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丽人/胡平文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乱世丽人/胡平文集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39168937
作者:胡平
页数:342页

章节摘录

  林立果到了苏州,她即携女儿上了小车,一路风驰电掣。林立果听见小车进院,又见两个人影入了大门,同样粗短的身材,同样轩昂的步伐,不像是来此相亲的,倒有几分像来此进行一场女子柔道比赛……林立果学了当年华清池上的蒋介石,恓恓惶惶,弃下母亲,夺窗而逃,自己驾车一路长鸣,直抵上海。一腔热血,遭此冷遇,气得夫人拍桌大发雷霆:“你老子是副统帅,我老头子也打下了江山,你老虎有什么了不起,别目中无人!”  女儿依然一往情深……  夫人牵出一个人物来。此人叫曾邦元,南京大学数学系一九六六届毕业生,“文革”初期名噪江苏的造反派头面人物,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学联主席。  在夫人家的客厅里,你见到他,拘谨地喊了一声:“曾叔叔。”夫人忙不迭地更正道:“小曾才二十七岁哩,你怎么能叫叔叔,该叫他曾大哥才对嘛……”  此后,曾邦元不时登门造访。白日来,表现他渊博的学识,夜里来,表现他超人的胆魄--凌晨三点钟,他也敲门,他向愕然的你,还有你一个个睡眼惺忪、木鱼般呆住的家人宣布,他刚翻越紫金山下来。他不请自坐,兴奋地谈起了毛泽东。青年时代,无论是风清月白之时,还是夜雨如泼之际,毛泽东常和蔡和森等人一起,身穿长布衫,带着煮蚕豆,登上岳麓山。或盘腿静坐,承无边天籁,养浩然之气;或畅谈至东方之既白,议九派横云,斥万户诸侯……  省革委会又一位副主任破了他的兴奋:  “小曾啊,你是不是想和张宁谈恋爱?”曾邦元支支吾吾,不置可否。  “小老弟,我告诉你,张宁在上头已有主了,你可不要犯糊涂!”  虽然同为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曾邦元代表的是一帮已经风流云散的学生娃娃,而那一位代表的则是正几乎将整个中国实行了军事管制的军界。他自然领会对方话里阴沉的分量……  曾邦元,从此不再翻越紫金山了。曾邦元,从此在你的眼皮下消失了。  ……

内容概要

胡平,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颇为自觉地将自己的生存方式与写作方式定位于一种“游走”状态。

已出版著作30余种,约600万字。其中,《世界大串联》、《中国的眸子》、《在人的另一片世界》、《子午线上的大鸟》等作品,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中国作家》杂志报告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报告文学首奖等多次。近年来,《一百个理由》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05年非虚构类十大好书之一。《情报日本》被《亚洲周刊》评为2008年全球华人十大好书,名列第三,并获第四届徐迟文学奖。

书籍目录

乱世丽人芥末沧桑美丽与悲怆——浦熙修与她的年代

编辑推荐

  作者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中国作家》杂志报告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报告文学首奖。

作者简介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图书封面


 乱世丽人/胡平文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最近一直喜欢看文革方面的书,对那段历史不甚了解所以好奇,胡平的书看过两三本了,很写实很不错。
  •     作者分别写了三个女性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了解到以前所不清楚的这些事件的内幕,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了,今天看来仍然让人沉思。为什么当权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假借公众权利为己谋私,只有建立司法监督,完善舆论监督,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建议纸质在提高一点,以便于保存。
  •     如同在看一部纸上电影,不曾追问,深埋于流年之下的往事如同潮水涌出地面,原来不是只有遗憾和悔恨,才成就这样一段传奇人生。那些黑暗岁月里,人性的光芒,品格的坚韧,似空谷幽兰,有冷香萦绕,引人遐思神往。
  •     这本书价格很好内容也很好
  •     虽说是报告文学 但可能因为政治原因 有些人名给甄士隐了
  •     著名作家胡平的系列作品之一,以记录中国沉重的历史为主,且多为人所不知或不尽详知的历史事件,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可不读。10月份买来,11月份才读完这其中的第一本。本集包括三个故事:故事之一《乱世丽人》。是当年林立果选妃子的来龙去脉。故事本不新鲜,胡平的可贵在于他有新的解读。“任何社会变革首先要找到实现变革的社会力量。要打土豪分田地找到了贫农,要打到老革命找到了红卫兵。” 印证了一个说法,林彪的两个孩子本都是性格内向、不事张扬的孩子。童年起便很难见到父亲,在保姆的照顾下长大,姐弟俩从小一道长大,一道出门,在路边坛子上买烧饼油条边吃边去上学,中午、晚上一道吃公家食堂,没有小车接送,没有自行车,晚上一起做作业,俩人都不吭不哈,像两尊小菩萨。姐姐穿打补丁的衣服,弟弟穿的鞋子时常露出脚趾。同样的性格腼腆、内向,同一所中学,也是同一所大学,姐姐北大中文系,弟弟北大物理系。直至文革第一年,姐弟俩都坐在家里,甘于寂寞。林立果自小就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特别是文革之初,他竟能冷冷地在一旁观看。中国最高学府的熏陶,自然科学的求实精神,使他看待社会生活多少能体现客观,他竟然比历史学家早十年指出,那个时代是“挂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封建王朝……”他后来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任何人一旦到了无人制约的地位,都难免变异。 不要把矛头全部对准林彪,像前线歌舞团政委那样的人,助纣为虐的不止一个,无不是谄媚,想在新政权中分得一杯羹,而不惜将同胞战友的孩子推向火坑,连人性都丧失了。所以“文革”最惊心的是对人的情感和人性的摧残,并且是通过“理性”方式进行的。人们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情感代价,其中有多少痛苦、眼泪、血泪、生命!造成了多少的人格分裂、精神创伤和人间悲剧!这才是“文革”给中华民族最大的杀戮,它并不像经济恢复那样短期内可以抚平,几乎是多少年也难以伤愈。而文革的“主要演员广大干部和群众”在这场运动中,不但个性,而且人性也遭到摧残和扭曲!至今无法恢复。胡平此语毫不客气,文革的“主要演员”不是四人帮,不是林彪集团,而是广大干部和群众。林彪、四人帮随着文革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有的甚至没有活到文革结束。而文革的“主要演员”们却活到现在,并还在发出自己的声响,焉知是不是在文革中被扭曲的声响?! 这才是胡平甘冒风险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述这个早已不新鲜的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重要意义。 故事之二《芥末沧桑》,讲的是1960年代发生在首都北京的机位青年女子的遭际。其恐怕只能用“遭际”二字来形容。这个黑暗、残暴、丧失人性的时代,这个比希特勒法西斯、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黑暗王朝都更加黑暗、残暴的时代,已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已成为永远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无法抹去,却容易被忘记。我想说的是,在记述中的那些身份模糊的人,诸如“警察、骑自行车的男子、农场书记……”实际上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至今仍还生活在我们中间,当年,我也曾亲眼目睹他们的身影,从今天看过去,我真惊讶他们的血腥、无人性。希望这个时代永远不要再回来。 标题也好,确实是“芥末”, 这是一个特殊的小群落; 一个对外蚌壳般封闭对内心灵相印的群落; 一个遗忘着历史却又将历史深埋于心的群落; 一个疏远着沸腾的世界却衬托出这个世界沸腾的群落。 一个中国有愧于其的群落。 小人物也,却能反映大时代。 故事之三《美丽与悲怆——浦熙修与她的年代》。不是简单记述浦熙修的经历,更是对那个年代的控诉。此片2009年12月获得“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文中对所谓的“反右派”运动予以前所未有的、毫不留情地、彻底地揭露和批判。此文获奖焉知是不是对党史的再一次重新审视的发端。文中多次看到钦本立的身影,终于知道这不是一个靠高压、批判就可以打垮的汉子。 除了这个悲剧故事以外,文章还透露了大量的以往未曾想到的问题。 1、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的主力的确是工人阶级。但在思想理论上指挥的却是知识分子。一个温文尔雅、从来只使用思想从不使用刀枪的阶层,却在十三天之内,比明火执仗的军队更能有效地颠覆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的政权,更能迅捷地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站在党的对立面。这个阶层就是知识分子。30年后的波兰团结工会,知识分子或许没有站在最前列,主力仍然是工人阶级,仍然推翻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可见,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站在了工人阶级的对立面。 2、57年反右时,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懵懵懂懂,“江苏一些党外人士认为争鸣是诱敌深入、聚而歼之”,“成都的教授们似乎约定俗成,全部金人缄口,害怕零存整取,将来算总账”,“东北某大学教授在书房贴上对联——守口如瓶、身心安宁”,如此的料事如神,令人惊讶!
    、反右时《光明日报》总编辑是储安平,也就是后来确定五大右派份子之一。这本来是各民主党派的中央机关报,57年后也成了党报。浦熙修时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这个民国时期就已经名满天下的著名记者、被包括风流倜傥的罗隆基在内的多个才子追求的美丽的女性知识分子,终于被华为右派,早早地结束了她的本可以大展前途的职业生涯。 她与罗隆基的爱情恰好发生在57年之前,当然也就随着运动的掀起早早夭折。这是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案爱情悲剧。两人的住所尽管只有一箭之遥,浦熙修却始终未能明媒正娶、披红戴花地走进罗隆基住的乃兹府胡同,他们的恋爱一开始就受到她的姐夫彭德怀的坚决反对。或许冥冥之中有安排,不到2年后,彭老总也被打成“右倾反党集团”,浦熙修的姐姐不久也与彭老总离婚。没想到的是,1960年代浦熙修又与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有了一段爱情故事,只是政治形势的严峻没有给他们充分的空间,浦熙修本人也于1970年病逝。如此看得出,浦熙修的确是一个让男人喜爱的女人,一个多情,当然也真诚的知识女性。 4、像罗隆基这样的人,可以领导一个大的运动,但交不了一个朋友。罗隆基于文革爆发前的1965年12月7日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未尝不是另一种自在。 5、至于当时的群众——尽管当时工农大众的批判文章经过了御用文人的加工,但费正清认为: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人民看来是全身心地赞同对知识分子的迫害,不同政见者在知识界以外很少得到支持,从此,中国知识分子从整个人民中被孤立了。”1957年,中国人民前所未有地抛弃了知识分子,抛弃了几千年来他们一直敬仰、在各种民间戏曲中反复讴歌的知识分子,抛弃了他们的“灵魂守夜人”,抛弃了自秦始皇以来“敬重正直的的士大夫”的传统,打破了人民从不将知识分子视为敌人的长达2000年的传统,这才是1957年事件的最深层悲剧。可悲的是,群众的“不善”后来也遭到了报复。一个没有独立知识分子阶层的民族,只能成为专制政权的板上鱼肉。知识分子顶多是自己牺牲而已,还会自有后来人的,是永远也杀不完的,就像离离原上草一样。最终受苦的还是人民自己,落后、倒退的还是自己的民族。
  •     看过此书,最大的感受是,女主人公们本应有如她们的外表一样亮丽的人生,可惜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尤其是张宁、安怡,没有哪怕一点点的错,却遭受那么长时间的责难。还有书中顺带提到的安怡的父母,也是政治狂乱下的悲剧人物。 人的命运,当真可以摸骨预测?
  •     看的89年那版本。
  •     在那个年代最容易似草芥一样遭践踏被摧毁的,正是才华,热情与爱情。
  •     胡平的作品可读性太强了,尤其是他的资料性,我从他的作品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开阔了眼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