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冷血热(上卷)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雪冷血热(上卷)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4
ISBN:9787535448828
作者:张正隆
页数:456页

章节摘录

  未打死一个鬼子,先丢了党籍  赵尚志和张甲洲、吴福海等人来到哈尔滨,找到满洲省委。  省委召开几次会议,研究巴彦游击队失败的原因,认为赵尚志右倾,执行了地主富农路线,不讲少数民族政策,是游击队溃败的主要责任者。  省委决定,开除赵尚志的党籍,给予吴福海留党察看处分。张甲洲已不被视为党员,也就谈不上处分了。  省委责令赵尚志检查错误,他不但拒绝了,还找省委领导申辩、理论,有时言辞很是激烈。有人给省委写信,说他“对党的领导机关敌视谩骂以至脱离党的态度”。  1935年1月12日,在《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恢复赵××(即赵尚志——笔者)同志党籍的决议》中,说“赵××同志在领导张甲洲队伍中是执行了右倾机会主义的路线”,“当时省委执行‘左’的机会主义路线”。“1?26”指示信(1933年1月26日王明代中央起草的写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联合各种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编者注)已经发表近两年了,省委已认识到自己“左”了,可赵尚志那顶“右”的帽子,是那么回事儿吗?  无论怎么回事儿,在赵尚志的眼里,真理都是简单的。以“反日”为口号,到处是朋友,队伍受挫很快就能重整旗鼓。而在省委领导人的眼里,真理同样是简单的,那就是中央决议是不容置疑的。  从赵尚志二十四岁的照片上看,那张娃娃脸上眉毛挺重,眼睛不大不小。当年曾和他并肩战斗的抗联老人,都说他的眼睛特别亮,有人还说这辈子就没见过那么亮的眼睛,特别是生气、发怒时,剑刃般灼灼逼人。还有,赵尚志的嗓音特别洪亮,而且能言善辩,理论一套一套的。而包括笔者采访时还在愤怒地指责他的人,都说这人性子太直,脾气暴躁。  好不容易搞起来的队伍垮了,党籍也不明不白地没了。就不难想象这个爱咬死理的脾气暴躁的直性子,当他的申述被置之不理时,因负伤而只剩下的一只右眼,那目光会怎样的灼灼逼人,那张不饶人的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这就是赵尚志,一个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的、几乎注定就是悲剧性的人物。  1908年10月26日,赵尚志出生于热河省朝阳市(今属辽宁省)三区王伦沟乡喇嘛沟村。近一个世纪后笔者到朝阳采访,我们的民族英雄的故乡,早已改称尚志乡尚志村了。  赵家为书香门第,赵尚志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家境比较优裕(赵尚志最后一次被开除党籍后,就有人追究他的“阶级根源”)。父亲赵振铎曾任县自治会副会长、县议会副会长,为人正直、侠义,思想开明、进步,有反抗精神,是当地受人尊敬、颇有影响的人物。《朝阳县志》载称:“晚清附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即秀才——笔者),民国五年(1916年)四月创办清乡会,发展会员千余人。以抗苛捐杂税、打击贪官污吏、缉捕匪盗、储粮备荒为宗旨,与朝阳县长孙廷弼发生数次武装冲突,打死警察12人,缴获其枪支马匹。同年六月,孙廷弼调兵血洗清乡会。失败后,携家经北京辗转至哈尔滨定居。”  1934年,赵尚志已是威震哈东的“赵司令”。日本宪兵侦知赵家在道外区16道街附近的集良街,将父亲抓去,让他劝儿子别再反满抗日。赵老先生受尽折磨,坚不吐口。母亲张效乾四处求人借钱营救,有人怕受牵连,闭门不见。张效乾昂然道:“你不用怕,俺不会再来了,但俺要告诉你,俺儿没做坏事,他是抗日救国不当亡国奴!”后来是把五间青砖房卖了,才把人赎出来。一家人逃去北平,“七七”事变后又迁居上海、香港、贵阳、重庆、西安等地。  赵尚志兄弟姐妹十一人,他排行老六,二哥三姐一弟四妹。小弟赵尚武,“七七”事变后参加八路军,曾任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音乐队副队长,1943年反“扫荡”中在河北阜平牺牲。二哥赵尚朴,1932年入党,1938年去延安,离休前是哈尔滨市人大副主任。大妹赵尚英,30年代参加左联,抗战后参加抗日救亡宣传队,1948年到东北解放区从事文艺工作。三妹赵尚芸,1932年被组织派往上海团中央受训,之后一直从事革命活动。  赵尚志从小胆大。乡间狗多,小伙伴去谁家,都是他在头里。再凶的狗,见他不叫不咬,老老实实的,连大人都觉得奇怪。  据说,赵尚志在街上玩,碰见三个孩子在那儿谈理想。一个说,俺家都是庄稼人,将来粮满仓,畜满圈,吃不愁,穿不愁,胜过有钱住高楼。一个说,俺长大了要当保长,吃香的,喝辣的,多美呀。第三个孩子鄙夷地瞅着他们,说老子长大了当县长,都管着你们。赵尚志上去薅住“县长”领子:俺就当个打县长的!  赵家搬到哈尔滨后,生活顿显拮据。父亲在一家火磨(米面加工厂)记账,大哥在一白俄家赶马车,不久去苏联打工。赵尚志先给一白俄老板当杂役,后来又到一家首饰店学徒,与二哥做卖面粉、月饼、烧饼的小生意,在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支行道里支行当信差。1925年,大哥从苏联寄回一笔钱,家境好转,十七岁的赵尚志到许公中学读书,先为补习生。他在朝阳县立高小读过三年书,主要是天资聪慧,当年即考入中学。  青年学生敏感、热情,精力充沛,学校又是个新思想流行的地方。赵尚志从小胆大、机敏,善于独立思考,过早的社会底层打磨,又使他比一般同学敏锐、成熟。而这一切迸发出最初的光芒,是在上海“五卅”运动后,迅速席卷各地的反帝爱国风暴中。  6月12日,哈工大、六中、三育、东华等学校代表,集聚普育学校,决定响应哈尔滨市救国后援会的号召,在学生中开展募捐活动,支持上海。赵尚志是许公中学代表,回校被大家推选为学生自治会副会长兼交际股长。在校园,在街头,在闹市,洪亮的嗓门,奔走的身影,怀揣着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世界,热血青年,豪情万丈。  接下来,在声援“五卅”运动中入党的赵尚志,在郭松龄倒戈引发的反奉运动中被开除学籍。  这时正值黄埔军校第4期招生,中共中央通知各地党组织选派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投考,为武装斗争准备人才。听说这个消息,赵尚志喜不自胜,党组织也同意他去。一是因为他这个人适合学军事,二是反动军阀到处抓人,留在东北很危险。  从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来到花红柳绿的广州,赵尚志被广东的革命形势激动着。他的形势可是不妙。笔试文化程度,口试对三民主义的认识,都没问题,在“体格试验”上卡住了。当年和现在,在广东人心目中,东北人都是身高体壮的大汉形象。眼前这个小伙子,倒是一口正宗的高粱米、大子口音,那个头在广东人堆里也只能算小个子。  赵尚志急了:俺就不明白了,这国民革命还怕人多吗?俺大老远来到这旮旯,你让俺去那旮旯?当“街蹓子”(即“流浪街头”,“街”音gāi)呀?俺也没钱了,俺也回不去了,俺也不走了,就在你这旮旯吃军饷了!  在许公中学,赵尚志是个穷学生,也是个好学生。而在黄埔军校的经历,却鲜有记载。很翔实的上中下一套《黄埔大传》连同附录的“同学录”中,甚至找不到“赵尚志”三个字。但是,当这个好像天生就是来这个世界扛枪打鬼子的铁铮铮的汉子,终于感动上帝踏入黄埔军校后,还会有人怀疑他不会竭尽全力吗?  赵尚志的治军带兵生涯,是不时可见黄埔军校影子的。  1926年夏,赵尚志回到东北,翌年3月在长春被捕。  受审时,敌人问他是不是共产党员,他说俺是国民党员。问他信仰什么,他说信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还信奉基督教,滔滔不绝大讲三民主义与基督教的关系。入国民党者,基督教徒居多,遍及东三省。基督教以舍己救人为宗旨,国民党重在舍身救国,彼此主义相同。三寸不烂之舌,一时间也弄得敌人一头雾水。  在奉系军阀统治的东北,国共两党都处于地下,关系也未完全破裂,共产党员可以跨党加入国民党。党组织派赵尚志到长春,协助长春特别支部负责人韩守本筹建国民党吉林省党部,通过统一战线方式更有利于开展斗争。  鞭子抽,棒子打,坐“老虎凳”,用子弹壳刮两肋和前胸,豆粒大的汗珠从赵尚志的脸上直滚,他一声不吭,只听牙齿咬得咯咯响。戴副近视镜,文弱书生模样的韩守本也不含糊。敌人就把他们押赴刑场。枪声响了,三个胡子应声倒地,他们两个好好儿的,原来是让他们陪决的。开枪前让他们跪下,赵尚志说老子要站着死。没死了,韩守本说尝过死的滋味了,也就是这么回事儿。  1931年12月,经组织营救,赵尚志与18名同志获释出狱。  从1925年夏入党,到“九一八”事变,6年间,赵尚志一多半时间是在狱中度过的。  问题在于敌人抓他、打他是正常的,在共产党内,和自己人怎么也说不清、道不白呢?  风打麦波千层浪,  雁送征人一段愁。  披靡无术,  被屏逐于千里之外。  写给朋友的这首小诗,道白了他的心境。  后面将会比较详细写到的终老本溪的方未艾老人,当时是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赵尚志、杨靖宇、金伯阳,还有建国后的著名作家舒群、杨朔,都是他那儿的常客,赵一曼去的次数最多。不管什么时候来了,有什么吃什么,谁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杨靖宇去磐石前,一双鞋不行了,见床边有双新皮靴,一试挺合脚,就穿走了。  1933年春节前后,杨靖宇来了。方未艾说:“赵尚志哪去了?好久没见到他了。”  杨靖宇说:“小赵在巴彦游击队犯了错误,是李立三路线。”  过了半个月左右,赵尚志来了,瘦了,一脸疲惫,眼里网着血丝。  两个人唠一阵子,赵尚志道:“省委把俺开除了,不要俺了。俺窝囊了这么些日子,也寻思开了。打日本子,不分党员、非党员,每个中国人都有份,谁也不能挡俺。”  1932年4月,中东铁路日本军列往来不断。14日夜,根据省委指示,赵尚志和商船学校学生范廷桂,在哈尔滨市郊成高子车站附近路轨埋设炸药,颠覆一列军列。据《盛京时报》报道,日军死11人,伤93人。这应该是东北共产党人直接痛击侵略者的最早战果。说赵尚志未打死一个鬼子,先丢了党籍,显然不妥。只是这位黄埔4期生梦里鼓角连营,渴望的是率军纵马疆场,没想到果真一试身手,竟是这个下场。  这时赵尚志家里最着急的是他的婚事。且不说抱孙心切的母亲,连一向主张婚姻大事儿女做主的父亲,也有点儿沉不住气了。在那个年代,二十五岁绝对是个大男了。街坊邻居那些一般大的小伙子,没有不当爹的了。要是换个人,找个心仪的姑娘,这辈子可能就改弦易辙过自己的小日子了。而且对于愁苦、郁闷的年轻人,这也不失为一种解脱的方法。可这样就不是赵尚志了。婚姻意味着责任,大英雄、伟丈夫赵尚志,承担不起这份责任。  从黄埔军校学习回来,哈尔滨地委分配他负责地区的妇女工作。让这样一个还一身军校气息的硬汉专门做妇女工作,未免不伦不类,甚至滑稽,可他二话没说。开除党籍,省委让他担任哈尔滨市总工会主席,这回他拒绝了。  之后,省委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家人也不知道,方未艾这样的同志、朋友也不知道——赵尚志好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内容概要

张正隆,男,著名军旅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20世纪90年代,其力作《雪白血红》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有多部作品在军内外获奖。报告文学《血情》获全国报告文学奖,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书籍目录

序篇:黑暗是不会突然降临的一、奋起  第1章  伟哉,罗登贤  第2章  夺枪  第3章  赵尚志拉起支队伍  第4章  杨靖宇到磐石  第5章  “上层勾结”  第6章  惨烈东满  第7章  最初的烈士二、杨靖宇挥戈南满  第8章  挺进东边道  第9章  游击战  第10章  创建根据地  第11章  西征  第12章  “鲜血培养新世界”三、“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第13章  威震哈东  第14章  突击!突击!  第15章  赵一曼  第16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四、“倒悬不解三千万,田横壮儿五百条”  第17章  吉东鏖兵  第18章  从绥宁到下江  第19章  “提拔的、培养的、教育的,赶不上牺牲的多”五、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第20章  白山血  第21章  坎坷4军  第22章  下江劲旅  第23章  抗联“闺秀”  第24章  这是最后的斗争六、联军  第25章他们曾经热血沸腾  第26章从草莽英雄到民族英雄七、中华儿女  第27章  血祭黑土地  第28章  他们不会唱《国际歌》八、荒原水畔战马鸣  第29章密营  第30章“浪漫行为”九、萧墙之患  第31章下江无政府  第32章  误会与分歧  第33章  笔战

编辑推荐

  作者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近千位抗日老战士,完成100万字长篇纪实巨著。  《雪冷血热(上卷)》,比《雪白血红》更尖锐!  《雪冷血热(上卷)》,比《枪杆子1949》更深厚!  《雪冷血热(上卷)》,比《解放战争》更翔实!  《雪冷血热(上卷)》,还原了东北白山黑水间雄师劲旅14年的抗日历史。

作者简介

从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到1945年8月15日“终战日”,中日“一衣带血”的历史缝隙里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寻找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征引借鉴建国以来有关抗联组织的几乎全部史料,还原中国东北14年的抗战史。
作品全文100万字,分上下两卷出版,各50余万字。其中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东北抗联移师苏联、最终回归祖国的时代背景,控诉了日军在东北所做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杀大沟”“万人坑”等滔天罪行。东北抗日队伍反抗之志沸腾至极,雪冷血热,彪炳青史!

图书封面


 雪冷血热(上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虽然材料很翔实,但太凌乱,材料再组织组织能更好。看着看着就乱了。感觉作者没有形成系统的想法如何编排这本书,又或许是番号、人名、地名太多引起的,但可以用一些其它手段啊。如果配上地图,照片会更好。另外,很好奇那些XXX都是谁,理解一些忌讳,但历史就是历史啊。
  •     抗日战争师级以上阵亡将领,八路军1人,新四军2人,而东北抗联共23人,主要领导大部分阵亡,抗联第一路军司令最后被日本人解剖在胃里发现棉絮,就是靠自己衣服上的棉花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1. 左权,18集团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山西辽县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1. 罗忠毅,新四军6师参谋长,1941年11月28日,江苏溧阳2. 彭雄,新四军3师参谋长,1943年3月17日,江苏连云港 东北抗日联军(前身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1. 李学忠,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吉林省抚松县2. 王德泰,第二军军长,1936年11月,吉林省蒙江县3. 夏云杰,第六军军长,1936年11月26日,黑龙江省汤原县4. 宋铁岩,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吉林省蒙江县5. 陈荣久,第七军军长,1937年3月5日,黑龙江省饶河县6. 金正国,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黑龙江省桦川县7. 刘曙华,第八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黑龙江省勃利县8. 李延平,第四军军长,1938年11月20日,黑龙江省五常县9. 王光宇,第四军副军长,1938年12月,黑龙江省五常县10. 王克仁,第五军代理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3日,黑龙江省穆棱县11. 侯国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1939年8月24日,吉林省安图县12. 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吉林省蒙江县13. 曹亚范,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1940年4月8日,吉林省蒙江县14. 王汝起,第二路军一支队支队长,1940年5月21日,黑龙江省饶河县15. 赵敬夫,第三路军三支队政委,1940年7月20日,黑龙江省德都县16. 高禹民,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委,1940年12月1日,内蒙古阿荣镇17. 陈翰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1940年12月8日,吉林省宁安县18. 汪雅臣,第十军军长,1941年1月29日,黑龙江省五常县19. 张忠喜,第十军副军长,1941年1月29日,黑龙江省五常县20. 魏拯民,第一路军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吉林省桦甸县21. 郭铁坚,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1941年9月20日,内蒙古莫力达瓦旗22. 赵尚志,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42年2月12日,黑龙江省鹤岗23. 许亨植,第三路军总参谋长,1942年8月3日,黑龙江省庆城 http://www.douban.com/note/44447709/
  •     《雪冷血熱》:在黑土地上記錄抗聯的歷史戰爭題材的報告文學,其在國內的主流即意識形態戰爭題材,這方面的作品汗牛充棟。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的我,讀不到楊奎松、沈志華等人的研究,也無從去尋找臺灣和美國方面出來的學術研究和個人回憶錄。千篇一律的主旋律書寫,將它們的讀者拉入到一個浪漫主義的陷阱,我一直以來認為戰爭都是美麗動人的詩篇,有正義附身可以展開理直氣壯的殺戮。在1997年的時候,我遇到了張正隆的《雪白血紅》,盜版,上下兩冊。從此對戰爭、對歷史的看法發生了不小變化,我甚至在開始的時候不願意接受它的真實描寫。後來我才知道,有類似嬗變經歷的讀者,不止我一個人,很多人都曾將張正隆驚為天人。《雪白血紅》是張正隆的成名作,內容是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爭先恐後派大軍搶佔東北,從雙方與蘇聯紅軍、日偽受降部隊發生的千絲萬縷關係,到遼沈戰役結束,國民黨丟了東北以及耗盡了昔日的遠征軍精銳部隊。因為此書,張正隆在一段時間裏被停職反省,但與禁書禁人不一樣,因此走紅的張正隆,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體制內的軍政界裏,他都受到了熱捧,特別是四野(東北野戰軍)的舊部下們。所以,我日後通過媒體對張正隆的採訪,可以看到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細節,張正隆在某地如何受到部隊將領們的歡迎和捧場,這聽上去像吹噓,我相信是真的,有過之無不及,因為那是廣州和海南,四野一路南下的征戰路線,也是就地紮根接收路線。2008年9月出版的《槍桿子1949》,繼續四野的征戰歷程,出山海關、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南下湖南廣西廣東一直到海南島。60萬字的作品,出版時被刪節了10多萬字,一說是80萬字刪了30萬,有人把此書的不足歸結于編輯的斧鉞,我是覺得,即使沒刪節,《槍桿子1949》也遠不如《雪白血紅》。四野出關後的戎馬倥傯歲月,題材本身過於宏大,要想在100萬字以內面面俱到又不失細節,這是無法平衡的。新書《雪冷血熱》,是講述抗日聯軍的歷史,張正隆的一貫取材方法還是走訪並錄音,這也正是他寫作的強項和特色。20年前就出入幹休所採訪傾聽的他,書中最吸引的人地方無一例外是當事人的口述。在我看來,張正隆是一個苦行僧作家,他的寫作是靠腳走出來的,這是一個很優秀的歷史記錄者,卻算不上一個歷史研究者,他身上還是缺乏學者的知識背景和治學能力。一旦離開了口述者,他在如山的檔案裏就難有建樹。從四野追溯到抗聯,張正隆在書中至始至終對國內歷史懷著槍桿子迷信,或曰武力崇拜,誰拳頭最粗就是老大,但武力在現代社會中的決定性作用已經一去不再了。分析國際政治,張正隆堅守達爾文主義,他預先把世界設想成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規則與人類的普遍正義無關。這部關於抗聯的著作,是我看到過國內同題材中最優者,當然,同題材中大都是萬人一面的平庸輩。九一八事變之後,滯留的東北軍、本地盛產的土匪、國共兩黨派人組織起來的反日武裝,共同構成了東北抗日聯軍。部隊的番號看上去十分壯觀,但從編制與滿員上講,幾乎都是虛張聲勢。抗聯的戰績沒有虛張聲勢,廣泛遊擊的他們,成為日本關東軍的心腹大患。日軍採取了殘酷的剿滅政策,將分散居住的村民們集中到一個個新建的大屯中去,新建的居民點都在公路邊上,有炮樓防衛。將軍民聯繫的一刀兩斷,使得抗聯的後勤日益匱乏,東北的冬天氣溫能到零下三四十度,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就地找不到食物。所有人回憶起這段經歷時,都是苦到了人能承受的臨界點。官方的黨史承認,歷史上最艱難的三個時期分別是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西路軍兵敗河西走廊、東北抗聯在白山黑水中的戰鬥。除了戰場之外,張正隆多次寫到北方會議的急躁精神對抗聯的消極影響,同樣的,抗聯中也躲不了肅反,這裏叫做殺“民生團”。日蘇衝突的張鼓峰、諾門罕事件爆發時,抗聯喊出“武裝保衛蘇維埃”的口號,同時,蘇軍機械化大兵團的勝利,一度鼓舞了絕境中堅持抗戰的抗聯將士。眾人以為蘇聯紅軍馬上會來解放東北,誰知是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的落地。山窮水盡的抗聯殘餘部隊,大部分出了國境線去蘇聯整訓,被編成一個教導旅,日後隨蘇聯紅軍一道出兵東北。戰爭中的殘忍細節,饑不擇食中的食人肉,濫抓叛徒而導致的濫殺無辜,陷入內部審查運動者的自殺,這些逼仄真實的細節,讓我看到當初寫《雪白血紅》,敢於記錄長春圍城的張正隆在那場心悸之後,鋒芒、膽量、良知尚存。儘管,《雪冷血熱》的記述,已經無法如《雪白血紅》那樣一鳴驚人。但在國內的同題材、同陣營寫作者中,張正隆是難得能被歷史記住的人。在相同政治社會裏,我覺得寫戰爭的張正隆,接近於《騎兵軍》的作者巴別爾,兩人都是作家,不是史學家。成稿於2011-04-22《雪冷血熱》(上下卷)張正隆 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年4月版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张老师作品,精品
  •     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     今天开始读 很期待
  •     比课本有趣
  •     张正隆老师用双脚寻遍中国,在山村土路间捡起即将被大家遗漏的历史片段
  •     热血报国
  •     张正隆的这套书,弥补了抗战史料的一个不足
  •     不好看
  •     非常珍贵的史实。
  •     纸质极差
  •     禁书作家写得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呀
  •     特色鲜明,史料珍贵
  •     里面提到金日成作战勇敢,令我印象深刻。
  •     是否书发错了?
  •     说实话,买张老师的书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哪本好书刚刚出版就像《雪白血红》一样被禁,还是趁着便宜赶紧买吧!何况是签名本!
    比《雪白血红》更尖锐!
      比《枪杆子1949》更深厚!
       比《解放战争》更翔实!
       还原了东北白山黑水间雄师劲旅14年的抗日历史。
      惊天之作《雪白血红》姊妹篇破土问世
      作者张正隆二十年心血磨砺
      重现东北十四年残酷抗战真相
  •     深入细致地了解了那段悲壮,艰难卓绝的历史。
  •     好书!
  •     有作者的大量评论,感慨,吐槽,至少可以压缩一半(雪白血红)
  •     因为血红雪白
  •     听了有声版,听得热血沸腾了,还有金三胖的爷爷的料
  •     了解抗联那段历史最好的书。
  •     历史不应该忘记这样一批中国人
  •     作者很下功夫,此书有爆料。特别是中韩(那时人家就叫韩国)关系部分,正本清源,非常值得一读。
  •     希望买到雪白血红
  •     很军旅,很民族主义~
  •     不宜多读他老人家的书。2015-12-17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当年的雪白血红,如今老张又出新作,比较比较~
  •     描写抗日的很好的一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