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酒徒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39944227
作者:刘以鬯
页数:227页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所谓意识流小说,之所以难读,是因为那是另一个陌生人完完全全的自我,有多少人有热情和兴趣去探究那些琐碎呢?之所以难写,则是人思绪情绪变化万千,到落笔那刻,却应是理性而逻辑的,流动的意识,的确难以描摹。也许,正因为酒,才建立了二者的通路。刘以鬯写《酒徒》,并不见得喝了酒,甚至因酒徒之名,借酒发泄胸中愤懑,也看得出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小说其实很好读,故事性极强,借落魄文人之口和酒意朦胧双眼,勾勒一副香港市井风情画,有早熟的女孩子,心急着长大,做出格的事;有海员的小老婆,生活被金钱和寂寞填满,空虚中随意弃置生命;有沦落舞女养家的女孩,反而被家人侮辱,终得嫁人,留得主人公“酒徒”一片怅惘……但是,酒徒看惯太多人情冷暖虚情假意,终归投入杯中物怀抱。借酒徒之口,刘以鬯其实放入很多对现实的不满和文人特有的郁结愤懑,感叹“四毫子小说”充斥市面,真正的文学无人问津,虚拟了海明威到了香港不折腰因而饿死的场景,加之一位一腔热情办纯文学杂志、又很快梦想夭亡的朋友。其实,调还是那个老调,弹得也并不甚动听,比如那些怨天尤人的情绪,戒不掉的酒瘾,被沉溺自怜打断的“好小说”构思,无不是自我管理不甚的弱者写照。读来令人无奈,梦想在现实前面撞成一地碎片令人悲哀。追求文学也好,别的什么也好,好多酒徒就这样子瘫在十字路口,呢喃着找不到出路,但是双脚却永远没勇气和力气,向正确的方向迈出那一步呢。

就这样醉了,长醉不醒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又有多少事情,滑过我手心,任我独自评说。沉浸在酒里,麻醉自己的人,有福了。在空气中胡乱抓一把忧伤,泡进酒里,吐入几口悲伤,用古老而永恒的咒语封口,封存。快乐的时候,浅斟失落的时候,豪饮痛苦的时候,一干而尽快乐的收割机,失落的收容器,痛苦的粉碎机是那,岁月的时光机还记得,喝酒之前,你我是落寞的枯树,萧萧落叶,抖落满地的青春记忆。而如今,几杯入肚,仿似回到童年池塘边,看细雨变暴雨狂注,直使激情横流。酒是好酒,奈何是杯苦酒。读完《酒徒》,我猛然发现,不喝酒的人一旦醉了,才是真的一醉不醒。爱上《酒徒》的人,大概就是这样的醉酒者。在这个时代,你可以爱女人,爱唱歌,爱赌博,爱金钱,爱旅游,爱所有一切——除了文学,真正的文学不然,你就是酗酒者,活在醉酒后的世界里,一切那么朦胧,一切又过于清晰,方正就是一切跟常人不同。真正的酒徒,不过悲伤;这样的酒徒,满身的寂寞。

将一个落魄酒鬼的生平与文艺评论贴合在一起。既是为香港文学立传,也是为香港立传。

看主人公在文学良心与苟且活着间艰难抉择,不免潸然衣襟,惟愿他早日脱离苦海,《酒徒》便成了读到的第一部盼着主人公死亡的小说。小说写到的香港文学背景,因武侠和香港电影泛滥等背景较为大陆人熟悉,所以阅读起来对作者写就的香港文学在夹缝中的生存状态深有体会。今天恰好读到一篇文章《所有事不过是一拖二懒三部读书》,写到阅读量的问题。正好也照应了在阅读该书时读者提到的现代和后现代的各种诗人、作家及作品,赧然。又由于港台和大陆的许多书名作家译名的不一致,深深考验着读者中学文学知识的积累情况。最后说一句,这部小说对话较多,作者习惯于用破折号来标注,导致整部书排版的宋体字看起来怪怪的;作者对长短句的运用都得心应手,段落长短不一,又导致行距看起来怪怪的。阅读体验不是很爽。不过,大概这个不爽时从封面开始的吧,——编辑为了契合小说基调设计的黑色大宋体字无行距的封面。

酒徒

读这种书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读一个人的思想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有时候作者的某一句话会像针一样刺你一下,并不会感到那种很明显的疼,但就是有种一激灵的感觉。有些时候世事真是无奈。在这时代有理想的人本来已经不多,可惜有理想的那些能力未必够,而有能力的却未必有理想,有理想又有能力的承受力又未必够。但是还是不要逃避吧。即便周围人再怎么麻木,社会现实再怎么残酷,自己能做一点点事情都是好的。这份责任无论有没有其他人愿意来承担,社会有没有创造条件帮你承担,只要肯去承担就是好的。比起逃避的人生我想每个人都愿意选择一个更有担当的人生。也不必去担心自己能力到底够不够,肯开始,肯去做已经胜于常人。人生什么的想太透了也没有意思,还是说一句很俗的话,只要努力去做,结果什么的就不要去想好了。今日不知明日事。读后有共鸣也告诉自己不要做酒徒。

与你一起醉——读《酒徒》有感

请允许我像作者描绘的那样放肆一次,不知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其实,是自己给不给自己这样的机会。我都不曾酣畅淋漓地释放自己,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就会感到有些吃亏。尽管酒徒也已经四十多岁。我是不成熟的,经不起内心的考验,但庆幸的是我的良知还没有被泯灭掉,我都不知道我应不应该因此而感到欣喜。刘以鬯,只看到你的《酒徒》,心就完全融化在你所构建的意识中。我庆幸地在合上书的那一刻与你告别。没有陷入其中,因为我不够勇敢。但我也不会把它定义成怯懦,我还年轻,走入意识的疯狂我尚且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层级。但感谢您为我找到了一条在我看来是捷径的捷径……张丽丽,你曾经的女人,跟着曾经打过你的纱厂老板走了。司马莉,十七岁,喝着伏特加诱惑你,活像一个厌倦世俗的老妓。杨露,爱上她,却找不出道理。我可以告诉你,她不爱你。雷老太太,你伤了她,她却没有禁锢你。你在醉与醒中穿梭于她们其中,应该算是你灵魂的妓女。你文字的手淫让你莫名陷入一种矛盾的境地,你始终就是不肯放弃,攥在手里。不管你堕落到何种境地,你始终让良知钩扯着内心,你会发现,牵绊你的,一直是自己。武侠小说,黄色小说,在你的笔下游刃有余,你却从来没有深刻的对你下的他们做出评析,因为不值,那不是你爱的东西。酒,占据了你的全部,甚至都吝啬到不曾拿出一点点空隙留给自己。酒,是你最忠实的朋友,但又每次将你逼入思想的绝境。你总认为嗜酒的你才是最清醒的,但你清醒的同时别人并没有糊涂,最终左右地还是你自己。抉择不出你想要的真理。你没有办法依照时代的潮流融入现实的背景,哪怕无数残忍的小虫撕咬着你不平定的内心,你就是不肯撒手,倔强到最后杀死了唯一珍惜你的人。你没有悔过,因为你的世界里早已没有对错,你对孰是谁非总是充满了厌恶之情。总是没有办法将理性盖过自己的感性。你走入酒馆的那一刻,你的思绪沸腾在酒精的麻醉。天旋地转才是你追求的人生境地。你的格格不入让你孤独寂寞,你说读的书越多,人越会感到寂寞。可能是看的太过透彻,便不想让污浊的世界奸污你透彻的双眼。麦荷门,你们的关系最终走到了死穴。欣赏你的人最终也离你而去,他有他的执着,你也不肯放弃你专业的肯定。骗子莫雨骗走的不仅仅是你的《蝴蝶梦》,更带走了二十年的同窗之情。你无奈,你愤怒,却不得不承认他因此走上了巅峰,都不曾再回过头来理会你。现实的残酷把你逼入了绝境。你喝了“滴露”,却又重生在患有精神病的老太太手里。重生的你还是你。你的思想绽放在现实的残酷了,跌倒爬起来练就你不得不用酒精去麻痹自己。我不清楚酒精为什么会是你如此发疯似的上瘾,现在想想,可能是你封闭的内心没有办法打开一扇接纳世界的门。你没有办法敞开内心,哪怕最后逼死自己。是的,综上那些变态的事实,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你,你在坚持着,坚持着这个世界渐渐消失的东西。这样的解释让你的一切都变的合理。我佩服你,在稚嫩的我还担心着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现实中时,你却头也不回地选择了放弃。你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让那些浮躁的东西沾染到你,即使付出生命。换个角度,你用真诚与坚毅说服了自己。纵使被现实歪曲的嘴脸嘲笑着自己。你默默承受着这一切,都不曾坦露心扉,你坚持下来,经历死亡的洗礼。你确实如司马莉所说,你是个固执的男人,固执到都不肯纵欲给可悲的现实。有时候都在想,是不是在你思想捉迷藏的时候不小心爱上了你。自己也会惊呼于这样的想法为何突然迸出在脑际。我许是与你一同醉掉了。在那个被腐蚀掉的灯红酒绿……

躲在酒杯中的芝士分子

刘以鬯小说《酒徒》描绘了一文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社会窘迫的遭遇和他恍惚迷离的醉语。主人公酒徒的身份是文人,嗜酒之人,借酒消愁之人,故称“酒徒”。在香港六十年代通俗小说盛行的文坛,或称主人公为写手更为恰当,因为写文章的人都在制造商品,他几乎被当作一架写稿机。而主人公的失意有多方面的原因,文字上的堕落,文学理想的破灭,感情的发炎,统统使得他愁怨结肠,于是他借助酒来浇愁,酒成了他唯一的依靠与避难所。酒徒徘徊于醒与醉两种状态之间,文本混杂着人物的挣扎、语言的雀跃、文学的讨论,看似以一种叛逆的姿态在逃离现实,实则在叙事的思路,题材的选取与精神的内核等方面仍离不开传统模式,指向的终点还是社会现实。酒杯中的游泳者:酒徒的多重姿态解读其人物特征不妨从酒的多重味道谈起。酒杯里盛着堕落的味道,酒徒的醉意贯穿全文。小说写明了酒徒是如何一步步毁掉自己的生活的。酒徒从一开始便是个豪饮的酒徒了,开门见山地就醉了,“我醉了,脑子里只有固体的笑” 。日后并无改观,只是迷醉地愈加了,至结尾下午在日记簿上写下“从今天起戒酒”,转眼之间,傍晚又在一家餐厅喝了几杯白兰地。屡次戒酒,屡次失败,若酒象征着精神的消沉,屡次戒酒失败亦暗示着酒徒无可挽回地走向消沉、堕落、虚空。酒徒的生存方式以卖文为生。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即所干的工作)与其生活状态彼此牵连。借用“此消彼长”一词,两者的关系可谓“此消彼消,此长彼长”。酒徒所写的文在堕落,生活同在堕落。一开始写武侠,中途写过剧本,最后给多家报社连载黄色小说。生活上的窘迫导致文章不得不走向风尘化的不归之路。除了写作操守,同在丧失的还有尊严。在王太居所,王太愿意“包养”他,而他拒绝了,说“再没有收入,我将成为一个吃拖鞋饭的人”。可见酒徒想靠自己挣钱,在他的观念中,即使是写自己所鄙夷的武侠、黄文,也比靠别人的施舍来好的多。可是经历了一系列挫折,最后他接受了雷老太三千元的“施舍”。似一条寄生虫,尊严全无。他此刻已放下尊严,承认自己的废然,决定再次搬家,弃甲而遁。酒徒虽一开始就嗜酒,然他曾是个有文艺追求的书生,他的堕落不是个人的选择,更多的可以说是一个被社会同化的过程。现实的焦灼渗入他的骨髓,此处可以梦为证。小说开头第二章描述了这样一个梦境,酒徒梦见自己成为这个物质世界的胜利者,有恃无恐,“现在我有钱了,我将钞票掷在他脸上”。他的梦由物欲作主宰,连梦都被赤裸的现实法则牢牢掌控。理想在梦境中都居无定所。如文中谈起这样一个梦,“写新诗的人有罪了全被绑起来投入维多利亚海峡” 如果说他是一个热心文艺的人,他为什么不假想出一个人人关心文学,严肃文学有销路的梦境呢?大抵是因他对社会几乎是绝望的,理想的生存空间是逼仄的。在这种绝望中怎么可能想象出美好世界呢?他的梦境已经被强大的“社会性格”所同化。如果酒仅指堕落,那未免太过单一,喝酒之人亦有难能可贵的情与义。文中提到一典故,“曹雪芹也是一个酒徒,敦城与他在槐园见面,寒气侵骨,敦城就解下佩刀沽酒。” 作者借酒徒之口直言佩刀沽酒,并且说明这种情谊在当今社会几乎不可见了。酒徒几乎是社会底层人物了,而他禁不住怜悯比他那些卖身的妓女。他的稿费并不多,但他将半个月的劳力塞在了妓女手中,“我是常常在清醒时怜悯自己的,现在我却觉得她比我更可怜。” 开头对妓女如此慷慨,结尾另一位妓女,留下一张纸条,骗走了他一百元巨额。而酒徒毫无愠怒之色,只是叹息一句“一个可怜的女人。” 酒徒从头至尾贯穿的仗义本色,对弱者的怜悯,为他的形象添了一层触动人心的滋味,如薄酒般淡淡的一层人情味,透着难能可贵的醇真。酒杯里的液体,除了酒,还掺杂着眼泪。在这一坠入深渊的过程中,处处谈钱的现实压倒酒徒,然酒徒从来不是自甘堕落,苦涩的泪水证明他的不甘。当麦荷门给他一封信,道“文学是苦役,孤独之旅”,看完此信,酒徒“将自己禁锢在房内,哭了一天” 。小说第十四章仅这一句话,却担着严肃的分量。酒徒内心挣扎,试图抵抗,抵抗无能,唯有哭泣。哭泣之后便是妥协,弃《前卫文学》,写《潘金莲当包租婆》,酒徒又一声叹息,“这是害人的东西,为了生活,不得不写。”如上所述,酒有堕落、人情等多重味道,人物身上也体现出双重性,在矛盾中展现出酒徒的人格。酒徒挣扎于理想与生存、道德与情欲、追求与失落、堕落与自省的矛盾冲突中,他试图把持住自己的价值观念,但很多时候他不能不怀疑自己的立场而有所迷失,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呈现出交织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坚拒房东女儿司马莉的色诱,体现出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另一方面,他又会在极度苦闷的时候主动寻求妓女,以放浪形骸来舒缓内心的压力。他讨厌张丽丽的贪婪与世俗,但在生计艰难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充当她的同党,干起所谓“捉黄脚鸡”的勾当,企图敲诈纱厂老板。他向往理性、正直、纯净的生活,但又总是在现实中妥协、迷失,陷入痛苦的深渊。酒杯中装满人生的滋味,酒徒好似一位在酒杯中的游泳者,然这是一场受现实的驱逐的早已失去方向选择权的游泳,不得不向理想的反方向游去。

酒徒酒徒

读过一些片段,惊服于文字的力量,心向往之。。。。。。。。。。。。。。。。。。。。。。。。。。。。。。。。。。。。。。。。。。。。。。。。。。。。。。。。。。。。。。。。。。。。。。。。。。。。。。。。。。。。。。。。。。。。。。。。。。。。。。。。。。。。。。。。。。。。。。。。。。。。。。。。。。。。。。。。。。。。。。。。。。。。。。。。。。。。。。。。。。。。。。。。。。。。。。。。

先锋,是马原的虚构,是感觉的沉淀

作家刘以鬯借用《酒徒》的双眼,在半梦半醒中探讨究竟是做个严肃的文艺工作者,还是做个靠写通俗小说赚钱的寄生虫,来表达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王家卫借用《酒徒》,营造了一个半现实半科幻的《2046》,在烟圈中跟爱情捉迷藏,在记忆中寻找答案。两位作家背景相同,不知是故意,还是偶然,王家卫的电影中总有着与刘以鬯作品中的那种飘忽不定又琢磨不透的漂泊感。 片头的“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与片尾的“一若牡丹盛开,她站起身,走了,留下既非是有非否的答复”算是王家卫对刘以鬯先生的致敬,而将这两句原话放在电影中却也是恰到好处,由新的苏丽珍开始,片尾再与其呼应。除了语句上的应用,人物的创作也很符合原著。老刘与周慕云都是是表面看上去喜欢出入夜总会,懂得应酬,喜欢结交朋友的人,书中多次描写老刘与张丽丽,司马莉,杨露等混乱交杂的感情。电影中也是如此,如白玲对他说“你有这么多女朋友,这种日子(圣诞节)能没安排吗?”但实际上他们却是内心是极度厌世与孤寂的一群人。就像电影中那辆开往2046的列车,必然经过1224,1225这两个地方,由于是严寒之地,需要乘客与另一人相互拥抱才能渡过,后来我们才明白所谓的1224,1225就是所谓的圣诞节,那个被周暮云感叹为最需要温暖与拥抱的日子。试问什么人最记得情人节?不是热恋中的成双成对,而是形单影只的死穴。除了男主人翁,《酒徒》中“我做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梦。我梦见太空人在金星唱歌。”可以作为《2046》科幻部分的羊水,让王家卫的灵感诞生了王菲,刘嘉玲那些个女机器人。“每个去2046的人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找回他们失去的回忆,因为在2046这个地方,一切事物永不改变,没有人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没有人从那里回来过。”正是电影中那个坚持的日本人,最后打动了王小姐,成为第一个改变去过2046这个地方的人的命运。这也印证了电影里面的那句“只要你不放弃,永远都有机会。”而你说周暮云不懂得这个道理吗?不,当他明白的时候,或许对方已经放弃了。原本新的苏丽珍可以带给他一段新的开始,但那个时候他没有珍惜,就像周暮云对苏丽珍说的“有一天等你放下一切,记得回来找我。”其实,这句话是说给他自己听的,当自己想明白的时候,或许一切都回不去了,毕竟现实不是2046。“司马莉是包租人的女儿,今年十七岁。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她会走进我的卧室喝杯酒”《酒徒》中对这个早熟女孩的描写算是挺多的,但在《2046》中却没有过多的描述,董洁扮演的王洁雯这个早熟的少女仅一闪而过。而从手法上来说,《酒徒》严格意义上算是中国意识流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人物经历不能构成完整有序的情节线索,事件的发生与时间的发展也无任何序列关联,却成为人物意识流动的一个又一个外在引源,带出人物绵延不断的薏识之流,这与文章中的酒徒身份恰好相结合,以半梦半醒的醉态下讲述整个故事。从这本小说的背景1963年,我们可以知道当时香港发生了罕见的旱灾,各行各业停工裁员,市民苦不堪言,20万人被迫远走他方。在这种大环境中别说工作难了,吃饭洗澡这些现在看来的生活琐事都成了大问题。从文章中“我欲乘坐太空船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因为第二次的洪水将振滔而来地球又将淹没”可想而知当时刘以鬯写这篇文章的心情了。《2046》的开端也是从故事的想象中开始,然后运用时间空间顺序错乱,思想,情绪交替等,利用蒙太奇手法串联,这种说故事的手法很符合《酒徒》中的意境。不过既然《2046》是根据小说改编的,自然有其独特性与原著不同之处。《2046》鉴于是电影的关系,比原著更加通俗易懂,并且有时间概念的,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虽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但王家卫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从2046年,1966年12月24日,1967年5月22日……我们可以清楚理解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尽管其中穿插着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但《酒徒》则不一样,由于属于意识流小说,全篇不注重时间的概念,甚至没怎么提过,虽不是全以老刘思维活动为主,想一次看懂却是有点难度。两部作品虽都带有“实验性”,结果却是出乎的成功。但在立意上,《酒徒》显然更胜一筹,它倾向于批判当时香港的社会现象,说教意味浓,如文章中讽刺意味极强的“如果没有作品的“作家”们想称霸世界文坛,只要多付些路费,就可以畅所欲为了。”道出了当时香港没有正真的文学氛围,有的都是铜臭味。三个排比句“香港真是一个怪地方…….”,类似这样的手法文章中还有很多,直接抒发对香港现实社会的不满与痛心。而文章中大部分他与麦荷门的对话,也可以看作是他老刘与另一个自己的对话,一个思想的天使,一个现实的魔鬼。一方面他不忍心浇熄麦荷门创办纯文学的热情,因为自己也是个爱好文学的好青年;另一方面,由于现实的窘迫,不得不拜倒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毕竟人活着都得吃饭。《2046》用周慕云的话说就是描写一群痴男怨女的爱情故事。由于周慕云的痴,导致了很多怨女的产生,又由于对怨女的眷恋,产生了多个类似周慕云这样的痴男等等,反反复复。眼泪的蒸发,引起了潮湿的回忆。

你这个loser

自卑文人的落魄呓语,loser企图辩白,矫情竟混着酒气成了绝望地发泄。他说:“香港这个地方,解下佩刀沽酒的朋友不多。”起初注意到刘以鬯的《酒徒》是因为这本书有个难得的tag——“中国首部意识流长篇小说”,意识流是20周岁那时我荒废灵魂园地中的丧钟,天上飘着的全部都是尤利西斯、伍尔芙夫人、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这种滑到哪儿就是哪儿跳跃无端的文字令我着魔,咦,我是很喜欢意识流的,反正就像是神经病人的絮叨叨,用不着考虑逻辑与修辞,后来看骆以军的《西夏旅馆》,通篇都是密度极大难以吞咽地文字,却不妨碍偶尔渐入佳境,这是二十世纪的文学流派,大英帝国博物馆在倒塌,张爱玲偶尔也会意识流,文学手段本就在不断推陈出新。刘以鬯的文学功底毋庸置疑,阅读快感引人入胜,可理智还是不会同情他,我阖上书想,这不就是个大大的loser么?企图通过批判通俗文学来标榜自己对文学的崇拜与道德性,武侠小说风靡一时,大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红楼梦毕竟磅礴隽永,现代的年轻人们正在网络文学的坟地里贡献花圈,动辄就是100万毫无架构、文笔、人物塑造可言的——通俗小说。通俗小说毕竟还论高下,纯文学到底值几个钱?不值钱,做什么都好,千万别做文人,百无一用是书生大抵是正确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那是读书人写来糊弄你的,会一点点的舞文弄墨也没什么不好,你大概可以去做个文案,但是玩弄文字的这些家伙们在无限地对自己恶心中丧失了文字敏感性,大家越来越讨厌写字,你必须在十个字以内颠倒黑白绞尽脑汁一整个星期去渴求客户的大笔一挥,管你轻蔑还是不屑,你得混口饭吃。你得混口饭吃,这成为功利社会最大的矛盾,酒精只能麻痹一时,卧轨而亡的诗人叫做海子。赫拉巴尔甘愿做苦行僧,他去废纸回收站做打包工人,他推迟死亡刑期只为撰写《过于喧嚣的孤独》,艺术与精神世界的所有结晶被碾压成碎片,他也只能默默地哀悼人们的不予重视,新旧对立总是一个难言命题。世界不会更好的,竟来到了一个怀念武侠小说水准的年代,金庸与古龙的文笔大抵还能有点儿端倪可循,但你点开任意一本网络小说,你都不知道那些人如何提笔,咦,其实我也在写网文,偶尔也会思考其不入流性,但瞬间又思考所谓地纯文学是不是又进入了一个无病呻吟地矫情境地,只是虚构的功力不够而已,大家本质的追求并不一样。谈什么天赋呢?不能更苦。卡夫卡白天上班,晚上通宵写作。满面蜡黄也不代表你能金银满钵,梵高死得很灿烂,死后才更加灿烂,艺术是不朽的,但看客都少了起来,你不能渴求这个愈加虚拟化、碎片化的世界有人安心欣赏你琢磨良久的语句。来不及,没功夫,没有空消化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东西方的互文。当然,也有很多自鸣得意老觉得自己下笔如有神的“文学天才”们,毕竟出书的衡量标准是是否有人看,出版界的商人们需要思考这本书能带来多大利益,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我一点儿也没功夫去讨论编辑们的审美功底,也曾遇到对此嗤之以鼻的编辑,那又如何,你得混口饭吃。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了谋生去撰写武侠小说与黄色小说,给N家报社写文,也只能撰写喝酒钱,想来并不反感郭敬明,精明地商人可以穿上绝美地晚礼服,而你们呢?还是个LOSER。没有纯文学可言,五四以后大陆的文学,没什么可谈的。莫言得了诺贝尔奖,也还不赖,但文学也已在大陆死得七七八八。香港的书店都在二楼,台湾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儿如今却经常被误会为民国腔,民国未完不代表台湾就是民国。去书店不能看畅销排行,那是令人无比绝望地数据,不能窠臼大众审美情怀的降低,连广告都是读图大于长文案的年代,你还写什么?这是一杯苦茶,喝了也难醉倒。清醒是痛苦的,哪怕作者自恋地表达着自己的文学洁癖让人反感,却还是不可遏止地产生了共鸣,大陆的情况不会比那个年代的香港更好,我们需要写作地是赚钱的文字,无从考量其文学价值,改编成一个能赚钱的剧本那自是更好,清宫宫斗、豪门恩怨,让狗血来得更猛烈一些,如果作者置身于如今大陆文学地混乱阵仗中,会不会哭得更加悲怆。他一定不会再苛责武侠小说了,而今的大部分小说,还比不上武侠小说。我阖上的书不是纸质书,只是电子版的《酒徒》,知识分子是什么,我也不清楚。大陆这个地方,根本无人与你解下佩刀沽酒。


 酒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