不见林,而汤祯兆这部著作无疑补足了很多养分。书中内容丰富,涉及的导演与作品在当代日本都是举足轻重与深具影响力(当中还包括不少影人影事)。既横览电影以及日本当时历史与流行文化情态,电影工业生态之转向;亦纵观个别导演之从影流变及至有关代与代之间日本导演的相互影响。深厚的背景知识与主题选材分析,建构了一本如此斑斓丰富的日本映画文集。

作者简介

日本电影达人汤祯兆以民间学者的低空姿态以及高远的视野,结集了他十余年来的研究精华,呈现了日本电影的壮丽画卷。
汤祯兆自述:“我对技术性的匠意一向不太感兴趣——那是工具,对人性的敏锐深入思考才令人迷醉……”在此思想统摄之下,阿汤博采大家之长,深入探索研究对象的内在机制,以民间学者的低空姿态达至高远的视野,带来重新发现日本电影的惊喜。
本书见证了汤祯兆漫长的日本映画观影岁月,当中既有他对日本映画的执迷(这于亦是影迷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幸福),亦有积累多年的知识与洞察。书中内容丰富,涉及的导演与作品在当代日本都是举足轻重与深具影响力(当中还包括不少影人影事)。既横览电影以及日本当时历史与流行文化情态,电影工业生态之转向;亦纵观个别导演之从影流变及至有关代与代之间日本导演的相互影响。深厚的背景知识与主题选材分析,建构了一本如此斑斓丰富的日本映画文集。

图书封面


 日本映画惊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独上高楼 览尽奇峰相较于西方世界对日本电影的研究情况,华文世界研究就显得颇为薄弱,迹近寒碜。大体上,两岸三地对于日本电影的研究呈现出如下特色:内地和台湾大体以翻译为主。这其中,内地偏向于移译日本著作,除了六十年代岩崎昶的《日本电影史》之外,中国电影出版社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过佐藤忠男所著的一批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黑泽明、大岛渚、熊井启等的评论性传记,此外《外国电影剧本丛刊》中收录了小津、沟口、黑泽明和山田洋次的一批剧本,此外这家出版社还出了山本喜久男的力作《日美欧比较电影史》。这种移介性的翻译,使中国的读者对于日本经典电影的有了最基本了解。近年来,内地相继译出小笠原隆夫的《战后日本电影史》,四方田犬彦的《日本电影一百年》和《创新与激情》两书,恰好为中国读者勾勒出日本电影从诞生到目前的前世今生;台湾方面则偏向于移译美国学者的日本电影著作,最显著的是唐纳德•里奇的《小津安二郎的电影艺术》和《黑泽明的世界》,当然还有佐藤忠男的《日本电影的巨匠们》等书。两地对日本电影的译著具有同样的特色:不是系统性的译介,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总体来说未能形成气候。而在对日本电影的原创性研究方面,则迹近交了白卷。相形之下,香港对日本电影的研究,就显得非常突出。首先表现在专门对日本电影有深入研究的行家大有人在,比如陈辉扬在《梦影录》中几篇日本电影研究的评论,就显得高屋建瓴,既体现出宏博的学养,又表现出深刻的领悟力,文章情理交融,几成日本电影研究的范本;一向对日本电影情有独钟的舒明,厚积薄发,继早前的《日本电影风貌》一书后,近两年相继撰出有份量的《平成日本电影》和《日本电影十大》(和郑树森合著)两本专书,特色是走传统的影评路线,观点平实,资料性强,文笔质朴,不事花巧,对日本电影发展脉络如数家珍,可以说是对日本电影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读者了解日本电影的极好的向导书。除舒明外,对日本电影研究卓成有效的学者,当推这篇文章要重点谈到的汤祯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本《感官世界――游于日本映画》,在嗜好日本电影的人群中口碑相传;后来,他又将自己在讲堂上讲解的日本电影研究成果,汇为《讲演日本映画》一书,其视野更广阔,感受更敏锐,思考更周到绵密。统而言之,其对日本电影的研究,在华人世界,已达手挥目送,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境界。可惜的是,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两本好书在内地并不为广大日本影迷(读者)所知。经过DVD市场几年下来的培育,内地的日本影迷补上了大量经典和当代日本电影的课,却苦于没有一本深入研究日本电影的书供他们登堂入室,现在,由这两本影评集的精华部分外加新写的篇章组成的简体版《日本映画惊奇》,适时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正好是渴望将日本电影研究推向新高度的内地影迷的及时雨。指点经典,珠玉纷呈 可以不过份地说一句,在《日本映画惊奇》里,汤祯兆竖立起了新的日本电影的影评标杆,如若不信,我们可以请国内任何坚称对日本电影有研究的人,读读这些文章,从中可以惦出自己的分量。《日本映画惊喜》既对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进行了盘点,也对当今活跃于的日本电影生态有扼要的描绘,两者都以电影人(主要是导演)为经纬。如果说前一部分是从纵向对日本电影历史进行了梳理,那么后一部分则在当下的全球化处境下,对日本电影的现状作了清晰的盘点。作为一大特色的汤祯兆的日本电影评论,是他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日本和中西各界就日本电影发表的最有见地或最新颖的观点加以整理,通过对它们的诠释、引证、援用、驳斥、协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观察。就以书中讨论日本黄金时代的三大师之一的成濑巳喜男为例,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汤祯兆气定神闲地将各路影评人对成濑的观点一一指出,谈到奥迪•波克在《日本电影大师》对成濑的力推、诺尔•伯奇在《致远方的观察者:日本电影中的形式和意义》中对成濑的对位,再论及成濑在日本本国的推手莲实重彥对成濑电影特色的分析,以及日本另一影评人小笠原隆夫对成濑结构的分析,随后,透过汤祯兆对这些观点或加以商榷(比如指出波克的偏颇和伯奇的低估)和认同(对于莲实和小笠原特色分析的认可)的文字,读者事实上大概了解了迄今为止,全球影评人对成濑这位导演的最为权威的各种论点。如果仅限于此,那么汤祯兆也就和一个资料收集者的作用者没有什么差异,而这正是作为影评人的汤祯兆最为反感的地方,即对仅为数据性资料性罗列的工具书的不满。对于汤祯兆来说,作为影评人,各种影评观点的交峰才最为刺激,在此基础上,提到自己独到的创意性解读才是影评人最过瘾的事。再如成濑为例,如果说《成濑电影的视线内在节奏》和《成濑电影中的女性芳心》是对前人观点的延伸和发挥,原创性稍欠的话,那么《浮云蔽白日》则透过对成濑名作《浮云》的重审,在诸家解读的基础上,别辟蹊径地提出了成濑的《浮云》是对战争未亡人如何面对沉重现实的深刻题旨,这个新论点,在从爱情、女性关照的角度进行老生常谈的解读中别开生面,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这一解读,扩大了《浮云》的主题和意涵,接下来他透过对《浮云》的文本细读(行文中不时引用香港影评人王瑞祺分析成濑名作《浮云》的名文《步与浮云齐》,又可以说是影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的互相呼应),令人心悦诚服地将导演对这一个主题的演绎落到实处。可以说,他的评论,让死在“陈词滥调”中的成濑重新又复活了过来。同样地,对于经典电影大师如小津安二郎的论述,他一反众人常引用的佐藤忠男和唐纳德•里奇的论调,而借用日本著名评论家莲实重彦重评小津的新作,从小津的否定式表达深入他电影中的日常性表现,小津电影在此观照之下,焕发新光彩,让人激赏;而从窃听者的角度切入沟口健二的《残菊物语》,实在是在陈辉扬畅论沟口的长篇名文《俯鉴尘寰,浓出悲外》之后别出心裁的佳构,令人拍掌叫绝。事实上,对于我们熟悉的日本导演,汤祯兆提供了别具只眼的解读,对于我们了解甚少的非主流导演的解读,则以新眼光打捞勾沉,令其蒙尘的才华焕发光彩。读毕《日本映画惊奇》,我们大抵对日本电影的历史与现实、成就与发展及演变,有了一个清晰的观念,而透过他的解读,我们对日本电影名家之多,风格之多样,有了广泛的了解。事实上,对于读者来说,前面所说的汤祯兆对一众影评人观点的罗列,并不是卖弄自己知识的渊博,无宁说,他是将它们作为已有的解读角度,以之作为挑战,刺激自己提出新的角度,这是对影评人的功力和见识的考验。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如果将这些众多观点和汤最后提出的别一角度提出的观点并观。可以发现,一方面,汤祯兆的观点丰富了我们对导演和其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汤的观点和众家的论点的并列,构成了对导演更为全面的认识。而对于资深的影迷来说,更深一层的旨趣在于,这众多观点的解读,为自己进一步深入了解导演的读者提供了一种丰富的参照,一种巨大的刺激,一种智力和见识上的挑战,逼使自己从新的一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我就不相信,读到他对成濑《浮云》、大岛渚的《感官世界》的新观点时,我们不想再重温这两部电影(乃至所有他谈到的日本电影,我们可能都想再重温一次),重新检视被我们无视的盲区。于是,读汤祯兆的文章,就像进入了一个高手对奕的现场,有许多名家和高手在对奕、较量,妙招叠出,精采无穷,道行浅的看得眼花缭乱,道行深的不由跃跃欲试,也急欲加入这个华山论剑的阵容。因此,汤祯兆的文章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既诚邀你观赏这个平台上的精采演出,又邀请你加入演出,秀出自己的绝活。也许,这就是最为喜欢观点交锋的汤祯兆写影评文章的真正用意,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邀请函,邀你一同行走日本电影的山荫道,体验那应接不暇的风景和“指点江山”的无穷乐趣。有赞有弹当代日本电影 而本书的另一重头戏,是对日本电影八十年代以降涌出的杰出导演,如周防正行、竹中直人、松冈锭司、北野武、小栗康平、原一男、矢崎仁司、石井聪亘、冢本晋也等人,以亲身的访谈和目光如矩的评点,对这一日本电影的导演新群体进行了重点关注,既突出介绍各人的成就和特色,同时则对其缺陷和不足之处,作出毫不留情的提醒。对比起国内影评人对岩井俊二、冢本晋也、北野武、三池崇史等毫无原则的吹捧,汤祯兆高屋建瓴的冷静观照,实在难得,比如,对于国内年轻电影观察趋之若鹜、吹捧到天上的冢本晋也,一眼看出其三板斧,对于西方影评人将其和大卫•科南伯格、大卫•林奇相提并论,以及和赛博朋克(Cyberpunk)、赛博文化(Cyberculture)的文化潮流扯上关系的过度夸张,他提出了当头棒喝,指出冢本晋也面临江郎才尽的困境,后来的事实发展证明了这一论点;同样在论及三池崇史的西方狂热崇拜时,冷眼看出西方影评人将他与铃木清顺攀关系的虚妄,指出三池的风格其实一直是断裂的,未能建立起完整的体系,名头虽然很大,其实更流露出他的贫乏,西方对他的狂热,一方面说明他善于捕捉西方观众的口味,务求将极端的电影风格推至不停冲击限界的地步,另一方面说明西方影评人对他的欣赏恰恰突出了他们对日本不理解的一面,因其怪诞的满溢,而惊为天人。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当我们现在回望书中他当初寄予厚望并提出警醒的竹中直人、松冈锭司、石井聪亘、冢本晋也等等导演,现在无不后劲乏力,疲态毕现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了,本书中的很多文章,很多是在十多年前松冈锭司、冢本晋也等人红遍天下的时候,他的警醒是多么的有力,他对这些导演的点评,放到今日来读,仍然没有过时。什么叫优秀的影评人,什么叫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影评文章,这本书是一个漂亮的范例。乱步杂踏 低空飞行汤祯兆不仅是日本电影的爱好者,更是日本文化的研究者,几年前,他在《乱步东洋——日本文化杂踏记》中将其写作的方向和旨趣定位为“乱步”和“杂踏”,以示其不同于正统专家体制的民间研究家的研究姿态和策略。后来他在报刊所写关于日本文化的研究文章中,又标举自己为“日伪流民”,其博客上,更是直称自己为“杂踏流民”,并阐述其研究和写作理念为:“流民”是对抗“达人”的命名,后者的流行大致说明了社会对专家的膜拜倾向。“流民”追求的是专业的态度而非专家的身分,因为兴趣的驳杂和好奇心的澎湃,“流民”不可能长据一方定性为专家。何况“达人”往往会了陷入为维护专长,而被迫堕进隐恶扬善的窠臼。“流民”沿街看风景,翻书寻反省——由“乱步”到“杂踏”,其实不过一直在贯彻“流民”的身分本质。放到《日本映画惊奇》上,同样可见汤祯兆的“乱步”“杂踏”的风格和对“流民”身份的坚持,这总括以名之,可称之为写作的“游击队风格”。首先,以“流动”的姿态反抗任何既定的专家意见,比如对于电影天皇黑泽明,他说:“我对技术性的匠意一向不太感兴趣——那是工具,对人性的敏锐深入思考才令人迷醉……”,后者才是他对小津和成濑情有独钟的原因。其次,以“游击”的态度关注非主流的电影和电影人,他对小津和成濑的情有独钟固然众所周知,而他对神代辰巳、铃木清顺和矢崎仁司等异色导演的兴趣,读过他的文章就知道,其实不亚于他对前面的大师的热爱,从《日本映画惊奇》的副题“从名匠大师到法外之徒”就可以看出,正统和异色兼收,是他强调的两个重点,这正可以说是对权威正统的日本电影研究的反动。第三,当然是以专业的态度对抗专家的观念,前面所说的的他喜欢罗列各方专家的观点,不在于炫耀,而在于以之作为自己质疑、对抗的靶子,无形中也标举了自己“不信邪”的“流民”姿态,对《感官世界》的再思考,对《血与骨》的暴边探戈的探讨,无不在质疑、驳诘一些专家论点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就算是对自己心仪的导演的评论,例如芸芸关于小津和成濑的评论,他也会对其进行一一质疑,而不时全部兼收。最后,由于流民的身分本质,决定了他不可能像现在的许多影迷一样,失去理性,只顾感性沉迷于一己之私,一己之喜爱,甚至为维护偶像而隐恶扬善而排斥异见,终至一叶障目,见树不见林。举个例子,对于岩井俊二、三池崇史、冢本晋也等一时成为影坛当红炸子鸡的日本导演,汤祯兆一方面指出其作品成名走红的原因,重点的内容却是对其缺陷和弱点,进行不留情面的抨击。在某种程度上,这三位导演其实都是沉溺于其看家本领(某种特色和风格)而不思进取的人,汤祯兆洞若观火的批评,对于这些影迷来说,多少可以起到“清凉散”的效用。 自豪于民间学者的身分,与正统学院中人持不同的研究旨趣,不建立体系,不标榜客观中立,不人云亦云,并且不讳言自己对日本(流行)文化的放纵沉溺,不讲求系统,而取散兵游勇式的“各个击破”的策略,终于造就一种“纵横八方,横逸斜出,多姿多彩”的汤氏独家心法。他自谦低空飞行的民间视野,其实最能采撷到日本电影的非凡硕果。“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汤祯兆在《日本映画惊奇》的后记中语带辛酸地道出了在港台,深度的日本电影评论文章的无用武之地(没有市场),道尽了一个日本影迷“斯人独憔悴”的尴尬处境。如今,历经多年影碟市场的培育,我们相信,这位日本映画达人,一定会在内地找到他自己的知音。
  •     看完了  我还是有点感觉缺失。  1.还是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2.汤的书一向很好,但这本总觉其中的集结成书的编辑成分太少  3.对于远去的大师的致敬很到位,但觉得似乎有点和当下的日本电影是刻意还是无意保持距离????  4.我是喜欢cult喜欢增村保造。我发现,对他关心的人太少,本以为汤这种会去对AV投注关怀目光的作家会有所同好,结果发现,依然没有。我的同好在哪里。。。。?
  •     难道还需要再说什么吗?在你我之间。这只是悠悠生途。我的一个朋友,注解,“悠悠,非意淫之惬意,原为长久,遥远。”汤祯兆在书里评述小津《秋刀鱼之味》的剧情时,用了这个句子,“因为平山周平的痛苦没有什么不幸加诸身上,于是更有力地说明了生途悠悠的折磨”。这基本上也就是我对我喜欢的那类日本电影的感觉。还抄一句《浅草三姐妹》的台词,大姐忍受卑贱生活,二妹问她是否快乐,她“回答平淡而庄严,‘过去的快乐日子很短,但我并非不快乐’”。这就是一种人与世界互相戳破希望而各安身立命的态度吧。有的是灾痛,有的是无可聊寄,天长日久的寂寞或平息,有的也是热烈,热切,有的也翻腾不息,而终归何处呢?日本这个民族对生死的体悟思维似乎更显示为一种负数和更低更低一点的状态,负数这个概念我看到是来自哈哈哈派(我取的名字,因为他一本书都是在他自己哈哈哈的笑声中完成的)摄影家荒木经惟,负数的自我,实际也就是对自我重要感的一种退让和消解,更低一点,我是想说他们在平视的角度看生涯之后,眼神和呼吸都总是要比看到的东西更低一点,因为那些本质都在更低一点的地方。甚至像大岛渚《感官世界》这样激烈的情色电影,我印象最深的也还是吉野在纵欢后摇摇晃晃走在一个窄的屋檐下的样子,那种失神,无可无不可,或者是他在做爱时被勒到窒息临死痛苦而听其所便的眼神。而那个握着切下来的阳具走在东京街头的女人阿定,在现实中是崩溃了的。至于在无意中做了看客的时候,这些万般收敛克制的电影也可以有另一层深意,你若反观得到自身的龌龊处,的确就会有“吃一记老拳”,受一记耳光,不得不捧住罪有应得的回报的感觉。说老实话,我心里倒是喜欢,认同这种感觉的。因为可以适度释放一下偷藏在潜意识里的黑暗面吧。被教化而来的正人君子或被文明压抑着的本性都是很痛苦的。当然,这些特质似乎更多的是存留在上个世纪60-80年代的日本电影里。它的确让人沮丧,痛楚若有若无,无言无泪。然而从更诚实一点的角度而言,你不得不承认,泥河一般的一生是惟一值得俯首的,因为这一定就是自己的一生,年月天分秒。看过小津的片子。是深爱。那种黑暗和空虚,以及附着着的一点温暖,无力,被再三克制过的惆怅,好像都是并不能指责的,因为除了黑暗和空虚,还有空气中你说不出来的一种嘶嘶声。那种嘶声,气若游丝,坚定横亘,正拽住无可挽回的悠悠生途。我还想说的一个感觉是,即使如此,若跟小津这样的人在一起,应是不怕这世界的空虚和黑暗吧。一起慢慢走在里面。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指点经典,珠玉纷呈         可以不过份地说一句,在《日本映画惊奇》里,汤祯兆竖立起了新的日本电影的影评标杆,如若不信,我们可以请国内任何坚称对日本电影有研究的人,读读这些文章,从中可以惦出自己的分量。   《日本映画惊喜》既对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进行了盘点,也对当今活跃于的日本电影生态有扼要的描绘,两者都以电影人(主要是导演)为经纬。如果说前一部分是从纵向对日本电影历史进行了梳理,那么后一部分则在当下的全球化处境下,对日本电影的现状作了清晰的盘点。   作为一大特色的汤祯兆的日本电影评论,是他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日本和中西各界就日本电影发表的最有见地或最新颖的观点加以整理,通过对它们的诠释、引证、援用、驳斥、协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观察。就以书中讨论日本黄金时代的三大师之一的成濑巳喜男为例,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汤祯兆气定神闲地将各路影评人对成濑的观点一一指出,谈到奥迪?波克在《日本电影大师》对成濑的力推、诺尔?伯奇在《致远方的观察者:日本电影中的形式和意义》中对成濑的对位,再论及成濑在日本本国的推手莲实重彥对成濑电影特色的分析,以及日本另一影评人小笠原隆夫对成濑结构的分析,随后,透过汤祯兆对这些观点或加以商榷(比如指出波克的偏颇和伯奇的低估)和认同(对于莲实和小笠原特色分析的认可)的文字,读者...事实上大概了解了迄今为止,全球影评人对成濑这位导演的最为权威的各种论点。   如果仅限于此,那么汤祯兆也就和一个资料收集者的作用者没有什么差异,而这正是作为影评人的汤祯兆最为反感的地方,即对仅为数据性资料性罗列的工具书的不满。对于汤祯兆来说,作为影评人,各种影评观点的交峰才最为刺激,在此基础上,提到自己独到的创意性解读才是影评人最过瘾的事。再如成濑为例,如果说《成濑电影的视线内在节奏》和《成濑电影中的女性芳心》是对前人观点的延伸和发挥,原创性稍欠的话,那么《浮云蔽白日》则透过对成濑名作《浮云》的重审,在诸家解读的基础上,别辟蹊径地提出了成濑的《浮云》是对战争未亡人如何面对沉重现实的深刻题旨,这个新论点,在从爱情、女性关照的角度进行老生常谈的解读中别开生面,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这一解读,扩大了《浮云》的主题和意涵,接下来他透过对《浮云》的文本细读(行文中不时引用香港影评人王瑞祺分析成濑名作《浮云》的名文《步与浮云齐》,又可以说是影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的互相呼应),令人心悦诚服地将导演对这一个主题的演绎落到实处。可以说,他的评论,让死在“陈词滥调”中的成濑重新又复活了过来。   同样地,对于经典电影大师如小津安二郎的论述,他一反众人常引用的佐藤忠男和唐纳德?里奇的论调,而借用日本著名评论家莲实重彦重评小津的新作,从小津的否定式表达深入他电影中的日常性表现,小津电影在此观照之下,焕发新光彩,让人激赏;而从窃听者的角度切入沟口健二的《残菊物语》,实在是在陈辉扬畅论沟口的长篇名文《俯鉴尘寰,浓出悲外》之后别出心裁的佳构,令人拍掌叫绝。事实上,对于我们熟悉的日本导演,汤祯兆提供了别具只眼的解读,对于我们了解甚少的非主流导演的解读,则以新眼光打捞勾沉,令其蒙尘的才华焕发光彩。读毕《日本映画惊奇》,我们大抵对日本电影的历史与现实、成就与发展及演变,有了一个清晰的观念,而透过他的解读,我们对日本电影名家之多,风格之多样,有了广泛的了解。 阅读更多 ›
  •     只能作为厕所读物,知识零碎,一家之言,重要的是,很多话说的不清不楚,不够彻底,没有批判或审视的力度,像老太太聊天,有一搭没一搭的,絮叨。
  •     因为对任何人或事均无法再信任,所以只好转化为百分百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以保护个人利益为最终依归
  •     又是广西师范大学的书,今年来越来越喜欢这个出版社了。拍电影和拍照片应该有想通之处吧。
  •     日本电影研究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一般都是精品
  •     这就是我想看的那种影评
  •     希望多年後再看一次,會有更深的同感。
  •     汤祯兆似乎对深作欣二特别偏爱啊,也可看作一本介绍全面详细的日本导演书。
  •     对日本电影又重新进行了一次梳理,对很多导演有了更多的认识,想看更多的日本电影了
  •     对书后半部分的“新作者”们实在太陌生了,无法读下去,倒是前半部分写成濑和木下惠介的有点启发。阅读汤祯兆总有很艰难违和之感,遣词造句太异于我的常规了。
  •     送给我的
  •     此书是作者原先出版的两本书的合集,可能还增加了一些文章,并对其中一些文章进行了修改和补录。但,仍然可以轻易看出某些内容的重复。文章数量较多,涉及到的导演较多,不是对日本电影有相当了解的影迷,读起来难免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文章内容良莠不齐,有的很精彩,有的只是平平,给人拉来凑数的感觉,不如删掉(尤其很多涉及当代导演的文章),所以此书适合选择阅读,通读不必,除非你是真正的日本影迷。另外,香港人写的汉语与我们略有不同,某些语句读起来不通,令人费解,编辑为什么不给改改。如果你是已有一定积累的日本影迷,可增加一定的背景知识,对电影和日本社会会有更深一步的了解。电影和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是紧密相连的,不是吗?
  •     总体来说粗浅了点,不过有些内容还是颇有可读性
  •     对于没看过几部日本电影,对日本电影毫无认识的我来说,读这本书实在吃力。汤祯兆太博学,写得太深入了
  •     买不到港版的《讲演日本映画》,在图书馆惊喜地发现这本。其实豆瓣评分低了,很多评论都意简言赅一阵见血,比起所谓日本电影导论不知好了多少。最好的是还有用“表与里”的日本社会心理去分析电影里的变态情结,眼前一亮。
  •     来自: 连城 (广州)日本映画惊奇:从大师名匠到法外之徒的评论  独上高楼 览尽奇峰     相较于西方世界对日本电影的研究情况,华文世界研究就显得颇为薄弱,迹近寒碜。大体上,两岸三地对于日本电影的研究呈现出如下特色:内地和台湾大体以翻译为主。这其中,内地偏向于移译日本著作,除了六十年代岩崎昶的《日本电影史》之外,中国电影出版社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过佐藤忠男所著的一批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黑泽明、大岛渚、熊井启等的评论性传记,此外《外国电影剧本丛刊》中收录了小津、沟口、黑泽明和山田洋次的一批剧本,此外这家出版社还出了山本喜久男的力作《日美欧比较电影史》。这种移介性的翻译,使中国的读者对于日本经典电影的有了最基本了解。近年来,内地相继译出小笠原隆夫的《战后日本电影史》,四方田犬彦的《日本电影一百年》和《创新与激情》两书,恰好为中国读者勾勒出日本电影从诞生到目前的前世今生;台湾方面则偏向于移译美国学者的日本电影著作,最显著的是唐纳德?里奇的《小津安二郎的电影艺术》和《黑泽明的世界》,当然还有佐藤忠男的《日本电影的巨匠们》等书。两地对日本电影的译著具有同样的特色:不是系统性的译介,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总体来说未能形成气候。而在对日本电影的原创性研究方面,则迹近交了白卷。   相形之下,香港对...日本电影的研究,就显得非常突出。首先表现在专门对日本电影有深入研究的行家大有人在,比如陈辉扬在《梦影录》中几篇日本电影研究的评论,就显得高屋建瓴,既体现出宏博的学养,又表现出深刻的领悟力,文章情理交融,几成日本电影研究的范本;一向对日本电影情有独钟的舒明,厚积薄发,继早前的《日本电影风貌》一书后,近两年相继撰出有份量的《平成日本电影》和《日本电影十大》(和郑树森合著)两本专书,特色是走传统的影评路线,观点平实,资料性强,文笔质朴,不事花巧,对日本电影发展脉络如数家珍,可以说是对日本电影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读者了解日本电影的极好的向导书。   除舒明外,对日本电影研究卓成有效的学者,当推这篇文章要重点谈到的汤祯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本《感官世界――游于日本映画》,在嗜好日本电影的人群中口碑相传;后来,他又将自己在讲堂上讲解的日本电影研究成果,汇为《讲演日本映画》一书,其视野更广阔,感受更敏锐,思考更周到绵密。统而言之,其对日本电影的研究,在华人世界,已达手挥目送,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境界。可惜的是,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两本好书在内地并不为广大日本影迷(读者)所知。经过DVD市场几年下来的培育,内地的日本影迷补上了大量经典和当代日本电影的课,却苦于没有一本深入研究日本电影的书供他们登堂入室,现在,由这两本影评集的精华部分外加新写的篇章组成的简体版《日本映画惊奇》,适时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正好是渴望将日本电影研究推向新高度的内地影迷的及时雨。 阅读更多 ›
  •     这一本比《香港电影的血与骨》好很多。汤祯兆对日本电影的了解和认识非常深入,他写日本“独立电影”的部分尤其难得。
  •     木下惠介,森田芳光,竹中直人
  •     难得看到有关日本电影的书籍,而且此书写的还是不错的。
  •     在圖書館看過~~~~有意思誒~~~
  •     对于日本电影,总有一种默默的期待
  •     与其叫《日本映画惊奇》,倒不如称“日本映画导演惊奇”更为妥帖。以二十世纪日本较有影响力的导演为线索串联起整部书的架构,通过阐述导演个人拍摄风格而剖析其电影的特点、影响等,并在书的后半部分用不多的篇幅分析了日本电影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可以读出作者渗透在言语中的个人主观意识,偏颇不失但火候欠佳。 书中大部分短篇的初稿都是成形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经修改完成的,所以内容上欠缺时代性,读来会有种年代久远的感觉。加之作者为香港人,使得有些词语显出一种诘屈聱牙之感,甚至有些句子让人不明所以、不解其意。
  •     意犹未尽啊
  •     不想再读汤祯兆写的东西了
  •     很棒的书.成濑章节让人尤有启发.
  •     太片面,个人喜好性太强,八卦也挺多
  •     达人哦
  •     看到一种说法,西方视角看小津是含蓄与内敛的,而小津自己却说是《 东京物语》是戏剧化的,不免奇怪对戏剧化的定义?
  •     亦步亦趋,却并不能算是一趟非常愉快的电影旅行。
  •     非专业学者汤祯兆的影评集。成集文章跨度太大,明显看出后期文章优于早期文章。日本电影研究本就不是显学,这方面华语著作一直欠奉,此书有一定意义。
  •     不咋地,但实在没人写出像样的。
  •     偶像
  •     半价购书
  •     阅历不一样看出来的东西果然也不一样。
  •     斯国一
  •     挺不错的,长见识了,专栏味道挺适合阅读
  •     日本电影的巅峰期早已过去,不过每年仍有些令人惊叹的电影,汤祯兆对于日本电影的研究在中国算是很有自己见解的一位,刚好最近常看日本电影,受益颇多啊
  •     汤氏的语言风格总有点书袋掉得太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而且十分依赖苏珊桑塔格的分析语系,一再引用。对另几个大拿的引用程度也到了肉麻的地步。我不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其中关于小津反驳国内外批评“小津式单调”的话倒是亮了--小津平静地说“豆腐店要做炸猪排实在毫无道理”。
  •     看不下去了……可能老片看得少,书里成文早,也没能提及自己看过的近些年的导演和影片:(
  •     对开阔视野非常有益,书中颇介绍了不太为普通影迷熟知的优秀日本导演。即便不考虑汤留学日本的经历,香港的观影环境也让大陆人非常羡慕了。铃木清顺几篇写得最好。问题是篇章都嫌稍短,套用理论有时生涩,一些文章写作的时间已是十多年之前,未免过时。
  •     或者从作者角度,或者从作品角度,或者从文化角度。
  •     看过的电影越多越会觉得这本书有用,同时也会觉得这本书的内容还不够
  •     比《日本电影十大》好看,但有些写于90年代中期的文章已经时过境迁了。。。
  •     对于日本电影的入门者来说可能读来会有点吃力,但是对于喜欢日本电影并且看过不少日本电影的读者却有总觉得没有拳拳到肉的快感。读完有点儿怅然若失的感觉,怎么忽然就没了?……
  •     不错的日本电影泛论集
  •     友人推荐,好书
  •     封面上明明有若尾文子的…正文只字未提。对小百合也是一笔带过。更多着眼于导演。。
  •     写得一点情趣都没有哦亲
  •     书里最好看的莫过于写小津、沟口、成濑他们的不同。笔者用日式笔法,写出了大师和巨匠们的拍摄秉性。是拓展对日影认知的入门书籍。
  •     挑几篇看吧全读不值得
  •     幾乎包含了《講演日本映畫》的所有內容,但是部份有增補,插圖重新配過。內容上厚實很多,也更成體系。大師就是大師: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木下惠介,鈴木清順,今村昌平,河原宏,大島渚,寺山修司……不知爲什麽,倒是沒有提到黑澤明,是不是因為被論述得太多,反而避開,或者是個人喜好呢。
  •     挑着看了。
  •     只能挑我知道的那些仔细看看。。。日本的电影所走的道路已经非常态了。。这种变态格外引人呢~
  •     关于导演的随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