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毛衣》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蓝毛衣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550201040
作者:[美] Jacqueline Novogratz
页数:342页

这个世界,爱很大……

爱的蝴蝶效应让每一个人都紧密相连。爱,给予我们力量在黑暗中漫舞;爱,带给我们希望让生命更灿烂。我们由爱而存在,因爱而幸福,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实现儿时的梦想,去非洲,帮助那里的人们。在这个年假,将爱洒满大地。我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只要这个世界有点小小的改变,我就心满意足。我的愿望很小,我希望把我的爱送给每个需要爱的善良的人们,为了这个小小的愿望,我会一直奋斗到底……

你与世界紧紧相连

这本书,从一件蓝毛衣开始,以作者多年从事慈善事业的经历和感悟为主要内容,但书中的一切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蓝毛衣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里,我们所有人都是互相关联的,你不知道身边擦肩而过的人是否和你通过着某种途径互相关联。因此,在用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时,我们应该明白,自然面前,我们所有人其实都是平等而融合的,而我们并不应该将我们自己的人类划分成各种等级,进行隔离。作者用一颗立志“改变世界”的心出发,离开华尔街,走进非洲、印度、巴基斯坦,利用慈善基金会,通过金融、企业等方式,协助当地人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也许,在作者看来,世界的幸福度,是由这些木桶里最低的木板决定的,因此,作者选择了去帮助这些木桶底部,境况窘迫但内心却依然坚强不弃的人得到应有的帮助,从而得到生活的提升。难怪有人称她为“华尔街的良心”,一点不为过。在帮助华尔街做着另一种贡献。通过作者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书中呈现的一个个感人而有力量感的故事。如书评所说,她的行动犹如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盏明灯,我想,似微小,但却给人极强的力量感。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能给予力量,给予对人类世界的另一种真实而深刻的认识。

蓝毛衣--该如何拯救非洲大陆

《蓝毛衣》是目前非常成功的影响力投资(Impact Investment)创投基金聪明人基金会的创始人杰奎琳.诺沃格拉茨(Jacqueline Novogratz)的自传。很多人把这本书与《三杯茶》比较,是温暖、动人、真实的情感旅程;可是在我看来,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这本书并没有和我产生很强烈的情感共鸣。在《三杯茶》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普通人出于承诺和责任、如何踏踏实实地改变这个世界,当时对于阅历不深的我来说,真的被这种平凡人的力量震撼到了;而现在我看《蓝毛衣》,看到更多的是一个女性精英在国际发展(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领域的职业发展之路,所以少了点情感上的触动,却更多的现实启发意义。作者在非洲的经历,可以看出华盛顿共识后,整个国际救援/发展行业的演进缩影。虽然作者一直被称为"华尔街的良心",曾经在摩根大通任职,但是其实作者是80年代初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而今天的华尔街应该是指翻云覆雨的投行。作者因为从小的理想就是“改变世界”,所以在银行工作了两年后,毅然选择前往非洲;作者多次强调,她在非洲渴望的是“派的上用场”的价值实现,她非常想为贫困的非洲大陆带来改变。作者被一家背景宏厚的国际机构派往非洲,在非洲发展银行身居要职,协助当地建立一套为妇女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已经开始大力介入非洲大陆的发展,主要通过世界银行转移资本,而西方NGO则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灌输和固化工具,大量针对贫民的社区发展项目在非洲展开;而后来学界对此的重要批评是,西方只是在设想非洲人民的需要,而没有真正聆听和尊重本土人的声音;在背后的西方政府目的是扩大国家影响力,而西方NGO则是受救世主情结加精英主义的驱动。作者当时是一个25岁的白人女性,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也不了解,怀抱着一腔直接的热情,到达非洲后很自然成了一个典型的充满悲悯心的西方精英代表,本土的同事对她多番留难和排挤;在她最终被一事无成逼走的时候,她终于领悟到这种西方援助强加于非洲的恶果--西方机构会派遣人员作为合作项目的重要职位,但当地人同时也完全不信任空降的外人,这些外人过去甚少真正去了解当地的真正需要,于是项目大多难产。作者放了个短假就重返非洲,因为她不甘心一事无成地离开;这时她已经了解西方援助在非洲遭遇到的困境和挫败,明白到作为一个援助者的角色,她必须心怀更谦卑的态度,少说话多聆听。这次她来到了卢旺达,和当地的女性精英(如三个女性国会议员)、并在联合国儿童妇女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全国第一个为女性提供小额贷款的组织,后来这个叫独立应变的组织惠及了许许多多卢旺达贫民,一直薪火相传至今。这一次成功的经历,作者最深刻的领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组织需要的具体的问责落实和完善的制度,传统的公益发展机构因为不重视内部制度的建设,经常被认为管理混乱,而且受惠者会认为纵使不履行对公益机构的承诺也没有关系,因为公益机构就是不缺资源的,这就形成了公益机构内部烂帐的恶性循环。同时,作者在非洲期间也得以深入观察和接触了许多社区发展项目,大多数项目根本就是在耗费大量的资金,而对当地没办法做出一丝的改变,有的甚至成为当地人的一种负担;这些白白花去的钱还不如直接派给当地居民。很多时候,通往地狱之路正是由善意铺成(the path to the hell is paved by good intentions),纵使有心有力地去促使改变,大多数项目都没有正确认识和评估那些足以抵消正效益的力量。作者对传统的现有援助机制产生了挫败感,而在卢旺达的创新实验给了她灵感,这些思考皆为作者后来相信商业市场模式会为国际发展带来新的变革奠定了基础。多年后作者创立了聪明人基金会,她选择相信市场的力量,拥有创新商业模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改变世界决心的复合机构比起传统NGO更能持续地服务边缘社区。聪明人基金在非洲、印度和巴基斯坦寻找能惠及大范围穷人的社会企业家,提供资金和资源以支持其项目,希望能释放本土力量,创造出社会问题解决之道。聪明人基金会与阿育王做的事情很相近,只是聪明人基金会更强调的是项目对穷人的作用,而阿育王则把重点放在企业家身上。聪明人基金会的背景十分宏厚,最初辅助其成立的是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而作者游说到的最初投资者也是一些怀抱社会责任感的大财团,作者的团队都是精英,可以使说占尽特权的一个组织。在面对关于“特权”的质疑时候,作者觉悟出一个道理--问题的根本与占不占特权无关,而是在于拥有特权的人有没有尽心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作者承认这一路因为她的肤色、出生、才干而得到了特权;面对大范围的结构性赤贫,她也曾经一度为自己拥有的特权感到羞悔;而如今她再也不会否认自己所获得的特权,相反她将不断思考如何最大程度把自己的特权转化为实在的变革。就是基于这种信念,聪明人基金会目前发展地很成功,其提倡的耐心资本--需要非常长的资本回收期、但是带来的社会回报很惊人,也慢慢开始被国际发展领域所接受以及肯定。市场真的能拯救非洲,拯救第三世界的贫苦大众么?这是一个学界仍在争论不休的问题。就实践成果来说,影响力投资的确比传统慈善更有效地服务到社会底层,而且能更好地把主流金融界的大量资金引入到国际发展领域。但存在的隐忧是,现实中市场的最优资源配置经常会失灵,而且因为市场的价格原则并不总是适用于社会项目的设计上,甚至会扭曲某些社区核心价值;这时候便需要机构的理念去修正市场的原罪。作者认为,机构的理念和制度建设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她重访卢旺达,发现当年一起筹办独立应变的女议员后来居然成了卢旺达大屠杀的策划者之一,她写道,每个人心中都住着天使和魔鬼,而一个理想的制度是能让每个人都控制内心的魔鬼。对于一个机构,也是同样的道理,对自己界定为企业还是NGO根本不重要,而关键是是有一个完善的机制能让这个机构时刻警惕着,那些削弱最初善意的魔鬼力量。

《蓝毛衣》精彩书摘

从当下能做的事做起,把握眼前的机会。这本书,献给这样的人-不求快速解决问题,不相信世上只有一种意识形态的人;不在乎别人赚多少钱,只在乎所有人都能获得基本福祉、享有自由与尊严等天赋人权的人;相信单纯的真理,同时深信自己面对的问题极其复杂,需要最细腻的解决方案的人。我的故事其实是许多人生命故事的总和,这些不同凡响的人,形塑了我部分的生命。我从这些伟大的人身上得到支撑下去的力量,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们让我坚信:人类可以,也必须努力创造一个不同于以往的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个人都该享有打造自己人生所需的资源。这是人性尊严的起点,它属于世上最贫穷的人,也属于每一个人。在一个得过且过、无心开创人生价值的人身上,是不可能找到热情的。-南非前总统 曼德拉蓝毛衣所经历的旅程一直提醒我,世界上的人是如何的紧密相连。我们的行动可以如何在我们自己毫无所知的情况下,悄悄影响世界另一端的人。改变需要时间。勇敢的去面对眼前的恐惧,我们将因而获得力量、勇气与自信。我们必须努力去做那些自己原以为做不到的事。-伊莲諾.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夫人)外表驯良如鸽,内心勇猛如虎。挫折让人更坚强。我必须根据非洲的需要而非自己的想法来行事;我必须认清自己的限制,不能以一个拥有伟大胸怀的行善者自居,而是以一个能够有所贡献、而且能够因此有所成长的人自处。光有同情和怜悯之心是绝对不够的。对与错和成功达到目标或有效率根本无关。如果这些女性自己无意解决问题,我有任何能力都派不上用场。我开始明白,自己必须坚持取得清楚的任命。在纪律与进步的背后,常常也隐含着许多诡诈和欺骗。希望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基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我发现,如果一个人一直把自己当作过客或局外人,没有下定决心、埋锅造饭,承担责任,那么失去热情,变得心存讥讽,只是迟早的事。任何事情都会有反对意见。她提醒我们,要创办转为女性服务的新金融机构会对许多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特别小心,手腕也得特别灵活。因为我看过太多类似的计划,虽然立意良善,但却无法长久,原因之一就是赞助者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知道这些计划能否能够成为长久的事业。这样的观察也让我开始思考,未来要如何以不同的方法来设计我们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及计划。而我也学会了如何不以固有的思维来做事,而是仔细观察当地民众的生活模式及沟通方式。永远不要为这样的小事担心,语言能力与你所说的话没有太大关系。真正重要的是你说话的方式与态度,每个人都了解你所做的一切,即使语言有时无法完全表达。要让创新的想法变成事实,尽早将不同的人拉入行动中,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世界的样貌,请改变它。你有义务改变世界,只需要一步一步确实去做。-艾德曼(美国儿童保护基金会创办人)大多数的伟大梦想都是在某人的客厅里,与一小群人一起创造出来的,无论这些人是来自何方或穿什么衣服。市场即教室这些赞助者和金钱的真正问题是,他们通常都是许多附加条件,大多希望我们去推动他们的计划,而且多半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年之内把钱花完。所谓市场,就是我们能够找到有意愿的买方和卖方。但是我们却常忽略了买卖双方各自心中的激励因素和限制因素。有时候你就是得当傻瓜,否则你的心会变得比石头还硬。我们必须专注于我们的核心工作,而不是送偏远地区的妇女到世界各地瞎转悠。就是当一切事情似乎都进行的非常顺利时,一定会发生一些事情,让你再度谦卑。贫穷不容许自己抬头挺胸;尊严则不容许自己垂头丧气。-马达加斯加谚语在这个例子里,一些“善心人士”让这些贫穷妇女有了一些好的事情可做,像是做饼干、制作手工艺品,而他们负责补贴这些计划,直到钱花光为止,然后他们优惠另外再去开办一个新的计划。这简直是让穷人永远无法翻身的最好办法。我开口就批评,真是愚蠢至极。这正是许多西方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在草草评估之后,我们立刻就可以告诉贫民区的人,他们做错了哪些事,甚至可以立即提出解决之道。我们还得继续破除大家的“慈善事业心态”,将这个计划变成一个真正的事业。人生总是如此,往前走两步后,有时不免又得后退一步。这些妇女当时才开始认识到,这个计划的成败完全系乎她们自己,要让这个计划成功,每个人都得把它视为一个真实的企业。一辈子依赖别人善心度日的人,真的很不容易说出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因为别人通常不会问他们想要什么,即便真的问了,身处穷困的人也会认为人家根本不想听真话。我承认,自己还需要与这些妇女建立起更高的互信。从错误中成长。我很荣幸能够亲眼见证那些妇女因为被赋予自主求生的工具而获得尊严感的过程。我也认识到,在人类彼此沟通的方程式中,语言所扮演的角色恐怕只占了其中的一半。我发现在打造一个事业时,“责任感”所发挥的强大力量。我也学会如何诚实做自己,笑看自己的错误,与那些妇女风险成功的喜悦,以及如何用自己的心去聆听,而非只是用脑袋-或许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只有一个要求,我要的不是金钱,虽然我有此需求,我要的也不是食物,我只有一个要求,我要的只是,你来移除挡在我前进的障碍。-毕代克《非洲女人之歌》“我最亲爱的,我们这的非常感谢你这样大力推动事情的进展。但是对卢旺达目前的状况而言,你的脚步或许跑得太快了一点。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速度。你也知道,在这里,改变是比较缓慢的,我们得让这些妇女跟得上我们的脚步,而不是自己一直往前跑,把她们远抛在后卖弄。如果你不稍稍慢下脚步,我担心”特立独行“公司对你的依赖会越来越大,而我们的妇女反而无法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帮助一个妇女,就等于帮助一个家庭。信任听起来简单,但它却是一个社会得以顺利运转的关键。“我知道就某种层面而言,这样做似乎不太合乎情理,因为我们是和一些非常穷困的人生活在一起。和他们比较起来,我们确实太幸福了,但你无法假装自己不是个幸福的人。如果你在自己的家乡,你现在就会喝香槟来庆祝。想要在工作时保持快乐与活力,你就必须接受自己的这个部分,并认清自己的本质和工作之间的不协调,让所有的事和平共处于你的生命中。这样你才是真正完整的人。”我们面对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我们是否买下那两瓶香槟酒,而是不将这一切特权视为理所当然,努力利用这些特权,以便对这个世界以及人生的终极目标有所贡献。我见过最穷困的人-尤其是妇女的惊人潜力,他们需要的只是机会,而不是救济品。我决心走出来认识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爱上它绝美的面貌,但也愿意面对它所有的瑕疵。我们的智慧并非出自过去经验的累积,而是来自于对未来的责任感。-萧伯纳我经历过的地方带给我的改变,远大于我为这些地方带来的改变。面对贫穷的农民时,我们必须培养出一种超越慈善救助的心态。因为这些农民本身就非常具有市场导向,因此他们也应该获得一些足以帮助他们自力更生的解决方案。如果真要让这个计划对农民有所帮助,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有参与感,看到自己的努力真的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让他们觉得可以掌控自己的未来,而不是一直等政府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发展中世界需要企管技能。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立意良善的人,而是一些真正懂得如何开创、经营企业的人。马丁.路德.金在他最后几场演说中曾经说过:“有权力却没有爱,只会带来权力的滥用和轻率。”但是,“有爱却没有权力,只会带来滥情和无助。”这个世界需要两者并重。我见过太多只有爱心却没有权利所带来的问题。我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充足的技能及自信,以便让爱心和权力能够相互为用、有效结合。为什么有些人年届三十就停止成长,每天只是来往于自己的办公室和家中的沙发及电视机前,但许多人却到七老八十还生气蓬勃,好奇心不减,几乎保持着孩子般的童真?人际关系是人类非常重要的激励因素,而能够提供每个人归属感及责任感的社群,才是个人和整个社会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先了解自己,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别人。而要认清你自己是谁,你就必须先了解你来自的地方。你应该对事情有更多的“关怀”,而非只关注自己的“兴趣”。对经常被社会忽视的人而言,企业经营是一种极为有力的方式,它足以创造纪律和活力,为他们带来独立自主及拥有选择权利的感觉。具有创新能力的民间公益组织将是解决公共议题的领航者。庞大的金钱不一定能创造出伟大的梦想或带来伟大的结果。最重要的就是聆听。如果慈善工作者不先学会聆听,他们永远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办法完全了解那些问题。第二,慈善工作者应努力支持已经在做对的事情人,而不是自作聪明地希望主导所有的事。许多有钱人-尤其是近几年一夕暴富的人都有一种毛病,就是他们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想得出最好的解决方案。他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是投资、培养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优秀人才。最后,慈善工作者必须想出创新的方式来帮助受助者释放自己的能量。大家都不喜欢“接受照顾”的感觉,他们需要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太多的援助计划都使受助者产生依赖感,长期而言,这对于任何人都没有好处。那么,你就该花时间思考怎么做,好好思考社群的意义,大家都需要对彼此负责,否则我们只会培养出成功的个人,但他们却常与群体脱节。好好思考如何让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融入社会。社会通常是有知识精英所掌控,也就是懂得分析、精于数字、知道如何运用符号和科技的人,他们通常对于弱势者缺乏同理心。当他们真正发挥同理心时,却又常把焦点放到最弱势的人身上,而不是社会中广大的中下阶层,但这些人才是社会变迁的关键。一个人死后留下千万财富,却未在生前好好运用,他将孤寂而死,无人为他哭泣,无人尊荣他,无人为他哀戚歌唱。我们带着对全世界的悲悯而行。如果你只用你的智识行走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你就是只用一只脚在走路。如果你只用自己的爱心和怜悯走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你还是只用一只脚走路。但是,如果你能同时以智识及爱心行走世界,那么你就是个有智慧的人。在追寻真理的路上,我们可能会犯两种错误,不能坚持到底,以及根本没有起步。-佛陀如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想给穷人提供微型贷款,应该自己投资、设立微型贷款机构,而不是交给没有完整制度的政府。政府应该做的是提供奖励办法及基础建设,协助人民开创足以独立运行、自给自足的事业。民众所需要的贷款或其他必要的服务,应由民间企业负责提供。人生也总是这种全然平静、几近完美的时刻,突然出现转折。虽然我明白喜欢冒险和鲁莽自由一线之隔,但我还是宁可冒险过丰富的人生。如果坦桑尼亚的那项计划能只专注做好一件事,它可以发挥的功效会大得多。一位飞行员曾经告诉我,如果你以月亮的高度为目标,成功飞越树梢的机会就会大得多。那些穷人救助计划必须让接受帮助的人有机会把眼光拉高,相信自己,而且也必须让他们对达成自己的目标产生真正的责任感。正如我们所见过的许多例子,原本被认为是弱势的一方,对强势者的心理状态有深刻的了解,而强势的一方却对自己的对手一无所知。卢旺达的大屠杀不断提醒我,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多么紧密相连。如果不能建立一个足以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和社会是利益共同体的全球经济,那么“再也不能发生”,只不过是空话而已。我亲爱的人生导师约翰.贾德纳曾告诉我,“当你年轻时,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最好的领导人并追随他们。”这个计划必须以行动为本,专注与解决问题,而非只是讨论,而且其中应包括许多阅读和思考。我也认为,思辨能力与行动能力的结合是培养未来领导的关键。当她强调他们那个小小的企业时强调:“每个人上路前当然都需要别人帮忙推一把。运用一些补助金来培训小区民众,甚至作为邻里企业的投资基金并没有什么好丢人的。只要给他们一条路走,慢慢他们就会跑,接着你会看到他们跳舞,有些人甚至可以学会振翅高飞。我最大的错误,则是未能诚实面对自己。当我只顾奋力抵抗别人的攻击时,我完全忘了以身作则这回事-要求对方在说话时要保持必要的尊重,同时也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攻击我的人。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想通,原来自己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其实是捍卫一个根本不需要捍卫事实。问题不是出在我是否享受了特权,而是这些特权是否应该自动剥夺我有效领导这个计划的权利。上帝给谁的恩赐多,向他收取的也越多。我正在学习的是这个教训必须与莎士比亚的智慧相结合-忠于自我。这种谦逊的特质,加上同理心、好奇心、勇气以及单纯的认真和努力,让我终于看到一条通往真正的领导力之路。当然,幽默永远可以为我们加分。在英格丽遇害后的几天后,我们会见了南非大主教图图,他对我们说:“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你们必须要记住,有时我们会做错事,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做对的事。现在,英格丽的精神正住在你们心中,你们必须完成她的未竟之志。这才叫生命,这才叫爱。”从那时起,我们团队每次见面都会为英格丽留下位子,纪念这位深为我们敬爱的朋友。NGL计划让我了解,只是把不同背景的人凑在一起,并不会产生具有建设性的对话。更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共同面对一个问题。这样一来,世界上的问题就会成为大家分担的问题。英格丽的生与死,给了我一个永远坚持的信念,认清所有人-无论贫穷或富有、来自哪个国家、拥有什么样的信仰或背景-都是血脉相通的手足。任何事都必须从这个基础上发展。我们拥有共同的世界观:每个人都该有机会在这个世界上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密西西比三角洲同时提醒了我,资本主义是多么容易被操弄,用来压榨社会中最弱势的一群人。好的公共政策必须有一些市场导向的解决方案来配合,而这些方案必须有极具道德感的领导人才能产生。我们不能等待别人来改变这个世界。每当绝望时我总想起,在人类历史上,真理与爱永远赢得胜利。我们见过暴君和独夫,他们似乎总是所向无敌,但终会溃败。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永远放在心上。-甘地时间是良药。真金需要火炼。“战争发生之前,我觉得生命很单纯,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工作。但帮助别人让我真正活出了自己。尽心服务别人,毫无怨尤地接受命运,也让我发现上帝真实的力量。我开始了解,上帝其实是送给我一个信息: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在世上都必须发光发亮。不要把眼光放在自己的困难上,要去安慰和我一样失去丈夫的妇女。最终,善良一定胜过邪恶。我们的挑战是不求报偿地行善,帮助别人。我深信,拥有普世之爱的人,必将在世享受祝福。帮助别人时,我能在最深沉的黑暗中见到亮光。我们彼此聆听,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真正的痛苦。这种痛苦让我们连接在一起;这种痛苦提醒我们,大家都是人。到最后,我们记得的将不是敌人的叫嚣声,而是朋友们的噤声不语。-马丁路德金那时,西方世界不断推动卢旺达成为一个多党派的国家,实行民主选举。然而,在尚未建立某些公民教育基础或是让民众普遍了解公民意义之前,强制实行民主制度根本就是行不通的事,这也是全世界仍有待学习的功课。大多数卢旺达领导人借此机会成立政党,目的不是推行民主政治,而是掌握权力。这个世界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惩罚施暴者,而是如何防范类似的暴行再度发生。这样的暴行只有一个来源,就是对“其他人“的深深恐惧。这种恐惧会因为富人觉得可以操弄制度,而穷人觉得完全被排拒在社会之外而益形加深。我决心要培养自己的勇气,以便更能与人易地而处。我也希望拥有更多的智慧,协助弱势者创造自力更生的机会。我希望自己能参与某个社会运动,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传播给世界上的每个人,因为科技已经让我们的世界愈来愈紧密相连。如果一个人得以存活下来,她得感谢自己内在的能量以及上帝。只要你不住地祷告,全心相信上帝,奇迹真的会发生。我们的世界愈来愈紧密相连,我们必须找到更好的办法,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享有这个世界为我们提供的机会。魔鬼确实存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但我们心中也都住着一个天使。如何才能治死心中的魔鬼,拥抱心中的天使,恐怕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最重要的议题。天助自助者。-《古兰经》一个能激励人性去做对的事情的制度或机构有多么重要。制度和机构是提醒我们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身为社会一分子何所当为的关键。大屠杀已暴露出一个国家过度依赖外国援助、政府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仰赖一个缺乏责任归属的制度所能带来危险,它同时也显示出怀抱理想却缺乏务实精神所可能产生的结果。我这一次回来,带着更谦卑的心,准备更深入地聆听。亲爱的,我当年真的是惶恐终日,一心想死,但我现在变得坚强了。我有了自己的事业,对未来充满希望。然而,我却经历过各种歧视。有人因为我是图西人而恨我,因为我嫁了胡图人而恨我,因为我患有艾滋病而排挤我,更因为我是个女人而歧视我。所以别人不接受我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我必须接受自己。我并不是一个哲学家,我只有一个谦卑的梦想,直到我死都不必再向人乞讨,这辈子不再见到那种恐怖的暴力。微型贷款是解决贫困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答案。我曾经听到一位大力鼓吹公平交易的人在一场演讲中说:只要喝一杯咖啡,你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这些口号确实是很好的营销利器,但大家应该特别留意简单答案背后潜藏的谬误。贫穷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太可能用一个简单的答案就解决了。科技是推动变革的极重要的力量。莉莉安对我说:“我相信卢旺达不会再发生类似的屠杀事件了。如果说我们从这次教训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当人们无法自主思考,只能盲从权威,听命行事时,这种恐怖的事才有可能发生。如果卢旺达要能真正的茁壮成长,我们就必须在学校和企业中教导我们的孩子如何做判断。当你拥有一切时,你会觉得物质上的一切非常重要。但当你失去一切时,感开始你会觉得好像连自己也随着这些物质的东西一起消逝了。但是当你回到上帝面前时,你会发现,只有那些在你内心深处的东西,也就是那些谁也无法从你身上夺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希望自己能为爱而活。而且我们发现,只有经历水火,才能体会真正的喜悦。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人性有时会被要求提升到新的高度,达到更高的道德层次。那是我们必须克服恐惧、彼此互信互助的时候。现在正是那样的一个时刻。-万加丽.马泰伊这个世界需要一种新的机构,一种以慈善事业的精神及经验为基础、但又能善用企业经营理念的机构。一种可以筹募慈善捐款、但又拥有极大的弹性、可以对营利及非营利事业进行赞助或投资,冒险支持一些专注于为平民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新创事业、协助低收入社群也能加入解决贫穷问题的行列。我们的组织将具有极高的透明度、清楚的责任归属,并将贫民视为真正的顾客,而非只是接受救济的对象。它与今天各种基金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不再只是提供金钱的赞助者,而是真正的投资者。我们将金钱投资于有愿景、能以创意和市场机制来解决当地问题的创业者。我想起了亚里士多德的提醒,绝不要混淆了目标和手段,别人今天可以给我头衔和金钱,明天也可以立刻取走。全然委身于一件事情上,宇宙的各种力量就会汇集过来,让你美梦成真。我们觉得,聪明人基金必须在一开始就建立一个个人投资者网络,因为我们需要一些不但能提供金钱、同时也愿意贡献自己的时间及人脉网络的事业伙伴。聪明人基金应该是一个表现不佳的人就应该被请走的组织。我们选择投资项目的三个标准“领导性、永续性,以及经济规模”“你必须先开始,不要苦等完美的人出现。先开始,然后让事情的进展教导你如何继续走下去。没有人会要求你一开始就完全不犯错。而且,你从错误中所学到的,一定会比一开始就成功来的多。“把一件事做好“带有一种神圣的本质,而它能为人带来极大的能量和心灵的满足。亚拉文运用“差异化定价制度”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有钱人必须付全额手术费,穷人只需付一点点象征性的费用。让我们试试再看吧,答案自然会出现。“聪明人基金”不应再投资于创新型的科技,尤其是我们的组织并不是协助科技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我们发现,科技本身不是答案。如果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深入了解医疗保健的营销体系、价格策略以及市场制度,而非科技本身,我们将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贡献。我们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创造恒久、重大的改变。我们将自己的投资方式称为耐心资本,它不是传统的慈善捐款,也不是传统的企业投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投资方式。耐心资本是一种明知获利可能不高的长期投资,而且还为投资对象提供多元的管理支持服务。某些有关健康的投资必须通过有效的教育倡导来进行,而不是靠提供药物或任何直接的服务。人生道路有很多种,但最好的一种就是能忠于自己而活,极力追求让人性的美善,帮助别人,或许这就是你为自己找到的路。只有有人拒绝就范,陋习才有改变的可能。人生苦短,成功得来不易,而它不是来自随便冒险,而是来自于在世上努力追求美善。贫穷不只是收入低的问题,同时也代表了因人身、财产安全无法受到保障而造成的恐惧。如果我们能与贫农建立起互信,让他们看到自己可能的出路,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起连接市场的渠道,那么未来的可能性无可限量。表象的单纯毫无价值可言,但从复杂之中淬炼而来的单纯,我却愿意舍身以求。-奥利弗.霍姆斯成功的案例有时也可能误导我们,因为蚊帐固然是问题的解答之一,却不是唯一的答案。不断寻求创新做法可以让我们为极度复杂的问题找到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公共医疗是一个改变起来最为棘手的领域,但绝非不可能,通过聆听市场的声音,我们可以学到太多东西。聆听的过程可以让我们了解应如何制定医疗保健产品的价格,让我们能以更理性的制度、合宜的价格,方便而可靠的渠道,将最重要的医疗保健产品送到贫民手中。防疟蚊帐或许可以成为公共医疗保健制度中的一个项目,但重要的是,这种制度一定要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规划、设计。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之所以复杂,还有一个原因:许多媒体及自认拥有唯一答案的意见领袖所发出的噪音与干扰。就在聆听已成为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这些人最缺乏的偏偏就是聆听的能力。比起科技的改变,人类行为的改变真的困难很多。这种由拥有产品及服务的营利企业,与矢志保护贫民利益、对本地小区有深入了解的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种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必须靠打破私人组织与公共部门之间的界线才能顺利建立。整个沟通、协调、学习、失败、成功,或一切又得重新来过的过程,确实需要具有真正使命感及长期抗战决心的参与者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虽然许多单一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简单的答案,但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原本就极为复杂。就是这种能够跨越公私部门、不同专业领域、地理区域、利润需求的创新做法,加上所有参与者都能专注于共同的目标,才使得WHI能如此成功,并逐渐成为运用市场经济来解决公共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及典范。要把这样的事情做好,需要某种特别的领导能力。他们必须始于聆听,知道如何寻求协助和合作,不以简单但不完整的解决方案为满足,而且他们的动力来源必须是真心想为全球社群中拥有最少资源的人,创造出真正的解决方案。很少有人能只手改变历史,但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改变一些小小的事,这些努力的总和,将被记录在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扉页上。-罗伯特肯尼迪我已明白,要解决贫困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纪律、责任及市场力量,而非只是单纯的同情心。我也明白解决贫穷问题的答案存在于市场经济与慈善事业之间的交界处,而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深具道德意识的领导者,也就是愿意从穷人的角度来寻求解决方案,而非一味想将自己的伟大理论或计划强加于穷人身上的人。我明白,如果你愿意努力聆听,人们会将心中真正的想法告诉你,若非如此,你只会听到他们认为你想听的说法。我们每个人最需要自我强化的品格特质就是深深的同理心,因为它会为我们带来最强烈的希望,而这正是人类共同存活的基础。我所遇见的一切,形塑了现在的我。-《尤利西斯》我生命中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不管好与坏,也都成了我的一部分。要创造一个大家都想要的未来,市场经济和慈善事业都有重要的角色要扮演。光有慈善事业,我们会少了市场经济的回馈机制,而那正是最好的聆听工具。光有市场机制,我们也很容易忘记那些最困苦的人的需求。当今最优秀的领导人也都具有一种务实的特质,他们非常重视成果评估,希望建立可长可久的健全组织。光凭灵感不足以改变世界。相反地,我们需要优秀的制度、清楚的责任归属,以及明确的评估,确认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因此,最优秀的领导人会不断强化自己建立起一个组织的能力,同时还能保有愿景和热情,希望帮助别人想象自己的生活所可能产生的改变。判断力、同理心、专注力、耐心以及勇气,这些特质应该比任何科目都重要,需要认真学习、全力培养。当我们的世界变的愈来愈复杂时,聪明、有能力、知道如何聆听不同领域、不同阶层声音的通才,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服务别人显然是获得快乐的最重要的因素。你必须建立一个愿景,就好像建造一座庙宇一样,你必须专心于这个愿景,花上几代人的时间去建造它,而且没有任何单一的领导力量可以完成这件事。它必须长久屹立,它必须是为所有人而建。为大家建立一个愿景,并且自知,没有任何单一的领导力量可以完成这件事,这就是我们在打造一个所有人都能共享的世界时,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想想看,一旦有了这样一个大同世界时,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培养自己的道德想象力,也就是与人易地而处的能力。这事听起来简单,但却可能是最难做到的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都培养出真正用脑及用心去聆听的勇气,学习给予别人不求回报的爱,碰到任何人,都将它当成是多了解一个人的机会,而不是不断强化自己的偏见或歧视。但同理心只是个起点,它必须与专注力和决心配合,以及知道哪些目标必须完成的强悍和坚持到底的勇气。现今的世界需要的不只是人道主义。我们需要懂得聆听及可以贡献具体技能的人。只有结合极度冷静的分析及绝对温暖的心,我们才有成功的可能。

为什么我读了《蓝毛衣》没有什么感动?

首先我得承认,这篇书评不太“厚道”,甚至有点刻薄。可能我是在遵循自己的想象来延续这本书的情节发展,但中途却让我陷入失望。这里边可能有不少偏见,是读了这本书之后的第一印象。也许伙伴们可以帮助我纠正这些观点。 以下是正文: 《蓝毛衣》远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看,读了一大半就想放下了。 虽然我不是一个很挑剔的读者,而且初读这本书时满怀着期望,但最终,我还是没有耐心读完它。 作者杰奎琳女士(J.Novogratz),是位美国的风险投资家,也许称得上是社会企业家。她目前在运营一家叫做“聪明人基金会”的风投机构。书中介绍,这个机构主要是在世界各地贫困地区寻找可投资的社会企业项目,意图解决贫困问题。书的折页上有作者的照片,是位美丽的女士,漂亮的蓝眼睛,穿一件几乎同色调的蓝色旗袍,优雅地微笑着,气质动人。当初这本书是由一位致力于推广社会创新的朋友推荐的,虽然他没有提到书的内容,但我猜想它可能是一本激励人通向社会创新,成长为社会企业家的书。 《蓝毛衣》这个书名的得来,与作者小时候的一件毛衣相关。这本书一开头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作者小时候,说她多么喜欢这件蓝毛衣。而故事的转折,是作者厌倦了这件衣服,把它丢弃了。若干年后,当她来到远在非洲的卢旺达工作时,居然惊奇地发现这件毛衣正穿在一个当地小男孩的身上。显然作者是想用这个故事来说明: 世界其实很小,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生活在世界上的。而后的章节中,有关蓝毛衣的故事就再也没有出现了。这个起头让我有点纳闷,如果一两名话就能说明白的一个道理,需要这么费周折地大书特书吗? 全书的结构中,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详述作者年轻时代在非洲的工作经历。那些故事读起来的确很有趣,不过更象是在非洲的冒险故事。她26岁那年,放弃了大通银行丰厚的工作报酬,加入一家美国的慈善基金会,之后她很快接受了世界银行派遣,到非洲做项目代表。初期遭受了很多当地人的排挤和磨难,之后成功地和当地人合作建立了卢旺达第一个小额贷款银行。这之后,她又成功考取了美国一所名校的MBA,回国深造。作者讲述的这段经历富有启发,也让我期盼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读到更多她在读了MBA后,重返非洲,大显身手的精彩故事。但出乎意料的,作者后来并没有再回到非洲工作,而是留在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开始培训美国本地的创业家,而后又联合几家有势力的基金会,创立了“聪明人基金会”。书的后三分之一,主要是讲她如何在美国本土成功创业,以及如何赞助全球范围内的几个主要社会企业项目。 让我觉得有点讽刺的是,作者用了书的大部分篇幅,讲她在非洲经历和成就,而实际上,那只是短短两年间发生的事情。我不禁有些疑惑,在两年内,有这么多杰出的业绩,一个人的成功似乎也太容易了些。作者还不惜笔墨地渲染她如何在事业道路上,一次次拒绝高薪和优渥工作机会的诱惑,而最终投身到帮助穷人的事业中。但实际上,她始终是在掌握有决定性资源,待遇优厚的机构中工作,她所说的牺牲,读起来更象是以非常理智和冷静的头脑,选择了更利于自己的工作机会。而真正让我疑惑不解的是,作者在书的前半部,充满深 情地描写了自己对卢旺达的深厚感情,以及在别离时与当地工作伙伴的惺惺相惜;然而 当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惨案发生并平息后,她并没有立刻回去寻找和探望那些朋友,直到四年后,她才开始每年探访那里的朋友。在书中,作者特别提到是她的母亲阻止了她回去。我好奇这样一位意志坚强的女性,竟然在这个重大时刻,听从母亲对她的工作去向的劝告,而放弃了寻找和帮助卢旺达的朋友们。 虽然我不想用这个词 来总结这本书,但我觉得那个词已经在我的嘴边:虚伪。这可能是我不想再读下去的原因。 客观地评价,虽然此书的作者没能成功地把自己塑造成为我心目中的楷模,但书中提到了许多社会企业的案例,从研究案例的角度来读,还是非常价值的。比如:其中有一个颇有启发性的社会企业案例,是作者在创办小额贷款机构过程中,帮助的一家妇女烘培合作社。她详细描述了这个机构最初不成功的几个主要原因,例如销售渠道单一,妇女们缺乏推销巧,管理松散(如没有考勤制度),财务记帐混乱,在梳理漏洞后,她逐一制订对策,并不懈地与合作社的妇女一起工作,最终在短时间内,把这个合作社搞得风生水起。

带着智识在爱中行走

如果说记忆是一颗种子,我想,那这本书就是让小麦得以自由生长的土坯。杰奎琳是成功的创业者,她所推广的女性在社会地位中应当享有的经济地位。多年前读的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当之无愧为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那么杰奎琳也至少在经济和女权应该有所奖。整本书记录了20多年来她的非洲之旅。真的如她所说,被书中非种族之间的残害而触目惊心,庆幸我们还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和工作,我们都应该时刻带着智识,怀着感恩之心,在爱中行走!

温暖的资本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老子》一、关怀——即使你很渺小  Jacqueline在20多岁的大好年华里,放弃了前途无限的金融工作,只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为这个世界的改变做出一些努力,毅然前往非洲那片最贫困的地方。  在书中,她如是说道:“虽然一般人很难像巴菲特或者比尔盖茨一样,一出手就是几百亿,但我们每个人还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实践做为一个世界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作者在非洲,印度等地四处奔波,挽救濒临破产的项目,创办自己的项目,作者身体力行,说明了她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实践作为一个世界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物质条件的限制,并不会成为我们关怀的障碍,只要有合作,有创新,渺小的我们也可以做大事。  然而,如何在合作与创新中实现关怀?正如作者所深切体会的,只是把不同背景的人凑在一起,并不会产生具建设性的对话。我们需要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共同面对一个问题的团队中互动,认清所有人——无论贫穷或富贵、来自哪个国家、拥有什么样的信仰或背景——都是血脉相通的手足。这样大家才会有共识去合作,去创新。二、聆听——无处不在 我把书中贯穿始终的聆听分为三种,聆听活动对象,了解需求,有的放矢;聆听团队成员,共建合作氛围;灾难中的聆听,见证人性的伟大力量。(一)活动对象的聆听  如果你愿意努力聆听,人们会将心中真正的想法告诉你。若非如此,你只会听到他们认为你想听的说法。即便我们可能不专业,不那么懂事,但是,聆听能够补足这些由于缺乏经验带来的劣势。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而聆听能力则需要一颗谦卑的心。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活动,都是有实质的服务对象的,如若分裂活动与对象,流于表面花哨的形式以及影响力,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二)团队中的聆听  在团队中,如果一个成员人跑得太快,其余人都跟不少脚步,这会最终导致团队成员的依赖并让团队丧失独立运作的能力。作者深谙这一团队合作精神道理,放手决定权,努力培养同仁的自主选择意识,即便是同仁们一些错误的决定。因为作者相信,经历错误并在错误中吸取经验,以暂时的倒退换取长久的进步,才能让一个机构更加坚强地存活。“独特应变”在经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后,还能够在卢安达继续发挥影响,足以证明作者的先见之明:慈善工作者应努力去支持已经在做对的事情的人,而不是自作聪明地希望主导所有的事。(三)灾难中的聆听  “我们彼此聆听、在彼此眼中看到了真正的痛苦。这种痛苦让我们连结字一起;这种痛苦提醒了我们,大家都是人。”我们很难想象说这些话的妇女之间,其实有着抹不掉的血海深仇。她们的丈夫,可能有的是大屠杀受害者,可能有的是大屠杀加害者,然而她们并未将种族之间的杀戮延续,而是选择聆听共同的苦难,相互体谅。人性的光辉,在此处,足以照亮当时暗无天地的每一个角落。三、智识——与爱同行  在作者拜访哥沙纳达法师时,法师形象地向作者阐释了这句话:“如果你只用你的智识行走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你就是只用一只脚在走路。如果你只用自己的爱心与怜悯行走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你还是只用一只脚在走路。但是,如果你能同时以智识及爱心行走世界,那么,你就是个有智慧的人。”  对于贫穷,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缺钱,对于解决之道,我们最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捐钱。这种善心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代表了我们所具备的最起码的同理心,同时这也是所有慈善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石。然而慈善并不是捐钱就能解决问题的一次性事业,它是一个需要永续经营的事业,它需要智识!   如果你只存有一颗帮助人的好心,在很大的几率上,你可能用你的好心办了一件你并不知道的坏事,因为你只是“在用一条腿走路”!你捐了那么多的钱到贫穷的他们的手中,是否想过为什么他们仍在贫困的泥淖中挣扎?你捐了那么多的机器帮助他们改善生产力,你是否想过,可能不到半年的时间,因为缺乏维修和保养,它们早已寿终正寝?这世界上,有多少灾难、创伤以及失望,是由我们的善心造成的呀,尽管表面上的它们都是那么地光鲜亮丽,那么地让人感动!  正如老子所云“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我们都不喜欢“接受照顾”的感觉,同时,我们也是懒惰的,直接的金钱赠与无形中会鼓励懒惰的持续。贫困中他们也一样,他们需要的是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相应的,我们应该培养他们赚钱的能力,这才是对贫穷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我们要明白,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建立在尊重、聆听的基础上,让受赠者看到自己的能力,让他们走上自强自信的道路。这才是“两条腿走路”的慈善!四、反思——继续前行 不管是处在成功的喜悦中,还是失败的痛苦中,作者的从未停止过反思。踏上非洲这块土地后,作者在科特迪瓦处处碰壁,火热的理想被现实泼了一盆又一盆冷水,作者没有放弃。这些挫折让她明白,伟大的梦想是远远不够的,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抱怨的声音,缺乏的是理想与务实能力的结合。她的非洲经历让她成长,让她从一个“总是想办法讨好别人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务实的领袖,因为她意识到必须要“驯良如鸽,勇猛如虎”。短暂的休息冷静后,她继续前行。  从被别人鄙视到参与到支援草根妇女的创业项目,整个过程让她看到了世相之复杂,也让她反思了很多传统扶贫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聆听当地人的心声,只是强加扶贫项目自身的想法。随后,她创立“聪明人基金”,将一种称为“耐心资本”的新型公益投资引入现代慈善中。在她推广蚊帐的公益项目投资中,尽管蚊帐帮助非洲人民很好地解决了绝大部分的疟疾问题,但是她并未忽视其他防治疟疾的新科技的发明和使用,为寻找更佳投资项目的反思从未停止。最终,这个基金的存在,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自给自足、脱离贫困。五、行动——了解中国农村(一)阅读计划  在创办聪明人基金以前,作者在非洲,印度以及其他土地上的经历,让她非常注重机构投资的项目与当地人的需求的紧密联系。不论是分析需求还是分析当地人的利用习惯,她都毫不马虎,因而她的投资项目都建立在对当地的了解的坚实了解基础之上,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作者曾说:“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社会精英似乎愈来愈喜欢和其他国家的社会精英沟通,相处,但却与自己国家里的弱势通报鲜有接触。如何创造真正国际化但同时又与在地紧密结合的社群,将是我们这一代的人最重要的挑战。”虽然我也不算是社会精英,但是即便在农村呆了整个童年时期的我,仍然是不了解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呀!如果我想要成就自己的善心,我必须对我的关注对象,我想要服务的人群,不说有全面的了解,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我阅读计划的第一本书已经确定,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二)实践计划  书中作者的慈善之路,让我反思了自己在大学的公益之旅,曾经我也怀着一腔热血去支教,曾经的我也投身于各种募捐项目中,但读了作者这本书后,才发现自己成就的是多么初级与有限。回去后,我应该更加谨慎地参加公益活动,而不是盲目地满腔热血。我知道,只有在积蓄更多力量之后,才能够有能力真正承担起改变的责任。对于慈善的代价,我不应该是创造者,而应该是消灭者。  大一的暑假,曾经在家乡的农村调研政府推广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状况,但囿于当时有限的实践经验和技巧,以及过于关注表面工作,而忽视了如何真正做一名合格的田野观察者。为了得到学校的评奖,费劲心思把实践搞得花哨的团队氛围,让现在的我回想起来,实在是羞愧不已。  只有建立在充足的知识储备以及关注本质忽略外在名誉的调研心态之上,对农村的了解才能够逐渐深入。现在的我,虽然没有学校的经费支撑,没有一个能够参选评奖的项目,但是,我有一颗真诚去了解的心。作者在“独特应变”中,对非洲贫困阶层女性的小额贷款项目的创建与完善让我确立了自己第一个观察点:调研中国农村地区(以家乡为例)信贷市场现状。没有充足的担保,农村信用社,各类商业银行,对于广大农民的贷款需求的对策是什么?中国农村需要何种规模,何种运作模式的贷款?我也希望,自己“商学”双学位的毕业论文能够基于此项调查,而得以有实质内容地发展成型。  南方朔在推荐序中这样写道:“资本主义并非仗着人脸的野蛮人,只要有爱和公益存在,资本主义就可以完成慈善家所不能完成的使命。”只要市场经济的能量、活力和严格的要求,能和出于爱心、为了协助穷人所采取的行动想结合,欺贫爱富的“万恶”资本主义,在有心,有爱,有智识的人手中,也可以演绎出温情的一面。  借用冰心的一句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以此勉励自己,在漫漫长路中,永远年轻,永远奋斗!

同时以智识及爱心行走世界

虽然对于大屠杀和人性的反思还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对于慈善、公益、发展的传统问题却并不陌生。对那些一厢情愿的“美好理想”和不问结果的“一味付出”也感到非常失望。好在正像书中所说,今日之慈善,已不同往日。正在觉醒的第三部门,将以弥补政府和企业留下的社会间隙为己任。这当然极不容易。须如玛哈·哥沙纳达法师所言之“同时以智识及爱心行走”。亦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言之“兼有冷静的头脑与炽热的心灵”。如果你也相信世界是由紧密相连的个体组成,并相信个人的改变必将带来世界的改变。那么,杰奎琳的故事一定会带给你前行的力量。

那一片美丽的蓝

作者在20多岁的大好年华里,放弃了大通银行旁人看来前途无限的金融工作,只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为这个世界的改变做出一些努力。毅然前往非洲那片最贫困的地方。你一定觉得很可笑是不是?一个白人的小女孩,希望在一个文化不通,语言不通,没有亲人的地方做出什么改变?是去教授非洲的孩子们美式英文?还是把汉堡、热狗的制作方法传授给他们?都不是,整本书的阅读,让我看到了一个怀抱坚定的信念,超乎想象的毅力,最重要的是充满行动力的一个女孩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读者,她是如何做到真正的解决传统慈善体制的漏洞,真正带给非洲女性福祉。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建立在尊重、聆听的基础上,让受赠者看到自己的能力,让他们走上自强自信的道路。相比之下,中国在慈善体制的建立上面,落后了不知道多少。一个20出头的美国小女孩都能想明白的事情,不知道中国的那些给自己冠以所谓的慈善家会不会应该要反思自己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梦想,我们不会想改变世界,不会想做出多大的事业,但是我们品质的共通点,都不外乎有些相似之处:聆听、坚持、感恩。

《蓝毛衣》的启示

花了不到一周的时间看完了《蓝毛衣》,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温暖,意义非凡。当大部分人在抱怨世界的不公平,且将不满停留在嘴上时,作者杰奎琳在20多年前就勇敢的踏出了第一步。因为她有着坚定的信念,深切的同理心,强烈的愿望,超乎寻常的毅力和行动力。通过她,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善美,在物质极度匮乏,甚至生命安全没有保障的环境下,人依然可以坚强的笑对生活,享受最简单的快乐。我们也看到有人打着慈善的幌子滥用权力,很多善款最后落得不了了之的结局。这些真相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是杰奎琳和她的伙伴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慈善是什么。慈善不是施舍,不是捐赠者一厢情愿的不问结果的金钱捐助。慈善需要用心聆听,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慈善是帮助受赠者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走向自强自立的道路,最终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现阶段最理想的做法是每个企业都主动承担起慈善的责任,实现盈利和慈善双赢的结果,即在企业里实现改良社会的目标。我们生在相对和平和富裕的国家,不该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在享受着上天的赐予的同时,也该问问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否还有一种有待完成的使命。杰奎琳给本书起名为“蓝毛衣”,也有着特别的用意。蓝毛衣是杰奎琳曾经深爱后来又狠心抛弃的一件毛衣,11年后,杰奎琳为了实现梦想来到非洲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时,蓝毛衣再一次出现在她眼前,穿在一个瘦骨嶙峋的小男孩身上。这不仅是个巧合,更像是个启示,提醒我们,正如杰奎琳所说:世界上的人是如何地紧密相连。我们的行动(或不行动)可以如何在我们自己毫无所知的情况下悄悄影响到地球的另一端。即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再有限,也不可忽略。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都有责任让世界变得愈来愈好。

这本书,献给尚未淡忘梦想,相信单纯真理的你。

这本书是一个台湾老师寄给我的,因为是繁体字版,一直搁置着没有看。某天翻开来,便无法停手。这本书没有任何所谓写作技巧以及悬念设定等等等等,有的只是作者和你分享她生命故事的真诚。她把她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故事,喜悦、痛苦、收获以及经验,一点一滴铺开在读者的眼前。读罢此书,你会觉得人生是积极的、向上的,生命会平添一份韧性。我不由得想起了曹文轩为“布鲁克林有棵树”所做的序,“一本好书,足以触及一个人的灵魂,深深地改变他看待世界的方式”,《蓝毛衣》便是这样的一本书。贾桂琳曾经带着一颗想要拯救世界的心去到非洲,然而遭受到了巨大的挫折,这些挫折也让她明白,伟大的梦想是远远不够的,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抱怨的声音,缺乏的是理想与务实能力的结合。她的非洲经历让她成长,让她从一个“总是想办法讨好别人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务实的领袖,因为她意识到必须要“驯良如鸽,勇猛如虎”。而贾桂林对于传统慈善事业的反思更是发人深醒,在慈善领域,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其实让社会弱势群体更加弱势,“慈善”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歧视的含义。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味地捐助而非帮助他们依靠自己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类型的慈善是无法长久地进行下去的。而有太多人参与慈善事业,所要的只是“被尊重”,而非真正想要改变社会的不公义。这一切,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曾经我也怀着一腔热血去支教,到了那里才发现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多么有限。回来之后,我开始谨慎地参加公益活动。因为,只有在积蓄更多力量之后,才能够有能力真正承担起改变的责任。当然,也有很多人在为了让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世界在不断的努力,“有些人的存在,就已经足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贾桂琳在她的生命中碰到过很多这样的人,她和这些和她一起工作过的伙伴、同行千里的伙伴一起,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在我的生命里面,也碰到过很多这样的人,有些人只是萍水相逢,却深深地感动过我。有些人有幸能成为良师益友,对我的有过很多的帮助。不管如何,“我所遇见的一切,形塑了现在的我”。或好或坏,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蓝毛衣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