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上帝之死

出版日期:2016-3
ISBN:9787564922850
作者:[英]特里·伊格尔顿
页数:254页

内容概要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 )西方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从60年代末至今,伊格尔顿出版美学理论、文学批评著作十多种,如《莎士比亚与社会:莎士比亚戏剧论文集》《瓦尔特•本雅明,或革命的批评》《文学理论引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等。与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并称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三巨头。
译者简介:
宋政超,就读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伊格尔顿悲剧思想。

书籍目录

1 前言
4 第一章 启蒙运动的局限
52 第二章 唯心主义者
107 第三章 浪漫主义者
134 第四章 文化的危机
169 第五章 上帝之死
194 第六章 现代主义及其后
230 索引

作者简介

上帝死后,如何在假定无信仰的世界生存?
伊格尔顿在本书中研究了现代社会寻找上帝替代者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困难与意义,并通过启蒙运动至今众多思想、思想家与事件,探讨了9/11事件前后的宗教状态、围绕西方资本主义的反讽,以及在后启蒙时代所创造出的并不令人满意的一系列上帝代理人。
如果特里•伊格尔顿不存在,就有必要创造一个他。
——西蒙•克里切利(《哲学家死亡录》作者)


 文化与上帝之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文 | 特里·伊格尔顿译 | 宋政超认为宗教无聊透顶、不值一提或者令人不快的人们无须被这本书的书名打消读下去的念头。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谈上帝,不如说更多的是探讨由于上帝的明显缺位而引发的危机。循着这个主题,本书的探讨始于启蒙运动而终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勃发和所谓的反恐战争。我自上帝如何在18 世纪的理性主义中存活下来而展开论述,以他戏剧般地重临于我们自己假定的信仰缺失的时代作结。在其余的部分中,我必须讲述一个关于无神论并不像其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的事实。宗教已经成为政治主权合法化最有力的途径之一。诚然,使宗教沦落到这样的功能是荒谬的。如果说它为权力提供了怯懦的辩护,它还时不时地在旁边扮演着荆棘的角色。然而上帝在维护政治权威中扮演了如此至关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即便那些完全不信神的人也无法平和地接受上帝在这个世俗时代影响力的减弱。从启蒙理性到现代派艺术,一整个系列的现象因此承担了提供超验的替代形式的任务,填补上帝曾出现过而留下的缺口。我的部分观点就是文化是这些代理者之中最为资源丰富的,从这个术语的广义而非狭义角度来讲。所有这些补缺者都还有其他任务在身。它们并非仅只是神的替代形式。宗教并非仅仅由于采取了若干巧妙的伪装而生存了下来,正如它也没有被世俗化所驱逐那样。然而尽管事实上艺术、理性、文化等都有自己繁荣的生命,它们仍然不时地被迫承担起意识形态责任,对此它们总是被证明无法胜任。在我的论述之中这些上帝的代表没有一个能够证明是可信的。全能的神已经明确地被证明是难以取代的。事实上,这或许是本书的论述之中最为不同凡响之处。一次又一次,至少持续到了那个看似真正的无神论实则并非如此的后现代主义的降临。我论证的另一个反复出现的特征是宗教具有的将理论与实践、精英与大众、精神与感觉相结合的能力,一种文化永远无法企及的能力。这就是宗教可轻松被证明是最顽强和最普遍的流行文化形式的原因之一,虽然你并不会通过迅速翻阅一些大学文化研究报告去质疑此观点。“宗教”这个词总是会在提出“我们必须保护精英文化的价值不受大众文化玷污熏染”这个命题的著作中突然出现。当今时代的几乎每一位文化理论家都以沉默来回避数以亿计的普通男女的某些最重要的信仰以及活动,仅仅由于这些恰好不符合他们的个人口味。他们中的大多数同时还是最激烈的反歧视者。本书脱胎自我在诺丁汉大学2012年的弗斯演讲,我想感谢项目的组织者托马斯·欧洛克林教授,他是这么亲切而高效的主办者。同样非常感谢约翰和埃里森·米尔班克在我逗留诺丁汉期间所给予的友谊与殷勤帮助。皮特·迪尤斯和保罗·汉密尔顿以他们娴熟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感知力阅读了打印稿并且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如果说伊格尔顿是懂“细读”的,那么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细读”完全不是封闭的阅读,恰恰相反,“细读”的基础是相当深厚的文化史/社会史联想能力,对原型、母题的熟稔,以及合乎情理的想象、诠释与表现。
  •     哦,自己译的,虽水平有限,但已尽力又辛苦非常,还是5颗星好了
  •     伊格尔顿最好的书。明晰精湛。翻译也算流畅。书中把我看过的许多书的主旨都串联了起来。人到底有没有信仰?答曰:只要追逐永恒,就一定会有对各种对象操持的信仰。但是人的理性有限,因此人的信仰程度也会增减。比如人对文化的态度,越来越实用性。这是对于社会失序的必然回应。配读《美国精神封闭性》
  •     一本思想史著作,围绕“上帝”观念及其种种替代物这一线索,探讨了现代思想的宗教特征。很有启发的一个思想史切入点,以后可以做一下。翻译还是有不少瑕疵。
  •     图书馆借书,无法做笔记,改日重刷一遍。
  •     翻译水平一般。
  •     虽然有不少干货,但是翻译实在捉急,有很多地方是把英文原句直译过来了,读起来特别拗口,明明可以调换一下两句话的前后顺序让意思表达得更清晰,干嘛非要一板一眼地把原文的句子结构搬过来。
  •     虽然是一本不厚的书,但涉及的宗教与哲学知识比较多,如果知识储备不够的话读起来会有点吃力。打算以后再来读一遍
  •     白左又吹牛逼了
  •     一般,接近报菜名
  •      翻译扣一分。翻译的不太好,很明显作者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状语从句没学好,有些句子很明显看出来不通顺,得调整下语序。有句子没说完就就打句号了。缺成分。希望作者继续好好打磨改进。
  •     上帝-术语,也是超出预期的好
  •     关于永恒的永恒怀疑,关于不确定的一种确定。神格化的形象被质疑,而非人化的文化又不能给予慰藉。恐惧的是:我们将后现代当作状态,是不是将没有答案当作答案?
  •     一部浓缩且精华的思想史作品 强大的资料整合、疏理能力使这本书就算没有一个结论 也非常值得一读 还有那个短评里说这只是本白左吹牛之书的人 在面对一个显而易见学识极为渊博的人时 因为个别意见不同就草草一句话拉黑打发而不是先问一句或许错的是我 反智程度可见一斑 BTW给译者点个赞
  •     分析犀利
  •     就是很好看,已珍藏,顺便给我男人的译文点满赞~
  •     师兄译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