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画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浮世画家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1
ISBN:9787532754373
作者:[英] 石黑一雄
页数:258页

章节摘录

  一九四八年十月 如果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你走过那座在当地仍被称 为“犹疑桥”的小木桥,爬上陡峭的小路,走不了多远,就能在 两棵银杏树的树梢间看见我家宅子的屋顶。即使在山上没 有占据这样显眼的位置,它在周围的房屋间也显得鹤立鸡 群,因此,你顺着小路走上来时,会纳闷这宅子的主人会是怎 样的富翁。 其实我不是富翁,而且从来没有富过。宅子之所以看上 去这样壮观,是因为它是我的前任房主建造的,而他不是别 人,正是杉村明。当然啦,你也许刚来到这个城市,还不熟悉 杉村明这个名字。凡是二战前住在这里的人,只要一跟他们 提起杉村明,他们就会告诉你,三十多年前,杉村无疑是城里 最受尊敬、最德高望重的人之一。 你得知了这点,再来到山顶,站在那里看着精美的雪松 大门,围墙里大片的庭园,琉璃瓦的屋顶,还有那些美不胜收 的雕梁画栋,你会疑惑我这个人何德何能,竟能拥有这样的 房产。事实上,我买这座房宅出价低廉——当时甚至不到房 产的真正价值的一半。由于那个时候杉村家人发起了一种 十分奇特——有人会说是愚蠢——的程序,才使我得以购得 这座豪宅。 说起来约莫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当时,我的情况每个月 都有起色,妻子开始催促我物色一个新居。她以她惯常的远 见,振振有词地阐述拥有一_座跟我们地位相称的房屋有多重 要——不是出于虚荣,而是考虑到孩子们将来的婚配。我觉 得她说得有道理,但是我们的长女节子只有十四五岁,我就 没有着急物色。不过,有一年左右,每当我听说有合适的房 子出售,都会记得去打听打听。记得是我的一个学生来告诉 我,说杉村明去世一年之后,他的宅子准备出售。购买这样 一座豪宅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我以为这个建议是出于我的 学生一向对我的过度敬重。不过我还是去打听了,结果得到 了意想不到的答复。 一天下午,两位仪态高傲、白发苍苍的女士前来拜访,她 们就是杉村明的女儿。当我表示得到这样一个显赫家庭的 关注,感到受宠若惊时,那位姐姐冷冷地告诉我,她们这么做 不只是出于礼节。前几个月里,许多人都来打听她们先父的 宅子,家人最后决定全部回绝,只留下四个候选人。这四个 人是家庭成员根据其品行和成就,严格挑选出来的。 “父亲建造的房产必须传给一个他认可和赞赏的人,”她 继续说道,“这对我们来说是第一要紧的。当然啦,情形所 迫,我们也不得不从经济上来考虑,但这绝对是第二位的。 因此,我们定了一个价钱。” 说到这里,一直没有开口的妹妹递给我一个信封,她们 神情凝重地注视着我把它打开。里面只有一张纸,上面用毛 笔典雅地写着一个数字。我刚想表达对这么低廉的价格的 惊讶,却从她们脸上的表情看出,进一步谈论价钱问题会引 起反感。姐姐只是说道:“这不是为了让你们互相竞价。我 们并不指望得到超过规定价钱的数额。从现在起,它们打算 要做的是进行一场信誉拍卖。” 她解释说,她们亲自前来,是代表杉村家族正式请我接 受——当然啦,跟另外三位候选人一起——对我的背景和信 誉的细致调查。然后从中挑出一个合适的买主。 这是一个奇怪的程序,但我觉得没理由反对。其实,这 跟男婚女嫁要走的程序差不多。而且,能被这个古老而保守 的家庭认为是一个有资格的候选人,我感到有点受宠若惊。 我表示愿意接受调查,并向她们表达了我的谢意,这时,妹妹 第一次跟我说话了,她说:“小野先生,父亲是个文化人。他 对艺术家非常尊重。实际上,他知道您的作品。”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自己也做了些调查,发现妹妹的话 果然不假。杉村明确实可算是热衷艺术,曾无数次出资赞助 画展。我还听到一些有趣的传言:杉村家族很大一部分人 根本不同意出售房宅,曾有过一些激烈的争论。最后,迫于 经济压力,不得不变卖房产。交易过程中这些古怪的手续, 实际上是那些不愿房产转到外人手中的人所做的一种妥协。 这些安排有些专横,这是无需否认的。但在我来说,我愿意 体谅一个拥有这样辉煌历史的家族的情感。但妻子对调查 一事很不以为然。 “她们以为自己是谁?”她不满地说。“应该告诉她们,我 们不想再跟她们发生任何关系。” “可是有什么害处呢?”我说。“我们没有什么不愿意让 她们发现的。不错,我家境不殷实,但这点杉村家的人肯定 已经知道了,而她们仍然把我们看作有资格的候选人。就让 她们调查去吧,她们只会发现对我们有利的东西。”我还刻意 加了一句:“实际上,她们所做的事,就跟我们要跟她们联姻 差不多。我们必须慢慢习惯这类事情。” 而且,“信誉拍卖”—一用那位姐姐的话——的想法确实 值得赞许。我奇怪为什么我们没有用这种方法解决更多的 问题。这样的竞争要值得称道得多,它用以评判的不是某人 的钱包大小,而是他的道德操守和成就。我仍然记得,当我 得知杉村一家——经过最为周密彻底的调查之后——认为 我最有资格买下他们如此珍视的那座房子时,我内心深处曾 感到多么满足。毫无疑问,这座房子也值得我们忍受一些麻 烦,它外表壮观、盛气凌人,里面却是精心挑选的色彩柔和的 天然木料,我们住在里面之后才发现,这座房子特别有助于 放松心情,安享宁静。 然而,在交易期间,杉村一家的专横显而易见,有些家庭 成员毫不掩饰他们对我们的敌意,换了一个不太善解人意的 买主,准会觉得受到冒犯,放弃这笔买卖。即使到了后来,我 有时还会碰到杉村家的一些人,他们不是礼貌地跟我寒暄, 而是站在大街上盘问我那所宅子的状况,以及我对它做了什 么改造。 P1-5

内容概要

石黑一雄:一九五四年生于日本长崎,五岁时随其父前往英国定居。他迄今共出版六部长篇小说,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他的每部长篇小说都曾获欧美的文学奖项,其中包括一次英国布克奖(《长日留痕》),另加三次该奖提名。

书籍目录

   一九四八年十月   如果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你走过那座在当地仍被称为“犹疑桥”的小木桥,爬上陡峭的小路,走不了多远,就能在两棵银杏树的树梢间看见我家宅子的屋顶。即使在山上没有占据这样显眼的位置,它在周围的房屋间也显得鹤立鸡群,因此,你顺着小路走上来时,会纳闷这宅子的主人会是怎样的富翁。   其实我不是富翁,而且从来没有富过。宅子之所以看上去这样壮观,是因为它是我的前任房主建造的,而他不是别人,正是杉村明。当然啦,你也许刚来到这个城市,还不熟悉杉村明这个名字。凡是二战前住在这里的人,只要一跟他们提起杉村明,他们就会告诉你,三十多年前,杉村无疑是城里最受尊敬、最德高望重的人之一。   你得知了这点,再来到山顶,站在那里看着精美的雪松大门,围墙里大片的庭园,琉璃瓦的屋顶,还有那些美不胜收的雕梁画栋,你会疑惑我这个人何德何能,竟能拥有这样的房产。事实上,我买这座房宅出价低廉——当时甚至不到房产的真正价值的一半。由于那个时候杉村家人发起了一种十分奇特——有人会说是愚蠢——的程序,才使我得以购得这座豪宅。   说起来约莫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当时,我的情况每个月都有起色,妻子开始催促我物色一个新居。她以她惯常的远见,振振有词地阐述拥有一_座跟我们地位相称的房屋有多重要——不是出于虚荣,而是考虑到孩子们将来的婚配。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但是我们的长女节子只有十四五岁,我就没有着急物色。不过,有一年左右,每当我听说有合适的房子出售,都会记得去打听打听。记得是我的一个学生来告诉我,说杉村明去世一年之后,他的宅子准备出售。购买这样一座豪宅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我以为这个建议是出于我的学生一向对我的过度敬重。不过我还是去打听了,结果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答复。   一天下午,两位仪态高傲、白发苍苍的女士前来拜访,她们就是杉村明的女儿。当我表示得到这样一个显赫家庭的关注,感到受宠若惊时,那位姐姐冷冷地告诉我,她们这么做不只是出于礼节。前几个月里,许多人都来打听她们先父的宅子,家人最后决定全部回绝,只留下四个候选人。这四个人是家庭成员根据其品行和成就,严格挑选出来的。   “父亲建造的房产必须传给一个他认可和赞赏的人,”她继续说道,“这对我们来说是第一要紧的。当然啦,情形所迫,我们也不得不从经济上来考虑,但这绝对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定了一个价钱。”   说到这里,一直没有开口的妹妹递给我一个信封,她们神情凝重地注视着我把它打开。里面只有一张纸,上面用毛笔典雅地写着一个数字。我刚想表达对这么低廉的价格的惊讶,却从她们脸上的表情看出,进一步谈论价钱问题会引起反感。姐姐只是说道:“这不是为了让你们互相竞价。我们并不指望得到超过规定价钱的数额。从现在起,它们打算要做的是进行一场信誉拍卖。”   她解释说,她们亲自前来,是代表杉村家族正式请我接受——当然啦,跟另外三位候选人一起——对我的背景和信誉的细致调查。然后从中挑出一个合适的买主。   这是一个奇怪的程序,但我觉得没理由反对。其实,这跟男婚女嫁要走的程序差不多。而且,能被这个古老而保守的家庭认为是一个有资格的候选人,我感到有点受宠若惊。我表示愿意接受调查,并向她们表达了我的谢意,这时,妹妹第一次跟我说话了,她说:“小野先生,父亲是个文化人。他对艺术家非常尊重。实际上,他知道您的作品。”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自己也做了些调查,发现妹妹的话果然不假。杉村明确实可算是热衷艺术,曾无数次出资赞助画展。我还听到一些有趣的传言:杉村家族很大一部分人根本不同意出售房宅,曾有过一些激烈的争论。最后,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变卖房产。交易过程中这些古怪的手续,实际上是那些不愿房产转到外人手中的人所做的一种妥协。这些安排有些专横,这是无需否认的。但在我来说,我愿意体谅一个拥有这样辉煌历史的家族的情感。但妻子对调查一事很不以为然。   “她们以为自己是谁?”她不满地说。“应该告诉她们,我们不想再跟她们发生任何关系。”   “可是有什么害处呢?”我说。“我们没有什么不愿意让她们发现的。不错,我家境不殷实,但这点杉村家的人肯定已经知道了,而她们仍然把我们看作有资格的候选人。就让她们调查去吧,她们只会发现对我们有利的东西。”我还刻意加了一句:“实际上,她们所做的事,就跟我们要跟她们联姻差不多。我们必须慢慢习惯这类事情。”   而且,“信誉拍卖”—一用那位姐姐的话——的想法确实值得赞许。我奇怪为什么我们没有用这种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的竞争要值得称道得多,它用以评判的不是某人的钱包大小,而是他的道德操守和成就。我仍然记得,当我得知杉村一家——经过最为周密彻底的调查之后——认为我最有资格买下他们如此珍视的那座房子时,我内心深处曾感到多么满足。毫无疑问,这座房子也值得我们忍受一些麻烦,它外表壮观、盛气凌人,里面却是精心挑选的色彩柔和的天然木料,我们住在里面之后才发现,这座房子特别有助于放松心情,安享宁静。   然而,在交易期间,杉村一家的专横显而易见,有些家庭成员毫不掩饰他们对我们的敌意,换了一个不太善解人意的买主,准会觉得受到冒犯,放弃这笔买卖。即使到了后来,我有时还会碰到杉村家的一些人,他们不是礼貌地跟我寒暄,而是站在大街上盘问我那所宅子的状况,以及我对它做了什么改造。   ……

编辑推荐

   《浮世画家》曾获“惠特布莱德文学奖”,是石黑一雄早期的一部名作。   战后日本百废待兴。画家小野看似闲云野鹤的晚年生活却潜伏着一股心灵暗流。为了给小女出嫁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他重拾记忆,故友往事如浮世绘般一一串联,展现了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作者简介

《浮世画家》是作家石黑一雄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获Whitbread奖并进入布克奖短名单。    《浮世画家》同样以主人公的会议为基调,以非凡的小说技巧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回忆与思考,写作笔法含蓄委婉,耐人寻味。主人公曾是位显赫一时的浮世绘画家,随着二战日本的战败,他才恍若大梦初醒:原来整个日本民族的过去竟是在为一种荒诞虚幻的理想献身,他的艺术理想也真如其名称一样毫无根基,虚浮于世。

图书封面


 浮世画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伦理问题,是小说的重心吗?如答“是”,全书架构就立即明确,浮雕一样特出的,就是如下这个问题:既然政治人物、商人、军人,均需为时代负些责任,甚至应当“谢罪”,那么,艺术家是否也得“谢罪”?如果回答“不是”,《浮世画家》就含糊起来,变成石黑一雄式的作品。它是可爱的,并且可畏!它的可爱之处有很多,包括如下这些:叙述者是老爷爷,具有“老头儿”所当具有的表现——讲述时喜欢跑野马;对女儿和孙儿有克制却又明明可见的爱;对自己毕生的努力,抱持一点点怀疑(来自外界的“暗示”),和难于掩藏的确信(来自对“艺术”的献身)。说它可畏,是因为,它恐怕涉及到如下领域了:1)个人将衰老,时代在流变,付诸于艺术的努力,在时局、后辈、自我追求的三重压力下,必然沦入某种凄凉!哪怕,一个人,曾在某时某刻,风华正茂过,创造力澎湃过,自信心满溢过,抛掉过前辈过,在实现自我的时刻甚至为时代的盲动之势,沉醉过、唱和过!2)身为艺术家的人,终究,只能在艺术的探索中得到欣慰,即便一切必然会被重估。3)非为艺术家的人,和无有艺术感受力的人,对另一些人所保持的尊严,终将毫无感受。这是一个包含着如此混杂之情思的作品,使用一个伦理问题作为钩子,让缺乏艺术感受力的人,有了略作感受的机会。
  •     若论及对“嫁女”题材的挖掘与讲述,小津安二郎大约可以拔得头筹,其《秋刀鱼之味》、《晚春》等电影作品以舒缓的节奏、无技巧的技巧,使极简的影像中开出完美的花,美学意蕴得以充分绽放。小津对“嫁女”故事的情有独钟,是因为其关联着婚姻、老境、孤独与死亡,他抹去外部的社会问题对人物的束缚,着重探究内心的波动与挣扎,显然是其创作的追求。而小说家石黑一雄在《浮世画家》中以“嫁女”为故事轴线,却与小津反其道而行之,处处落笔于外在的世界对婚姻的关涉,乃至于时代的风云与国族的命运亦在其中了。《浮世画家》中,战后日本一片萧索,画家小野正为女儿的婚事发愁,本来好好的事情却出现了障碍,而问题似乎源于自己以往的社会工作。于是,为了女儿未来的幸福考虑,小野努力奔走,消除隐患;同时,过去几十年的学画经历、故友往事也在小野眼前交错出现,这浮世的暗影萦绕心间,挥之不去。石黑一雄以小野为叙述者,非线性的脉络织就一张回忆之网,思绪流动如溪水,避重而就轻,凡遇关节处,总是引而不发、轻轻闪过,跳到似相干若无意的别件事上去。石黑一雄如此的处理,也是在暗示着小野的异样心态,在一个暧昧的国度,对往事悔悟也好,坚持也好,或许都可归于表面的遗忘之中。简而言之,小野是昔时日本军国主义的追随者,他是画家,用自己的方式为所谓的信仰摇旗呐喊。战后的日本,否定了他曾经的理想,社会主流对其避而远之,女儿的婚事受挫似乎也与此有关。对往事,小野也在反省,但反省得如此暧昧、如此不彻底让我们这些受害国的国民十分不解与愤怒。小野一面在道歉,一面却认为自己当初因理想而信仰,没有什么可耻的,我们可以想到一个词:普通法西斯。小野的可厌在于,他以信仰之名去玷污公平与正义,以个体的所谓尊严践踏人性的善良与悲悯。在小野的心里,大约有着成王败寇的暗流,战败了,就勉为其难地承认部分错误,作为对自己的惩罚。小野真正的心思在与朋友松田的对话中暴露无遗,“我们没必要过分责怪自己,我们至少为自己的信念而尽力了。只是到了最后,我们发现自己只是芸芸众生。是没有特殊洞察力的芸芸众生。在这样的时代做芸芸众生,算是我们的不幸吧。”这种态度让我想起了一部日本电影《萤火虫之墓》,对战争中的本国平民悲剧性生活有着自哀自怜的切身表述,却全然忘却给别国带来的巨大伤害,似乎只有自己的不幸才是不幸,他人的不幸或可忽略不计,“信念”二字足以消弭一切。于小野的学画经历中,我们也可发现那信念流变的吊诡之处。小野师承画家毛利老师,信奉“有希望捕捉的最细微、最脆弱的美”,具有一种“虚幻的、转瞬即逝的特征”,而在后来的时代潮流中,小野改弦更张,一变而为主题显豁、不乏直接粗暴的绘画风格。这前后的美学特征差别如此之大,即为两个极端,暗合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所说日本民族性中“菊与刀”共存的特性。从事艺术工作的谦和君子与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之间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小野自可将两者糅合到一起,绝无不适之处,且认为是自己的职责。小野如此,那他周围的人又是如何呢?小野和女儿节子曾有一次对话,节子说,“爸爸只是一位画家,他千万别再以为自己做了多大的错事。”我们对这句话有两层理解,一是女儿对父亲的劝慰,再有她真是这样认为的。随后节子说起前些天在妹妹仙子的相亲会上,父亲就自己以往社会工作的道歉之举,“似乎佐藤一家压根儿就不关心,就像我们说的,他们对爸爸在相亲时的表现很不理解。”这证实了节子真的认为父亲并没做多大的错事,且说明周围的人对以前的那段历史在有意无意地加以回避,以至似乎已真的遗忘殆尽了。于是,小野此时再来道歉与承担责任,成为不合时宜之举,大家都“很不理解”了。当事人在有限度地反省,而其余的芸芸众生在急切地遗忘,确实将沉痛的历史当作了“浮世”中的烟云。事实上,没有人是全然无辜的,军国主义狂热盛行时,这个民族整体陷了进去,虽没有如德国市民那样成为“打劫者、诽谤者、杀人者”,但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是见诸于当时的社会生活中的。战争结束,“芸芸众生”闪身一退,重新变为好国民,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浮世画家》中,那个傻子的存在是个莫大的反讽,战时大唱流行赞歌被大家夸奖,还有食物送给他,而战后傻子依然表演,却被众人追打,满地找牙。市民们对傻子的攻击其实源于对自身的不敢正视,急于撇清过去是许多人的当务之急,过去的过去了,赶快遗忘是上上之策,若有人还来提醒旧事,就要想办法对付之。对傻子只需直接动手即可,对画家小野这样有身份的人,大家就要表示“很不理解”,“压根儿就不关心”了。对待往事,小野的弟子绅太郎的态度具有普遍性。绅太郎在战后想得到一个工作,请小野给委员会写一封信,小野不同意,“你为什么不能勇敢地面对过去呢?……也许当今世界对你的作品有不同的观点,但你不需要用谎言替自己开脱。”绅太郎辩解,“如果退休了,自然可以静思冥想。可是我生活在一个纷扰的世界上,要想得到这个职位,有一两件事我必须处理好。”小野尚有“信念”,而绅太郎显然抱着更务实的态度,当然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观点。相较之下,小野就是固执的,他要“勇敢地面对过去”,似乎想要以未来证明自己,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警钟。若将《浮世画家》与关于反思德国纳粹的一些作品比较,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后者多有对“平庸的恶”与“极端的恶”十分深入地剖析,尖利不留情面,甚至怪诞而诡奇。《浮世画家》就温和多了,石黑一雄总是在闪躲与反讽之间徘徊,叙述平静,无太多波澜,他笔下没有真正的恶人,似乎也看不到全然无缺陷者,人性的微妙在含蓄的文字间流连。我们未必能一眼识穿作品中人物的深重心机,但正是在这样的抽丝剥茧中,一股透心的凉意渗透开来,让我们反顾并不遥远的过去,且将目光投向希望与危机并存的未来。
  •     一雄创作小说的视角特别国际化。但是写这本书的一雄,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这点从小说里人物间的对话体现的最明显。——恰好我对日本味儿的谈话语气了解一些,例如什么亲疏关系该用怎样的语气啦,拒绝人的时候应该怎样显得有有教养,周全又得体啦,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想要反驳时又该怎样小心翼翼,既保全对方的体面又表达完整自己的观点啦……这些point其实就是日本人说的日语和外国人说的日语的不同所在了。我们这些外国人,就算口音再怎么淡化,词汇再怎么丰富,还是能被日本人在心里默默的辨别出“啊,这是个外国人”的原因,就是在这里啦。是的,我们没有这种日式思维逻辑。但是一雄却有着完整的日式思维!他不是英国作家嘛!也许,回答这一切的只有开头那句话“献给我的父母”。他的父母是日本人,也许他是以他父母那代人视角去讲述这个故事的?讲述那代人,在战争中自以为做了一番事业,但却无意识中成了战犯帮凶的那群人是怎么看待战后的日本的。是的,这个视角真的很独特。主角的地位很尴尬,需要细腻的揣测。但是这正是一雄所擅长的。从一种尴尬的视角来讲故事,那么平常的故事也就变得不一样起来。这就是我喜爱他的原因。从他的小说里,我仿佛总能看到切成五角星形状的那块杨桃。另外,探究这种日式思维也成了我在看此书时最有兴趣的一件事。所以这本书里,我就特别注意书里面的对话的各种语气。真的是各种语气!平静的谈话下暗流汹涌,骤变的谈话氛围,娓娓道来,一点一点揭开面纱的时代背景,都让人着迷。这本书的情节节奏其实推进的很快,场景和各种时代背景切花的也很频繁,这是他比较早期的一本小说,可以看到他在这种有限的故事架构下,努力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手法。我是看了他后期一些比较有名的小说后,才来看这一本的,所以当我看到那些似曾相识却又有些熟悉的手法的时候,常常会心一笑。原来他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看着大师早年的稚嫩的练习作,总有这样的感慨。

精彩短评 (总计76条)

  •     石黑一雄的书错不了
  •     芸芸众生中的一人为超越自身平庸而做出的失败尝试,石黑果然喜欢回忆叙事的写作手法、将国家命运和时代动荡投射在个人命运之上的文学主题(在《长日留痕》中达到极致)。能把回忆一环扣一环串起来也算是天赋吧。。
  •     描绘一种心理状态。时间轴的变化里,精彩的都是细节。
  •     石黑一雄写得很好,他很爱写这种静水流深的故事。
  •     日本主题的英文作品,再翻译成带点日本味的中文,总觉得差了一层什么。暮年画家对早年人生的解读和回味,曾支持军国主义立场的经历成了女儿心头的一根刺。小野对此显得坦诚且淡然,颇有“逝者已矣”的态度,大约是太过淡然,反倒觉得有点让人憋了口气撒不出来。文风倒是有点东方画作的意思,墨色有浓有淡有留白。“山上就是我们家 ,你来到山脚 ,在犹疑桥上停住脚步 ,回头眺望我们昔日逍遥地的废墟 ,如果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 ,你可以看见那排旧的电线杆 ——上面仍然没有电线 ——顺着你刚才的来路消失在暮色中 。你可以看见黑压压的鸟儿不安地聚集在电线杆顶上 ,似乎在等待那些曾经横跨天空的电线 。”
  •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石黑笔下的人物,全部带有这种暧昧的伪装,他们为自己辩解为自己掩饰,却又怎么也逃脱不了自我的谴责。原来所谓的叙述者,经历者,当时人都是不可靠的。
  •     和《十二人的信》构成了非常美好的互相补充,战后不同年龄层的人及人心都是问题和答案。
  •     回忆以及对自己过往成败得失的判断真的可靠么?暗潮汹涌的永远是不可靠叙事背后对自己肯定与否定态度的交锋。
  •     虽然觉得并没有完全读懂,但还是喜欢结局,想体会他描述的那种满足感,内心最深处的喜悦。
  •     真的讨厌这个主角,可能是反感他不断表现的对叛徒/不忠的态度。不过当他后来说原来是把自己太当回事儿,其实自己还是平庸的大众的时候又有些可怜。虽然是战后题材,但那层暮年后回顾自己人生中的败笔还有老年人解读小年轻心理的那种含蓄的折磨感反而更戳我。
  •     日本人对二战的反思,太暧昧了。
  •     《浮世画家》同样以主人公的回忆为基调,以非凡的小说技巧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回忆与思考,写作笔法含蓄委婉,耐人寻味。主人公曾是位显赫一时的浮世绘画家,随着二战日本的战败,他才恍若大梦初醒:原来整个日本民族的过去竟是在为一种荒诞虚幻的理想献身,他的艺术理想也真如其名称一样毫无根基,虚浮于世。
  •     非常神奇的书,完全看不出原文到底是英文还是日文
  •     读的心好累,好不容易弄懂了
  •     完美品相,价格够优惠
  •     很石黑一雄的味道,小说内容或许有争议,但笔法没问题。
  •     战后日本的群像浮世画,反映了战后年轻人同老一辈人思想的断裂(对战争的反思,对传统的认同和认知),美国对日本的影响,淡到几乎不着笔墨的白描笔触,同时也是一部成长小说,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主题
  •     嘮嘮叨叨…太無聊
  •     一种学问之末流,恒不免于流荡而忘返
  •     看的石黑一雄的第一本书。我们都只是没有足够洞察力的芸芸大众而已。还是很喜欢小说里这种淡淡的感觉的。
  •     或许因为我们身处于时代之中,才难以正确客观地去认识评价当下的时代吧,就像闯入迷雾重重的森林,无法清楚地辨别方向,凭借着狭隘的认知和年轻时的一腔热血视死如归。都是时代的牺牲者罢了。对于过去他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孽,道歉挽回不了那些无辜的逝去的生命,即便他们可以自我安慰说道歉保住得了尊严,我想他们更应在忏悔中度过余生。
  •     第一学期文学课的textbook之一 英文版看了第一句就被吓回来乖乖买中文版=_= 第一遍读完觉得并不是很明白 模模糊糊的 好像有点儿什么 但是又太含蓄了 (因为是textbook之一 所以肯定还要再读几遍英文版 不过我和日本人对于这本书的理解肯定有着难以缩小的差距 | 去了Lit Class才知道自己智商情商理解力有多捉鸡!!书很有深意 (不过我并没有很喜欢
  •     因为封面买了这本书
  •     解决了看《远山淡影》的一些疑惑。
  •     石黑一雄必须赞一下。浮世画家的日本味道很足。赞赞赞~~~~
  •     喜欢他的作品~~~书很满意。但是刚买了就降价了,真是。。。
  •     很喜欢这本书的叙述语调,真的像是一个经历了世事沉浮的画家把他的故事跟你娓娓道来。我觉得最动人的地方是关于小野和他的外孙一郎的。小野对一个孩子的尊敬和理解,恐怕很少人能做到。一郎想成长为一个男子汉,模仿牛仔、大力水手,跟外公去看自己害怕的怪兽电影(虽然观影全程一直用雨衣蒙着脑袋,不敢看)。后来一郎大概觉得喝酒能显出男子气概,想喝酒,为了维护作为一个男子汉的自尊心,小野答应了他。但小野的两个女儿怕其对身体有害,毕竟他才八岁。小野说掺多点水,哪怕只是一滴酒也行,可女儿们还是反对。小野说女人不懂得这件事在一郎生命里的意义,差点要跟她们吵起来。
  •     曾在战争期间为军国主义服务过的画家小野增二,因其过往不甚光彩的经历,致使二女儿仙子的婚事在战后受到影响。围绕嫁女这一主线,回顾了小野学艺、置业、投身战事、师友交往等历程。小野本人对战时作为的反思确实不够深刻,甚至避重就轻,然而,人的局限性可能就在于此,小野这段剖白——“即使现在,我也觉得很难想象世界的范围远不止于这个城市。”——至少是诚恳的。石黑一雄的这部小说非常好读,但并不浅显。这样的作品或许对日本国家的读者触动更大,尤其那些有过战时经历的人。他们也是战争的牺牲品,却不自知,仍沉浸于自我奉献于信念的荣光中不能自拔……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不仅需要反思,而且需要正确的反思。20160621
  •     如果说反省自身乃至反思历史,并不是轻松主题,不会有人有异议。我们的小说中,这类宏观主题都会带着苦大仇深的伤痕感或者滔滔不绝的雄辩气质,都喜欢冒充事后诸葛亮。 石黑一雄的妙处在于,对于20世纪上半叶日本给周边和自身造成巨大伤痛的反思,是以一个画家老年迟暮为女儿安排婚事为线索,他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寻访旧友,让他们为自己的过去美言,从而顺利通过女儿相亲对象的“婚姻调查”。由此闪回穿插他从学徒到画家的成长片段,伴随着一个曾经赤诚相信日本崛起必然要扩展的战争狂热者的“罪与罚”。 什么是好的小说可能一言难尽。但是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是必要条件。石黑一雄的小说,浮世画家和远山淡影,都聚焦战后日本人自己在废墟和伤痛中,如何向后回看的同时坚定地向前走,甚至向外走,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     整部小说用力平均——这点最难做到,因为依靠情节推动的小说应该有铺垫、转折、起伏、波谷波峰,以至于读者可以凭借那些节奏大概猜出紧张情绪将在哪个位置推出一次情节的高潮。然而《浮世画家》的用力是平均的,像巴赫的平均律,而这恰恰又是困难的,因为它更加考验弹琴的人手指的柔韧性与控制力,在此,则是作者的。这是多么困难的技法啊。
  •     见到必买
  •     没看懂有什么意思。。有点无聊
  •     挺好的书 哈
  •     2012-70
  •     黑石的作品内容细腻柔和,给人一种平淡无华、通俗朴实之感,并且其内容也蕴含了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同时他能很好的把故人往事一一串联起来,很顺畅的述说其故事的情节,让人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故事中,深刻的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复杂思想与情感。读后,让人沉思良久.....
  •     和书爱好者啊
  •     比远山淡影稍好比长日留痕稍差,石黑一雄写起这种徘徊眷恋于旧时代的主角来好赞啊。另外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文句没什么大毛病却因为浓重的英文翻译腔让人出戏的译文,考虑到故事是日本背景感觉就更诡异了……忍不住想起大学课堂上看的那部日文配音中文字幕的德国电影←_←
  •     【2016.5.11-2016.5.12】第二部石黑一雄的小说。相较于《被掩埋的巨人》中奇幻的中世纪的设定,这部小说的背景是相较熟悉的二战后的日本社会。小说主要是由大段的对话构成,所以读起来比较流畅;但是不断穿插在当下叙事中的闪回式的回忆,则对准确抓住小野的人生脉络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小野由嫁女事件开始对自己的过去回忆与思考。第一次嫁女的失败以及嫁女的迫切性迫使他开始自省,可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为形势所迫的反省。虽然在不断的回忆过程中认为自己错了,但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是失败了所以才是错的。而随后又认为自己勇敢的追求自己的信念,这种行为本身更值得称道,更是降低了反省的价值。而他认为为罪自杀的人是一种浪费,对女婿激进态度的反感,给人一种不真诚和彻底的感觉。闪回式的与不断离题的穿插回忆挺有意思的。
  •     作者以2战为背景,但即使到了最后也没有说清楚,前半部分主人公在反思,要承认错误,后面又洗白说只是尝试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并且无论怎样,都是从对日本国民影响出发,没有为被侵略国道歉。
  •     石黑熊一并非如期待中那般好。
  •     三星半吧,对话中有英式绅士的刻意,但对精致的描写有日式的传统技法
  •     如题目所言,书中的故事好像浮世绘画一样。画家小野在安逸舒适的晚年生活中却也涌动着不一样的情愫。为了给女儿出嫁酿造良好的社会关系,小野不得不走出安逸,重拾回忆,由此与故人的往事得以一一浮现,好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人情事故,世事变幻,沧海桑田,终究只在一念之间。
  •     内容不是像往常看的小说那样的,看似比较平淡啊,果然我这个年龄看这种类型的书还比较吃力么
  •     No.46|小野看似是坦然认错,但实际上还是怯于面对。
  •      仍然是一部暮年独白。画家小野并不是靠浮世绘扬名的,而是在战前,他作为新生一代在目睹国家贫困后,被主战派拢和,用自己的画来配合这场政治革命,鼓动年轻人对另一国家实行残忍的侵略。
  •     全然看不出这本书的意义何在,叙述和态度都非常暧昧不清,窃以为对战争中个人选择的反思太模糊和软弱了,不喜。
  •     东亚人的情感
  •     絮絮叨叨又卑微无比.
  •     以非凡的小说技巧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回忆
  •     这个图书不错,值得我们去购买。
  •     不敢说看懂,不敢打分
  •     以为是画册来着。结果是小说。也还不错看。
  •     早起起来刚读了几页就很喜欢。
  •     还可以 满意的
  •     三星半吧。有时间读第二遍。
  •     石黑一雄的书都是值得一看的。放心买吧。
  •     画面感很好,写法和译文都很舒服的一本。这套除了这本只读了小夜曲,基本是纵深可以挖的故事,很平淡不过一口气读完.w.
  •     看这本书我很惊讶石黑一雄是5岁就离开日本的,也许是翻译的原因,这本书很日本!书中《得意》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本书的的精神精髓了。
  •     历史变迁、政治风向变来变去,曾经用艺术表达革命的英雄,在晚年却受到子孙们的提防和非议。世界在变,但不管周围人怎么想,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     那些开口闭口就说翻译不好的啊……你们可能需要真正地去了解石黑一雄的语言才能理解译者的难处。
  •     有后期上海孤儿的影子,我们如何相信自己的内心?
  •     一向不错。石黑一雄的水准都不差的。也很会说故事。这本故事性情节不多,思绪和对话比较多。
  •     看过一本远山淡影,感觉很不错,所以在看看这本
  •     非常喜欢,读了好多遍
  •     之前看过作者的《Never let me go》,很受震撼。 虽然是日籍作家,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笔风。值得一看
  •     淡然的关于战争的记忆
  •     不纯粹靠剧情推动、日式电影般清淡有回味的小说
  •     读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本石黑的小说,有种奇妙又自然的扭曲感,在回忆里记起曾经所发生的一切,是记录然而也无真实可言,是举重若轻也冷漠至极。
  •     抛开民族感情,我还是赞赏画家的。相比虚伪迎世、朝三暮四的乌龟们,画家能为信念坚持奋斗终身,始终认为自己的人生有价值,至少应赢得尊敬。
  •     有技巧,但没什么太多可咀嚼的,对这个故事不感冒。非常欧美的写法,再加上一点日本的浅隐,还算有意思。
  •     这个系列质量没话说~翻译也很好~
  •     石黑一雄,名字被你们改成石墨,厉害。
    当年,张作霖写:手黑,代表寸土不让。
    今天,当当写:石墨,代表有土必让?
    好像不是很明白。
  •     战后日本的态度,主人公选择了一种不彻底暧昧模糊的战争反思,以信仰之名慰藉自己的错误。而芸芸大众选择淡忘漠视,掩盖旧伤疤。
  •     很英国也很日本
  •     淡淡的
  •     有。 一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