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还童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返老还童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532746828
作者:[美] 菲茨杰拉德
页数:340页

章节摘录

  返老还童  远在1860年,在家里生小孩是非常恰如其分的。如今,据说高高在上的医学之神已经规定,新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应该在空气中飘着麻醉剂气味的医院里发出,而且最好是时髦的那一种。因此,当年轻的罗杰·巴顿先生和夫人在1860年夏天决定让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医院时,他们超前了他们的时代整整五十年。这个“年代误植”是否与我下面要叙述的这段惊人的历史有关,就永远不得而知了。  让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你,你自己来判断。  罗杰·巴顿夫妇在南北战争前的巴尔的摩拥有显赫的社会地位,而且非常富有。他们与好些名门望族都沾亲带故,因此,正如每个南方人都知道的,他们也拥有了成为南部联盟庞大的贵族俱乐部成员的资格。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生小孩这个古老而迷人的习俗一巴顿先生自然有几分紧张。他希望是个男孩,这样就可以送他到康涅狄格的耶鲁学院去。巴顿先生自己在那里度过了四年时光,其间一直顶着一个一看就知道来历的雅号——“袖口”。  在那个因为此等大事而变得神圣的九月的早上,他六点钟就紧张地起了床,穿戴整齐,沿着巴尔的摩的街道快步向医院走去;他急于知道一个新生命是否已经诞生在夜的怀抱。  离马里兰私立医院大约只有一百码的时候,他看到他们的家庭医生基尼正从前门的台阶上走下来,一边走,一边像洗手似地来回搓着手——按照这个职业不成文的规矩,所有医生都是应该这样做的。  罗杰·巴顿先生,这位罗杰·巴顿五金批发公司的董事长,有些忘记了那个时代的南方绅士应有的风度,开始向基尼医生跑去。“基尼医生!”他喊道,“基尼医生!”  听到喊声,医生环顾四周,然后站住了,等着。当巴顿先生快到面前的时候,他那严峻的医生的脸上露出一丝奇特的表情。  “怎么样?”巴顿先生气喘吁吁地冲上去问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母亲平安吗?是男孩吗?是什么?什么……”  “讲清楚点!”基尼医生严厉地说,似乎有些生气。  “小孩出生了吗?”巴顿先生恳切地问道。  基尼医生皱起了眉头。“是的,我想是的——应该算是吧!”他又以好奇的目光看了巴顿先生一眼。  “我妻子好吗?”  “很好。”  “是男孩还是女孩?”  “好了!”基尼医生气急败坏地叫起来,“你自己去看吧。荒唐!”他几乎只用一个音节就把最后一个词甩了出来,然后转过身去,一边还嘟哝着:“你以为这样的产例会提高我的职业声誉吗?再有一个的话会毁了我——毁了任何人!”

前言

  菲茨杰拉德“奇事”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看不起电影,他认为电影不过是好莱坞的生意,或者是俄国空想家贩卖陈腐观念的工具(Pasting It Together,1936)。电影让文字臣服于影像,电影把作者的个人风格湮灭在它的协作生产方式里,而且电影圈的生活混乱得像地狱——那个一度让菲茨杰拉德心动的年轻女演员露易丝·莫兰让泽尔达变成一个疯狂的怨妇,搞得他家中鸡犬不宁,这小妖妇就是后来《夜色温柔》里的“罗丝玛丽”。  可好莱坞向来巴结他,在他生前巴结过三次,每次都用大量金钱,第一次让他写那个轻喜剧《口红》,就预付他3500美元,交稿之后又付给他12500美元。电影业还喜欢拿他的小说改编剧本,光“盖茨比”就有过三个版本。这一回,以用影像搞怪著称的大卫·芬奇又拿他的短篇小说《返老还童》(直译作《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r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开刀,要打奥斯卡的擂台。电影公司的宣传品上说,他们此前无数次想改编这篇小说,都无从下手,这次差幸成功。  这部小说1922年以1000美元的价格卖给Colliers杂志,随后被编入《爵士时代故事集》(Tales 0f the Jazz Age)。小说的构思,根据作者自己的说法,来自马克·吐温说的那句话,人生一大憾事是其始也至善,一日不如一日,至其终则坏无可坏。菲茨杰拉德欲以虚构之力逆“天命”而行,想象“唯独有一人”(only one man),降生在正常的世界里,却沿着正常的轨迹倒过来走,以此批注马克·吐温的奇想。他用几个星期写出这个故事,后来又发现萨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在《笔记》(Note Books)里,也有过类似念头。  小说贯穿其主人公——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只是那一生正好倒过来:从“年代误植式”(anachronism)地在医院出生,到初生婴儿般无知无觉地“脑死亡”——故事最后,所有的味觉和视觉都从他头脑渐渐消失(faded out altogether from his mind)。《爵士时代故事集》里涉及的死亡事件,对它的当事人来说大都意味着达到一个“醒悟”的顶点,生命易逝、梦幻终灭,青春年华永不可追。但在这篇故事里,因为巴顿的知觉消散,却变得有些令人欣慰,往昔岁月中那些恼人的事,战争、婚后的忙碌,无休止的工作,寂寞地抽烟到深夜,这些记忆全都从心中消失,“就好像从未发生过”(as though they had never been.He did not remember.)。  一般人生活中的大事,叙述者从未省略,巴顿也求学,也结婚,也跳社交舞会,也参军打仗,也加入家族企业做生意。只是他多半在不太恰当的年龄上做这些事。这既让他在有些事上很吃亏(耶鲁大学可不要这么老的学生),也让他在另一些事情上占便宜,舞会上的年轻姑娘总是乐意跟年纪大的男人跳舞,那可以让自己对仰慕者保持诱惑力,让事情始终处于或然状态。  故事的骨架可以做一部长篇小说,却被压缩成一个短篇。这涉及钱,跟投入产出比有关。因为在1920年代,读者喜欢在时髦杂志上阅读短篇故事。到20年代末,《星期六晚问邮报》甚至付4000美元一篇的稿酬,买他写的这种故事(菲茨杰拉德在一封给海明威的信中如是说)。但他自己并不喜欢这体裁。1925年他给人写信说:我从我写的这堆垃圾(trash)上赚得越多,我就越懒得写。这话当然可以理解成有理想有抱负,但也许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或潜意思),因为很有可能,他的许多短篇故事的的确确就是被丢弃的trash。他总是在构思一部长篇小说,而他的许多短篇故事——根据许多文本分析专家的意见——正是那些构思的产物。它们也许是作者为头脑中的某部长篇勾勒的梗概,也可能是那些未完成长篇的部分草稿,也许它们只是运气好,被作者从纸篓里捡了回来。  本书选人的另一篇小说,《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The Diamond as Big as the Ritz),1922年刊登于东岸的The Smart Set杂志上,同样也被编进《爵士时代故事集》。菲茨杰拉德说这故事的构思纯粹出于自娱(own amusement),他常常发现自己处在和小说主人公全然相同的心理状态下——那种对奢华生活的渴望。而写这小说,开始只是想给自己画饼充饥(the story began as an attempt to feed that craving on imaginary foods)。  小说的主人公,约翰·T·昂格尔大概和作者一样,出生在中西部城镇的小商人家庭,家族生意的收入能让他们去读富家子弟的预科学校,但要用菲茨杰拉德的标准来算,昂格尔家不能算有钱人,照他看来,要够得上富人标准,首先那钱就得来路不正。盖茨比是贩私酒,《钻石》这篇小说里,华盛顿家族发财是因为打松鼠误撞上钻石矿。这种钱来得又快又容易,那才足供挥金如土,如此才能有梦幻般的奢华。昂格尔家做什么生意,小说没提到。不过多半也是跟本杰明·巴顿家一样,做点五金批发。在菲茨杰拉德的财富符号学里,五金业代表较低级的钱。用昂格尔自己的话说起来,他如果能娶到“奥马哈或者苏城一个富裕的五金批发商的女儿”,他就该心满意足。  昂格尔接受邀请去珀西·华盛顿家过暑假,从日常的凡俗世界进入到童话世界中,昂格尔坐的是火车——这头工业化的怪物。刚开始,他还以为自己落到一个豪奢的梦境里,从床上去浴池不用走路,连爱情都不期而至。但不久就察觉危险。华盛顿家对外人从来只许进不许出,因为钻石矿的消息一旦泄露,事情就不可收拾。昂格尔一定会被杀死,就像那个五金批发商的女儿一样。只是因为偶然的运气——逃跑的意大利人带来攻击机队,把整个钻石山炸毁,这才让他逃出生天。  故事结束时的那句感慨令人想起盖茨比:Everybodys youth is a dream,a form of chemical madness.(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场梦,一种化学的发疯形式。)这短篇的确像是以盖茨比为主人公的杰作的预演。其中既有青春期的忧伤,又不乏世故的尖刻嘲讽,菲茨杰拉德对金钱财富的矛盾态度在小说中微妙透露——描写奢华场景的语句如此狂热,分不清是在艳羡还是在滑稽嘲笑。相比起来,那些对诗人、园林设计师、建筑师以及“拍电影的家伙”的嘲弄要尖刻阴冷得多。相比起金钱本身,菲茨杰拉德对金钱的谄媚者看得更明白。  《爵士时代故事集》把这两个短篇归入“幻想故事”(fantasies)类下。我们或可借用《返老还童》的直译标题“本杰明·巴顿奇事”的说法,把菲茨杰拉德这种类型的故事定义为“奇事”(CUEious)小说。  据说菲茨杰拉德开头给这本书取的名字是《杂耍集》(Sideshow),有学者对这题目作弗洛伊德式的分析,说这名字至少能说明三个问题。一是作者视这些故事为娱众的小玩意,这当然说得不错,它们本来就是刊登在大众娱乐杂志上的。菲茨杰拉德相当清楚他的读者群在哪里,1922-年他写给Perkins的信中说,买他书的人是那些把他当做神使(oracle)的“飞女郎和大学男生”(flapper and college kids)。  又说作者只把这些故事当作“幕间杂耍”,显然不当它们一回事,在作者心目中,大戏自然是那些长篇小说。我们前文已提到过这问题。  第三点——学者说,既然叫杂耍,就得琳琅满目花样翻新。所以《爵士时代故事集》里的短篇故事,既有文体形式前卫的短篇小说,又有比较通俗的情节故事,滑稽故事,带有性暗示的闹剧,还有情节离奇的幻想故事。  变形的、错位的、超现实的虚构想象,一直是小说家族的重要支派,可以上溯至现代小说开创期的巴洛克小说时代。单就想象力而言,无论是年龄倒走的本杰明·巴顿,还是一颗像里茨饭店那样大的钻石,都不能算特别新奇。但菲茨杰拉德善于把幻想叠加在一种城市化的、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上,他把意象奇崛的描绘和比喻,融合在爵士时代年轻人惯常使用的那种言不及义的时髦说话方式中,独家自创出一种富于诡异诗意的文体。惯写年轻人迷乱城市生活的日本当代小说家村上春树奉他为小说宗师,或许最看重的正是这一点。 《返老还童》中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极其日常的场景中。只是在少数地方,作者忍不住让文字逸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突然进发出一丝仙境般的光辉或者荒诞的色调。巴顿从耶鲁大学注册处沮丧离开时,整个学校的人都冲出来围观;巴顿随同其父去参加社交舞会当夜,那奇妙的月色和麦田,以及散发在夜空中的奇妙花香。不过,那些看似相当正常的场景却建立在一个古怪的时间线上。  巴顿出生时是1860年,而他最后缩小成婴儿,在床上渐渐失去知觉,根据小说的暗示,大约是在1930年——一个敏感的、稍稍偏左的文本分析者大概会抓住这个细节。这难道不像是暗示,或者象征?“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爵士时代”的结束不正是在1929年10月,那场让整个资本主义市场崩溃的危机?但小说实际上写于1921年。而根据作者在故事开头的说法,叙述者所处的“现在时”,实际上要更早一些,大约在1910年,因为1860年时巴顿出生的方式,要超前他们的时代整整50年。  这打乱的时间线绝不能归罪于作者的数学成绩(虽然那的确有证据)。这自相矛盾的、不可能的时间(处于1910年的叙述者何以得知:1920年代巴顿在幼儿园的事?)更可能是故意为之的梦呓,在梦里谁能算得清时间?  大卫·芬奇导演的新片《返老还童》,除相同的名字外,从菲茨杰拉德小说得到的东西并不比小说作者从马克吐温那里得到的更多。芬奇把这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敷衍成长达166分钟的电影,不得不构想出更多的细节。一只倒走的时钟成为所发生的一切的原因(或至少是预兆)。黛西车祸后那段《罗拉快跑》式的关于偶然性的“研究”——巴顿坐在医院走廊上,用画外音和闪切镜头做假设的回顾。影片还揣摩一个与众不同的、年龄倒走的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孤独——那种眼看周围亲朋好友渐渐老去的心境。这一切加上昏黄的怀旧的滤镜,让电影变得更加感伤,而不再像一个年轻人幻想中的世故嘲讽。  我们看完这电影,走出电影院,讨论片刻,或不讨论,但我们还记得菲茨杰拉德自己的故事里是怎样说的么?  小白

内容概要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以诗人和梦想家的气质为“爵士时代”吟唱华丽挽歌。短短四十四年的人生,他的遭际几经跌宕,在名利场中看尽世态炎凉。二十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凝聚了菲茨杰拉德过人才华的两部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均榜上有名,前者更高居第二位。

书籍目录

返老还童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

编辑推荐

  《返老还童(双语插图精装本)》是美国20年代明星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原先并不起眼,但去年被著名鬼才导演大卫·芬奇耗巨资改成电影《返老还童(双语插图精装本)》之后,名声大噪。如今又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大放异彩,使得这部小说再度焕发青春,跻身当代经典行列。  爵士时代文体巨匠的梦幻小品,81届奥斯卡强片的原著小说。继《朗读者》、《贫民富翁》、《革命之路》之后,获得了本届奥斯卡多项大奖的《返老还童(双语插图精装本)》原著近日也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与其他几部作品的作者并不太为人所熟知不同的是,《返老还童(双语插图精装本)》由大名鼎鼎的美国明星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 本杰明·巴顿一出生就是个八十岁老头,以后每隔一年就小一岁,因此,他拥有与别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悲欢离合……这个故事跨越了从一战到21世纪的百年时光、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作者简介

本杰明·巴顿一出生就是个八十岁老头,以后每隔一年就小一岁,因此,他拥有与别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悲欢离合……这个故事跨越了从一战到21世纪的百年时光、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这部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原先并不起眼,但在2008年被著名鬼才导演大卫·芬奇耗巨资改成电影《返老还童》之后,名声大噪。

图书封面


 返老还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看了一本书《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一部电影《返老还童》,都是略带一些伤感的非典型爱情故事,两个故事的男主角一个可以在自己人生的各个时间段穿梭,遇到不同时期的自己,遇到不同时期的妻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故事;一个是从出生之后,逐渐由老年变为婴儿,于是和自己的恋人上演了一出逐渐变为老妻少夫的悲欢离合。 这两个故事都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地方,就是男主角天生带来的奇幻色彩吸引了我的眼球:亨利是一个时空穿梭者,他的穿梭让他在自己贯穿出现在自己妻子的不同年龄段,早就将自己的妻子预定了下来;本杰明早早就恋上了自己“过去”的老婆,却因为自己太老而无法与对方相恋,两人终于在双方合适的年龄的相亲相爱,最终却因为本杰明即将变为一个少年而只好绝望的分离。 两个故事所描述的爱情的那种氛围,两个女子对自己不同寻常总是带来麻烦的男人的爱恋让我找到一种温馨的感觉。我一直在猜测那两个女人有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们可以如此深爱着自己那个不正常的男人,他们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傲人的成就,就因为那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力让她们深深地陷入爱情的漩涡不能自拔。她们一个是画家,一个是舞蹈家,自由职业的特征让她们有了一种异于常人的爱情态度,自己爱人所拥有的特殊能力成为她们猎奇的猎物——虽然这也为她们带来了无数困扰——女人总是一只好奇心的猫! 每个城市中总有一些女子站在城市人群的顶端俯视着芸芸众生,然而她们又有多少能守着一份真正的感情——或许所有人都不能。每次看到一些女孩子为了事业奋力打拼,财富与地位的诱惑也许对她们来说比爱情更重要,或者就是有了爱情,也是那种带有目的性的爱情,也就是“费洛蒙”—— 费洛蒙的真正含义应该是除爱情以外的东西,但是却要以爱的名义出现。比如,有人看财富比爱甚,于是财富就是他的费洛蒙;有人看地位比爱甚,于是地位就是他的费洛蒙;有人看美貌比爱甚,于是美貌就是他的费洛蒙。它是无形无味,又无所不在的化学分子。 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味道,飘散在空气中, 彼此都寻找着同类, 一旦撞击就传达了彼此的信息。 或许这两个故事里的女人都是这样的,她们也曾经在拥有男主角后出轨过,但是她们最终还是坚守住了自己的费洛蒙——异能或是上帝赐予男主角的奇迹。当上帝收走了这些爱情的附赠物之后,她们只能在孤单之中品味着曾经那么与众不同的爱情,那是一束穿越她们生命的爱情繁光,让她们拥有了别的女人一生难以企及的经历。 爱情也许很平淡,也许很轰轰烈烈。幸福的家庭,幸福都是相似的。爱情基于身处其中者的心路历程其实也都是一样的,那么多的言情小说到最后都成了千篇一律,笼罩在爱情之上的身份、地位、财富褪下了原本吸引读者的眼球,那就只剩下超越这个世界规则的爱情才能让读者感到惊心动魄。好吧,我承认,我就这样被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奇技淫巧”的爱情故事给打动了,我还是那么无敌的清纯少男啊! 注:《返老还童》没有获得本届奥斯卡奖,我很遗憾,奥斯卡的评委肯定被小沈阳的《不差钱》把个人的欣赏品位提高了!
  •     看到菲茨杰拉德这个名字着实又让我震撼了一下,然后毫不犹豫地直冲书店......这本书的大小和装帧是没得说的,至少很和我心;至于内容,更喜欢它的后一篇 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返老还童虽然有着一种试探人生的议题在里面,但看上去更像是一处闹剧。就是马克吐温的一句话让菲茨杰拉德想写写这个来做作实验过过隐,马克吐温本人也许能将这个故事发挥得更具表现力。爵士时代,那种奢华、颓废、淡淡的忧伤只有在后一篇才能看到,至少体现得更充分......非常喜欢那一篇的描写......返老还童这一篇还没有在我脑中留下什么影子,可能还得再看看......要的是那种淡淡的影子,那种印痕是能捕捉到的书的生命力的表征
  •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当本杰明把自己越来越年轻的秘密有些得意地告诉帮他剪发的老妇人时,她却告诉本杰明为他感到难过,因为“你要经历所有爱你的人都比你先死去,这还真是一个不小的责任”。本杰明愣住了,因为他从来没有用这种方式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老妇人看着变得有些沉重的本杰明,又告诉他说要坦然面对人生中的生与死,“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要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的重要?”这只是其中打动的我的一个细节。其他的还有很多:开始逆时针行走的时钟,被闪电击中七次的老人,黛西一系列的偶然发生的所引发的必然的车祸,忧伤无比的爱情……导演大卫·芬奇在影片中,细腻铺陈的多个细节,让这个本来改变自美国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返老还童》的故事具有了多重意义上的异样神采。相比而言,原著小说要平淡和单薄很多。尽管菲茨杰拉德生前很看不起电影这种媒介形式,但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我想很难会注意到他众多作品中的这一个小短篇。我对菲茨杰拉德的本人的兴趣远远大于对这篇小说的兴趣。上海译文出版社刚出版的《返老还童》一书中,除了收录了这篇同名小说外,还收录了一篇名为《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以下称《钻石》)的短篇。菲茨杰拉德一生创作了一百六十多部的短篇小说,此次书中收录的这两篇都写于1922年,属于奇幻色彩小说,是他的小说狂想曲中的一部分。菲茨杰拉德是因为1920年春的小说《尘世乐园》一夜而红的,随后他就迎娶了美丽而疯狂的新娘泽尔达。菲茨杰拉德出名后如此卖力的写作,与他这位貌美狂野的新娘估计有很大关系,因为之前她就曾嫌弃他“钱途”黯淡而解除过婚约。1922年到1923年间,他正在构思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但为了维持日益奢华的社交和生活,他写了很多短篇小说给商业杂志,其中就包括《返老还童》还有《钻石》。1923年,他曾写道:“去年冬天我不要命地工作,但写出来的都是垃圾,这不仅损害了我的钢铁般的体格,还几乎让我心碎。”1937年,在另一篇回忆年轻时期的文章中,他又写道:“涌入我脑海的所有故事都带上了悲惨的色彩——我小说中的那些可爱的年轻人遭到了毁灭,我的短篇小说中的钻石山被炸毁,我的百万富翁像托马斯·哈代的农民一样美丽而悲惨。”提到这些早期作品的评价,我的意思并非说这些给商业杂志的小说写的很烂,对于一个能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这样的传世之作的天才作家来说,他的任何作品都具有我们不可忽视的特质。对这些掩盖在巨大荣耀下的作品,对这些为生活所迫的迅疾状态下写出的作品,也许,阅读时有一颗理解的平常心会好很多。《返老还童》这篇小说的创意是足够新奇,至少发表时能足够吸引大众猎奇的眼球。但创意的过于新奇和故事之间的平淡无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差,反而容易让读者失望。本杰明从出生时的老人,到结尾时无意识的婴儿,与其他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一样的,娶妻生子,战争,读书……他的不同只在于逆时间经历这一切。读这篇小说时,我一直再想如果是博尔赫斯处理这样的题材的短篇一定会有所不同。而相比而言,《钻石》要精彩很多。小说中的主人公昂格尔算是富家子弟,假期受邀去同学珀西家做客,至此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珀西家住在一个神秘的从不为人所知的钻石山中,昂格尔在那里见识领略到了什么是有钱人,因为他曾坦言说一个人越是有钱他越是喜欢。不过,具有黑色幽默的是,昂格尔没意识到,从此他再也不能走出钻石山了,除非被杀死,因为钻石山的消息不能被外界所知。菲茨杰拉德的幽默和讽刺的语言风格,以及对叙事出色的掌控能力,让这篇小说具有了一种之前不具备的从容和坦率。我很惊讶他在书中对富人生活以及金钱的那种有些病态的痴迷的描述,但正如美国文学批评家迪克斯坦所言,菲茨杰拉德虽然着迷于富人的习惯和风尚,并为金钱所带来的自由所吸引,他心里却热切地希望成为一名严肃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五十年后仍然能够打动读者,“在富人中间他从未忘记自己是个局外人,但他同时是个洞幽烛微而富有同情的观察者。他留意到金钱能为富人购买的东西如此之多,但同时又如此之少——正如他后来发现的那样,金钱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和时尚,却无法为他们消除失望和失落”。是不是正因为这种失望的落差才让菲茨杰拉德的这些奇幻和狂想故事的结尾都具有了一种悲剧性的内核?本杰明·巴顿悄无声息地从世界的记忆中上消失了,“就好像从未发生过”。昂格尔从钻石山中逃了出来,仿佛一场梦。现在梦醒了,繁华落幕,夜凉如水,没有钻石的光芒闪烁,只有黑夜依然照亮着黑夜。思郁2009-3-17书返老还童,【美】菲茨杰拉德著,张力慧 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定价:25.00元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暂时还没看,存着以后慢慢看
  •     想必这是个很孤独的人生吧
  •     故事值三星,为了他的优美语言给四星。
  •     奇怪地奇怪
  •     小说平平淡淡的写实才是大满贯人性的写实
  •     大卫芬奇太厉害。
  •     是有爱的 所以 不论是从小到老 还是从老至小 爱都在的
  •     钟表倒着走
  •     想看电影。大三。
  •     Everybody's youth is a dream ,a form of chemical madness.
  •     返老还童原来是菲茨杰拉德写的?短篇。
  •     非常好,值得购买啊
  •     是部构思巧妙的好小说。但是文笔…很像暑假日记…流水账模式。还好看过电影,很多情节虽然没读出来但已经有了画面感。
  •     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
  •     最爱电影版
  •     返老还童
  •     日記形式的流水帳,電影比書出彩!
  •     电影太烂俗了,原著倒是丧得我心旷神怡。菲茨杰拉德讽刺自大的人总是辛辣,我笑出来,然后念念不忘。倒是也不奇怪他为什么婚姻生活不快乐。 后一篇又荒诞又梦幻,你看人性这样肮脏,倒也没有肮脏到底,你看钻石这样闪耀,但我们还是做个普通的啰啰嗦嗦“要是我当年……”的人就好了。
  •     大一写的:返老还童:其实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并不是多么严肃,他的短篇小说更是想象力丰富,滑稽近乎荒诞,《本杰明巴顿奇事》其实没有多少伤感,甚至是无感情的,仓促的,坦诚的,在最后,一场闹剧归于沉寂,一次反方向的人生,把人的经历的沉重突出,最后归于刚出生时的纯净,让人有想以婴儿那般无忧无虑的失去一切沉重记忆之后睡去,这样死的方式是近乎天堂的,是美的;而《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也是一场纷繁而至最后归于平静的闹剧,这面对金钱,财富,宝石,富贵赤裸裸的爱慕和追求,对于纸醉金迷的爵士乐时代,淘金时代,拜金时代的享受,留恋,怀念,祭奠,以及经历过一切物质之后在精神上的反思,超脱,是菲茨杰拉德小说以及短篇的共通点,看时是戏剧,看完是沉思,笔调是富有激情而趋向冷静的,不同的人物暗藏不同的人性
  •     几年前读的,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合集,印象深刻的是像丽兹饭店一样大的钻石,语言很华丽
  •     有些人喜欢坐在河边 有些人容易被雷劈 有些人听得懂音乐 有些人是艺术家 有些人喜欢莎士比亚 有些人天生就是母亲 有些人爱跳舞 有些人过了一生却不知所归、恍然如梦
  •     很好的书,好好看!很好的书,好好看!
  •     这本里选录的两个短篇,原本也就是作者写来骗钱的(不),因此要说有多了不起,确实也比较有限。就想感叹一句,Fitzgerald对那个挥金如土的奢华世界的描写真是太梦幻了......
  •     我多想回去 哪怕十六七 只怕再遇不到你。--长白山
  •     电影以一位垂危的老人与一本日记为主线,讲述了本杰明从老人到幼儿返老还童的奇幻一生,为他的单纯坚持而着迷,这样的情节设定,会忍不住想要知道他后面的人生是怎样的精彩。
  •     知道自己的结局还要坚持做渣男。
  •     “他的白色童床,在他上方晃动的朦胧面影,以及牛奶发出的甜香,一起从他脑海里渐渐淡出。”忍不住让人想想死亡和虚无。
  •     骨架是好的,但是电影版的编剧更伟大一点。
  •     【更喜欢电影】
  •     复古英文
  •     基本不记得了……
  •     如果人的一生可以倒着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另一种版本的阿甘正传,很感人,引人深思。
  •     为什么豆瓣只有7.8分,要我打分,我可以打十分。
  •     “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要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的重要?”——By本杰明荒诞的逆生长演绎史,By菲兹杰拉德最伟大的小说狂想曲
  •     看的是他改编的电影 好看 对于人的衰老死亡的审视
  •     居然有人说菲茨杰拉德的语言干巴矫情?!还有人说这小说是在鬼扯,八十岁他妈怎么把他生下来?!笑掉大牙了好不?!想象力如此匮乏看什么小说,去读读心灵鸡汤看看喜羊羊就好了。好的小说不在情节,在人,故事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
  •     我为数不多能刷2遍的爱情片。
  •     尝试用伍迪艾伦的那首——“下辈子,我想倒着活一回”诗的概念解读了一遍。但菲茨杰拉德显然不如老头子那样幽默乐观。在一片牛奶的馨香中,遗忘了一切的年幼巴顿酣然入睡——已经没有梦再来烦他了。
  •     初中读的 都有点忘了TAT
  •     反老还童 双语
  •     看完其实还是挺心酸的 只有那么几年是刚刚好可以相互陪伴的 但是 虽然时间有限 也没有错过 而是倍加珍惜也好好的把握了 倒是我们这些正常人 明明可以相守一辈子 却不懂得珍惜 出不完的幺蛾子
  •     “孤独没什么不好,真的。”
  •     我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在等我,尽管我不知道我在等谁,但是因为这样,我每天都很快乐
  •     中英两篇,只读了返老还童中文,不长。电影只是借助了框架而已,不一样。
  •     相比返老还童,我更喜欢比太阳更耀眼的钻石
  •     最伟大的爱情故事总是以死亡的阴影来度量的,爱与死冷酷地纠缠在这个故事路。原著是简简单单的逆生长“奇事”,大卫芬奇加上卡特布兰切特布拉德皮特的组合将其演绎成了一个至深的“爱之往事”。
  •     第一篇流水账,第二篇烂尾。可能多读几遍会有不同的感悟。
  •     很坚强 如果我是他我早就活不下去了
  •     很有脑洞的故事…可惜来不及看英文版
  •     放在家里好长时间都未读,今天翻了才知是一个短篇,一个小时读完,故事很好,叙述较为简单。
  •     电影把《返老还童》里面作者想要表达的精髓全改没了,堪称是两个故事,实在看不出原著的影子。这两篇短篇我都相当喜欢,还会重温英文版。菲茨杰拉德确实擅长讽刺,当年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候没能体会这点,还要重读。
  •      总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     高三时读的,因为先看过皮特的电影,所以读这本书时总是会同步到电影里的一些画面。 其实我觉得这更像是一个隐喻,成长就是在不断失去。假如你一出生便已苍老,那么你的一生便是在不断获得,直到最后干净到只剩下你自己的婴孩状,那时候,你拥有世界最多。
  •     时间倒着来,依然无影踪。
  •     毕竟是双语,应该再看一遍英文原版,不过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